欣赏中反思----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集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课题 : 图形的组合和拆分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图形的组合和拆分》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材与我校信息课教学特点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教学内容分别是图形的拼凑和图形的组合、拆分。这个课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认识图形工具的基础上,会拼图形,认识图形的组合和拆分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对知识、技能培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 1 )知识、技能培养:使学生学会图形的组合和拆分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中去。

(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形的拼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 3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以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就感,

3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图形的组合和拆分,并能熟练掌握以及运用。帮助学生自行探究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教法:

考虑到学生年龄段特点的原因,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寻找体裁,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新知。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难点。通过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学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具体又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任务驱动:在这堂课中,为图形的组合和拆分设计了小任务。将新的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融入其中,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分析、完成。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2、课程整合:在本课教学中,将美术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三、 学法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自主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图形组合和拆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1、学习

图形工具中的组合和拆分功能

2、熟练

掌握图形的组合和拆分的作用

1 、 知识传授:使学生学会使用图形的组合和拆分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画的组合拆分,提高学习审美能力,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一)新课导入

师:在上几节课我们每个同学用图象工具都画好了一张漂亮的图画放到老师这里来了,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下那个同学画得最好看!(演示学生作品,并适当作出点评)

师:现在再来看看老师出示的图画(出示教师简单图画),提出疑问。

师 :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将图画中人物的头要移动一下会怎样呢?但移动了头部后眼睛和其他的器官也一起移位了,怎么办呢?

师:我们能不能整个头部连奇怪一起移动呢? (出示课题:图形的组合和拆分)

(二)学生自主学习图形的组合拆

师:那么怎样能够把图画中的每个图形组合在一起呢?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在图画中让图形组合起来呢?(用上节课画好的图形进行学习)

(三)学生运用软件的帮助来学习

图形的组合 ,教师巡视

刚才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认真,画的画也很漂亮,那么老师想请几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图形是如何组合的呢,不知道同学们有没信心出来客串做小老师呢

学生做小老师演示,并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教师出示有错误的图画 (树生长在房子上面)

师 :同学们看下这幅图画,老师觉得特别别扭,大家看下有什么问题.

师 :那我们该怎样对图画进行修改呢?这图画已经组合起来那我们该如何操作呢?

师:那图形的拆分又如何操作呢?

(四)课程的延伸: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些同学的图画已经上了颜色了,这样的图画更漂亮了,那怎样上颜色呢?先和小组中的同学试着去发现其中的秘密,互相说一说。在下节课里老师会提问的哦。

(五)教师小结:

师:今天这堂课教师过得非常愉快,咱们班的同学不仅非常聪明,很快就掌握了在图形的组合和拆分,还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图画变得更漂亮!并让学生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愉悦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并发出赞叹声!

学生发出疑问

生:可以每个器官一个个地移动

学生运用软件帮助进行小组学习

学生齐说:有信心!

学生发现问题 :树长在屋子上面了

学生 :把树移下来

生 :先把图形拆分再移动.

学生练习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展示学生作品,给予学生成功感和自信心,并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自主让学生解决问题,对知识感受更深。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会因为自己达到目标而产生一种愉悦和自信的感觉,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产生我要学的意识,为教学下一步做好铺垫。

设计客串小老师程序,刺激学生成功的心理,为此而认真地去学习和练习

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己的优点或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渗透德育。

提出疑问,让学生解决问题

谈谈教师此刻的心情,总结这节课学生的表现,给予赞许。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无限延伸。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实施研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有如下几点:

一是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其二,设置“错误陷阱”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通过为老师纠错,学生的兴趣大增,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使这堂课达到一个高潮。其三,学生的参与,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四,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效果会更好。作为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错误,因生成而精彩 ----《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教学案例

这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第一课《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的内容,本教学为1课时,这是平时的随堂课。我所担任的信息技术课上,由于班级人数远远超过计算机的数量,在这里基本上两个人共用一台机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他们来说信息技术课是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对本节课上所提出的创建快捷方式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在课堂上让会操作的学生稍加示范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分三部,一是文件的查找,二是创建快捷方式,三是更改“快捷方式”图标,这三点都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其中第二部分学会创建快捷方式,学习内容是:【例】在桌面上创建“Winword.exe”的快捷方式,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重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索,并交流探索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竞赛活动,体会合作与竞争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以及整个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用竞赛的方式推动和激励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给学生10分钟自主探究,最后给5分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以下片断是在讨论结束后在课堂上出现的。

[案例描述]

师: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请各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生:(学生回到座位。)

师:刚才无论是在自己探索还是在小组讨论上,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投入。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考察我们每个小组的成果的时候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我再强调一下我们的考察方式。我将按照顺序,从A组到E组,E组结束后,如果还有其他方法的,我们再从A组开始。好,下面先请我们A组推荐一位同学。

生:(A组代表)单击开始菜单,指向程序,指向word,拖动到桌面上就可以了。

师:(心中想,这只是把菜单中的快捷方式拖到了桌面上,只是快捷方式的移动。)这是我们A组代表的方法,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其他组的学生)他用的这种方法不对,这样在开始菜单里就没有了。

师:(故意装作不知)真的吗?请你来给我们检查一下。

生:(学生示范)

师:果然,原来在菜单里的那个word快捷方式没有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生:被A组的同学移到桌面上了。

师:看来,我们每组的代表同学要获得全班同学的肯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极具挑战性的。所以接下来的各组同学千万要注意自己的操作和语言。下面有请B组。

……

生:(E组代表)首先通过开始菜单中的搜索文件和文件夹,找到word的源程序Winword,然后剪切Winword,再回到桌面,右击粘贴,就完成了。

师:(心中想,这样是将源程序移动到了桌面上,学生应该会发现。)E组同学也完成了,再请其他的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其他组的学生甲)老师,这个不是快捷方式。

师:那你能告诉我们你的理由吗?

生:快捷方式的图标上有个箭头,这个没有。

师:很好,很不错,我们这个同学的观察力很强,他从图标上发现了判断是否是快捷方式的方法。

生:(其他组的学生乙)我知道,老师,这个是源程序,我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

师:好,那就由你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

生:(很快地删掉了E组代表剪切在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并且用另一种方式在桌面上建立了word的快捷方式。)

师:(心想,糟了,他都把源程序删了,连word都不能用了。)好,现在请你用你创建的快捷方式来打开word程序。

生:双击打开。(电脑上显示错误)老师,出错了。

师:真的有错误了,到底怎么回事啊?哪个同学来帮帮他?

生:(其他组的学生丙)肯定是快捷方式错了,我来。(重新建了一个快捷方式,仍旧出错)。

师:看来不行哦,还有其他同学来帮忙吗?

生:(其他组的学生丁)老师,我刚刚看到乙好像把E放在桌面上的Winword删了。我想可能不删它就可以了。(从回收站中还原,再次尝试打开,成功。)

师:这位同学很好。他能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活用起来。我们说过Winword是word的源程序。如果源程序都没有了,程序当然就不能用了。不过,还好,我们的丙同学只是将源程序丢入了回收站,没有彻底删除,否则,我们的word就真的不能用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把程序的源程序放到桌面上,以免被人误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教学反思]

在上述的案例描述中,出现了两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两个动态资源的产生都是在学生探究操作之后。说明部分学生对“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这个题目还不够了解,还有部分学生无法区分快捷方式和源程序。原本让人头疼的意外错误,在老师和学生的耐心倾听和真诚期待中,竟然也带来意外的精彩。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生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的情况。针对各种意外,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或呵斥指责,只能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源于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课堂上我们应该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外,善于发现意外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上述片断中,一个是当学生使用拖动的方式将开始菜单中word的快捷方式放置到桌面上,这个教学的资源可以说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够考虑到的,不过也将它算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中是因为不知道这个资源是否会出现,或者会在何时出现。另一个是当学生将word程序的源程序Winword剪切到桌面上,并在无意中将其删除,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说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防不胜防的。如果说学生产生的第一个资源是错误的话,那么,这一个资源就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了。错误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会对教师设想好的教学过程有所冲突,面对“错误”的问题,教师展开了师生、生生之间自然且智慧的对话,“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地对话才有闪光的生成。

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胡适说过:“自古成功在尝试,尝试成功自古无。”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也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索,最后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所以,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尝试中出错误,因为错误也可以成就课堂的精彩。

图文并茂更精彩 ──《给文章插入图片》教学设计

本课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小学课本(泰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9课图文并茂更精彩──插入图片。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学生的知识形成特点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感知、形成表象、构建新知。因此,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创造的发展天地,用研究、探索的自学方式学习,通过交流获得结论,让每位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空间。

【教学目标分析】

1.进一步熟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2.学会插入图片的方法。

3.学会设置图片的大小及环绕方式。

4.学会水印效果。

【教学重、难点】

插入图片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遵循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们主动探索、发现、学习新知;用任务帮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任务来体现学生们的创意,展示他们的个性。采用分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讨论、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并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操作]通过课件,同时展示两篇文章,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之处,说出自己的感受。导入课题:第9课图文并茂更精彩──插入图片。

二、任务驱动,新课教学

1.教师引导,任务驱动(出示任务一:插入剪贴画)

[教师操作]教师演示插入图片步骤:

提出任务:你能不能把剪贴画插入到文章中。

2.学生自学,探索发现

[学生操作]学生自由选择采用多种方法自学,边学边做。

提示:①看书;

②请教老师;

③与同学交流、探讨;

3.交流整理,构建新知

教师选择典型的学生作品二、三例,通过网络演示学生作品或学生制作以及修改过程,交流学习体会。

师:你觉得这件作品完成得怎样?那个地方设计的还不够好?你能帮助修改吗?

学生提出意见,修改作品。

4.反馈小结,形成知识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得真好,下面请你当老师,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你可以边演示边回答。

(1)你是怎样在你的文章中插入剪贴画,能演示吗?

学生操作:分别使用剪贴画。

操作步骤:

①单击“插入”──“图片”──“剪贴画”菜单命令。

②在打开的“插入剪贴画”窗口中,选择剪贴画的类别。

③单击所选剪贴画的“插入”按钮,即可插入所需要的图片。

④关闭“插入剪贴画”窗口。

(2)图片的格式是怎样设置的?

操作步骤是:

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图片”命令,出现“图片设置”对话框。

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根据需要选择。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再次插入和设置图片的过程,突出本课的重点。

5.迁移,学习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出示任务二)

利用来自文件命令还可以将计算机、光盘或是网络上的一些图形文件插入到文件中去。

操作步骤是:

单击“插入”──“图片”──“来自文件”菜单命令;

在打开的“插入图片”窗口中,确定查找范围:五年级文件夹图片文件夹;

在图片文件夹中选择所需要的图片,单击“插入”按钮即可插入所需要的图片。

6.设置水印效果(任务三)

把图片作为背景: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三、操作实践,个性创造

师:你认为怎样的作品是有个性的?生:……

教师小结:有个性的作品就是要在文章中插入你喜欢的。又要符合文章内容的图片,下面就让我们就创作一幅作品。

[学生操作]上机操作完成。

综合评价。

提示: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组合。合作完成。

综合评价:学生作品展示交流,学生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作品。

提示:说说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画面?

通过实践,反复领会,突破重难点。

四、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大家掌握得不错,能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作品。我们不但可以利用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来美化文章,而且还可以利用图片来制作电子小报,那么,怎样制作电子小报呢?我们下节课再按着学习。

【自我评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同时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以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要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行探究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方法,最后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信息技术是一门现代化的课程,它的综合性很强。在教学中,我时刻记着全部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知识的自行探究和主动参与放在了重要位置,让学生快乐参与,全体参与。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让学生欣赏作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进行操作。第二环节: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在任务设计上,将教学目标经过加工,融入到具体的三个任务中,一是插入剪贴画;二是插入来自图片文件。三是设置水印效果。在完成任务①和任务②时,学生自己探索,来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③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并培养合作精神。第三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环节:评价反馈,形成知识;在评价反馈上,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评价的形式也多样化,同时注意过程的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整节课我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并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和交流,为这一课的教学提供了方便。

一节精彩的信息技术评比课例欣赏 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4.3“美化文档”的第一小节。“美化文档”这节课的内容处于文章的修改与打印之间,是经过努力之后最终决定能否获得一篇精美文档的关键,是对文本录入之后的艺术加工,是最能够培养和体现学生审美观点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内容,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将会带给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节是这一内容的开篇,它一方面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美化文档的着手点及基本思路,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以及掌握改变字体、字号、字形和字色的方法;认识文字的特殊修饰效果,掌握其设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观察、分析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字色和特殊效果以及设置文字格式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

合理地对文档的文字格式进行修饰,使之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

四、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以操作为手段,以发现为宗旨,以感悟为目的。

五、教学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采用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以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和指导,控制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上机练习,结合“任务”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六、课型

新授课

七、教学资源

1、自制PowerPoint演示课件。

2、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

3、联想“传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出示三幅内容完全一致的word文档:

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文档;

经过适当修饰的文档

修饰过当的文档

让学生说一说哪篇文档格式更好,并说出理由。

观察、分析三幅文档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出对文档进行修饰是必要的,但应该合理的进行修饰。

[精彩之处:我们平常的设计只考虑到了美化前后对比,但他提出了“修饰过当的文档”的对比;其次,他这里导入设计采用了一个对藏头诗的美化,不仅让学生见识了什么叫藏头诗,也突出了美化对文字(信息)的重要作用。因忘记了没有拍照没有照片提供给大家]

二、观察分析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

只保留前两幅文档,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它们的主要区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出二者主要区别在文字格式方面,引出本节新知。

就文字格式的基本设置(字体、字号、字形等)请会的同学演示给大家看。

教师就操作要点进行强调(如先选中后操作的原则)

[精彩之处:这里老师并没有直接做强调,通过一个教师的故意失误,来让学生说出问什么。]

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观察,同时与同伴进行交流并踊跃发言说出二者的主要区别。

学生上台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说)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为后面的上机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第二次比较让学生明确文档修饰的主要思路:可先从文字格式入手进行修饰和美化。

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类似的操作,同时也兼顾到所有同学,让已经会的同学来当小老师演示,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让学生来教学生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动手操作运用知识

[课件出示任务一:做一做]

让学生对一篇文档的文字格式进行简单的修饰。

教师巡视指导,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

在学生完成任务一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课件出示任务二:试一试]

把标题设成空心文字。(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89页----90页的“学着做”)

教师巡视指导,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要特别关注基础较弱的同学,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增强他们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请同学演示文字特殊效果的设置方法。

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遗憾:在这里老师没有及时的给学生的制作做一个点评、引导:提醒学生在文字修饰中要避免的一些问题,另外在实际听课过程中感觉这里有点乱。]

[课件出示任务三:]

[精彩之处:这里并没有简单的出示一个任务,而是先亮出奥运5福娃的一个照片后才提出一个关于它们介绍的美化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对5福娃更多的感性认识。而且后来的学生作品也充分证明了这点]

此任务是一个综合性任务,融合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点,任务的设计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实际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任务一,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展示。

学生看书并动手完成任务二(同位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学生演示,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帮助其他同学)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巩固所学新知,并对文字格式的基本修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目的: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信息技术课也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里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来,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便于及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综合性任务的设置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同学的学习需要。

四、作品评价

教师收集部分学生的作品,请学生发言介绍自己的作品。

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教师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要给予充分表扬,对不当之处要及时纠正。学生提交作品,并对作品进行介绍和自评。

其他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环节较为开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精彩之处:他在做学生作品点评时,对一个女学生运用吉祥物颜色(蕴含五环颜色)修饰文章中吉祥物名字的及时发现并作了点评。]

五、归纳小结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谈一谈你的体会和收获。

教师适当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

文字格式的修饰使得我们的文档更加美观了,但似乎还缺点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其在段落设置上的缺陷)

学生观察、分析、交流。

课外拓展让学生带着更高层次的问题离开课堂,同时也为下一节的“段落设置”埋下伏笔。

[遗憾:此部分没有展示]

十、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交流与操作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文字格式的基本设置的教学上,考虑到学生以前的知识水平,教师没有必要直接演示,让会的学生来交其他同学,教师适当补充,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文字的特殊效果,学生比较陌生,但有了前面对文字格式方法的基本认识,可以给学生设置具体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们能学会吗?”

 “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

  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

  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

  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对于艺术字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功能的学习,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个个瞪大眼睛,小手不停地操作着,变化着艺术字的形状、颜色,领悟着计算机神奇的功能,做出了一件件成功的,具有创意性的作品。

  这次教学,学生始终处于在强烈的学习光趣中,不断探讨,不断创新,生动、形象的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案例分析]

  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信息技术是一门朝阳学科,它一兴起就在飞速地发展,它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大胆改革,积极投身于教改中,具有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教师不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互相学习,获取知识。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中,我投入一“石”,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千层浪”,使得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我鼓励学生“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不同的学习结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用“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的现代教育理念组织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

“用计算机画画(二)”教学设计将本文添加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用“拖动法”调整画纸大小的方法。

2.掌握“画图”软件中刷子工具、喷枪工具和颜色填充工具的操作方法。

3.掌握撤销命令的使用方法。

4.灵活使用各工具,丰富构图。

过程方法

1.在绘图工具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自主尝试,完成一系列“绘画任务”。

2.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利用电脑绘画的优势,鼓励学生创作具有个性和想象力的作品。

3.学会评价作品,并丰富和完善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表达美的综合能力。

2.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调整画纸大小:拖动法。

2.刷子工具、喷枪工具和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3.撤消命令的操作方法。

4.画图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调整画纸大小:拖动法。

2.刷子工具、喷枪工具和颜色填充的使用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

自学→模仿→运用→创新

理论依据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实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探究

谈话

问题导入

教前准备

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

示例范图

课 题 用计算机画画(二)(《小学信息技术教程》第一册)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用“拖动法”调整画纸大小的方法。

2.掌握“画图”软件中刷子工具、喷枪工具和颜色填充工具的操作方法。

3.掌握撤销命令的使用方法。

4.灵活使用各工具,丰富构图。 过程方法 1.在绘图工具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自主尝试,完成一系列“绘画任务”。

2.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利用电脑绘画的优势,鼓励学生创作具有个性和想象力的作品。

3.学会评价作品,并丰富和完善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表达美的综合能力。

2.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调整画纸大小:拖动法。

2.刷子工具、喷枪工具和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3.撤消命令的操作方法。

4.画图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调整画纸大小:拖动法。

2.刷子工具、喷枪工具和颜色填充的使用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

自学→模仿→运用→创新 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实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探究

谈话

问题导入 教前准备 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

示例范图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机画画(一)》,认识了画图软件,学习了如何使用铅笔工具和橡皮工具,同学们还用这两个工具创作了一幅图画。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幅上节课同学们的作品。(演示打开操作)

这两位同学画的都很好!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通过书本和对窗口的知识迁移,自学画纸大小的调整。

引导学生树立画画前先调整画纸到合适大小的观念。 答:画纸大小不同

学生自学、实践 4 教授新课 刷子工具讲解

学生通过铅笔工具的学习经验进行知识迁移,自己尝试。并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刷子工具类型框中的选项所能产生的效果

学生用刷子工具画一条线

用刷子工具类型框中的12种选项分别画线 学习喷枪工具 学生实践并总结其使用方法 刷子工具与喷枪工具的综合运用

在学生创作工程中

1.引导学生可以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对这幅画进行创新

2.引导学生注意结合美术课上所学的知识

3.提示学生注意保存 学生完成P76任务一 通过已涂色和未涂色的图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学习颜色填充工具。学生在任务一所创作的图片上,尝试涂色通过实践,学生发现漏色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加上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是图形没有封闭造成的(在此过程中结合“撤销”命令的讲解)学生再进行涂色 打开图画的操作 学生保存图画,并学习打开图画的操作 复习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参考资料2、“画图”的操作

(1)画图工具的名称可让学生根据工具图标上的图案,再结合鼠标指针指在上面后出现的名称提示去了解和掌握。切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本单元第一课时可重点介绍以下几种工具的选定和使用方法:铅笔、橡皮、刷子、喷枪、直线。教师可设计一幅使用以上工具绘制而成的图画,避免学生无目标的练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介绍其中一种工具,如“直线”的选定和使用方法,此时可对工具状态选择器进行一下介绍,其它工具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探究。

(3)其他工具和图形处理方法的教学可以设计一个“画图任务”,如:“会跳舞的曲线”、“各种各样的圆”、“多彩的世界”(填充工具)、“我像你”(选定/复制/粘贴)、“图形变变变”(旋转/拉伸)等,让学生通过大胆的尝试,发现解决任务的方法,从而掌握绘制图形的技巧。避免每一个工具都由老师讲解演示,学生练习模仿。

(4)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种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进行讨论和研究,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如:使用填充工具时常常会有颜色漏出的现象,在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放大工具”查找缺口,并通过这种现象,使学生明白用“填色”工具只能对封闭的图形进行涂色。

(五)本模块考核评估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每节课使用所学技能完成的简单作品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评等形式。

对于整个模块的终结性考核可采取电脑绘画比赛,指定绘画主题,绘画出主题作品或贺卡的形式,对学生综合运用“画图”软件的基本技能及学生的创作作品能力进行考核。

选自《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求》

点评(南京市石鼓路小学 潘艳)

李有翔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教学过程层次分明,各教学环节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课堂气氛活跃。

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了新课改的思想,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的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很好地采用了知识迁移教学法,有效的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新知,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学的扎实,效果很好。当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完成作品后,教师还充分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他们进行自评、互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也进一步显现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贺卡”

【教学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理念是在学生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个学习方式落实的前提是教师要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为此我设计了这一堂完全体现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课。

【教材分析】 这一节的内容是承接上面学习了文档的建立、编辑和修饰之后进一步学习如何在word文件中插入各种对象,实践性很强,而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教材中分别讲述了如何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内容,大部分内容以会使用为主。这一节仍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授课。通过完成一个任务的过程,介绍如何在word文件中插入这些对象。

【教材处理】这节课分为贺卡的设计制作和插入“艺术字”两大部分,我在分析了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之后,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将这两部分内容并为一个部分,在制作电子贺卡的过程中穿插了艺术字的教学,大胆地打乱了本节课内容的授课顺序。最后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电子贺卡的制作,同时也使同学们学会了所有的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熟练地在word文件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对象,并进一步掌握以上对象的格式设置。

2、能力目标:了解图文混排技术,会制作简单的由文字、图片、艺术字及其特殊效果组成的电子贺卡。

3、素质目标:利用Word中的基本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①通过感受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②通过本节课学习制作电子贺卡,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及图片格式的设置方法;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及其格式设置。

2、教学难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选择适当的图片绕排方式。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一般特征:初一学生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他们能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抽象逻辑过程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2)在复杂的活动前事先有了诸如打算、计谋、计划方案和策略等预计因素;(3)思维成分中形式运算思维已逐步占了优势;(4)能反省和自我调节思维活动的过程,使思路更加清晰、判断更为正确;(5)思维能跳出旧框框。同时,他们富于激情,感情丰富,开始重视社会道德规范。

2、学生的学习风格:初一学生喜欢通过“动手”活动进行学习;喜欢多种刺激同时作用的学习;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安慰;喜欢与同龄学生一起学习。

3、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初一学生已学习过关于在Word中的编辑和“美化”文档。

【教学准备】

蓝剑多媒体网络教室广播软件

一份由教师精心制作的贺卡样例

【教学过程】

• 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提出任务:

师:同学们,转眼之间,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想不想为老师送上你自己最真诚的祝愿呢?

生:想。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在 Word中制作一张漂亮的电子贺卡送给你最敬爱的老师吧。

(大屏幕投影)展示样例,任务驱动: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张利用Word制作的贺卡。我想如果我能收到这样图文并茂的贺卡,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学们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怎么制作贺卡,是不是?下面我们就一块开始学习。

• 讲授新课:

第一步:设置纸型及页边距

第二步:输入文字

也就是要先选择贺卡的大小以及纵向的贺卡还是横向的贺卡。这些,我们可以在页面设置当中进行设置。进行了页面设置接下来就该输入我们祝福的话语了。这时,同学们千万别忘了,我们还学过对字符进行修饰:我们可以设置字体、字号以及字符的颜色。

(说明:以上两个步骤所包含的两个操作采用“教师提示,学生自主完成”的方法进行。因为这两个操作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过,教师可通过蓝剑多媒体网络教室广播软件进行必要的监控辅导)

师: [提问]可是一张只有文字的贺卡同学们说好不好看呢?

生: [回答]不好看。

师:[导入]我们刚才欣赏的贺卡样例是因为插入了图片,图文并茂才变得精彩的。可是如何插入图片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三步:插入图片

选择“插入”菜单下的“图片”命令。它的二级菜单下有哪些项呢?剪贴画、来自文件、自选图形、艺术字、图表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插入图片的来源。老师来示范怎样插入剪贴画。单击“剪贴画”,就会出现一个“插入剪贴画”的窗口,其间罗列了51类剪贴画,单击选择“运输”,显示区内出现“运输中的剪辑”,选中“划船”图片,然后单击出现的“插入剪辑”按钮,文档中插入点处就会出现所选中的剪贴画,关闭“插入剪贴画”对话框,完成剪贴画的插入。

(说明:这一过程讲授、演示、练习相结合。教师讲解完毕后,由学生自己上机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错答疑,发现好的要及时表扬。)

可是这时的图片尺寸大小以及位置可能不太符合我们的要求,如何对插入的图片进行进一步的设置,下面进行:

第四步:设置图片格式

提出明确的要求:给所选图片设置合适的大小及位置,并将图片衬于文字下方。

师:根据“先选中,后操作”的原则,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找出设置图片格式的几种方法,最后小组选出代表,在教师机上演示,说明操作步骤。

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发言:

师:同学们刚才总结得很好,这充分说明了团结协作、互相交流、讨论是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很好的方法。下面我对刚才的问题总结如下:

我们可以单击图片,图片的上下左右四条边和四角上出现8个小方块,我们叫它尺寸控制点,移动鼠标,使鼠标处于其中一个尺寸控制点时,鼠标指针就变成了双向箭头,然后我们沿着箭头的方向拖动鼠标,就能改变图片的尺寸大小了。现在我们要把调整好大小的图片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单击图片,把鼠标指针放到图片上,使指针变为十字形箭头,按住左键拖动鼠标,图片随之移动,到了目的地后松开左键,就移动图片到了所需位置。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很多,归纳如下:

方法一:选中要设置的图片,执行“格式”、“图片”,调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

方法二:在选中的图片上方点右键,单击“设置图片格式”选项。

方法三:在选中的图片上方点右键,单击“显示‘图片'工具栏”选项,

(说明:对这两步采取这种学习方法的原因是,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自主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五步:插入文本框

(说明:这一步比较简单,先由教师向学生讲清文本框的含义、分类和作用,而后稍作提示,由学生自主完成输入“乘风破浪”文字的操作。)

师:至此,一 张向老师传递祝福的电子贺卡就初具规模了,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自豪和骄傲。可是,请同学们仔细考虑一下,我们现在做出的来的这张贺卡和我给大家展示的贺卡样例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能说一下吗?

生:船帆上的“乘风破浪”文字的形式不一样。

(说明:通过以上的简单的启发引导,自然地引出最后一个学习的问题:插入“艺术字”。)

第六步:插入“艺术字”

师:可能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在我们学习插入图片的时候,在“插入”、“图片”中,有一个选项“艺术字”。

(边讲解边演示)

• 插入艺术字

选择“插入”菜单,鼠标移至“图片”菜单项,在其下级子菜单项中单击“艺术字”,出现艺术字库对话框,选择一种艺术字样式,单击“确定”按钮出现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输入要作为艺术字的内容,确定后可插入艺术字。

• 用艺术字工具栏编辑艺术字

介绍艺术字工具栏的各项功能

设置文字环绕方式,并观看几种不同环绕方式的效果

• 调整艺术字的位置和大小

欣赏中反思----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集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介绍艺术字四周八个控点的作用

• 使用快捷菜单设置艺术字格式

选定一个对象后,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设置艺术字格式”菜单项,也可以修改艺术字的格式。

师:请同学们将“乘风破浪”四个字,以艺术字的形式插入到图片当中去。

(说明:让学生自行设置,老师巡回指导,纠错答疑。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室将完成得出色的同学的成果向全体同学展示、评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最后,由师生一起对本节课作总结回顾:

师:请同学们来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都学了些什么?

生:插入图片、改变图片大小、位置、绕排方式、插入艺术字等。

同学们,今天掌握的这些操作能使我们制作的贺卡图文并茂。实际上,不仅贺卡需要图文并茂,我们平时为班里编写的班报、电子报、写给朋友的信也可以图文并茂,这样会更有吸引力。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使我们的生活也能“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别忘了把你们这堂课亲手制作的贺卡在过教师节的时候送给自己最敬爱的老师,送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教学后记】

1、这一课是在学习了Word中对字符和文档的基本操作之后,对学生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学会制作图文并茂的文档。依据学生喜欢通过“动手”活动进行学习、喜欢多种刺激同时作用的学习、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安慰、喜欢与同龄学生一起学习等特点,采取了以重自主、重环境、重实践、重创新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和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图片的插入和图文绕排方式的设置。

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和相互交流的氛围,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可以通过耳机和麦克风跟同学 和老师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教师节将至,我们要给老师送上学生最真诚的祝福),提出任务,并且通过实例的展示,将所要讲授的内容隐含在这一任务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一个在实践中亲自去探索、去体会的机会:制作一张贺卡,并告诉他们可以利用所有他们掌握的知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也可以在监视的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学生制作完贺卡后,对其中的若干精美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析,并对利用教学软件监控时发现的学生操作中的问题提出来讲解。总结时再次回顾这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这节课除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给学生提供了相对较大的自由空间,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构思各自作品的蓝图,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不少学生不仅插入了剪贴画,还举一反三插入了艺术字和自选图形。还有一些学生为了使画面更漂亮,还为文档设置了艺术边框,在展示这样的作品时,请作者为同学们作示范操作,于是大家对这一非课本内容就会记忆深刻了。

信息技术是一门创造性思维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学边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学到某种应用软件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掌握了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2、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一个是学生在质疑问题上未做到全员参与,讨论比较集中,在讨论时也应多给机会和时间。二是在有些问题引导上缺乏力度。三是在给学生以鼓励的时候,形式过于口头化和表面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如采用播入一段音乐,一个电子贺卡,一个搞笑的FLASH动画等,可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假日生活早安排》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计算机是学生处理信息的工具,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结合计算机文档处理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安排学生制作生活、学习中的文档,使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用于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培养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淡化技术教育为注重能力培养。

《假日生活早安排》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五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单元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稿任务学习相应技能。尝试探究内容涉及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和交流。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较短,文字输入能力参差不齐,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经历不同,信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同,虽然在前几个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小组协作能力和组际竞赛意识。然而对于WORD的使用,只有个别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因此,课前准备好未作修饰的假日作息表,有助于节省文字输入时间,为新技能学习和练习留有充足的时间。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完成假日作息表的制作、修饰和打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知识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美化文档,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及策略设计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利用WORD修饰美化自己的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

策略设计:用“尝试探究”和“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1.软件:WORD2000

2.辅助材料:课件“美观多样的文档”;假日作息表

3.教学实施环境要求: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件展示教师制作的经过修饰美化的文档。

【设计意图】构建情景,展现精致美观的文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操作探究

复习——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和对齐

利用利用上节课学习的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和对齐方法修饰自己的假日作息表。组内评价,每组选一篇较好的文档上传,教师收集广播展示。小组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初步修饰文档,并通过组内、组间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审美观。

1、调整行间距

教师展示已调整行间距的范例,和学生认为较美观的文档进行比较,学生找出不同点(教师每行字间距离较学生的要宽些,布局更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进行广泛的生生间评价,引导学生解决调整行间距的问题。

参考字体设置方法,小组尝试探究解决。

教师总结并以学生作品为例进行调整行间距操作演示讲解;

学生操作练习,调整完毕组内评价上传,教师广播展示,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动性。组内组间评价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2、加入花边

教师用事先加过花边的例子与学生调整过行距的作品进行对比展示,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广播全班展示对比,提高学生的成就感,继续激发学生的爱美、加工美的热情,诱发求知欲。

让学生以调整行距为基础,自主探究花边的加入方法。

教师总结并以学生作品为例进行加入花边操作演示讲解;

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视,适当指导)添加花边完毕组内评价较优秀的上传,教师广播展示,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动性。组内组间评价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3、添加底纹

教师用事先添加底纹的例子与学生加了边框的作品进行对比,学生感知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对美化文档的形式越发感到层出不穷,美不胜收,求知欲高涨。

让学生以行距调整和加入花边作参考,尝试探究添加底纹的操作。

教师继续以学生作品为例进行添加底纹操作演示讲解;

学生操作练习,(教师巡视,适当指导)添加底纹完毕组内评价较优秀的上传,教师广播展示,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动性。组内组间评价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4、小组PK

教师小结,总结学生活动。提出小组PK游戏,激发学生巩固知识的欲望。学生从共享文件夹中自由获取待修饰的假日作息表,限时修饰,组内评价选出较优美的上传待评,有缺憾的说明缘由,大家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1、自由选择并进行加工符合学生自由探究知识的规律,

2、游戏内文档内容格式各不相同,除需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加工外,还包括段距、缩进等课本中未提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拓展平台。

3、文档内容有太窄的、有太宽的、有距离顶端较远的、有距离底端较远的,让我们看上去不是很美,需要学生修饰,此项障碍设置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又提高一步。

5、打印假日作息表

你能预测一下你的作息表打印出的效果吗?我们能够未卜先知吗?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提高学生对软件的人性化认识

讲解打印预览及其作用,教师讲学生尝试。

交流评价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地引导讨论交流方向。

1.学生就自己探究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及结果交流发言。

2.学生按照“学生作品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共同参与,实现相互交流、学习。

3.教师对各小组和个别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参与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是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少数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则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

(四)归纳提炼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出三项修饰文档方法的规律。

【设计意图】系统地为学生的学习进行整理归纳,从而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

(五)教学延伸

1.任务延伸

课下自己设计一个《个人小档案》。记录自己的成长路程。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身实际出发,学习就是为了为我们服务,为人民服务,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2.知识延伸

课下尝试比较页面边框设置和边框设置的区别。

【设计意图】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拓展学生知识面。

八、教学后记

这节课我以几篇修饰精美的文档为情景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新知识,知识内容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紧紧地抓住学生,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上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动手和探究,在不断的成功过程中,总有新的任务等待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在知识巩固拓展上,我采取自取任务小组PK的方法,任务内容既有巩固内容又包含新的内容,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又一次获得了新的知识,获得了实际应用的能力,它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整节课学生们情绪高,乐于操作,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节充满生命的信息技术课

——《会当小板报编辑》案例分析

【背景分析】

《会当小板报编辑》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十三课。教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的大部分知识,本节课是word的综合应用的一堂课。

【案例描述】

课前:特殊的作业

在上本节课前,我特意向学生透露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让大家想想应该编一份怎样的小报,要用到哪些内容。学生提出:“学校举行了很多以“关爱”为主题的活动,我们可以编一份关于“亲情”的小报。”又有学生说:“亲情小报也可以是我们表达亲情的另一种方式。”还有学生说:“我们可以挑选好的小报做成校园亲情专栏。”……说到这里学生们都兴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最后我在听取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布置了如下要求及作业:

①每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小报。

②为自己的小报取一个亮丽的名称及版面。

③结合学校这几个星期所举行与关爱有关的活动写几篇稿件,并收集一些相关的文章,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活动的图片。

学生在这一个星期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地收集有关“关爱”的资料。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学校举行的“学会关爱•快乐成长”的图文资料,同学们写给家长的一封家书,还有自己写得几篇稿件、与父母合影的照片等等。在收集材料的一周里,从每个小组到每一位同学都非常热情地参与其中的工作,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小记者、小作家、小摄影机……大家都乐在其中,享受这些作业的美妙,没有人去逃避,没有人说累。

课上:小小板报编辑师

当本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时,大部分同学纷纷带着自己小组的“成果”来到电脑室,在小组成员的协调下,大家把这些素材输入电脑(图片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输入电脑的),然后整理这些素材。

在小组中有一位同学负责将设计在草图上的版面在word中画出来,再将其他同学输入电脑中的文章和图片纷纷插入其中,忙完了自己手头上的事的同学也到“版面设计师”旁边开始指手画脚起来,“你用红色看看,红色好看。”“这一行字要变大一点,这样醒目。”……

我这时也成为了一个配角,只能为电脑操作上还有困难的小组帮上一点忙。

下课了,每个小组都完成自己的小报。他们通过与其他小组完成的作品比较,自行地评比出了几张最优秀的作品。

【案例分析】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开放的、综合的,信息技术课也因此而丰富多彩。这堂课老师所花费的心思确实较其他课多,但深受学生的欢迎,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开放、综合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充满了生命

任务驱动法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采用的,让学生以实际的任务明确学习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许多任务只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孤立的,零散的。例如,把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作为一个个任务,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为文件更改名字”等,上述的方法非但让学生学习困难,长久必会厌倦,因为那些电脑的技能离我们的学生太“远”了。

在这课前,所谓的作业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而且也不是一些机械的抄写,每个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完成的那一项或几项,对他们来说没有负担,有的只是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在课堂上,那些技能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他们只要把以前学习的知识再结合自己小组的素材灵活运用技能就可以了,没有教师的规矩、要求,有的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

二、开放、综合的信息技术课带给学生的是更多的能力,更多的自信,更多的爱。

学生在收集素材的同时培养了很多的能力,如:写作能力、版面设计能力、摄影能力……每位同学都会选择自己能胜任而又喜欢的那一项或几项任务,这是多么有趣而高兴的事物,因为他们获得了成功。学生经历了各项活动,从这些活动中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父母的关爱,更加明白自己平时怎样的行为才是关心他人、友爱同学……

让信息技术课与具体的实际活动、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不但对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得其他学科更有趣味,更受学生的欢迎,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拉长了!

小学信息技术《会变的图片》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使用的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十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画图中对图块进行缩放、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操作。前面已经学了怎样启动画图软件和画图软件的组成部分,能用一些工具进行画图并填充颜色,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运用。使学生在学习了图块的选定、移动、复制、粘贴以后,进一步对图块的操作学习和研究探讨。上课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准备了一个教学课件和几张图片:一根金箍棒,猪八戒找方向,猪八戒整理物品,猪八戒学本领等图片。上课地点是在多媒体电脑室,整个课室有29台电脑,采用Windows98联网,学生2人使用一台计算机,使计算机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二、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动画片《西游记》片头),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

师:这部动画片平时看过吗?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生:孙悟空,因为本领很大

生: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

……

生:他有一根金箍棒

师:他的金箍棒有什么特点?

生:能变大能缩小

2.新课学习

(一)金箍棒大小的改变

师:老师已把孙悟空的金箍棒拿过来了,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你能像孙悟空一样把金箍棒变大吗?

生:能

师:好的,请同学们打开图片试试

(学生操作探究,教师巡视)

师:请能够完成的同学演示并简单地讲步骤,如果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也可上来补充

(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变大的金箍棒变小呢?请同学们试试

学生再探究操作步骤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可以互相帮助)

师:孙悟空的金箍棒同学们已经会变大会缩小了,我们再去看看猪八戒,好不好?

(二)猪八戒寻找花果山

(课件)师:同学们猜猜看,猪八戒想干什么?

生:他想到花果山找孙悟空帮忙

生:他想到房子里睡觉

生:他想到海南岛吃椰子

……

师:如果他想到花果山找孙悟空帮忙,他现在走的方向对不对?(不对)

师:你能不能帮他找一个正确的方向,使他能找到花果山的路?(能)

学生自由交流发言,并尝试操作。

(同学们试试看,自己探索出一种方法)

师:已经完成的同学同桌交流方法与步骤

师:请同桌上来演示,一位学生讲方法,一位学生操作

(步骤:选定图案-进入图像菜单-选择翻转)

师:你们和他一样吗?现在请你们看看除了水平翻转外,还有别的吗?谁来说说?

生: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进行旋转

学生尝试各种翻转

(三)猪八戒整理物品

师:大家觉得很有趣吧,猪八戒在你们的帮助下,他来到了花果山,却看到这样一幅情景(课件)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幅情景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孙悟空很懒,不整理物品

生:东西放得很乱

……

师:对,猪八戒跟同学们一样也有这种感觉,但由于平时缺少劳动,猪八戒不会整理,同学们能否帮助他呢?

看谁最先完成。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鼓励优等生帮助其他同学。)

教师展示几幅学生已完成的作品,让学生进行点评。

(四)学变法

猪八戒终于找到了孙悟空,他看到孙悟空正在练变法,(课件)大家看,孙悟空的本领真大,猪八戒心里痒痒的,他也想学学猴哥的变法,同学们你能帮猪八戒完成他的心愿吗?

学生尝试操作

请学生演示,然后继续尝试操作

步骤:选定图案-复制、粘贴-打开图像菜单----拉伸、扭曲

(五)小结

师:同学们,刚才你帮猪八戒解决了哪些问题?(生答)

不管是对图块进行哪项操作,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什么?(选定)

(六)充实作品

看来,刚才的练习都难不倒同学们,这里老师为你们提供了4幅图画,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幅画,展开想象将它完成。比比看谁的作品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动手操作(背景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互评。

教师:老师真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们会创造出如此丰富多彩的画面,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在这里进行一一展示,课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交流。

3.课堂延伸

课后老师给你们留了一个任务,用我们已学过的方法,把七巧板拼成各种图案。试试你能拼几种?

教师:宣布下课。

三、教学设想

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和作品交流评价等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尝试、自主探究,达到掌握缩放、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使用和能对图片进行处理这一信息技术的目的,并且能应用这一信息技术制作各种各样的作品。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利用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我设计的任务都选自西游记的素材,金箍棒的放大和缩小、猪八戒找花果山、猪八戒整理物品、猪八戒学本领,前后任务贯穿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上课兴趣更浓厚。

首先我是放一段《西游记》片头来导入,让学生会唱的跟着唱主题曲,设想目的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能活跃课堂气氛,老师要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去思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索新知部分,教师在学生学会了用画图工具的基础上,在教师所设各种情境的引导和大任务的驱动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少走歪路,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而又不失条理的情况下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做一个慷慨者,在课堂上常常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知、所得“灌输”给学生。而在这个片段中,则注重了在大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的情境和氛围。教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以互动的方式融成一片,作好学生学习的“宏观调控”,而留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切实体验和思维过程!

实践练习部分,教师让学生自由完成习作,在此可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还可让那些操作能手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哪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满足学生个性爱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则巡回指导,并适时提醒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力求使作品富于创新、富有艺术性,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会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作品品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己说出作品的创意,自己评价,然后由学生交流评价,教师则适度表扬、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并且为以后的再学习提供“营养”,注入“血液”,让他们以“爱学”“乐学”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不断培养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老师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兴趣,使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四、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型学科,它的课程设置应不再遵循其它的学科的老路。在网络教室里上课,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和开放教学模式,它的课程以学生实践为主,让学生在一个时间自由、安排灵活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地、创造性的探索学习模式,通过探讨实践来学到知识。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就谈谈本节课教学的点滴体会。

1、尝试发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索新知过程中,教学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学。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学习,探索出了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样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充实作品”时,采用师生互劝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进行学习。当学生掌握了缩放、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的操作方法后,教师适时出示一幅已完成的作品,让学生经过比较、讨论,汇报操作方法,让学生个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都应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动手创造欲望

对于实践练习,教师首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西游记》来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出一个个任务:金箍棒的放大和缩小,猪八戒找方向,猪八戒整理物品,猪八戒学本领等图片,最后是一个综合性练习:给小姑娘戴上合适的帽子,海底世界,保护环境,图案进行处理后,编成一个故事这四张图片。当学生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卡通图片以后,都想跃跃欲试,其创作欲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则可充分地发挥出来。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并且让那些操作能手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哪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最后的整体效果等,力求使作品富于创新、富有艺术性,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会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淘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4、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作品品评过程中,则采用作品交流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自己说出作品的创意,自己评价,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讲述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则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从而不断培养自己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8071.html

更多阅读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三、措施与方法 小学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内容主要由:一是操作系统的学习即查找文件的多种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灵活性。二是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和掌握常用杀毒软件的作用方法。三是对网络知识的基本了解、上网的基础操作。

声明:《欣赏中反思----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集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为网友残阳似柔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