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行记 蓬莱山散记 尤溪县蓬莱山

我对蓬莱山是有着特殊感情的。我在蓬莱山脚下度过了我的若干年小学和初中生涯,每个星期天,都要走二十余里山路,翻越一座有着一百六十余级台阶的小山来到学校。去时,带一点米、一点酸菜、咸菜或腌萝卜,这就是一个礼拜的饭菜了,生活是清苦的。二十余年后,也就是在不久前,我在台里记者拍摄的一部专题片里看到如今农村小学生仍旧过着这样的日子,我就有些心痛。
蓬莱山脚下的乡村叫坂面乡。坂面乡有一座蓬莱桥。这是一座木构石拱廊桥,每到墟日,桥上兼作集市。可以说它就是这个乡村的象征性建筑了。去年,当我相隔十余年重回乡里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这座桥已经被拆了!只有桥头的古榕仍在,古榕下码头旁放木排用的石墩还在。我感觉就像有人粗暴地把我的记忆的一部分硬生生地剥离开来,这种失落,使我不忍再看乡里的其它旧地。其实,这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乡村了,老房子已不复存在,村镇建设是有成效的,村民们都住上了新居,但街道却仍是一样的脏乱,随处可见的建筑垃圾提示我们这仍是个处于建设中的乡镇。
这种失落感在我来到蓬莱山之后得到了补偿。山仍是那座山,庙也仍是那座庙,熟悉的一切又重新回到眼前。普济寺还是老样子,不像有些地方,推倒或舍弃老庙,盖起气势恢弘、金壁辉煌的新庙,冲天铜臭玷辱了佛门胜地,烧香就是烧钱。在普济寺,庙里唯一的收入就是十元钱的香火钱和来自善男信女们的捐助。事实上这些收入也是不稳定的,当地的村民很多是自带香火上山。庙里的捎带卖些饮料,我去看了一下,基本上与山下的价格是一致的。当晚,我们在山上煮稀饭,米是自带的,菜吃他们的,最后我们坚持要结帐,住持就说随便给点,死活不肯说要给多少,拗不过我们了,就伸起三个手指,说给个两三块钱就可以了。我们不好意思,给了个十块钱。
蓬莱山还有个比较雅致的名字,叫九仙山,传说山巅常有九位仙人来往,故而得名,不过这个名称好象只出现在书本上。当地人都叫新山垝,我这是据音直译,我并不知道它的确切含义,但是相比蓬莱山、九仙山,这个名称更具有乡土气息,更具有排它性,独一性。我们知道,叫九仙山,蓬莱山的名山很多,随便上网一搜索,山东有九仙山、江苏有九仙山、江西也有九仙山。就连相邻的泉州德化县也有一个九仙山。在为山取名这方面,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也就止于此了。再说说蓬莱山这个名称,最早,它是一座海外仙山,《山海经》曰:“蓬莱山,海中之神山,非有道者不至。”神山信仰于秦汉时期最狂热,汉武帝在山东建蓬莱阁之后,市井所认的蓬莱山便落户山东了。唐开元年间在舟山群岛设翁山县蓬莱乡,于是后人又争论,真正的蓬莱山在在舟山群岛,岱山就是蓬莱山。就算在福建,也有两座蓬莱山,一座在安溪,一座在尤溪,据说日本也有数座蓬莱山,这么多的蓬莱山,大概也是缘于蓬莱仙境的传说太深入人心。其实,所谓的蓬莱仙境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般的虚幻影像而已,喋喋不休地争论真正的蓬莱山在哪里,其实是有辱神山圣名的。
想起一则逸闻,大约是几年前,上海一名高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太大,萌发了自杀的念头,竟慕名来到福建境内著名的风景区蓬莱山峰顶的观音台跳崖自尽。他摔在半山腰崖边身负重伤,幸被当地民警紧急送往医院,经救治后脱险。我颇有些怀疑,这位少年的本意并不是想到这里,大约也是中了虚幻的蓬莱仙境的毒,想在一个风景绝美的地方了终了一生,但是,哪里才是真正的蓬莱仙境呢?多数人可能会想到山东的蓬莱,只是他阴差阳错,来到了福建的这座并不算太有名气的山。也正是这阴差阳错,使他得以死里逃生!
那么把蓬莱山与“仙境”扯在一起,是否太拔高了这座山呢?我不否认这里面存在文人夸大其辞的一面,但就我来看,天气合适的时候,山顶云海翻腾的景象是有如仙境般让人迷醉的,古人有诗赞曰:“云腾罗汉浮十岛,雾涌蓬莱隐万松。”云海真是蓬莱山的一大特色,只是不那么容易让人看见而已。就自然景观来说,蓬莱山岩壑雄峙,峡谷险绝,也确实是一个景致宜人的好所在。
  蓬莱山海拔1288米,旧时上山皆走古道,古道雄峻,石阶险绝,沿陡峻的山势逶迤而上,要走三四个小时才能抵达山顶。如今山上已经迂回开辟了一条简易的上山公路,只是路况实在不好,开车上山,绝对是件考验车辆性能和驾驶技术的事。
蓬莱山峰顶立有观音佛祖像,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传说观音菩萨有三个生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生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过南海日,乡间逢此三日都纪念,认为她能普渡众生,救苦救难,多数人家还要在节日里吃一天“观音素”,以保平安。据山上的住持说,每逢这三个日子,远近十乡八里的人都会摩肩接踵、蜂拥而至,山上简直是无立锥之地。我想,这倒不是夸张,因为蓬莱山顶上本来就站不了几个人。我们上山的时候正是六月十五,差了几天,没能目睹此盛况。
再说说普济寺门口的一幅怪联。这是一个叠字联,上联是“日(日日)晶(日日日日)安天下”,下联是:“月朋(月月月)(月月月月)定乾坤”。

据说这幅对联是当地京口村的一个老尼赠送的。当地人读作“日双晶眉安天下,月朋波浪定乾坤”。其实这幅对联也是有出处的。它出自北京八大处公园的关帝庙,原是读作“日暖晶华安天下,月朋娑罗定乾坤”。在河南鹿邑县的太清宫也有这样一幅对联。它的读法是:riming jing leng 安天下,yue peng pia la定乾坤。在多种说法中,我比较倾向于这种观点,就是这种连字叠用的对联,不能读字音,要按照单个字的字数与字同读,所以对联的实际意思是:“九日安天下,十月定乾坤”。这种对联,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增加一点谈资罢了,其实读什么并不重要。
说到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蓬莱山“养在深闺人不知”,它不是名山大川,没有文人墨客到此一游的痕迹,没有诗句,没有摩崖石刻,缺少一些文化底蕴,就连普济寺门口的这幅对联,也有抄袭的嫌疑,我这样说虽然有些不恭,却是实情。然而,也正是因为没有什么名气,让它的原始、古朴得以保存。它就像一个质朴的村姑,素面朝天,不事雕琢,笨拙而土气,却也能够偶尔惊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6920.html

更多阅读

芦溪县 芦溪县人民政府网

芦溪县位于江西省的煤都--萍乡市东部,是萍乡的东大门,地处袁水河上游流域,境内丘垄相间,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交通便利。面积960平方公里,辖芦溪镇、上埠镇、宣风镇、南坑镇、银河镇及长丰乡、新泉乡、张佳坊乡

公开课《山行》教案 山行 杜牧教案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

声明:《尤溪行记 蓬莱山散记 尤溪县蓬莱山》为网友人海孤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