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

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论证是指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在一些同学的写作过程中,要么自己分析到底,要么一味地罗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应的论述,使文章显得单薄无力。这时,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抓住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阐述,让自己的论述有理有力。

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例证法就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例如有一篇题为《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的考场作文(2007年全国卷Ⅱ)写道: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为论述“感恩”这一话题,作者列举了诸葛亮和李密两个人的事例,并且分析了两人的感恩之举,以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借助事实论据说理,不等同于简单的事实罗列,要避开以事例代替论证,只有叙述没有分析的误区。在概述事例之后,要尽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内容,将它与所要论证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具体操作,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

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

1.例后解说法。列举事例后,将其中关键的、与论点密切联系的内容进行解说,使其含义得以彰显,能够更好地论证观点。

例如论证“钻研科学需要牺牲精神”的观点,有人选用了这样一则事实论据:著名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听说一艘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这艘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他们同意让他上船进行研究。事后,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吗?”巴斯德毫不犹豫地答道:“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

黄热病——烈性传染——坚持上船研究——不怕死亡——为使他人活得更好,我们抓住事例中的关键词句,就扣住了论点。

在事例之后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解说:面对致命的黄热病,巴斯德坚持上船进行研究,表现出一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令人感动。因为在他看来,为了发现病菌,为了挽救他人生命,牺牲自己一人,是值得的。正是这种科研重于生命的精神,使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上述分析,全都围绕着材料与观点相关的内容作出阐释,就可以避免常见的“观点加事例”的单薄局面。

再如《细节》一题,有同学举例:刚刚开通的地铁六号线和八号线,站台与车厢之间有十多厘米高度差,间隙足以放入一个成人的脚。开通四天以来,已经有七位乘客受伤,踩空事件数不胜数。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决定加设橡皮垫予以补救。

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是:站台与车厢之间的高度差——忽视细节设计——乘客受伤——事后补救。

事例分析:忽视了站台与车厢地面的高度差这—小小的细节,既给乘客造成不便和伤害,也提高了运营成本,使“上海制造”的形象大打折扣。可见,细节不细,只有在设计时细心观察,科学计算,周密推理,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全局。

2.假设分析法。论据中列举的是一种既成的事实,但在分析时,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其中的人物由于缺少某种精神,或者由于某种原因而没能这么做,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不同结果的比较,我们就能探究与观点有关的因素,强调其重要性了。

例如上文论证“钻研科学需要牺牲精神”的观点,仍然选用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事实论据,我们可以通过假设,进行说理:假如缺少为科学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巴斯德面对瘟疫肯定会退避三舍,远离疫区。那么,他永远也不能发现传染病病菌,永远也不能接近并获得科学的真理。

通过假设缺少牺牲精神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具有牺牲精神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完成论证的过程。

上面提到的《细节》一题,对地铁六号线和八号线的反面事例,我们也可以假设分析如下:如果地铁站的设计者没有忽视这一细节,早就考虑到站台与车厢的高度差问题,及时与车厢生产厂家沟通,在站台建造时考虑周全,就可以避免乘客的不便,省却以后无数的麻烦。可见,细节体现的不仅仅是设计问题,还有责任心,通观全局的高远目光,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等丰富内涵,细节,彰显大节!

二、引证法

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

那么,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来加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旬,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

如我们写《交友之道》,谈及“人贵在相知”:“李白说过:‘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人与人的友情是最珍贵的,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前一句话引用李白的诗句,其中“人生贵相知”极好地契合了观点。后一句话既解释了诗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友情贵于金钱。

谈及“交友之道,在于付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面对朋友作出的许诺,车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旧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当然,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释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话之后,对其中涉及观点“付出”的有关内容,再稍加阐释,论证分析就很到位了。

2.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刚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

如同样写《交友之道》的“人贵在相知”,我们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前一句话是原文引用,后一句话则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们的含义,点明了友情的珍贵。

“‘谈到名声、荣誉、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比,它们都是尘土……,在达尔文看来,许多认为之奋斗的东西,都不如友情可贵,它们就像尘土般卑微而虚幻,而友谊,可以给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和安慰,是一份终身的‘财富’

上述引证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后,抓住了关键的内容(加点字),紧扣观点,给出了自己的分析(画线句子)。

总之,引证法的要点就在于“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论点”,记住这一点,就能使你的论据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正反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观点、事物进行比较,通过两相对照,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使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述的是非。

当我们针对论点进行对比分析时,根据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道理上的对比。世上的道理,往往有正反两个方面:勤奋与懒惰,诚实与虚伪,开放与封闭,积极与消极,自立与依赖,廉洁与腐败,团结与分裂,坚强与软弱,节俭与奢侈,创新与守旧……运用对比论证,就是要找到道理的对立面,并进一步展开议论。

例如《给他人留点空白》一题,有篇文章进行了道理上的对比:

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容,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事能为他人留下一点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给他人留些空白,留些回旋的空间,也会遭受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

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上文中,第一段论述“给他人留点空白”的好处,属正面说理;而第二段则反之,论说如果不留空白,过分咄咄逼人,则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属反面说理。这样正反对照,突出了“留点空白”的作用所在。

但我们应该注意,如果观点是正面的,说理时要把重点放在赞扬正确观点一方,谈其好处。如果文章要求我们批驳一个错误的观点,如“忌妒心是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就要把重点放在论证“忌妒心对成长造成的危害”上,着重批驳错误的态度,与之形成对比的“宽容心的好处”,则要稍略。

有篇文章作了如下正反对比论证:

忌妒是无能的表现,因为自己不能达到对方的成就,获得对方的荣誉,只好用忌妒来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忌妒心使人承受着双重痛苦:一方面为自己的失败或不幸而感到痛苦,一方面为别人的成功或幸福感到痛苦。看到别人的成就,他们想的不是见贤思齐,而是“我不好,也不能让你好”。为别人的进步而怀恨,想方设法去拆台捣乱。可见在忌妒心的驱使下.人的行为有时是非理性的,甚至可能是卑劣的,诸如诽谤、中伤、挑拨、恶意伤害等。此时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危害到自身的心理健康,甚至妨害他人。

而心胸宽广的人不会想到忌妒别人。别人的好,他学习借鉴:别人的错,他引以为戒。这样的心态,便于取长补短,更好地成长。

可见,运用这种论证法,在通过对比使观点鲜明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某个方面:以赞扬正确观点为主的,则辅以批评;以批评错误观点为主的,则辅以赞扬。不能简单地一分为二,让两者平分秋色。

二是事例上的对比。即在论证过程中,使用正面和反面对比鲜明的多个事例,在两相对照的同时,通过分析,来突出孰是孰非,使观点更明确。这种写法需要分成两步进行:

第一步:围绕观点,选取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论据。例如《道德与学问》一题,我们的观点是“学问与道德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可以选择这样两个事实论据:

(1)秦桧身居一品,满腹经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他品行低劣,学问装进肚子里,歪思想也装进去了。于是乎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自己也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座下三千弟子,有七十二贤人,自己的学问可以说在当时已经是无人能比,可依旧谦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深受后人称赞。

论据(1)中的秦桧,是学问好但道德败坏的反面典型,论据(2)中的孔子,则是学问出色,道德修养也高的正面事例。一反一正,两者的表现、结局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二步:针对事例中的关键句,紧扣论点进行分析。上文列举的正反两个事例,可以再进一步展开论述:秦桧徒有学问,而道德缺失,使他的人生如同一张滴落墨汁的白纸,布满污点,被千秋万代唾骂。而孔子德才兼备,为他的人生增光添彩,被称为万世师表。可见,有了学问要关注道德的培养,有了道德可以辅助学问的增长,所以,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列举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并加以分析,两个步骤完整,我们才能称之为事例的正反对比论证。

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切勿简单罗列事例,一定要扣住观点,突出反面事例的危害,强调正面事例的益处,才能把论证的问题谈清楚。

四、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比喻往往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

加里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一次,他向某地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作了详尽严谨的论证,听众始终茫然而不得要领。有人问:“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加里宁反问:“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脚还是左脚?”一个比喻就把道理讲得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比喻论证,可以增添文采,使说理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提高作文的分值。

例如下文:

机遇与创造交响曲

机遇和创造,就仿佛是一首歌的词与曲,完美结合,才能造就优美的乐章。那是人生成功的交响曲。

——题记

机遇是拿着碗,捧着书的左手,托着一份希望;创造是操着,筷子,握着笔的右手,画出一道亮丽的弧线。若说抓不住机遇,那么创造的筷、笔到哪里去展现风采呢?机遇和创造,左手和右手,它们都离不开对方,只有紧紧握住了,拥有的那方天空才会更广阔,更湛蓝。

你若问我要机遇还是要创造,这仿佛是在问我要砍左手还是砍右手,那都不行,我要两手——右手抓住左手,让机遇不会溜走,才能让创造成为可能!

机遇是定时定量的车票,那列车才会带着人们去追逐梦想。我们勇毅地赶着,长途跋涉、艰难困苦也在所不惜,只为买到那张可能不会发第二次的机遇车票。而创造就是机遇列车经过的旅途,一路明朗,一路芬芳,只看到窗边的鸟儿对着“创造”的洒脱叽喳地手舞足蹈。创造,乐哉!

创造,得密切关注机遇。

机遇是别涅迪克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烧瓶,静静地躺着,等待细心人的关注。别涅迪克执著地追求答案,握着烧瓶,仿佛握着机遇的翅膀,终于有一天腾飞,便收获了辉煌。创造理所当然是那块让人深感安全的不碎的玻璃。给予人们更多的安乐!创造,快哉!

创造,得及时抓住机遇。

机遇是康桥河畔婀娜多姿的细柳,摇曳着,姿容妖娆。徐志摩抓住了娇柳的轻声呢喃,挥笔而就朗朗上口、飘逸隽永的《再别康桥》,创造了二三十年代典型的诗歌风格。创造熠熠发光,只缘机遇的造访,蓬荜生辉。创造,美哉!

创造,得善于开发机遇。

机遇是破旧仓库里的那只东突西窜的老鼠,搅坏了仓库里那个可怜鬼的梦和正常生活。而创造往往只会留给那个时刻期待机遇、勇于开发机遇的人。要不你看,迪斯尼乐园的那些可爱的米老鼠哪会凭空而生?其实设计者就是被老鼠打扰的那个可怜鬼。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可怜鬼由活蹦乱跳的小老鼠突发奇想,便拥有了今天令人艳羡的成就。创造,易哉!

其实,机遇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创造也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关注机遇,善于抓住机遇,善于开发机遇,创造根本就没有那么困难!

生活,从来不冷落有志向的人。它就是一部由机遇和创造结合而成的交响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们原本就应该吟唱成功,吟唱快乐!

这篇满分作文巧用比喻来立论述理,短短千字之文,新颖活泼的比喻随处可见,可谓妙喻连珠,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机遇”与“创造”的关系,颇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使用比喻论证,关键要找准事物与道理之间的共同点。如我们说“读书就好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把书籍比作大海,因为两者之间具有辽阔无边、内容丰富等相似点。打好比方之后,我们再扣住这相似之处,结合观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才算完成了比喻论证的全过程。

例如有篇文章谈“读书”: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然是精神追求者的最爱,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El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边的低语,秋日枫林中的吟唱,冬日炉火旁的倾谈。读书,能够沟通、聆听、倾诉……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停泊,是生命的落脚处。

上述比喻论证,把读书给人带来的愉悦感悟比作“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边的低语,秋日枫林中的吟唱,冬日炉火旁的倾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读书之美,很有文采。

上面都是从正面设喻。有时,我们还能以否定句的形式,从反面设喻,使论证形象而生动,极具说服力。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获得博士学位后,还不能立即开课,因为她还没有得到讲师资格,但她的学识和才华受到了从事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希尔伯特教授的赏识。在一次教授会上,为爱米·诺德能否成为讲师发生了一场争论。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她做了讲师,以后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入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希尔伯特教授反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该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我请先生们注意: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澡堂!”这里“大学评议会不是澡堂”就是反喻。这一反喻掷地有声,铿然作响,驳得对方哑口无言。

有些时候,作为理论论据的名言本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在进一步阐述时,对其中的比喻意作出解释,可将其顺势转化成比喻论证进行说理。

例如论“学无止境”,有人这样论说:

有句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江河里的一条船,不再向上游划了,它能在原地静止不动吗?不能,它立刻就会被激流冲向下游。学习是一种永无休止的事,因为世界上知识在不断增长,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永远不会在某个水平上停下来。如果学习达到了某种程度,不再继续学习了,就要被时代的车轮抛在后边。

贴切的比喻在行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使论辩具有形象性、生动性、逻辑性。对于一些夹叙夹议的文章,比喻也一样可以增添文采。 w.w.w.k.s.5.u.c.o.m

www.ks5u.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5752.html

更多阅读

减肥瘦身必需补充的四种维生素 金伊秀配合什么吃

  维生素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众所周知,维生素对于女性的容颜起着关键的作用,很多水果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专家指出减肥瘦身必需补充的四种维生素!  维生素A--令你明眸皓齿  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1、维持正常

祛痘的几种日常方法 那种方法祛痘好用

祛痘的几种日常方法——简介中医认为,面部是脏腑的反射区,当身体内部的肝、脾、胃等脏腑出现问题,反映在脸上,就会在各个相应的部位长出个头、大小、性质不同的“夏闷痘”。想要对付它们,除了使用日常基础护理方案外,试试中医方法以内调外

酸枣仁的几种食用方法 酸枣仁怎样吃治失眠

酸枣仁的几种食用方法——简介酸枣仁有降低血压、安神镇静和调节神经的作用。据《本草图经》记载,“酸枣仁,主烦心不得眠”。把酸枣仁加入白米中煮成粥,老年人吃起来更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用酸枣仁、白米熬粥,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效果

小学生的几种学习方法

小学生学习方法介绍小学生的几种学习方法——工具/原料学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开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师在教给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明确的指点。诸如怎样发言答问,怎样执笔写字,怎样

声明:《议论文常见的四种论证方法 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为网友空街细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