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存义——写在石牌保卫战七十周年及胡琏将军逝世三十六周年之 汤显祖逝世400周年

现在细细想来,张自忠将军、戴安澜将军、佟麟阁将军他们真是幸运,他们没有经历内战,而是死在了抗日的战场上,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功勋才可以依旧留存在大陆的历史课本中。

而张灵甫将军、黄百韬将军、邱清泉将军,这些经历了内战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们,在大陆的青史中留下的却是骂名。

还有胡琏将军、李弥将军、薛岳将军,因为种种原因,大陆的历史书对他们的功绩选择了视而不见。

七十年前的五月,那是一九四三年,那个时候,从湖北到四川还没有一条可以走车的路,少有的羊肠小道也是险峻万分,一千年前,诗仙李白就曾经高声吟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那是抗日卫国战争最艰难的一年,日军企图攻打陪都重庆,险峻巍峨的高山大岭终于阻止了日本陆军西进的势头,但是攻不到重庆则难以停止中国的绝死抵抗,于是十几万日军浩浩荡荡地沿长江而上。胡琏将军临危受命,血战于三峡,终于守住了长江门户——只是如许英雄,又有多少人知道?

最初,我是因为张灵甫将军才知道有胡琏将军这么一个人物的,最初的我只知道他在张灵甫自戕后泪如雨下,发誓要为张灵甫这个老乡兼同学报仇,一路追着华野和中野打,屡屡重创华野、中野,屡屡都是以少胜多,他是悍将,亦是福将。

最初的我,只是在张灵甫将军的传记中读到他的名字,说张灵甫将军和他携手打下涟水,中野十纵司令谢祥军便是在此役中被击毙。在知道胡琏将军之前,我只知道张灵甫将军的字写得极好,后来才发现,原来胡琏将军的字写得亦是铁骨铮铮,是啊,只有写出这样的字的男人,才配得上“春秋存义”这四个大字,只有写出这样的字的男人,才配得上那篇震铄古今的《石牌祭天文》: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钦,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

胡琏将军有个称号叫做“金门王”,他在金门的时候广植树木、兴办学校,还率兵拼死作战,终于扛住了大陆方面几度渡海作战和始于八二三的雨点般的炮击,金门的百姓喊他“我们的司令官”,台湾的民众唤他“恩主公”,但这绝不是胡琏将军彪炳千秋的理由,让他名垂青史的,是石牌保卫战。

在我的心里,想来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我也期望这是所有的中国人能够铭记的,是整整七十年前那场发生在三峡的血战——石牌保卫战。

石牌距离西陵峡的东口有二十多公里,长江流到石牌的时候向右转了一个很硬的弯,而石牌就挡在那个弯角的尖上,正是因为这个弯和两岸兀立的石壁,石牌,当年这个不足百户的小村,竟成了广阔的中国战区最关键的要塞!

整整七十年前的五月二十七日,这是鄂西会战的最关键之役石牌保卫战最惨烈的战斗开始的前一日。也许是多年来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敏锐嗅觉,又也许是军人的直觉,年轻的将军胡琏预感到,血战将在明晨。

是夜,胡琏将军修书五封,五封都是诀别的信。

给父亲的信,胡琏将军是这样写的: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

决战将临,胡琏将军的心里并没有底,他清楚地知道,这一仗无非成功成仁两种结局,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他没有打算逃跑,更不会不会投降,因为他知道,这是真正的决战,一旦失败,则丧权辱国!于是在明知战死可能更大的时候,他心平气和地安慰着等待丧子凶耗的父亲:“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接着又殷殷地叮嘱父亲要“依时加衣强饭”,只要父亲好了,就是在超度他十几年未能尽孝的灵魂,这是何等的血气!

也许正是因为中国有了胡琏将军这样的忠臣孝子,从一八四零年开始,中国有了许许多多胡琏将军这样的忠臣孝子,所以才最终屡屡与亡国灭种之灾擦肩而过。

而胡琏将军写给年轻的妻子的诀别信是这样的: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在给父亲的信中,他还多少为父亲留了些许成功返乡的希望,而对结发爱妻,则已直截了当地交待后事,短短的绝命家书,读来并不比林觉民的《与妻书》逊色,在那样的年代中,在那样的境地里,再多的情丝,也只能斩断了。

五月二十七日正午,胡琏将军依古例沐浴焚香,他换上崭新的军服,然后在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带着几万名弟兄人手一碗烈酒,一排排地虔诚地跪倒在苍天之下,在凤凰山巅,胡琏将军朗朗誓曰:“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可以想象那样一个让人热血封腾的情景吧,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明天,都不知道明天多年来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是否还会健在,但是他们不会退却,因为他们跟着师长胡琏将军向老天爷发过誓了,中国人是不会欺骗老天爷的。

看吧,不足百户的小村石牌,还有拔地而起的百丈高石壁,千百年来,这面石壁挡住了滔滔江水,硬生生地逼着长江在这里转了一个很硬的直角,面对着几万人的祭天,面对着他们的朗朗誓词,那一次又一次撞上石壁又退下来,退下来又撞上石壁的浩浩之水,一定见证了什么叫做“春秋存义”。

再想一想那个风雨飘摇血色妖娆的时代吧,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有多少孤苦无依的父老妻儿都在盼望着,盼望着真有一堵墙能挡住洪水一样肆虐的日本军旗,正是胡琏,正是千千万万个胡琏将军一样的人物用血肉之躯铸就了这堵墙,而这堵墙终于遮挡住未被战火摧残的半壁江山。

五月二十八日清晨,血战果然展开了,中国军队在数量远远超出自己的日本王牌陆军面前像钉死在石头上一样,一步也没有后退。在人数远远落后,武器装备更是远远不足的情况下,胡琏将军又怎么不会感觉到各位团长们面临的巨大压力?但是他对团长们恳切的说:“战至最后一个,将敌人枯骨埋葬于此,将我们的英名与血肉涂写在石牌的岩石上!”

参战的老兵回忆说,在石牌阵地,曾有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响,那时候当然不是在睡午觉,那仗打到不能打枪了。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这一场仗,在后来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而那三个小时的拼刺,是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白刃战!

五月三十日,坐镇三斗坪的第六战区长官部的陈诚上将打电话给胡琏将军,他开口就问:“守住要塞有无把握?”

胡琏将军则斩钉截铁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

今年年初,我在网上认识了一名老虎团后裔(十一师三十三团号称“老虎团”),他的爷爷十六岁就从军了,打石牌保卫战的时候,才二十二岁。我不知道他的爷爷在那一役受了多重的伤,我只知道即便是胡琏将军,也被一枪洞穿了脸颊,从此多了一个“人造酒窝”,我不知道那些小兵们有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我只知道有很多很多十多岁的小兵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

因为他们知道我生则国死,我死则国生!在延绵一百华里的战场上,在几万把刺刀的血肉相搏中,无数的人倒下了,但战争的结果是,日本人输了!

在石牌保卫战之前,日本陆军所向之处虽然也大多遇到过顽强的抵抗,但在日本军队一浪一浪的强攻之下,都是以中国军队的最后退却为结局,然而就在三峡,就在石牌,中国军队神话般地止住了败绩!创造这个神话的人叫做胡琏!

为此在网上搜了照片,是中年人的样子,眉毛和眼睛都往下塌,并不若张灵甫将军那样挺拔英气,只是后来看到了他年轻时的照片,原来在胡琏将军年轻的时候,原来在他没有因为战争而多了“人造酒窝”的时候,亦是极俊秀的样子,特别是那双眼,不论何时,都带着三分笑意,但即便如此,那番不怒自威的气质亦丝毫不减。

但是胡琏将军的照片流传下来的极少,翻来覆去,也只是中年晚年时候的他,鲜少见到他的青年时代,更少见到他与太太曾广瑜的合影,他和他的太太并不是时髦的人。

胡琏将军的那双眼,粲然若桃花,但是他的一生却不如同袍张灵甫将军一样有那样多的桃花,他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娶了上司曾伯熹的妹妹曾广瑜,然后一辈子平淡地相对到老,所以后人以一个“德配”,道尽了对胡夫人曾广瑜女士的评价。

胡夫人曾广瑜女士确实是德配,胡琏将军一在信中哭穷,胡夫人曾广瑜女士立即汇去两万元,后来败退台湾,土木系(十八军十一师号称“土木系”)在台湾的得势,与胡夫人曾广瑜女士在蒋宋美龄面前的活动不可谓没有关系。

胡琏将军字伯玉,玉当然应该以美玉来配,后来仔细想想,胡夫人曾广瑜的“瑜”,不就是美玉的意思吗?

春秋存义——写在石牌保卫战七十周年及胡琏将军逝世三十六周年之 汤显祖逝世400周年

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六日,胡琏将军正式致仕,告老归田,然而一九七六年除夕以后,胡琏将军的心梗开始恶化,终于再次病倒,到了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十四点五十八分,金门之虎再也不能虎啸长空了,胡琏将军逝世,时年七十岁。

他的一生这样的短暂,却又这样的漫长,黄埔时期的意气风发,剿共时期的智勇兼备,抗日时期的苟利国家,戡乱时期的无可奈何,金门时期的大刀阔斧,越南时期的雄才伟略,归隐时期的淡泊名利……

胡琏将军在死前立下遗嘱:“予尸化灰,海葬大小金门间,魂依莒光楼。”

一代名将,以及与之相关的记忆,俱成灰烟,流逝于大小金门间,从此再难寻觅。

七月十九日,胡琏将军的追悼会在台北举行,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所有的军政官吏都把惋惜送给了这位常胜将军。作为当年石牌大捷的老战友,方天将军流下了热泪,赵家骧将军(前金门防卫副司令,死于八二三炮战)之子赵成豪跪倒在灵前,黄杰将军、俞济时将军、钱大钧将军、丁德隆将军、梁华盛将军纷纷送上了鲜花,国防部长俞大维把当年自己送给胡琏将军的金门之剑重新授给胡琏将军的长子胡之光,勉励胡之光把他父亲的精神传下去……

胡琏将军的骤然离世,胡夫人曾广瑜女士悲痛欲绝,她写下了那篇感人至深的《哭伯玉》:“夫君,一革命军人也,毕业黄埔四期,深受领秀熏陶。二十一年,当赤匪蔓延赣江流域之际,夫君以陆军第十八军特务营营长进驻赣州,经先兄伯熹介绍,得知负奇气而怀雄略,遂许以终身,结缡于烽火中,日月奄忽,迄今四十有五载。夫君与余结缡未久,即率部转战于南城、黎川、广昌一带,屡以奔袭强攻而破顽敌,领袖手令升为十一师六六团少将团长,为之余心窃喜;而夫君智勇兼备,亦深为叹服矣……”

我始终觉得,一个女人,如果能够同胡夫人曾广瑜女士一样嫁给让她终生仰望终身崇拜的男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因为胡琏将军的遗嘱,他的骨灰被送往金门,当骨灰运抵金门时,军政领袖及各界人士都在机场迎灵,胡琏将军的好友张奇才先生负责读诵祭文,祭典之后,灵车驶向水头湾码头,金门人民感念他的恩泽,沿途自动动摆设香案路祭。灵车到水头登船到海葬区,由马安澜主祭,之后成功队大队长刘雨成负责下水安灵,这一天天气原本很好,但张奇才念完安息文之后,说也奇怪,海风突然大起,海潮汹涌,负责安灵的成功队大队长潜入海底,竟然被漩流打得双眼失明,到后来送往美国治疗才恢复视力……

如果有机会,我想将来我一定要去石牌看看,看看那浴血池,那是那些为国捐躯的十一师的官兵最后一次被战友们擦干脸上的血迹的地方;一定要去金门看看,那里有胡琏将军建立的金门酒厂,有金门人民因为对他感恩戴德而命名为“伯玉”的那条路;还有,一定要去黄埔军校看看,去怀想一九二六年,年轻的胡琏、年轻的张灵甫、年轻的林彪、年轻的文强、年轻的李弥、年轻的唐生明……刚刚步入黄埔军校的他们站在学生的队伍中,认真地聆听着蒋校长在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话,那时候的他们一定不知道,在后来,他们将会成为这片华夏大陆上的风云人物,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

最后,还是以胡琏将军的《石牌祭天文》来结束吧,七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仍觉血脉贲张: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

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钦,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

此誓,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5103.html

更多阅读

不能忘却的纪念——写在李思怡案十周年日 不能忘却的纪念

今天,一连接到几个新浪微博网友艾特,转给我一条不幸的消息:今天上午,南京江宁2个女孩被民警发现死在家里,尸体腐烂,分别为两岁和四岁。邻居说,小孩父亲犯罪被抓,警方每个月补助两个孩子800元钱,孩子母亲拿了钱不管孩子,两个孩子可能是被饿死

刘章写搭石的前前后后 刘章搭石

刘章写搭石的前前后后 刘章,当代诗人、散文家,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有诗文集《刘章诗选》《刘章散文选》等28部.获首届全国新诗奖等多项奖励,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教材和辅导教材。现为《诗刊

石牌龙舟赛 龙舟视频

石牌龙舟赛五溪秋水 湘西龙舟最为动人。湘西血性依然涂抹在龙舟上。昨天,是很奇怪的日子,十四日,即使石牌龙舟赛如火如荼的第二天,又是城郊大冶山能仁寺三大佛上座的法会举办日。上午八点,就带了老婆孩子们,去石牌锦江岸边看龙舟赛。车子

写在澡堂中 本溪五中澡堂

写在澡堂中今天去洗了一个北方特色的澡,在大澡堂里进行……突然间的一个启示,那是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脱得精光的那刹,发现自己已经能赤条条地融入北方,融入生存,融入这个职业!中国之大,大如天地。南北的差距,在纬度的渐次增

写在四月(散文诗校园文学2014.1 校园贵公子系列 四月

写在四月早上,打开窗户,满把满把的阳光洒进宿舍,站在阳台上向楼下望去,建行前面的空地已变得绿意盎然。翻开日历,在四月的一天做个标记,想记下这一刻的美丽,关于四月的美丽。四月,总给人的感觉,清新、静谧,春天的气息已不再新鲜,

声明:《春秋存义——写在石牌保卫战七十周年及胡琏将军逝世三十六周年之 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为网友满池烟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