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中国为何出现严重科研人才逆淘汰现象?讨论版 教育的逆淘汰

【事件跟踪与讨论分析】【转载】昨夜无眠:一位未来科学家转行当中学老师的故事:中学可以给他提供住房和不错的工资.但到大学,要奋斗五到十年. 他家境欠佳, 他面临生活的压力. 大学的青年教师工资低, 没住房. 许多得了博士学位的年轻人, 他们多半都小三十了,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压力, 靠空洞的 “理想”,“事业”,“追求”等能拴得住他们吗?导师与学生的公开陈述、回复与网友讨论。【转载】中国为何出现严重科研人才逆淘汰现象?【讨论版】


事件跟踪目录:

【转载-1】昨夜无眠--一位未来科学家转行当中学老师的故事【@导师】

【转载-2】程代展老师博文:我的反思【@导师】

【转载-3】我为什么逃离科研—对程老师的回复【@学生】

【转载-4】再反思——兼评我学生的博客【@导师】

【转载-5】不宜过份挤压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其他导师】

-----

【转载-1】昨夜无眠--一位未来科学家转行当中学老师的故事
(WedNov 14 13:08:36 )

* 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WorkLife/5919824
转载自科学网程代展老师博客: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
五年前,他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四年级。他可以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参加了我们所
的入学考试后,研究室建议我考虑他。面谈后,我同意了。


事情开始得非常顺利,他请我担任他大学毕业论文的导师,我给了他一个解矩阵半张
量积方程的小题目。讨论了几次之后,他就做下去了。他很快进入角色,做了一些小的结
果。他的毕业论文,我修改过。后来他告诉我,得了“优”。我也比较满意,觉得他赢在
了起跑线上。


硕博连读的第一年,他在研究生院上课,接触不多。第二年回所,我很快发现了他的
优点。从素质上说,他数学基本功扎实,和他讨论数学问题是一种享受。一些需要细想或
计算的问题,交给他就好了。少则数小时,多则一、两天,一定会给你一个“Yes”或“
No”的解答。


他在科研上的敏感性也很难得。例如在讨论布尔网络可控性时,他首先发现了控制传
递矩阵的特性,我们一起,很快导致了一个很简洁的能控性公式。这个公式不久后被两个
以色列人重新发现。碰巧我是他们文章的审稿人,我告诉他们:一模一样的公式我们已经
发表了。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结果,后续引用也很多。没有他,这就不是我们的了。


他在实验室口碑很好,他负责研究生的一些组织工作,很负责,室领导也很满意。他
被认为是室里最用功的学生,白天、黑夜都在实验室干活。虽然家在北京,但周末常不回
家,有时回家看看,半天就回来了。


他几乎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学生,听话出活,对我的要求(现在反省可能有些过份了)
,从来不说:“No”。我渐渐地被他感动了,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我跟他说:“
我是一个失败的运动员,当我成了教练员,就把全部希望放在了学生身上,但愿他们能实
现自己当年的梦想。”


当博二开始的时候,他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多了。为了他的成长,我对他提了个要求
:30%时间做研究,70%时间念书。这一年,他主要上了微分几何以及相对论的课。另外,
由于自己主要在确定性方向工作,我不希望他在随机方面有缺陷。


我让他自学“随机过程”,每周报告一次,用的教材是Z. Brzezniak, T Zastawniak
, Basic Stochastic Processes。我要他连每一道习题都要讲清楚。到了第二学期,听众
只剩我一个人,我们还是一直坚持到讲完。事实证明,这些结果在他后面关于概率布尔网
络及混合策略博弈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我自己一生吃了英语的不少亏,因此,我一再强调他英语一定要过关。从博一开始,
我每年都安排他出国开会至少一次。博三,在我的协助和支持下,安排他到英国、美国、
新加坡等进行学术访问。上个暑假,他到英国Glasgow访问了两个半月,他明天就要去美国
Texas Tech Univ.访问四个月。新加坡的Xie教授答应他什么时候去都可以。


他有一张令人羡慕的成绩单。他已经发表了十几篇期刊论文、十几篇会议论文(至少
一半是国际会议)。还有一本和我及我另一个毕业学生合写的专著:“Introduction to
Semi-tensor Product of Matrices and Its Applications”,WorldScientific (600
pages)。他的论文包括IEEE TAC的Regular Paper (第一作者),Automatica的Regular
Paper (第二作者),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 (第一作者),


中国科学 (第一作者),等等。同行一看就知道这些文章的份量。


他还有若干在审或待发表的文章。例如,他在Glasgow大学访问时写的一篇文章。他曾
要求我参加,我要他把我名字去掉,给我道个谢就行。我就是希望培养他真正独立从事科
研的能力。这篇文章投IEEE TAC,最近编辑部来信,作为 Regular Paper,一次就接受了
。IEEE TAC是IEEE CSS的旗舰杂志。


他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若干种奖学金,今年得了数学院的院长特别奖。他还得
过控制界很有影响的关肇直奖。他才二十五岁!我对他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他成了我
对未来的一个梦!


我坚持要求,他毕业后到国外做两年博士后。他已经得到英国Glasgow Univ.和瑞典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博士后邀请(注意,不是“申请获准”,而是“邀请”
)但我认为他应当到正在最前沿做最好的研究工作的地方去。半年前我和UCSB大学的一位
当红教授联系,他当时口头同意接受他。不久前在日本见到该教授,确定在今年CDC两人见
面一谈,算是Interview罢。


这似乎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然而,矛盾出现在半年前。一天,他突然跟我说,毕业后
他想去银行,或者到中学当教师。他还告诉我,他已经考过会计师。我大吃一惊,但以为
是年轻人一时头脑发热。几次争辩后,我甚至义正辞严地对他说:“你就死了这条心罢,
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后来,他同意了我这样的建议:先做两年博士后,两年后再做决定。我跟他明确说:
“我既不要你跟我做,也不要你做与我有关的题目。但你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材料,不能自
暴自弃。”


时间过得飞快,上周五,他突然对我说,北京某中学给他Offer,要在本周二(今天)
前签约,而他明天就要到美国去了。我一下子急了,和他谈了两个钟头。好话坏话都说尽
了。好话是:“你这样做,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坏话是:“
年轻人要有理想,有抱负,怎么可以向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我告诉他:“你
一定会悔的。”可不管我怎么说,他就只重复一条理由:“做研究太累,没兴趣,不想做
了。”最后,他答应再好好想一想,大家就不欢而散了。


周一见了他,就问他想得如何。他说回了一趟河北老家,和父母以及老家亲戚都谈过
,他们都支持他。我傻眼了,说他们不了解科研,也不了解你的情况,你应该和教授们谈
谈。昨天,室里许多人跟他谈。我还搬兵找到陈老师,心想:“我的话你不听,老院士劝
你,总该听罢?”陈老师是个爱才的人,一听这事也急了,立刻答应:“我可以找他。”
可惜,陈老师似乎也没能动摇他的决心。


昨天我们对他是连番轰炸,直到晚上,几位年轻人,还有一位来访的年轻教授,一起
请他吃饭。准备在席间再劝劝他。


昨晚我回到家里,饭后一个人发呆,欲哭无泪。我曾对他说过:“我的底线是:最后
的决定权还是你的,我不会强迫你。”那位访问教授背后曾问我:“你明明是为他好,明
明知道他的决定是错的,为什么不能强迫一下?”这勾起了我的心病,我告诉她:“因为
强迫儿子按我的意志生话,我把他逼上了绝路。我不能再……”


昨天晚上十点多,我实在忍不住,给一位年青同事打电话。他告诉我:他们的“鸿门
宴”还在继续,只是仍无进展。现在,也许他正在签约……反省自己,我一直把他当着一
【转载】中国为何出现严重科研人才逆淘汰现象?【讨论版】 教育的逆淘汰
个听话的好孩子。总是像父母亲一样强行安排他的一切,很少了解和尊重他的意愿。我对
这一切的解释就是:“我是为了你好!”可这够吗?


现在的我,是又一次“哀莫大于心死”。可谁能告诉我: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

程代展,年11月13日

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WorkLife/5919824

--

讨论--------------------------------------------------------------------------------

----------

是社会的错,在这个社会金钱和浮躁充斥的太多了。我想他这么选择也是为了赚钱买房结婚然后生活,科研本来就不是穷人家的孩子该去做的。

--------------

有科研天赋的人,并不一定适合做科研;

相对而言,对科学有兴趣的,衣食无忧的人更适合;

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和毛时代有些不同了,按个人的兴趣去择业,并强调对国家对社会做贡献,更能体现社会的进步和对人性的尊重。

---

谈不上谁错。但我觉得你没有仔细设计好如何去说服他,这是个影响力的问题,真是遗

憾。

--------

别耽误人家了,这孩子绝对是投行的好苗子!我保证不出3年,这孩子就能年收入上亿!做什么科研啊,到时候你这样的科学家,这孩子想雇几个雇几个。

--------

悲剧,不过也正常。西方那些数学家大多贵族之类,没有屌丝

--

好老师,好学生!都没有错,适合自己才是好的,也许这位学生有自己更多的想法吧

-----

这真是个好老师啊!

可是,人各有志,他也会在他的领域发挥所长的。

----------

老师算是一个好老师,可是中国的教育只重视灌输,没有培养学生对研究的兴趣,现在的研究某种程度已经工程化了,很多工作说白了就是一个高级民工的所为而已,以我现在所在的研究院为例,某种程度做项目就是给院里赚钱,所做的东西大部分没有价值,领导们整日的像是个空中飞人一样,四处拉关系,找项目,而我们这些做项目的,在领导的挤压逼下,苦不堪言,而中国又是一个等级社会,所有的成果奖励荣誉都是上级不吃饱拿够永远轮不到下级的,以前不久我自己一人完成了一个973项目为例,项目交给我时,到底要做什么,领导自己都不知道,在几次开会点名批评,说再做不好就退回人事(好歹在这里也干了7年了),历经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后终于算是做完了,组长说这个项目根本就没你的名字,弄了半年之久,自己算是给别人打工了,这就是科研。尊重学生的意见吧,我们都曾满怀理想,希望能成为这个新中国科研的希望,可现实是残酷的,制度不变,环境不变,科研无望,学生们毕竟也是人,需要温饱,家人需要照料啊,如果他真是一个科研的料,只能怪生错了国家和时代。活着大于满怀不现实的理想!

-----

这些老师搞笑的很

钱舍不得给,待遇舍不得提高,只想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祝研费提高到每月5000,学生自然就留下来了。

----

也许几年后,他自己想过来了,又回来了。这段曲折也许更有利于他:这就是成长。

------

我觉得还是遵循学生自己的选择吧!您指导了他,栽培了他,但是不能强迫他按照您的意愿去生活,如果做科研,说不定他会后悔一辈子的~

------

为学生、为社会、为科学着想的导师值得人尊敬,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真的很矛盾啊

------

这个事情,学生心理压力太大,程老师期望很高,都有关系,纠结,敬重程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人各有志

------

老婆孩子热炕头生活,多少人向往,科研太累,可能不是兴趣所在!

------

让学生自己选择吧,先让他当两年老师,回头如果他还有搞科研的想法还是来得及的,他的基础是很好的。

------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的权利,感谢老师,感谢学校的载培,我觉得尊重他的选择吧!

------

这孩子怎么没有远大理想呢?想当老师用得着读博么?浪费自己的青春啊!

------

也许几年后,他自己想过来了,又回来了。这段曲折也许更有利于他:这就是成长。

------------

尊重个人内心意愿,即使是家长,仍旧代替不了他的生活,你做的所有,决定权是他。

==

这个学生傻。继续做科研,虽然累一点,但是以后他得到的待遇回非常好,更何况他这么有才华,无论在国内还国外大学,研究所工作,都是既体面有生活优越的。到中学去有什么好,中学不累吗?纯粹教学,每年都重复一样的内容,还有升学压力,有什么意思?太可惜了。作为导师,程老师失望,很能理解程老师的感受,他的导师确实是为他好,而且已经为他的成长提供了那么多那么好的机会和条件。这个学生的决定我实在理解不了。

-----------

有此良师,实属难得!真希望这个学生看到老师的一片苦心后能改变他的想法!

---

学生大概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不知道这个社会那一份工作更适合自己,等到他尝试做了,就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了,但是如果他不走出科研这块领地,他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他确定他更适合科研,他也不会后悔当初做的决定,因为他找到了答案!

----

做科研原来是这样,自己以后还想做呢,嗨,为什么总是穷学生做科研呢?不对,可能还是上面说得对,科研待遇有待提高啊!

----

令人尊敬的好老师!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用别人来安排。这个学生可能只是压力太大了而已,需要一定的解脱方式。也许他教中学没有两个月就会后悔的,但是没有这个过程,他永远不知道当个中学老师有多累。

---

中国的老师总认为搞科研比当老师神圣,以为发表多少多少论文就是学术的体现。但是在很多外人看来,这些局限Academy的小圈子里的学术,大都是“孤芳自赏”的装饰品。

-----

待遇和条件只是生活的一方面,兴趣也是很重要的。中学教学是累,但是可以和更多的学生打交道。他应该知道这一点,他作出这个决定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对研究没有兴趣。如果科研能够激发兴趣,而不是天天开会,写文章,他是不会放弃的。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只剩下了科研,是很可悲的。

-------

只能说人各有志。

从描述上看,这位老师对这位学生过于push,每周报告连习题都要讲清楚,这5年下来,什么兴趣都磨没了。5年总是让别人做这个做那个,有没有问过别人到底喜欢什么?像这位老师这样培养,的确在清华可能可以有很高的概率培养出有作为的人才,毕竟清华聚集了中国最有天分的年轻学生。越是有天分的学生,一般都是有自己独立见解的,老师把自己思维模式强加灌输,实在是不可取的。真心希望国内高校能多一些人文关怀,培养真正的行业人才。

-----------

导师独断意志的一种体现,你这么处心积虑的培养的学生表面看似很优秀,实际已经废了(失去了对科研的兴趣)。或许你实验室那些得不到你关照的学生才是真心想做科研的。

---------

也许他需要时间,在中学里呆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当他认真想过之后,再做选择也不迟。毕竟才25岁,一切都才开始。说实话,很多人是不喜欢科研的,真正热爱,并静下心俩搞科研的人不多了。强迫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给他时间,再逐步引导,如果还不行,那就放弃吧。让一个人做他不喜欢的事情没有什么好结果,不然以后他在科研生活上出现不快,还可能怪罪于老师。

中国的科研不是缺了谁都不行的,还有很多的人可以培养并发掘,不要将不搞科研就看成是国家的损失,是科学界的损失,太大的东西容易把人压垮。

当然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

feige1104xg 1] 1
发信人: feige1104xg (feige1104xg),

(Wed Nov 14 13:18:24 )


已在科学网看
--
202.119.214.218]

--------------------------------------------------------------------------------
huaiyinghou 2] 2
发信人: huaiyinghou (帅猪@幼师课程自学成才中),

(Wed Nov 14 13:21:23 )

不过话说回来,有这样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去做中学老师,对中学生是件好事,说不定更
多的科技人才会被培养出来了呢


--
202.195.114.121]

--------------------------------------------------------------------------------
luzhishen 1] 3
发信人: luzhishen (撸至深),

(Wed Nov 14 13:28:40 )


这个教授图样 图森破
人家康德之类的牛人一辈子都是中学老师 他去做中学老师有何不可?
难道他素养比康德还高啊?
--
180.209.9.86]

--------------------------------------------------------------------------------
yujinxiang 25] 4
发信人: yujinxiang (郁金香),

(Wed Nov 14 13:28:48 )

话说LS你自己相信你说的话吗?这种人去了中学做什么?
--
114.90.29.235]

--------------------------------------------------------------------------------
jjg 1] 5
发信人: jjg (低价股猎手),

(Wed Nov 14 13:30:18 )

正常,人家感觉科研太累,没兴趣了

--
114.212.221.76]

--------------------------------------------------------------------------------
luzhishen 1] 6
发信人: luzhishen (撸至深),

(Wed Nov 14 13:31:20 )


显然他不喜欢科研生活 觉得这是煎熬啊
换我我也不干了
--
180.209.9.86]

--------------------------------------------------------------------------------
yujinxiang 1] 7
发信人: yujinxiang (郁金香),

(Wed Nov 14 13:36:46 )

他不喜欢科研,是因为他已经做了5+年的科研,如果他做了5+年的中学教师,我相信他肯
定也不喜欢再做教师。每个人都有人生徘徊的时候,遗憾的就是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
114.90.29.235]

--------------------------------------------------------------------------------
llyyc525 2] 8
发信人: llyyc525 (飘逸的量(风--剑指长空) GaN),

(Wed Nov 14 13:38:48 )

在中国做科研有啥意思?
不如去中学教书育人

路在自己脚下,我支持他


--
110.178.83.96]

--------------------------------------------------------------------------------
NalRa 7] 9
发信人: NalRa (猥琐起来),

(Wed Nov 14 13:43:20 )

和这位同学有同感,现在有老板罩着,可以专心学习和科研。
在国内真正独立工作了,各种破事就来了,第一位是找项目,第二位是出文章。
如果理想是格物致知,去中学可能还更适合一点。大学真的破事太多了。

--
180.209.0.164]
※ 修改:.NalRa 於 Nov 14 13:43:46 修改本文.[FROM:180.209.0.164]

--------------------------------------------------------------------------------
ssjdssaw 1] 10
发信人: ssjdssaw (名主无花),

(Wed Nov 14 13:48:47 )

换我我也去当中学老师
因为我的性格适合做老师不适合做科研

--
202.108.130.138]

--------------------------------------------------------------------------------
KKB 2] 11
发信人: KKB (FBI),

(Wed Nov 14 13:57:33 )

那位老师把帖发出来,很显然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所以,才昨夜无眠。
--
112.21.105.198]

--------------------------------------------------------------------------------
081110120 1] 12
发信人: 081110120 (星魂吹雪 莺莺笑儿),

(Wed Nov 14 14:13:02 )

如果他不希望过这么科研的生活,可以折中做大学老师啊。可以人为轻松一点,给自己放
放松,再定是不是要继续科研。
--
61.132.89.150]

--------------------------------------------------------------------------------
lostpoem 1] 13
发信人: lostpoem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疯子),

(Wed Nov 14 14:21:58 )

老师可能是觉得去中学教书埋没人才吧。中学教书真的能出很多成果?太理想化了吧,还
拿康德做例子。。。到底是大学教授出成果比例高还是去中学的研究员成果比例高呢?哎
。。。不过个人选择也是令人无奈的,人生总是在徘徊中前进,“螺旋式上升”

--
180.209.8.62]

--------------------------------------------------------------------------------
maomao2 2] 14
发信人: maomao2 (maomao),

(Wed Nov 14 14:33:18 )

从文中看来,这个学生还是有相当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的,所以,如果他这样
的人去了中学,教数学或者物理的话,那将是那个中学的爱好数学和物理的学生的福音。
如果它能够潜心当好教师的话,在未来,可以培养出很多的优秀的人才的。

--
124.234.185.59]

--------------------------------------------------------------------------------
dwq 1] 15
发信人: dwq (好大一棵松),

(Wed Nov 14 14:34:50 )

总结一点,科研不是穷人的孩子做的。即使穷人的孩子能做的出色,也不具备科研精神。稍
微安逸的物质就能拐走。呵呵
【 在 xia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117.136.35.3]

--------------------------------------------------------------------------------
maomao2 2] 16
发信人: maomao2 (maomao),

(Wed Nov 14 14:37:32 )

什么叫成果?paper是成果,桃李天下就不是成果了么?


--
124.234.185.59]

--------------------------------------------------------------------------------
mofeiji 2] 17
发信人: mofeiji (摸飞机),

(Wed Nov 14 15:15:51 )

老师狭隘了,儿子都逼死过,真是科研强人
【 在 xia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送自 我的小妹妹

--
172.17.243.117]

--------------------------------------------------------------------------------
shakey 3] 18
发信人: shakey (Average frustrated chump),

(Wed Nov 14 15:16:52 )

很简单吧,北京中学老师收入更多 【 在 xia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114.212.83.92]

--------------------------------------------------------------------------------
QuantumQQ 1] 19
发信人: QuantumQQ (QuantumQQ),

(Wed Nov 14 15:50:40 )

人各有志,不必强求

--
114.222.205.243]

--------------------------------------------------------------------------------
wstz 1] 20
发信人: wstz (局外人),

(Wed Nov 14 15:51:49 )


我想在人生的某个时候,作为“好孩子”的我们,都曾幻想着自己成为一个科学家、文学
家或者哲学家,受人尊敬和爱戴,或许还能影响世界名流千古。但是,当一个孩子在中国
上学上了20年,没人记得当初他独自走过的山路,也没人记得他在北方的冬天经受的寒风
,25岁还没认真的谈过一次恋爱,每天只是在科研中挣扎,又要承受恩师和父母的期许与
压迫。现实显然没有《生活大爆炸》那么有意思。程老师是个好老师,这学生也是好学生
。只是生活给出的选择,远没有那么美好罢了。

--
58.212.221.53]

--------------------------------------------------------------------------------
nthukris 1] 21
发信人: nthukris (Chiang K.S.1887),

(Wed Nov 14 16:07:42 )

刚从“北京某中学”回来。。。。


--
172.16.21.243]

--------------------------------------------------------------------------------
IBMMBI 1] 22
发信人: IBMMBI (...............),

(Wed Nov 14 17:07:05 )

自己选的路,无所谓对错

--
172.17.219.213]

--------------------------------------------------------------------------------
614 1] 23
发信人: 614 (千金散尽还复来),

(Wed Nov 14 17:55:57 )


或许是高房价惹的祸,博后回来,还未必进得了中学。中学能解决住房。多好!
--
122.96.27.234]

--------------------------------------------------------------------------------
YNLHJ 1] 24
发信人: YNLHJ (YNLHJ),

(Wed Nov 14 18:21:12 )

人生呐人生 【 在 xia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172.17.144.196]

--------------------------------------------------------------------------------
eipgod 1] 25
发信人: eipgod (Who Am I?),

(Wed Nov 14 19:29:34 )

--
218.94.121.164]

--------------------------------------------------------------------------------
weixiaolei 3] 26
发信人: weixiaolei (heihei),

(Wed Nov 14 20:24:05 )


自己选择的陆,后悔了也怨不得别人。【 在 xiaofan 的大作中提到: 】

--
221.215.126.151]

---------------------------------

其实我觉得,学生之所以去转行,最主要的是对目前国内科研的失望。
1. 去看看教师版,基本上都是青椒。谈论的都是基金,学霸。这是我们科研今后的路
2. 去看看硕博版,谈论的很多都是老板变态,补助可怜兮兮。这是我们的现状。

英雄不问出处,以前的都可以不管,因为已经熬过来了,看看你的现状,想想你的将来,你还打算做科研?
转行是需要勇气的。我想那些科研做的好的人,做其他事情怎么会做不好。
那些其他“旁门左道” 更有挑战,当然待遇也更好,这这样一个“务实”的社会里,以前都大家浮躁,现在是你无法静下来了。
因为内心再强大也无法面对现实。

--------------------------------------------------------------------------------
Waterfowl 1] 27
发信人: Waterfowl (Walden),

(Wed Nov 14 20:40:58 )

做苛严确实没有半点意思。

老师从来都不会反思自己,最后还在问是我错了还是他错了。
你都把你儿子弄死了,还想怎样?!

虎毒不食子,你还是人吗?!

在我看来,在国内所谓的科学家:第一是运气,第二是能忍,最后就是 固执己见


--
180.209.5.201]

--------------------------------------------------------------------------------
Superbeast 0] 28
发信人: Superbeast (不只是禽兽),

(Wed Nov 14 21:11:44 )

人各有志,追求自己想要的就行
对我而言,相对科研,恋爱算个鸟


----------------

【转载-2】程代展老师博文:我的反思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0333-632832.html

因为明天一早就要飞成都开会, 科学网的访谈参加不了了, 就以这篇博文作为我的答卷罢.

那是一个难眠之夜过后, 自己坐在办公室, 想到此时我的学生可能正在签约, 心头怅然若失, 手中的工作做不下去,就将心里话写成《昨夜无眠》. 没想到这成了引玉之砖, “一石激起千重浪”.说明“如何培养学生”,“怎样才能将有天分的学生留在科研第一线” 等问题是科学网上的青年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关心的焦点.事件本身和所有网友的意见, 都给我启迪, 催我反思. 现在将我反思的心得提交出来, 算我的回答, 也算我的致谢, 当然,还是一块再次的抛砖.

(1) 我的最大错误是把学生当作我自己的“替身”,盼着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能在他身上实现. 但他是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想法的年青人, 我却把他当作自己的创造物.我想让他吸取我人生的教训、克服我身上的弱点. 潜意识里我是在制造完美的自我. 我时时在他身上寻找年轻时我的影子,我觉得我对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和真诚的爱, 实际上也许我却成了说一不二的暴君, 强迫他按我的意志去念书, 去做研究.也许正是这个让他厌倦了科研.

(2) 我只关心他的三件事: 数学基础打得怎么样?英语口语讲得怎么样? 科研做得怎么样? 对于他个人的思想感情, 生活, 以及家庭情况等都知之甚少. 两人见面, 除了学术还是学术,没有朋友般的交心, 更没有刻意培养他对学术的兴趣. 对学生, 我只有梆梆控制, 却无视反馈.

(3) 网上许多年轻朋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应当尊重年轻人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利. 我的学生其实也说过, 他的价值观和我不一样. 我接受了大家的观点, 中午给他发了个E-mail, 告诉他 (他现在还在去美国的飞机上) : 不管他最终的选择是什么,我都支持他.

(4) 中午, 一位清华年轻教授给我来电话,他曾是我的博士后, 他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上了一课: 他是正宗清华子弟兵, 从本科到博士, 在清华上了十年. 然后跟我做了两年博士后.也是一个极聪明的好学生. 但上完博士后他却要去公司, 当时我也很不理解. 他说, 他当时也是厌倦了学校和科研所的生活,想过一种新的生活. 他后来又回了清华, 而且做得很好. 我相信, 我的这位学生如果真喜欢科研, 将来某一天他也会回归的.

怎么带好学生, 让他们健康成长, 是值得老师们反思的一个问题. 但是, 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

(1) 我仍然相信, 一个博士生去当中学教师是一种教育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他学的许多知识: 例如微分流形, 鞅不等式之类的东西,到中学不成了天方夜谭? 那怕微积分, 线性代数这些初等数学知识, 都不会有用武之地. 这不是看不起中学教师, 中学教师对社会,对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样至关重要, 但一个师大本科毕业生会比像我的学生这样受过专问训练的高等人才干得更好得多. 因此, 让博士们,特别是像我的学生这样优秀人才去教中学, 是教育制度的失败, 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2) 据说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 一等的上公司, 二等的出国, 三等的才去读研. 中国要走科技强国之路, 如果不能将有天分,有潜质的年轻学子推上和留在科研岗位上, 将会后继无人. 国家花大力气从国外引进百人计划, 千人计划, 这我不反对. 但是,难道国内就没有可以与他们一较上下的优秀人才, 为什么就不重视他们呢? 难道就不相信, 中国人自己也可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引进总是有限的, 国家应当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条件.

(3) 高校和科研院所待遇低, 是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 还拿我的学生说罢, 他到的中学可以给他提供住房和不错的工资. 他们说,他如果到大学, 要奋斗五到十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据我所知, 他家境欠佳, 他面临生活的压力. 正像许多参加讨论的年轻人说的,大学的青年教师工资低, 没住房. 许多得了博士学位的年轻人, 他们多半都小三十了, 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压力, 靠空洞的 “理想”,“事业”, “追求” 等能拴得住他们吗?

(4)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与科研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 但目前高校与科技机构经费分配极不合理. 少数特权者占有大量资源,各种基金重叠分配. 而身缠多金的“学术带头人”却常常只是“学术捎客”, 弄了钱让下面的年轻人干活, 自己挂名.国家应当更多关心那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小博士”们的疾苦, 给他们创造安心工作的条件, 他们才是科研的主力. 再强调一次,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贫富悬殊一点不比社会上轻.

最后, 谢谢所有网上给我留言的朋友. 也感谢那么多给我打电话、发 E-mail的朋友. 十八大刚过,愿它给年轻学子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中国的科技进步归根到底靠的是他们.

写于2012年11月14日

--------

【转载-3】我为什么逃离科研—对程老师的回复

http://blog.renren.com/blog/86180/882793054

在来美国的前一天晚上和程老师吃饭的时候,师兄告诉我们程老师下午发的博客已经上科学网首页了,但当时也只有40多个回复而已,我们也没有在意,毕竟程老师的博文经常上科学网首页。当晚我们并没有继续讨论我工作选择的事情,而是像往常一样随便侃了侃,甚至还讨论了点学术问题。回宿舍以后我还跟几个好友开玩笑的说“哥出名了,上科学网首页了”。但没想到的是,我真的出名了,第二天我下飞机开了手机以后,短信不断。这几天很多朋友、同学、实验室老师、甚至毕业后就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本科辅导员都纷纷对我表示关心,或支持我的决定,或劝我重回科研道路,不管怎样,我都很感动,在这里先向他们的关心表示感谢。当然也还有几位记者发邮件过来要采访。我本来不想回应,想继续沉默下去的,但是程老师说他认为这个事情的讨论对许多年轻博士生是有好处的。仔细想一想,这也许是我这个科研逃兵在离开前能对科研界做的最后的,其实也是唯一的贡献了。反正也已经出名了,程老师把书名、奖项都列出来了,想肉我的早就肉到了,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就发在人人吧。

前面两部分我要先帮程老师和我家里人说几句话,对这些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从第三部分开始看。

一、关于程老师

首先要帮程老师说几句话,因为很多支持我的都说程老师太push了。其实我一直觉得程老师是国内科研界少有的非常nice的导师之一,不但不push,还经常告诫我要多休息,多出去玩玩儿。另外程老师也给我们之间创造很多学术之外的沟通机会,会隔三差五的带我们出去吃饭,和我们几乎是无所不谈。我研一的时候在程老师面前还是非常拘谨的,但没多久就能畅所欲言了。实验室秘书都说程老师的学生都跟他“没大没小”的。只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一直不敢说自己以后不想搞科研了,因为我深知程老师对我寄予厚望,我说出来他肯定非常失望的,而又因为这几年和程老师培养出的感情,我不想让他失望。我甚至一直在想就这样坚持搞科研搞下去,但真正到了该抉择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自私的按自己的意愿。

二、关于家里的意见

还好我父母都不上科学网、水木这样的网站,不然看到那些说我是因为他们给的压力而放弃科研的猜测后,不知他们会不会鸭梨山大。我父母确实是没钱没权也没啥本事的,不过因为有单位分的房住,他们靠自己不高的工资在北京也是生活无忧的,所以他们也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赚大钱养活他们,只要我过得开心就好,他们甚至还认为家里如果能出个科学家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向往过赚大钱的,不过渐渐的觉得自己其实更喜欢稳定安逸的生活,钱够花就成,当然能保证稳定安逸的话钱还是多多益善哈。所以如果不是我彻底厌恶了科研的话,我觉得科研这工作挺符合我的要求的,社会地位不低,待遇也足够过比较体面的生活了,关键是极度自由。我光棍节那天回姥姥家(程老师听成了老家,差了个lao,不过这无所谓了)算是开了个会,并不是他们劝我赶紧去挣钱,而是我想问问他们对我选择中学这样一个地位不高,挣钱也不多(不算自己外面接活的话,挣钱真的多不到哪去,被it民工们秒杀,更别提金融界的温拿了。而以我的性格,除非真的缺钱,不然应该不会去接活的),还挺累的职业有没有什么意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真的厌恶科研的话,坚持干一辈子科研一定不会幸福的,而他们并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什么的,中学老师也挺好。

三、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主要原因有两个:

1.累。但再次强调这不是程老师强迫的,程老师给我安排的大多数任务都没有给定deadline,只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只要别人给了我任务并且应该是我做的任务,不管我喜不喜欢,都会尽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问题,甚至是帮实验室干杂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程老师以为我喜欢做科研,所以就忍不住不停的给我安排任务。如此恶性循环了下去。后来实验室秘书也说,如果当时我能更加变通的面对程老师安排的任务,给三件就做一件,程老师也不会批评我什么的,而我也不会被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压垮了。当然比体力累更重要的是心累,体力其实有时候根本就谈不上累,我甚至可以好几天在实验室坐着无所事事的刷着微博逛着人人,甚至干脆出去跟朋友打牌爬山什么的去了,但这时脑子里还一直装着那些想不出来的问题,还有一些该做但实在是很烦,不想去做的任务(比如审一些很水很水很水的文章...),半刻也不得安宁。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而这样的轻松,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

2.没能力。这真不是装13。我虽然是有几篇控制界顶级期刊的文章,但顶级期刊的文章不等于是顶级文章。说实话,我还真是觉得我这几篇大文章无论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不算真的有用,甚至技术难度上也没啥挑战性,只是相比当今大批的水文,这些算是矬子里拔将军,我也没有为这些文章以及由这些文章而带来的荣誉真正的兴奋过。然后发的那么多其他文章中还有一半以上是程老师被一些国内期刊、会议邀稿而又不好不给面子,临时凑的没啥营养的综述类文章,而且真的是程老师自己主笔的,我只是帮帮忙而已。反正我是觉得这些只能证明我比较勤奋,根本不能说明我有天赋有能力。如果我继续搞科研的话,我能想象出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迫于学校要求发文章的压力沦为灌水机器,虽然还能混得不错,不过天天自己鄙视自己,要么就是坚持不发水文,但又因为能力不足以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而混得很惨。我觉得程老师的博文下面有一条回复对于我的看法是相当正确的:“[682]kanhaoxi2012-11-17 04:42From what you described, especially"听话出活,对我的要求,从来不说:“No”", this student is clearly not a top student.If he is not even a top student, he will definitely not be a topresearcher. In this case, it is better to advise him to get intosome other things. Unfortunately, many Chinese professors'definition of top student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Theyusually promote those students similar to this student of yours.This is unfair to truly top students.”

当然也有一些对现在科研界风气的不满,不过这个我了解不深,就不胡说了,说多了被人笑话,还有推卸责任之嫌。

四、我为什么选择中学

1.我觉得我有足够能力应对中学数学的知识。这与我觉得我完全没能力做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除了知识能力,教中学更重要的是授课能力。我很清楚我现在的授课能力和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通过了学校的试讲,也在试讲中pk掉了不少北师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们,至少说明了我还是具备基本的授课能力,我也相信授课能力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可以提高的。当然除了授课以外,优秀的中学教师还需要很多其他素质,比如基本的师德,对孩子的关心,亲和力等等,但这些我觉得我都还是不错的。

2.我也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我也做过家教,我觉得当几个小时的家教比搞几个小时的科研舒服多了。我今年寒假还帮一个微积分挂了的大一孩子补了两天的微积分,当她告诉我她补考得了90多分的时候,那成就感啊,杠杠的。

3.生活比较稳定。以后生活中比较麻烦的事情,比如住房、子女入学等都可以解决了(房子不给产权,只是在职就可以住),但是中学老师的工资对一个博士毕业生来说确实不算多。

4.我真的是没时间找其他工作,找工作的黄金时间我在美国啊。其实我之前真的都准备听程老师话,毕业去做博后了,因为我本来是要10月底就来美国访问的。但签证意外的被check了,于是要晚走半个月。然后没事干,就投了投简历,其实我也只投了4所高中,没有投其他行业,甚至我投的时候我也觉得我一定是赶不上试讲了,其中我在投给人大附的简历中还写道“因为本人11月至3月在美国,如果有幸能有资格通过初选参加试讲,是否可能将试讲安排在3月?”。但没想到有两所学校很快就通知试讲了,其中某个学校的效率意外的高,上午试讲下午群面第二天终面,终面后不让走,等都面完了直接出结果,于是赶上了我能在出国前签约,要不我觉得他们也不会把职位给我留到回国后。这种种意外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再加上该学校也是所很好的学校,他们的教育改革理念(至少是宣传片上的)我也很欣赏,并且他们的待遇在高中也是很好的,跟家里商量后我就同意了。另外我真的没有考CPA啊,程老师记错了,我怎么会有时间准备CPA.....

当然我也知道当高中老师并不是很轻松的事。比如说很累,不过这点搞过科研的表示呵呵。比如遇到实在不听话的孩子和无理取闹的家长,这种事情比较棘手,我有心理准备,但现在还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以后会从同事那里得到经验的吧。再比如我虽然觉得我通过努力能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但万一再怎么努力也真的不行呢?这个....到时再说吧。

写了这么多废话,总之就是我确定我对搞科研没兴趣了,而我觉得我对教中学是有兴趣的。我也觉得中学需要引进优秀博士,前提是得保证他们的教学质量,他们会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当然科研界更是亟需人才的,其实哪里都需要优秀的人才的(这是一句废话)。只是我自己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是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吧。就说这么多了。

原文出处:http://blog.renren.com/blog/86180/882793054

----

【转载-5】不宜过份挤压研究生的科研兴趣

谢强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研究生 科研 能力

今天科网又热闹了。程老师和张老师的文章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很有培养前途的科研人才退出了科研队伍。

这样的问题其实不奇怪。做老师的,特别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以后的导师,很多人都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培养年青人才上。这个很容易理解:总希望能够发现很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努力“培养”。这种培养包含了老师的所有心血:开小灶,出国见识,。。总之是努力的PUSH。博士阶段处于人一生中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很多老师总是认为通过PUSH,学生可以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最好数量多一些,以便博士毕业以后能够在一流的高校谋职。很多时候这一招是管用的,师生皆大欢喜,但有些时候恰恰会适得其反。

我以前也见过一位小牛学生,超级聪明,勤于独立钻研,自己也渴望以后做一名高校教师。导师非常喜欢他。在导师看来,遇到了这样基础好又喜欢做科研的学生,努力的PUSH,可以让这些学生在很好的引导下完成普通博士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过了几年,偶然开会遇见了这位学生,博士还没有毕业,人已经一点精神都没有,完全是一个小老头。问起了博士毕业后的打算,他说只想早早毕业,到任何一个单位去工作都可以,只要不做科研就行了。我听了非常吃惊,为何变化是如此之快?导师也非常喜欢这个学生,也给他找好了国外名校的博士后。多聊了几句得到了实话,他已经对科研产生了极度的厌恶:太难、无聊、看不到头。。。。我还是好心的劝他毕业答辩后好好休息几个月,然后再确定自己想干什么,不能因为博士阶段的辛苦而放弃了自己的以前的追求。。。。

仔细想想,除了社会的功利或等等的外部因素,是否还有别的原因?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在一个充满恶性竞争的环境中长大,成长的过程已经榨干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到了研究生阶段,能有对科研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数量已经非常之少。导师猛然间看到了这样的优秀学生,都希望能够好好培养,以成长为未来的科技新星。如果开始对科研充满了兴趣,但是后面读研阶段逐渐的对科研产生了恐惧甚至是极度的厌恶,只想远离科研。除了社会的因素,老师们是否有拔苗助长之嫌?

听说早期偷渡去美国的一代移民学习英语用“希望”一词造句,经典的造句是“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很多人说:“学术基因”也是可以传承的,所以很多的导师都希望能找到自己“学术基因”的传承人,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武功传人一样。发现了可以传承衣钵的,全力栽培。。。。

现在的世界确实很多样化,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很多时候,没有必要把别人塑造成自己的影子,而是要尊重每个个体的选择。

如果没有了科研的兴趣,还是随他去吧。说不准哪天那些科研“天才”也会回来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4814-632232.html

----------------------------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41 个评论)

[41]谭敏海 2012-11-18 13:28

谢老师,陈老师的当事人学生人人网上回复了这篇博文,不知您看到没。

http://blog.renren.com/share/261181065/14730774035?from=0101010202&ref=hotnewsfeed&sfet=102&fin=0&fid=20309233509&ff_id=261181065

博主回复(2012-11-1820:03):看到了。谢谢。学生做自己的选择肯定有他的理由,应该尊重个人自己的选择。真正全身心投入科研真的很苦。 [40]wwshi2012-11-16 21:15

我刚开始读研究生时也是理想满满的,后来因为导师死活非要我补之前一篇文章的实验,死活非要拿出来一个结果,不补就得退学,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的折腾,真的是对科研的兴趣很受打击。[39]黄月2012-11-16 10:45

很庆幸在我们的学校能看到有您这样的好老师,会真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着想;很不幸的是我就是一个抑郁不愿意再科研的例子,现在对科研完全没有了兴趣,只想换个环境,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足矣。一个硕士都能读成这样,不仅仅是我自己的悲哀......

博主回复(2012-11-1616:51):谢谢。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好的。很多时候可能是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多和自己的导师交流沟通,我想你的科研兴趣会有的。既然已经选择了读研,还是投入热情和努力,给自己人生辉煌靓丽的一段留下美好的回忆。祝你成功!

[38]王赫 2012-11-15 23:38

作为一个89年生的在读研究生,认为其主要的源头在于:从中学开始,我们学习知识都是非主动的,自然很多同学并没有把科研建立在兴趣上或者说是很功利的继续念书,其中很可能夹杂着为了父母、为了钱、为了面子或为了更好的生活品质等念想。即使有很多名校的同学,到最后也依然是抱有此类似的想法:“自己已经身为人上人了,怎么活都能活的很开~”。这些自己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在这里与您交换意见?

博主回复(2012-11-1616:55):应试教育确实剥夺了很多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愉悦感。你既然已经读研,还是要好好奋斗。另外,现阶段是一个知识爆炸时代,以后肯定是终生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共勉![37]qidao 2012-11-15 11:36

博主回复(2012-11-1412:43):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些学生特别喜欢做科研,但是可以看出来并不适合做科研,特别是有一些学习成绩特别高,很会考试,但是对科研不开窍的学生。毕竟学习和科研的方法、性质、思维方式等等不同。

+++++

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尤其是学生毕业找工作时,导师该怎么办?[36]gaodalzl2012-11-15 00:24

这样的情况就是我面临的是否当医生一样,现在的医疗环境不是很好,可是接受了那么长的教育又有一些不舍,特别是学临床医学真的很艰苦,除了读书就是读书,还要从事科研的活动,真的很忙,如果不是对医学真的感兴趣的话,学着学着也就懒得思考和看书了,任谁都不愿意整天背书,忙着考试之类的,需要的是坚持和兴趣,还有自己的努力

博主回复(2012-11-1508:06):我对医生是很尊敬的。我也有很多朋友在做医生,他们的辛苦程度非其它的职业可比,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但是有时候去医院也难免遇到个别不负责任的医生。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国家的大政策有很大关系。我倒是希望看到更多象你这样有抱负有担当的优秀学子加入到医生的行列。我想总归是会好起来的,毕竟社会还是在进步中。

[35]刘志全 2012-11-1422:51

其实在绝大部分博士生眼里,老师只会利用学生,这一点毋庸置疑。

博主回复(2012-11-1508:02):也完全不必将师生关系想得那么悲剧。如果有学生认为导师让自己做了科研就是利用;回过来想,如果不做研究,又如何能够戴上那顶博士帽?

[34]liweihao 2012-11-1422:04

有时我在想,假如该生选择的不是中学教师,而是去山村小学教书,那么程老师又会怎么想?[33]刘俊2012-11-14 20:34

拔苗助长这个词可能也并不完全准确。其实学生和导师的合作过程本身就是双向的。这些学生之所以在研究生阶段表现的很优秀除了导师的指导作用外,更重要的也有其个人的努力因素。如果他们真没有兴趣可以选择不干或者糊弄了事。我相信大部分学生读研都是渴望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也都对科研怀着兴趣。但是目前国内的科研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和自私自然会催生学生们对科研界的反感。大部分导师总是认为自己辛苦培养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就一定要付出回报,为导师和实验室做出贡献,从此更像是一种交易,也开始有了老板和员工的感觉。可中国这么差的待遇,又能留下多少优秀的学生去当你的员工呢。来自二流高校的学生甚至承受的更多,即便上了研,也无法像其他重点大学的学生容易被接纳,部分导师甚至刚开始就对这些学生有了成见。这些人中不乏很努力也很有天赋的学生,但差学校的背景却总是给他们的人生蒙上一层阴影,使其学术之路更加艰难。学生并不是为导师而活,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在社会中的其它责任。互相尊重才是根本,学生想的其实也比较简单,他们更需要的是种归属感以及导师的认可,而不是强制。

博主回复(2012-11-1420:37):是的。由于大环境的改变,师生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不管怎样变化,如你所言:互相尊重和重要。

[32]ss1234 2012-11-1417:41

我了解的现实情况是,很多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并不会选择导师,而好导师的数量也远远不够那么多好的学生来申请。我亲眼见过不少有科研兴趣的学生被老师“耽误”,致使终身与科研无缘。

我对学生的建议是,如果你自己知道自己的科研潜力,那么一定要找比你强很多的导师,而且要有足够好的人品来指导你,不然结果会和你的理想相去甚远。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科研潜力,那最好在本科时期参加一些科研活动,找机会了解下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再找些老师为你的将来提一些中肯的建议。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学生,即使有科研天富,怕是将来的路也不会好走,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学生,一定要选择好自己的导师并且要一直坚持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要只做导师安排你做的事,要会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自己的人生。导师不应该是学生发展道路上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力量永远是最保险的,也是你一生需要依靠的根本。

我对导师的建议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要耐心多听学生的想法,放下“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去交流,有时导师的决定并不是学生需要的,但现实是学生终究要听导师的。当然,要导师真正了解每个学生也是不太可能的现实问题,尤其在硕士生扩招的大社会背景下。所以我也不想理想化地,想当然地强行给导师多余的研究生教学工作量。

在咱们国家这种普遍存在拿到高校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就把教育学和心理学忘光的大学老师的情况下,要想短时间内靠几篇文章就讲明应该如何成为一个好导师这种系统工程无异于蚍蜉撼大树。我另一个对导师的建议是,认真学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不光是课本,更是要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书本,网络,电视,以及和做学生工作的一线老师们等媒介和方式多了解一些国内外,尤其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学方式,人性化处理方式。相信这些都会对改善导师当前教学方法有很多益处。

博主回复(2012-11-14 18:37):受教了。说得非常好。谢谢

[31]qiurong198909 2012-11-1416:51

今天下午看了程代展、张海霞、肖海等等多位老师的博文,近日程老师的昨夜无眠引发的一系列热议,好多、好多,现在还有50多天就考研了(硕博连读),好多好多的思绪。我们是喜欢科研,但是耳濡目染了太多科研是枯燥、贼船的信息,让我们不敢再去喜欢,不敢再去轻易从事,即使现在去上,也是迫于一些压力,例如工作···很欣赏那些敢于去放弃科研的人,我们也应该要接受离开科研的人,我相信那些年培育出来的Ph.D,在他们身上真正闪光点是他们的素质、思维、看待世界事物的角度和方法,而不是科研知识和实验操作,因为那些都是死的,它让我们成长的是我们的思想

博主回复(2012-11-1417:05):不管现在周围的环境如何,为了自己的目标去追求,这是人生奋斗必须的。每个人实际上需要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谈到科研兴趣,我觉得主要是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要让参与科研的学生感受到科研的魅力,能够享受科研所带来的愉悦。[30]ss1234 2012-11-14 16:45

要让学生真正独立科研,最好的方式不是加强上学期间的培养而让他们尽早毕业,自我培养。多数老师对优秀学生的爱其实就是对学生的害,同时也很难排除利用学生为自己干活的可能。我不是有意强化师生的对立,但在师生关系和谐统一缺乏足够客观条件的时候,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排除有成功的师生关系(指的是将优秀学生培养得更加优秀),但在科学网上确实没有见过报道(如果有,确实应该多多发扬,多来为大家介绍经验,指点迷津),现实中也基本没有见过。

博主回复(2012-11-14 17:01):有道理。也不用太过悲观。现实中还是有很多成功的师生关系,确实也有很多是名师出高徒。[29]刘庆生 2012-11-14 16:38

希望是个案,多了就是我们国家的悲哀和时代的悲哀,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博主回复(2012-11-14 16:56):这些确实也属于个例,但是看到非常有天分的优秀学生离开科研队伍,还是有些可惜的。[28]ecolink 2012-11-1415:33

看了太多的博士生从刚入学时对科研的踌躇满志到临近毕业时发出以后再也不想做科研的感慨。

博主回复(2012-11-1416:53):做博士论文阶段的攻坚时刻,都是一个煎熬,克服了难点以后就好了。还是希望不要因为论文的困难而对研究丧失兴趣。

[27]李若 2012-11-1415:22

乐见学生除科研外的自由选择。研究生中能有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继续研究就不错了。认为搞研究是个小众事件,本身不需很多人去从事。

博主回复(2012-11-14 15:24):是的。有能力也有兴趣的去做科研就行了。 [26]臧华栋2012-11-14 13:05

老师要多和学生讨论,只有自由的讨论才能使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才能根据学生意愿加以培养,这样岂不更好?但是现状是,大部分老师根本不问学生要什么,而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博主回复(2012-11-14 15:15):是的。不管是谁,都要学会尊重他人。每个人需要活出一个自己,而不是成为他人的影子。[25]张海霞 2012-11-14 11:43

做老师的也确实需要反思,拔苗助长是不行的,但是很多学生其实完全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还是需要老师引导的,只是不能强迫。俺是为这些好苗子感到惋惜。

博主回复(2012-11-1412:29):是呀。张老师的观点我也赞同。看到好的科研苗子导师都会很喜欢而且会大力栽培,很多时候学生并不一定完全认同。这个世界诱惑太多。现在的学生也比较有个性。有时虽然觉得可惜,也只能随他去了。

[24]李学宽 2012-11-14 11:21

上研究生的人都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导师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只能建议不能为他们做决定。

建议了不听就由他去吧

博主回复(2012-11-14 12:30):就是。导师也就是能够建议,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学生自己。喜欢干什么,随他去吧。[23]王晓明 2012-11-14 11:17

用脚投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61-632407.html

博主回复(2012-11-14 12:39):拜读了你的大作,同意你的观点。

[22]高虹 2012-11-1411:16

好苗子是基础好且对科研感兴趣,恐怕必须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吧,其实老师能真的用心去挤压,也未尝不是一种历练,可是目前多得是那种对学生不管不顾,混迹江湖的大老板啊

博主回复(2012-11-1412:33):是呀。好学生的成长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导师要真正起到导师的作用,而不是老板的作用。 [21]刘全勇2012-11-14 11:03

如何能自然、有效保持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或许,这是老师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思考。

博主回复(2012-11-14 12:36):同意。好的导师应该注重兴趣引导和PUSH并进。

[20]qidao 2012-11-1410:59

现实中是不是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老师把学生的科研兴趣保护得太好,甚至学生爱上了科研,但是学生其实不适合科研???

博主回复(2012-11-1412:43):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些学生特别喜欢做科研,但是可以看出来并不适合做科研,特别是有一些学习成绩特别高,很会考试,但是对科研不开窍的学生。毕竟学习和科研的方法、性质、思维方式等等不同。[19]庄艳 2012-11-14 10:56

我也是典型的例子,我才上研究生的时候,信心满满的,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对科研毫无情趣,彻底失望,试验室的老师们都是在拼命的压榨学生的那点科研兴趣莱谋求自己在学校的发展,所以我毕业的时候也是只要不搞科研的工作,都可以,只是我没有陈老师的学生那么优秀,我成绩一般般,呵呵

博主回复(2012-11-1412:44):完全不必对科研丧失兴趣和信心,每一位博士都会经历博士论文攻坚阶段的痛苦和付出,回过头再看,那是值得的。建议你答辩完以后先休息一段时间,放松一下长期紧绷的神经和心情,找一个地方发发呆,然后再考虑以后的职业生涯,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18]王春艳 2012-11-14 10:54

每当有人布置科研任务时,我就问自己:费这么大劲,干这个有意义吗?要是真能利国利民还行,若是可有可无,还要自己吹嘘,我就觉得,还不如锻炼身体,听听歌呢……于是就动力不足,需要压力才能走一走,但压力太大,我就会逃掉……我看到很多热衷于科研积的人,我真看不到他们的生命意义……

我不惧怕辛苦,我只是觉得辛苦要做真正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很多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并没有激情,就跟夫妻凑活过日子一样,对外吹嘘光鲜,其实谁看谁都烦,那还整一块儿,每年到了日子都要例行公事,还要有人检查效果,多没劲啊……纯粹为别人羡慕而自我欺骗……

博主回复(2012-11-14 12:45):句句都是大实话。科研领域的骗子太多了,而且有些简直是巨骗。 [17]林鸿刚2012-11-14 10:45

这个恰恰是所谓老板的责任!!!科研兴趣实际是对世界的好奇,渴望解疑,对自己的好奇心有所交代,说的大一点是对社会有所贡献。科研兴趣可以培养,但是绝不是欺压学生,把学生当做是打工仔(没有休息日,没有私人时间)。

博主回复(2012-11-1412:23):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不同意将导师称为老板。老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如何既能提高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又能保有旺盛的战斗力,对导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16]刘飞 2012-11-14 10:44

又是拔苗助长之经典案例

博主回复(2012-11-14 12:20):一声叹息。想起了中学课文《伤仲永》。

[15]CASliuzt 2012-11-1410:09

说的那个学生跟俺差不多啊,想当初四年前,研究生刚入学时,意气风发信心满满,每天上课做实验,但四年之后的现在由于某些原因学校要求的三篇论文都没发够,而很多没有自己用功的却早早发够论文准备毕业找工作了,现在真是对科研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只想早点毕业了,“到任何一个单位去工作都可以,只要不做科研就行了”

博主回复(2012-11-1412:20):完全不必对科研丧失兴趣和信心,每一位博士都会经历博士论文攻坚阶段的痛苦和付出,回过头再看,那是值得的。建议你答辩完以后先休息一段时间,放松一下长期紧绷的神经和心情,找一个地方发发呆,然后再考虑以后的职业生涯,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14]shawn2008 2012-11-1408:59

有。 我和学生只讨论学术问题,因为他对我的项目不感兴趣,自己有资金支持。

[4]ss1234 2012-11-14 00:06

拔苗助长这个词用得好。另外我觉得在国内的师生关系下,即希望希望学生能保持兴趣又希望他能做出出彩的工作,我感觉两都同时都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多少导师能够让学生独立做科研的?国内有让学生独立做科研的科研机制么?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导师给学生自己修行的机会么?学生有不给老板打工,做项目的么?

博主回复(2012-11-14 09:07):这样的导师要赞! [13]杨洁2012-11-14 08:46

这样不好,我的下一代,能养活自己,开心就好

博主回复(2012-11-1409:03):是呀。活着开心就好。以前受的教育都误导了很多人。记着小的时候,说到理想,很多人都是当科学家。实际人生有很多选择,关键是自己的兴趣。有人想“望子成龙”,首先要看看自己是不是龙。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给他人,是不是也是一种自私?

[12]杨洁 2012-11-1408:40

其实,真的是为学生好也没啥,关键是。。。

博主回复(2012-11-14 08:42):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望子成龙。[11]liumeao 2012-11-1408:34

动力应该来自于自身;系里有个实验室活超多,给学生的钱也很多;但是只有外国学生才会去这个实验室。在那呆过的都不太想搞研究了。

博主回复(2012-11-1408:36):也有可能是过度消费了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象你所描述的实验室,实际上应该反思一下管理方式。 [10]刘欢2012-11-14 07:26

学生阶段的科研兴趣重于科研成果。

博主回复(2012-11-14 07:49):确实如此。过多的消费学生的科研兴趣会适得其反。 [9]张兴光2012-11-14 07:02

风筝与蝴蝶

风筝飞得再高也是别人手中的玩物,

蝴蝶飞得再低但也自由自在。

文化的第一定律就是让每个人都不同,不能用自己的尺子来量他人。

博主回复(2012-11-1408:04):是的。有些人甘愿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有些人愿意经历风雨去体验独立的人生。后一种人越多,世界将会越美妙。

[8]刘艳红 2012-11-14 05:46

或许是看到科研大牛们的苟且行为,看不到科研的意义吧?

博主回复(2012-11-14 08:01):哈哈。我没有敢说出来哟。还是刘老师爽快![7]卞小莹 2012-11-1404:31

我的德国导师对于进公司的科研做的很好的学生也是惋惜不已。人都有理想的吧

博主回复(2012-11-14 08:00):所谓人各有志。人生正是因为如此而变得有意义。

[6]lookat 2012-11-1401:43

这个孩子是个上进努力而且老实的孩子,但5年的博士学习让他逐渐丧失了自我,当一个人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时,其他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什么科学什么民族,都是缥缈的云,他心里最需要的就是找回自我,对于清华的孩子们,我接触过,我相信没有几个是自暴自弃的,造成他5年后反而失去科研兴趣的教训具有普遍意义,很多老师,尤其是临近退休的老师,有一种传家业的心理,寻找那个转世的自己,有的老师把未酬的壮志放在某个学生身上,把学生打造成再生的自己,继续科研的斗争和人事上的斗争。一个没有独立思想的孩子,可能更喜欢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正好借助老师的余威建立自己的事业,但对于有自己思想的孩子,他就会逐渐感觉到内心的痛苦,但他会忍受,直到橡皮筋崩断的那一刻。这个事情,对于程先生,是个需要自我反省的问题,对于学生,是一种悲哀,天晓得这5年来他内心的挣扎是多么激烈。我个人认为,育人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建立自信,让学生自己去建立他的价值观念,老师只能引导,不能有太多的压力,尤其是心理压力。作为一个有自我的人是第一位的,崇高的口号不是人生。

博主回复(2012-11-1407:59):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有些人认为科研很高尚,但是并非每人都这样认为,也没有必要强求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空喊口号的时代应该结束了。[5]任晓丹 2012-11-14 00:19

佛曰:缘,妙不可言~~~~

博主回复(2012-11-14 07:57):佛爷说:我和你是一场缘分。

[4]ss1234 2012-11-1400:06

拔苗助长这个词用得好。另外我觉得在国内的师生关系下,即希望希望学生能保持兴趣又希望他能做出出彩的工作,我感觉两都同时都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多少导师能够让学生独立做科研的?国内有让学生独立做科研的科研机制么?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导师给学生自己修行的机会么?学生有不给老板打工,做项目的么?

博主回复(2012-11-1407:56):看独立做科研怎么理解。要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但也并非要完全脱离导师的指导。当然,拔苗助长是不可取的。想起了课文《伤仲永》[3]赵纪军 2012-11-13 23:43

说的非常好!科研这东西,本质上还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根本的原动力。当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一点恰恰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导师的职责所在。

博主回复(2012-11-1407:54):是的。兴趣是最主要的。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有了兴趣,自然会全身心的投入;相反,失去了兴趣,做事情的动力就会降低很多。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更重要一些。[2]陈安 2012-11-13 23:32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你对他的培养倾向,但是如此轮番劝说之类的游戏还是别玩吧,你睡不着,别人也累。

俺的学生愿意去哪都行,俺都木有意见,虽然对于好苗子不做科研俺还是由衷地惋惜,不过,选择是自己的,而且现代社会也还是有后悔的余地,因此不需要强制。

博主回复(2012-11-1407:52):对呀。我们要尊重他人选择的权利。可能在我看来非常好的未来,他人并不如此认为。世界是多彩的。就怕遇见“人生导师”。

-----


【转载-4】再反思——兼评我学生的博客

转自程代展老师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0333-634268.html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由一篇《昨日无眠》,以及随后张海霞老师的《过分

务实和名利化的环境让我们无法回答钱学森之问》等引发的激辩还在继续,潮水般的支持

、反对、批评……都振聋发聩,有教于我。我还在反思,为了自己的良知,为了我同行的

老师们和我们的学生们,也为了祖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

我们渴望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像经济一样迅速走向国际前列,我们希望中国人早日

得到科学技术方面的诺贝尔奖,老师们在忙忙碌碌,学生们在刻苦攻读,可是,即使张老

师看到的“一丝的希望和淡淡的曙光”我似乎都还没看清楚。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

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问得好,问得及时。自己也算老海龟了,当年攻博时信

心满满:“中国学生决不比外国学生笨。”再看看许多海外华人同行好友(他们这几天也通

过E-mail和我互动),他们都站在国际学科前沿,做着很出色的工作。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停

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聪明的好学生,却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来?我们究

竟那儿出了问题?”

刚看到我的那位学生(简称“Z”)的文章,有许多想法,多半是由他的文章联想到

的。我尊重他的选择,但基本不同意他的观点,心里盼的还是他的回归。问题由他引起,

但却关乎中国科教中的许多重要问题。我等待大家拍砖,但期盼能引出真玉,得到共识。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0333-634268.html

一、科学研究要有献身精神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的准备是一个艰辛的学

习过程,要掌握前人所知道的相关知识,使自己有可能爬到和前人一样高的位置。它更是

一个痛苦的攀登过程,这样才有可能踩上伟大的肩膀。要想在科学上有作为,要有一种献

身精神。

真正重大科学突破最典型的两个例子是费马大定理和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谷山—

志村关于椭圆曲线的猜想大概是Wiles之前费马大定理研究的最前沿,Wiles正是从这里出

发,苦干八年,终于修成正果。Perelman证明庞加莱猜想。当Hamilton关于Ricci流奇点的

工作发表时,若干高手,包括Perelman以及丘成桐等,都意识到它是通往庞加莱猜想之路

。最后,Perelman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完成了这个证明。

我同意兴趣对做好科研至关重要,兴趣可以使你忍受科研中的痛苦和寂寞。但这

决不是说,你喜欢做科研,那么科研路上就是一路笑语欢歌,掌声鲜花。在西蒙写的《费

尔马大定理》里有这么一段,写Wiles在首先发表的证明发现错误后的纠错过程,说:“这

最后的十四个月是他数学生涯中充满了痛苦、羞辱和沮丧的一段时光……”。所以我不能

同意Z的“没能力”之说。一个能留在历史上的、有价值的工作,都是多年奋斗的结果,没

有什么“天才”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得到。轻言放弃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如何评价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金字塔是一块一块石头垒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希望一夜就解

决世界难题,这是不现实的。Z同学确实与众不同,一般一位同学发一篇好杂志的文章会很

高兴,可他对“好文章”的定义也许太高了。回想起来,他开始帮我审过一些文章,后来

国际杂志直接邀他审的稿也多了起来。印象中从没有一篇文章入过他的法眼,如果没有我

的坚持,他会将所有的稿件都枪毙掉。我相信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急功近利——以为一篇文

章就解决一个世界难题。

他对我的工作否定最多,由于Shapley得了今年经济学奖,我对其主要贡献之一“

Shapley值”产生了兴趣。前不久,用矩阵半张量积的方法给了计算Shapley值的一个简单

公式。自己很满意,但在讨论班上,他上去当场计算了复杂度,认为对原公式改进不大,

结论是:“没什么用。”我们的后继研究发现,它对联系“对抗博弈”与“合作博弈”可

能很有用。我既喜欢他的“自负”,也讨厌他的“轻狂”。

其实,许多重要问题都是许多人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才得到解决的。每篇论文

只要方法上有一点新意、结论上有一步进展,就是有价值的。这样的文章就不能称为灌水

。他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其实是不客观的。举个例子:博二时我曾帮他联系公派出国。不知

何故,直到通知“两天后是最后期限”时我才得知这事。我向三位海外教授发函,告诉他

们如果愿意接受他,我必须24小时内收到电子版邀请信。一位是意大利教授,国际自动化

联合会旗舰期刊Automatica主编 (IEEE Fellow,IFAC Fellow),第二位是TexasTech的教

授(IEEE Fellow),第三位是华裔美国教授(IEEE Fellow,IFAC Fellow)。虽然第三位教授

也非常优秀,但为了强迫Z讲英语,我倾向于让他找纯老外。我只对第三位教授有把握,因

为他是我的好友。第二天上午打开电脑,我收到三封带有学校抬头、个人签字的正式邀请

函。特别是第二位教授,提出他可以每月另给一千美元,外加提供一次国际会议的费用。

这说明外国教授对他也十分认可。当然,英国和瑞典大学主动邀请他去做博士后,这是一

种很高的荣誉和对他学术水平的肯定。

三、学术环境的负面影响

学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的某些宣传和做法加剧了学术浮燥。

例如,中南大学将大三学生刘路提为研究员,并奖励100万元,个人以为这是典型的拔苗助

长和行政炒作。刘路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打死我也不相信他解决的是“世界难

题”。我看过详细报导,他是一天晚上想到西塔潘猜想和某道习题的联系,一夜就将论文

写出来了。这“世界难题”也太容易了吧?当今中国,“破解世界难题”已经成了想用就

可以随手拎来的塑料袋。

数学是一个艰辛而深刻的学科,一个优秀的数学工作者要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可以做个简单试验:将美国学校博士资格考试题给他做做,看看他能否过关。我不相信

他能过,不是怀疑他的智力,只是没有看到关于他自学研究生课程,如拓扑学、微分流形

、抽象代数、泛函分析、代数拓扑、随机过程,甚至代数几何等近代数学课程。这种炒作

会让一些学生以为:一个晚上、一篇论文,就可以造就一位数学家。从而轻视一步一个脚

印的踏踏实实的钻研和虽然不轰动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科研进展。

环境的公正性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例如,上面提到的公费出国申请。Z的申请没

被批准。据说数学院十几个学生申请,只有他一人被拒了。那次,他表示得非常沮丧。我

也百思不得其解,他那时的工作已经很突出了。类似的事情很多,但我不想过度评述。

四、再谈博士当中学教师

我坚持认为:博士当中学教师是一种浪费,特别是像Z这样的有天分的理工科博士

。我决不怀疑中学教师的重要性,我的数学兴趣也是被几位中学教师培养起来的。特别是

我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她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一位数学一级教师,她还是全国人大代表

。她对我的偏爱众所周知。六五年她到北京开人大会,到清华看望我们。当时福州一中在

清华的毕业生有四五十个,都比我年级高,专业好。她却直接到我的宿舍来,却让别的学

生到这里见面……

但是,理工科博士生从大学开始,近十年学的知识全部与中学教育无关。特别是

研究生的五年,国家的投入、导师的心血、个人的努力,全部变成无用功。而当教师应有

的训练,如心理学、教学法,包括对中学课程的研究,通通都没学到。至于许多人谈到的

眼界,我实在想不通。有一点微积分或线性代数的知识,或许对中学教育有点帮助。但即

使你对伽洛华理论再熟悉,你也绝无可能告诉中学生,为什么三等分任意角不可能。据说

美国现在将原教材改革时在中学课本中介绍的集合论、线性代数、群等数学概念重新删去

,个人认为是对的。数学教育,它是一个循序渐近的修行过程,欲速则不达。

至于像Z这样的学生,他有相当坚实的数学基础,对科研的悟性很高。作为导师,

我费尽心力,将他带到学科前沿。我对他的要求确实几近苛刻,他那一年讲《随机过程》

,从头到尾都用英语讲,每道习题都要讲清楚(不过那本书有全部习题的解答,否则这是不

可能的)。他接受了残酷的训练,开始能在国际前沿工作,并有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也

得到国际同行一定程度的肯定。我相信只有少数博士生能走到这一步。现在他要抛弃这一

切,去做他不熟悉,而又不是他所长的工作。在我和许多室里老师看来,这简直是年轻人

任性胡闹。但他是成年人,有权选择他的人生路,我们只能将这种权力还给他。我的期盼

是:他能后悔得早一点。

五、对人生的态度

我同意,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我也承认,我对学生封建家长式

的安排和强迫命令是错的。我真的很后悔,也许是我“快马更用重鞭”式的高强度要求让

他失去了对科研的兴趣。但我对有人把Z的选择说成是“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课”不敢苟同

也许像刘庆生老师说的:“我们当年受得教育不同”罢,或者是社会的多样化所

带来的诱惑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理念?总之,如果只是为了舒适的生活而放弃对理想、事业

的追求,我无论如何不能赞同。每个人都只有一辈子,在这一点上上帝是公平的。但每个

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每一时,每一刻。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都会背保

尔·柯察金的那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

过:当他临死时回首往事,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年轻人

,应当去追求最艰苦,然而却能让你的生命最闪光、最灿烂的那种事业。每个人的能力有

大小,但只要有这种追求“做我所能达到的最好,能挑一百斤,就决不挑九十斤”的精神

就无愧人生了。不要以“当中学教师也能对社会做贡献”当借口。如果姚明当年害怕出国

竞争激烈,不去NBA,而去少年体校训练小孩,如果刘翔当年怕训练艰苦,不去破世界记录

而去当中学体育老师,相信他们也会对国家做出贡献,但是,难道那不是一种痛彻人心的

浪费吗?

我们的国家,曾经受尽屈辱,我们的民族,对世界科技的近代文明贡献太少了。

打开教科书,有多少结果是中国人的?看着一个个外国人的名字,我们都应该脸红。如果

想到日本有19个诺贝尔奖,而我们一个科技奖都没有,有能力参与国际学术竞争的年轻人

,难道不应该奋不顾身地投入拼搏吗?这是一个更加艰苦的战场,中华民族需要你们,祖

国人民在看着你们。

也许,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

精神!

-----------

讨论------------------------

——

前后几篇文章都看了,看了这篇觉得此老师缺乏对个性的尊重,他举得几个例子我也不敢

苟同,那些所谓忍受屈辱最终证明出某定理的数学家对数学肯定有非同一般的热爱,所谓

痛苦也只是苦思冥想也不得,但不影响他们本身对数学的爱,而z博士却表现出厌恶,可见

此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是有问题的。。。似乎很多这个年龄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弊病,喜

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非常专制,而从来不问学生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天才的学

生中国真不少,他们到哪里去了可以问问我们的教育。

——

为什么振兴祖国,献身科研就是有意义的生活、幸福的生活,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是无

意义的、痛苦生活呢?科研中的孤独、烦恼,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而解决科研问题对

某些人来说是很非常愉快的,对某些人则只是完成任务而已。说到底祖国啊人类啊什么的

,又真的与你的短暂人生有多么相关呢?做一个平凡的人往往才是获得幸福的真谛。这位

程老师值得尊敬,但是这么大的年纪,对人生也应该有所感悟,不应过于执着。每个人的

人生都只有一次,但道路可以有很多。有舍才有得。此外,我觉得程老师其实并不是一位

好老师,因为好的老师最重要的不应该是教你某种技能,而是最大化的激发你对一件事的

兴趣,并给你足够的空间。Z同学很有可能就是在过多的苦口婆心的教化之中失去了对科研

的兴趣和耐心。至于某些人提的钱啊现实什么的问题,我觉得并不是关键。以Z的水平,我

想再坚持几年评个杰青啦长江学者什么的是不成问题的,而且从他的文章中也能感觉到他

在乎的并不是这个。总之我觉得我非常能理解Z的决定。

——

求同存异,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最开心的活法,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到别人身上

——

[295]仲银鹏 2012-11-2105:55

“他接受了残酷的训练,开始能在国际前沿工作,并有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也得到国际同行一定程度的肯定“

被动吃苦和主动吃苦,结果完全不同啊,如果是被动的,自然会心生厌恶,想跳出去,如果是主动的,则在得到成果后兴趣越来越浓厚。[294]killywen2012-11-21 05:32

学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的某些宣传和做法加剧了学术浮燥。例如,中南大学将大三学生刘路提为研究员,并奖励100万元,个人以为这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和行政炒作。刘路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打死我也不相信他解决的是“世界难题”。

==

好像提拔为研究生吧,这不过分。

但是博主说自己并不认同,要么博主你们团队讨论过这个猜想,认为没证明出来吧。

博主作为清北的,可能认为对方是个三流学校,很难出东西。但未必一定如此。有能力而没机会读清北的也多了去了。[293]killywen2012-11-21 05:22

[198]milkycat 2012-11-20 19:50

简单概括下,程老师的观点类似于:你练了这么久的屠龙之术,你看你把龙鳞刮得多干净,龙须剃得多爽快,龙指甲剪得多干净。怎么你就不干了,跑去杀猪了呢。什么你觉得刮龙鳞不等于屠龙,我告诉你,要杀龙都得从刮龙鳞学起。你杀猪就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辜负了我对你这么久的教育。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竟然觉得猪肉比龙肉美味而且容易吃到,你真没理想!

---

这个回复有道理。学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导师设计的路走。导师以为这样走效率高,可学生并不认同。甚至学生去了那条看起来效率低的路,也许他在那里研究黎曼猜想呢。

对付金枪客,杀猪刀也是可行的,不一定要用到中科院的高端设备。

很多地方说起来是职业科研,但并不完全是。程老师那里一定是吗?估计很多往应用上靠,让学生觉得做了没劲,没出多大成果,以后也不会出。要是去国外,也许国外水平还不如这个学生的呢。[292]neophyte2012-11-21 04:34

给Z同学些宁静和空间吧。

如果你遇上比尔盖茨,你也让他上完博士在出来做微软?[291]Romzo 2012-11-2104:27

姚明和刘翔把钱都上交给国家了?什么献身精神,可笑,忽悠了几代人了,把他们榨得干干净净然后就是下岗,程大师,现在这些话说出来连你自己都骗不了了。[290]neophyte2012-11-21 04:20

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我也没见美国培养过年轻人对理想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289]neophyte2012-11-21 04:15

如果姚明当年害怕出国竞争激烈,不去NBA,而去少年体校训练小孩,如果刘翔当年怕训练艰苦,不去破世界记录而去当中学体育老师,相信他们也会对国家做出贡献,但是,难道那不是一种痛彻人心的浪费吗?

-------------------------貌似是有些浪费,可是进一步想想,现在出了一个姚明和刘翔,那下一个姚明和刘翔在哪里?

如果中国真正要强大的话,一个姚明是支持不起来的,我们需要的是千千万万的姚明。相反,有多少走出国门读学位,做博后,在美国做个白领。那有怎么样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对支持Z同学的选择![288]金拓 2012-11-2104:09

但是,我不同意[284]hbkdsm评论的后半部分。尽管整体文化环境恶劣,中国还是有着“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科研人员。他们的信念,或曰理性理想,来源于对国际科技界发展趋势的洞察,对坚持不浅薄的代价和利用中国资源自己所能达到的高度的权衡;他们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足够好的科研思路和定力,以至可以通过相对小米加步枪的物质条件做出改变学科甚至彪炳教科书的贡献。这样的人们无论比例多少,我们都不应忽略他们的存在。[287]金拓2012-11-21 03:50

程老师云:“我们的国家,曾经受尽屈辱,我们的民族,对世界科技的近代文明贡献太少了。打开教科书,有多少结果是中国人的?看着一个个外国人的名字,我们都应该脸红。如果想到日本有19个诺贝尔奖,而我们一个科技奖都没有,有能力参与国际学术竞争的年轻人,难道不应该奋不顾身地投入拼搏吗?”

******

这句话逻辑上是有问题的。难道中国人对人类的科技和人文贡献少是因为这群人类不艰苦奋斗,不在人生的征途上拼搏?恰恰相反,在我们一代甚至两代人背诵保尔·柯察金的那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临死时回首往事,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时代,我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日报语)。

不错,那段历史过去了。我们进入了海量的论文、无穷的奖项、无处不当道的头衔、却没有重大科技贡献的当代。如果说脸红,也应该是那些挖空心思挣到头衔和奖项,享受着特殊待遇,在科技政策和科研经费上有着发言权的人们脸红。非但脸红的特权还暂时论不到普通教师和研究生,恰恰相反,对如此这番的科学界感到厌倦是正常人的及其正常的感觉。[286]pearqiqi2012-11-21 03:30

“窃以外,Z博士离开学术界的本质是“劣币驱逐良币”,这是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科研职业化和博士供过于求的必然结果,与中国年轻一代的人生态度无关。“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全球范围内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改行,其实Z博士的情况在国外再正常不过了......”

[284]hbkdsm兄,为什么会有“科研职业化和博士供过于求”的“世界潮流”,为什么这个人类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多、快、好、省”,我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这些从宏观来看,皆是我们人类欲望无限膨胀的结果。当人类发现科学的利用价值,当“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自然希望“又快又好”的利用它来进行发展,满足人类日益膨胀的需要,然而却忽视了对环境、对地球上其它邻居,甚至对自己的恶性影响。也许“科技”最终成为人类灭亡的祸根,看看诸如《黑客帝国》、《我是传奇》等电影,无不体现这种担忧。正如你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这种由人类无限欲望所带领的潮流真的能指引人类走向更高的幸福吗?还是灾难的深渊?[285]pearqiqi2012-11-21 02:59

这几天为这个事看了几百条评论。[284]hbkdsm才是真高人也!客观,全面,动态,透彻的解读和评价。客观分析当事人文字而非凭自己经历主观臆断,从当事人的处境到性格的全面考量,从科研职业化的发展过程解读,从点到面的透彻思考。

其实这件事更大的意义在于,从这么多评论中看出不同人不同思想的碰撞,启迪更多的思考。[284]hbkdsm2012-11-21 02:33

218楼李剑的评论在理。许多评论(尤其是做导师的)指责Z浮躁、贪图安逸、禁不住诱惑、缺乏责任感,甚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年轻一代以及祖国未来的科学事业表示担忧。其实Z比这些人中的大多数要踏实得多,责任心要重得多。原因如下:

1.Z不功利。Z在自己的回应文章中自嘲中学老师“地位不高,挣钱也多”、“被it民工们秒杀,更别提金融界的温拿了”、“还挺累”。可见Z选择这一工作并非是为了什么名利地位,也不是贪图安逸(注:“还挺累”)。真正安逸的是科研界啊(参见Z对科研工作的描述“社会地位不低,待遇也足够过比较体面的生活了,关键是极度自由”),当然拥有这种稳定安逸的科研工作的前提是能心安理得地发paper灌水,但是恰恰Z做不到这一点。所以,Z带着对当前科研界的厌恶无奈地离开了科研界,选择了中学教师这一还比较符合自己性格和价值观的工作,这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

2.Z还保持着对科研的崇高感和敬意。在他看来,发水文是会“天天鄙视自己”的,这表明Z是一个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人,他不想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和地位制造学术垃圾。Z希望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但又自认为能力不足。有评论以为对做科研缺乏信心,其实信心不信心的不重要,重要的是Z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居然有人说Z没理想没追求)。Z在读研之初是因为真正喜欢科研,想做科学家才从事科研的(不然不可能经受住程老师残酷苛刻的学术训练),从这一点来说,他就比很多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带着混日子的心态来读研的许多年轻人要强得多。从这一角度说,当时的Z确实是科研的好苗子,因此也得到了程老师的赏识和器重。然而,在硕博五年当中,他发现其实科研并不是以前想象的那样高尚,这个行业的许多从业人员不过是灌灌水以换取光鲜体面的生活而已;而且学校、研究所一切向论文看齐,发表在top

journal上的论文必定是toppaper,至于论文的内容根本没人关心。这种现状对于Z的学术理想的冲击是巨大的,硕博五年可以说是Z的学术梦想破灭的过程。说到底,目前的Z只不过是一个不想成为灌水机器、不想同流合污的理想主义者而已。

3.从性格方面分析,Z的责任心过重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完美主义倾向。Z绝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一点从Z对待程老师交给他的任务上可以看出来:“尽力去完成”、“既快又好”,而不是“给三件就做一件”、敷衍了事。Z的完美主义倾向导致他看待自己、导师、同行的工作时否定意见居多,这不是急功近利,而是要求太高。对同一个工作,Z的评价标准要严于他人的评价标准。

那么这样一个踏实负责、严格要求自己的小伙适不适合科研界呢?二十年前乃至更早时也许可以,当时科研工作者的价值取向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Z足够踏实,也足够严谨,与这种要求是"perfectmatch"。然而,在当今科研界,Z如果留下,前景不会乐观(他自己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原因如下:

1.Publish orperish,发表或者灭亡,是混迹当今科研圈的第一法则。在科研高度职业化的今天,发表论文是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重要砝码。而Z同学恰恰是耻于发表灌水性质的论文的,这难以满足当今科研工作的最起码要求。

2.Z要在科研界立足必须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踏实、认真、负责这些看似优点的性格实际却是阻碍其学术生涯的发展的拦路虎。现在流行多快好省,导师喜欢“听话出活”,灌水机器神马的最招导师和单位待见了。评价体系和价值取向如此,Z必须和自己的内心斗争,降低自己固守的底线,认可这些无所不在的灌水之举。

性格决定命运,合适的才是最好的,Z同学都说自己"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了(注:“人才”二字破费玩味啊),程老师还是顺其自然为好。

窃以外,Z博士离开学术界的本质是“劣币驱逐良币”,这是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科研职业化和博士供过于求的必然结果,与中国年轻一代的人生态度无关。“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全球范围内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改行,其实Z博士的情况在国外再正常不过了......

最后附上一些名言隽语,以飨看官:

1.学院生活会把一个年轻人置于这样一种被动的地位:不得不去写大量科学论文--结果是趋于浅薄——爱因斯坦

2.怀着敬畏之情仰视科研,永远是奴隶;以一种看透了的心情俯视科研,才有可能成为主人。——小木虫某用户

3.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周国平(Z博士必然不止14岁,这里14和40暂且用来代表少不经事和饱经沧桑吧)[283]bogda2012-11-21 02:07

值得深思。顺便推荐看看人人网上的回复,另一代人的真实想法

李伟 2012-11-21 01:46

回复罗成伟:看看他老板的反击。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0333&do=blog&id=634268另外,还可以顺便读了一下他老板的自传,还挺感人的。这个老板属于灭绝师太类型的,严以律己,严以律人。回复[282]bighead1222 2012-11-2101:52

为什么博士生去中学当教师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呢?如果他喜欢,为什么不能去做呢?或许这项工作更适合他,也更能带来人生价值的满足感,为什么不可以?或许他能教出几个菲尔兹奖的得主,那为什么非得圈禁他在学术圈却因兴趣不足而最后碌碌无为呢?或许中国的教育的确没有激起学生的科研热情,但这不代表即使现在的教育体制完善了所有的人都得去做科研,每个人有每个人适合的为这个社会服务和创造价值的岗位,别把自己从事科研想的太过高尚了。一份好的工作应该是既能创造社会价值又能自我实现的,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如果大家的价值观都一样了,那才是可悲的教育体制吧。[281]akabc472012-11-21 00:56

你怎么能要求别人为了你的理想献身呢?这是一种暴君逻辑。[280]peipeitantan2012-11-21 00:55

严重同意218楼的观点。学生其实是对整个中国科研界的失望。国内真正做科研的人屈指可数,而是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这并不是我一直以来认为的真正的科研。当现实跟理想差别太大的时候,往往让人失望甚至绝望。我相信刚一开始学生觉得科研是崇高的,而不是为了发文章而做得的所谓的“科研”。当目的只有发文章的时候所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从这个学生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因为跟他相同的观点和感受。[279]Romzo2012-11-21 00:47

确实如此,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如果外面过得不如意,老师这里永远有你的位置",被现在这么炒,换了谁还有脸面回去?[278]孙宏滨2012-11-21 00:40

“在我和许多室里老师看来,这简直是年轻人任性胡闹”——不能同意程先生更多了。Z同学无论多么优秀,毕竟是一路走来没出过校门的,对社会的了解可以用井底之蛙来形容的,如果以生命阶段来评价其社会经历的话,其对社会的理解充其量也就在“青春叛逆期”,和一个成年人的年龄是很不匹配的。也许用不了3个月,就会知道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了。可问题在于,自负的人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其实把他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倒也简单,3~6个月的时间内约谈之便可。[277]ydeng2012-11-21 00:36

强扭的瓜不甜。老师有职责遴选出有学术潜力和愿意以学术为生涯的学生重点培养。[276]zhangyushibest2012-11-21 00:34

为什么不把申请科研经费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也用在科研上?如果答案是没经费就没法进行科研,那么我想这也同样回答了为什么同学们都看重金钱和待遇了。[275]Romzo2012-11-21 00:32

算了,不骂了,免得别人以为我挑拨。但真心祝愿Z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人生几十年而已,活的幸福最重要,不要去背别人强加给你的那些包袱。[274]Romzo2012-11-21 00:29

也许这就是程代展的目的,把事情炒得沸沸扬扬,让他的学生被迫辞去老师的职务,官场勾心斗角的算计出现在科学界,程代展还问"为什么中国没有杰出的人才?"[273]Romzo2012-11-21 00:23

程代展现在用他的影响力和权力打压他的学生,可能导致他的学生连中学老师都做不了。

中国的科研就是毁在这些利用自己的权力胡作非为,践踏他人的所谓"大师"身上,真正的科学家被迫屈服于权力,无法真正安静的研究。[272]Romzo2012-11-20 23:46

别说外国人不尊重中国人,践踏中国人的尊严。程代展这个中国人自己就不尊重自己的同胞,践踏同胞的尊严![271]Romzo2012-11-20 23:42

而且缺乏对人的尊重,像程代展这样随意揭露他人隐私,对他人的生活横加干涉更是体现了这一点。[270]张业明2012-11-20 23:35

期待中国的大师 早些到来,有程老师这样的老师敢于奉献,会快点到来的[269]用户名2012-11-20 23:3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268]Romzo 2012-11-2023:30

我们中国缺乏的就是把人当人的想法!我们是人!不是一颗螺丝钉!不管合适不合适爱往哪订往哪钉。[267]wouiyiui2012-11-20 23:24

程老师,您真是很执着,很可敬,也很可悲呀!您的文章中有很多闪光点,唉!可惜呀!可惜,从局外人来看,结果却依然画地为牢,无法实现自我意识的真正突破!很遗憾!

我没细看您的文章,现在,仅就最后一段断章取义地分析一下,希望您别介意。您说:“我们的国家,曾经受尽屈辱,我们的民族,对世界科技的近代文明贡献太少了。打开教科书,有多少结果是中国人的?看着一个个外国人的名字,我们都应该脸红。如果想到日本有19个诺贝尔奖,而我们一个科技奖都没有,有能力参与国际学术竞争的年轻人,难道不应该奋不顾身地投入拼搏吗?这是一个更加艰苦的战场,中华民族需要你们,祖国人民在看着你们。也许,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您用了:“我们、屈辱、太少、外国人、脸红、日本、诺贝尔、拼搏、战场、祖国、你们、缺失、献身”等字眼,老兄,您体会一下自己的心态,为什么我们的脑袋中会总闪出这些字眼,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些字眼的意思不好,不能使用,而是,为什么我们的头脑会习惯性地产生这些字眼,带来执着和痛苦的念头。我想:这是个大问题,本质问题,也是目下国人常见的一种扭曲心态。顺便说一句,您老兄的这心态与我及其他人相比,还算是较正面的呢!然而,纵然您老兄的这种心态,依然是不那么光明,且易令自己陷入苦闷和愤恨,并障碍自己和他人的科研、教书育人等工作的开展(哈哈哈,顺便还送您一顶小帽子,哈哈哈)。所以,劝老兄您,还是把心中的妄念放下吧!不要试图改变世界,改变他人,如果要改变,就来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的心开始,通过科研、教书育人来改变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好啦!哈哈哈!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说法我们今人并不一定完全赞同,不过,就修身方面而言,大多数人还是会认同的。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恐怕不是缺乏献身精神培养,而是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自由、民主、丰富的感情与信念之培养,这造成了国民心态的不稳定或不成熟,进而表现出当下种种的矛盾与冲突。以上观点,老兄如能看到,愿能对您有所帮助,或仅供参考吧!哈哈哈,胡言乱语了!笑谈,哈哈哈

[266]王春雷 2012-11-2023:20

中国欠缺国民教育,钱学森之问的答案需要做文科研究的人来回答,根本不是理工科或者搞科学的人所能回答的。中国差在哪,难道还不清楚吗?我要说一句:文科才能救中国。[265]PengkangXue2012-11-20 23:16

言辞拳拳,犹如慈父。可能,您的学生Z还需要时间认真地再去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路吧。我非常认同你就此事所持的观点,也非常钦佩您的科学精神。但如果Z同学决定了自己想走的路,也希望您不必太介怀。人,总有自己的路要走。想必,此刻Z也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压力,希望得到您的支持。[264]adai1102012-11-20 23:15

诲人不倦!程老师,好样的!现在浮躁人太多了。为何不发起一个全国性的大讨论?[263]李凯2012-11-20 23:12

向老师致敬[262]ecolink 2012-11-2023:12

其实没必要言必称诺贝尔,中国现在离诺贝尔还有段距离。如果有更多优秀的博士投身中学教育事业,为日后科研事业输送更多对科学感兴趣的好苗子,那也比在中国目前的科研环境中天天编SCI更有意义。[261]段二红2012-11-20 23:06

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也没有给他们物质!在这个。。。。的社会,只有精神可能也不行。[260]bxhbb2012-11-20 23:00

要是我能遇到这么好的导师,我铁定会为科研而献身的!无奈自己的导师太不负责了,意志都被他磨光了![259]李红骏2012-11-20 22:55

让愿意杀猪的人杀猪,个人需求最大化才能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假大空的口号,没人相信。

第一段 谈什么献身精神。

您知道什么是公平么,没有任何一个理由可以牺牲一个人,包括为了很多其他的人。祖国是自己的祖国,自己不快乐,祖国怎么快乐。

你怎么不奉献下,把工资一半给人家。还能为祖国留住一个人才。

光喊口号,口号有意思么[258]崔小云 2012-11-2022:53

程老师爱学生的心实在甚于父母,令人感动。做父母的有几个能陪着孩子用英语讲一本数学练习的解题过程。俺敬重您,佩服您。也相信您能面对各种乱七八糟的说法,淡定。学生的命运与幸福,由他自己掌握吧。就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也没法呢。祝程老师开心、健康![257]李庆2012-11-20 22:52

总有一群人,在跟别人谈纯科学研究,这个世界上有纯科研吗?没有,科研是需要人来从事的,而人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不是个机器。任何时候都要先存在,才能谈发展,要先有才能谈奉献。那种谈人不应该受环境影响的,都是胡说八道。人不但要受环境影响,而且要顺环境而行。因为人是活在一个群体中,不是一个人生存。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逆势而为,自会给自己,给亲人,给家人带来痛苦。

我以前最讨厌某些学者的一点,就在于这些人一点反思能力都没有,或者根本不肯反思,程老师您是一个老学者,我很高兴,您有很大程度的反思,但是有些毕竟是代沟带来的,您可能难以理解。因为您的环境和我们的环境也是不同。[256]Afish2012-11-20 22:50

程老师是好老师!向您致敬!

但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是两个时代的价值观在碰撞,可惜您的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已经形成。您和学生都很难改变对方了。

在您的时代,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还都是发自内心的崇高的感情。但在我们的时代里,网络上灌水骂政府都已经成为风气,这些东西真的已经不多了,至少作为激发无数科研工作者坚定冲击领域里最大圣杯,哪怕有99.9%的风险成为分母,也一往无前的动力,是远远不够了。况且,国外诺贝尔奖众多,靠的也不是这些。

钱学森之问,没有办法落实到一个个体身上,太过沉重。希望这几天的讨论,会使您对这一个学生的选择能看淡些了。但是,作为教育和科研整个体系,尤其是经过几十年努力之后在这个体系里能说上话的老师和官员们,更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怎样把这个系统调整的更好。物质生活保障,兴趣,更好的中小学教育,与国外学术交流的便捷程度,缺了哪一个都不一定完全出不了大师,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把方方面面做的更好,让能坚持走下去的人更多些。

实际上,即使有一天自己也做了逃兵,我对中国科研前途还是很乐观的。大师嘛,时间问题,等着吧,总会有的。希望更快一些~[255]Romzo2012-11-20 22:47

你老板当然希望你累死累活的给他干活,他只要赞你一句你是真正科学家就好了。[254]roycechen2012-11-20 22:45

顺势而为吧,程老师,中国很多奥数金牌得主,甚至中科院少年班中的数学天才,也没有从事数学研究的多得很。[253]陈岳2012-11-20 22:42

程老师,您真是一位好老师,用心良苦。我老板最近推荐我们看一部电视剧叫《国家命运》,按他的话说是那里面的人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中国的大家![252]杨祎罡2012-11-20 22:42

支持程老师的观点。[251]田圃 2012-11-2022:39

科学不重要,古人没有科学,不见得没现代人幸福。现在很多人就是电子产品的奴隶!只有把科学从神坛上请下来,才能剩下真正做科学的人,赶走大部分混饭吃的。[250]Romzo2012-11-20 22:35

程代展现在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要毁灭这个学生,让他被千夫所指,Z只想要平静的生活,程代展为什么不放过他?[249]qingquanx2012-11-20 22:32

想起《大话西游》唐僧和至尊宝监狱对话片段:

on--ly you--

能伴我去西经

on--ly you--

能杀妖和除魔

only you 能保护我

叫螃蟹和蚌精无法吃我

你本领最大

就是 onlyyou--

至尊宝:哎……

唐僧:on--ly you--

别怪师傅嘀咕

戴上金箍儿

别怕死别颤抖

背黑锅我来

送死你去

拼全力为众生

牺牲也值得

喃呒阿弥陀佛

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歌[248]flumazenil2012-11-20 22:26

很佩服程老师的“做我所能达到的最好,能挑一百斤,就决不挑九十斤”。学习。但是隐约觉得一点儿,要是不是为了自己喜欢的高兴的想去做的事,真是可能挺累的,累身也累心。人的承受挫折抗压能力也不一样,有的人越忙越high,有的喜欢闲散的日子。总之,希望程老师和Z学生都过上自己觉得较舒坦的日子。[247]cjwu2012-11-20 22:26

程老师最后一句话点到了中国教育的要害![246]bornunique 2012-11-2022:25

一般很不愿意回帖评价别人,科研不外乎原创和Follow,相比原创、Follow很显然非常容易出成果,现在整个国家都在加快步伐飞跃式发展、什么都在飞跃,大家的欲望也在飞跃,很少有人是圣人,本人很喜欢原创,什么东西愿意自己思考,行事也是特立独行(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顶个屁用啊。。。同僚们一开始都follow,很快出了“成果”,所有好处都拿走了,自然也受到导师的器重,所有资源就开始倾斜了,这样恶性循环一直下去。。。我如果不逃离科研能活下去吗,至于说评奖的时候,鬼才能分得清楚,哪一个原创贡献大,哪一个原创的意义大,这种东西,也许只有十几二十甚至几十年之后才能被人发觉,到那时候,也许我已经变成种地的了

[245]刘焕军 2012-11-2022:24

理想常常被现实撞得粉碎

你跟有的老先生谈理想,回复很伤人啊[244]Romzo 2012-11-2022:22

你没有经过你学生的同意,就把他个人的选择,隐私和生活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你真的认为自己封建家长的做法错了?可你现在做的是不是封建家长那一套?

即使他会后悔,但你认为他会被你在大庭广众下羞辱后还会回到你那里吗?[243]王元龙2012-11-20 22:20

程老师经验丰富,自然知道许多科研论文虽然没有大的创新但仍然有学术意义,这是有道理的;z同学志向高远,所以评价论文的标准高于大多数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觉得问题在于师生缺乏到位的沟通。虽然平时关系很好,但真正毫无保留地交流却可能很少吧。[242]黄国平2012-11-20 22:19

转文一篇,或许回答了您的问题。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7628&do=blog&quickforward=1&id=634506[241]zuobuli2012-11-20 22:17

导师肯定是好心,但很多时候是理解上的差异问题。

导师的“很有前途”观点,在学生那可能是“无奈的前途”。科学需要缓慢积累,但面对当张三也能做到、李四也能做到的积累工作时,应该允许学生选择回避。

老夫倒是希望这孩子真的是不仅仅是因为中学待遇好而选择去中学,而是他量力而行并用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去引导更小的孩子。教育必须从娃娃做起。有独特性格的人加入教育队伍将会活化改善现有教育模式,这是国家的幸事,应该庆贺。“替他可惜”未必太现代版的经济科研观念了。[240]Romzo2012-11-20 22:14

为国家牺牲贡献的人多了,几个有好下场?最后得利都是让别人去牺牲的人。

为国家牺牲?你走出你的象牙塔去看看真正的中国社会再来说这句话![239]xylm20122012-11-20 22:05

这么优秀的学生,怎么Z的申请没被批准。据说数学院十几个学生申请,只有他一人被拒了。想不明白[238]张会勇2012-11-20 22:03

程老师是难得的好老师了![237]Romzo 2012-11-2021:59

我认为程代展很自私,他是你的学生,可他不是你的奴隶,你要为国家牺牲那是你个人的事情,但你扣各种大帽子逼迫你的学生按照你的意志去做那太过分。[236]zuobuli2012-11-20 21:57

老夫觉得218楼评议在理。无奈的逃离可能是一种真实。

某种角度看,这个学生理解导师,但导师未必能理解学生。

当被导师看得很高时,学生却不觉得自己有多高。是个好孩子。在他看来,“灌水”(包括可有可无的高影响杂志发表文章)会感到内心不安。

这孩子的志向原本应该很高,高到导师未必能理解的地步。也许他感受到无法实现自己的意趣(或因生存现状、或因“科研理解的不同”、或因能力不足--他的自身感受)所以逃脱。

如果他有能力按自己的信念去生存,导师应该支持。

也许有一天“想开”了,会俗回来的。但那时的他已不是现在的他。[235]dancingjuste2012-11-20 21:49

看到各种说社会压力体制压力生活压力什么的,真好想呵呵,过去做出成绩的大科学家有几个人生活条件物质享受社会环境能比现在更好?

缺乏理想,没有毅力,不能克服困难就不要为自己找借口,

算了吧,你不是爱科研却被社会逼的,你只是不够爱科学,没有足够的责任感而已[234]张冠军2012-11-20 21:41

现在家里都充斥着读书无用的思想,好多亲戚都鄙视大学生[233]jerryzhong2012-11-20 21:40

有时候我觉得科研就是那帮老师拿着纳税人的钱在自娱自乐,每天有多少老师多少学生在灌水!我们很多专业还在走发达国家20年前走过的路,发人家20年前就发的文章。我们没有独立的思想,只是每天被迫做各种不像样的课题[232]张冠军2012-11-20 21:39

环境的压力很大,博士毕业如果还不能很快自立,家里父母都不好意思跟亲戚朋友们说的,自己也不好意思回家呀…………现在过年我都不想回家了,可是想想父母也盼着一年见自己一回,所以说不让自己过得幸福点对不起很多人呀…………[231]izual2012-11-20 21:35

有人选择做钱学森 有人选择做杨振宁[230]吕秀江 2012-11-2021:28

严重同意[180]彭章泉 的发言!!![229]段庆伟 2012-11-2021:26

向程老师致敬,难得的好老师![228]zhangjinem 2012-11-2021:19

在中国也有玩命的学生,而且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体制+文化+传统,我们的思想被牢牢禁锢,我们没有自由,看看新文化运动中涌现的一批走在当时前沿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就知道了,而我们目前只有道貌岸然的“权威”和官本位。[227]彭耀2012-11-20 21:18

From my perspective,Z同学会回到科研的战线,这只是个时间的问题。社会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和包容,要知道正是因为年轻才轻狂、才浮躁和忧虑。程老师您很棒,学生们要加油。[226]aronchen2012-11-20 21:04

呵呵[225]HJY660 2012-11-2021:00

赞同218楼李剑先生的观点[224]yonggang2002 2012-11-2020:55

程老师,我也曾经告诉我的学生,理想对一个人的人生是很重要的。我的学生却告诉我:老师,你out了。所以,程老师,你最后提到的问题真是切中要害。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不是聪明和知识,而是建立在理想上的动力,那种超越物质的动力。其实,我们都不必伤感和失望。想一想,10年动乱时,政治的狂热不是从另一个角度诱惑了多少聪明的年轻人吗?现在轮到金钱的狂热了。能够在世态变迁中坚持永恒真理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也绝不取决于智商的高低。所以,那代人才特别珍惜知识,珍视机会,懂得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没有这样经历的这一代,实在不能指望太多。

所以,我们需要避免的是以强烈的责任感去改变学生的选择。随他们去吧,让社会去教育他们。严酷的社会会告诉他们,很多东西比物质更珍贵。[223]wuxia4222012-11-20 20:54

尊敬的程老师,请坚持您的期待,因为有无数的学子期待遇到您这样的老师。谢谢您给我们的希望与支持。[222]徐光华2012-11-20 20:53

可还有很多有志的学子,却没有机会遇到博主这样一位好导师,最终湮灭在繁杂的无用事务中。 人各有志,强求不得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天分,并非”知之“,而是”好之“,更是“乐之”。一个人即使初时愚钝,若能好之或乐之,给于机会和时间,终能成才。[221]ilookforward2012-11-20 20:48

凑个热闹,说几句可能无关的。在某所谓top高校热门专业读研。从开始的满怀热情思想单纯转变到现在厌恶虚伪,也就这样,毕业走人。程老师本身很令人尊敬,博客最后一段“这是一个更加艰苦的战场,中华民族需要你们,祖国人民在看着你们。”这类的号召我也认同。只是我看到身边所谓的讲师教授,不过是更“精致的多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甚至随随便便的一顿饭费或者一次所谓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因为学生也帮整过各种经费预算结算,科研经费就是这样被花出去的!),往往远超过一个贫穷农村家庭一年的净收入。而研究的所谓成果很多确实是意义很小的灌水混文章评职称。说实话留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怎么样怎么样学术,真心觉得是浪费生命,愧对当年山村乡亲的培养和帮助。在当今的一个资本主义化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如此的社会里,只是简单的或高雅的谈着自己的所谓学术理想从我自己观点看来也许是有点可耻的。在以攀登科学高峰为名开着各种所谓学术交流会而实际上更多是拉关系和旅游时,是否留意到了贵州毕节那5名为避寒而钻入垃圾箱结果被闷死的流浪儿童呢?在打着“祖国人民”的口号的同时,是否真的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每个阶层的人的生活现状呢?[220]srrs2012-11-20 20:43

从各自的角度来看,老师的想法没错,学生的想法也没错,但结果是老师不愿接受学生的选择,学生不愿按老师的想法去做。其实放大了看好象挺大的差距,缩小了看就是不同的人的不同观点而已。不同背景的人考虑事情的方式和后果都不一样的,不必要强求另一方按自己的方式选择。这些话都可以个别谈话说,放开来肯定每种观点的人都有,最终大概是1:1吧,并不说明什么问题。[219]李娜娜2012-11-20 20:33

哎呀,我有点冲动了。说了你学生的坏话。看了您的文章,我实在是内心血脉喷张。其实并不是他不好,是您的期待放在了错的人身上。对他来说可能不公平吧。我和您一样期待学术界的英雄,但是可能,他并不能也不愿意完成这样的使命。可能事情,就是这样的。如果那位同学看到我的评论,不要骂我哈。我有点激动了。。。。。我是好人。呜呜。[218]李剑2012-11-20 20:33

这篇博文进一步支持了我的判断:z不是因为失去科研兴趣而离开科研,而是对中国科研制度和科研环境失去信心而逃离科研。根据程老师的叙述,我觉得z是对学术研究真正感兴趣的那一种人。因为:

1.z不是以发论文为目的而从事科研的人。z真正想做的是在学术上建立自己的贡献。个人认为,对科研从内心深处感兴趣的人才会满足这一条件。这一点区别于中国科研界大部分科研工作者。中国科研界行政化官僚导致绝大多数人想着当官,想着拉项目,真正从事科研的时间反而少了。这些人算是对科研真正感兴趣么!z要是愿意走这条路,他一样能在中国的科研界混的很好。问题就在于他具有真正的兴趣,他不想混。

2.z评价他人学术成果时的那种“否定性”倾向,说明他思考的可能是自己认为的重要性。程老师说的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但是,学术界真正有突破性的进展,都是跳跃式的。也就是说,大部分时间内科学家从事的工作是不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因此进展是缓慢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一个人出来跳跃性的推进一步。据说当年Erdos见爱因斯坦,爱告诫Erdos,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问题上。但Erdos并不介意做小问题。从这点看,z学术上的品位是大多数国人难以理解的。对科研无兴趣的人,会不断地讨论别人的成果?会经常反驳老师的想法?对科研无兴趣的人,早就准备毕业就离开学术界了。只要做好导师交代的任务即可,用不着积极和老师讨论吧,更用不着反驳老师的论文吧!

3.当今国内的学术环境对符合上述两条件的人具有极强的排斥性。学术环境的负面影响远非程老师说的那种(宣传导致浮躁,申请被拒)。而是,造假严重,学术完全成为行政和权力的附庸。看看方舟子成为中国科研界的大敌,然后获Nature的奖,就可以知道z这样的具有真正学术理想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进入这样的环境。程老师可能会说,不要管别人,自己做好即可。但是,问题在于造假的人在这个制度下飞黄腾达,而z却像个乞丐科学家一样。

所以,z的逃离,不是z的错。z在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时,选择让自己过的更好,选择远离这个泥潭。程老师也没错,你对z的评价是从学术潜质出发。错的是这个制度和社会。如果中国真的需要z这样的人才,中科院或其他科研机构高校就会开出高薪请他回来。想想他的成果也不比很多青年千人差,为啥不能给他千人待遇?不就是嫌弃他的中国phd学位嘛!博士毕业都要面临着结婚生子赡养父母。中科院有些所招聘国内博士的待遇,恐怕在社会上毫无吸引力。

所以,z的逃离,不是z自愿的,而是被迫的。是中国科研抛弃了他。程老师说中国科研需要他。我看正好相反。z只适合在美国生存。z能在美国找到教职吗?不是说没可能,只是中国博士去美国找到教职的事情是小概率。

要z反悔,恐怕有两个方法:

1.哪家科研机构给他个青年千人待遇,看看z愿意回来吗?

2.z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原来中学环境并不如理想中那么单纯。这时候z可能会回来。[217]beckhenry2012-11-20 20:30

老师没错 学生也没错 只是没有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216]narcissis072012-11-20 20:25

也来评论下,其实关于程老师您跟那个优秀学生之间,这就像,伯乐发现了一匹千里马,然后非常想发挥他的这个资质,加以训练,在沙场驰骋。但是千里马呢不想这么干,原因很简单:我凭什么因为善于跑就拉去累死累活的跑腿?马有马的生活,有马的自由,不能因为它善跑的天资就忽略了它的选择权。伯乐可能会觉得,这么好的马,日跑千里而不用,只能草原上啃个草,太屈才了太可惜了。从马的角度看呢,它不去跑,活的更自由更洒脱。如果去跑了,有被累死被乱箭射死的危险,无法保证能历尽种种险境的看到自己的成功。作为旁观者来看,马,它首先是马,然后再是千里马。不能光看着能跑千里的潜力,而不能理所当然的无视它对自己生命的选择权。[215]Gran2012-11-20 20:22

程老师是个好导师[214]李娜娜 2012-11-2020:20

程老师,虽然我知道您可能看不到,还是忍不住留言。对我来说,学习生态,攻读硕士博士,是因为当年我想保护动物,为生态,为国家甚至为人类做点贡献!但是我不是那么聪明勤奋,没有出来您学生那样的成果。所以也没什么资格说。但是您的学生博文我也看了,他和我同龄。一个词,幼稚!没有担当,没有胸怀,从他的文字也看出,这个人没有什么深度!他是典型的我们祖国的教育下的一代孩子。学习努力,但是并没有可以引导一个领域和一代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从你们两个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你们的思想和情操,并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样的对白让我心痛!您还在期待他的回归。我想说,科学家,任何带家的称谓,并不是单纯的头脑可以换来的,需要更多的对苍生的真切关怀,个人的理想主义之类的东西,他并没有那种情怀。我只是害怕,您的希望会落空。但是你要坚信,符合您标准的学生一定会出现的,坚持![213]recovery2012-11-20 20:20

人类对教育、对人本身了解的很少。一部分人也只是发发牢骚。如果每一个人都关心那么一点点的,哪怕只是一个像针尖一样小小的数学教育的问题、一个像针尖一样小小的科学教育的问题,情况可能会一天天好起来。[212]用户名2012-11-20 20:17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211]littlestoneshg 2012-11-2020:14

那个中学给的待遇一定很诱人吧?要是您能给出这样的待遇,他一定也会留在你身边……现在的学术圈已经被大环境搞的很浮躁……[210]beckhenry2012-11-20 20:13

对于目前国内的科研环境,坊间流传着一句话,“科研穷三代,读博毁一生”,当然是个玩笑。中国这么多科研优秀人才,不是挤压出来的这一个人就能改变目前的状况,人各有志啊!莫强求[209]徐冬冬2012-11-20 20:13

打鸡血也叫理想么?满口大话,有意思么?诺贝尔奖不是在于人,而在于有没有诺贝尔奖的土壤。中国13亿人也出不了马拉多纳,因为没有适合足球天才的土壤。劝程老师不要固执为好。[208]周庭权2012-11-20 20:12

北岛先生说过:伟大的作品与生活的享乐之间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科研领域也是一样。[207]yishengzhengqi2012-11-20 20:11

作为一个学生,俺也想说两句,跟程教授的学生相比,俺只是个屌丝

首先,对像程老师这种为学生着想的老师表示深深感谢,现在好老师凤毛麟角,真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好老师还是存在的。

另外,下面谈一些切身体会:

献身:总理都在提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小康”对于博士生——这一本该是群体中智商普遍偏高的一群人——这个词有点奢侈,都是至少超过25岁的人了,也该为家庭分担责任,这个时候您再提献身,有点不合时宜...

兴趣:相信每个读到博士的学生,多多少少都是对科研有点兴趣,特别是在top几的大学里。我们热爱科研,热爱思考,热爱解决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可是我们不爱一遍又一遍改那些狗屁不值的文章,不爱被老师逼着一遍又一遍做自己认为一文不值的实验。我们只是个学生,科研上其实没有自由。遇到个好老师,还能争取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遇到个大老板,我们只是个劳工罢了,还是个没有工会保护的廉价劳工。这时候再谈兴趣,太奢侈,我看还是当成爱好算了...

前途:像这样的新闻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又破了多少多少万,某某某单位招聘简章上写要有海外留学经历,国家又扔出去多少多少钱吸引海外优秀人才。OK,我们只是一介土鳖,也许靠实力能证明自己,但是机会都不给啊亲,而且在我们人生黄金时代我们也看不到会有公平机会存在的可能性啊。也许当初就该出国,那不是年轻么,对科学圈子抱有美好幻想的,看不到这些个弯弯绕绕。

既然谈献身谈兴趣都很奢侈,人活着总得要有自己追求的东西,找到目标为之努力才能获得人们常说的幸福感。我很欣赏程老师这位学生,能在教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除了这样,我想获得幸福感的另一个途径就是钱。本来想去追求点更高尚的东西,没办法,只有钱能让在科研圈子里的不顺和沮丧消失得无影无踪。脑子又不笨,挣钱的方式很多,只要合法,我暂时能获得存在着的幸福感...

好吧,我已经成了一个世俗的人...[206]徐明昆 2012-11-2020:10

博士当数学教师,不浪费。君不见招环卫工扫厕所还去料几十个硕士[205]郭弟均2012-11-20 20:09

同意171的看法,同时很想知道这些讨论会不会引起高层的注意,让那些政策制定者也思考一下~[204]赵鹏2012-11-20 20:04

程老师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令人感佩!热爱科研、祖国、青年才俊!

敢问程老师一个问题:去一个教学型的大学,是否也是浪费了?![203]Haykin2012-11-20 20:03

自己住高楼大厦、衣食无忧,却要求一个居无定所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跑,这种做法不地道哈! [202]刘海猛2012-11-20 20:03

作为一个80后学生,我感觉我们很多人生选择是在社会环境和制度规则胁迫下做出的……[201]王宇飞2012-11-20 20:03

如果教育体制下培养出很多的Z学生这样有潜能的,那其实就不怕他们去教书了。。。[200]Haykin2012-11-20 19:58

转帖:

-----------------------------

[7]李国正 2012-11-20 19:07都有道理。信仰是动力之源,没有信仰,程老师说的让人献身是空话。现在大家信钞票、房子、车子,党也是这么示范,鼓励,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楼主的博文是很顺理成章。

自己怎么努力都是鼓励的,但是批评他人的时候,最好把自己退到他人的境地再说话。

我不了解博文中的那些人物,如果所谓程老师让别人献身,那你先把自己的房子、车子都捐出去,跟你要求的人一样,做个示范。否则就是空话。[199]qidao2012-11-20 19:51

非常感动和钦佩程老师对学生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但是具体到个人,真的不能强求,尤其是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尊重个体的选择,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吧。

真正应该脸红的是我们的管理者,我觉得年轻人待遇低还远远不是我们科研落后的主要原因,更主要的是管理的低能和渎职、不遵循科学规律,以致造成的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比如教育部搞的评估、精品课、名师,新闻联播里的政治废话,学校的官本位,我们甚至已经习惯了这些害人的形式主义。

具体到作为导师今后的教学,是不是可以先了解学生的志向和兴趣再投入这么大的精力,或者真正有兴趣的学生可能会追着老师学,而不是相反。

这件事虽然遗憾,但您此心可鉴日月,这也就足以。衷心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198]milkycat2012-11-20 19:50

简单概括下,程老师的观点类似于:你练了这么久的屠龙之术,你看你把龙鳞刮得多干净,龙须剃得多爽快,龙指甲剪得多干净。怎么你就不干了,跑去杀猪了呢。什么你觉得刮龙鳞不等于屠龙,我告诉你,要杀龙都得从刮龙鳞学起。你杀猪就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辜负了我对你这么久的教育。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竟然觉得猪肉比龙肉美味而且容易吃到,你真没理想!

围观群众1,海格力斯:吵什么。。。屁大点事,我一只手就能捏死龙。

围观群众甲:我喜欢吃鸡肉,中枪了。

围观群众乙:我喜欢吃牛肉,中枪了。[197]Joincle 2012-11-2019:47

"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不光是教育领域,社会领域也缺乏。[196]recovery 2012-11-2019:45

程老师的拳拳之心很让人感动,忍不住要说两句。好像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做科研不仅要有好奇心还要有责任感,单凭兴趣而去做,很难获得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

我觉得一再提到的教育是我们的弱项。实际上,重视教育一直停留在口头上,轻视教育却落实在行动上,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来批评教育指责教育,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把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吗?为什么指望别人来改善教育?为什么不从自我做起?

我个人以为,这位学生学了这么多高深的数学,既然喜欢教课,喜欢和人打交道,也可以引导他做大学教师。教师可以创造新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创造如何教好教会数学知识的知识,而后者和人有了联系,和这位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有了交集。事实上,和人有关系的事情更复杂,教会教好数学知识也是很复杂的事情。不能把科研范围、把生活范围界定的太窄,内涵越丰富,外延就越小。

[194]wanghaitao 2012-11-2019:41

程老师,看得出来您对这个学生很是喜爱,不知道您对一些没有那么“聪明”的博士是否也如此痴心,耐心?[193]qiuxiong2012-11-20 19:40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192]sw333390 2012-11-2019:35

记得有位院士对温家宝总理说:您没从事科研,中国由此缺少了一个优秀的顶级科学家。但是我想,如果温总理从事了科研,那岂不是又缺少了一位好总理呢?一句话叫“人各有志”,千万别去强求!我特别不喜欢那种咄咄逼人的强迫态度,还是随其自然为好![191]陈培见2012-11-20 19:35

国内的学术圈子让年轻人很痛苦 生活的压力很大衣食住行还有问题的时候 怎么可能全心全意的去做科研 青椒的待遇太让人寒心了[190]李汝江 2012-11-2019:34

“总之,如果只是为了舒适的生活而放弃对理想、事业的追求,我无论如何不能赞同。”这句话不敢苟同,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舒适的生活?我们可以不要富裕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人,起码要活着,起码要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请问老师你可以连续几天不吃饭而一直做科研?是否可以大冬天只穿个单衣工作?是否可以为了科研而躺在大马路上睡觉?我们不奢望小康,我们只希望可以解决温饱。[189]曾跃勤2012-11-20 19:34

程老师是个难得好老师,下次选接班人的时候尽量选那些家境良好,衣食无忧,热爱科学的年轻人,这样就皆大欢喜了! [188]谢正伟2012-11-20 19:33

看了程老师第一篇文章,我总结出来的结论是:这个学生缺乏“动机”,motivation。后来从他自己的陈述当中,我明显看到了这一点。可惜关于此问题讨论的系列文章都没有人提这件事。

缺乏动机,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时效性,是最直接的原因。他感觉自己作出的科研成果都没有教会一个学生微积分来的有用,就是因为看不到自己成果的即时价值。所以会不屑,“轻浮”。

这是科研环境不好造成的。在一个合作氛围高的环境中,行内人都有很多期盼,对新进展都有很高的评价,这就可以帮助研究者继续下去,认识到自己的成果是“众望所归”的。没有这种“被需求”,根本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该学生出色的完成了很多任务,但是更像是做作业,这些题目,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没有“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的需求。这主要是自己的原因,但是我觉得还老师的引导也有关系。

设想,让他解决一个简单的计算,就能造出原子弹,他是不是非常有干劲,那简直是肯定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去他被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根本看不到工作的意义的地方。

从他对别人工作的批评,可以看出他追求实用的,真正有意义的成绩。只是没有一个平台提供这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所以他还没有经历过科研的成就感,所以也没有足够的自信去自己找到。既然找不到,不如放弃。从这个方面来讲,发文章这种小功劳并没有收买他,所以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只是没有找到自己在科研上的出路。[187]sw3333902012-11-20 19:33

对程老师很佩服,真是一位好老师。但是不能强人所难,再说强扭的瓜不甜,永远也不要觉得真理总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有时爱也需要放手,更不要把此事无限制提高到多高的层次。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年轻人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如果抬高过多,该生怕也有无法承受之重。如果我是该生家长,我将会尊重和支持他的决定。活着,快乐很重要![186]安芳霞2012-11-20 19:31

http://blog.renren.com/share/160004443/14730442146,这是‘Z’学生发在人人网上的博文[185]Harisen 2012-11-2019:31

博士啊,路很难走。[184]康廷浩 2012-11-2019:31

奉献精神是最重要的,我感觉[183]hbger99 2012-11-2019:27

科学是双刃剑。只有好的环境,科技才能造福人类。当科技工作者还在思想、理论、代表框框下做奴才,能出好成果吗?真正迫切要做的是,找回做科研的尊严。[182]刘子林2012-11-20 19:25

对于“中华民族需要你们,祖国人民在看着你们。也许,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确实如此,因为我们的年轻人将要扛起未来,然而,对于“中华民族”“祖国人民”似乎带有口号、形式主义色彩,意识形态溶厚,而我们知道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就是由于这种科学家有国界,科学没有国界,让很多人背负起来国家的负担。难道我们就不能淡化形式,用最具体的东西,最实际的故事,来培养和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西方家长,老师能和小孩玩游戏或者一起合作,并对小孩说:graet!youdo so wonderful ,you areScientist/Biologist/Physicist/Chemist/Geographer...[181]rlxahz2012-11-20 19:25

同意175楼,残酷的训练也可以说是一种拔苗助长。[180]彭章泉 2012-11-2019:25

程老师, 您看看现在的房价,学生活着的压力很大,年青人还能有什么理想。 穷搞科研只能越搞越穷. 科研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至少是能温饱,然后考虑现身。[179]江成 2012-11-2019:18

从身边的同学来看,拥有这种雄心壮志的人几乎为0。看来想培养顶级世界人才,智力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树立什么样的观念。[178]lumina2012-11-20 19:09

很感动程老师对学生的栽培!程老师团队在做的是前沿开拓性工作,z同学若能继续在科研界,作出更多的贡献明显可预期。不敢苟同许多评论,都绕着圈子扯科研不搭边的事。优秀的研究者的成长道路还是区别与平庸者,其贡献与中学老师所能做的性质不同。对学生苦心栽培的优秀导师与对学生漠然的导师表现不仅是水平差距,更多表现是人格的高下。[177]MaggieCheng2012-11-20 19:06

同意53楼的,所谓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其实不是献身精神,很难想象诺贝尔、牛顿、爱因斯坦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才开展研究的,他们或许就是一种“沉迷”,沉迷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之中,下意识地开始钻研。[176]rspsy2012-11-20 19:04

“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对这个观点,我觉得,我们的学生是有理想的,有追求的,但匮乏的心理需要却像物理规则一样,或者像原始欲望一样,控制一个人的心灵,是无法违背的。人天生都是有理想的,因为有心,能感知,所以理想得来太容易了,就像但凡是个镜子都能映出图象来一样,但能走上理想的道路条件却太多,需要培养能独立走好路的能力,需要解决后顾之忧,既需要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也需要心理发展的关注。

同时因为匮乏的需要占据着心理动机的主体,理想就发不出作用。对动机的发展,理想,不是理想和献身就能克服的,就如一个人要为了理想而选择禁欲不婚,[175]yzanpy2012-11-20 18:59

恕我直言,如下这种方法带学生,很少有人会不想离开科研的。我理解程老师的苦心,但是科研是兴趣和刻苦的结合,如果单纯是后者,我不认为许多人能够走很远,至少对于我来说,兴趣决定了我走科研的道路。

“我对他的要求确实几近苛刻,他那一年讲《随机过程》,从头到尾都用英语讲,每道习题都要讲清楚(不过那本书有全部习题的解答,否则这是不可能的)。他接受了残酷的训练,开始能在国际前沿工作,并有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也得到国际同行一定程度的肯定。”[174]王冬岭2012-11-20 18:59

弱弱的问一句,“那位学生(简称“Z”)的文章”,在哪里可以看到呢?求大家告之[173]yueliang0022012-11-20 18:59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被处死了。[172]陈露 2012-11-2018:57

作为一个同龄人我很赞141楼的观点“我过了25年你们为我设定的生活,我受够了这样的生活,我只是想做自己!”[171]rengy2012-11-20 18:55

老一代科学人,凭借激情燃烧岁月植入体内的一股理想和激情,以其卑微的社会地位,在坚守着,支撑着;成长在市场经济发展壮大、物欲膨胀潮流中的青年人,看起来要更加现实。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建立起一种机制,或者一个价值标尺,让年轻人感受到他们沿着父辈的道路前行,仅凭理想和激情去工作,会得到与其付出相呼应的回报。[170]尤莫北2012-11-20 18:54

倘若扯得远了一点。无关乎其他,无非做人做事的成就感。当做一件事有成就感有自豪感。再为人所弃也会乐此不疲。之所以他离开了,也是因为没有了乐趣。

这位关乎科学之属。只关乎人活着的乐趣。[169]rspsy 2012-11-2018:53

  用心理学中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学生的选择,每个人都有多种需要,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情感需要、求知和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发展有一个顺序。这个学生自述并不在乎钱,并且他被教育成一个“好”孩子,这说明他的心理动力中,情感需要更具有决定性作用,他会比较渴望与人接触、交流更多的生活,能与人产生更直接的情感联系,在这咱联系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哪种生活方式能满足他的情感需要,对他的吸引力就会更大。

  我们国家的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中,只想着帮他们塑造一条能满足生存需要的道路,很少重视过学生的情感需要的满足,人文素养、人生教育、自由成长和探索,我们很少重视这些。

  若一个社会对孩子的教育,能使学生在家庭、学校和课余生活中很好的满足情感需要和自由探索的需要,到一个学生成年的时候,因为这些需要已经被满足,他的内心和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情感基石,他就可以耐住寂寞更坚定的走上更有长远价值的方向。

  若课余生活中无法帮助他们满足这些更基础的需要,他们就只有动用本该用于人生主业的生涯,来满足这些需要。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失败的地方,我们的孩子在学业中表现的很优秀,但到了大学以后或工作中,精力常常被生存需要拖垮,包括在专业方向的表现也常常是被生存需要所推动的,而并非是无后顾之忧的创造和探索,所以我们培养不出有创造力的杰出人才。

  我们的社会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是我们的人才的问题,是我们培养体制的问题,我们没有真正关心到他们的成长和需要,没有给他们创造一种能满足需要的环境使他们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础,而只灌输给他们技能和知识,我们地基都没有打,就想建造高楼,怎么能成功呢?

  这个学生选择回到中学,而没有留在大学,可以看成他对自己缺憾的弥补。中学生年轻的心态更吸引他,对他来说,那个年龄是美好的,他的心理发展停留在那里,那里是个断点,之后,他的需要就没有被满足过,那里是他跌倒的地方,他要从那里爬起来,关心和教育中学生,也是对年少时的自己的心理补偿。[168]sonqiang2012-11-20 18:51

献身精神,为什么要有献身精神?难道做研究不是因为热爱研究?难道献身科学的前提不是热爱科学?[167]陈露2012-11-20 18:48

理解程老师,知道您在z身上花费的心血,但是做中学老师了如果不爽他会选择自己该走的路的……[166]王浩2012-11-20 18:46

一直很欣赏程老师,将培养自己学生当做是一件艺术品那样细心雕琢,虽然这件艺术品在获得了老师的感化后,获得了生命,“叛逃”了您身边。看到很多老师将学生仅仅是一件使用几年的“工具”,程老师这种伯乐型的老师的确让我尊重,敬佩。更令我感动的是,在您一夜无眠之后,会反思,而不是一如既往的坚持,这份宽容,更是让您是一名兼备学识、师德的好老师![165]尚一博2012-11-20 18:45

刚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直觉是“论...再论...又论...”,于是3篇SCI出来了。。。 [164]王继乾2012-11-20 18:45

程老师,受教了!您最近的几篇博文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解答了我遇到的困惑。可能不只是我,当下的年轻人中或多或少都有科研理想和科研道路方面的困惑,希望大家都能从您的文章得到启发。[163]杨肖2012-11-20 18:41

中学教师在科学网各位学者眼中成了混日子浪费青春的职业,本来就是教育界最大的悲哀[162]张能立2012-11-20 18:32

《娜拉》一名Ein 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但Puppe

不单是牵线的傀儡,孩子抱着玩的人形〕也是;引申开去,别人怎么指挥,他便怎么做的人也是。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摘自鲁迅先生《娜拉走后怎样》[161]王琛柱2012-11-20 18:28

向程老师学习。[160]lanse123 2012-11-2018:24

评论没有对与错,只是站立场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了。看出程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是寄予了厚望的。这厚望无可厚非,情谊很重。都在评论Z不从事科研的影响,损失了一个科研人才。这些评论会更有意义,如果一开始是Z选择了科研的道路,现在因为种种诱惑而放弃了。可问题是,这条路本不是他自己选择的。当他突然自己做了一个决定,也许这个决定做的不是时候吧,引来众多评论。离开未必是坏事,谁能预计好多年以后的事情呢,如果他一直在科研路上走去,谁又能保证一定会成为一个顶尖的科学家。一个人的将来承载不了别人的梦想,更承载不了钱学森之问的答案。选择了,就走下去吧。至少自己做了一个决定,未来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沧海一粟。[159]apingsence2012-11-20 18:20

突然间觉得很多事情都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角度了。。。不禁感叹一下,苏格兰都要独立了。。。[158]fridaywu2012-11-20 18:13

受益匪浅。都觉得有道理,既然这样,程老师也就只能盼望 z 的早日后悔了。

不过,哪怕他没有,这些博文对后来者总有一定的警醒作用。[157]齐晓峰 2012-11-2018:10

大环境不对,年轻人受社会负面东西影响太大,敬佩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156]储涛2012-11-20 18:06

我完全赞成程老师的观点,也很推崇程老师的这句话:

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我回国后,深有同感,对学生说过,我不期望他们有多大的理想,我只希望他们有个梦,有愿意为实现梦想努力和吃苦的精神。

看不到梦想,看不到理想,只知道工资、福利、房子的年轻一代,不知道该是谁的悲哀。[155]dangping2012-11-20 18:00

浪子回头金不换![154]Yoyoli123456 2012-11-2017:59

同意132楼的 不要把自然科学说的太过于神圣人要学习的多着了 相对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其实更复杂如果你不会在社会中生存不知道怎么为自己考虑前程有什么资本去研究自然科学 现在中国整个教育体制都有问题 这么浮躁的环境首先需要变革的不是我们下面的学生更多的是上面的制度[153]黄顺谋 2012-11-2017:58

我们的评价体制歪曲了大家的科研追求,文章发表在好杂志就水平高,是吗?发的文章多就水平高,是吗?还是要在乎个人感受,个体认同的成就感。我们的经费申请制度默认了我们的科研人员是逐利的。要是有一些慈善基金支持科研,不进行量化的评价,只要科研人员不贪污就算合格,这样才会培养出真正的科研精神和献身精神![152]egggead2012-11-20 17:57

"钱学森之问",难道钱学森真的不知道答案吗?这也太低估我们的钱老先生了吧。从一个比较浅显的角度讲程教授就代表着一个答案,当然,还可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注释。[151]sduliuguomin2012-11-20 17:56

如果对激励不足以匹配压力,那就没办法了[150]张文超 2012-11-2017:56

“科学研究要有献身精神;Wiles正是从这里出发,苦干八年,终于修成正果”,可能有些从事科学的人有这精神和决心,但问题是国家、社会和环境能等8年吗?非常值得怀疑[149]臧华栋2012-11-20 17:54

科研也是一种工作,和其他工作并没有孰轻孰重的关系,也不要把科研说得太过神秘。搞科研是为国家奉献,难道从商不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奉献,搞政治不是为国家安定繁荣做贡献?

其次,我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利于发展的环境,至于学生如何发展应该顺其自然,而不应该强加,所有人都会有逆反心理,难道谁愿意走别人帮他设计好的道路?[148]qiannianshu2012-11-20 17:54

我比较赞同你的基本观点。我认为,我国教育的缺失之一是,从中小学开始甚至到研究生,我国都缺乏对于学生怎么树立人生理想和献身精神的深层次的教育,也是钱老之问的根源之一。

-----------------------------------------------------------------------------------------------比如这样的回复,显然只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容器,而没有把学生当做一个独立的人。98楼扫地僧的回复在理,看看张艺谋和李安的区别吧!只有后者才是真正的教育。

不知道各位可否了解过美国教育的始祖约翰·杜威关于教育的理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成为其天性所要求那样。”恐怕各位教育工作者一直忽视的正是这一点吧?[147]xiongfuwen2012-11-20 17:53

教育有点背道而驰[146]laohe41 2012-11-2017:52

程老师拳拳之心,感天动地!

[145]zhiweihe2008 2012-11-2017:49

程老师,您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对于极其热爱科研的人来说,成为您的学生,绝对是件幸运的事。我是搞纳米材料的,有时做实验真是很累,不过还是很喜欢。所以,祝福你,一定能找到和您志同道合的学生的。[144]shuxiang502 2012-11-2017:45

1)z同学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放弃。

2)另一种可能是他觉得他所在的学科没有大螃蟹可吃,所以放弃。

3)我的建议是:进入中学后主攻Riemann猜想。[143]Zerolzu2012-11-20 17:43

要“出人头地”,必须学习;要有“黄金屋”必须学习;要有“颜如玉”,必须学习;要“加官晋爵,衣锦还乡”,要学习。从古至今,莫不如此。现实是残酷的,哲学理念是世俗的。你怎么能渴求教育给予你最核心的感受。特别是到了近代,教育更是被蒙上一层意识形态的色彩。最高贵的理想来至于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感悟,内心必将也是孤独的。[142]fcg12822012-11-20 17:42

程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工科读博二的学生,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最初看完您的“昨夜无眠”时,真切地觉得这么一位优秀的学长离开科研事业很可惜。后来读了Z的博文讲述他为什么逃离科研,我不敢苟同他的理由,他有着那种令我羡慕的高智商,做出过漂亮的成绩,现在却选择逃离。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科研事业、智商也不高的博士生我倍感打击,这么优秀的人都选择逃离科研事业,我不禁对自己做科学的理想产生了怀疑。今天很庆幸再次读到您的文章,我十分的同意您的观点,也让我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勇气,谢谢您,也希望您最终能挽回他。[141]qiannianshu2012-11-20 17:42

很同意74楼的说法。还有,很多人认为这位学生应该珍惜老师的培养。我想说,他已经是25岁的成人了!他早就不再是一个学生而应该是一个成人!他事实上已经成人7年了!试问各位看官,有多少人意识到他已经成人7年了呢?如果没有,那么问题就在这里——一个人,在他要成年的时候,却一直没有被当成年人对待,到最后他长大了,自己也不把自己当成年人对待了。何谓成年?就是独立。物质和精神的独立。独立就意味着要自己选择,并且担负相应的责任,承担相应的后果。而不独立的人,不懂得所谓责任,也就容易做出各种不负责任的事情来。

但是中国的教育环境让人默认在念书的都是学生,而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学生,恐怕也会这样默认自己是一个学生,直到毕业的那一天才会意识到,要自己做主,过自己的生活。所以,我觉得这位学生逃离科科研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应该是直到现在才开始真正考虑,也是第一次选择自己的人生,所以当然说什么都不管用了。“我过了25年你们为我设定的生活,我受够了这样的生活,我只是想做自己!”这是我曾经的想法,恐怕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反观现在准备考研或者推博的同学,有多少把自己当做一个有独立选择和行为能力的成人来对待呢?学生自己不独立,永远无法自己走路。而看看我们所有的家长和学校,却如此吝啬把选择权真正地交给一个25岁的人,可笑,可叹,可悲!知识分子不独立,就不再是知识分子;科学不得自由,也不再是科学。陈寅恪说过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说了多少年了,又有多少中国人真正地理解了?又有多少中国是真正地做到了?比起解决钱学森之问,恐怕解决国人的独立问题更重要吧。[140]yqlei2012-11-20 17:38

赞同132楼的观点。[139]孙彩玲 2012-11-2017:38

我觉得您的学生是一个要求高个人,是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对他人对事情都是要求很高。就因为这一点,他无法达到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要求,因此觉得没有成就感没有价值感,他内心潜意识里希望的是能够在一个领域内得到认可并取得成果,但是在数学研究这个领域想要留名真的很难,因此他希望找一个自己可以被认可的地方,让孩子记住就变得容易。当然这只是我的揣测,因为自己有相似的感觉。同时,一个将近而立之年的人没有任何自己认可的成就,自己觉得很没信心,所以苛求并不好,他是对自己太苛求。其实我认为中学老师的责任更重,因为那是祖国的未来,如果老师不能给学生一颗希望的种子,那么只能是复制了无数迷茫的人。这并不表示我赞同他去做中学老师。其实我们是没有太多经历的一代,我们缺的是跌倒,您可以给他去实践的机会,人若撞墙了就知道回头,但是若真的不愿意就算了。为实现国家的富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还是有很多青年愿意信奉这个信念的。[138]davos2012-11-20 17:38

科研仅仅是个谋生的职业,没那么神圣的,我觉得[137]yqlei 2012-11-2017:36

多热闹啊,真好!到青海湖,顺时针转一圈吧,也许,会对这些争论有不一样的看法。[136]hughfurydemon2012-11-20 17:35

我觉得很多人都应该看看源泉这本书[135]yuanweiwei 2012-11-2017:35

作为从学生过来的,可能有些说一下。

如果程老师让学生在读书阶段发了那么多篇的文章,其实就已经害了学生。我们国家,包括大多数的老师,喜欢典型,认为学生中总有超人一等优秀的学生,其实这个想法已经害了我们,包括有天赋的和无天赋的。学生读博,只有三年时光,在任何领域可以说只是一个入门阶段,而老师的殷切期待,或者制度的残酷,任何有点想法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全都掉队。也就是最优秀的学生,在中国只要读博,结局就是最悲惨的。我当时周围看到的就是这个现象。老师看好的学生肯定是最乖的,最乖的没有自己的见解,能成什么事。没有人读博是玩去了,总用想法的,程老师因为一个学生而睡不着觉,那别的学生那,不努力?天赋不高?[134]gogo68962012-11-20 17:32

[115]张能立 2012-11-20 16:56教育最大的缺失是我们学了这么多年数学和科学,居然搞不懂为什么是地球绕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转,为什么地球是球体不是烧饼体。一言以蔽之,没有建立真理观,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客观规律是存在的,以及如何被科学家发现的。这种科学教育出来的人搞科学,也仅仅是“玩票”而已!!!![133]肖建华2012-11-20 17:31

作者指出了当代"天才论"的翻版。见博文“例如,中南大学将大三学生刘路提为研究员,并奖励100万元,个人以为这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和行政炒作。刘路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打死我也不相信他解决的是“世界难题”。我看过详细报导,他是一天晚上想到西塔潘猜想和某道习题的联系,一夜就将论文写出来了。这“世界难题”也太容易了吧?当今中国,“破解世界难题”已经成了想用就可以随手拎来的塑料袋。”

也正因为这才是吸引眼球的“大事”,也就不要对出现其它现象而“彻夜无眠”了。[132]余洪波2012-11-20 17:30

关于科研。科研只是个职业,何必自捧至神坛。依您的逻辑,从商的可以说为经济崛起而献身,从政的可说为民主发展而献身,z也可以说为他是在为我国初等教育而献身,都献身了,人却没了。任何职业都是平等的,为何以大义的名义分为三六九等。

关于理想,现在,许多教育者对艰难的现实视而不见,沉醉在自己的奋斗史里对学生奢谈理想,而社会却早就以各种方式使年轻人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不公,正如您所提的例子。结果老师说得越多,他们感受的反差越大,理想破灭地越快!其实Z也许是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愿妥协,宁愿离开!

关于抱负。许多老师倾向于用自己成功的经验为学生规划道路,却忘了这只是人生千万条路中的一条,忘了自己年轻时在人生路上的挣扎彷徨,更无视那些旁路上的成功者和一起走来的失败者。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之时,也浪费了那一身医术,医文二者,何为鸿鹄,何为燕雀?

关于培养。许多教育者的目的只是培养人才。他们重视人才的发展,事业的成功,而忽视了人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没有人,何谈才?无法实现自我,成功又有何用?[131]方锦清2012-11-20 17:29

我比较赞同你的基本观点。我认为,我国教育的缺失之一是,从中小学开始甚至到研究生,我国都缺乏对于学生怎么树立人生理想和献身精神的深层次的教育,也是钱老之问的根源之一。[130]gogo68962012-11-20 17:28

同意王可、扫地神僧sweeper、lookat等人的观点。程老师的这篇文章一出来,明显批评的调子多了,但是跟帖里面批评的声音也增加了吧。对红色记忆没有认真反思的能力,是理工科教授、老师们的死穴[129]李明阳2012-11-20 17:24

《刻舟求剑》的故事大家都读过,这则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时变,道也变!拿过去的理论来套用现在浮躁社会的年轻人,显然是不恰当的,否则就会“今夜无眠”。[128]刘士勇2012-11-20 17:22

程老师,您就别做徒劳无益的挽留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127]李锐 2012-11-2017:21

程老师这样的学者应该是中国科研精神的标杆人物,现在的许多这个千那个百得人才,哪个不把学生当laobr使唤?在外面分不清楚到底是商人、官员还是学者。

这是整个科研体制目前的问题,像您这样的人物不能成为院士和科研精神的标杆,那么作为更为独立和自主的80后90后一代更不会让自己迷失在这个圈子里面了。[126]曹天德2012-11-20 17:20

不知道他对中学老师了解多少。如果他认为中学老师待遇高或者轻松,那就大错特错;如果他有其它原因,我觉得就随他去吧,你就饶恕你的学生吧。[125]孔祥战2012-11-20 17:18

现在做学术的问题持续发酵,已经发展成两代人的思想意识问题。

两代人永远存在意识上的代沟,问题只是这个代沟的大小。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学也会不停的进步。

这个一个博士的退出科研没有太大关系。[124]黄国平 2012-11-2017:18

衷心希望程老师把留下来的同学带好!您的行为让我感动![123]刘伟 2012-11-2017:17

建议程老师看下面那三部电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634222.html[122]ldydy2012-11-20 17:16

为啥不出杰出人才?我们都是为了考试而生的!偶也! [121]zhangskong2012-11-20 17:09

很大的可能是:科研使Z暂时的累了,想休息一下。也许休息一年半载后又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又想回来搞科研了呢?

可是体制允许这样做么?[120]guanluzhu 2012-11-2017:07

现在是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没有统一标准,很多问题无法争论清楚。只能尊重个人选择,别人的意见只能作参考。

改革开放初期,国人收入差别不大,虽然都相对比较穷,但生活压力、竞争压力都不是很大。选择科研,不用说什么责任、贡献之类高尚的话,也算得上是一种既光荣又体面的事情。现在不同了,生活压力、竞争压力、各种风险,不能不成为很多人首要考虑权衡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个人力量能够改变得了的,只能靠国家政策来理顺,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和谐发展。[119]capu2012-11-20 17:06

赞同程老师的观点,无论是天才还是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只要真正置身于科研路上,绝大部分时间感受的是艰辛和苦恼,偶尔几个幸运者会在揭示自然规律后感到真正的快乐。人生的选择某种意义上类似于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决定了意境。[118]gogo68962012-11-20 17:05

科学研究,特别是..........工作。它的准备是一个艰辛的学习过程,......它更是一个痛苦的攀登过程,.....,要有一种献身精神。_——一看到这一段话,我心酸地笑了。把学习整得头悬梁锥刺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作品,一大批蒙眼拉磨者,以培养一大批蒙眼拉磨者为己任。拉磨文化已经传承几千年了吧,难道还不能改观一下?[117]velociraptor2012-11-20 17:02

一年给100万,没有任务压力,保证他不去当中学老师了[116]李许可 2012-11-2016:58

98楼的说的对,需要有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将他从迷茫期唤醒,这些不一定是导师能够做到的,至于谁能够将他唤醒,什么时候,这是他的命。[115]张能立2012-11-20 16:56

教育最大的缺失是我们学了这么多年数学和科学,居然搞不懂为什么是地球绕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转,为什么地球是球体不是烧饼体。一言以蔽之,没有建立真理观,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客观规律是存在的,以及如何被科学家发现的。这种科学教育出来的人搞科学,也仅仅是“玩票”而已[114]xuhao198911292012-11-20 16:56

老师您好,我是南开大学的研究生。作为一个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我非常赞成您对科研的看法。而作为一个当今社会大环境下的学生,我对您的学生的看法也能理解。个人的拙见,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给他们土壤和空气,让他们自己去成长。只是当今的社会现实摆在这,舆论、生存的压力、社会对知识的漠视,这些种种都不利于研究。然而论到科研,总是谈献身、谈爱国倒也并不可取,没有太多的人想去扮演殉道者的角色。相比较而言,很多投身科学的大师或是为了兴趣,或是为了梦想,或是为了荣耀,或是兼而有之。科研很苦,如果不能苦中作乐,那么放弃也罢。看得出来您的学生对您敬重有加,只是童言无忌,有些不知分寸了。我觉得这场讨论能够适可而止,免得师生情谊毁于一旦。观我身边种种,我相信国内愿意投身科学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我国的科研水平也定会崛起。[113]李许可2012-11-20 16:55

博士刚毕业的迷茫期,看过电影‘毕业生’会明白的。[112]王可 2012-11-2016:46

老师思考的起点也许错了...

想想科学是怎么开始的?

最开始搞科学的那批人基本都是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欧洲贵族!

真正驱使他们从事艰苦、危险、高投资的科学工作的原动力是什么?

是要献身?是要爱国?是怎样怎样崇高的装逼?

错了! 是兴趣,是好奇心!

也许老一辈们在红彤彤的政治年代里被洗脑洗的能忍受各种痛苦,去科研,去为国争光,去付出,去牺牲,甚至去献身,我敢说,这是不能持续的,是一阵风似的。

如今的年轻人完全已经领悟了这一点。

我仔细看了Z博士的文章,其思想、态度、面貌,完全就是一个清醒乐观、有价值追求的年轻人。

我不认为他会后悔,他已经思考的很成熟了,他把碌碌无为的、悲苦的国内老一辈的一生看穿了。他坚决丢弃了这样的选择。

我尊敬他,并祝福他。[111]wenlong12 2012-11-2016:41

我们过于对知识训练,忽视了心灵的陶冶。也许,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说的真好![110]rfshen2012-11-20 16:39

一个接近成功的人,却放弃了通向光明的路,这巨大的转变不是常人所能做出的,虽然借口是失去了兴趣,但我认为背后可能会有个很大很大难解的心结![109]韩阳2012-11-20 16:35

这事就到此为止吧,没有谁对不起谁,没有对与错。希望新的国家领导人能改善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环境。[108]apingsence2012-11-20 16:33

也许,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这个真心不同意。首先是挑选有能力的人,其次就要培养其兴趣。这个很重要。[107]pkuer81022012-11-20 16:33

我个人也强烈感觉目前的学生,尤其是一流大学的优秀学生,缺少那种使命感。而这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06]刁有彬2012-11-20 16:31

程老师的心里还是不能平静。五年的心血,换来一场讨论!!虽然我也是学生,这两天通过关注这个话题毅然决然的不会去读博了。但我还是感觉z学生有点过分了,得遇这么一个费尽心力的好老师,就不动心。先不说这社会制度,就是这人情,也得还啊。程老师讨论归讨论,心里不可激动了,保重身体。[105]baichuanduhai2012-11-20 16:29

好老师应该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但中国大多是只会一味“劝教”的老师-也许是好的科学家![104]gxs20122012-11-20 16:26

最后一句:

也许,我们教育的最大缺失,是没有培养起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是的。[103]李哲 2012-11-2016:26

好羡慕Z同学,他有程老师这样的亲导师主动帮他联系推荐到国外学习,我巨羡慕嫉妒!!!我还有绝大多数学生没那么幸运,导师能和我们讨论一下学术问题已经非常不错啦![102]李文波2012-11-20 16:25

首先要表示我非常尊敬程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我觉得能在程老师这里求学是非常好的。

不过,我觉得需要考虑的可能不是那么具体的人和事,而是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倦怠?”。我觉得这个绝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在年青椒(年轻老师)中也很突出。

只不过作为职工,青椒群体有极强的“自稳定性”和外部的约束,使得这个问题不那么明显。[101]xiaodian2012-11-20 16:18

您是一个好老师。

但是我最不太同意您在“人生态度”一节里的看法。

没有人能规定“人生态度”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啊,为什么某人甲的人生态度和某人乙规定的不一样就是错误,就是离经叛道??

另外我也同意您对中南大学对待刘路方式的看法,这令我增加了对母校的一丝厌恶。[100]牛伟杰2012-11-20 16:17

人各有志,勉强不得[99]qzw 2012-11-2016:08

“精致的利己主义”, this comment is to the point, and to some extent anaccurate description for some students with limited talent. Since Iam slow in typing Chinese, I can not write a blog on the miserableand even horrible experience I encountered with the students(undergraduate, graduate, and doctor students). There is no honestyto tell in present Chinese universities, however, at least thereare some scholars still adhering to this most important personalquality. Among them I would like to list Chen DZ as an example, Iread most of his blogs and were quite moved by his honesty as wellas talent,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m, especially for students andyoung scholars, otherwise academics in China is definitelyhopeless.[98]Sweeper 2012-11-2016:04

程博主引起的这一场大讨论,热闹非凡但口水不飞。自科学网开张以来,难得一见。师生关系,乃是本网的老话题,但这一回贵在博主情真意切,又引出各路大神良性吐槽,见仁见智,精彩纷呈。扫地客默默读了几天,心怀感动,受教良多。

忽然读到日前程博主学生的回复,童言无忌,峰回路转,由师生关系转向议论研究水平的高低。心神一颤,暗叹一声不好:这位不更事的小徒,字里行间,不知不觉已经对师傅悉心传授的功夫大有不敬。自古才子,文无第一。哪一个才子良师大肚能容,能容得了自家爱徒这样的公开批评呢?果然,读博主的再反思,言在反思,意在责备逆徒轻狂。博文音调一变,已从黄药师的玉箫:宛转酸楚夜不能眠,变成欧阳锋的铁筝:铿锵激越高亢愤怒了。回肠荡气,势出难收,把一场难得平和实在的师生讨论,又带回到科学网常见的施饶式爱国高调了。(再一叹:每个学者的研究水平,都像杯中之水。师生双方交流,如果一方无心流露出不满杯中半空,另一方就长篇大论杯中有用的半满,这样的对话,还能有多少交集呢?)

其实问题的核心,不在博主的研究水平,依然还在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像导演和主角的关系。在大陆导演国师(导师)张艺谋看来,谋女郎成名,在于我老谋子点石成金的神功。您猜台湾的李安导师是怎么想的?

李安刚刚执导了3D大片《Life of Pi》,他是这么看自己的新手爱徒的:

“Directing him is not so much like directing and teaching him,but is like waken him up, reminding him seems like what he alreadyknows from the previous life.”

一念之差两重天。

所以张艺谋大师依然是中国的包装大师,而李安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电影大师。

以我的愚见,博导带学生,就像园丁种花。园丁能做的,不过适时浇水,适时施肥而已。如果认为或凭自己的苦心栽培,或凭晓以生态天下的大义,就能强迫向日葵开出郁金香,那就逆天了。

人生苦短,师生一场本是缘,彼此珍重才好。太过执着,导致彼此伤害,无论是出于个人私愿还是国家大义,就都不合适了。扫地客不忍看博主师生情破,故不自量力,建议博主有关博文到此为止。

《Life of Pi》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54876/

李安interview 链接:

http://www.charlierose.com/view/interview/12655 第15分钟。[97]liuhunjijiu2012-11-20 16:04

自从看了《昨夜无眠》,我就十分压抑。几天前看了Z的回应之后更是绝望,书也读不进去,只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及早放弃数学干点别的。今天看到此文,才知道“其实,许多重要问题都是许多人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才得到解决的。每篇论文只要方法上有一点新意、结论上有一步进展,就是有价值的。这样的文章就不能称为灌水。”“但这决不是说,你喜欢做科研,那么科研路上就是一路笑语欢歌,掌声鲜花。”突然就想通了[96]qzw2012-11-20 16:01

"该学生浪费了宝贵优质的教育资源!"---This student shoud retreat from graduatestudy much earlier. "No interest" is an excuse used by somestudents with limited talent to behave selfishly after they gotwhat they need, such as degrees, honours, titles, and achievements,no matter how much their advisors, the institution, the society,and this country have offered to them. They do not want to pay backaccordingly and appropriately, they do not know how to begrateful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3602.html

更多阅读

汪华斌 : 中国的人才标准是什么? 中国视频标准是什么

中国的人才标准是什么?汪华斌中国的人才标准是什么,估计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你说是学历吗,可北大的研究生只能卖猪肉;在我们不少企业,正式学历的人下岗了;留下的却是没有学历的人。再看我们不少单位,有很多没有学历的人竟然成了高级人才而要推

转载 药八汪九刀向谁? 转载 中国制药厂大全

原文地址:药八汪九刀向谁?作者:田桃源药家鑫车祸后竟然对着受伤者连捅8刀,致使受伤者当场丧命;汪姓留日学生竟然拿刀捅向生他养他23年的母亲,而且连捅9刀.....刀刀见血!没有枪,习惯玩刀的学子们,每一刀都刺向中国教育的弊端!现在的孩子普遍

转载 中国的诗人们 转载 中国制药厂大全

原文地址:中国的诗人们作者:中国诗歌圈博客按语:这是一个没有底裤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堕落,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诗人也不例外。法清先生的这篇文章,虽题为“中国的诗人们”,其实我们都清楚,它只是冰山一角,实际情况远比他写出来的还要不堪

声明:《转载 中国为何出现严重科研人才逆淘汰现象?讨论版 教育的逆淘汰》为网友姑娘大步向前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