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上海地铁一号线与二号线的对比

现代商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细节决定了。大笔的金钱投入下去,往往只为了赚取百分之几的利润,而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就可能将这些利润完全吞噬掉。
细节决定成败:上海地铁一号线与二号线的对比
  就拿上海的地铁为例。上海的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知道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似乎至今仍未实现收支平衡。现将我所知的二号线忽略的细节罗列于下,给大家一个参考。
  1三级台阶
  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不是和地面齐平的,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要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不要小看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它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与之相较地铁二号线曾发生过雨天被淹的惨剧。
  2转弯
  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出口都会转一个弯,不会直接通到室外,而二号线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一个转弯大大减少了地铁站台和外部的热量交换,从而减轻了空调的压力,使得一号线的电费大大小于二号线。
  3地面装饰线
  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在里面铺设同一色彩地砖。这样的装饰,给予乘客心理上暗示,从而使所有的人都会下意识地站在地砖所在的范围内,和地铁保持了大约50厘米的距离,保证了乘客的安全。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砖铺成,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使得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门的人员来提醒乘客。
  4站台宽度
  一号线的站台比较宽,上下车比较方便,而二号线的站台比较窄,尤其其一二层之间的楼梯比较窄。在高峰时间,显得非常拥挤。
  较窄的站台,也使乘客无法看清楚对面的本站站牌,容易坐过站。这使得二号线重新装饰了所有的柱子,使每一个站台的柱子都不相同,以方便乘客辨认。但同时二号线也丧失了在柱子上做广告的收入。
  5小缺口
  地铁一号线,在设计的时候留有站台门,地铁到达的时候,地铁门和站台门会对准,同时打开。没有地铁的时候站台门关闭。这进一步保存了站台的热量,节省电费。同时也保证了旅客的安全,使得旅客根本不可能跳下站台。
  然而在实际运营的时候,并没有安装站台门,但仍然可以在站台上看到门的导轨,导轨在每一个正对门的地方都留有一个缺口。
  6其他
  地铁一号线每一个站台的楼梯、柱子的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这大大减少了设计时候的绘图费用。从德国进口的车子的照明程度的到了精确的测量,当车厢壁上没有悬挂任何东西的时候,其亮度是相当舒适的。而目前由于大量张贴了广告,使得车厢内的照明偏暗。
  小小一个地铁就又如此多的细节需要掌握,那么学习和引入一种制度呢?又有多少细节需要掌握,又有多少人真正努力去研究和思考这些细节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5838.html

更多阅读

经典事例:细节决定成败转

细节决定成败(转)事例1:有一家叫“风火轮”小小的速递公司,它的投递员从城北赶到城东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为了保证非典时期客户的安全,他按公司规定见客户时带上了口罩;他双手捧起快件递到客户手中,说声“让您久等了,请把快件收好”。

上海地铁17号线:串连虹桥和淀山湖,跨省延伸至江苏不确定

上海地铁17号线:串连虹桥和淀山湖,跨省延伸至江苏不确定 近日,由上海城建路桥集团承建的轨交17号线部分标段工程正式开建。这标志着作为上海“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要轨交线路——轨交17号线正式开工建设。上海轨交17号线谋划促

聚焦-上海地铁一号线_申哥 驾龄一年申请一号专车

(图片摄影:阿柳爱丫头)聚焦 - 上海地铁一号线上海地铁一号线,亦称: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是上海的第一条地铁,亦为上海轨道交通最为繁忙、最重要的大动脉。1993年 1月10日,首列地铁列车(6 编)进入地铁一号线新龙华站至徐家汇站(史称上海地铁

声明:《细节决定成败:上海地铁一号线与二号线的对比》为网友心意如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