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山花寂寞红——肖红在香港……卢玮銮转帖 卢玮銮

  肖红(一九一一--一九四二)为了“逃避”——逃避特务,日人的轰炸也好1,逃避那种苦缠的感情热病也好,在一九四零年初,和端木蕻良由重庆来到了远离炮火的南方小岛②,总以为可以找到一个身心俱静的环境,继续她的创作,同时也可挣脱多少年来的感情死结。

来港之前,肖红的文章已在《星岛日报》和《大公报》发表了,例如《旷野的呼喊》,在一九三九年四月十七日到五月七日,于《星岛日报》的《星座》连载,此外,还有《花狗》③、《汾河的圆月》④、《茶食店》⑤、《记忆中的鲁迅先生》⑥。她和端木蕻良是著名作家,到香港来,"文协香港分会"为了表示欢迎,就在二月五日假大东酒店举行全体会员餐聚。那天晚上,出席的作家四十多人,由林焕平(一九一一--)当主席,肖红还报告了"重庆文化粮食恐慌情形,希望留港文化人能加紧供应工作"⑦。

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创作或找一份稳定工作是必须的。有一天,胡愈之(一八九六--一九八六)到九龙乐道住所去找他们,说带他们到中环认识一位东北同乡周鲸文(一九零九--一九八五)。周鲸文在香港办了一份《时代批评》,鉴于香港没有什么文艺杂志,很愿意出钱,找个人来合作,出版一份纯文学杂志⑧。那天下午,端木和肖红就到中环雪厂街十号《时代批评》的办公室,认识了周鲸文。同时东北人,又是文化界,他们"真是一见如故,彼此非常亲近"⑨,周是个社会活动很多的人,兴趣也全放在《时代批评》上,对于端木蕻良提出唯一的要求:"编辑有自主权,不要过问及干预,",也十分乐于答应了⑩。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常常见面。周鲸文很关心肖红,甚至可以说很怜惜她,认为她在感情上所受的苦楚,实在太重了,正因如此,直到三十多年后提到这件事时,对当时在肖红身边的端木蕻良,似有微词。⑾

三月初,本港好几间著名女校,联合成立了一个"纪念三八劳军游艺会"的筹备委员会,该会在三月三日晚七时,在坚道养中女子中学举行座谈会,讨论题目是"女学生与三八妇女节"。妇女领袖廖梦醒、肖红等都参加了。⑿

四月,肖红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会员身份,登记成为"文协香港分会"的会员⒀。这段日子.肖红应该是集中精神在构思她那本充满自传色彩.弥漫着对童年往事及故乡思绪的《呼兰河传》,因为在四月十日开始,她发表了《后花园》⒁。这个短篇与后来出现的《呼兰河传》,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后花园"是《呼兰河传》的重要场景,是肖红童年生活中最奇妙、最宽阔的天地,自该书第三章开始,后花园的一草一木,四季变化,都成为肖红生命的一部分,荒凉的气氛和在园中活动过的人物,都使身处于南方海隅的肖红念念不忘。《呼兰河传》内容及描叙的人物都很多,《后花园》却只集中在书中第七章的磨官冯歪嘴子身上。这个"生命力最强"⒂的人物,是肖红童年记忆中最热爱,笔下最"光明"的描写对象,在这小说里,交代得更详细。我们知道他叫冯二成子,曾经单恋了邻家赵老太太的女儿。更清楚他怎样跟那个王大姐偷偷结了婚,而王大姐原来是个三十多岁的寡妇。这些情节,对读过《呼兰河传》的人来说,简直象插叙或倒叙的镜头,也是一段补充。这个短篇,究竟是《呼兰河传》的试笔练习,还是修订重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研究课题。

一九四零年八月三日,是鲁迅先生六十岁诞辰纪念,本港文化团体,包括"文协香港分会"、"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香港分会"、"青年记者协会香港分会"、"华人政府文员协会"、"业余联谊社"、"中华全国木刻协会香港分会"等联合主办了一个前所未有,规模很大的纪念大会⒃。这会在八月三日下午三时,在加路连山的孔圣堂举行。肖红在会中负责报告鲁迅生平事绩,内容"大部系根据先生自传,并参证先生对人所讲述者,加以个人之批评"。

该日晚上,又在孔圣堂举行内容相当丰富的纪念晚会。单是戏剧节目,便占三项,包括田汉编的《阿Q正传》、哑剧《民族魂鲁迅》、鲁迅写的《过客》⒄。其中《民族魂鲁迅》的剧本,本来是"文协香港分会"戏剧组请肖红执笔的,因为在港的文化人仍中,她是最熟习鲁迅生活的人⒅。肖红接过这个任务后,发现要把鲁迅丰富的一生.包括在一个短剧中,并不容易,与端木蕻良商量斟酌,终于决定用较新的形式——哑剧来表现⒆。她认为自己"取的处理态度,是用鲁迅先生的冷静、沈定,来和他周遭世界的鬼崇跳嚣作个对比"⒇。这个四幕哑剧,出场人物除了鲁迅之外,还有何半仙、孔乙己、阿Q、堂铺掌柜甲、乙、单四嫂子、王胡、牵羊人、蓝皮阿五、祥林嫂、日本人甲、朋友、鬼、绅士、强盗、贵妇、恶青年、好青年、卖书小贩、外国朋友、开电梯人、德国领事馆人、僵尸、买书青年群。肖红写的这个剧本,设计剧情、表演形式、灯光、布景,也很细意做了一些处理手法上的说明,例如在第四幕,她写一九三三年的鲁迅事迹后,就作如下的交代:

"鲁迅先生在抗议书和欢迎外国朋友,在时间去的顺序上是倒置了,这是为了戏剧效果而这样处理的,请诸位注意并且予以原谅,作者特别声明"。21

整个剧本,处理手法,就是现在看来,仍是很新,但嫌过于繁富,牵涉的事与人物也过多,所以,尽管"肖红费了几昼夜的功夫完成了一个严密周详的创作。可惜格于文协的经济情况,人力与时间的局促,"只好临时由冯亦代(一九一三--)与"文协香港分会"和"中华全国漫书画作家协会香港分会"的会员,参照了原作,写成了另一个一幕四场的剧本,排练后在纪念会中上演。至于肖红原作,就在十月的《大公报》上发表,并注明"剧情为演出方便,如有更改,须征求原作者同意"。这是肖红很特别的创作,值得研究者注意。

自从参加这个纪念会后22,肖红就不再参加什么公开的文艺界大型活动了,并开始一连串写作计划。九月一日,《星岛日报》-《星座》开始刊出她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一直到十二月二十七日才登完。文前注明:"本书由作者保留一切权益",这种说明在当时报刊上很罕见,不知道是不是出自肖红自己的意思,她大概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就伏下了"他日版权给谁"的契机,造成了几十年后,一场版权之争。23

一九四零年底,《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肖红创作成绩的丰收,同时,她的健康,也显明的出现更大的危机。其实,身体本来已经不够好的肖红,到了香港后,虽然住的吃的都比重庆舒服,但健康却一直没有好转,一九四零年六月廿四日她给朋友华岗的信中,说:

"我来到了香港,身体不大好,不知为什么,写几天文章,就要病几天。大概是自己体内的精神不对,或者是外边的气候不对。"24

在"写几天文章,就要病几天"的情况下,七月已经写成长篇《马伯乐》的第一章25,这书的单行本出版日期是一九四一年一月,从出版所需时间考虑,《马伯乐》第一部,可能在一九四零年八九月间完成。圣诞前夕,她单独一个人带了一盒圣诞糕到周鲸文家去,"她走了一段山坡路和登楼梯,累得她呼吸紧张,到屋里坐了一会才平伏了。"26从周鲸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推想她的健康情况如何不妙,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费尽心神的创作,因为她正在着手写《马伯乐》的第二部,在一九四一年二月出版的《时代批评》六二期开始连载。三月廿六日,又完成了短篇小说《北中国》27,六月又完成了《小城三月》28,由此可见,由一九四零年到一九四一年六月,她正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她一生创作历程的重要段落,彷佛早已预知时间日无多,要拼尽气力,发出最后又是最烂的光芒。七月她终于实在熬不住,在朋友的关心安排下,进了玛丽医院29,开始她进出医院,身心受尽折磨的生活。最后,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带着惊惶与痛楚,死在刚刚陷落于日本人手中的小岛,结束短暂的一生,而直到今天,还有一大半骨灰散落在香江某一角落。寂寥飘泊恐无过于这个可怜女性了。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日初稿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六日定稿

后记

本文是从七年前一篇书作《一九四零年肖红在香港》改写过来的。七年来,肖红研究,在中国已由冷变热,又渐渐由热变冷。研究者、亲与非亲的人都纷纷以肖红为题,把可挖的肖红事与文都挖出来了,看过了许多文字,忽然对自己这篇书文,有点意与阑珊,但为了出版单行本,重看时感到从前有些资料引用不恰当,还是动手删去,也同时加入一些新的材料,在这一删一增之间,大概也显示了我对某些人某些事的不同看法。

愈看得多写肖红的文章,特别与她有过亲密关系的人写的东西,就愈感到肖红可怜——她在那个时代,烽火漫天,居无定处,爱国爱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她又是爱得极切的人,正因如此,她受伤也愈深。命中注定,她爱上的男人,都最懂伤她。我常常想,论文写不出肖红,还是写个爱情小说来得贴切。

一直以为一九五七年她的骨灰远葬广州,总算在祖国土地上落叶归根,但又怎料,那只是一半的骨灰而已,还有一半竟仍散落在香江。我说"散落",是一个悲观的估计,因为端木蕻良先生说当年他把一半肖红骨灰,偷偷埋在圣士提反女校校园小坡上,他还要我为他找找看。那个倚在屋兰士里旁的小校园,多年前是我天天路过的,园里小坡上,树影婆娑,也没人走动,静悄悄地恐怕比肖红的"后花园"更岑寂,我从没想过那儿的朝东北坡上,竟也悄悄的埋着一个可怜女人的一半骨灰。几年前,花园里大翻土一次,大概在修园墙,和修了一条沿坡小径。我不知道那一次翻土,会不会惊动了那坎坷的灵魂,怕只怕修筑的人发现了那一尺高的好看花瓶,就会扔掉瓶中灰,当成古董买。又或者那瓶子早已碎于锄下,骨灰已和泥土混合,永回不了呼兰河畔。我接到这份委托,实在感到为难.回到香港,几次站在圣士提反校园外满心凄怆。我在想办法,但能不能找到这一半骨灰,那就得看天意了。

如此深爱着人的人,竞如斯寂寞,才华文章,对她来说,又有甚么意义?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六日深夜

  注释

  1肖凤,《肖红传》,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页九八--一零九,文中所用端木蕻良一九七九年九月的口述资料。

  2《文化情报》,《立报》,一九四零年一月三十日,版二。

  3《星岛日报》,一九三九年八月五日,《星座》三七一号,版八。

  4《大公报》,一九三八年九月六日,《文艺》四零七号,二张八版。

  5《星岛日报》,一九三九年十月二日,《星座》四一九号,版十。

  6《星岛日报》,一九三九年十月十八日开始连载至十月廿八日,《星座》四二七号--四三二号,版十。

  7《文艺协会昨晚聚餐》,《立报》,一九四零年二月六日,版二。

  8 据一九八六年十月七日端木蕻良口述资料。

  9 周鲸文,《忆肖红》,《时代批评》卅三卷十二期,一九七五年十二月,页十九--廿二。

  10 同⑧。

  11 据一九七八年十月二日周鲸文口述资料。

  12《纪念三八妇女节,决在港联合举行》,《大公报》,一九四零年三月二日,二张六版。

  13《总会来函(关于会员登记事)》,《星岛日报》,一九四零年四月廿三日,《文协》五十期,三张二版。

  14《后花园》自一九四零年四月十曰至四月廿五日,共十二段连载于《大公报》的《文艺》及《学生界》。

我自旧报中找出来后,寄给黑龙江省文学研究所的王观泉先生,后收入《肖红短篇小说集》中。(一九八二年六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5茅盾,《论肖红的<呼兰河传>》,《文艺生活》新十期,一九四六年十二月,页廿一--廿三。

  16《本港文化界今日纪念鲁迅诞辰》,《大公报》,一九四零年八月三日,二张六版。

十里山花寂寞红——肖红在香港……卢玮銮(转帖) 卢玮銮

  17《本港文艺团体昨纪念鲁迅诞辰》,《大公报》,一九四零年八月四日,二张六版。

  18冯亦代,《哑剧试演<民族魂鲁迅>》,《大公报》,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一日,二张八版。

  19 同⑧。

  20 肖红,《民族魂鲁迅》.附录》,《大公报》,一九四零年十月廿一日--十月卅一日,《文艺》版及《学生界》版中连载。

  又:香港《明报月刊》十四卷十一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重刊。

  21 同⒇。

  22据丁言昭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十日来信说:当年在《民族魂鲁迅》中扮演青年甲的漫画家丁聪;对她证实肖红那天晚上也出席了纪念会,并在演出后,到台上去和演员们握手。

  23《呼兰河传》的版权之争,最先见于孙陵的《骆宾基》。(《文坛交游录》,一九五五年四月,台湾大业书店,页五--十。)葛浩文在《肖红评传》中,(一九七九年九月,香港文艺书屋。)也用了这条资料。骆宾基在《写在<肖红选集>出版之前》,(《初春集》,一九八二年十月,江西人民出版社。)说:"版权之争一类,纯属虚构。"但一九八六年十月八日,接受笔者访问时,又说出另一个"版权之争":肖红的继母女儿,曾因《呼兰河传》版权问题,向中宣部告状,要骆宾基把权益交出。

  24《肖红、端木蕻良在香港期间致华岗的信》《萧红研究》,一九八三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页八--十七。

  25 同24 一九四零七月廿八日信。

  26 同9。

  27《北中国》自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三日至四月廿九日,共十四段连载于《星岛日报》的《星座》,我自旧报找出后后,重刊于香港《抖擞》第四十期,一九八零年九月。后收入《肖红短篇小说集》中。(一九八二年六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8《小城三月》,《时代文学》第一卷第二期,一九四一年七月一日,页六八--八四。文末注"一九四一年,夏重抄。"

  29《文化广播》,《青年知识》第十号,一九四一年十月八日,页一八六。文中提及:"肖红女士因肺病留医玛丽医院已将三月",可推断约在七月初进院。至于关心她的朋友及进院后情况,论及的文章很多,在此不再一一重复。

  转自《香港文纵 内地作家南来及其文化活动》 华汉文化事业公司 198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2836.html

更多阅读

十里蓝山玛琪雅朵花海 好玩吗 十里蓝山好玩吗

十里蓝山(玛琪雅朵花海)好玩吗——简介十里蓝山属于漳州的长泰县,但离厦门很近,从厦门坐公交就可以到达距离花海7公里的山脚下。这里有很多车出入,当时我和舍友就在路边拦的顺风车,下山的时候也是做顺风车的。十里蓝山(玛琪雅朵花海)好玩吗

教你如何在百度贴吧转帖 贴吧转帖

在百度知道百度分类混过一段时间,看到很多人都问百度贴吧如何转帖,经常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帖子喜欢把他放在自己的I贴吧里,在这里把自己会的方法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教你如何在百度贴吧转帖——以前的方法(如今改版)教你如何在百度贴

KamikazeII九十年代暴力扣将肖恩坎普的回忆 肖恩坎普

曾经的Reignman几乎没有扣不了的篮NBA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四十号 野兽派前锋肖恩.坎普 这个男人将暴力美学演绎到极致今天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配色。霸气的鞋面造型,复古的reebok标志,除了耀眼的红色与银色充斥视觉之外,在鞋垫上也是奇特的

这真是黄金时代,只是在笼子里……汪琳转帖 汪琳

  “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1936年东渡日本的萧红在写给她的爱人、作家萧军的信中写道。于10月1日上映,由许鞍华导演、李樯编剧的影片《黄金时代》由此得名。  民国作家萧红短暂的一

到东钱湖去踏青八 十里四香农家乐 东钱湖十里四香

到东钱湖去踏青(八)十里四香农家乐在东钱湖的第二天下午,从南宋石刻公园出来,我们又继续驱车向山里走,忻老师说去“十里四香”。山路左拐右弯,我坐在最后一排晕晕乎乎无力去问,心里却在不停地琢磨,这“十里四香(乡)”是个什么景

声明:《十里山花寂寞红——肖红在香港……卢玮銮转帖 卢玮銮》为网友王強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