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十二中60年代老毕业生原创:雪莲的父亲



送别父亲


  今天送父亲上路,心中是万分的不舍。

  父亲当属于共和国不应被忘记的那群人中的一个。父亲一生不变的信仰、廉洁无私的正气、不遗余力的奉献以及他的正直、善良、孝心、爱心、节俭勤劳、不怕苦能吃苦等等的品质,都是当今社会不可复制的。父亲一生值得骄傲。在工作岗位上的40余年,他始终是祖国工业战线上一位冲锋陷阵的战士。建国前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恢复和建设,夜以继日、身先士卒,对祖国东北地区机床工业初期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他的智慧,洒下了他的心血和汗水,在建国初期,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60年代初,受一机部调遣,带领一批企业技术骨干及管理干部来新疆,不计得失不计条件,全身心的投入新疆机械工业的建设,在新疆工作岗位上的25年,也是他常常为之骄傲的25年,他竭尽全力、排除万难,为新疆的轴承、机床、通用机械等工业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过自治区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也受到众多普通职工的尊敬和爱戴!

  父亲爱新疆,他最爱念叨的话是:新疆是个好地方!父亲爱厂如家,爱职工如亲人,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工厂就是我的家,职工就是我的亲人!这些话在别人听来会感到是套话,对他来说是发自肺腑!

  父亲晚年因脑萎缩等疾病的困扰,生活质量无法保证,但属于他的那些品质却从来没有改变。

  他对祖国、对企业、对职工的爱即使在不很清醒的时候,潜意识支配下的语言都是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的关爱。他宽容,从不记恨对不住他的人;他善良、充满爱心和感恩之心,八十多岁时他仍会在公共汽车上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他从不忘记对帮助他的人谦让和感谢;他孝敬父母,当年对爷爷奶奶的孝心我们这些子女都是见证人和继承人,他节俭勤劳、一生不识浪费和懒惰为何物;他不怕苦能吃苦,是真正的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做为父亲,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人。他身上的人格烙印也熔化在了我们子女的血液里。做为一个曾经的企业领导者,他是当之无愧的好官、清官。作为一个人,他一生无愧,坦坦荡荡。他的人字是大写的,父亲远去的身影,值得我们仰视!

  亲爱的父亲,您一路走好!2012.12.18



  (雪莲的父亲曾在大连机床厂任主管人事的副厂长,为支援三线建设带头携全家人去了新疆。)

大连市第12中学校史

大连市第十二中学,是大连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坐落在市人民广场南山下,长春路与胜利路交界处。校园占地面积为20000余平方米,新建的教学楼、体育馆及改建后的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学校创建于1954年,始称大连市第十二初级中学。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1960年定名为今名,1987年后成为一所独立高中。学校现有教职工128名、专任教师104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36名),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8名。“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是大连市第十二中学的校风。建校五十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上级党政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学校的广大师生始终坚持把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放在首位,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同舟共济、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不断前进,把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发展成为有一定声誉的市属高中。

  现任校长祝建平是高级教师、大连市优秀教师、市物理学科青年教师教学标兵、省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他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特的办学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他带领学校领导的一班人,坚持对学校“以人为本”的人格化管理,以“博采众长、创新求实、科研兴校’’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将“规范办学、挖掘潜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为规范教育行为,学校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人手,学校、家长、社会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收到可喜的效果。新教学楼建成后,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本校率先拥有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宽带网,实现了“班班通”;教师人人能制作课件,多媒体授课达到总课时数的70%。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目前,大连市第十二中学,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拼搏,争创省示范性高中。

  一风雨同舟、艰苦创业(1954~1959年)

  1953年,贯彻中央提出“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文教工作的总方针和东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部“发展普通教育的重点在于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精神。面临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数量增加的新局面,旅大市教育局决定在斯大林广场(现人民广场)的南山脚下建立一所中学。同年破土动工,历时10个月,一座砖瓦结构的二层苏式教学楼落成。校舍的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24个教室、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1954年9月1日,因新校舍没有礼堂,借用西岗区水仙小学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宣布大连市第十二初级中学正式成立。调原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教导主任胡传惠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党、政工作。邹本清任教导处副主任、王延旭任总务主任、车富骞任团总支书记。教职员3256名,其中党员8名、团员13名。20个教学班(初三4个班、初二4个班、初一12个班),在校学生990名。其中,初三、初二学生来自大连市第六初级中学。建校初,教学楼的南面是一个大水坑,好像是个人工湖。夏天,沿岸柳树成荫,鸟儿成群;冬天,冰面如镜,是一个天然的滑冰场,其南面是一个很大的黄土坡。建校后,师生发扬自力更生、“愚公移山’’的精神,用盆端、用肩挑、用筐抬、挖土不停,填坑不止,用了长达一年的时间,挖平了黄土坡,填平了大水坑,一个5000多平方米的操场展现在师生面前,师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留下了一幕幕生动感人的美好回忆。1955年2月,组建党支部,由王莹、胡传惠、孙守胤、车富骞、王美娟等5人组成,王莹任副书记,主持党支部工作。同年4月,学校教职工在大连师范学校参加肃清反革命运动(简称“肃反”)。3名教职工被划定为反革命分子,被捕入狱。7月15日,首届初三4个班学生毕业向学校赠送一面“母校留念”立式大镜子,置于一楼大厅。

  1956年3月,学校在全面总结了1954·1956年学苏成果的基础上,又一次掀起全面向苏学习的高潮。组织干部、教师系统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学习旅大市教育局编写的《向苏联学习汇报材料》,学校实行党支部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在适龄青年学生中,积极发展共青团员。在学校团总支的领导下,初三每个班都成立了团支部。初一、初二各个班设立少先队中队部,学校设立大队部和辅导员。当时的团、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废除“百分制”,全面贯彻落实“五分制”和课堂的“五段”教学法,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暑假期间,由张天涛老师带领两名学生参加了旅大市中小学射击培训班,为学校射击队的组建奠定了基础。同年9月,男子少年足球队在市中小学足球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1957年9月,由于学生激增,在斯大林广场(现人民广场)市政府东车库设立分校8个班。1958年8月,独立为大连市第二十五初级中学。寒假期间,学校进行了“反右派”斗争,由于扩大化,教师中有5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不幸后果。

  1958年3月,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创建了教学实验基地。其中有动物园(饲养猪、羊、鸡、鸭、免、鸽子等)、温室、鱼塘、果园;兴办教学工厂(面积为1200平方米),设有:机械、翻砂铸造、变压器加工、塑料制品、编织等车间。勤工俭学活动的普遍开展,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生产技能等方面收到积极效果。当时,学校把勤工俭学活动的创收,一部分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另一部分用来减免困难学生的学杂费和奖励优秀学生。受到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同年6月,学校与丹东市高级中学在辽宁省勤工俭学动员大会上联合发出《勤工俭学倡议书》,在《辽宁日报》上发表。8月,实施“二部制”,上午20个班,下午16个班,分开上课,全校共36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100多教职工。本年11月,由王永田任副校长,接替胡传惠,主持学校行政工作,1959年3月,市教育局进行中小学“一贯制”学制改革实验,学校与西岗水仙小学合并,实行“—龙”教学,在课程、教材、教法、设备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收到一定的效果。年9月,本校在南关岭办起了农场,姜周本任场长。二勇于拼搏、谋求发展(1960~1965年)

1960年9月,市教育局为适应全市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十二中学设立高中部。秋季招收高一新生2个班(100多名)。至此,学校成为全日制完全中学,实行“穿靴戴帽的一条龙”教学模式。当时,市教育局为确保高中部的教育教学质量,先后从外校调入刘桂文、毕文圣、刘健禾、赵宝琛、姜镒清、关淑德等十几位学识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同时,又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力量。任命王永田为校长、车富骞任副校长,林长英任党支部书记。1961年7月,停止了十二中学与水仙小学“一条龙”学制改革实验,宣布各自独立。同年9月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及省教育部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学校调整了学校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对学生参加校内外劳动和社会活动时间作了限制性规定,稳定了学生以学为主的学校工作秩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知识准确、精讲多练、当堂消化、减轻学生负担”的活动,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62年7月,市教育局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省、市委的指示精神,责令大连市第十二中学高中部“下马”,秋季高中部停止招生。同年8月,本校射击队为全市中小学进行了射击表演,旅大市市长许西和军分区的首长观看了表演,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学校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的部署,迅速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艰苦奋斗、永不褪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专题,对学生进行学雷锋的教育,并不断掀起高潮。这一教育活动,净化了学生的心灵,使全校的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校内外学雷锋、做好事已蔚然成风,校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同年7月,学校首届两个高三班学生毕业,高考升学率达到了75%,超过市内部分重点高中,列全市前茅。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9月,王永田调离,车富骞副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1964年3月,林长英调离,王培有继任党支部书记。同年7月,第二届高三两个班学生毕业,高考的升学率达到66%,仍超过市内部分重点高中。8月,“四清”工作队进驻学校,本校积极开展起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教练鲍秀善老师的带领下,在全国少年男子足球比赛中经过多轮拼杀,最后脱颖而出,夺得少年男子足球赛全国冠军,因此,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在省、市,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1965年8月,在辽宁省少年射击比赛中,射击队少年女子组荣获团体冠军。于秀红同学在女子小口径步枪的卧、蹲、立三种姿势比赛中均获全省第一名。三、十年动乱、不堪回首(1966—1976年)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北大聂元梓的大字报发表后,学校的第一张“图书馆是十二中防空洞”的大字报出笼,一些教师遭到狂扫,学校的大字报铺天盖地,继而师生造反,“停课闹革命”,茅头直指校领导,学校处于瘫痪状态。“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西岗区工业办乘虚而人,把学校果树园107棵苹果树全部挖掉,未经任何部门审批,二铅厂占据了十二中的教学实验基地的所有厂房和占地。8月24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第二次接见红卫兵,并单独接见大连海运学院红卫兵长征队。学校师生开始“大串联”,校内的革联、三联部、大中院校三派群众组织逐步形成。1967年1月,受上海“一月革命”风暴的影响,学校的派性斗争更力n激烈,筑垒自卫、武斗逐步升级,实验室、仪器库、图书室、体育用品及学生桌椅、办公用品遭到严重破坏。3月,在全国反军逆流的影响下,学校个别派性群众组织大造反军舆论,围攻解放军、冲击解放军、茅头指向“钢铁长城”。6月,以牛福堂为队长的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本校,要求师生立即停止“革命大串联”,返校“复课闹革命”,但进展缓慢。1968年3月,为庆祝党的“九大”,本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参加了旅大市红代会300多人大型歌舞的排练和演出。安娜同学担任领唱、高月平、张世惠、李长山、李延军、王卓娅等同学是主要舞蹈演员,这台大型歌舞节目,先后在市人民文化俱乐部,人民剧场演出80余场,历时7个月。同年8月,旅大市革命委员会决定,1966·1968届城市初、高中毕业生除挑选极少数留城进厂外,一律下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本校初中三个年级1000余名学生下乡到岫岩县插队落户。9月,大连白酒厂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制止武斗,促成三派群众组织大联合,领导“斗、批、改”。成立专案组、群专队、清理阶级队伍。把部分干部、教师加上“走资派”、“国民党特务”、“国民党残渣余孽”、“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坏分子”、“反军坏头头”等罪名,批斗、抄家、游街,将王培有等16人先后关进“牛棚”,隔离审查,刑讯逼供,残酷迫害,长达8个月。本年,旅大市第十二中学革命委员会成立。由王金良(军代表)、车富骞、张树仁(工人代表)、牟有辉、张庆儒等5人组成,王金良任主任,车富骞、张树仁任副主任。1969年4月,政策松动,在“牛棚”关押的部分干部、教师陆续放出来。从5月开始把陈丕忠等十几名教师连家带口遣送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拨乱反正,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正平反干部、教师中的冤假错案,这些同志才相继回城。同年6月,学校组建党领导小组,由王金良、车富骞、张树仁、唐树和、黄兰英等5人组成,王金良任组长,车富骞任副组长。

  1970年8月,先后有曾广益等十几名大学毕业生分配到校,充实教师队伍,解决因下放教师多,无人上课的难题。这些大学生来自全国8所高校,多数是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当时,因学校办公设备、教学仪器、体育用品、图书标本等校产,遭到严重破坏,力、公条件极差。同年9月,由李征、尚恩田负责,对学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进行调整。1971年元旦,为全校师生和工人师傅们奉献了一台艺术水平较高的文艺节目。同年10月,全校教师开始通过办学习班、家访等方式动员七一届毕业生“上山下乡”。1971年5月,校革委会委托初世炽、尚恩田、冯淑华等3人筹建校团总支。7月,本校团总支成立,杨会发任总支书记。11月,全校师生进行“行军拉练”活动。徒步从学校出发,经金州到达金县登沙河。当时,大连白酒厂工宣队的师傅参加了这项活动,历时两天。在登沙河,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斗、批、改”活动达一个月。

  1972年3月,大连白酒厂工宣队撤出,大连仪表厂工宣队进驻学校。校革命委员会变动,沙锡文任主任,车富骞、郭连家、刘云凤任副主任。同月,学校第三届红代会成立,薛京伟任主任,曲立峰、衣文典、刘建民任副主任。11月,成立“一打三反”(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领导小组,由沙锡文、车富骞、吕作江、郭连家、刘云凤、杨会发、黄兰英等7人组成,沙锡文任组长,车富骞、吕作江任副组长。

  1973年学校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教育革命”。建立学农基地,实行“开门办学”。1973年3月,车富骞、初世炽、王元生等人到营城子石山沟筹建农村分校。当时的课堂教学内容改为以“三机一泵”(即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和水泵)和开展“革命大批判”4月,由物理教师:李维斌、尚恩田带领两个教学班到大连水泵机械厂进行一个月的“开门办学”。5月,七四届1·4班全体师生到大连农钢厂劳

  动一个多月。1974年11月,根据市教育局革命委员会“上奸阶级斗争主课”、“批林批孔进课堂”、“学农’(朝阳农学院)经验”的指示精神,学校成立教育革命调查小分队,由牟有辉带领一行6人括学生:谷晓军、于波),先后到复县松树公社、老虎屯公社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革命调查活动了解本校下乡学生和教师情况。

  1975年3月,营城子石山沟农村分校落成,共有砖瓦房十几间,耕地几十亩,各种果树百余棵,一次能容纳4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开门办学”活动。李林瑞任分校校长,先后有王元生、邹又新、曲梅兰、王素芬、李维斌、郭永带等老师吃、住在分校。同年暑假期间,全校教职m50余名在分校办学习班,历时12天。9月,为解决部分教师无房的问题,本校多方筹集木料、资金等,在操场南侧建教工简易住房。1976年5月,学校教育革命调查小分队,在牟有辉的带领下,先后到大连起重机厂、大连造船厂、大

  连海港等厂矿、企业单位调查、走访。同年11月,在毛泽东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后,中央、省、市向教育战线发出“远学大寨,近学‘朝农’(朝阳农学院)”的号召。本校同时派出赴“朝农”、大寨和上海两支教育革命调查小分队,共18人(分别由郭连家、牟有辉带队),历时20天。十年动乱,教育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大连市第十二中学,也未能幸免。解放军、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掌握着学校的领导权,他们既不懂学校的管理,又不懂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却违背教育规律地瞎指挥、蛮干。当时的“复课闹革命”,课堂内容不过是工人师傅、革命小将登上讲台,宣传最高指示、批判资产阶级、忆苦思甜、学“三机一泵”和用军训代替学生体育课等。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改年级为连队,班级为排,设连长、指导员、班长、排长。不考虑教师、学生实际情况的一切行动军事化,使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已面目全非,学校的干部、教师无所适从。组织师生下厂、下乡是家常便饭。大字报、大辩论、大批判、上街游行、力、学习班、“三忠于”活动,学习、宣传最高指示,抓阶级斗争等已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这些做法,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与工人、农民、官兵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贴近生活,开阔视野,强壮体魄,增强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被破坏,尊师重教的风气,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大纲、教法的研究风气,学生起早贪黑、发愤读书的学习风气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却荡然无存。学校这块育人圣地,已变为任人摆布的试验田。四、拨乱反正、只争朝夕(1977—1992年)

  粉碎四人帮后,市革命委员会及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拨乱反正,整顿学校。1977年3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当时的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副委员长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精彩演讲,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接着,中共旅大市委、市革委会在市人民文化俱乐部召开全市科技大会,学校派刘大刚、郭成坤、唐少青、李宝森等同学代表全校师生参加了全市大会,刘大刚在分组座谈会上作了发言。教育的春天来了!师生们有如拨开云雾见晴天,焕发出勃勃生机,如饥似渴地投入到紧张地教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中。不久,学校陆续开设了晚课和晚自习,出现了教室灯光辉煌,人人发愤读书的喜人景象。同年7月,中共旅大市委批准转发文教办党组《关于改革城镇中小学领导体制的请示报告》,改变“工厂管学校、市区统一领导”的体制,中小学由各区(县)直接领导。7月下旬,驻校的大连仪表厂工宣队全部撤走,原本校的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8月,学校操场南侧教工简易住房竣工,暑假期间,解决了6户无房教师的住房困难。1978年,旅大市教育局和市数学学会联合举办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刘大刚同学获全市第三名,又代表旅大市到沈阳参加辽宁省中学生数学竞赛,获全省一等奖。同年3月,在1977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后,本校为迎接1978年的高考,把原九年级分为4个重点班、4个普通班。6月初,通过考试,依成绩从4个重点班学生中选拔前51名学生,编成一个尖子班。在7月下旬的全国高考中,刘大刚同学以401分的高分名列全市前茅,被北京大学录取。刘大刚等十几名学生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当年的高考升学率和高考成绩均列西岗区第一名。1979年3月,学校大力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活动。7月,把1978年尖子班高考未被录取的学生,编成一个重点班,称为十年三班,高考中这个班的徐国庆、任国栋等同学,被重点大学录取,当年学校的高考成绩和升学率仍居西岗区前列。这两届高考成绩的取得与学校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分不开。1980年12月,车富骞调离,李刃非调入,继任校长。江明世调入,党支部改选,由江明世、李刃非、赵桂媛、金起云、李林瑞等5人组成,江明世任书记。1981年3月,本校积极开展以“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月”教育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9月,高一年级按初升高的入学成绩分班,重点班只有学生34名。当年,高中定制为两年。为完成向高校输送合格新生的任务,学校加大了课堂教学和补课的力度,狠抓初、高中学生的“五率”(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1982年3月,本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积极投入“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在全校学生中成立学习雷锋活动小组,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在对口社区、街道军烈属、特困户中,开展系列做好事活动,收到一定的效果。4月27日,党支部改选,由江明世、李刃非、金起云、李林瑞、王玉英等5人组成,江明世任书记。

  1983年5月,市教育局在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过程中,首次对全市初、高中公力、教师进行教育业务闭卷考试。学校对这次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十几名教师进行改岗调离处理,引起很大震动。

  1984年初,市教育局对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含副校长)进行了考核、调整。同年3月,李刃非调离,毕英振调入,继任校长工作。同年4月,党支部改选,由江明世、毕英振、金起云、李林瑞、王玉英等5人组成,江明世任书记。7月,江明世调离,金起云继任党支部书记。暑假期间,为了解决教职工福利问题,利用校舍办起临时旅馆,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本年,学校增设体育职业高中部,从全市初三学生中,招收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组成了两个班。

  1985年3月6日,陈丕忠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校级督导员,借调大连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任副主编,兼任办公室主任。6月13日,刚起新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分管校办工厂。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同年全校师生像过年一样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教师们亲身感受到“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年,学校在大连市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上,荣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从1986年1月起,校党支部遵照上级党委“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指示精神,对全校党员(包括退、离休的党员)进行为期4个月的整风工作,这次整党活动,使每个党员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净化了心灵,增强了党性,提高了素质,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明显的加强。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据此,学校对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和“四有”人才教育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年10月,学校在大连市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上,又一次荣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12月,党支部改选,由金起云、毕英振、王玉英、李林瑞、穆春华等5人组成,金起云任书记。本年,党支部被中共西岗区教委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学校被辽宁省授予“辽宁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1987年2月25日,葛元璋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7月,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在学生中加强教育的通知》,学校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的指示精神开展“无声走廊”活动,对学生加强了行为规范教育,全校师生经过半个学期的不懈努力,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发生了很大变化,校凤校纪上了一个新的台阶。7月15日,最后一届初三两个班学生毕业,至此,学校结束了完中的历史,成为一所纯高中。

  1988年7月15日,最后一届两个体育职业高中班学生毕业,为期4年的体育职业高中部宣布结束。期间,体育职业高中部的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种体育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省、市、学校争得了荣誉。4年的办学也为国家输送了很多的体育人才。同年9月19日,于家壁、范垂金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本年,学校隶属西岗区教委。1989年3月23日,党支部改选,由冯淑华、毕英振、范垂金、车朝任、穆春华等5人组成,冯淑华任兼职副书记、主持工作。同年4月5日(清明节),首都北京部分大学生上街游行,由动乱变为反革命暴乱。本校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以制止动乱和平息反革命暴乱为主要内容的形势教育。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同年7月,4个高三毕业班

  学生参加全国高考,被高校录取达110多名,升学率和高考成绩在市内一般高中均名列前茅。当年,学校被西岗区市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1990年1月,中共大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规定》,其中规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本校先后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管理。学校每个学期,利用期中、期末考试后的时间,召开两次家长会,全面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表现情况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以及收费等敏感问题,广泛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获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家长委员会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同年8月,1989年动乱后,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利用秋季开学前两周时间,对全校学生重点是高一学生开展军训活动,向解放军学习好思想、奸作风、好传统和铁的纪律。

  1991年1月,市教委提出:努力开发德育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搞好德育基地建设,各中学普遍开始建立学军、学农、社会实践等基地,要求高一学生要学军,高二学生要学农。学校先后与海军政治学院、大连舰艇学院、大连陆军学院、64军司令部等单位,建立了学军基地;与金州三十里堡、向英乡、瓦房店市炮台镇,普兰店市柳树乡等单位,建立了学农基地。同年2月28日,车朝任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4月12日,党支部改选,由聂惠萍、毕英振、车朝任、范垂金、傅秀茹等5人组成,聂惠萍任书记。同年10月,在大连市秋季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李震梅同学在女子100米和200米比赛中,创下了12秒225秒5的市记录,至今未破。本年,为了加强校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校教职工先后两次到普兰店三十八中学参观学

  习,收获很大。

  1992年10月,国家教委来大连市检查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试验情况。本校被市教委确定为重点检查学校。在国家教委的检查过程中受到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考核成绩达到优秀。同年10月28日,刘介东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本年,学校积极开展“两史一情”(近代史、现代史、国情)教育和“三爱”(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教育活动。五、励精图治、共铸辉煌(1993年一2004年)

  1993年初,大连市教委规定,经市区教委批准,重点高中及一般高中可举力、特长班。根据这一指示精神,结合大连市第十二中学的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加大改革力度,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特聘请石祥振等名师来本校,试办“特招试验班”。学校在新学期的三年规划中提出:“以特招班为龙头,以高三年级为重点、以高一年级为基础,全校齐抓共管,争取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并把“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定为校风。同年5月15日,党支部改选,由聂惠萍、刘介东、尚恩田、韩建成、傅秀茹等5人组成,聂惠萍任书记。12月29日,石祥振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1994年2月4日,刘介东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3月,学校召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特招班班主任滕佩君作了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受到与会领导和同志的一致好评。学校根据该班的成功经验,归纳为班主任工作“八到位”,要求班主任在一天的早到校、上课前、课间、间操、眼操、午睡、午间广播、自学等8项活动中管理学生到位。多年来,班主任工作“八到位”和午睡制度是大连市第十二中学管理制度中的一大特色、一大法宝。是实现向管理要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大连市第十二中学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同年5月,在大连市高中(含重点高中)化学竞赛中,本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个人奖囊括全市前23名,创大连市中学竞赛史上的新记录。12月25日,石祥振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本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目标概括为“八心”勤、俭、智、恒、奋、勇、群、重)、“八德”(任、义、孝、敬、公、廉、忠、诚)、“两意识”(爱国意识、公民意识)。此后,学校把“八德”、“两意识”教育作为学校育工作的主体工程,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有步骤、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组织实施,受到市、区教委领导的好评。学校从1990年暑假开始军训工作的,是全市学军活动开展最早的学校之一。先后与大连警备区守备二师、海岛警备团、海军政治学院、大连舰艇学院、大连陆军学院、64集团军司令部、210医院、空军疗养院等部队单位进行了军民共建。一年一度的军训工作已成为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两种方式,让师生同官兵同吃、同住、顶烈日、战酷暑,摸爬滚打,向解放军学习过硬的政治思想,严密的组织纪律、过硬的军事技术,丰富了国防知识和军事常识,增强了同学们的国防意识和爱军尚武的精神。

  1995年8月30日,大连市第一所青年军校在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宣告成立。大连市、西岗区的领导到会祝贺,大连军分区政委:刘文瑞大校到会讲话。青年军校的成立标志着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多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军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标志着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国防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1991年以来,学校军训方队多次参加大连市国际马拉松赛、市、区田径运动会的方队表演。1995年,本校被评为大连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1996年辽宁省军区来我校进行国防教育录像,全省进行了播放,受到好评。1997年学校被评为“大连市中小学军训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学校被评为“大连市十佳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在大连市10个受奖单位中大连市第十二中学是唯一的学校单位代表。1995年12月27日,党支部改选,由杨志安、刘介东、尚恩田、韩建成、傅秀茹等5人组成,杨志安任书记。1996年,是大连市第十二中学三年大见成效的一年,也是最辉煌、最扬眉吐气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第一个“特招试验班”参加全国高考,该班有24名同学被重点大学录取,其中曹旭鹏以603分列。全市一般高中第一名。这个班的化学平均分超过市内的所有重点高中,升学率达95%。当年学校总升学率达90%,居全市一般高中之首。同年7月1日,曹旭鹏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生中发展新党员是大连市第十二中学组织发展上的突破。9月,王元同学荣获第1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10月15日,本校军训方队在“大连市中学生军训成果汇报”比赛中荣获优秀表演奖。1977年7月,学校被西岗区政府授予“提高教学质量特殊贡献学校”光荣称号。8月27日,刘介东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校长(试用期一年)。1998年4月,学校隶属大连市教育局。同年7月,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大连市政府、大连市教育局决定,把原大连市第二师范学校的教学楼移交给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当时,学校分东、西两个教学楼。同年八月,作为市首批扩招试点校,秋季高一年级新生扩招为十二个教学班。新来大学毕业生17人,又调入教师5人,共23人。同年10月6日12月31日,学校举办了“树文明形象,展青春风采”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10月6日,以“迎十一、庆仲秋,展风采”篝火晚会拉开了序幕,12月31日,以“庆元旦文艺联欢及表奖大会”宣布胜利闭幕。先后历时3个月,内容包括征文、诗歌、手抄报、书法、绘画、摄影、校徽设计,校歌创作、校服设计,乐器演奏等文艺节目创作和演出。首届校园文化节,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时间之长,效果之好是空前的,共有163人次获奖,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本年,学校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创办首届“青蓝杯”教学系列大奖赛活动。大奖赛的参赛对象是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大奖的内容包括:说课、表演课、三笔字(粉笔、钢笔、水笔)拼音、英语演讲等。通过大奖赛,让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迅速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尽快地赶超中老年教师,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年,学校荣获大连市“市长杯”足球高中男子组第一名。

  1999年4月15日,刘介东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校长,同年10月,学校又一次荣获大连市“市长杯”足球赛高中男子组第一名。12月22日,刘介东调离,赵景云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校长,张学伟任副校长,杨志安退休,高军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党支部副书记主持支部工作。党支部支委会调整,由高军、赵、尚恩田、韩建成、刘慧春等5人组成。本年,由于学校继续扩招,同时扩大师资队伍,加强领导力量,新来大学毕业生15人,调入教师4人,领导3人,共22人。坚持科研兴校的道路,是学校的一条成功之路。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教学营造学校校园文化氛围。1996年,国家、省级科研课题相继开题,“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学生成绩”已开题三年。是年,学校被授予“国家级标兵单位”的光荣称号,心理个案在校刊《秋实园》先后发表两期专辑和六期教育信息,荟萃了教育教学方面的最新成果,无论是理论方面的探索,还是实践方面的偿试,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导向作用。受到全校教职工、上级科研专家和领导的普遍赞誉。2000年6月,学校被辽宁省授予“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同年7月,党支部被中共西岗区委评为“先进党支部”,9月,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大连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12月,学校被教育局授产“大连市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本年,由于学校连续三年扩招,已拥有32个教学班。当年又新来大学毕业生11人,调入教师3人,共计14人。同年高考,孙凯同学以617分,张延同学I.~604分,居全市—·般高中第一第二名,也是全市所有的一般高中仅有的两名600分以上的学生。为此受到市教育局领导在多次校长大会上的表扬,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学校真抓实干和师生汗水心血的结晶。2001年3月,推倒旧校舍,新教学楼破土动工。同年五月,大连市名人仂,会、《中华名人》杂志社授予大连市第十二中学为“十佳名校”,7月,团委被团市委授为“红旗团委”。9月,学校被西岗区政府授“文明学校”光荣称号。10月,学校排球队荣获大连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育明高中杯”排球比赛高中男子组第一名,在全国高考中有3人达到600分以上,其中黄晓理603分、丛龙臻600分,原博侠603分。原博侠同学是文科考生,她的这一成绩在重点校的考生中也是不多见的。由于学校的高考成绩奸,在全市高考总结大会上,赵景云校长作了经验介绍,受到市领导、与会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
大连十二中60年代老毕业生原创:雪莲的父亲

  2002年5月,学校在大连市“开发区一中杯”高中大合唱比赛中荣获金奖,同年九月,学校荣获“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2年,对于大连市第十二中学是不平凡的一年,学校领导一方面抓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抓新校舍的建设,保证工期和质量,并从这两个方面人手,为申办辽宁省示范性高中创造条件。注重“以人为本”,做到“制度无情人有情”,以开展“三比”(比班风,比学风,比环境),和“三讲”(讲文明、讲秩序、讲进步)为主要内容,继续加强学校的“五风”(校风、班风、教风、学风、考凤)建设,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考中,李文鹏同学以644分的好成绩,居全市一般高中之首。在全市高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的竞赛中学校均列全市一般高中的第一名。12月末,建筑面积为12700平方米的教学楼峻工,全校30个教学班,1800多名学生搬进新楼。2003年2月,赵景云校长参加大连市高中校长学习考察团,赴新西兰进行学习、考察。2003年春天,一场灾难突如其来,面临“非典”疫情,学校领导视疫情为命令,严防死守。同全国人民一道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舟共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取得了战胜非典的阶段性的胜利。4月,大连市第十二中在全市高中里率先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及每个班级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并且班级实现了“班班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7月,校党总支成立,由高军、赵景云、吕丽筠、刘慧春、吴晓青等5人组成党总支委员会,下设文、理及离退休三个党支部,高军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8月,马良龙任大连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9月,由于吕丽筠调离,后增补马良龙、张悦、姜中岳为总支委员。10月,本校举办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获“老干部工作工作标兵单位”,团委被团市委评为“大连市红旗团委”。学校《教研天地》信息资源建设中被评为先进单位。学校工会被市教育工会评为2003年度“五好”建家升级先进单位。学校获第八届“辽师附中杯”中学生篮球比赛高中女子组冠军。同年,校办工厂“大连隆铭机械厂”注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32487.html

更多阅读

20世纪50-60年代工资单 19世纪60年代

除了衣食外,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社会生活,参加工作后住房、交通、医疗、办公用品全部免费或分配租用,因此30级办事员月工资23元,省吃俭用也觉过得很不错,比现在生活工作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每天挤地铁公交赚取每月工资5000元强多了

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

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看中国离不开看世界,看世界离不开看历史。看历史既不能虚无主义化,也不能碎片化,而是要看历史的大趋势和历史的全球关联性。上世纪的60年代,全世界经历了几乎是“前无古人,后少来者”的重大历史事变,我们

50-90经典老歌下载 50 60年代经典老歌

经典老歌下载经典老歌下载最好听的经典英文老歌 90年代经典老歌 80年代经典老歌70年代经典老歌60年代经典老歌50年代经典老歌80年代经典老歌CD-1:01、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蒋大为02、我爱你,塞北的雪 殷秀梅03、军港之夜 苏小明04、驼

八十年代老电影目录观看视频 六十年代老电影目录

八十年代老电影目录(上)80-84年八十年代老电影目录(上)80-84年电影名上映时间导演主演拍摄单位405谋杀案1980沈耀庭仲星火 徐敏 严翔上海电影制片厂爱情啊,你姓什么?1980颜碧丽王伟平 颜正安 程之 叶琳琅上海电影制片厂爱情与遗产1980颜学

声明:《大连十二中60年代老毕业生原创:雪莲的父亲》为网友缠指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