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五 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



波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的画家和大师们



继续我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之旅,本篇是最后一篇,这是博物馆的小卖部或礼品店,

复制的名画是博物馆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一张画就可能比门票还贵,

墙上是对博物馆的介绍,

这红色的宣传挺喜庆,好像过年一样,看完上篇四篇介绍的展览,我现在去以不完全是绘画的现代艺术部份去参观。

这是过道,

美国画家鲍勃.汤普森(1937-1965)的画作《圣马太(描绘)的“世界末日》,我可是看不懂---不就是画面上几个人形的物体,拿着鸡鸭(图左)和拿着花(中间)吗,他们都面目模糊,后面混沌一片,大约是表示末日来临,没看过圣经,不知道圣马太(St.Matthew)所说的世界末日是啥样子。
大约美国叫鲍勃.汤普森(BobThompson)的人太多,此画家生命又活的比较短,我查不到此画和此人的背景。

《哭泣的女孩 Drowning Girl》 1963罗伊·里奇特斯坦(RoyLichtenstein,1923-1997年),美国画家,波普艺术的鼻祖之一,以大幅的连环漫画和广告画著称。

《女孩和球 Girl with Ball》 1963罗伊·里奇特斯坦的作品

192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的RoyLichtenstein,享有美国普普艺术之父的美誉。在1938年之前,他专为爵士音乐家绘画肖像。之后,他参加由“艺术学生联盟”(ArtStudentLeague)举办的课程,并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研读艺术。他稍晚的作品横跨立体派与表现主义两种风格。50年代后期,Lichtenstein开始以漫画与广告等通俗文化作为创作媒介,他的第一个普普艺术画出现于1961年,并藉此向世人宣告崭新的艺术风格正式来临。在他运用漫画的手法表现“美国人的生活哲学”(AmericanWay of Life),并且结合著名的艺术创作、雕塑作品与电影创造出多样实验性作品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Modern Art)在1987年替他举办了完整的作品展,他于1997年在纽约与世长辞。



《无标题 Untitled》 1989 阿尔伯特·厄伦(Albert Oehlen)1954年出生于德国,现在西班牙和瑞士生活和工作。自1981年以来他就在MaxHetzler画廊定期举办个展,还在欧洲等国举办过多次个展。他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之一,承袭了大师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记忆,又表达了对自由奔放追求的意念。他的画是精心制作的挑战策略,颠覆和挑战传统艺术的崇高理想.成为以批判和幽默方式反映当代意识形态的新一代创作。
阿尔伯特·厄伦的“坏画”最接近于基彭伯格的作品。他的许多作品经过电脑处理和喷墨印刷,并融入了照片拼贴和印刷元素。对于各种不同视觉艺术传统的运用使评论家很难把它们分类。在《钢铁的奇迹》(Miragesof Steel)(2003)中,厄伦描绘了用喷枪在一些红色球体上喷雾的机械过程,然后再以涂抹、摩擦的方式破坏整个画面,制造成不和谐的抽象拼帖画。对绘画表面形式的破坏是他创造的有力武器,也是他寻求走出艺术史迷宫的方式。

《木房间 Wooden Room》1972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Kiefer)1945年---安塞尔姆·基弗(AnselmKiefer)1945年3月8日出生于德国多瑙埃兴根。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最重要艺术家。70年代安塞尔姆·基弗曾师从德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前卫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JosephBeuys)和PeterDreher。他的作品常以圣经、北欧神话、瓦格纳的音乐和对纳粹的讽刺为主题,并大量使用稻草、灰土、虫胶、石头、模型、照片、版画、沙子以及铅铁等金属元素。著名犹太诗人保罗·策兰的诗歌对安塞尔姆·基弗作品主题的表现影响甚巨,他通常会以策兰的诗歌为作品命名或是作为展览主题。无论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采取何种形式,如绘画、行为、摄影、综合材料、装置还是雕塑,它们都渗透着对历史及文化的反省和思考。他的作品充满张力,震撼人心。充满强烈而忧郁的美感以及深涉德国历史意义却常常被观者误解。要说在当代画家中谁对二十世纪末的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意义,而安塞尔姆·基弗就是那个无愧于这个称号的人。

《牧场meadowland》1985
格哈德·里希特,1932年生于德国德累斯顿 Dresden,格哈德·里希特被称为尚健在的最受敬重的艺术家。他1932年出生于德累斯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1-1956年就读于德累斯顿艺术学院,60年代的科隆和杜塞尔多夫正值欧美新潮美术涌进,艺术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格哈德·里希特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火热、激进的艺术浪潮之中,并与许多前卫艺术家保持密切的联系。1961-1963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深造和工作,1971年起被聘任为教授,在那里执教至1994年退休。1963年第一次举办他的画展。他曾有3次婚姻,生有3个子女。为庆贺他70岁生日,美国分别在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举办了他的作品回顾展。

《 云彩 Clouds 》 1982也是格哈德·里希特的作品,和上面自己的”牧场“风格截然不同,倒和上面阿尔伯特·厄伦的“无题”很相似了。
格哈德·里希特,尽管自诩为德国的波普艺术家,但是格哈德·里希特和他的朋友对商业文化的认识与他们在美国与英国的同行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经济政治环境的差异。抽象绘画、基于照片的写实作品、具有极少主义倾向的绘画与雕塑风格等等,格哈德·里希特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时地将惊奇带给这个既丰富又单调的艺术世界。
《死亡 Dead》 1963也是德国画家格哈德·里希特的摄影画作品,


这也是现代艺术,不知道它想告诉大家什么---没拍下说明,

这幅画也如是,是个苹果吗?



《南(部) 加利福利亚 Southern California 》1976 美国女画家 伊丽莎白.默里 Elizabeth Murray(1940-2007)的作品,只查到她是纽约籍的”新抽象派“的画家,
抽象绘画(AbstractPainting)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抽象作风是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类似于音乐。


不知道谁的作品,看来也属于”抽象派“,

地板上的这一片,也是现代艺术,大家自己去发挥想像力吧!

这个艺术家叫---AlLoving(American,1935–2005),查不到出处,属于抽象派,

这些烂布条也是艺术品

《西伯利亚盐磨床 SiberianSalt Grinder 》 1974 美国艺术家杰克·惠滕JackWhitten(1939---)的作品,不知道是否描绘盐矿石打磨的平面花纹?真TM看不懂!
远看见这件展品时,我以为和9.11事件有关,看了说明才知道完全不是那回事,作品名字叫《红色紧身裤和9》1961年,它的材料是薄纱、石膏、铁线、珐琅等,作者是克拉斯·欧登柏格(ClaesOldenburg,1929年-),
瑞典公共艺术大师,195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56年定居纽约市,此后三十年,他发表了无数的雕塑、素描、绘画及行动艺术等作品。
以下的几件作品我不能确认是否是克拉斯·欧登柏格的(没有拍说明),但我觉得符合他的作风,姑且附上一篇2013年的访问记(下面的小字体)来加强大家对他的认识吧----
克拉斯·欧登伯格(ClaesOldenburg)是仅存的几位波普艺术巨匠之一。如果你去拜访他的时候以为自己会见到一位生活混乱的怪人,那是可以理解的。他深受大众喜爱的杰作很容易被解读为对浮夸艺术世界的嘲笑,比如像沙发一样大的帆布汉堡包,像房子一样大的生锈衣夹,像树一样高的口红。这些作品的精彩草图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所以,是的,如果你以为你会看到埃德·科伦(EdKoren)在《纽约客》上发表的杂乱的漫画中的一幕,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猜错了。
门口这件泡沫塑料填充物也成了艺术品,
 欧登伯格的工作室位于SoHo区的西端,共有5层,十分整洁。这个典型的loft空间里布置着包豪斯经典家具以及唐纳德·贾德(DonaldJudd)的极简主义锋刃派家具。84岁的欧登伯格戴着时髦的圆形玳瑁眼镜,接待客人的方式更具有旧世界的文雅,而不是纽约的粗鲁(他出生在瑞典的一个外交官家庭)。他表现出一种幽默感,拿他于周日(4月14日——编注)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开玩笑,说这个展览展出的物件很大,所以在报纸上发布的广告也很大。但他没有给人一种言语轻率的感觉,谈话中充满了条理清晰的追忆。
呵呵,这个房间似乎家徒四壁

“如果你真的想做艺术家,你就去审视自己,你会发现很多设计来自早年的经历,”他说,“我的很多作品都是根据我的经历设计出来的。我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我的作品也跟着变了。”他基本上是在芝加哥长大,1956年搬到纽约,在下东区安顿下来,他说那里是纽约“最有创意、最刺激的地方”。

  他说自己的第一件知名的艺术作品就是在那里找到灵感的,具体地说,是从“麻袋做的垃圾袋”中、从那一带的新生态涂鸦中、从那里互相竞争的犹太文化和拉丁文化中找到了灵感。他接触这些街头能量真是恰逢其时,当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和弗朗兹·克兰(FranzKline)炫丽的抽象画已显老套,但是没人知道下一个艺术潮流是什么。“那是一个蓄势待发的时刻,”他说。他列举了所有已准备好华丽登场的艺术家,比如雷德·格鲁姆斯(RedGrooms)、艾伦·卡普洛(Allan Kaprow)和吉姆·戴恩(Jim Dine),他本人自不必说。


地上堆的东西也属于现代艺术,呵呵,等那一天有人把新疆和内蒙草原上的干牛粪弄来摆在地板上也可以算是”现代艺术“!

 本次展览探讨的正是那个时期,展览名叫“克拉斯·欧登伯格:《街道》和《商店》”(Claes Oldenburg: The Streetand theStore),得名于令他声名鹊起的两件作品。欧登伯格早期的装置作品重现了纽约都市肌理的细节场景,原本是最早几场“行为艺术”表演的背景,表现出他疯狂、愤怒甚至热衷政治的一面。当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他后来欢快的波普艺术作品上的时候,几乎忘掉了他的这一面。那件早期作品也许与当今的艺术潮流更契合,令欧登伯格获得了新的关注。

  欧登伯格最著名的作品很可能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创作的软雕塑,比如用软乙烯基塑料缝制的巨大的扇子、棒冰和电话。也有可能是他在之后几十年里创作的巨大的公共雕塑,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威尼斯海滩边巨大的双目望远镜,这件作品是他和妻子库斯杰·范·布鲁根(CoosjevanBruggen)一起创作的,后者是一位荷兰艺术史专家,2009年去世。但是研究欧登伯格的学者们渐渐意识到,他所有欢快的波普艺术作品都根源于他非常早期的、略带焦虑的城市作品,比如即将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那些作品,而且当人们理解那些根源以后,他那些好玩的雕塑就显得更有份量了。



哦,原来墙上还是有些象形符号的
该博物馆的首席绘画雕塑策展人安·特姆金(Ann Temkin)是欧登伯格展览的协调员,她说欧登伯格的第一件成熟作品《街道》(TheStreet,1960)是“绝对的杰作”。这件装置作品诞生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没听说“装置作品”这个术语。它在华盛顿广场贾德森纪念教堂(JudsonMemorialChurch)经营的一个破旧的地下画廊展出了6周时间。墙上挂满了粗糙的、勉强可以辨认的人、汽车、自行车和枪,这些都是下东区的基本生活元素。它们是用随手找到的硬纸板做成的,然后浸入黑色涂料里。地板上布满了欧登伯格在居所附近的人行道上捡来的碎屑,这一团乱糟糟的东西还是最早期的一些“偶发艺术”(happenings)表演的布景。其中一场表演叫“城市快照”(SnapshotsFrom theCity),欧登伯格穿着破布条,在垃圾堆里翻滚抽搐,最后掏出一把硬纸板做的手枪,假装自杀。“人们对我们的表演不是太接受,”他回忆说,“我们在改变规则。”与本次展览类似的一场更集中的展览首次出现是在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

呵呵,这些乱码或破碎的字母残片令我想起网络文字中或有些文章中代表”粗口“的符号,如是,这墙上岂不是都是骂人的语言?!

特姆金说她在垃圾艺术、装配艺术以及行为艺术的兴起中看到了欧登伯格早期作品的印记。“我看到过艺术家们在20多岁时表演的各种行为艺术,我确信他们不知道这些先例,”她说,“他们不应该认为那是自己的首创。”

  欧登伯格说他记得他和同辈们做这些事时是什么时候。“60年代到来的时候,一切都像是愈合了。那真的很神奇,现在回头想想,是因为一切似乎在突然之间重新开始了。”约翰·F·肯尼迪(JohnF.Kennedy)当选之后,“人们感觉这个国家要复苏了。”在欧登伯格看来,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投入到那种能量之中,“融入周围的环境,用富有想象力的方式使用身边的材料”。一些年轻的思想家们如今把欧登伯格的这种融入视为他的特长。




41岁的约书亚·香农(Joshua Shannon)是马里兰大学的教授,他在享有盛誉的“十月文集”(OctoberFiles)的新一卷关于欧登伯格的文集中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说欧登伯格最早的作品见证了纽约经济转型的一刻:之前是生产商品,这一点能从下东区的血汗商店看出来;之后是提供金融、广告等服务,这些服务都在玻璃钢筋的摩天大楼里进行,这些大楼夷平了纽约的旧建筑,而当时欧登伯格刚开始陶醉其中(他说他直至今日仍有意避开摩天大楼,他控诉地指着一幢SoHo区罕见的高楼,这幢楼挡住了他loft窗外的一切风景)。

  “它远不像‘瞧,商业元素——我要把它和高雅艺术结合起来’那么简单,”香农说。他提到的那种看法是人们对波普艺术的标准解读。他认为正好相反,欧登伯格“更了解经济转型期的阴暗面,他周围充斥着贫穷和不幸”。欧登伯格吸取了抽象表现主义的愤怒,使它转向现实世界的痛苦。

 时隔多年,如今的欧登伯格没有流露出太多早年激情的痕迹。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身穿毛背心和灯芯绒裤,随便哪个退休教授都是这身打扮。他仔细、系统地讲述了自己对色彩和日用消费品的兴趣的增长,还说他一生都更注重形式,而不是内容(“我总是说我做的不是汉堡包,而是雕塑”)。但是几乎可以肯定,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思考者,甚至在他年轻时穿着破布条释放怒气或者拿巨大的食物玩乐时,亦是如此。  



这个吊床艺术的作者看来有在越南丛林里作战的经历,或者是个野驴爱好者。

欧登伯格的第二件重要作品《商店》(TheStore)首次登场是在1961年。那时它是街边的一个模拟店铺,里面放满了用石膏做成的别致的物品,全是他家附近店铺里常见的东西:领结、胸罩、连衣裙、收银机,甚至还有两个奶酪汉堡。到了第二年九月份,这个作品在画廊展出,除了上述那些物品,还加入了巨大、柔软的甜筒冰激凌、汉堡包和一块乳脂软糖蛋糕。香农认为这件作品与“人类身体的基本功能”密切相关,在欧登伯格创作这件艺术作品的当时当地,这种功能正在被“削弱”。也就是说,流着汗用双手制作物品的旧生产体系正在被新的、无形的服务行业所取代。

  戴恩先生是欧登伯格在贾德森教堂表演偶发艺术时的搭档,他看到了这个故事的另一面。他在华盛顿州瓦拉瓦拉县自己的农场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他发现欧登伯格具有欧洲的技艺和格调(“很明显克拉斯是个北欧制图员”),他特别强调,欧登伯格的海外渊源使他能从局外人的角度理解下东区当时遇到的危险。“他在观察美国的消费文化,寻找新世界的浪漫,”戴恩说。

  这与欧登伯格本人的回忆是一致的。他说自己很高兴拿到了美国国籍,因为“我发现美国最有趣、最具挑战性”。他的很多雕塑涉及他孩提时代初到美国时看到的东西——20世纪30年代圆滚滚的汽车、胖乎乎的吸尘器、衣夹——而不是60年代崇尚消费主义的浮华世界,而我们通常把波普艺术与消费主义联系在一起。

  他的女儿马瑞吉·欧登伯格(MaartjeOldenburg)认为父亲对下东区的兴趣来源于某种经济上的“异国情怀”。欧登伯格女士最近编辑了父亲的很多文件,她说这些文件不仅表明这位大家以为很狂野的艺术家是多么高度自律且有条理(他早期的日记纪录了每天的体重和饮食),而且表明,尽管他的成长环境非常高雅——他的父亲是驻芝加哥的瑞典领事,母亲爱唱歌剧——但是他很早就意识到了财富和权力的不公平。

“他在笔记中说‘我真的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她说。



这件艺术品好像是以前放电影的胶片盒和齿轮、管子等组成,但总体像一个高射机枪---你干脆就弄个真枪算了、不明白!而墙边的那些灯泡图形像什么呢?

 我拜访了欧登伯格的弟弟理查德·欧登伯格(RichardOldenburg),他曾是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1995年退休。他位于曼哈顿的公寓里到处是高雅的瑞典古董,兄弟俩是在这些古董的陪伴下长大的。这不免让我猜测,克拉斯刚到纽约居住时,一定觉得这里的公寓很怪异。理查德·欧登伯格说,在移民城市纽约,年轻的克拉斯“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很大,他还没接触过”。

  “他可能对中产阶级的世界产生了一种厌倦,”他补充说。

  所以现在我们也许找到了欧登伯格艺术作品具有独特气质及长久生命力的原因。他不是从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的角度观察美国流行文化的,不是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的那种角度,后者是在匹兹堡穷人家庭长大的。相反,欧登伯格看待美国文化的视角带着一点局外人的感觉,他从欧洲人的视角出发,看到的事物总比实际的大,原本平凡的事物也散发出更神奇的光芒。

  “长期以来,我遭到了很多批评,”欧登伯格说。他回忆说《纽约时报》评论家约翰·卡纳迪(JohnCanaday)对他的抨击格外猛烈。“我记得我举办某场展览时,他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欧登伯格带着几个厕所笑话归来’(实际的标题比他回忆中的还要刻薄,叫‘搞笑男带着几个厕所笑话归来’[GagMan Returns With A Few Bathroom Jokes])。”

  欧登伯格回忆说,他当时心想,“好吧,随便你怎么说吧,咱们走着瞧。”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两场展览是关于克拉斯·欧登伯格的。霍兰德·科特(HollandCotter)写道:“克拉斯·欧登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纽约创作出的波普艺术作品,无人能及。”

以上小字体均为访问记,如果大家有兴趣看欧登伯格的大型雕塑可以浏览以下的文章链接---

克莱斯·奥登伯格ClaesOldenbur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b2b274b01010mrx.html,是一位叫71Zone的博友的文章。(谨以致谢!)

这间屋子的展品就是这样的方形或长方形板块,

这个小妞身后的黑板上的图形像是迷宫的路径,


这两块更有意思,左边像车牌号码,右边的光是颜色---连迷宫线路都省了,

半圆形和长方形挂在墙上都是艺术品,

这家伙和我同一心思---他似乎在说:这块白板放在这儿也叫艺术?
别急,另一位大师下面出场---

《玛丽莲.梦露》 1962年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8.6-1987.2.22)的作品
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1928.8.6-1987.2.22,港台地区译为安迪‧沃荷)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2014年,作品毛泽东画像在英国以7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663万元)的高价被拍卖。

那个肥妞站在旁边的也是安迪.沃霍尔的作品 它叫 《从前和以后Before and After》1961
少年时候的沃霍尔已是个锋芒毕露的艺术学生,在师长的鼓励下,决定到纽约这个艺术熔炉一闯。1949年(21岁)他离开匹斯堡去纽约寻找发迹机会,他是来找寻艺术家的梦想的,但现实让他只能先成为一名商业插画师来谋生。为了省钱,他不断搬家,与不同的室友同住,一度,曾跟17个人住在一个地下室里。那些日子,蟑螂给沃霍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所住过的每一间公寓都有一大堆蟑螂。一次,他带着作品集到《时尚芭莎》杂志办公室,谁知拉开作品集拉链,蟑螂便爬了出来。这样的经历让沃霍尔感到羞辱不已。他明白要在美国的视觉艺术上获得成就,就必须让人们看到他知道他的存在,大众传媒给了他许多启示。1952年(24岁)他在纽约以商业广告绘画初获成功逐渐成为著名的商业设计师,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商业化倾向的风格。他的作品于该年在纽约崭露头角,在著名的工作室“工厂”(Factory)内聘请了一组工作团队,摒弃古典艺术,立志从事于颠覆传统的概念创作。“大量复制”当代著名人物的脸孔就是其中之一,将浓汤罐头与可乐瓶化身成艺术品也广泛为人所知。

沃霍尔成为成功的商业插画师,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事了,他为专辑和书本设计封面,也为百货公司的玻璃橱窗提供画作,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为米勒鞋店所画的插画,这令他获得“画鞋的人”的美誉。这一时期,沃霍尔已经有着颇为鲜明的画风了,图案古怪迷人,并且带有一种不规则、粗糙的手工质感。他往往先用墨渍线条在光面纸上作画,然后用手指按压,将图案印在另一张吸水纸上,最终“制造”出略带模糊、呈锯齿状的线条。沃霍尔的第一件创作是可口可乐。“你在电视上看到可口可乐时,你可以知道总统喝可口可乐,利兹·泰勒喝可口可乐,你也可以喝可口可乐。你喝的可口可乐和别人喝的一样,没有钱能使你买到比街头流浪汉喝的更好的可口可乐。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好的。”他琢磨着,为什么可口可乐不能成为艺术品?紧接着,有着番茄、牛肉、蛤蜊等多种口味的坎贝尔浓汤罐头也进入了他的绘画领域。1962年7月,沃霍尔以32幅“坎贝尔浓汤罐”系列画作举办了自己的首个波普艺术展,至今这32罐罐头仍在世界现当代美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画面上,呈现出来的图案简洁明朗,带有一种干净的、几何形的、机械的模式,硕大的logo宣告着它的商品身份。以往的画家尽管也多在描绘生活,但聚焦的多是庄稼、牛车、鲜花、水果,而将可口可乐、罐头甚至美元、明星等商业对象置于画布中央,在当时是巨大的创意。这完全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

《坎贝尔浓汤罐头》1962,又可翻译为金宝汤罐头Campbell'sSoup Cans),有时被称作32罐金宝汤罐头32Campbell's Soup Cans)是一幅由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于1962年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作品包括三十二块帆布,每一小块分别的面积为20× 16 英寸(50.8 × 40.6 厘米),上面画著一个金宝汤罐头,每一个为当时罐头汤制造商旗下不同口味的产品。每一幅绘图都使用了半机器化的丝网印刷技术,以非画性的风格制作。《金宝罐头汤》利用流行文化作为创作主题,并带领着波普艺术荣登大雅之堂,打入主流的艺术运动。
与此同时,沃霍尔还尝试以胶片制版和丝网印刷,将艺术纳入“复制”、“量产”程序。他将自己位于纽约东区47大道的银色工作室称为“工厂”,在这里,艺术和商业融合在了一起,所谓的艺术品被置于流水线下生产,对艺术技巧和原创性的摒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他的作品没有“原作”可言,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并且只要别人付钱,他就愿意帮助其生产版画、海报或者广告。很多作品甚至根本就是他的助手完成的,名字则是他的母亲代签的。上世纪70、80年代,沃霍尔的影响力简直无孔不入:先后推出《安迪.沃霍尔电视秀》及《安迪沃霍尔的十五分钟》两套电视节目,参与美国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为摇滚乐队制作音乐片,并在时装秀及无数平面和电视广告中亮相。他毫无忌讳地应用和开拓了多种媒介和表现可能,涉足众多不同的领域,设计、绘画、雕塑、装置、录音、电影、摄影、录像、文字、广告……不变的是,对于所处时代的高度敏感。
按照安迪·沃霍尔自己的说法,他和文学家杜鲁门·卡波蒂秘密订婚十年,每日一封鱼雁频传,相互以裸照为信物。他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处不在的偶像,他对性取向毫不掩饰、招摇过市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安迪·沃霍尔,正因为1960年代席卷一时的波普运动,同性恋成为一种身份标示,连同披头士、滚石音乐、招贴艺术和吸毒场面,作为青年亚文化和地下文化的表现,获得了某种生存权利:波普成为了年轻一代追求新艺术和新生活、反抗艺术权威与社会规范、进入艺术市场的方式。另一方面,在形形色色的现代艺术展、前卫展和双年展上,却到处都是安迪·沃霍尔。丝网印刷的四色头像年复一年复制着对安迪·沃霍尔的致敬;几个小时、缓慢的、时间停滞般的电影风格仿佛是安迪·沃霍尔《帝国大厦》风格的回声;还有更多依靠社会出镜率一夜钻营成社会名流者在努力实践着安迪·沃霍尔的生活哲学,他的一句名言被反复引用:“在未来社会,15分钟内,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安迪·沃霍尔曾说:“人生下来就像被绑架,然后被卖去当奴隶。”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十个伊丽莎白·泰勒》创作于1963年。原作现藏于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美国现代通俗艺术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1967年女同性恋者维米莉·苏莲娜刺杀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遇刺后一直没有康复,1987年死于外科手术,维米莉被判3年徒刑,她声称安迪·沃霍尔过多压制了她的生活。她曾经被安迪·沃霍尔拒绝发表的作品《泡沫声明》此后多次再版,成为女权主义经典作品。此次刺杀事件被看作是对男权社会所谓最前卫观念的一次冲击与反抗,一次边缘面对主流的毁灭与自毁—看来,边缘并不永是边缘。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内容与美国社会的消费主义、商业主义和名人崇拜紧密相连,是针对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的产物。在沃霍尔的作品创作中,由于他选用题材和创作内容的广泛,作品开始突破以往单一模式,体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机器生产式的复制,完全相同的主题元素或者不同色相的主题元素在同一个作品中不断重复出现。沃霍尔擅长绘画、印刷、摄影之间的跨越使用,不断利用传媒而重复传媒,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艺术形式与自然界的生命形式具有同构性,安迪·沃霍尔用独到的表达方式诠释了当时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背景下,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家通过广泛的艺术探索改变了世人评价世界、生活和艺术的方式,并以此证明生活和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艺术不再是少数人享用,而属于普通大众,并逐渐以新的方式从为权贵服务转向为民众服务的民主化进程。可以说安迪·沃霍尔在波普艺术中的开拓和革新对于现代艺术的多样化和互融性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最响亮的歌是东方红,最伟大领袖是毛泽东......,
毛泽东肖像是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版画作品,作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际,他打破以往标准,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黄两色创作了这幅帆布制的画像。。2014年,作品毛泽东画像在英国以7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663万元)的高价被拍卖。这幅毛泽东画像在2000年6月曾以4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25万元)的价格被拍卖。如今的价格是原先的18倍多。太祖爷和作者生前都没想到这幅版画能卖到如此价钱,如今江女皇也早已悬崖撒手、自绝于人民了---早知道她当年应该邀请安迪.沃霍尔访华一次,好像她和美国女作家维克多一样来一次畅谈.....,也许蓝萍女士也有了一幅肖像......。
安迪·沃霍尔生前曾扬言,在潮流急转的世代,再当时得令的人与事也最多只有十五分钟的知名度,潮流寿命还比不上用完即弃的纸尿片或安全套!然而,沃霍尔的破格艺术观仍持续影响“后后后后后后现代”的艺术文化取向,虽然他曾自谦地称:“Idon’t think my art has any lastingvalue。”但艺术价值不同艺术价格,它往往超越拍卖行的叫卖,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刺激和衍生出更多艺术生命。


《玛丽莲.梦露》 1962 ,美国画家詹姆斯·罗森奎斯特(JamesRosenquist)1933--,他也是波普艺术画家,
波普艺术(PopArt)最早起源于1950年代的英国,之后因为以AndyWarhol为代表的一批明星级艺术家的影响力而在美国得到巨大发展。让波普出现在了时装、AC-DC、香烟、胶纸、摇滚唱片等任何东西上。将身边的物品,如漫画、电影海报、明星、高跟鞋、任何消费品图像通过解构、拼贴、重复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都可成为波普艺术的创作主题。另外有足球运动员埃迪·波普。

《西德尼·詹尼斯的肖像Portrait of SidneyJanis》1967, 委内瑞拉裔法国出生的女艺术家玛丽索尔.埃斯科瓦尔MARISOL ESCOBAR1930的作品

雕塑家玛丽索尔·埃斯科瓦尔的作品能够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她的法宝在于将自己脸部和身体的照片、图画以及石膏模型融入其环境雕塑作品。起初,她以自身作为作品原型,是由于她总在深夜进行创作,其他人没有时间。但是很快,她自身那种刻意的孤芳自赏的潜质使她豁然开朗,令她得以将忧郁的、迷离的、超现实的气质注入其他作品。比如说眼前的就是将西德尼.詹尼斯的肖像从不同的角度立体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玛丽索尔也是波普艺术家。




哈哈,我们的小学生在这白板上乱画也可以成为画家或艺术家,

《峡谷Canyon 》 1959美国画家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Rauschenberg,1925—2008)的作品,在作品中,他将一只老鹰标本挂在帆布上,呵呵,大约象征老鹰在峡谷中飞翔吧。
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Rauschenberg,1925—2008),192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是战后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在美国与欧洲学习艺术后,于1949年进入“艺术学生联盟”(ArtStudentsLeague),并开始在全球的剧场中从事舞台与服装设计。之后,他以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试验摄影设计与绘画,逐渐发展出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融合绘画(CombinePainting);这是一种美术拼贴技法,利用生活上的实物与新闻图片组成抽象的画板画。192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是战后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在美国与欧洲学习艺术后,于1949年进入“艺术学生联盟”(ArtStudentsLeague),并开始在全球的剧场中从事舞台与服装设计。之后,他以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试验摄影设计与绘画,逐渐发展出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融合绘画(CombinePainting);这是一种美术拼贴技法,利用生活上的实物与新闻图片组成抽象的画板画。

《床 Bed 》也是老罗的作品,大家看得懂吗?
最知名的当属《床》、《夏日暴雨》以及《赌注》。这些都是劳森伯格将绘画和雕塑杂交创作而成的典型。当人们谈到波普艺术的时候总是引《床》为例:作者把睡袋和枕头挂在画布上,然后再在上面泼上五颜六色的颜料。劳森伯格说:“绘画是艺术也是生活,两者都不是做出来的东西。我要做的正处在两者之间。”
当抽象艺术盛行时,劳森伯格却对抽象艺术推崇的即兴创作非常反感,反而对制作材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创作世界里,报纸、广告、商标、影视图像、封面女郎、快餐、卡通漫画等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他几乎把所有可以找到的东西,甚至喂饱的山羊、剪碎的报纸、布料、时钟、摄影、绘画等,一股脑地塞进自己的作品中,再用颜色拼合。劳森伯格打破了传统的绘画、雕塑与工艺的界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他的“集成”作品引发了二战后美国艺术界的骚动。

《旗帜(美国星条旗)》1954-1955, 美国画家贾斯帕.琼斯Jasper Johns (1930---)的作品,(如果要拍卖的话估计这是美国目前最贵的旗帜---1998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购得琼斯的白色旗帜。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无透露其收购价格,“专家们估计此画收购价格高于两千万美金”2006年,私人收藏家著名对冲基金管理人 Anne and Kenneth Griffin以八千万美金购得了琼斯的FalseStart,使其成为世上在世画家最昂贵的油画。)
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1930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奥古斯塔(佐治亚州)。为美国当代艺术家,主要媒介为油画和版画。他的作品在美国由Matthew Marks 画廊代理。琼斯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旗帜(1954年-1955年),此作品是由他梦见的美国国旗所启发而作的。琼斯的作品常被划分为新达达主义,而并非波普艺术,虽然其创作材料经常包括流行文化的图像和物件。尽管如此,许多关于波普艺术的介绍都会包括琼斯的作品,因为其所运用的再次赋予一张已知图像或事物新意义的创作手法。琼斯的早期作品由简单的物件所启发,油画直接描绘如美国国旗、地图、靶子、字母和数字等。琼斯的作品最为人所道的是其对油画表面精致的处理,在某些作品中,他会运用一种非常古老的制作颜料的手法Encaustic(这种方法最主要的特征是液态腊的运用)以及其他包括灰泥和石膏在内的媒介处理。琼斯的艺术理念赋予其作品各种先锋意义,和在他艺术理念中拥有重要位置的达达艺术家杜尚的作品相似。琼斯也一定规模的出产版画,艺术概念与其油画相似。琼斯的版画和油画有着很紧密地联系。在琼斯完成一幅油画以后,经常会出产同样的版画。但和常人不同的是,绝大部分艺术家会在绘一幅大型油画之前作草图研究,用以决定明暗,颜色以及局部和构图,琼斯很少在画一幅油画以前做详尽的研究,相反,在一幅油画完成以后,他会尝试对图像作不同的处理。这些草图有时候会变成不同的版画,这就是琼斯很多版画虽然有同一图像但是很多时候不同的版本有细微的差异和修改。琼斯的突破手法是艺术家本人通过艺术创作,对已定义物件的再定义,从而展示一系列除此件事物本身含义以外所带来的熟悉的引申含义。通过抽象表现主义抹去事物原有主旨,换句话说,美国国旗和琼斯所创作的旗帜虽然共享统一图像,但是本质已经完全不同。琼斯将物件重新创作并赋予作品新的中立含义,所以从艺术的角度,同样是美国国旗,琼斯油画令人神往的精细表面作为一个表面而存在,而并非国旗。在旗帜被创作20多年以后,琼斯的油画表面已经和比如说,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刷, 或者RobertIrwin的作品拥有同样的含义。

《女人, I Woman, I)1950, 美国画家威廉.德.库宁 Willem de Kooning 1904-1997的作品,
威廉·德·库宁,简称德·库宁,荷兰籍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新行动画派的大师之一。在他创作生涯中,人体成为其绘画创作的主体,加以风景及书写的符号来发展他的抽象世界。他将欧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风格融于自己大而有力的绘画行为之中,把激进艺术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即使是极端的绘画作品也具有艺术美感,试图唤醒人们心中一种与所有生命事物的内在关联感。1948年,在c.伊根画廊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展出了过去两年内创作的黑白两色油画。早已得到艺术界认可的他从此名声大振,为公众所认识。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描绘肖像和裸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组女性形象的连作,如《女人6号》(1953)、《女人与自行车》(1952-1953)等,综合了康定斯基、波洛克、毕加索等人的手法,创造了人物形象与背景融合混杂的空间,即他所称的无环境绘画。这种特点一直保留在他晚期的绘画中,即使是纯抽象形式的绘画,仍可感触到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特有的空间混杂性,如《谁的名字写在水上》(1975)。这些妇女形象是德·库宁个人风格的标志。德·库宁在谈到这批作品时曾这样说,“现在我看着它们,它们显得喧嚣而凶恶。我想这与偶像、神谕的想象,首先是与这些东西的热闹场面有关。”人像是以强烈激情刻画出来的,笔触纵横交错,色彩肆意挥洒,没有明晰的界限和秩序,是德·库宁的“心灵即兴创作”。他说:“秩序对我而言,是被支配,是一种限制。限制是必须被排除的,必须被克服的。”他的艺术阐释了他的观念,为他奠定了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的地位。表现女性的面目不是以柔美可人示人,而以狰狞怪诞来表现,但又不完全抹煞具体无形的形象,这一点又与其他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不同。他曾说:“即使是抽象的形状也必须有类似的形体。


《绘画 Painting 》1948, 也是德.库宁的作品,
40—50年代,是德·库宁个人风格形成时期。他与戈尔基、波洛克等人积极合作,成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核心成员之一。德·库宁的独创性在他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抽象作品中充分地展现出来了。他的笔触迅疾、粗重、猛烈,再加上黑瓷漆等各种新材料的使用,绘制出的形象分解程度越来越高,充分地表达了其躁动不宁的情绪。经过漫长的风格上的实验和渐变过程,德·库宁终于在50年代成为新行动画派的大师之一。他同波洛克一起代表着该画派所拥有的巨大力量,发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绘画概念,为后人进一步探索绘画艺术找到了新的出发点。

《首领 Chief 》1950,美国画家弗朗兹.克兰 Franz Kline (1910-1962)的作品,他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
弗朗兹·克兰(FranzKline)的作品也是如波洛克一样属于动态性的。40年代,他热衷于线描,特别习惯于画小幅的黑白速写和细节,他在细节中研究单一的母题或空间关系。1949年的一天,他用幻灯机放大一些速写,这启发他发展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在白色画布上,一些大尺度的黑色线条,除了线条,别无其他,更没有具象的东西。画面中的空白与强有力的黑色笔触一以生动,甚至某些飞白看起来更有意味。人们看他的作品,也能理解“行动绘画”的含义,笔的运行在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徐、疾、通、滞、转、折、进、退,这一点与中国的书法产生了暗合。不管他有没有受到东方书法的影响,他的画在“计白当黑”的原则上与东方的书法是一致的。而且在削尽冗繁,只取黑白两色,以少胜多,达到更有深度的美--这样的美学趣味与东方的书法艺术十分接近。克兰最初的大规模的黑白抽象画作于1950年,特点是笔触大而粗犷,但由控制,还有强有力的建筑式结构。他的结构对60年代构成主义雕塑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50年代后期开始尝试使用色彩,在他去世前的那一年(1962),色彩才开始在他的作品中起重要作用,但结果不一定可喜,似乎色彩在他那由构图表达的意念中无关紧要,而只是一种装饰罢了。


《雅各布的梯子 Jacob'sLadder》,美国女画家海伦·弗兰肯特尔(HelenFrankenthaler 1928-2011)的作品,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2011年12月27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去世,83岁,海伦·弗兰肯特尔(HelenFrankenthaler)的长期助理莫林圣·昂向外界透露,弗兰肯特尔逝世于陈年旧疾,但并未说出其他信息。这位创作生涯逾60年,首创“色场绘画”法,并影响20世纪中期美国抽象表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是她那一代人中最受人尊敬的艺术家。
抽象表现主义是美国于二战后兴起的艺术运动,它标志着西方艺术漫长实验风格的开端,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作为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海伦·弗兰肯特尔在运动最鼎盛时和第一代领军人物罗伯特·马瑟韦尔结婚,但最终,她还是和这位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家分道扬镳,走上了自己的探寻之路。

1947年,抽象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带领了绘画技术革新,开始采用将大幅画布平铺于地面,再在它周围来回走动,将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的画法。在波洛克等人的影响下,弗兰肯特尔首创“色场绘画”法,即将稀释过的松节油涂满整个未上底色的画布,并控制它向不同方向流动,如此,颜料便不会停留于画布,而是被画布整个吸入,成为画布的表层,不同颜色也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晕染效果。她的作品不试图创造空间,而是回到了二维平面,观者在此看不到任何绘画肌理,看不到艺术家“姿态式”的表现,也不会抱有过度的深度空间幻想,而只是关注画布本身的物性表达。这种画法对彩色主义画家莫里斯·路易斯和肯尼斯·诺兰德有重大影响,并为当时纽约的艺术创作带来一种全新开放的风气。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对此也非常认同,称之为后抽象绘画。

当时,她对自己在绘画中使用的着色技巧多少有些犹豫。在1952年创作《MountainsandSea》(山与海)时,她第一次使用了“色场绘画”法。这幅画创作于她从加拿大新斯科舍回纽约的途中,整个画面让人联想到曝光过度的山、岩石以及流水。这件作品对素描与油画微妙的平衡处理、新鲜的色彩感以及创造性的技巧使它成为弗兰肯特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画它时,风景就时时在我心中徜徉。”弗兰肯特尔告诉记者,“我没有意识到我在做什么,我只是在试图抓住一些东西,直至全部画完,我才知道自己画了什么。”随后,她描述自己的作品像是未完成的画作,有很多偶然性因素在里面。 

虽然弗兰肯特尔很少讨论她抽象绘画的灵感来源,但其画作渗透出她对所见风景的印象,对个人经历的沉思和作画期间产生的快感。她的画在视觉上很多样化,而且没有连续的主题。和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前辈,以及同时期“色场绘画”的同行诺兰德、路易斯不同,她把她的每一件作品都视为一次不同寻常的探索。但艺术史学家卡敏认为,《MountainsandSea》还是延续了弗兰肯特尔早期作品中就已显现的特点。在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弗兰肯特尔举办了自己1989至1990年代作品的回顾展,在展览配套的书籍中,卡敏总结了海伦作品的特点:泼洒色彩;作品介于素描与油画之间,看起来粗线条、未完成;主题泛化。

除了油画作品,弗兰肯特尔还闻名于她1961年以来发明的版画、蚀刻术和绢网印刷,评论家说她的木刻版画对版画印制做出了独创的贡献。1973年,弗兰肯特尔创作了第一幅木刻版画《EastandBeyond》(东方之东),她希望有纹路的、呆板的木块能吸收充满活力的颜色以及自己有机的、无所定型的画作。经过反复试验和数次失败,在一家版画工作室的技术支持下,她最终成功了。

在《EastandBeyond》这幅描绘了一个形似婀娜山脉鸿沟之上放射空间的画作中,她借用拼图式裁剪来分割画面中不同的形状模块,之后在印刷成品时又运用一个特别设计的方法来消除这些分割连接处的空白,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这幅紧致而又流畅的作品不仅形态分明地脱离了传统板刻技术,同时又对后来的同类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EastandBeyond》对美国1970年代版画的影响,和其20年前《MountainsandSea》对色场绘画的影响一样重要。

 

评论界对于弗兰肯特尔的作品并非都是一片赞扬之声,有些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薄于内涵,乱于章法,腻于色彩而又耽于诗意,相反,在艺术品收藏家那里,她的作品却有极高的声誉。1972年,评论家兼收藏家芭芭拉·罗斯就曾这样评价弗兰肯特尔的作品,“弗兰肯特尔的画作延展了图像的自由、自发性、开放性和复杂性,这种多样性不局限于工作室或是思维,而是明确并且紧密地与自然及人类情感结合在了一起。”

弗兰肯特尔与马瑟韦尔于1971年离婚,随后在1994年嫁给投资银行家小史蒂芬·M.杜布鲁,他在福特总统执政期间做过美国进出口银行的高层。1999年,弗兰肯特尔与丈夫在美国长岛达连湾购得一套住宅,从此,碧空、水色和流动的光影就成了她画布上的常客。随着岁月流逝,她越来越青睐于用直接的笔调来描绘这个可视的世界,但有一些作品也会让人回想起她更随性盎然而又抽象的早期风格。

在2003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弗兰肯特尔说:“我的绘画没有任何公式和规则可言,画面本身会引导画笔去它该去的地方。”她没有在1970年萌芽的女权运动中与其他艺术家结为同盟,关于这点,她在约翰·格鲁恩1972年著写的《狂欢已散场》中解释道,“女画家这个称谓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从来都没有怨恨过自己是个女性画家,也不会去利用这个头衔,我只是画画而已。”。(来自网络)



这个作品的名字很怪---《1944-N, No.2》是美国画家克莱福德.斯蒂尔ClyffordStill(1904-1980)的作品,他也是抽象主义画家的一员大将,他著名的画是《1954》,看来他喜欢用年份来命名画作。
克莱福德.斯蒂尔(Clyfford Still,1904—1980)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格兰丁市,1946年,斯蒂尔在本世纪艺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第一次表明了自己在抽象表现主义中的独特地位。他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使他成为大型单色绘画的先驱之一,尤其他后来在贝蒂·帕森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1947、1950和1951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此奠定了色场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的抽象意象主义绘画一派。
斯蒂尔的作品一般都很大,但上面的色彩却很少,只有一两种颜色,它们彼此覆盖,其空间是靠色块之间的空隙来实现的。他以浓重、粗放的大块色彩及其质感创造出巨大而流动的形象。它们转换、变化,打开和封闭了空间,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这些色彩主要是黑色、红色或黄色,色彩之间流动、变化,形成一种运动的关系。《1954》是他成熟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体现了他的这些风格特征。


《作品第31 之一One: Number 311950》美国抽象派大师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的作品,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1912-1956),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1929年就学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师从本顿。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此画法构图设计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识,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主要作品有《秋韵:第30号》、《薰衣草之雾:第1号》、《大教堂》、《蓝杆:第11号》等。。

抽象派认为艺术是抽象的,且主要是即席创作的。从技巧上说,抽象派的最重要的前身通常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自发性,随机创作等概念,在后世被杰克逊·波洛克随意溅滴在地板上的油彩画作不断运用。一般认为,波洛克是以马克斯·恩思特MaxErnst的作品为学习对象的。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于它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这跟表现主义反具象化美学,和欧洲一些强调抽象图腾的艺术学校:如包豪斯,未来派,或是立体主义等,都有呼应。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最能显示这一风格在观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征。自1947年起,他采用了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的,作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他整个身体都在运动。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和彻底的身心投入,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他的作品一旦完成,那些密布画面、纵横扭曲的线条便传达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运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其内在的力量。
《薰衣草之雾Number1 LavenderMist》这件作品不是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但是波洛克最有名的画作之一,故从网上借来籍此加强大家对他的认识,
从波洛克的代表之作“薰衣草之雾”中,可以领略抽象表现主义的精神。乍一看上去,一团如麻的线条互相交织着扑面而来。近看画作,是颜料直接滴洒在画布上。画面没有任何可辨识的形象,到处充溢着奔放自由的激情。画面也没有空间透视,但又不是平面的。波洛克创造了一种暧昧的空间,大部分的笔触悬浮在这块表面的后方,悬浮在被有意压缩了的、被剥夺了透视关系的空间之中。前景与后景相互渗透,在人的视觉当中跳来跳去。

《闪闪发光的物质 Shimmering Substance 》 1946波洛克的作品,波洛克自己这样描述他的作画过程:“我的画不是从画架上来的,作画前,我很少绷钉画布,我宁愿把未绷紧的画布钉在坚硬的墙壁或地板上。我需要一块坚硬的平面顶着。在地板上我觉得更舒服些,这样我觉得更接近我的画,我更能成为画的一部分,因为我能绕着它走,先在四边入手,然后真正地走到画中间去,这很接近西部印第安人用沙作画的方法。”

《速记图Stenographic Figure》1946, 波洛克
“我又进一步抛弃画家们常用的工具,象画架、调色板、画笔等等。我宁愿使用木棒、泥刀、刮刀和稀薄的流质颜料,或者一种和了沙的厚涂料,加上破碎玻璃或其他通常不用的材料。”“当我作画时,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后,我才看到我是在做什么。我不怕反复改动或者破坏形象,因为绘画有它自己的生命,我力求让这种生命出现。只要我与画面脱离接触,其结果就会一团糟。反之,就有纯粹的和谐,融洽自然,画也就完美地出来了。”
《复活节和图腾 Easter and the Totem 》1953波洛克对美国印第安人艺术的造型特点印象很深。在他看来,印第安人像真正的画家那样,在捕捉恰当意象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完整的,在绘画题材的构成方面也有很强的理解力。他们的色彩主要是西方化的,他们的视觉具有一切真正艺术所具有的基本特点。他认为艺术是源于印第安人的“沙画”艺术,所谓“沙画”就是将涂彩的沙子漏过指缝洒到地上,组成一种彩色的图案。
波洛克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造成的画面一开始引起了美国公众的普遍愤怒,但在极少数人的眼中,他是绘画艺术中的反叛英雄。有人说看他的画对眼晴是一种历险,其间充满惊奇的欣喜。但波洛克对公众的看法多半不予理睬,继续着魔似地作画。他不再给作品命题,而只是在完稿时编上一个号码。他认为作为观众观看现代艺术时,不必寻求什么,“只要随便看-要留意绘画给人的感受,而避免他们寻求的题材问题和先入之见。”当被问道“在抽象绘画中刻意寻求意蕴和表现对象会不会打断对作品全神贯注的欣赏”时,他答道:“我想它应该是一种享受,就像音乐一样,不久你会喜欢它或者讨厌它。但这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我喜欢这花,而不喜欢那花,我想-总得给人一个机会。”

波洛克创立的行动绘画意义是:一,改变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观念,绘画不再是美学的设计,而成了承担由内心支配的人的运动的载体;绘画不再是通过形象或形式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却成了画家情感流泻的直接记录。二,改变了绘画的空间,在行动绘画中不再存在前景和背景,传统的构图关系消失了,一切空间关系不复存在了,是一个画家参予的画面。三,画面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没有主次,漫无边际,绘画仅作为这无边际整体中的一块,这种绘画可以任意分割。波洛克的画根本意义在于摆脱一切束缚,追求极端的自由和开放,它促使了人类大胆创造意识的发展。波洛克最辉煌的时刻开始于1950年,单是这一年他就创作了《秋天的韵律》、《第三十二号,1950》两幅作品。但波洛克并不以一位成功者自居,反传统创作的精神激发了他的灵感,但自我封闭的个性加上对社会、对文化的不满,将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渊。他一生穷困潦倒,终日以酒为伴。1956年,在一场车祸中,44岁的波洛克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一个诱惑者的日记 Diary of a Seducer》 1945,美国画家阿希尔·戈尔基ArshileGorky (1904-1948)的作品,呵呵,看这画名够诱惑的,可惜俺看不明白,大约他中年就离世,有关的介绍很少,百科上也只有下面很短的几句---
阿希尔·戈尔基(ArshileGorky,1904-1948年),美国画家。他高度实验性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例如《瀑布》(Waterfall)和《绚丽旧磨房的水》(Waterof the Flowery Mill),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戈尔基生于亚美尼亚,1920年戈尔基前往美国并就读波士顿和纽约市国家设计学院。受到癌症和婚姻破裂的打击,戈尔基最终悬梁自杀。

《合计 Summation 》1947也是戈尔基的作品,总让人觉得有点画不对题,画面上的物体人不像人,花不像花,在合计什么呢?

这位老爷子在仔细看什么呢,似乎光怪陆离的一幅画,原来是智利画家罗伯托.马塔Roberto Matta (1911-2002)的作品---《爱神(性爱)的眩晕The Vertigo of Eros 》1944,
罗伯托·马塔作为超现实主义团体不可或缺的一员以及他在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发展中的重大影响而成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人物,重要的是他是位纯粹的艺术家,空想家,他的作品是艺术、科学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先导,揭示了艺术在人类整体发展中的根本作用;他的作品由于其复杂性而显得独特,有着大量的主题、图案、形式、色彩、方法和暗含的语言。

罗伯托·马塔1911年11月11日出生于圣地亚哥(智利)富裕的家庭中。他从圣地亚哥SacredHearts学院的耶稣会获得重要的教育。之后在大学的建筑学院学习。他进行了欧洲旅游,在欧洲他遇见了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并在他的工作室中工作了几年。在1935年到1937年之间,他游历了欧洲各地,在马德里居住了一段时间。通过他的家族,他与那里的艺术和文化界具有了联系,他还经常记起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FedericoGarcía Lorca)对他造成的重要的影响。

1937年,他致力于巴黎国际博览会(ExpositionInternationale)上的西班牙国家馆的设计,在巴黎他遇见了毕加索、米罗、马格利特和卡尔德。通过达利,并且由GarcíaLorca推荐,他认识了André Breton,正是AndréBreton于1937年邀请他加入超现实主义运动。罗伯托·马塔在Minotaure杂志上发表了作品,并且还参加了1938年举办的著名的超现实主义国际博览会。

1939年,他搬到了纽约,在纽约他的作品聚焦生物形态的样式,他个人特点以及创新性的理念和他风格化的技术使得其成为了“纽约学派”(NewYork School)画家的关注中心,“纽约学派”画家包括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WilliamBaziotes、Robert Motherwell等人。



《拿破仑在旷野 Napoleon in the wilderness》1941 , 你们说图中谁是拿破仑呢---图右明显是个女人,那么就是左边那位人形的矮个子了。
法国画家马克斯.恩斯特 Max Ernst(1891-1976)的作品,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1891—1976 恩斯特,德裔法国画家,雕塑家。恩斯特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的达·芬奇”,他在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艺术中,均居于主导地位。他的作品所展现的丰富而漫无边际的想象力,对世界的荒诞之感,汲取自日耳曼浪漫主义和虚幻艺术的梦幻般的诗情画意氛围,令全世界惊异不已。这位不知疲倦的发明家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表现手法:他运用拼贴画、摩擦法、拓印法和刮擦法,致力于创造一个多变、彩色的虚幻世界。被誉为具有颠覆性的创新艺术家。

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作品,我前面的博文介绍过他,
彼埃·蒙德里安(Piet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法国画家费尔南.莱热的《大朱莉 BigJulie》,一个机械人形的女人肖像,这是莱热的一贯画风,莱热没有像立体派别的画家那样朝抽象的路子上走,而是转向了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他热情地表现那些联系着现代文明的机械的面貌,表现那些普通的劳动者。难怪会有人说:“如果不是在莱热的作品中,又到哪儿去寻找工人和农民,到哪儿寻找耶有节奏的机器歌唱,工厂那毛糙的博爱和置身乡间的平凡愉快呢?”

这件雕塑作品名为---《这是不可能的 The Impossible 》巴西艺术家 玛丽亚.马丁斯MariaMartins (1894-1973)的作品,查不到这位艺术家的详细介绍。

呵呵,你可以想象一对都是长着外翻的牙齿(哨牙)的情人想要接吻的情形,这就叫艺术的夸张吧,这件雕塑比起上面的一些绘画或作品还是容易理解的,也有想象的空间。

这件雕塑就看不懂了,



《大海边缘缓慢的旋窝 Slowswirl at the edge of the sea》 1944,马克·罗斯科MarkRothko的作品
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生于俄国,十岁时移居美国,曾在纽约艺术学生联合学院学习,师从于马克斯·韦伯。他最初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后尝试过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方法。以后,他逐渐抛弃具体的形式,于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
马克·罗斯科的艺术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他力图通过有限的色彩和极少的形状来反映深刻的象征意义。他认为,今日西方文明根植于西方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希腊文化。希腊悲剧精神中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正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的写照。他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许多人能在我的画前悲极而泣的事实表明,我的确传达出了人类的基本感情,能在我的画前落泪的人就会有和我在作画时所具有的同样的宗教体验。如果你只是被画上的色彩关系感动的话,你就没有抓住我艺术的核心。”
马克·罗斯科的作品一般是由两三个排列着的矩形构成。这些矩形色彩微妙,边缘模糊不清。它们漂浮在整片的彩色底子上,营造出连绵不断的、模棱两可的效果。颜料是被稀释了的,很薄,半透明,相互笼罩和晕染,使得明与暗、灰与亮、冷与暖融为一体,产生某种幻觉的神秘之感。这种形与色的相互关系,象征了一切事物存在的状态,体现了人的感情的行为方式。画家借助于它到达了事物的核心。




马克·罗斯科可说是自学成才,罗斯科对哲学和心理学有浓厚兴趣。这喜好启发他阅读大量有关神话和精神分析的书籍,加上一生热衷戏剧和音乐,皆为他带来不少创作灵感。这也为他的自杀埋下伏笔。
此后当波普艺术崛起,对抽象表现主义构成挑战,加上逐渐紧张的婚姻关系,马克·罗斯科情绪恶化,开始酗酒,严重损害了神经和健康。1969年元旦,马克·罗斯科离家搬到画室居住,用整整一年时间画出最后一批作品。为人愤世嫉俗、狂狷不驯的罗斯科本来就没有几个亲友,他身边就是与他共同经历二十年艺术生涯的朋友们和太太梅尔,而朋友们一个个死去了。1948年,与他共同经历二十年艺术生涯的朋友高尔基自杀;1953年5月,54岁的汤姆林去长岛波洛克的家里参加聚会,回家后第二天就进了医院,心脏病突发而逝世;1956年8月,42岁的波洛克驾驶着一辆奥兹莫比尔敞篷车发生事故去世;1962年,34岁的克莱因心脏病死于巴黎;1963年,51岁的巴齐奥特斯去世;1965年,大卫·史密斯死于车祸;1970年2月25日,他用剃刀割断手腕的血管和神经,以自杀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当病痛和绝望时的这位艺术家于曼哈顿的工作室自杀之后,却也引发了20世纪最轰动的艺术丑闻案。他的经纪人劳埃德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以低于市场价获得了马克·罗斯科遗产中的800多幅画。后来经纪人成了被告,开始了艺术史上时间最长,耗资最大的法律斗争,经历了4年的诉讼和8个月的刑事审判。被告最终赔偿了920万美金的罚款,外加200小时社会服务处罚。遗产被重新分配,其中约一半给了马克·罗斯科的两个孩子。这事件充分暴露了优雅而体面的艺术交易领域中的黑幕。
我评---似乎画家的朋友们在精神上都有些问题,上面的那些人不乏为大师级人物。

终于看完大部份展览了,这是在过道上外望所拍,可以看到楼下的雕塑庭院,对面也是博物馆的一部份,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Art(简称MOMA),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城中,位于曼哈顿第53街(在第五和第六大道之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博物馆之一,与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法国蓬皮杜国家文化和艺术中心等齐名。博物馆最初以展示绘画作品为主,后来展品范围渐渐扩大,包括雕塑,版画,摄影,印刷品,商业设计,电影,建筑,家具及装置艺术等项目。现在艺术品数量已达15万件之多。

从这张网上的截图能看见现代艺术博物馆(低矮的建筑)是一个口字型的建筑群,右边没封口,空地是雕塑庭院,
坐落在曼哈顿中城繁华地段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是现当代艺术收藏、展示和研究的最某种名机构之一。对建筑同行来说,它与“国际式”一词的紧密联系,使它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形象。在20世纪末年,“解构主义“建筑展的举行,让它在颠覆自身历史形象的同时,显示出前瞻及诱导建筑和艺术发展的持续野心。回顾过去70年间它在收藏、运营、策划和馆舍建设与改造方面所经历的变化,在这一规模庞大的混血建筑综合体在保守的外表之下,力求平衡艺术、科技和社会时尚多方面因素。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成长变迁,也是当代艺术之都纽约所特有的商业文化的再现。当今冠有现代艺术头衔的博物馆家族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首屈一指,其闻名程度,可以让它在全称里不加地名以示区别,直呼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纽约范围以内,不少人略称为“现代”或者它的英文简称MoMA。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Art),在经过两年的休馆改建后,终于在2004年11月20日正式揭开它的面纱,并于开幕当日,与世人一起欢度它的 75周年纪念。慕名而来的参观民众,早在清晨六点便在博物馆外排队进场,经过四小时的漫长等待,终于得以一睹它的风采。重新开幕的 MoMA比起之前,增加了将近两倍的展览空间。有着整片玻璃落地窗和花岗石墙外观,斥资8.58亿美金打造的艺术殿堂,将继续为大家展出世界知名的艺术收藏。

早在多年前,MoMA便买下隔壁的老饭店,决定为博物馆进行扩建。已设计过多所博物馆的知名日本东京建筑大师谷口吉生 (Yoshio Taniguchi),面对重新设计 MoMA 的艰巨任务,其表现深获好评。 MoMA 自 1932 年迁址坐落于曼哈顿 53 街后,在1939年,其外观始脱胎换骨成为现代模样,又于1948 年,由建筑师 Cesar Pelli增修博物馆的外观,其利落的造型已在世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建筑大师谷口吉生不但要修建原有旧馆,更要使旧馆与新建的新馆完全整合。比起其它在建筑外观多加夸饰的新兴博物馆,谷口吉生所设计的MoMA外观可谓简约内敛、沉静稳重,谷口吉生说;“做为博物馆外观而言的建筑物,它不应与艺术品争辉,在这逃艺术品面前,建筑本身应该消失。”“建筑物就像是一个容器,如果没有艺术品和欣赏它们的人进来,这建筑就不算完整。”“博物馆就像一只茶杯,它不会炫耀自己,但当你为它注入绿茶时,它就会显现出双方的美好。”虽然在基于现实和成本的考量后,谷口吉生有些许的设计必须更动,不如之前预期,但,当他看着完工后的MoMA ,仍然高兴的说:“它已几近完美!”
由于大片落地窗的设计,自然光轻易地流进有着六层展览厅,高约 34米的主展馆室内,而大量白墙的运用,更可让 MoMA 尽情地展示无价收藏。为了秉持 MoMA鼓励当代艺术的初衷,之前碍于场地限制所不能展出的六十年代之后的近代艺术品,都一一现身。在挑高的二楼大厅,莫内的知名画作睡莲(Water Lilies) 就在白墙上延伸超过 50 公尺,越往上层你将越被更壮观的艺术品所慑服,例如普普艺术家詹姆士·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 )在 1965 年的画作 F-111 战斗机( F-111 Fighter Jet)所占据的六楼白墙长度(可惜没看见),又更甚于莫内的睡莲。

透过落地窗,便可欣赏在新旧馆之间的艾比·艾德瑞其·洛克斐勒雕塑花园(The Abby AldrichRockefeller Sculpture Garden),谷口吉生将此著名花园保持原来大小,但更着重了建筑和花园在视线上的相互延伸,使民众也可享受在户外欣赏艺术的闲情逸致。
当然,艺术不仅止于绘画和雕塑的型式,MoMA 在视觉与听觉方面的艺术收藏,也可谓是首屈一指“这次的改建, MoMA不但扩充了视觉和听觉的艺术表现,更积极投入艺术教育,像是扩大的图书馆、档案室、阅览室、大讲堂、剧场、工作室,让艺术爱好者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如痴如醉地留连于如此多功能的空间中。如果在这座巨大的艺术殿堂逛累了,MoMA 也新设了两处 Cafe 和一间雅致的餐厅。临走时,别忘了到 MoMA的礼品店和书店挑选一两件纪念品,为这一天的艺术之旅,画下完美的句点。

75年前,MoMA在曼哈顿中城某办公大楼里的一间小办公室开幕,75年后,MoMA已扩建成有 63万平方公尺规模的博物馆。伫立在1万2千多平方米的一楼大厅,你见证了MoMA从过去辉煌的 53 街跨越到引领未来的 54街,如此美妙的历史一刻。 MoMA在艺术上的奉献,为所有博物馆开启的新时代意义,想必是当初创办人未曾预料却乐见其成的。 MoMA理事长格林·洛瑞(Glenn Lowry)自信地期许:“我们对 21 世纪艺术的发展与影响,将会表现的如大家肯定我们对 20世纪艺术的影响一样深远!”
美加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五) 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

每年吸引成千上万艺术爱好者从世界各地前来膜拜的大师作品,如梵高、毕卡索、马谛斯、安迪·沃荷、杰克森·帕洛克,都如两年前一样地悬挂着,不同的是,在新生的MoMA 里,它们都闪耀着前所未见的光芒。

咦,似乎有件物体悬挂在半空中,

原来是一个实体大小的直升飞机,这也是行为艺术的展品吧,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充满了向旧艺术建筑的挑战艺术作品,是一个让艺术家充分发挥创意和展示激情的场所。但是,另一些评论家却认为新的博物馆失去了他的设计重点。尽管褒贬不一,博物馆仍然秉承一个最纯粹的目标,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艺术,把艺术带入每个人的生活中。

在走下楼梯的时候看外面的艾比·艾德瑞其·洛克斐勒雕塑花园(The Abby AldrichRockefeller Sculpture Garden ),

这些室内的雕塑也是人们歇息和拍摄的好去处,

雕塑旁边的沙发和座椅坐满了人,我继续向接待大厅走去,

临近闭馆,询问处已经没有工作人员,

这幅不知道在说什么的巨幅绘画在告诉大家这里是“现代”艺术博物馆,


外面华灯初上,我也要回宾馆了。
至此,我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之旅结束,本篇的解释绝大部份来自各种百科和博物馆的官网、还有一些来自网络的文章,谨以致谢!感谢大家一直赏光我又闷又长的介绍,看完这个博物馆,我们的纽约之行已经结束,当晚回到酒店,我们收拾了一下就驱车前往新泽西州---那里的酒店比纽约便宜,接着第二天就前往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下篇再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25193.html

更多阅读

美宝莲纽约时装周妆品赞助商 美宝莲纽约代言人

美宝莲纽约教你如何制造复旧烟熏妆容第一步,用美宝莲纽约精纯矿产做作亲肤粉底液制造衰弱滋养的底妆第二步,用美宝莲纽约无境纤长倍延眉毛膏制造丰盈且纤长的成效其三步,用美宝莲纽约睛采造型四色眼影制造高深眼窝其三步,用美宝莲纽约

村野小子御美潜行:调教老板娘

作者:梅三弄 分类:都市小说陈贾带着一身高超厨艺从农村进入都市,处处拈花惹草御美潜行,在第一个老板娘的帮助下猎艳群芳,结识了无数性感妖娆、美丽动人的老板娘,把无数的老板娘调教成饮食精英……做菜斗厨,抢妻护美,报仇雪恨,霸道的崛起,王国

美加行从多伦多经萨尼亚到特洛伊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

2014年9月6日上午我们驱车从多伦多出发,这是我抵达多伦多的第三天(九月四日晚到达),我和堂弟夫妇开始了我们的美国东岸游。此行我们的计划是----首先从加拿大的多伦多西行经安大略省的伦敦,然后上401号公路到美加边境的城市“萨尼亚”,之

声明:《美加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五 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为网友疯到世界奔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