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白蛋白与球蛋白A/G 白蛋白比球蛋白偏低

血清白蛋白(ALB)的测定及意义

参考值: 溴甲酚绿法(BCG):40~55 克/升

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一部分,由肝脏合成。肝脏疾患时常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但是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又经过一定的疾程后,才能够显示出白蛋白质量的变化。

临床意义:

血清白蛋白在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由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并非蛋白质绝对量的增加。临床上,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增设的疾病。

白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与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相同。但有时总蛋白的浓度接近正常,而白蛋白的浓度降低,同时伴有球蛋白浓度的增高。急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或严重烫伤时血浆大量丢失。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 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障碍、腹水形成时白蛋白的丢失和肾病时白蛋白从尿液中的丢失。严重时,白蛋白浓度可低于10克/升。白蛋白浓度低于20克/升时,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常可见到水肿等现象。另外存在极少数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患者,由于白蛋白合成障碍,血清中几乎没有白蛋白,但患者并不出现水肿。





球蛋白(G)测定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20~30克/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临床意义:

球蛋白浓度增高:临床上常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球蛋白增高的原因,除水分丢失的间接原因外,主要有下列因素:

1.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等。

3.多发性骨髓瘤,此时γ-球蛋白可增至20-50克/升。

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正常婴儿出生后至3岁内,由于肝脏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球蛋白浓度较低,属于生理性低球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有抑制免疫机能的作用,会导致球蛋白的合成减少。



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

正常参考值:1.5∶1~2.5∶1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正常人1.5∶1~2.5∶1。肝病患者的A/G几乎都可降低,尤以有黄疸的肝硬变为甚。肝外胆道阻塞者,A/G比值降低与急性肝炎者大致相似。重症肝硬变尤以有腹水者,白蛋白显著降低而r-球蛋白显著增高,A/G比值可以倒置,这种比值异常也为判断预后的指标,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偏低,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常用于衡量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当A/G比值小于1.0时,肝病变就很严重了。正常值一般般在1.5-2.5之间,你的比例偏低了。

看白/球的前提是转氨酶不正常



A/G(白/球)1.5-2.5
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是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测定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使单位容积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的减低见于:
a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总量<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
b 营养不良
c 蛋白丢失过多
d 消耗增加
e血清水分增加
(3)血清总蛋白及球胆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胆白>35g/L,称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胆白血症血症,见于
a 各种慢性肝病
b 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c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风湿热等
d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Tb病、疟疾等
(4)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等

1、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肝细胞坏死时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和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的比值<1。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但是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正常肝细胞数量少,转氨酶的生成、释放少,而血清胆红素则显著升高,出现"胆-酶分离"的现象,提示凶险。
2、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当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是指经过肝脏处理后,总胆红素中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的部分。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后的排出发生障碍,即发生胆道梗阻。如果同时测定TBil和DBil,可以鉴别诊断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一般TBil<85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20%;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il<20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阻塞性黄疸:一般TBil>340μmol/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60%。
3、总蛋白(TP)
亚急性肝坏死时总蛋白常减少,且随病情进展相应地加重。肝硬化患者如果伴有腹水或食道静脉破裂反复出血时,由于蛋白丢失,总蛋白也倾向于低值。因此,血清总蛋白量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4、白蛋白(ALB)
急性轻型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正常或轻度减少,重型肝炎时可明显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当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为预后恶劣的征兆。失代偿期时白蛋白即明显减少。
5、球蛋白(GLB)
慢性肝病时由于炎症反复刺激使球蛋白合成增加,肝硬化时升高较明显。急性肝炎时可一个性升高,恢复期即降至正常,如持续升高预示慢性化。
6、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慢性肝炎时白蛋白虽正常,但球蛋白升高,故比值下降;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时,由于白蛋白合成减少而球蛋白合成增加,比值明显下降以致倒置(A/G<1)
7、谷氨酰转肽酶(GGT)
(1)、如GGT持续升高,提示转为慢性肝炎。
(2)、酒精中毒者GGT明显升高,有助诊断酒精性肝病。
(3)、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化时,GGT持续低值提示预后不良。
8、碱性磷酸酶(ALP)
(1)、阻塞性黄疸时,ALP升高,特别是完全性阻塞,ALP上升至正常上界2.5倍以上。
(2)、90%肝病患者ALP升高,但不会超过正常上界2.5倍。
(3)、肝衰竭患者,如ALP下降,提示肝细胞广泛坏死。

9、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目前可以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生化检验指标只有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最初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它在肝癌患者出现症状之前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这些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现在甲胎蛋白还广泛地用于肝癌手术疗效的监测、术后的随访以及高危人群的随访。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原发性肝癌那样高。另外,有些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值可以正常,故应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以此增加诊断的可靠性。
10、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
包括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血清蛋白电泳等。当病人患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会出现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降低,同时伴有单胺氧化酶升高。血清蛋白电泳中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为60~80g/L,清蛋白(A)为40~55g/L,球蛋白(G)为20~30g/L,A/G为1.5~2.5:1。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增高常见于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减低常见于肝脏疾病、营养不良、蛋白丢失过多及消耗增加;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增高常见于慢性肝脏疾病、M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血清球蛋白降低见于生理性减少、免疫功能抑制或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等;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
了解白蛋白与球蛋白(A/G) 白蛋白比球蛋白偏低

二、胆红素代谢检查。1、血清总胆红素。新生儿0~1天为34~103μmol/L,1~2天为103~171μmol/L,3~5天为68~137μmol/L,成人为3.4~17.1μmol/L。其升高常见于肝炎、胆道梗阻及溶血性疾病,根据总胆红素、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测定,可判断黄疸类型。2、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0~6.8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7~10.2μmol/L。根据结合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结合胆红素测定,还可能有助于某些肝胆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的早期诊断。3、尿内胆红素。正常为阴性反应。阳性提示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见于肝外胆管阻塞及肝炎。4、尿内尿胆原。定量为0.84—4.2μmol/24h,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增加见于肝炎、溶血性黄疸、肠梗阻、肝淤血等;减少或缺如见于胆道梗阻、新生儿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时。5、胆汁酸。正常为0~10μmol/L。增高见于肝炎、胆道梗阻及门脉分流后。

三、血清酶检查。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常为10~40U/L;AST常为10~40U/L;ALT/AST≤1。二酶升高常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肝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肺梗死及骨胳肌疾病等。2、碱性磷酸酶(ALP)。成人为40~110U/L;儿童<250U/L。此酶升高常见于各种肝病、骨胳肌疾病、生长中儿童及妊娠中晚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8595.html

更多阅读

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危害 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

人人都说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那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呢?其实,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危害是很大的,并不是越低越好。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危害——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主要有两个来源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危害 1、由肝脏直接合成。

白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球蛋白 白球比

总蛋白高,白/球低是由于球蛋白偏高,原因有慢性炎症,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红斑狼疮等总蛋白低,白/球低是由于白蛋白偏低,见于肾病,营养不良等如果白/球低并且白蛋白低,球蛋白高的话,提示是肝病,比如,肝炎.如果三个蛋白都高,是大

玩物丧志与克己复礼 玩物丧志 卡比丘

玩物丧志与克己复礼由 风铃儿 ? 2015-01-26 14:20作者: 胡不归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商纣王之后,威德广被四海。西方有蛮夷之邦进贡了一头獒犬,高四尺有余,能通晓人意,威猛而善于和人搏斗,与当时中原之犬大不相同。当时任太保的召公奭,担心

声明:《了解白蛋白与球蛋白A/G 白蛋白比球蛋白偏低》为网友天邊彩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