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千佛洞 阳关

《美文》2013年2期

西出阳关,远远望见党河之水蜿蜒流淌。党河发源于祁连雪山深处,在流经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时,形成了百余公里的党河峡谷。河谷一侧绿树成荫,这里曾是古人修行、歇脚之地,宛如世外桃源。

被伯希和盗走现存巴黎的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图经》中,有断断续续的记载:“右在县(寿昌)东六十里,《耆旧图》云:汉……佛龛……百姓渐更修营……”

寿昌城遗址在敦煌南湖东面,一座被滚滚黄沙掩埋的城郭废墟。当年的通衢之道、繁华街市已了无影踪,只有几段残垣断壁傲然耸立了千余年,城墙里沙丘在风中搬来搬去。

西汉时,此城是敦煌郡所领六县之一龙勒县治所。唐武德年间置寿昌县,属沙州郡。

风过处,沙丘间有陶片、钱币和箭镞等物半隐半露,多为汉代、宋代遗物,人称古董滩。

寿昌城内随处可见黑白两色的圆形小石子,有加工成光滑细腻的成品,还有未经加工的黑色和白色的碎石堆。敦煌遗书《地志》记载,唐代时沙州每年要向朝延进贡二十具围棋子,寿昌县为加工围棋子的产地。

忽然想今夜的星星是否依古谱摆成对局,谁是赢家?

陶葆廉《辛卯待行记》卷五中记载:“汉阳关路,敦煌西南行七十里石峨卜(即石峨博),七十里南湖,即阳关。”

从各种资料和西千佛洞东距石峨博、西距寿昌城的路程推测,史学家们认为,《沙州都督府图经》中记载的应该是西千佛洞。它始创年代早于莫高窟,或者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修建。

西千佛洞位于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之西,隔一道连绵四十多公里的鸣沙山。两窟遥遥相望,故名西千佛洞。

在莫高窟熙熙攘攘、游人如织之时,西千佛洞一片寂静,人迹罕至,一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样子。

峡谷中风光秀丽,隐于绿荫深处的石窟赫然映入眼帘,西千佛洞鳞次栉比,重重叠叠,嵌于党河北岸的陡崖之上,远望如一个个排列整齐的蜂房鸽舍,井然有序。崖下红柳丛生,胡杨挤挤挨挨。佛不说话,只听得流水潺潺,清幽之极。

大门紧锁,没有游人。我们在门外喊了很久,管理员从树林中钻出来,手里端着一小盆新摘的银杏。他不甚热心的帮我们打开门锁,陪我们走了一圈,话不多,点到即止,再问他时,有一搭没一搭的回答着。卖票讲解成了兼职,他更像隐居于此的世外高人。

他说今天我们一行是唯一的游客,昨天也只有两个。我有几分惭愧,像是打扰了佛的清净似的。

西千佛洞,原有洞窟三十个左右,因洞窟的下部在党河急流的冲击下,砾岩疏松,崖壁崩塌,不少石窟毁没。现存北魏至宋代的洞窟十六个。以前各窟都有甬道相通。现只能另修栈道,其中九个窟可以观赏,其它各窟因无法登临所以只能在崖下仰望。

张大千先生曾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对该洞窟做过调查并编写了窟号。

张大千先生是个颇多奇闻逸事之人。临摹古人画作更是一绝,尤擅仿清代画家石涛之画。早年偶尔也干些造画卖钱之事。

一次,张大千遇到纨绔子弟程霖生,其父是上海滩有名的“地皮大王”。此人除好出风头外,亦喜欢附庸风雅。张大千在他家中,见厅内挂满了名家书画,却十之有八是赝品。他并不说破,反而大加称赞,令程公子顿生遇到知音之感。

张大千话锋一转,说:“程先生,您收的字画珍品虽多,可惜不专,要是能专收一家,定能成名。”他指着墙上一幅他仿的石涛画说:“您不是喜欢石涛吗?我看就收藏他的好了,石涛为明朝宗室,明亡后出家,人品极高。专门收藏石涛,依您的口味是再合适不过了。您还可将此斋取名‘石涛堂。’”

听张大千这么一说,程霖生怦然心动。

辞别归来,张大千寻来一张二丈四尺的明朝宣纸,马上开始专为程霖生的客厅创作一幅石涛山水画作为镇堂之宝。几天后,他精心画好,装裱好后又送去做旧,一切妥当,找了个相熟的书画掮客拿去程霖生处,并关照说:“一定要卖五千大洋,少一文都不要出手。”

程霖生见画很是中意,却不着急买,而是派人请来张大千。谁知张大千见画后脱口而出:“假的!”他这一说,那掮客急了。

“张先生,可要仔细看看清楚啊!”

“不必细看。”张大千一副肯定的样子。他指着画品头论足,这里山的气势偏弱,那处树林的笔法太过,说得头头是道,听得程霖生不住点头。

这桩生意自然是做不成了。

那掮客大为沮丧,明明是你张大千叫我来兜售,怎么又开这种莫名其妙的玩笑,岂不是耍着人玩?他卷起画,怒气冲冲地出门,径直去张大千家,要张大千给他个说法呢!

张大千一见他,笑道,“你不必开口,且听我说。明天再去程霖生家,就说那幅画张大千买下了。”掮客楞了一下,马上明白过来。

程霖生再见掮客时好生不快,“你来干什么?”

闲话了几句,掮客假装不经意地说:“那张石涛的画,张大千买去了。”

“什么,张大千买去了?”程霖生吃了一惊。“你卖给他多少钱?”

“四千五。”

程霖生大怒,“这个张大千竟然是这种人!你给我想法子把它弄回来,我给你一万。”

“这怕是不成。”那掮客故意说。

求画心切的程霖生拍着他肩膀:“帮帮忙,总会有办法的。”

就这样,张大千的一幅伪作石涛画卖得一万大洋,张大千不再去石涛堂,但他的画却被主人作为镇堂之宝,堂而皇之地挂在大厅内。

此等秩闻趣事多矣。谁没有年少轻狂之时?姑妄听之,姑且信之。

我们看到的张大千,更多时候为抗日奔走,为敦煌石窟艺术呕心沥血,甚至抛妻离子。

张大千来到莫高窟的头两个多月,先是对所有的石窟进行了编号。这是一项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从南向北、由底层到上层,不厌其烦。张大千和助手们用毛笔在壁上竖着写下编号,总计三百零九窟。

在此之前,法国人伯希和盗窃文物的同时,已对石窟进行过编号。

张大千的编号顺序和伯希和相反。伯希和由北向南,张大千却是从南到北。这是历代工匠开凿石窟的顺序,所以张大千的编号方法更为科学。

后来中外敦煌学学者大多沿用“张氏编号”。敦煌研究所编号也是依据“张氏编号”而分类编排的。这是张大千为敦煌石窟做出的贡献之一。

敦煌艺术为张大千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艺术大门,他潜心研究,日以继夜的临摹壁画。这一干,就是将近三年。什么也不能阻挡他对敦煌艺术的沉迷。

夏日炙烤,让人透不过气来。冬天严寒,冰天雪地盖过遍地黄沙。没有蔬菜,生活艰苦,甚至险遭土匪抢掠。

临摹之苦难以想象。张大千临摹“张氏编号”20号窟中《供养人罗庭环夫妇像》时,耗时长达两个月之久。原壁画残缺且模糊不清,每天在洞窟内昏暗的光线下临摹原作,回到住室还要继续按记忆背临。他不仅临摹,还要对画作进行补足,使其变得完整。

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被人们统称为“敦煌石窟”。张大千为这几处洞窟都做了编号,同时还作了临摹。

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张大千和助手们共临摹了两百七十六幅壁画。

临摹过程时,张大千发现有些壁画的原色已褪,而常用的朱红、石青、赭石等颜料与壁画颜色相比大不一样。另外最大的壁画有近十三丈,上哪里找这么大的画布?假使拼接的话,接缝又会破坏所临摹的人物形象。张大千为此很是苦恼。在临摹一副密宗壁画时,张大千忽然临机一动。第二天,他起程前往青海西宁塔尔寺,擅长宗教壁画的喇嘛们也许会有办法。

费了好一番周折,张大千从塔尔寺请来了五位藏族喇嘛。这五位喇嘛都是高手,有的善画工笔重彩,有的擅长缝制画布,而有的刚专于磨制颜料和金粉。经过他们的巧手调制,画布、颜料、金粉竟然与古代画布、壁画原色一模一样。这些巧手喇嘛还就地取材,烧出用来勾画底稿的木炭条来,让张大千叹服。

那些古代的画法、技法一代一代流传,被这些喇嘛继承下来,在此刻大放异彩。张大千明白了,他很钦佩这些喇嘛,常常虚心请教,和他们共同作画。

就在张大千全神贯注于壁画临摹时,有人告他在敦煌污损、毁坏壁画。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当时国民党敦煌行政院的一位政要向张大千求画,张大千画了一副写意画,寥寥数笔,一只鱼鹰便立于石上,意境空阔。那位政要见画风简洁,便要求加几笔,张大千甚为不屑,起身撕毁了事。由此惹了麻烦,被人借题发扬,酿成事端。

张大千在临摹壁画过程中,发现污损的壁画下面,隐隐露出线条图案。他《临摹敦煌画展览目次》中叙述此事:“莫高窟重遭兵火,宋壁残缺,甬道两旁壁画几不可辨认。剥落处,见内层隐约尚有画,因破败壁,遂复旧观,画虽已残损,而敷彩行笔,精英未失,因知为盛唐名手也。东壁左,宋画残缺处,内层有唐咸通七年题字,尤是第二层壁画,兼可知自唐咸通至宋,已两次重修矣。”

可见,张大千使之“恢复旧观”的唐代壁画,对研究敦煌壁画艺术史的断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开凿洞窟之难,后世供奉者会让工匠们在以前的壁画上重绘以为自己的功德。

剥除之后,露出下层敷彩艳丽、行笔敦厚的盛唐壁画,远胜过那幅宋代壁画。张大千惊喜异常。只是壁画到底不是糖纸,剥下来的壁画再也包不回去。于是,这成了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的罪行。

既然外层已经不能辨认,又肯定内里还有壁画,为什么不把外层去掉来焕发内里的菁华呢? 剥除之前,张大千将它们临摹了下来。

后来,敦煌研究所也按照张大千的方法剥落两幅壁画。连同张大千剥落的两幅,四十年代,敦煌壁画采取这种方法,共剥落出四幅壁画。

西千佛洞第6窟北魏洞窟,中心柱东面座下书有发愿文一篇,是佛门弟子昙藏为其亡祖父母及父母造像所写,尚有七十多字可以辩认。昙藏生平已不可考,但此手书真迹结构天成,构字紧密,拙厚中皆有异态。字里行间,透出质朴。

石窟清冷,油灯孤寂,读此书,宛若见一灰衣僧人作画累了,望着佛祖塑像,一笔一画写下此文,字字皆写得真切,极为珍贵。

第7窟始建于北魏,为西千佛洞最早的洞窟。

窟室中间为方形中心柱,柱四面开龛,龛内外塑像多为清代重塑,只有南向面龛内倚坐佛,为北魏原作塑像。佛像双肩浑圆,袈裟紧贴身上,犹如刚刚从水中出来一般。这种的衣纹服饰被称作“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与后来的“吴带当风”相对应,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并称画史。“曹衣出水”笔法刚劲稠密,衣服紧窄,首创者曹仲达,生卒年不详。为中亚曹国(现乌兹别克斯坦一带)人氏,官至朝散大夫。

《历代名画记》言他:“曹师于袁,冰寒于水。外国佛像,亡竞于时。”曹仲达师承袁昂梁,冰出于水,而寒于水,弟子从学于师而又超过老师。他所画天竺佛画,时人无人能比。到了唐代有“曹家样”之美称。 

曹家样,曹家样,且照着“曹衣出水”的模样一路描去,佛个个都仿佛练过健美,身材凸显,或修长或健美。

佛像雕刻其源头可追溯至古印度优填王。

在佛教传说中,优填王是古印度憍赏弥国的国王。他虔心礼佛,供养如来。

有一次,佛陀悄然离去,上忉利天为其母说法。佛陀的四众弟子数日不见佛陀,苦寻不获,个个忧心自责。独优填王思佛心切而病入膏肓。大臣们很是着急,于是商议请来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力,带着雕刻师上达忉利天,亲睹佛陀圣容后,用紫檀木雕刻成高达五尺的佛像,让优填王瞻仰,早晚礼拜,以解除思念之苦。这就是佛像雕刻、供奉的开始。

倚坐佛双腿下垂、坐于宝座之上,与盘膝而坐的交脚佛像造型明显不同。据说这是一种对君主坐姿的模拟,意味高贵与权力。

可不可以这样认为,紫檀木雕刻而成的是交脚坐于莲台之上的佛祖,而第7窟北魏原作雕像,所刻为优填王吗?

第7窟内上部天宫伎乐,轻盈活沷,巾带飘动,翩翩起舞。画师将她绘在壁上的瞬间,她依旧飞翔,如同慢镜头,身后留下拉长的幻影。千佛有规律的大面积排陈开来,四身为一组,四种色彩,循环往复,代表某种玄机。

下部画金刚、力士,威猛有力,个个都像是来自西域的勇士。

第8窟始建于北周,隋代重建。西壁北端绘涅磐变,画面两端各有高大的娑罗双树,传说中每一端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代表非枯非荣、非假非空之意。

娑罗树又名七叶树,树叶似手掌,夏初开花,花如塔状,又像烛台,每当花开之时,手掌般的叶子托起宝塔,又像是供奉着烛台。树干可割采龙脑香。信佛者常用龙脑香油点佛灯敬佛,可以醒脑,且满屋清香。

相传释迦牟尼八十岁时的一天,走进希拉尼耶底河里————洗澡,然后上岸,走到娑罗双树中间,右胁而卧涅磐。

壁画上涅磐变,佛身后是众多举哀的弟子们。佛前方立有一世俗人物形象,东壁下部还画有供养棚车一辆。是一位隋朝供养者坐着车子一直驶入了壁画吗?

西千佛洞 阳关

第11窟为西千佛洞最具特色的洞窟。初建于北周,现存壁画多为隋代所绘。主室为横人字披顶,窟形类似游牧民族的圆形帐幕,此为敦煌石窟中决无仅有的。

东壁千佛中央,绘禅定佛与二胁侍菩萨。背后圆形佛光四射,头顶亦为类似帐房的帘幕。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

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四分五裂的时期,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五胡、十六国此起彼伏。

这时,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皇帝。公元581年二月,隋文帝杨坚登帝位,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登基当日,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

隋朝迅速强大繁荣起来,被誉为“开皇之治”。 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公元589年,隋灭陈,同年琉球群岛归降,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

此窟应该开凿于此时,洞窟具有深厚的游牧民族特色,四壁的男女供养人皆着汉式服装。学者认为,此窟为当地已经汉化了的少数民族兴建。

帐房、牛羊、星星、月亮,佛光皆可普照。

第12窟为西千佛洞唯一一座面向正南的洞窟。初建于北周,后经隋、唐、回鹘、民国重修。

东壁上部绘回鹘说法图,男子戴回鹘冠,捧刀、弓、剑、铁爪篱等武器。而女子头上饰一桃形金凤凰,执花供养。

取“迅捷如鹘然”的意思,唐朝时,回纥改作回鹘。我看到壁画角上的一只鹰,正盘旋俯冲。

南壁绘睒子本生图。

睒子盲父母居山中草庐,身披鹿皮的睒子在汲水,画面上迦夷国王驰马拉弓,鹿群饮水、惊望、奔逃,国王误射睒子。睒子中箭后,念及死后父母无人供养,表情哀伤。风吹树木摇晃,有小狐狸出洞四面张望。国王至草庐前,向盲父母述说睒子身亡事,引盲父母至睒子尸体处。天神为睒子孝心所感,施药救醒睒子,皆大欢喜的结局。画面紧张而多细节,观之有声有色。

出西千佛洞,滔滔党河水流淌,冲刷出敦煌绿洲,石窟是这块绿洲灵魂和精神的栖息地吗?荒芜的沙漠戈壁为父,西千佛洞,依旧是那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洞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7666.html

更多阅读

2015梅州市千佛塔寺“千佛禅韵”夏令营招生简讯 仙剑4千佛塔

千佛塔寺佛学院为云门佛学院女众部,是在明慧法师主持下,以汉语系为主,兼设藏语系、巴利语系佛教的高级女众佛学院。学院环境幽静,庙宇庄严,宝塔矗立,面临梅江,背靠重峦叠障,苍松翠柏,寺院清净,宛然一方净土。为了继承学习禅宗文化,我佛学院多次

唐博论坛:千佛临凡万祖下界

千佛临凡 万祖下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4bd81010112tn.html上末后时年,万祖下界,千佛临凡,普天星斗,阿汉群真,满天菩萨,难脱此劫,乃是未来佛,下方传道,天上天下诸佛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闻已合掌心生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他人闻已展转相教。乃至三

敦煌壁画 传承千年的神秘图腾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

奇幻美丽的敦煌飞天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声明:《西千佛洞 阳关》为网友这点痛算什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