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民族问题 伊朗的民族

中东是一个处于世界热点的多民族地区,在民族的复杂性上,世界上很少有几个区域能够越过中东。而伊朗地处中东的心脏地带,自古是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的桥梁,也是各民族的迁徒通道,历史上又多次受到外族的入侵,因而,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伊朗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民族、部落、部族等关系。民族、部落、部族对立与宗教对立相互交错,并为外国侵略势力所利用。在民族间题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根本对立,以及库尔德民族问题、俾路支问题等。上述种种矛盾为伊朗一度动荡不安、战乱不止的一个重要 因素。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伊朗的政治和经济,而且还影响到中东各国之间的关系,甚至整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主要民族及其分布
伊朗是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领土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21万。按各民族的语言特点,伊朗可分为3大语族、40多个民族。属于波斯语族的有波斯、库尔德、卢尔、巴赫蒂亚尔、俾路支等民族;属于突厥语族的有阿塞拜疆、土库曼、卡什凯等民族,属于闪语族的有阿拉伯等族。除了以上三种语族的民族外,伊朗还居住有亚美尼亚人。
伊朗的宗教影响很大,全国98.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属什叶派。逊尼派教徒仅占7.8%,其中包括阿拉伯人、大多数的俾路支人、库尔德人、土库曼人等。亚美尼亚人和部分阿拉伯人信奉基督教。犹太人信奉犹太教。此外,还有信奉袄教的居民。
波斯人是伊朗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6%。他们使用波斯语。波斯语是伊朗的正式官方语言。波斯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密集于伊朗中部和高原大部的城市地区,如:德黑兰、克尔曼、设拉子、亚兹德、伊斯法罕、卡善等,波斯人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训练,容易接受西方的影响。他们从事农、工、商等各种职业。伊朗军队、宗教的高级职务大多由波斯人担任,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的一个古老民族。也是伊朗的第三大民族。原由古代米底亚部落和伊朗的部落渗入库尔德斯坦地区之后发展起来。由于这个地区分属西亚5个国家领土,而成为各国的少数民族。它约有2000万人,主要分布在伊朗、土耳其、伊拉克三国边境地区。叙利亚以及前苏联的一些小镇也散居着库尔德人。大多数库尔德人操伊朗西部语言,也有一些人操所在国的语言。库尔德语属于印欧语系。库尔德人大部分人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并保存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妇女没有面沙和披肩等装束,也没有男女隔绝的风习,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库尔德人原先是游牧民族,现在大部分都已定居,从事农耕或畜牧,也有在都市里经商的,但他们至今仍然喜欢骑马。伊朗的库尔德人约320万,主要分布于伊朗西部的库尔德斯坦、巴赫塔兰(原名克尔曼沙赫)和伊拉姆三省及西阿塞拜疆省的部分地区。
卢尔人约有150万人,分布于伊朗扎格罗斯山区,其语言同库尔德语很少区别。卢尔人是古代埃兰人与外来的南伊朗部落的混血后裔。卢尔人的部落分为两个主要支派:—支为定居农民,分布在克尔赫和迪兹两河之间;另一支为游牧民和半游牧民,冬季在克尔赫流域过冬,夏季迁徒该河西南的山区,住在法尔所省两部的卢尔人属于库赫格卢和马马萨尼两个部落。而定居在哈马丹和加兹温的卢尔人则在相当大程度上已和他们周围的波斯人混合。在宗教方面,卢尔人是伊斯兰教什叶派。
巴赫蒂亚尔人约有60万人口,是游牧和半游牧部落。他们的分布与卢尔人相邻,以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为其主要聚居区。巴赫蒂亚尔人分为两个基本分支:巴赫蒂亚里省北部的哈夫特兰部落大多是游牧民,南部的查哈尔兰部落基本上是定居农民。在伊朗四南部石油区也有相当数量的巴赫蒂亚尔人。他们在这里与阿拉伯入和印度人杂居。他们使用的是接近卢尔人和库尔德人的语言。宗教上届伊斯兰教什叶派。
俾路支人是一个古老的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大约有500多万人居住在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国的交界处,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组成大小500个部落。此外,叙利亚、伊拉克、约旦、沙特阿拉伯和前苏联等国也有少数的俾路支人。伊朗境内约有80万俾路支人。多数分布于伊朗东南部省份锡斯坦—俾路支斯坦,其次是克尔曼、留拉桑和雷斯坦等省。俾伸路支人属伊朗族人种,受伊朗的文化影响很深,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俾路支语。俾路支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绝大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阿塞拜疆人与前苏联的阿塞拜疆人为同一民族。阿塞拜疆人约占伊朗总人口的22%,是居波斯人之后的第二大民族。他们聚居在伊朗西北部的东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和赞江等三省,是伊朗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哈马丹、加兹温、阿拉克和萨韦等城市的主要居民。他们讲阿塞拜疆语,信奉伊斯兰教,属什叶派。阿塞拜疆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种行业,并以擅长园艺和手织地毯著称。
卡什凯人约有45万人,主要分布在法尔斯省和伊斯法罕省,是伊朗南部人数更多的突厥部落。他们主要从事游牧和打猎,冬季游牧的地方在设拉子以南、波斯湾附近山岳地区,夏季在伊斯法字通往设拉子的道路以西,春季则转移到遥远的北方。现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定居务农。卡什凯人主要从事畜牧业、贷物运输和织毛毯。其语言接近阿塞拜疆语。宗教上是伊斯兰教什叶派。
土库曼人约有55万人,大多数居住在伊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的戈尔甘平原,少数分布在霍拉桑东北边境一带。他们大部分属于伊奥穆德、戈克连、萨洛尔、萨雷克等部落。主要职业是畜牧业(特别是养羊),其次是农业。讲土库曼语,民间通行伊斯兰教逊尼派。
阿拉伯人全伊朗估计有100多万,大部分聚居在与伊拉克交界的胡齐斯坦和波斯湾沿岸省区,多数是石油工人,其余从事农耕和航运,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洛雷斯坦省、法尔斯省、克尔曼省与霍拉桑省东部,主要从事畜牧业。伊朗的阿拉伯人讲的是属于闪语系的阿拉伯方言。宗教上主要是伊斯兰教逊尼派。
亚美尼亚人约有26万人,大部分是在l6~17世纪迁移到伊朗的,几乎定居于伊朗所有的大城市,其中以乌尔米耶和伊斯法罕的亚美尼亚人最多。约有30个亚美尼亚人的村庄分布在卡拉达格高原。在伊斯法罕近郊米尔夫有一个较大的亚美尼亚人移民区。他们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倍奉基督教。
二、伊朗民族问题
(一)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积怨甚深
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两族之间的矛盾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历史纠葛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是两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不同教派的民族。他们之间的对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在历史上,波斯人与阿拉伯人曾经多次发生战争,并彼此征服、压迫、统治过对方。各自独立后,统治者继续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因此两族之间长期以来就存在纷争和冤仇。
公元前6世纪,出身于阿契美尼德氏族的居鲁士统一了伊朗各部落,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居鲁土统治时期,波斯人连续进行对外扩张战争,经常出兵侵略邻国。及至公元前5~4世纪波斯帝国的版图已经包括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伊朗高原以及中业细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当时,伊拉克的疆域也被划入波斯帝国的范围之内。至此,波斯已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奴隶制大帝国。高踞其上的波斯人享有种种特权和优先权。他们免缴贡赋和捐税,并免服劳役。而被征服的阿拉伯人则遭到歧视和压迫,必须缴纳巨额捐税和田赋,生活极为困难。这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但自7世纪穆罕默德首创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征服了整个北非以及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中亚等地,建立了阿拉伯帝国。被置于阿拉伯人统治之下的这些地方的居民,几乎完全被阿拉伯化。例如,阿拉伯语为法定的官方语言,原信奉袄教、基督教的大多数波斯人改信伊斯兰教等等。
虽然如此,波斯人仍要缴纳各种高额捐税,包括人头税和土地税。以后,虽然减少了新穆斯林的人头税,纳税负但仍然很重。阿拉伯哈里发帝国时期的波所人长期处于被奴役、受压迫的地位。他们经常起义,反对阿拉伯贵族的统治。从此以后,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怨恨愈结愈深。
2.教派矛盾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伊斯兰国家,但属于两个不同的教派。伊朗93%的居民属什叶派,国家政权掌据在什叶派手中。伊拉克什叶派约占60%,但执政的主要是逊尼派。
什叶派与逊尼派在基本信仰上没有差别,都承认安拉是唯一的神,先知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但在穆罕默德的继承权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并一直存在着尖锐的予盾,逊尼派主张继承人应由穆斯林公社根据资历、威望选举产生。因而认为穆罕默德的门徒、由穆斯林公社推选的四大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是合法继承人。它强调逐字逐句地阅读《古兰经》,严格地执行伊斯兰教法,自称是“正统派”。而什叶派则与逊尼派相对立,只承认阿里和他的直系子孙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任者和穆斯林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首领伊玛目从先知穆甲默德身上继承了天慧,从不犯错误,甚至认为末代伊玛目并没有死,而是“隐遁”了,将来会以救世主马赫迪的身份再现。
世界上90%的穆斯林属逊尼派,只有10%左右是什叶派。但什叶派不仅在历史上曾多次成为伊朗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面旗帜,而且在什叶派穆斯林较多的海湾地区影响很大。1979年伊朗的什叶派伊斯兰革命取得成功后,霍梅尼提出要在海湾地区建立一个以伊朗为中心的、政教合一、构权至上的“大伊斯兰联邦”,声称要“输出伊斯兰革命”,号召各地什叶派起来夺权,并将伊拉克作为“输出革命”的第一个目标,对这些国家的政权构成威胁。总之,十几个世纪以来,两大教派之间为争夺正统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一直是穆斯林世界动荡的重要根源。
3.胡齐斯坦问题
伊朗境内有100多万阿拉伯少数民族,聚居在与伊拉克交界的胡齐斯坦省。这里是伊朗出入波斯湾的大门,又是伊朗粮食和石油的主要产区,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伊朗9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于此地。这里有著名的石油港霍拉姆沙赫尔和世界最大的炼油中心阿巴丹,经济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奥斯曼帝国时期,曾把这一地区划入伊拉克行省管辖,称“阿拉伯斯坦”。1925年伊朗在英国支持下占领了这个地区。该地区后来成为伊朗的一个省,改名为胡齐斯坦省。之后,开始向这里大规模移民。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伊朗政府颁布命令,没收阿拉伯人的土地,分配给从外地迁来的波斯人耕种。该省的波斯人虽然不多,却占据各部门的要职,而这里的阿拉伯人既不能在当地政府机构和石油企业中担任高级职务,也不能使用本民族语言,穿本民族服装,在就业和升学等方面也备受歧视。这就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和反抗。1978年,伊朗的阿拉伯人曾参加霍梅尼领导的推翻国王的斗争,霍梅尼答应在伊所兰革命胜利后给他们以自治权。1979年霍梅尼上台后,阿拉伯人提出实现民族自治、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以及广泛就业、使用阿拉伯语的要求,但霍梅尼并末履行诺言。此后,阿拉伯人怀恨在心,转而寻求伊拉克的支持,并多次举行武装起义,一直为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而斗争。
(二)库尔德民族问题尖锐复杂
在伊朗的民族问题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库尔德人问题。它既是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潜在威胁,也是长期困扰伊朗政府的一个敏感复杂的民族问题。
库尔德民族问题,早在战乱频仍的19世纪就己出现。1514年,库尔德斯坦的大部分,属于奥斯曼帝国所辖的版图之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库尔德地区分属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叙利亚。
库尔德人是伊朗的少数民族。勇猛善战是库尔德人的主要特征。他们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着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伊朗的库尔德问题有着复杂的外部因素和深刻的历史根源。二次大战期间,在伊朗成立了“库尔德青年委员会”,提出了“地区自治”甚至“民族独立”的要求。1945年在该委员会基础上成立的伊朗库尔德民主党领导着自治运动,并于1940年1月22日建立“马哈巴德共和国”。但这个共和国只存在了11个月。从此以后,伊朗库尔德民主党人被迫转入地下。1973年该党召开了第三次党代表大会,制定了新的纲领,确定其基本任务是“在伊朗内部实行民族自治”。
1979年2月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处于地下26年之久的库尔德民主党开始了公开活动。党的总书记阿卜杜勒·卡塞姆卢提出了10点自治主张,并明确宣布:“伊朗建立民主共和国,库尔德斯坦建立自治政府”。在推翻巴列维王朝的过程中,库尔德民主党领导的武装和其他武装曾夺得一些地方政权;扩展了势力。但也因此同伊朗政府军发生了武装冲突。新政权成立后,1979年8月霍梅尼曾命令武装部队进军库尔德地区平息“叛乱”。政府在使用军队清剿的同时也采取招降的办法,但效果并不显著。中央政府同库尔德族代表举行多次谈判,均告失败。
在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中,库尔德反政府武装活动再次兴起,游击队与伊拉克军队里应外合,攻占了伊朗北部的一些城镇。当时伊政府车因忙于两伊战争,无暇顾及库尔德人的骚乱。然而到了1989年,两伊战争大局已定,政府军立即对库尔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清剿,50万库尔德人背井离乡。库尔德游击队在受到重创后再度回到深山老林或逃到邻国。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似乎找到了摆脱库尔德人困扰的途径,当局同库尔德人曾进行多次谈判,以求找到解决库尔德问题的办法。政府愿意在确保国家统一的原则下,对库尔德人提出的要求加以认真考虑。但是,要彻底解决伊朗的库尔德民族问题,难度很大,需要双方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
(三)关于俾路支问题
俾路支地区或俾路支斯坦是指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国交界处的俾路支族人聚居区。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是伊朗东南部的一个边境省,约有19万平方公里。它东部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阿富汗相邻。南濒阿曼湾和阿拉伯海,是中亚细亚“软腹部”的出海口,沿海有天然“暖洋”良港查巴尔。同时,伸路支地区接近波斯湾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控制这一地区,就可以封锁进出波斯湾的通道,切断严重依赖波斯湾沿岸石油的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石油供应。因而,伊朗的俾路支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据考证,俾路支人的故乡在古代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即今天的叙利亚北部。俾路支一词来自巴比伦一个名叫巴路士的皇帝。俾路支人认为,他们是哈里发阿里(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的四大继承者之一)的追随者。公元680年,阿里的儿子侯赛因被亚齐德打败。俾路支人为了躲避亚齐德的军队的迫害,开始了向东方的民族大迁移。这个传说据说是可信的,因为从9世纪起,阿拉伯和波斯的历史著作上就经常提及俾路支。13世纪时他们随莫卧儿人进入次大陆,并开始定居下来。
英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已在西南亚和南亚的统治,对俾路支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在19世纪末叶,根据“杜兰”线划定了英属印度与阿富汗的边界,将普什图人的一部分居住处,划到印度一边,—部分划到阿富汗境内;同时将一块俾路支人居住区划给了阿富汗。另外,又按“戈德斯密德线”把大多数俾路支人聚居的地区划归英属印度,把1/3的俾路支地区划给波斯。1947年8月,英国被迫同意印、巴独立,实行分治,规定原英属印度境内的俾路支地区归入巴基斯坦。这样,便在这一区地播下了长期民族予盾的种子。
伊朗的俾路支地区偏僻,中央政府对其控制并不牢固,当地部族头目权力很大。但伊朗的俾路支问题也一直尖锐而复杂。1968~1973年,伊朗俾路支人曾在外国势力支持下,搞武装斗争,要求民族自治,甚至搞统一的俾路支国家。70年代中,伊朗政府曾注意发展该地区经济,并在阿拉伯沿岸建立海空基地。伊朗政权更迭后,仲路支日治运动日趋活跃。1979年1月,俾路支斯坦“穆斯林联盟党”在扎黑丹召开群众大会,要求该省自治。12月初,该党要求由仰路支人担任省长和省检察长,要求从俾路支省撤出革命卫队。12月中句,在省会扎黑丹,伸路义人同革命卫队发生火并。后来俾路支人求教领袖与伊朗中央政府达成停火协议。但是,巴基斯坦俾路支分裂运动的首领,在伊、巴边境上来来往往,串联伊朗俾路支人和他们一起搞分裂。
由于伊朗俾路支地区的战略地位和丰富资源,沙皇俄国对这一地区一直抱有野心。沙皇俄国曾多次企图经过伊朗和阿富汗进占伸路支地区,打开一条南下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在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取得不冻港。为了实现老沙皇的野心,前苏联一直处心积虑企图拼凑“大俾路支斯坦共和国”,使之并入前苏联的势力范围。从70年代初以来,前苏联就加紧进行分裂活动,利用俾路支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煽动俾路支人反对伊朗政府。1973~1976年,前苏联向一些俾路支部族提供武器和资金,并趁机在伊朗的俾路支人知识分子中培植亲苏势力,拼凑“俾路支人民解放阵线”等组织。殖民主义种下的祸根以及前苏联的插手,使伊朗的俾路支问题更加复杂,并成为伊朗动荡的一个不安因素。
三、政府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伊朗的居民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但是伊朗政府否认伊朗有少数民族存在。它认为所有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都属于伊朗民族,只承认在宗教信仰上存在少数人信奉基督教、袄教和犹太教等。因而伊朗政府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的是主体民族同化少数民族的政策,包括小学、少数民族居住区的学校在内的一切学校统统都用波斯语教学,至于伊斯兰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所设的小学也要按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稳定国内的局势,伊朗政府还采取了一些解决民族问题的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制止动乱,打击“民族分裂活动”。例如,对库尔德游击队采取高压政策围剿,下令禁止库尔德民主党活动,取消该党领导人在专家会议中的席位,并声称伊朗的国内政策不容许某一个地区分离或脱离。
第二,与有关各方进行谈判,寻求政治解决的办法。伊朗伊斯兰革命政府曾给予库尔德人以有限的自治以抵消其完全独立的要求。宗教领袖雷梅尼曾发出呼吁,要求库尔德人把血统和宗教上的分歧放在一边,不要同袭击军队的人站在一起。他号召伊朗占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和绝大部分库尔德族人所属的逊尼派穆斯林要保持团结。
第三,采取怀柔手段缓和矛盾,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使其获得更多的自由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曾保留库尔德人原来的部落组织,利用库尔德某些亲政府的上层进行统治,并吸收一些上层分子到政府中任职。
第四,加紧外交活动,争取邻国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和黎巴嫩拒绝向游击队提供庇护。伊朗的民族问题由来已久,民族之间积怨很深,又波及数个国家,加上宗教、边界纠纷以及内政外交和种种国际因素的制约,情况错综复杂,要想使民族问题在短期内解决是相当困难的,而民族之间不时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又必将对伊朗政局带来不利的影响。


伊朗的民族问题 伊朗的民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7377.html

更多阅读

超越日本的SWOT

  余世维/文   中国可以超越日本,也一定能超越韩国。学习欧美的长处,自动、细节、诚信、负责、思考……《中国财富》做这篇文章我觉得很好,不仅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还要对国内的企业说:少喊两句口号,多研究些细节和方法。   一个

销售队伍的“速度”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市场上,我们的民族品牌靠什么和国际巨头斗?有人说要靠政策和政府的保护,但那是我们弱小时候的事情,再说这些也是靠不住的,靠他们是危险的。那靠什么呢?我们和跨国公司比资金,我们不行。和他们比

保鲜与解冻——从“新鲜的,美菱的”个案看品牌老化及其对策

   当我们看到原来名噪一时的鲁酒4大家族(秦池、兰陵、景芝、泰山生力源)纷纷只赚吆喝不赚钱,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时;   当我们想起曾经的民族工业5朵金花:霞飞、冠生园、嘉陵、健力宝、威力等徒有高知名度,市场表现却江山日下之时;  

无法渲泄的健力宝

   民族品牌是近10年来永恒的话题,许多国货精品对民族工业的发展确实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长虹、海尔、格兰仕的崛起,重新划分了家电领域的势力范围,挡住了世界级家电品牌十多年来如潮的入侵;娃哈哈去年推出非常可乐,拉开了中国软饮料

餐钦营销的未来十景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据有关方面的统计,餐饮业的增长率要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餐饮需求又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

声明:《伊朗的民族问题 伊朗的民族》为网友回不去旳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