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天津话 会说话的金杰天津话

有趣的天津话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往天津话被视为“粗俗”的印象是不公正的。

李世瑜与天津方言岛


前不久,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方言岛”学说创始人——李世瑜先生去世了。

李老先生1922年生于天津,毕业于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和研究院人类学部,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终生致力于天津方言与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为城市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通过李老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天津方言之“根”,同时也可以了解天津历史之“源”,从而对自己所在的城市有进一步的认识。

等腰三角形的方言岛

  方言岛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即由于历史上大规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区域。

譬如距北京二百多公里的河北省承德,绝大多数居民就讲纯粹的北京话。原因就是由于清朝康熙时兴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首都的宫廷供奉人员和皇宫卫队的大批官兵移住该地,定居下来,以致压倒原来居民所操方言,使之同化于北京话,因此承德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

天津方言岛之说,出自李世瑜先生。1946年他在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就学读书时,便在北京《民语报》的“民俗园地”专栏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天津方言的文章。

  为进一步了解天津方言的形成历史,1954年李世瑜在天津教师学院任教时,曾利用一年内所有的节假日到天津四郊调查方言。通过调查,他发现天津话,也就是天津方言的使用范围基本限于市内六区,除此之外还有东丽区、津南区、塘沽区城区的部分居民。

为什么同在一片土地上,同是天津版图上的百姓,天津方言却没有覆盖所有地区呢?在他看来,使用天津方言的地区就像大海里的一个小小岛屿,独立而完整。从此,他试图用方言岛理论对天津方言进行调查研究。

天津话的地区范围是一个倒置等腰三角形的方言岛。这个方言岛的底边距旧城北约l公里,尖端距旧城南约22公里。

天津方言区,它的东南西三面都被静海方言区包围着,这种现象在语言学上就称为“方言岛”。天津话这棵特立独行的方言之树的根,并不是海河两岸土生土长的,而是外乡移民带来的。

北面被北京音系包围,因此天津市北辰、武清二区人说话接近北京话;东、南、西三面则被静海音系所包围,于是口音接近静海话话。而居住在天津东北地区的汉沽区、宝坻区、宁河县、蓟县的天津居民的语言发音又属于唐山音系,说的接近唐山话,例如,著名艺术家马季、赵丽蓉是宝坻区人,他们在表演中学说的是唐山话。从以上可以看出,天津市人说的可不都是天津话,而且天津话很难学得标准,连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李金斗学说的天津话发音也不怎么对,只有我们天津走出去的相声演员姜宝林、刘亚津、冯巩、牛群等人,才能说纯正的天津话。

  李世瑜经过细致的田野作业、实地考察,确定了天津地区四面八方的语言分界线,画出了《天津方言区域图》,首创了“天津方言岛”学说。

方言岛“根”在江淮平原

  自古以来,天津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据史料记载,当时移民人数之多、稳定性之强,当今无法比拟。

多年来,天津民间一直流传着“燕王扫北”的历史故事,燕王朱棣不但扫北得胜,还把他从家乡安徽带来的士兵安置在天津地区戍边屯垦。从某种角度讲,这便是津城最早的一批移民。

这些移民实行军事建制聚居,“家庭承袭,邻里相望”,于是,悄然形成了相对牢固的“语音社区”。之后,由于苏皖地区不断有移民到天津地区,江淮人逐渐占压倒优势,因此具有低平调的江淮方言慢慢变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天津还有一些从山西或其他地方定居的移民,但均由于不是大批的,加之散居,很难形成自己的方言区,所以散在的移民无论操何种方言,几十年后逐渐被当地方言同化。

  天津话的“母方言”究竟在哪儿?1987年年逾花甲的李世瑜先后两次南下,开始了天津方言寻根之旅。在南下绕江淮及高邮湖、洪泽湖地区跑了一圈后。李世瑜决定再到安庆寻访,在从徐州乘火车前往安庆的途中,却有意外收获。

火车车厢拥挤,李世瑜和很多人一样是“站票”。火车过宿州后,李世瑜身边的两个人因抢座吵起来。一口纯正的天津话,从两个人嘴里吐了出来。李世瑜以为碰到了老乡,便劝架说:“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别吵了。”抢座的人眼眉一立:“嘛!嘛出门在外!我,我就这儿的。”

  一句话,让李世瑜大喜过望,安庆不去了!他干脆跟着这两个人下了火车。下车这站叫固镇,在蚌埠北48公里处。到了固镇火车站,李世瑜以为回到了天津,双耳听到的是纯正的天津话。

车站茶摊老掌柜和他搭起话,“共同语言”使他们一见如故。老掌柜告诉李世瑜,固镇属于宿州市,宿州市距离固镇45公里。李世瑜立即马不停蹄赶回宿州。历经数月调查,天津方言的“母方言”终于浮出水面——天津话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广大江淮平原。

天津方言个性鲜明

  天津方言有鲜明的个性,无论是语音还是词汇均与众不同。

  对天津方言颇有研究的谭汝为先生,曾提出天津市各区县的方言,细分可以分为9小片。其中较大的方言片是:北部地区是蓟宝宁话片(蓟县、宝坻、宁河),与唐山话接近。

南部地区津南、大港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沧州话片。譬如南郊小站镇,就说沧州话。西北部的武清和北辰,以及东部塘沽部分地区的方言与北京话接近。譬如杨村镇,北郊双街、双口,说武清话。市区的西南部地区基本属于静海方言区。譬如西青区杨柳青镇、津南区咸水沽镇,说静海话。

从市中心向北,过了北马路、北大关、河北大街,这属于天津话的地界,但一过了旱桥,语言变味了,成了北郊话。北辰区的北仓、宜兴埠、西堤头、市区西沽、丁字沽,明显不同于天津话,其特点具有武清话与天津话之间过渡的性质。

  最能体现天津方言特点是声调:四个声调中阴平声的调值低降,齿音字较多。天津话与普通话都有四个声调,但在调值(每个声调的实际读音)上却有明显的差别。特别表现在阴平(一声)声调上,二者差别很大。

普通话的阴平读音呈现出高而平的调值,是四声中最高的声调,读高平调;而天津话的阴平读音呈现出低而略带下降的调值,音程短促,是四声中最低的声调。

例如“天”、“七”、“飞”、“边”等字的读音,天津话调值低,普通话调值高,借用音乐术语来说,二者相差了八度音。

  如今,越来越多的语言专家认为,天津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语言文化传播和融合中,具有顽强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词汇方面,天津话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十分丰富,它生动形象、含蓄质朴、感情深厚、贴近生活、幽默诙谐,成为天津人民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力工具。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现在学生们都在说普通话。真是令人担心,几十年后,天津话那种有魅力的声音就要进博物馆了。

下面列出了50个常用的天津方言,通过这些例子可以考验一下你对天津话了解和掌握的程度。

有两个大家都知道:1.嘛:读作mà。是什么的意思。

2.哏儿:gén。是有意思,好玩,找乐的意思。

普通方言:
1.上亮子 :特指门上方的玻璃窗。
2.齁 :读作hōu。指太甜或者太咸。例:今天这菜盐放多了,齁死我了。
3.褶裂:读作zhě liē。指人无故找茬(但并无寻衅滋事之意,仅仅是“褶裂”)。
4.横:读作héng。其实就是“可能”的连读音。例:你脸上怎么挂彩了?横给老婆打的。
5.唆了蜜:这个比较简单,就是对棒棒糖之类甜食的叫法。另:唆了,就是舔、含的意思。
6.零嘴儿:泛指零食。
7.嚏喷:读作tìfēng。正常人都说“打喷嚏”,但到了天津,不知怎么的,就叫“打嚏喷”,而且我打了20几年“嚏喷”,居然前几天才发现这个怪异的叫法,而且我小时候还以为那叫“打嚏分”呢。
8.恁(么):读作něn。其实应该是“怎么”,但天津人就说“恁么”,而且还常常在后面接上“嫩么(那么)”,例:你恁么嫩么腻歪人呢?
9.油呼鲁:实际大概是“油葫芦”,指跟蟋蟀(即“蛐蛐儿”类似的昆虫),还有一种差不多的,俗称“三尾(读作yǐ)巴腔子”。
10.尼了:“你”或“您”的叫法,例:尼了这是干嘛去?(实际应为“您这是干什么去?”,按标准的天津话说就是“尼了介斯干嘛其(轻声)?”
11.二八八:这可是经典的天津话了,意指一般水平或中等偏下的,大概和“二把刀”差不多。例:那么窄的道,也就您这老司机能过去,要换个二八八的,准卡那。(另:“卡”字在天津读作qiǎ或qiá)
12.孬(鱼):读作nao。是“熬”。熬鱼。
13.rǒng:用.永.勇.泳.庸.涌……凡是读作yǒng音的,天津话都是rǒng,声母变,声调不变。例:冗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4.顺:读作shún。难看.丢人.不好的意思。例:你说他当着那么多人数落我,我多顺(shún)呐!例2:你介孩子长的还真顺(shún)呐。
另: 垮:读作kuǎ。顺(shún)的近义词,特指颜色对比过于鲜明或颜色太艳。例:你这身衣裳太“垮”了。
15.来:读作lǎi。拽的意思。例:你别来(lǎi)我。
16.拾不起个儿 :形容筋疲力尽。例:快让我躺下歇会儿,累得我都拾不起个儿来了。
17.拢子:梳子的天津叫法。
18.糖堆儿 :糖葫芦。
19.干饭 :米饭。例:马三立曾经在某个名段中说过:“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吃几碗干饭”。
20.洋白菜:学名卷心菜,有的地方叫圆白菜,天津人大多管它叫洋白菜。
21.姨子:对肥皂的称呼,以此类推,香皂就叫“香姨子”。
22.堆故:有两种读法:一,duī gu(轻声),指身体摊成一团;例:他当时头一晕,立马就堆故那儿了。二,duǐgu(轻声),指把液体混合。例:你别瞎堆(duǐ)故了,弄得雪碧不是雪碧味儿,可乐不是可乐味儿。
23.拿分:读作fèn。可能是从某种以分数计算输赢的比赛或游戏中演化而来的吧,指对于成功有很大把握。例:有了六级证,你再去找工作,那就拿分了。
有趣的天津话 会说话的金杰天津话
24. 二姨夫——甩货 。这个来源于高英培的相声《丧事喜办》,具体情形请下载此段相声仔细揣摩。
25.快:读作kuǎi。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挠;二,舀。例:1.我这后背好像让蚊子给咬了,帮我快(kuǎi)快(kuǎi)。2.上水缸里快(kuǎi)点儿水。(另:天津话爱把“去”或“到”说成“上”)

26.鞋蹋邋:拖鞋,北京叫“蹋邋板儿”。
27.凿吧:指再加一点。例:我看这些差不多了,再凿吧凿吧就行了。
28.垫吧:指正式吃饭前先少吃一些。例:你饿了吧,先来两块蛋糕垫吧垫吧。
29.握:天津人管“饿”叫“握”。
30.色:在天津有两种叫法:一,傻儿,连读音。例:这是嘛色(傻儿)?二,sǎi。例:色(sǎi)盲。
31.掰掰:天津人对“叔叔”的叫法。同样,“伯伯”叫“大大”。“伯母”叫“娘娘”。要说明的是,天津对亲戚年龄的排序与很多地方相反,最小的要叫“老”,比如我同学hx总说她小姨怎么怎么,这要是到了天津,就叫“老姨”。
32.一边儿:即“一般”。例:他跟我一边儿大。
33.猫 :“摸”的叫法,读作mao,一声。例:你别猫我,怪痒痒的。
34.楞子 :读作léng。天津人常用来形容别人的词,跟“二百五”差不多吧,据我理解,很多情况下就是形容具有朋克精神的人。
35.贼 :读作zèi。 “这”的读法。例:可赶上这(贼,zèi)波了?” (相声:钓鱼)
36.介 :“这”的另一种叫法。例:“介是嘛阿?”
37.大尾巴鹰:读作yǐ ba。装洋算的意思
38.玻璃盖:读作bǒ li。 膝盖的意思
39.捡直:直接走,不拐弯。例:捡直走就到了。
40.大脖溜: 大巴掌,打脖子后面 ,有滑溜的意思。打的时候,向下溜
41.邹兴: 德行。例:瞧你那邹兴。
42.大嘚嘚、大得得:就是女人乳房的意思(天津人发音时,读lǔ 房)
43.大廖:什么都管,主持死人丧失时候的司仪。
44.固秋:无规则的乱动。 例:你在那乱固秋嘛!
45.奋秋:意义类似于固秋。 例:好好岁叫,别躺那老奋秋!
46.自微:就是弱势一方向强势一方的无谓反抗。 例:他小时候让他爸给嫩那打了一顿,他不老实,还自微。
47.BK:骂人的一个代词,用于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例:你(第二人称)BK恁么才来呀?例2:界要搁我早揍BK的了!(指代第三人称“他”)
48.鼻等:就是鼻涕。 例:你看他冻的,直留鼻等。
49.汆稀:就是拉稀。
50.脖葛儿:脖子和衣服的空隙。 例:他老婆把一臭虫塞他脖葛儿里了。

天津市方言分布略图


天津及其附近方言区域图-倒三角形的方言岛

天津方言漫画
















你若有兴趣,下面有更多的天津话可供你欣赏

  哎(ai二声):天津人常用的发语词,尤多见于争吵,有京剧叫板的功效,如:哎你介人恁么不讲理呢?

  熬(nao二声)鳔:纠缠别人,或者是无所事事的消磨时间。如:介小子没事就跟我这儿熬鳔。

  倍儿:副词,很、非常的意思,如:倍儿哏儿

  白豁(huo轻声):漫无边际的瞎聊、吹牛,北京叫山侃、侃大山

  霸呲:乱踩踏,乱走;比如妈妈说小孩:“二子!下雨了,别上外边乱霸呲去!”

  不觉(jiao三声)闷:不识趣,没有眼力劲

  拔闯:替别人打抱不平

  扯:指年轻女性疯疯颠颠,不稳重

  椽儿亮:办事大方、周到,善解人意,也作“亮嗖”

  抽冷子:突然。

  凑分(fen四声)子:大家一起凑钱

  吃“挂落(lao四声)儿”:是别人遇到好的事情,自己跟着沾光,也有别人的错误导致自己跟着受连累意思

  大了(liao三声):专门替人操持婚丧嫁娶一应事情的人,或指出面解决问题的能人

  送路:白事用语,意思是送葬,天津大多在晚上。和我们河南不是很一样的风俗。

  念经的:白事用语,意思是指白事里面用乐器吹吹打打的道士们

  大梨:外行、不懂装懂的人,如:有人形容“安利”传销就是“财迷赚大梨”

  叠了:形容转行、收摊、不干了

  打镲(ca三声):最常用的是开玩笑,如:别拿我打镲啊!就是别拿我开玩笑的意思。也有在别人说这件事的时候突然讲起不相关的事情的意思

  得空(kuo四声)儿:有时间、有空

  得楞(leng轻声):修理、调试的意思,比如下次自行车坏了就可以和修车的师傅说:“师傅麻烦给得楞得楞。”倍儿地道!

  二五眼:稀里糊涂的人

  饭口:开饭的时间,如:介人真够不觉闷的,回回赶饭口来

  奋秋(qiu轻声):一般指手脚乱动,如:坐稳了!别跟这儿奋秋

  哏儿:有意思、风趣幽默

  归齐:副词,到底、最后、结果的意思,如:归齐我一打听,明儿还一拨儿(高英培相声《钓鱼》)

  果篦儿:早点的一种,油炸的膨化薄饼,常和油条在一起卖,北京叫“薄脆”,也叫果子饼

  呱唧:可做语气助词,如棱了呱唧;也可做象声词;还可做动词,指鼓掌

  够板:够朋友、够意思、够交情、

  旮旯:角落

  硌窝儿:磕瘪了但是没有破的鸡蛋,蛋青、蛋黄没有流出来,还能保存一段时间,比好鸡蛋便宜,过去定量供应时也不要票,算残次品卖

  关钱:领工资

  齁(hou一声)儿:太甜或太咸,后泛指味道重,如:齁酸

  喝雷子:拼命,豁出去了

  黑晌(sha四声)儿、夜黑晌儿:前一天的夜晚

  介:代词“这”的天津音

  街底儿:胡同的最里面的那一家

  简直走:一直走

  接风儿:打牌用语,泛指搭顺风

  急赤(ci轻声)白脸(lie三声):气急败坏

  酒地儿:指眼前的地方、地面,如:别拎着了,搁就地上吧。

  棱子:指混横不讲理的人,或者指讲话不圆滑

  离鸡:奇怪,邪门,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的样子,也有神神道道的意思,重叠词作“离离鸡鸡”。

  路子:关系、关系网。如:好家伙“万能胶”这路子太野了!没他办不成的事!

  老坦儿:土老帽,乡巴佬

  离了歪斜:晃晃当当,左右摇摆,不是一条直线

  老鼻子、海了去了:形容很多

  料:形容词,淘气,多指小孩子

  灭(mie一声)了儿:副词,和归齐相尽,也是最后、到底、结果的意思

  嘛玩意儿:怎么回事,什么东西的意思

  没治了:太好了,没法再好了,也做“盖了帽儿了”

  磨奋(fen轻声):磨磨唧唧,纠缠不休的意思。如:不告你办不了了吗?你还跟这磨奋嘛?

  尿(sui一声):服软、认栽

  腻歪(wai轻声):做动词时是讨厌的意思,做形容词时是无聊、无所事事的意思,也有讨厌的意思

  耨(nou三声):动词,做打趣、开玩笑讲,如:今儿个让老张他们耨一顿;还做忍耐讲,如:两口子结婚三年了,没房子,一直跟婆婆那耨着

  贫气(qi轻声):就是贫、贫嘴滑舌

  青酱:就是调味品酱油

  掐(qia二声)个儿:排队加塞儿

  汝:塞的意思

  喏喏:起哄、瞎掺和;如:没你事别在这瞎喏喏。做名词时指喜欢喏喏的人。

  顺(shun二声):丑的意思

  死签儿:解放前流氓争码头群殴,一方提出条件,另一方从自己人中抽人去应对。由于对方的条件常很苛刻,去的人多半不死带伤(比如油锅里捞铜钱、剁手指等等),所以要抽签决定谁去,故称作“死签儿”,后来泛指玩命、拼命。

  踢脚(jiao一声)儿:打牌用语,有点“抛砖引玉”的意思,后泛指帮忙

  崴泥:遇上麻烦了、事情办砸了

  窝脖儿:被人当面回绝,下不来台

  瞎掰:胡说、扯谎

  踅(sa二声)摸:四处乱看

  稀(xi二声)里(li轻声)马虎:稀里糊涂的意思

  摇:嚣张跋扈的意思,如:那小子原来就我们街底儿一混混,现在也摇起来了

  胰子、胰子粉:肥皂,后者指洗衣粉

  夜儿个(ge轻声):昨天

  摺咧:撒泼打滚,无理取闹的意思。如:你别和我摺咧!

  走鸡:偏离了正常的、应有的状态。如:这事本来归街道管,你一打110,这不全走鸡了。

  赠歪、滋歪:挣扎,动手动脚

  折饼(bie三声)儿: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坐地炮:名词,一般指特别能摺咧的人,尤其是中年女性

  扒(ba一声):说瞧不起人的话。"你别把人扒得一文不值。"

  扒头儿:把头贴近去看。"我扒头儿往屋里一看,没人。"

  巴不能够儿:求之不得,巴不得。

  巴结(ji一声):培养。"把你巴结到大学毕业了,可真不容易啊!"

  拔:食物放在水中浸泡。"肉放在水里拔一下再炖。"

  拔裂儿:开裂。"冬天手上搽点凡士林,别冻得拔裂儿。"

  把:次、回。"别管成不成,咱先试一把。"

  把(ba)对(dui三声):双方的拖欠互相抵偿。

  把该:谁也不欠谁的。"我可都还你了,咱们把该。"

  把滑:有把握,与把牢义同。没把握叫"不把滑"。

  把家虎儿:善于理财持家的人。

  罢了(liao重读):了不起,有你的。"你真罢了,我服了。"

  掰不开瓣儿:筹莫展,无计可施。"好几天了,我心里就是掰不开瓣儿。"

  掰生:离间。"都是自己人你这不是掰生吗?"

  白吃饱儿:不做事白吃饭。"他什么都不干,整天白吃饱儿。"

  白给:①白白地送人。"这些破烂东西,白给也没人要。"②不是对手。"你还要跟他较量,白给!"

  白话(huo读轻声):胡说、乱讲。"别听他乱白话了,没那么回事。"也作"白话舌"、"白话蛋"。

  白净子:皮肤白皙的人。

  白毛汗:突然出汗。"吓得我出了一身白毛汗。"

  白眼儿:外孙子(女),"白眼狼"的简称。

  摆谱儿:摆阔气讲排场。

  板:纠正、改掉坏习惯。"你这个毛病可得板着点儿。"

  板生:平整。"看你穿的衣服总是那么板生。"

  半参子(can读四声):事情没做完。"他又弄个半参子,搁下走了。"

  拌蒜了:踉跄、蹒跚。"我脚底下都拌蒜了。"

  膀的力的:到头了、到底了、到家了。"跟您说个膀大力的吧,最低价是18万,再少不行了。"

  梆硬:坚硬。"还没煮烂呢,你尝尝还棒硬呢。"

  包了儿:全部买下,也作"包圆儿"。

  保准:有把握、保证,也作"保根"。

  报儿:次、一回,指哭。"这孩子一天不知哭多少报儿。""冲着我妈的遗像哭了一大报儿。"

  爆皮:皮肤皴裂。"抹点唇膏吧,嘴唇都爆皮了。"

  抱热火罐儿:空想。"没有希望了,别再抱热火罐儿了。"

  背(读一声):平均、分摊。"每人才背十块钱,真便宜。"

  备不住:或许,可能。"天这么阴,备不住要下雨。"

  笨揣(chuai二声):蠢笨的人。"怎么教你也不会,真是个笨揣。

  贝(bei二声)儿贝(bei轻声)儿:傻子。"别管怎么打扮也像个傻贝儿贝儿。"

  倍儿:很、非常、十分。

  比划(hua轻声):较量。"你要不服咱俩就比划比划。"

  憋嘟:发育不良,身体矮小。"都18岁了才不到一米六,长憋嘟了。"

  病病歪歪:身体衰弱,经常有病。"这几年他老是那么病病歪歪的。"

  病秧子:从小体弱多病的人。

  驳头:很快离开。"他一看情况不妙,驳头就跑了。"

  不吃劲:可有可无、没关系、没必要。"这场戏不太精彩,看不看不吃劲。"

  不分流儿(liu四声):手的动作不灵活。"冻得我的手都不分流儿了。"

  不够捻(nian四声)儿:差一点。"不管怎么省着,每月还是不够捻儿。"

  不够揍儿(zou四声):骂人的话。或简化为"不够"。"这个人真不够。"

  不合遥向(xiang轻声):不对头,不合习惯。"这片居民楼的设计不合遥向。""遥"或作"窑"。

  不靠盘儿:行为乖张,语无伦次。

  不识逗:不喜欢开玩笑。"他可不识逗,你逗他就跟你急。"

  不拾闲儿:多动。"这孩子一天到晚乱祸祸,脚手不拾闲儿。"

  不吐口儿:不答应,拒绝商量。"别管怎么说,他也不吐口儿。"

  不着调:不能循规蹈矩。"儿媳妇多讨仔细,婆婆也总说她不着调。"或作"不着槽"。

  步撵儿:徒步。"出门我总是步撵儿,锻炼吗!"

  碴巴过节儿:嫌隙。"咱俩可没有碴巴过节儿,你别多想!"

  差道儿:办事不正规,乱做主张。"这小子真是差道儿。"

  差样儿的:特餐。"今天过节,吃点差样儿的。"

  岔(ca三声):事情没办妥。"这门亲事又岔了。"

  岔头儿:别生枝节。"本来都商量好了,又出了岔头儿。"

  拆兑(dui轻声):筹措、通融。"资金不足了,还得想法拆兑一下。"

  踩挤(ji轻声):排挤。"他在单位里老叫人踩跻"。

  趁子:一段时间。"这趁子老没见他。"

  馋猫(mao二声)儿:贪吃的人。

  藏蒙个儿:捉迷藏。引申为扑朔迷离。"有话明说,咱心明眼亮,别藏蒙个儿!"

  草鸡了:栽了、败了、输了没有反抗之力了。

  草(cao二声)灭(nie轻声):背后议论人

  抄摊子:散伙。"这伙子人没法合作,这不刚开业没两月就抄摊子了。"

  卷铺盖:被辞退。

  潮:技术不精。"这位师傅的手艺可有点潮。"

  撤:①打。"撤他个嘴巴子。"②事先离席。"我有点事,先撤了!"

  嗔着:对孩子的责怪。别"别再祸祸了,你爸爸回来又要嗔着你。"

  沉:等。"沉会儿再说,不忙。"

  趁:拥有。"这家太趁钱了。"

  撑死:最大限度。"这回考题太难了,我撑死能得70分。"

  撑子(ceng四声):木器家具的边腿等有支撑力的部分,如"椅撑手"。

  诚心:故意。"你是诚心跟我找别扭!"

  吃二磨:倒卖,从中渔利。

  吃货:本事不大,办不成事,光能吃饭。

  吃犒劳(lao轻声):工厂、商号、单位食堂改善伙食增加莱品,多在年节或食堂有结余时行之。(非"犒赏")

  吃瓜落(lao四声)儿:沾光

  吃味儿:多心,嫉妒。"你别找上级来压他,要不他会吃味儿。"

  抽抽(chou轻声):缩小。"人老了,骨节都抽抽了。"

  臭遍街了:过剩了。"到处是卖西瓜的,都臭遍街了。"

  臭美:自鸣得意。

  臭嘴:爱说不吉利的、叫人不爱听的话的人。与谚语"哪壶不开提哪壶"同义。

  出儿出儿:背后胡乱议论。"有什么意见当面提,别事后瞎出出。"

  出溜(liu轻声):向下滑。"这学期他的成绩可往下出溜了。"

  出数儿:增量"这面发的真好,蒸熟真出数儿。"

  出幺讹(ne二声)子:提出不合时宜的意见。"大家都同意了,就他出幺蛾子。"

  串老婆舌头:喜欢传播"张家长李家短"的人,有的方言作"包打听"。

  斥(ci一声)打(da轻声):责备、申斥。"孩子不懂事,别总斥打他。"

  刺痒(ying一声):痒。

  刺儿头:爱挑剔的人,也作"刺儿皮"。

  瓷实:结实、牢固。

  冲肺管子:特别使人生气。

  虫子:熟悉某种行业的人。"他是这里的虫子。"

  搋(chuai一声):厮打。"这两人说戗了,搋起来了。"

  踹:①强令进食。"别踹他了,看撑着。"②强令人买。"够了,别再踹我了。"

  噇(chuang二声):①栽下去。"别上那么高,看噇下来。"②扎伤。"别含着筷子玩儿,留神噇了嘴。"③装。"把这口袋噇满了。"④吃饭无节制。"你有多大胃口,怎么一个劲儿地噇啊!"

  脆生(sheng轻声):声音清脆,食物酥脆。

  皴儿:皮肤上积存的污垢。"你脖子上都是皴儿,快去洗洗。"

  寸了:碰巧了。也作"寸劲儿"。

  戳腿儿:没有座位了,站在剧场后面看戏。

  搭桌:为救济穷时友、伙伴而集资。"他老了,唱不了戏了,现在连饭都吃不上。同科的师兄弟 给他搭桌,唱了一场义务戏。"

  答(da一声)理:答理。"我在街上碰见他,他装没看见不答理我。"

  当(da二声)是:以为。"我当是你走了,怎么还在这儿。"

  打八岔:没有正式工作,有什么干什么。

  打驳拦儿———从中阻挠。"你可别打驳拦儿,咱一定办成了它。"

  打脖溜儿:打人的脑后或颈部时开玩笑的举动。

  打补丁:岗位上的一种多面手,哪儿缺人就调到哪儿工作。

  打喳喳:小声说话,多指背人的话。

  打镲(ca三声):开玩笑。"咱说真格的,别跟我打镲。"

  打糙(cao一声)儿:不是很讲究的、准备出门应酬穿衣服。"什么好看不好看的,就是平常打糙儿穿呗!"

  打等(deng四声)儿:等一会儿。

  打一晃:短暂地露一面。"别管多忙,你也得来打一晃。"

  打落(lao四声):光问价格不想买。"这位不像个买主,打落来了。"

  打马虎眼:转移视听,实行欺骗。

  打蔫儿:萎靡不振,像是要睡觉。

  打泡儿:剧团到一个地方演出头三天的剧目叫打泡戏。引申为到一个新岗位后先实行几个新措施。

  打水漂儿:本为儿童的一种游戏,后指把资金白白浪费掉。"我拿了三十万啊,都打了水漂儿了。"

  打歪歪:故意捣乱,使事情办不成。"我说这个靠不住吧,怎么样,打歪歪了!"

  打小空儿:旧时为人家办喜事丧事执仪仗的人,多为儿童。

  打眼:买上当了。"你怎么不好好挑挑呢?打眼了。"

  打夜作(zuo一生):连夜工作。

  打印子:本指高利贷。后指对于某件东西经常需要花费。"买辆汽车是好事,可这打印子你受得了吗?"

  打游飞:无职业,到处混饭吃。"也不想法干点么,整天打游飞。"

  打坠咕噜:不接受提拔,或本已商妥又反悔。

  大宾:原作"大冰",即介绍婚姻的男人(女介绍人称小媒),多邀请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充当。

  大发(fa轻声)了:过甚了。"装修就别太讲究了,要不花钱就大发了。"

  大概齐:大约、差不多。

  大壳帽:公务员戴的硬壳制服帽。"大壳帽一戴可真威风。"

  大梨:吹嘘、言过其实。"他是个大梨,别信他的。"也作"大梨膏"、"吹大梨"。

  大大咧咧:随随便便,乱说乱动。

  大拿:包揽。"主任就是挂名,其实老赵是大拿。"

  大头:吃亏上当的人,也作"冤大头"。

  大眼儿贼:老鼠。常与蛤蟆、兔子并称,形容档次低的人。

  大尾(yi三声)巴鹰:自以为了不起,到 处充好汉的人。

  打圆盘:为人了事、和解。"这种事非得找人打个圆盘才行了。"

  大约莫(mu三声)儿:依稀、大概。也作大估莫、大方莫。

  大嘴马虎(he轻声)儿:饕餮。

  歹毒(du轻声):阴险、狠毒。

  逮小辫儿:抓住把柄。"咱可得一清二楚,别叫人逮小辫儿。"

  待见(jian轻声):瞧得起。"看你办的事都什么事,莫怪不叫人待敬。"

  淡巴嘴儿:光吃干粮或光吃菜。

  刀(dao二声)尺(chi轻声):打扮,装潢。"这一刀尺可漂亮多了。"包装华丽,实质低劣的商品叫"刀尺货"。

  叼扯:对伤心别扭的事思虑个没完。"事情已经过去了,别紧着叼扯了。"

  倒血(xie轻声)霉:遇到丧气事。指人则作"倒霉蛋儿"。

  倒卧(wo轻声):冻饿而死于街头的尸体。

  得记:儿子恪尽孝道,特指临终时,亲视含殓的儿女。也作"得济"。

  得(de二声)楞(leng轻声):拾掇、修理。

  德性(xing轻声): 用来调侃他人外貌或品格,常用于褒义,也可作贬义。

  得(dei三声)亏:幸亏。

  等雷:没有希望的等待。"还不快走?你等雷啊!"

  嘀咕:做事犹豫。

  地界(jie一声)儿:地方。"大夫:我就是这个地界儿总疼。"

  地起:从来、一向。"地起我就不同意咱闺女跟他搞对象。"也作"地跟儿"、"老起根儿"。

  掂配(pei轻声):搭配、合计。"晚上小弟弟来,留他吃饭吧,你掂配俩菜。"也称"掂对"。

  踮脚儿:跛足。

  滴点儿了:刚下雨。

  吊膀(bang四声):不正当的男女勾引。也作"掉棒"。

  吊猴儿:故意捣乱、恶作剧。也作吊歪。

  吊纸:吊丧。

  调侃儿:说隐语,用言语嘲弄。"别跟我调侃,你这套我懂!"也作"调坎儿"。

  掉链子:到关键时刻发生意外,工作不能进行。

  顶(ding一声)对:正好,正合适。"咱这个日子总也不顶对,赚多少也不够。"

  顶不济:最坏的估计。"顶不济多花二百,还怎么着?"

  顶戗:管用,能独当一面。"这些个人里一个顶戗的也没有。"

  断顿儿:没有饭吃了。

  断间(jian轻声):大房子里隔断成小房子。"儿子要结婚没房,就在我那屋打个断间吧。"

  堆:①倒塌。"连雨天,土坯房堆了好几处。"②瘫倒。"我们老爷子忽然堆那儿了。"

  动劲儿:开始行动。"快到点了,怎么还不动劲儿。"

  动弹(tan轻声):与"静"相对。

  兜:①包揽。"有问题我兜着。"②搜集。"先兜兜情况,再汇总研究一下。"

  抖了:发财了。"两年没见,听说你可抖了!"

  逗咳嗽:打趣。"看这老两口子,没事还逗咳嗽呢!"

  逗闷子:斗气、开玩笑。"咱规规矩矩的,别光逗闷子。"

  耳会:①注意、留心。"我没耳会他是不是来上班了。"②喜欢,常用于否定的事。"涮羊肉我不太耳会。"

  耳旁风:听完就忘,不以为然。"你好好想想我这些话,别当耳旁风。"

  二巴根儿:紧要关节。也作"裉节儿"。

  二虎(hu轻声):做事鲁莽的人。

  二来来:一次没有成功,再来一次。

  二皮脸:不知害羞的人。

  发(fa二声)丧:丧葬。"发丧得很隆重,老爷子生前人缘好!"

  发(fa四声)孩儿:从在一起的朋友,也作"发(fa四声)小儿"。

  翻儿了:翻脸。

  翻翻:喋喋不休,也作"翻花"。

  放肝气:无端发脾气。"你哪儿来的这么大火儿,别拿我放肝气。"

  飞花:破旧、散乱。"你看你那双鞋,都穿得飞花了。"

  匪:穿着打扮过分超前。"一个男孩子留着那么长的头发,还染黄了,太匪了。"

  废物点心:笨拙、办不成事的人。也作"废物鸡"、"废物蛋"。

  份儿:①身份。"这回够份儿了,副局了。"②艺术水平。"能不能上一级那就得看你的份儿了。"

  符神儿:恰好,正合适,不撅不翘。

  浮(fu一声)囊(nang轻声):①膨化。"你把馒头泡在汤里那不都浮囊了?"②浮肿。"我看他的脸不是胖,是浮囊了。"

  服软儿:认错。"别再那么横了,给他服个软儿就没事了。"

  浮(fu四声)头儿:表面、上面。"就在浮头放着了,一伸手就拿出来。"

  疙疸洼:集中的地方。"过去茶楼啊、杂耍场啊都在这个疙疸洼。"

  嘎杂子:坏蛋、诡计多端的人。

  糟改:挖苦、取笑。"你不是拿我糟改吗?"也作"改哥们儿",语气重些"改透了"。

  刚头儿:方才、刚才。

  杠头:与人多辩叫"抬扛",爱抬杠的叫杠头。

  杠着(zhao二声):该着。"下面杠着你了。"

  高底儿:到底。"高底儿怎么办了?"

  咯孬:垃圾、应丢弃的东西。"这种人简直是社会上的咯孬。"也作"咯孬杂碎"。

  搁其末末:小节、不经意的事。"谁都知道钱是好的,可我一向是搁其末末。"

  硌:接触突起的小硬东西。"海滩上石头子很多,你光着脚小心硌着。"

  硌窝儿:带裂纹或凹陷的禽卵。

  个个儿(ge三声):自己。

  个扭儿:不团结。"他们经常闹个扭儿。"

  个里崩(beng三声)子:不识时务的人。也作"蛤蜊蚌"。

  个头儿:身高。也作"块头儿"。

  个月期程:一个月左右。"这趟出门儿我得个月期程才能回来。"

  跟手儿:立即、马上。

  艮(gen三声):①性格倔强、狠。②食物坚韧。"这个萝卜有点儿艮。"

  勾腮帮子:勾引,使上钩。

  狗碰头儿:用很薄的木板打成的棺材。

  够口儿:该收束了,够程度了。"老人儿都没了,还在的也是八十上下了,都够口儿了。"

  够戗:难度大,没把握,有风险。"你叫我去跟他要账,够戗!"

  姑母俩:老年夫妇。"这老姑母俩,晚年可享福了。"也作"公母俩"。

  鼓棒槌:挑拨是非,背地说人坏话。

  鼓掇(duo轻声):收拾、装修。"这孩子心灵手巧,把彩电能鼓掇好了。"

  骨(gu二声)立:直、挺拔。

  刮(gua三声)净(jing轻声):漂亮,形容人以外的东西或事情。"王师傅这活儿出来总是那么刮净"。

  灌篓儿:房屋、洼池、鞋物等灌满了水。

  灌米汤:出卖色相的女人向男人献媚。

  归了包堆(zui一声)儿:总起来、全部。"归了包堆也值不了多少钱。"

  归其:最后、到了。"白吵了半天,归其还得听他的。"

  过儿:情谊、来往。"随大伙儿也掏十元钱算了,太多没那么大过儿。"

  滚刀肉:指滑头、不在乎、胡搅一类的人。

  哈拉(la二声)子:口水。海了———太多了。"星期六劝业场那儿的人海了。"

  害孩子:妊娠反应。也作"害口"。

  顸(han一声):粗。多用于线体、柱体物及笔画、声音。"换根顸的来!""写的这一横太顸了。""他嗓门儿真顸,合适唱男低音。"

  寒谗(can 二声):嘲弄,嘲笑令别人自惭行秽的意思。

  好活儿:成了,正好。"再往里一点———再来点———好活!"也作"得活"。

  好眉打眼儿:无缘无故地。"她好眉眼儿地自己哭起来!"

  号儿:种、类,贬义。"这号儿人,少见!"或作"这道号儿"。

  喝破烂的:收购废品的。

  喝变(bian轻声):变卖。"他爹留下的那些古玩,他都给喝变了。"

  喝儿唬(hu轻声):吓唬。

  合着:原来、难道。"合着我为你那么帮忙,你一点儿不知情。"

  黑:攫取,勒索,贪婪地占有钱财。"这家伙太黑了。"

  黑更(jing一声):夜里。或作"黑心"、"黑下"。"黑更半夜有人叫门。"

  横丝肉:凶相。"这个人不好惹,你看他长着一脸横肉。"又作"横肉"。

  横是:可能是、大概是。"你的眼泡子都肿了,横是熬夜了吧!"

  猴儿:逮捕、关押。"那小子作恶多端,猴儿起来了。"

  胡不拉(la三声):什么都不会态度还很生硬的年轻人。也作"虎不拉"。

  胡吣:吣原指狗猫之类呕吐,借指人的胡说乱说。

  胡儿天:瞎说。也作"胡天话"、"胡勒"。

  胡嘬:非分、非法的行为。"整天在外面胡作,早晚出事!"也作"作祸儿"。

  胡巴拉臭:锅里的东西烧焦的气味。

  哄(hu四声)弄: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行为。"这活儿是怎么干的,简直是哄弄人!"也作"哄弄局儿"。

  护犊子:袒护自己的孩子。"你光说我们孩子不对,你也太护犊子了。"

  隔色:形容人的言行特殊另类

  上亮子:特指门上方的玻璃窗。也叫上晃子

  唆(suo一声)了:就是舔、含的意思。

  唆了蜜:对棒棒糖之类甜食的叫法。

  果子:北京叫“油条”

  嚏(ti四声)喷(fen轻声):普通话叫“打喷嚏”,但到了天津,不知怎么的,就叫“打嚏喷”

  恁(nen三声)么:应该是“怎么”,但天津人就说“恁么”,而且还常常在后面接上“嫩么(那么)”,例:你恁么嫩么腻歪人呢?

  油呼鲁:指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的所有昆虫,儿时经常捕捉的“蛐蛐儿”就属于这个范畴。

  螃海(hai轻声):螃蟹 。雌性为“圆旗的”,雄性为“长旗的”

  尼了:“你”或“您”的叫法,实际应为“您这是干什么去?”,按标准的天津话说就是“尼了介斯嘎嘛七?”

  迂(yu一声):迂贴。指悠闲无忧的状态。例:抽着香烟,喝着茶水,还看着球赛,你挺迂(贴)啊?!

  二八八:这可是经典的天津话了,意指一般水平或中等偏下的,大概和“二把刀”差不多。例:那么窄的道,也就您这老司机能过去,要换个二八八的,准卡那。(另:“卡”字在天津读作qia二声或三声)

  孬(nao一声)鱼:熬鱼。

  垮(kua三声):特指颜色对比过于鲜明或颜色太艳。例:你这身衣裳太“垮”了。

  来(lai三声):拽。例:你别来我。

  拾不起个儿:形容筋疲力尽。

  拢子:梳子

  堆(dui一声)故(hu轻声):指身体摊成一团

  兑(dui三声)鼓(gu轻声):指把液体混合

  拿分:指对于成功有很大把握。

  干(gan一声)饭:米饭

  糖堆儿:冰糖葫芦

  洋白菜:学名卷心菜,有的地方叫圆白菜,天津人大多管它叫洋白菜。

  胰子:对肥皂的称呼,以此类推,香皂就叫“香胰子”。

  蒯(kuai三声):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挠;二,舀。例:1.我这后背好像让蚊子给咬了,帮我蒯蒯。2.上水缸里蒯点儿水。

  鞋蹋(ta一声)邋(la轻声): 拖鞋

  凿吧(ba轻声): 指再进一步确认。例:我看这些差不多了,再凿吧凿吧就行了。

  垫吧(ba轻声): 指正式吃饭前先少吃一些。

  握:“饿”

  色(shan三声)儿:颜色。例:这是嘛色(shai儿)?

  掰掰(bai轻声):天津人对“叔叔”的叫法。同样,“伯伯”叫“大大”。“伯母”叫“娘娘”。

  一边儿:一样。例:他跟我一边儿大。

  猫(mao一声):“摸”的叫法

  贼(zei四声):“这”的读法。

  介:“这”的另一种叫法。例:“这是怎么回事?”

  簸了盖:膝盖

  也了盖:脑门

  大脖溜儿:用大巴掌打击后脑勺的动作

  姐姐:天津人对女性的惯用称呼,不同于其他地区女性,不管多大多小喊一声姐姐人家听着就舒服。

  固秋(qiu轻声):无规则的乱动。 例:你在那乱固秋嘛!

  BK:骂人的一个代词,用于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揍兴:名词,比“德行”语气重得多

  脚(jiao一声):脚。 例:你界脚可谮凑!

  鼻戥(deng轻声):就是鼻涕。 例:擤鼻戥

  氽(cuan)稀:就是拉稀。

  脖葛儿:脖子和衣服的空隙。

  崴了:坏了

  肖(xiao二声):就是学的意思,学习=肖习

  耐人(yin二声):就是招人喜爱的意思,这小孩我挺喜欢,用天津话说就是,介孩子倍儿耐银!

  好么:感叹词

  罗罗刚:事情麻烦不清楚难办.

  嘬瘪子:倒霉了

  顺(shun二声)鸟:讨厌人的

  秀眯(mi轻声):秀气

  俊(zun四声):通“俊”,长的好看.

  毛儿嫩(len四声):幼稚而且没经验,多做贬义

  嘴罢子:脸颊

  下巴嗑子:下巴

  脚豆:脚趾

  奔桥果:石头剪子布

  门儿清:对事情很清楚或很擅长

  搬不倒儿:不倒翁

  嘬:通“做”,多指容易招惹来灾祸的行为

  能内梗:爱逞能的人

  大大:大伯

  娘娘(niang轻声):大伯的妻子

  舅母:舅舅的妻子

  就乎(hu轻声/huo一声):凑合

  牙花子;牙龈

  嘎(ga一声)嘛(ma四声):干什么

  坐水:烧水

  BK:骂人的话

  白给:①白白地送人。“这些破烂东西,白给也没人要。”②不是对手。“你还要跟他较量,白给!”

  白眼儿———外孙子(女),“白眼狼”的简称。

  备不住———或许,可能。“天这么阴,备不住要下雨。”

  藏蒙个儿———捉迷藏或躲猫猫。引申为扑朔迷离。“有话明说,咱心明眼亮,别藏蒙个儿!”

  扯子———行为放肆。“她总是那么不检点,真是个扯子。”

  臭美———自鸣得意。

  大大咧咧———随随便便,乱说乱动。

  二皮脸———不知害羞的人。 二五眼———与“二把刀”义同。

  发小儿 “发”读四声———从小在一起的朋友,也作“发孩儿”。

  翻儿了———翻脸。

  匪———穿着打扮过分超前。“一个男孩子留着那么长的头发,还染黄了,太匪了。”

  废物蛋———笨拙、办不成事的人。也作“废物鸡”、“废物点儿”。

  份儿———①身份。“这回够份儿了,副局了。”②艺术水平。“能不能上一级那就得看你的份儿了。”

  浮囊 “浮”读一声———①膨化。“你把馒头泡在汤里那不都浮囊了?”②浮肿。“我看他的脸不是胖,是

  浮囊了。”

  服软儿———认错。“别再那么横了,给他服个软儿就没事了。”

  浮头儿 “浮”读四声———表面、上面。“就在浮头放着了,一伸手就拿出来。”

  嘎巴菜--天津小吃,山东煎饼切碎放在卤里的早点 

  改———挖苦、取笑。“糟改”的简化。“你不是拿我改吗?”也作“改哥们儿”,语气重些“改透了”。

  杠头———与人多辩叫“抬扛”,爱抬杠的叫杠头。

  杠着———该着。“出门就撞车了,杠着你倒霉”

  撂旱地———不负责任离开伙伴。“你一走,那不就把我撂旱地上了吗?”

  尥———淘气"这孩子真尥"

  坐飞机,伸小手!——胡了天了!

  小汽车压罗锅——死了也直了

  大背心,小裤衩儿,哪儿也不挨(nai)哪儿

  麻号:小时候玩的纸片,上面有图画

  弹球:玻璃球

  大鬼:电子游戏过关时候镇关的BOSS

  改锥:螺丝刀

  夹剪:老虎钳

  拿龙:修车轮子

  榔头:锤子

  电熨台:电熨斗

  电烙子:电烙铁

  马勺:汤勺

  茶缸子:大搪瓷茶杯

  搞把儿:粗棍子

  赵力:捞面条的漏勺

  鸡子:鸡蛋

  鸡子亮:光头、也做“秃搞亮”或者“秃子”

  炒勺:炒菜的锅

  滕(读阴平)饭:用蒸锅热饭

  井闭子:有缝隙的井盖子

  浆(阴平)子:豆浆

  浆(去声)子:胶水

  铁刨花:金属清洁球

  片砍:砍刀

  火筷子:火钳

  果子汤:油条汤

  打眼:工业用语,用鉆头鉆孔

  挑扣:工业用语,加工螺纹

  白钢刀:工业用语,指高速钢车刀

  床子:机床

  卡(Qia三声)子:女孩子夹头发的夹子

  梭子:军事用语,指枪械上面的弹夹

  烟火:火柴

  洋蜡:蜡烛

  洋灰:水泥

  钢猛锅:金属蒸锅

  蛤蟆秧子:蝌蚪

  胖头:鲢鱼

  后子:草鱼

  拐子:鲤鱼

  嘎鱼:黄颡鱼

  黄瓜鱼:河刀鱼

  小布鱼:我也不知道学名,只是知道这种鱼有毒,赛边上有个彩色斑点

  王八:甲鱼、乌龟。和我老家的叫法一样

  科冷牛:田螺

  拉锁:拉链

  炉灰:炉子中的煤渣子

  卷圈:派(里面夹上豆芽菜的)

  刀把:7字形状的房子

  道儿:工业测量用语,忽米

  谬儿:工业测量用语,微米(μM)

  米:工业测量用语,意思是毫米(MM)。天津的车工钳工等等会将公制计量长度单位的米和毫米不分,经常会把“多少多少毫米”说成“多少多少米”经常把我们这些外地大学生误导。

  弓子:弹簧

  占火:淬火,天津叫法

  刨子:木匠用的刨刀

  闷葫芦:意思一为形容词,指天气闷热。第二含义为名词,代指空竹

  旮子:戒指

  老:小。比如老姨、老婶

  镀乐:镀铬,天津话把 铬 念为 乐

  勾欠:用淀粉做卤汁

  团粉:淀粉

  嘴子:火花塞

  拔火罐:A、在屋外点煤炉时候用来使火著的旺的小烟囱。B、医学上的拔罐

  顶蘑菇:超级马里奥游戏在天津的俗称

  蒜毫:蒜薹

  火柿子:西红柿

  芫荽:香菜

  羊蝎子:羊的脊梁骨

  西排:排骨

  鸡蛋果子:荷包蛋

  果头:大果子饼,上面有糖的叫糖盖儿

  喝破烂:收废品

  咬鱼儿:接吻

  大哥大:手机

  撂了:打电话用语,意思是 挂了

  cei(四声)了:消灭

  青辣子:青椒

  萝陪(轻声):萝卜

  红萝陪(轻声):胡萝卜

  嘎头:芥菜

  撇列:类似于芥菜的东西,比芥菜脆

  起子:酵母

  闹春:无边际的瞎叫

  二雷子:两响炮

  螺嗦:螺丝的天津叫法

  钥素:钥匙的天津叫法

  扛旗儿:做事打头的人

  拾毛蓝的:乞丐

  喝里下:黑白黑

  奔桥果:石头剪子布

  砍大头:砍沙包游戏,也叫砍“仔儿”

  棒子:玉米

  棒子面:玉米面

  饽饽:玉米面饼

  烟油子:烟囱油

  弯脖儿:7字形的烟囱,用来改变烟漂流方向的烟囱

  坯柴:柴火

  球克:日光灯启辉器

  插销:门插板

  电棒儿:手电筒

  蹬腿儿:突然去世

  鸡争根儿:鸡心

  绿豆菜:豆芽菜,给俺老家河南商丘叫“豆芽得”

  香乾:豆腐干

  酱豆腐:大块腐乳

  辣豆腐:广东腐乳

  辣户:鲜辣酱

  辣面:辣椒面

  紫盐:孜然,老派天津人错念为 紫盐 

  素肚:豆制品,上面都皱纹

  老乌灵:一种药材,好像是乌灵参。

  光屁流:光著身子,不穿衣服。例:“介孩子又光屁流在外头瞎跑了”

  愁衣裳:洗衣裳

  雪花膏:擦脸霜

  鳔(音):木匠用来粘桌子用的化学胶水

  鱼泡:鱼鳔

  摞管儿:军事用语,给枪支上弦。

  枪子儿:军事用语,子弹

  钩、嘎的、K:扑克牌中的J Q K

  大猫小猫:扑克牌中的两张joker,有颜色为大,没颜色为小,也做:大鬼小鬼、大蜜小蜜

  逗根儿:扑克牌的一种玩法,类似玩麻将,庄家手中十张牌。其馀都是九张。也做“逗十胡”

  混儿:天津人打麻将时候的用语,相当于限制性听用或财神。

  房盖儿:房顶

  蛤蟆:意思一是青蛙、蟾蜍等统称。意思二是扑克牌中的2

  尖儿:扑克牌中的A,也可说做“腰(音)”

  玻璃碴子:碎玻璃

  挠儿:挖土机

  狗骑兔子:农用三轮车,烧柴油的。

  三蹦子:三轮客运车。(在我们河南叫“蹦蹦车”)

  练摊:摆摊

  皮皮虾:学名叫“虾蛄”,又叫爬虾

  大虾:对虾

  掏轮儿:汽车驾驶用语:掏方向盤

  钢板儿:金属硬币

  汽车楼子:汽车驾驶室

  树妞子:天牛

  刀螂:螳螂

  但泽沟:蚂蚱

  大得(三声):蜻蜓,也叫“老贺”

  夜猫子:猫头鹰

  狗抛(二声):狗游泳,应该是“狗爬”

  水楼子:水塔。(现在已经绝迹)

  集市儿:菜市场

  鬼市儿:旧货市场

  拽(读一声):动词,意思是 扔

  疤黎:伤疤

  堵头儿:水塞儿

  尿虽(音):小便

  大闸:机器上的总开关

  闸:制动器

  抱头:军事用语,用枪射击头部

  粉皮儿:指东北大拉皮

  大皮儿:西安凉皮

  物炕:铺床

  苗或(音):棉花 老派天津人经常错误将其念成“苗或”

  糖苗或:棉花糖

  水猫:农民工

  钓鱼儿:汽车驾驶用语,指汽车在爬坡的过程

  倒杆儿:汽车驾驶用语,指汽车桩考项目

  前脸儿:汽车的前方保险杠

  趸(dun三声)货:取货,也做“上货”

  报曾(读轻声):尘土飞扬

  家敲:麻雀

  生炉子:点小煤炉

  大锅盖:卫星天线

  大板牙:大门牙

  大牙:臼齿

  扒秋:毛毛虫

  雹子:冰雹。

  瑙袖子:衣袖

  打滑溜儿:打滑梯

  看夜儿:守夜,不知道为啥来到天津就成了“看夜儿”

  推头:理发。

  二茬儿:头发十分短的一种头型,就像和尚刚刚长出头发一样。

  板寸:寸头。

  齐眉穗:刘海儿

  毛刺儿:短发的一种,头发十分直立

  揪儿:小孩子在头后留下的类似小辫一样的头型

  桃儿:娃娃头,只留下前面的一块,就像个桃子一样

  大白:装修行业用语,指白色涂料

  刷浆:装修行业用语,指指用涂料刷墻

  白灰:生石灰

  反光镜:汽车的后视镜,天津司机都称为 反光镜

  挂斗:拖挂货车。

  拖斗:半挂牵引车上面的挂车部分,天津司机称其为“拖斗”,车头部分被叫做“主机”

  三火:汽车转向灯,天津司机称为“三火”

  扎星针:扎针灸

  长豆角:豇豆,也可称为“细豆角”

  五豆:水煮蚕豆,天津地方小吃。

  扔果:花生

  果仁:花生仁

  转莲子:葵花籽

  凌:冰。

  凌拍子:老派天津人小时候在冬天冰河上玩的冰橇

  凌眼:冰眼

  扎猛子:跳水到潜水的过程

  洑水:游泳

  膀子:翅膀和肩膀

  梆子:大方脑袋

  元宵:汤圆

  虫子牙:龋齿

  小碗儿:盒装冰淇淋

  瞎蛾(ne二声)子:飞蛾

  盖儿虫:金龟子

  秃子花:野菊花

  拉拉万:葎草

  树彪子:杨树、松树等在夏天分泌的黏液


天津话在安徽北部的“根”



中国汉语方言分布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16977.html

更多阅读

猫猫会说话? 会说话的猫猫

嘘……轻声些,我告诉你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猫真的会说猫国外语——人语。别惊惶,小心被那些怕猫的、讨厌猫的人听到,那世界可能就要大乱了。猫真的会说话——来自生活的真实案例猫真的会说人语吗?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说?它们都会说些什么?它

有趣的“含沙射影”游戏 含沙射影游戏搞笑词汇

有趣的“含沙射影”游戏“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我……我肚子都痛了!”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我们在进行含沙射影的游戏。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一、主持人请三到四名参与者上台回答问题。二、被询问者蒙上双眼,背对黑板站立。三

推荐 《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

图书信息书名: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  作者:张志 刘俊 包翔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ISBN:9787115220578  开本: 16开  定价: 39.00 元内容简介  《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职场中,谁能够在有限时

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上 女人梦见婴儿会说话

(作 者:张笑恒 出 版:朝华出版社)语言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纽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进而会影响到事业的发展以及人生的幸福。尤其对于女人,卓越的口才、有技巧的说话方式,不仅是家庭幸福的法宝,更是事业披荆斩棘的

声明:《有趣的天津话 会说话的金杰天津话》为网友親暧洄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