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浅析 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

儒家学说浅析

儒家学说浅析 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

葛维亚

儒家学说堪称国学经典,闪跃着先哲伟大思想的光辉,这是世界共识。儒家学说不可能完美无缺,有缺陷,有糟粕,这也是全球共识。

认识和解析儒家思想,首先要从认识论角度了解它的发展过程。儒家思想有四个发展阶段:

1 先秦儒学

此时社会急剧变革,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兴起。儒学在春秋无义战的诸侯争霸,战乱频繁,人们生活困苦条件下产生。孔子是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礼”;孟子是奠基人,思想核心是“仁政”;苟子是集大成者,主张礼法并施。可见最初的儒学已经提出法制观点。

2 汉代的新儒学

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基础是天人感应,提出“天人合一”理论。西汉礼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五经之一)中把早已存在的“三从四德”纳入其中。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说也来自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它有利于规范家庭、社会国家的秩序,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

3 宋明理学。

提出理学和心学儒学新体系。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朱熹。核心是理。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王守仁。其中朱熹的“三纲五常”,最为有名。这些观点与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价值观水火不容,最令西方学者难以接受。

4 明清之际的新儒学代表人物是李贽、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核心虽仍坚持宋代理学,但受西方影响,他们主张爱民,不主张暴力,主张社会和谐,希望改革,提出有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

自孔孟以来,儒家思想逐步发展,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使儒学纳入系统化轨道。古时有“六经”之说:诗、书、礼、易、乐、春秋,但“乐”已失传。可见,儒学也在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它越来越多的社会化,政治化。

儒家学说历史上不仅有辉煌的一页,而且在当代仍有其现实意义,儒家学说的精华体现在:

第一,儒家的道德观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仁”最重要。它强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认为“富贵不能淫”、“舍生取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些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外国好的、坏的都随时流进来,为了加强自身修养,儒家的道德观还值得我们弘扬。

第二,儒家的教育观,它提出了有教 无类,因材施教。还有强调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特别科学的东西不应有半点虚伪,应踏踏实实,不断进取。儒家求实思想永远值得学习。但是儒家的平民教育观并非提倡免费教育,在《论语》里,有一句:“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是例证。意思是说只要有人带给他十块腊肉,他就收来人为弟子,悉心教导他。

第三,儒家提倡“和为贵”。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现在国际形势在和平中谋求共处,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就不能持续发展。和则两利,斗则两败。

第四,在世界观方面,儒家思想是一种理性文化,同现代社会的理性世界观有着一致性,它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社会政策制定的原则,同现代资产阶级思想有些是相通的。儒家思想认为具体的社会实践准则是人类利害关系的产物,所以,孔子、孟子等儒家先师在制定基本的社会准则时,都反复强调人们生存的利害关系。关于统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儒家思想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所以,统治者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得民心。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孔子主张法制与礼治都不可少,但重点在礼治。

第五,儒家“见利思义”的义利观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向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遗产,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准则。

第六,儒家伦理道德观对市场经济发展有着正面的价值。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以诚待人,不仅是儒家君子人格的重要修养,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商业道德。(

但是,儒家学说也有不足、它不完全适应当今社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厚古薄今。儒家提出了“法先王”的口号,主张效法古代。孔子“信而好古” (《论语.述而》),极力推崇“祖尧舜述,宪章文武”,认为从尧到周武王时代,一切都是好的,都值得后世效仿学习。孔子还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极力赞美周代;孟子也是“言必称尧舜”,宣扬今不如古,一代不如一代,认为社会发展每况愈下,越来越糟;汉代儒家鼓吹如“复往古之道”(《盐铁论.利议》),认为只有远古的人类处于最理想的黄金时代。儒家把“人心不古”看成大逆不道。

第二,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级森严,不可超越。而我们现在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不允许个人专断,反对家庭暴力。三钢与西方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针锋相对。束缚了人们思想解放。

第三,儒家提倡“中庸之道”。而在当今社会,提倡敢想、敢闯、敢干。那就不能以“中庸之道”来束缚自己,而应敢于打破旧的框框和束缚思想解放的陈规陋习,才适应时代。有人认为,儒家“中庸之道”也是一种平衡智慧的“大智若愚”。中庸是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遵循适度原则。但从儒家思想发展来看,后来的宋明理学家发展了先秦儒家“以理制欲”的思想,把天理与人欲截然对立起来,形成了儒家禁欲主义的传统,它本身又不完全遵循“中庸之道”的理念。

第四,儒家思想,认为“无后为大”,“千子万孙,多子多福”等观念,在当今社会里,影响深远,重男轻女大有其人。人口多、就业难、致富难等现象会相继而出,对我们这样人口大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应该和必须的。所以应去掉这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旧观念。

儒家学说在人文科学上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却严重阻碍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的发展。它重仕途,重伦理,重农业,轻民意,轻工业,轻科技。八股思维,崇尚古风。古代中国与古代日本相比,日本开放,维新,奋进;中国封闭,保守,自负。这和推行儒家思想关系很大。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思想学说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迁的,认为“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只能学习借鉴,不能立宪。总之,对儒家学说应去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使其古为今用。

古代中国,诸子百家各成一派,核心理念各不相同。儒家以孔孟为代表,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用“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家以墨子为代表,把“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法家以韩非、李斯为代表,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仔细加以探究,各家理论也有融合渗透之处,但主干各异。就儒家和法家来说,儒家的刑法思想在于德主刑辅,以刑辅德;注重教化,预防犯罪。法家的刑法思想在于禁奸止过,莫若重刑;事断于法,刑无等级。法家法制思想和儒家法制思想的相同点表现为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使之更好的管理国家和社会。内容相似都有“刑与德”两个方面,发展到后期,虽然两者在手段上主张的“德与刑”的比列大相径庭,但是两者都没有完全地偏执地否定另外一方面。两者的法理思想本质一致。虽然法家重刑罚立学在“性恶”上,而儒家主张“德”立于“性善”的基础上,但无论善恶,两者的本质都是教导他人“去恶扬善”,做一个好人。在现实的运用与发展上,封建后期,一般的立法往往都是主张“德刑相辅”,两者并用的。由此可见儒家和法家并非完全对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侧重不同而已。

战国时期,儒家的死对头倒是发现圆周率为3,发现了浮力的相关原理,发现了八条光学原理,丰富了逻辑学的墨家,它和儒家在兼爱、非攻、节葬、节用、非命、天志、尚贤等12项观点针锋相对。其中“儒家的爱是有亲疏的,而墨家是一视同仁的博爱”为最明显的分歧。墨家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墨学类似中国先秦时期的平民共产主义,是封建帝王深恶痛绝的学说。它与儒家观点对立表现出世界观、价值观的根本分歧。

目前网上有关对诸子百家学说的介绍和论述文章浩若烟海,读原著和了解国学权威著作及观点并用,可能对理解,诠释国学精粹定会大有补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9583.html

更多阅读

杂谈203:谈对“高级生命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的认识

今天讨论题谈的是高级生命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的问题。既谈高级生命学说的核心内容,涉及到的必然是高级生命客观存在以及他们高科学技术的理论和观点。查词典中对“学说”的解释。学说:在学术上自称系统的观点或理论(学术:有系统的,比较

儒家文化的精髓及其现代意义 孟子文化的精髓

【摘要】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儒家文化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人们崇尚和平、追求自强、实现自我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发掘儒家文化,对于现今时代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 儒家文化 精髓 现代

儒家学说的核心 儒家学说的影响

先秦诸子中,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最深者,首推儒家,我们先说说儒家。生逢春秋乱世,诸子争相为世道人心开药方,儒家的药方是以礼治理天下,用礼教的等级规范世道人心,其理想是:把人教化成等级人,把国治理成等级国,把天下治理成等级之天下。从这个意

内经》对脑髓学说的认识 国学堂徐文兵黄帝内经

《内经》对脑髓学说的认识徐成贺关键词: 内经 脑髓学说 中医学脑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并且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因此, 加强对脑髓病防治的研究,已成为

声明:《儒家学说浅析 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为网友笑靥轻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