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史蒂夫·乔布斯:“记住你即将死去”一生中最重要箴言

原文地址:史蒂夫·乔布斯:“记住你即将死去”一生中最重要箴言作者:zheng526969

史蒂夫·乔布斯说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不要迷惑于表象而要洞察事务的本质,初学者的心态是行动派的禅宗。所谓初学者的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判断重大决定时,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誉、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全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

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对我来说无关紧要……晚上睡觉的时候能说,我们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情———这对我来说才重要。

 

 你知道,对钱这个东西我的主要看法是:有人只关注钱这很好笑。因为钱并不是我所碰到的最有远见或最有价值的东西。

这些人卖掉自己的公司时,即使他们变得非常富有,他们其实是在欺骗自己远离一段潜在的最值得付出的人生经历。没有了这段经历,他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也不知道如何去恰当地面对新得到的财富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如果你正处于一个上升的朝阳行业,那么尝试去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招消费者喜爱、更简洁的商业模式。如果你处于一个日渐萎缩的行业,那么赶紧在自己变得跟不上时代之前抽身而出,去换个工作或者转换行业。不要拖延,立刻开始创新!

  

我送他(比尔·盖茨)最好的祝愿,真的。我只是觉得他和微软稍微有点狭隘。如果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能试一试迷幻药或者去贫民窟(看看),他会变成一个视野更广阔的人

互联网创业热潮的问题不是太多人开创公司,而是太多人没有坚持做下去。

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很多人并不能适合需要杰出素质的环境。

  成功没有捷径。你必须把卓越转变成你身上的一个特质。最大限度的发挥你的天赋、才能、技巧,把其他所有人甩在你后面。高标准严格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将会改变一切的细节上。变得卓越并不艰难,从现在开始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你会发现生活将给你惊人的回报。

  

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我把这段话浓缩为:“做我所爱”。去寻找一个能给你的生命带来意义、价值和让你感觉充实的事业。拥有使命感和目标感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价值和充实。这不仅对你的健康和寿命有益处,而且即使在你处于困境的时候你也会感觉良好。在每周一的早上,你能不能利索的爬起来并且对工作日充满期待?如果不能,那么你得重新去寻找。你会感觉得到你是不是真的找到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认为看电视的时候,人的大脑基本停止工作,打开电脑的时候,大脑才开始运转。

  过去十年中,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电视对人的精神和心智是有害的。大多数电视观众都知道这个坏习惯会浪费时间并且使大脑变得迟钝,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呆在电视机前面。关掉电视吧,给自己省点脑细胞。还有,电脑也会让你的大脑秀逗,不信的话你去跟那些一天花8小时玩第一视角射击游戏、汽车拉力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的人聊聊看,你也会得出这个结论的。

  

我是我所知唯一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犯错误不等于错误。从来没有哪个成功的人没有失败过或者犯过错误,相反,成功的人都是犯了错误之后,做出改正,然后下次就不会再错了,他们把错误当成一个警告而不是万劫不复的失败。从不犯错意味着从来没有真正活过。

  

  

十几年来,世界各地的书店里涌现出海量的关于历史人物的书籍。这些人物包括苏格拉底、达芬奇、哥白尼、达尔文以及爱因斯坦成为人们灵感的灯塔,而苏格拉底排在第一位。西塞罗评价苏格拉底说:“他把哲学从高山仰止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你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吧,这不是关于苏格拉底,这是关于你自己,以及关于你如何给你每天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真善美。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你是否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有什么使命是一定要达成的?你知不知道在你喝一杯咖啡或者做些无意义事情的时候,这些使命又蒙上了一层灰尘?我们生来就随身带着一件东西,这件东西指示着我们的渴望、兴趣、热情以及好奇心,这就是使命。你不需要任何权威来评断你的使命,没有任何老板、老师、父母、牧师以及任何权威可以帮你来决定。你需要靠你自己来寻找这个独特的使命。

  

  

你是否已经厌倦了为别人而活?不要犹豫,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束缚。给自己一个培养自己创造力的机会,不要害怕,不要担心。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做自己的老板!

  

不要被教条所限,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是我所知唯一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南方都市报:再“简单”不过的乔布斯

  很难用一句话评价乔布斯的一生:商人?玩家?管理者?创新大师?别出心裁的设计师?行为方式的驾驭者?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能找到的、也许最贴切的一个词是,“简单”。

  认知简单:近乎强迫症的控制欲

  在乔布斯生前的最后一次对媒体公开亮相的场合,乔布斯展示了一幅图。图画以一个十字路口为画面,两条交叉的道路边各有一块路牌,一块写着“技术”,一块写着“人文”。

  乔布斯对这幅图的解释是,苹果正是在这个路口击败对手。

  确实,苹果产品更多的落点不在新技术,而在于一种新理念和新体验,也就是乔布斯所说的“人文”。它让用户迷恋于这种体验,使这种理念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形成或大或小的潮流,最终变现为苹果有别于同行的成长资本。

  在苹果公司的一些职员看来,乔布斯对产品研发过程的那种近乎强迫症的控制欲,使他的思维在产品中获得彻底体现。对产品,他要的是一种“简单的复杂”和“复杂的便捷”,要的是“在简单中做完所有事”和“在做所有事中的那种便捷”。

  融入简单:皈依佛教特立独行

  乔布斯大学只学了一学期便退学,在与伙伴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一同创办苹果公司前,曾远赴印度寻找“精神指引”。在那里,他成为一名佛教徒。后来,他的婚礼也是在佛教僧侣的主持下举行。

  因此有人评价乔布斯,他把简单的修行思维融入世俗的潮流中。于是,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不仅是乔布斯的性格,更是苹果产品的性格。

  “网景”浏览器创始人之一的马克·安德森评价乔布斯,“史蒂夫是最好中的最好,就像莫扎特和毕加索一样,他无法被超越”。

  性情简单:“不听话就滚蛋”

  从某种意义上说,乔布斯两次创造苹果公司,一次是创办苹果,一次是回归拯救濒临失败的苹果。

  上世纪80年代曾与乔布斯紧密共事的时任副总裁埃利奥特说,在业务层面,乔布斯每一天都在做新尝试,特别当他遇到难题时,总是像个小孩子一样追问不已;而在管理层面,他无法容忍办公室政治和官僚作风。

  然而,乔布斯性格中那种固执和硬派,以及他那句“不听话就滚蛋”的口头禅时常让下属无法忍受。埃利奥特目睹了1985年乔布斯与时任首席执行官斯卡利的一系列言语交锋。他俩对公司的定位、产品的落点以及发展的方向各有所想,完全无法契合。

  1985年在夏威夷举行的一次销售会议上,两人大动干戈,“相视而怒”,不久后,乔布斯宣布离开,自称“被解雇”。

  专注简单:做最简单化主义者

  乔布斯重返苹果后力邀尼豪斯担任公司的公关大佬。尼豪斯回忆,乔布斯回到苹果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大刀阔斧削减研发项目和人员。

  当精简到不能再精简时,乔布斯开始搞他的“简单与专注”。

  “他总是相信,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你决定不做什么”,尼豪斯说,“他是最简单化主义者。”

  产品理念的精简化注定要付出更多。在苹果内部,研发团队每周要举行两次例会,一次可畅谈灵感,另一次畅谈如何将上一套灵感否定出局。在肯定与否定中最终存活下来的灵感才可能成为汇报给乔布斯的设计方案。

  而乔布斯对这些设计方案的回答通常不多,要么是“狂伟大”、要么是“真的真的真的伟大”,要么只有一个词:“屎!”

凌朔

http://www.sina.com.cn2011年10月07日05:30南方都市报微博

奥巴马:乔布斯是美国精神的典型。奥巴马在白宫博客发表文章,悼念乔布斯。称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是美国精神的典型。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整个行业,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位高瞻远瞩的大师。

http://t.cn/akIfeE

芮成钢:死亡是人类最高境界的平等,谁都无法逃避死亡。如不能宽容的看待死者,也不可能真正平等的对待生者。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充满不确定性,而死是确定的。我们也许能延迟死亡的来临,但无法改变必死的命运。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为死亡做准备。不知生,焉知死,不知死,又焉知生?

http://weibo.com/ruichenggang

@方兴东:人们如此怀念乔布斯,因为他是这个产业的灵魂——创新精神的最佳体现。与比尔·盖茨仅仅是商业上成功不同,乔布斯短短一生,为PC业、电影业、互联网业、音乐业、手机业等等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带来了最富有冲击力的变革。作为创新的符号,乔布斯独一无二,乔布斯不可替代!

@加措活佛-慈爱基金:乔布斯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愿他早日往生净土,嗡嘛呢呗美哄!【乔布斯:没有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人们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

李银河:因为你将死去,所以遵从内心和直觉

乔布斯留下了很多很多,我最关注的是他说的“你将会死去”和“遵从内心和直觉”的名言——记住,每个人都会很快死去。你本来就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也将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世界。想到这里,你也就没有什么理由不遵从你内心的想法了。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不要轻易浪费它,不能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所限制,不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有时候,你的内心和直觉已经知道了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除了你的内心和直觉,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里一定要听从内心的直觉,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最近在写小说,写的是不能发表的那种小说。但是因为生命短暂,我要遵从内心和直觉。无论结果如何,享受过程就行了。

正因为每个人或迟或早都会死去,所以我们在这段稍纵即逝的生命里一定要听从内心的直觉,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最近在写小说,写的是不能发表的那种小说。但是因为生命短暂,我要遵从内心和直觉。无论结果如何,享受过程就行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d53360102dyq8.html)- 因为你将死去,所以遵从内心和直觉_李银河_新浪博

李银河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yinhe

马未都:乔布斯是个越老越帅的人

一个人越老越帅显然是成功的自我表达,一个人越老越睿智是执著的人生总结。越老越帅是表象,这时已不是爹妈给的容貌。过去说,年轻时的容貌是爹妈给的,四十以后就是自己的了。无论漂亮与否,人过四十先天容貌都将远去,靠脸蛋儿吃饭的人此为终点,长相不佳者此时却能得以改观;越老越睿智是修炼,人高于禽兽仅在于智慧,无论奔跑,翱翔、游水,甚至静卧,人类都不及禽兽,我们可以思考、推理、归纳、演绎,超越自我并试图超越自然。正是乔布斯的精明过人所在,不完美乃是最完美。我基本是个苹果盲,懒于操作,但不妨碍我欣赏周围的人对苹果的如痴如醉。一指知天下,一指通天下,乔布斯把科技变成了艺术,让商业成为了艺术,因此他的谢世才让世人如此关注,如此痛心。乔布斯驾鹤西归,苹果啊苹果!2011.10.6中午

乔布斯是个越老越帅的人。他年轻时长发披肩,年龄越大时头发越短,符合一般人生规律。男人年轻时爱长发多为不自信的表现,借外在飘逸掩饰内心滞涩;头部容貌过去可以做主的仅为头发(今天面目可以整容),人生过半一般才知青丝三千多为烦恼,所以佛家需要剃度,俗家则会效仿。

乔布斯是个越老越睿智的人。一个二十岁就名利双收的人绝大部分都会半途而废,终无所获;可上天给了乔布斯一个最大的机会,让其一夜之间由峰入谷,由明及暗,常人往往就会由此沉沦,融入大海之中;但乔布斯能正视现实,卧薪尝胆,抓住这个机会,再度跃上峰巅。在当今大千社会,芸芸众生,仅乔布斯一人而已。

乔布斯让他的这只苹果当今的影响力超越了牛顿的那只苹果,也超越了亚当的那只苹果;这只咬了一口的苹果正是乔布斯的精明过人所在,不完美乃是最完美。我基本是个苹果盲,懒于操作,但不妨碍我欣赏周围的人对苹果的如痴如醉。一指知天下,一指通天下,乔布斯把科技变成了艺术,让商业成为了艺术,因此他的谢世才让世人如此关注,如此痛心。

乔布斯驾鹤西归,苹果啊苹果!

2011.10.6中午

马未都的BLOGhttp://blog.sina.com.cn/mazhahuchuang

盖茨让人心生敬畏,而乔布斯却让人心向往之!

----乔布斯的“苹果传奇”

我一直崇拜史蒂夫·乔布斯!买了本《苹果风暴》,仔仔细细地读了乔布斯的传奇故事。

洪晃在一篇关于钱的博文里有个很有趣的说法,她说我们离找到中国第一个乔布斯还很远很远。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我说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崇拜乔布斯的人不止我一个。

勿容质疑,乔布斯是个天才也是个硬汉,但他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两个例子为证。

例子一:在苹果公司创立不到两周后,三个合伙人之一的罗恩·韦恩退出了苹果,他获得了一次性800美元的支付后放弃了10%的股票。这错误决定估计让罗恩的肠子都悔青了!

例子二:公司1976年成立,1985年Macintosh让公司出现亏损后,乔布斯被自己亲自请来的总裁斯卡利踢出了自己所创办的苹果公司。

同样的公司,自乔布斯离开后进入了极其灰暗的十年,亏损高达10亿美元。可当1997年乔布斯回归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iMac,iPod,iPhone,iPad……乔布斯几乎是一一点石成金!

乔布斯成功了,人们可以总结出乔布斯的很多成功原因,但最让我感到神奇的是他非凡的跨界能力!

在如今的商业领域,恐怕没有人的跨界能力可以超越乔布斯。他可以成功跻身于几个产业:计算机、通讯、音乐和动画电影。他带领苹果开启了轰轰列列的个人计算机时代,他以iPhone轻松地闯入从未涉猎的通讯行业,他通过iTunes+iPod模式,在音乐领域揭起了一场颠覆传统音乐收听方式的革命,他收购了Pixar,之后推出了《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叫好有叫座的动画电影,取得了非凡的商业成就。

跨界有一种神奇的魔力,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想法和概念,被拥有跨界能力的人巧妙地嫁接,会创造出神奇的新东西。看看每一款苹果的产品,你都会不得不赞叹它与任何产品都不一样,是那样的精美和与众不同,体现着对美的独特理解,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而这些都源于乔布斯的惊人跨界能力。

乔布斯从来不认拥有这种能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说他之所以拥有着种能力,主要是源于两方面因素:1。他有丰富的经历,可以提供足够多的点供自己连接;2。他会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更多的思考,将自己经历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然后加以综合,进而创造出新的事物。

乔布斯说:“你不可能充满预见性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只有在你回头看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正是这种信仰让我不会失去希望,它让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乔布斯曾是嬉皮士,喜欢听音乐,鲍勃·迪伦是他的崇拜偶像之一,随着他的成长,他逐渐体会到了鲍勃·迪伦所有歌曲里的意境,他感悟到,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的精神是不怕失败、继续冒险。也正是因为对音乐的喜爱,当他发现收听音乐的方式令他感到“不爽”时,他就想着要为他这样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iPod就是这么产生的。

乔布斯在考入里德学院后,仅上了半个学期就选择了退学,他不愿上自己讨厌的课程,而是自由自在地选自己想上的课。里德学院有全美国最好的书法教育,整个校园的每一张海报,每一个抽屉上的标签,都是漂亮的手写体。乔布斯被那些漂亮的艺术字吸引了,于是他选了书法班。在书法班里,乔布斯学习了各种字体,还学会改变字体之间的间距,做出漂亮的版式。很多年后,苹果设计第一款Macintosh时,他学习的字体派上了用场。

在他被挤出苹果公司后,投身好莱坞,成立了动画工作,这让乔布斯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创新经验,为重整苹果打下了基础。苹果“软件+硬件”的成功模式与乔布斯在此期间创办NeXT有很大关联。

乔布斯有句名言:“这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绝伦。”

乔布斯几乎残酷地追求完美,他的家几乎没有家具,房子里甚至没有床,原因是他找不到一张让他觉得满意的床,所以这个亿万富翁宁愿席地而睡!不达完美宁愿不要。过于完美让他的Macintosh价格过高,导致失败,这使乔布斯开始学会了技术周期和价值分配,以后的iPod、iPhone和iPad,在追求技术和美学的完美的同时,在价格上更贴近消费者。

另一点让我敬佩乔布斯的是,他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度过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沉寂了十年之后,1997年乔布斯临危受命重回苹果,比尔·盖茨受采访时说:“我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回到苹果,他知道,他赢不了。”在当时看,乔布斯的胜算确实很低,可十几年后,比尔·盖茨的言论沦为了笑柄。

有人做过一个很好的总结:盖茨让人心生敬畏,而乔布斯却让人心向往之!

美国村姑的BLOGhttp://blog.sina.com.cn/uscungu

郭去疾:乔布斯是戏剧人生最精彩的诠释者:你可以出身卑微,但必须卓然不群,纵使你将众叛亲离,也注定要重头再来。最迷人的剧情不是后来居上,而是王者归来;最伟大的战局不是尖峰对决,而是独孤求败;最完美的谢幕不是激流勇退,而是嘎然而止。美人难免迟暮,英雄方能不朽。浪花淘尽,正是好处,却是了处。

李瑜:乔布斯不会希望世人对他的辞世感到“惋惜”、“震惊”、“痛心”。首先,作为一个佛教信徒、素食、极简生活践行者,相信他对死亡早已“明了”并泰然处之。熟悉他的人一定记得2005年他说过:我生命中的重大决策,均基于“记住我很快将死去,没有理由不追随自己的心”。﹣以终为始,绽放生命,精神永存。

王维嘉:乔布斯逝世了。一代伟人终于离我们而去。他是美国创新精神的代表,是过去一百年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家。他一手开创了PC(苹果电脑),数字电影(玩具总动员),数字音乐(iTunes),无线互联(iPhone)四大工业。他是真正硅谷的儿子。如果硅谷只为一个人下半旗,就应该是乔布斯。

戴志康_Comsenz:想去硅谷,悼念乔布斯,历史上最伟大的it大师、艺术家与商人。回家打算把我的iphone4包装好挖坑埋了,愿乔布斯亲自发布的最后一款iphone与创新和创业精神永存。

肖锋:当世界向左,乔布斯却向右。他是电子时代的摩西,率众走出繁杂世界的迷途。众人谓乔布斯创新,我宁愿谓之禅宗那种回到原点的思考能力。回到原点,回到内心。抛弃说明书,回归手指。

 @薛蛮子:乔布斯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位辞世的伟人与天才。人们缅怀他不是因为他的公司市值最大也无关他的个人财富多寡。他,一个和大家一样的平常人,有着平常人所具有的毛病和缺点,居然凭着个人超凡的努力改善了地球大部分人的生活,其影响力超过所有政客军阀。

  

@熊培云:你须寻得所爱,你须此般努力。再见乔布斯!你当是给上帝一个人情,给他一个iPhone5,再转世回来,变成一个孩子,继续用你的创造,给还没有垂垂老矣的我们以惊喜。

  

@俞敏洪: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世,听到该消息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乔布斯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有他,世界从此不同。

新京报:苹果基因能否延续

  

作为引领了近十年IT业潮流的公司,苹果具有太过鲜明的乔布斯印记。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乔布斯在,苹果兴;乔布斯逝,苹果衰。

  这种心理并非全无道理,作为兼具工程师和艺术家特质的企业领袖,乔布斯在IT界的所有领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质。乔布斯重返苹果后,面临过诸多选择:如何挽救苹果江河日下的电脑销售业务,如何面对大唱片公司的版权壁垒,如何面对Google在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的强劲竞争,等等。他做出的决定经常违背表面上的常理,却最终被市场证明可行:例如制造全封闭的iMac,通过互联网销售音乐,以及,坚持保持iPhone的屏幕为3.5英寸,以及不推出7英寸版本的iPad。

  用这个逻辑来看,乔布斯去世前苹果的最近一款产品iPhone4S,非常符合他的产品哲学:注重细节,保持一致,提升品质。人们对iPhone4S失望,是因为它没有像iPhone4一样带来革命性的外观和性能提升,但iPhone的惯例是偶数代产品才会有涉及基本结构的大改动。

  乔布斯的去世,短期内并不会影响到苹果产品的风格和推出频率,因为由他确定的产品哲学和团队已渗透苹果公司的肌理,以至于任何一个行业观察者都能如此熟练地罗列那些特点。

  除设计哲学,乔布斯留给苹果公司的另一份遗产就是高管团队的“板凳厚度”。被誉为“iPod、iPhone和iPad幕后真正的创造者”的伊维(Ive),是一位工业设计天才,他可以保证苹果产品的工业设计仍领先于业界;而乔布斯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蒂姆·库克,更是供应链管理大师,苹果能够从硬件销售上获得60%以上的丰厚利润,并能不断制造出品质精良、成本适中的产品,库克功不可没。此外,苹果还有分别负责开发MACOS X、iPhone操作系统以及硬件工程高手等一整套强力副总裁班子。

  因此,不少观察家仍判断,“苹果两年内仍将维持业内领先地位”。

  ■ 产业

  APP不受太大影响?

  皮克斯公司可能是受乔布斯去世影响最小的“乔系产业”。自从被乔布斯收购后,皮克斯就基本维持独立运作。乔布斯对皮克斯的最大助力,是促成了它与迪士尼的合作,使它在好莱坞立足。现在,皮克斯已成长为最大的电脑动画制片企业,有众多的好莱坞公司愿意承担他们影片的分销、宣传等业务;拥有约翰·拉塞特等天才导演的皮克斯,在电影制作方面也保持着完整的实力。因此,乔布斯的逝世对皮克斯不会产生内容制作方面的影响。

  而在开发者方面,中国资深Mac/iOS开发者、iApp4Me创始人郝培强认为,大多数开发者都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到,在他辞职的时候,大家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Mac和iPhone的架构源自乔布斯在NeXT时构建的基础,历经了多年考验,技术基础很坚实。内容销售体系方面,有iPod系列十多年的经验。iPhone系列5代产品也验证了app模式的巨大生命力。因此,乔布斯逝世对此体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对于开发者是否会因为乔布斯逝世而对苹果平台产生动摇,郝培强认为不会。“苹果上一次失去乔布斯时,公司和产品一塌糊涂,但仍有无数死忠。这次,苹果有最好的产品,竞争者还远远被落在后面。”

  ■ 产品

  下个引爆点在“电视”?

  后乔布斯时代,苹果下一个“革命性产品”将是什么?

  从目前苹果的轨迹来看,除了巩固在移动互联网和音乐领域的优势、继续提升Mac系列电脑的市场占有率外,苹果的下一个方向很可能还是数字娱乐领域,例如流传已久的苹果电视。

  这个产品不是类似机顶盒的Apple TV,而是一台具有大屏幕显示、智能交互、流畅播放、存储网络内容的显示中心。

  尽管新产品能短期预测,但没了乔布斯,苹果能否延续十年来的创新奇迹?毕竟,一个新产品不能与一个新产业画等号。

  至于广受关注的iPhone和iPad,近期的走向倒比较容易预测。除了屏幕尺寸不会变之外,iPhone支持4G和近场通信(NFC),以及iPad的分辨率提升到与iPhone4相同的326PPI,都将是产品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至于这两者的外形上会有什么变化,只能说有艾弗在,应该仍然不会让“果粉”失望,毕竟从iMac到iPhone4,艾弗的设计能力一直在得到肯定。

  ■ 业界

  未来“乔布斯”还未现?

  乔布斯的去世,本身将使苹果与GoogleAndroid在竞争中丧失一些优势。但Google不久前收购摩托罗拉手机部门,使Android阵营本身产生了动荡,三星、HTC等以前的Android主力,都露出了不稳定的苗头。这或将增强微软-诺基亚的WP联盟。

  但是,由于巨大的后发劣势及微软在创新上的问题,WP联盟在可预期的将来不大可能崛起,竞争仍将在苹果和Google之间展开。新近崛起的公司如Facebook,其强项并不在移动互联网上,目前看来尚无改变格局的实力。

  下一个乔布斯何时出现?谷歌中国前研究员、IT工业史《浪潮之巅》作者吴军曾表示,目前来看,美国在创新方面的领先优势仍然很巨大,这得益于他们乐于冒险的移民文化以及完善的教育体系。

  正因为上述原因,像乔布斯这样兼具工程与艺术的专业人才再次出现的时机虽然难以预测,目前工业界的领袖中也尚未看到有如此潜质的人,但如果下一个“乔布斯式”人才诞生,有很大的可能仍然产生在美国。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阳淼

《福布斯》:世上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乔布斯

  

导语:苹果前CFO弗莱德·安德森(FredAnderson)今天在《福布斯》撰文上指出,苹果能够浴火重生完全是因为乔布斯,是他将苹果带上了世界科技之巅,持续推出诸多革命性产品改变着时代生活方式。只有乔布斯理解苹果的创新灵魂,懂得怎样结合艺术和科技去创造出伟大的产品。乔布斯的强大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和超凡品味无可复制,世上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乔布斯。

  

  我是在苹果东山再起的时候与史蒂夫·乔布斯作为密切的商业伙伴一起合作的,我们共同面对强大的挑战并一起分享了公司重塑辉煌的喜悦。谁都不会忘记戴尔(微博)创始人兼CEO迈克尔·戴尔(MichaelDell)曾在1997年对公众妄下论断时所说过的话:“如果我是苹果CEO,我就会把公司关了,把钱还给股东。”当时,苹果正处于公司最低点,股票的价值仅仅只有4美元。

  1996年年底,我与史蒂夫·乔布斯相识,当时苹果正在评估收购NeXT的可能性,这家公司是史蒂夫·乔布斯出走苹果之后自创的一家科技公司。我还记得在在帕洛阿尔托(PaloAlto)花园酒店的会议上,史蒂夫给大家做了一个关于NeXTSTEP操作系统的演示,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在完成了对NeXTSTEP的详尽技术调查后,苹果于1997年年初收购了NeXT。NeXT的交易案给苹果带来了关键的资产,其中包括后来成为MacOS X基础的NeXTSTEP操作系统,以及50位才华横溢的软件工程师;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史蒂夫也终于借此机会回归了苹果。

  在收购了NeXT大约半年之后,苹果董事会决定驱逐当时的CEO吉尔·阿梅里奥(Gil Amelio),并让史蒂夫·乔布斯回到苹果董事会就任特别顾问,同时他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寻找新CEO的最佳人选。此后接下来的3个月里,我与史蒂夫在一起密切合作,监管董事会的动态,否决了公司的操作系统复制许可项目,并与微软(微博)达成了一项划时代的交易合作计划。这些只能由史蒂夫·乔布斯主导所采取的举措,最后证明对苹果公司的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7年9月,苹果董事会终于再度任命史蒂夫为CEO。

  从1998年到2000年间,史蒂夫稳定了Mac业务,并力挽狂澜让苹果重新开始盈利。他对苹果做了大规模的重组,大幅度地砍掉一些生产线,集中市场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将生产部门外包出去,并向市场投放了一款成功的产品iMac。史蒂夫给苹果带来了他的创新源泉和卓越的运营管理方式,并投入巨资开发了新的操作系统MacOS X。

  2001年,史蒂夫开始将苹果定位为打造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核心公司,并推出了万众瞩目的Mac OSX操作系统,此后还有一系列诸如iMovie、iPhoto和iDVD这样的产品,同时还开发了iPod产品和与之配套的苹果iTunes软件,并开设了苹果的第一家零售商店。苹果借此华丽转身,从一家传统的PC公司转型为一家电子消费品公司,而且借助其卓越的软件和设计优势,推出了iPod、iPhone和iPad等创意非凡的产品,由此开始进入到新的产品领域。因此,在过去十年里,苹果已经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带来了受人们喜闻乐见的创新产品,并成为了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

  从濒临死亡的灰烬中复活,苹果的涅磐只能由史蒂夫·乔布斯来主导。只有他才理解苹果的创新灵魂,懂得怎样将艺术和科技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伟大的产品。乔布斯的强大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和超凡品味无可复制,世上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乔布斯。

  注:弗雷德·安德森在1996年至2004年间担任苹果的CFO。他目前为美国风险投资公司ElevationPartners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这是一家私人投资公司,主要为在市场领先的媒体、娱乐和消费相关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漆犇)http://www.sina.com.cn2011年10月06日09:51新浪科技微博

追忆乔布斯:曾与甲骨文CEO谈养生之道

  导语:《福布斯》杂志网络版今日发表署名罗伯特·霍夫(RobertD. Hof)的文章,追忆了他在与乔布斯交往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其中四件小事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以下为文章全文:

  

铸就辉煌

  这篇博文本来是为我的个人博客所写,因为相比我在这里发表的大多数博文,它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和感受。但鉴于《福布斯》杂志网站上充斥着各种有关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的故事,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这些故事。

  许多比我同乔布斯关系更近的人已经写了大量悼文,追忆这位备受人们尊崇的故人。他们说乔布斯希望改变这个世界,而且也确实做到了。AppleII、Macintosh、iPod、iPhone和iPad,还有皮克斯,如果没有乔布斯的决心和想象力,这些产品或许根本不会存在,肯定不会以同样颠覆传统的方式存在。

  由于此前我一直专注于报道英特尔如何引领电子产品革命,撰写Sun及其CEO斯科特·麦克尼利(ScottMcNealy)如果挑战惠普的文章,以及报道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和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如何催生商用互联网等事情,所以我无法以个人视角探究乔布斯引发的那场革命的起源。

  我与大家所能分享的是一些点点滴滴的小故事,它们全部是多年来我在与乔布斯接触中的有感而发。但我想与大家分享这些故事,希望通过它们加深我们对一个改变了我们生活之人的认识。

  颇具感染力

  如果没记错,我首次与乔布斯会面是在1990年他发布NeXT电脑前夕。我和《商业周刊》撰稿人凯西·里贝罗(KathyRebello)找到乔布斯,以近距离体验NeXT的功能。尽管乔布斯因傲慢挑剔屡遭诟病,但这难掩他的个人魅力。没错,他个人魅力十足。他的热情也感染了我们,即便我对他能否在苹果和Sun的夹缝中带领NeXT取得成功充满怀疑。

  有两件事情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是乔布斯专注于深黑色NeXT电脑的外观与设计,我记得他当时轻轻抚摸着这台设备。这种对优秀产品设计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一直是乔布斯身上的烙印。另一件事则是,他有些紧张地抚弄手指上的结婚戒指。我开玩笑说,是不是结婚戒指不合适,没料到他滔滔不绝向我们讲起他祖父的故事。

  乔布斯说,他的祖父是个机械师,有一次曾用一台机器来制作自己手上戴着的这枚戒指,但戒指不小心被机器卡住了,他的祖父因此失去了一根手指。正因为如此,每当乔布斯感觉到这枚戒指的存在,他都会有阵阵的刺痛感。

  那时,乔布斯还未被看作是苹果的救世主,所以,作为公司CEO,他希望以这种故事拉近同记者的距离。尽管如此,这个故事仍深深打动了我,因为它是一个充满人性的轶事,与公司的历史无关。我还有两次在苹果新品发布活动上见到了乔布斯。一次是在1988年10月,当时第一台NeXT在旧金山隆重推出。

  健康状况不佳

  在展示一款内置词典时,他说:“嗨,那我们查询什么词汇呢?要不然查查‘mercurial’(墨丘利神)吧。”当时乔布斯在美国科技业最常用的绰号正是“mercurial”,因为他的一句玩笑话,产品发布会现场充满了轻松气氛。正如我所说,只要乔布斯愿意,他就能马上精神焕发,成为那个房间中最有魅力的人。

  最后一次看到乔布斯在台上是在三年前的旧金山,他在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iPhone3G。我当时在协助专门报道苹果的《商业周刊》同事皮特·布罗斯(Peter Burrows)和埃里克·赫塞尔达赫尔(ArikHesseldahl)工作。在之后的多年间,我再没机会亲眼见到乔布斯,无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别的场合。

  当然,我听说他健康状况不佳,但正如我在直播iPhone3G发布活动的博客中谈到的,当时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他看上去身体十分虚弱:“可能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亲眼看到乔布斯讲话了,但他似乎有点懒散甚至疲惫的样子。”结果,乔布斯的憔悴和消瘦再次引发了外界对他健康状况的猜测。不是事后诸葛亮,我当时就感觉,乔布斯已渐渐无力独自一个人扛着苹果向前进。

  与埃里森谈养生

  我跟大家分享最后一个关于乔布斯的趣事。1999年前后的一个夜晚,我和妻子来到帕洛阿尔托市区一家名叫CaffeVerona的小餐厅,我们是这家餐厅的常客,像往常一样,我们边喝咖啡边聊天,突然间我发现我们前面一桌是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Ellison)。真是有趣,但接着我看到他拿着饮料走向外面的小露台——乔布斯和他的妻子竟然正坐在那里。

  我知道餐厅这么黑,他们两人根本认不出我来,于是我来到距他们几英尺的一个座位,希望能偷听到一些有关新产品细节或硅谷八卦新闻。此时,我妻子已经回到餐厅里,我仍抱着热牛奶咖啡边御寒,边假装看杂志。大家猜一猜我听到了什么?他们竟然在半个小时里大谈促进长寿的饮食!

  多年后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仍然感觉很有趣。在乔布斯的健康问题曝光以后,这件事就不是那么好玩了。但我认为它之所以有意义,还有另一个原因。无论是埃里森还是乔布斯,他们都堪称指引科技行业发展的灯塔,二人有机会谈论业务以外的一切事情的确十分罕见。

  最后,我想说一点,我所认识的乔布斯不是演员、偶像,抑或是梦想家,相反,他只是碰巧改变了世界、有着自己真实一面的普通人。(圣栎)

http://www.sina.com.cn2011年10月06日18:49新浪科技微博

连线杂志撰文回顾乔布斯一生:世界因他无限美好

  导语:美国《连线》杂志网络版今天发表署名史蒂文·列文(StevenLevy)的文章,对刚刚去世的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一生的成就及其成长历程进行了回顾。

  

  史蒂夫·保罗·乔布斯(Steve PaulJobs)今天早些时候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家中辞世,享年56岁。作为苹果联合创始人兼前CEO,乔布斯是全球科技和商业领域最有声望的人。没有人会对苹果官方声明中那句“世界因他无限美好”提出异议。

  虽然世界当初并没有立刻意识到乔布斯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但他自己一直心知肚明。这正是他独特之处的一种体现。至少从少年时期开始,乔布斯就已经着迷于奇思妙想。13岁那年,他打电话给惠普老板大卫·帕卡德(DavidPackard),用甜言蜜语哄骗对方免费送给他一些电脑芯片。这也体现了他毕生践行的理念。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他从不讳言自己的要求。他敢于突破所有人都不得不妥协的规则,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当他得偿所愿时——这种事情发生的频率出奇得高——他会欣然接受,感觉就像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一样。

  如果乔布斯不是那么才华横溢,不是那么有远见卓识,不是那么精于决策,他的粗鲁和傲慢肯定会使他成为一个众人嘲弄的对象。

  但乔布斯就是这么才华横溢,这么有远见卓识,这么精于决策。他把对科技与生俱来的理解力与对消费需求近乎超自然的感知力融合到一起。他坚信设计应当是产品的核心,这不仅给苹果带来了商业成功,还从整体上提升了设计的地位,不仅是在消费电子领域,还包括一切追求卓越的领域。

  改变苹果形象

  作为一个上世纪60年代在硅谷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职业生涯融合了两股品质,并且改变了苹果的形象。而他本人似乎也对抨击他人毫不掩饰。无论是卑微的下属还是企业巨头,他都会给予相同的蔑视。但当他展现魅力时,却又令人无法抗拒。他的好友海蒂·罗伊森(HeidiRoizen)曾经给苹果的员工一个忠告:想要避免受到毒牙和魅力的双重攻击,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接电话。但员工们说,这没有用,因为乔布斯就住在几个街区之外,他会直接找上门来,然后赖着不走。

  在他56年人生的多数时候,乔布斯都会直接找上门去,但过去十几年间,却很少被拒之门外。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受人仰慕的企业家,或许也是有史以来最受仰慕的企业家。就连总统和摇滚巨星都会登门拜访。为了在Macworld大会上一睹著名的“Stevenote”演讲的风采,粉丝们会彻夜排队,并对乔布斯的讲话内容满怀期待。就连他的瑕疵和不足也受到了粉丝的追捧。

  他的成就无与伦比。有资格自称发明过革命性产品的人凤毛麟角,这类产品要非常具有标志意义,不仅要融入人们的文化生活,还要经得起数十年的考验。但乔布斯的这种荣誉不是一项,也不是两项,而是整整6项,任何一项都足以成就一段卓越的职业生涯。按照顺序,这6项发明分别是:苹果II、Macintosh、皮克斯、iPod、iPhone和iPad。这还没有包括Macintosh操作系统和苹果零售店。如果他的寿命能像普通人一样长,肯定还能获得更多成就。

  是什么造就了他?

  所有人都很好奇:是什么造就了他?每每提到卓越的人,这个问题都颇为令人困惑。是什么造就了这种人,他能够创造改变世界的产品,能够从实例中获得启发,不仅胆量惊人,而且创意众多?是什么赋予了他如此准确的产品感知能力,傲慢的自信,以及同时借助威吓与启发让人们的工作实现最佳的效果的能力?

  他的基因库令人好奇。他的亲生父亲是叙利亚移民阿卜杜法塔赫·约翰·钱德利(AbdulfattahJohn Jandali),母亲是大学毕业生乔安妮·辛普森(JoanneSimpson)。未婚先孕的辛普森于1955年2月24日生下了乔布斯,并把他交给他人收养。她随后与钱德利结婚,并且又生了一个孩子,也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莫娜·辛普森(MonaSimpson)。乔布斯的养父母是保罗和克拉拉·乔布斯(Paul and ClaraJobs)夫妇,他们很爱乔布斯。而乔布斯也像一个中产阶级家的独生子一样成长于郊外。尽管他曾经成功找到了自己的生母,但对于“这是被遗弃孩子的本能反应”的理论,乔布斯却从不认同。他总是称赞将自己抚养成人的家庭。“在我成长的年代,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有着优秀的教育资源,国家和平而稳定,直到60年代晚期越战爆发。”他说。

  60年代的那场动荡也成为了塑造他性格的一部分。乔布斯在谈到他那一代人时说:“我们更加渴望了解生命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创造更好的生活,所以人们都开始探索。那个时代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意识到,除了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唯物主义外,生活还有更多的东西。我们开始探索更深层的东西。”

  他来到了里德学院,作为知名的嬉皮士乐园,人文科学在该校备受推崇。但在读了一个学期后,乔布斯却退学了,并开始根据自己的爱好旁听书法等课程。乔布斯那时还服用过麻醉药。但他表示,这些经历对他的未来产生了永久而积极的影响。在离开俄勒冈后,他去了印度旅行。所有这些经历都对他的世界观产生了影响——同样对他今后开发产品,并改变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影响。

  信仰无聊

  乔布斯对于公开的自我分析通常兴趣不大,但却经常透露出一些塑造他性格的线索。他曾经对我回忆起他年轻时的漫长暑假。“我很信仰无聊。”他对我说。他解释道,无聊让一个人能够沉溺于自己好奇的事物中,而“没有好奇,就没有一切”。虽然乔布斯让PC和智能手机流行开来——这些产品对人们的吸引就像火焰对于昆虫的诱惑——但他却担心“无聊”的未来。“所有这些技术都很好,但无事可做同样很好。”他说。

  1995年在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Smithsonian)的一个项目中接受采访时,乔布斯回忆了他在上学前学习阅读的经历——上学后,他最大的兴趣变成了抓蝴蝶。“我遭遇了前所未见的制度,我不喜欢这种氛围。”他说。于是,他成了一个专门惹麻烦的人。直到4年级,一位明智的老师用一些小恩小惠才重新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他的父亲保罗——一个连高中都没上完的机械师——也专门在自己的工作台上给乔布斯留了一块空间,教他如何组装和拆解东西。他还从在硅谷电子企业工作的邻居那里学了很多知识,并且明白了当时刚刚开始走进普通人家庭的电视机并不是什么魔法,只是人类精心创造出的物体。“这给了我很大的自信,这是通过探索在那个时代看起来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获得的。”他对史密森尼博物馆的采访者说。

  在给帕卡德打电话后,少年乔布斯来到惠普工作。他随后又在当时刚刚成立的视频游戏公司雅达利(Atari)找到了工作。但他认为这一领域无法满足他对艺术的渴求。他曾经对我说:“每当我想吃东西时,电子产品总能给我满足。”

  与好友创业

  但当乔布斯看到他的高中好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Wozniak)所做的事情后,一切都改变了。沃兹尼亚克当时是硅谷工程师俱乐部Homebrew ComputerClub的成员,该俱乐部的成员都很看好PC的前景。彼时刚刚发明的低价芯片和电子元件使得PC成为可能。沃兹尼亚克和其他几名俱乐部成员都在设计自己的PC,但他却并不准备将这个项目商业化。尽管如此,这却是首款在简洁性方面有所突破的PC,而且是首款包含彩色图形的PC。

  当乔布斯看到好友的项目后,他想到了创业。尽管其他自主设计PC的工程师也都创办了公司,但乔布斯对于PC的理解却非常独特,使得这类产品的吸引力不再局限于极客。

  “如果你把电脑设计师当做艺术家,他们肯定更愿意将自己归为可以批量生产的艺术形式,就像唱片,或者像是印刷品,而不是传统的美术作品。”他1983年对我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媒介向众人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他们的媒介就是科技和制造。”后来,他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提炼——苹果是工程和人文艺术的混合体。

  苹果II的优雅外壳是这一理念的绝佳体现。乔布斯花了1500美元聘请当时的新锐工业设计师盖里·曼诺克(GerryMannock)设计了一个朴素的米黄色塑料外壳。(曼诺克曾经对作家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Moritz)说,他想提前拿到报酬,原因是:“他们看起来很古怪,我不知道等我做完后还能否找到他们。”但乔布斯还是说服他同意晚些时候付钱。)

  “他把他们的零部件价格告诉了我,似乎比惠普的价格还有优势。”他的好友艾伦·鲍姆(AlanBaum)说。乔布斯负责签协议,而沃兹尼亚克和其他几名少年工程师则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工作。乔布斯也会经常过来,并发表一些他对这个项目的看法。该团队的初期成员之一克里斯·埃斯珀诺萨(ChrisEsponosa)说:“他会最终拍板,包括键盘、外壳设计、标识、零部件、PC电路板的布局、零部件的排列以及交易的选择……一切的一切。这是他的一大才华。”乔布斯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说服沃兹尼亚克从惠普辞职,并全心为苹果效力。沃兹尼亚克最初拒绝了这一要求,但乔布斯却打电话给沃兹尼亚克的所有亲朋好友,给他很大的压力,令这位温文尔雅的工程师最终妥协。乔布斯再次得偿所愿。

  对苹果的期望

  乔布斯曾经透露过他对苹果的期望——他曾经对我说,希望将苹果打造成一家“100亿美元但不会失去灵魂的企业”。他会打电话给硅谷当时的明星CEO——安迪·格罗夫(AndyGrove)和杰里·桑德斯(JerrySanders)——并问他们能否带他出去共进午餐,以便向他们学习。他后来意识到,人们之所以对他和沃兹尼亚克感兴趣是因为他们太年轻了。“但我们并没有把自己当做年轻人来看待。”他说。“我们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理性的思考。”他告诉我,“我们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8个小时——但很快乐。”

  AppleII和苹果公司立刻获得了成功。但与同一时期创立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不同,乔布斯没有亲自经营苹果公司。他意识到他的公司如果由职业经理人而不是由一位留着卡斯特罗式胡子、有着令人厌烦性格的22岁年轻人经营的话可能会走的更远。苹果公司雇佣了一位首席执行官来进行成年人的监管。苹果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成为个人计算机小众领域里最受欢迎的公司。苹果1980年12月10日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这对于一家如此年轻的公司来说是很不寻常的,但它随后被证实是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这一记录直至IBM于1981年年底进入这一领域后才易主。

  当苹果成长为一个更大规模的企业,乔布斯有点漂忽不定。他1983年解释说:“我如何影响苹果?哦,我可以整天跑着告诉人们事情,但这不是我真正想看到的结果。所以我想影响苹果的一个真正好的方法是树立榜样,在苹果成为一位总经理。”

  1979年,作为研发一个名为利莎的更为先进机器努力的一部分,乔布斯在施乐公司帕克研究中心领导着一个工程师团队。他随后称这一经历为“世界末日大灾难”。他立刻宣布施乐公司STAR的原则即鼠标驱动、视窗、屏幕上的文件和文件夹将应用于利莎,这样的努力的使利莎的价格翻了近五倍。但乔布斯的管理风格一直在冒犯利莎的研发团队,他在公司内部寻找其它团队来领导。他看中了由天才计算机科学家杰夫-拉斯金在校园外领导的一个“臭鼬”项目。这个小型团队正在研发一种将被命名为“麦金托什机”的低成本计算机。麦金托什机团队成员乔娜-赫夫曼称:“当斯蒂夫开始过来时,杰夫的梦想当即破灭了。”

  开发麦金托什机

  对于乔布斯来说,麦金托什机是一个转折点。他一直担心会被标上苹果创立者的标签,但他在那之后就不再担心了。乔布斯是一位无情有时候甚至是严厉的领导,但他的热情赢得了由年轻人组成的小型团队的忠诚。他鼓励他们视自己为叛逆者。他告诉他们:“当海盗比加入海军要好。”他们的办公楼上飘扬着海盗旗。

  虽然利莎是受施乐公司“图型用户界面”的启发,麦金托什机则更进了一步。它的使用更加简单、速度更快,外观更加美观。这是受到乔布斯所欣赏的Cuisinart食物处理器的启发。当我1983年11月对麦金托什机对乔布斯进行采访时,他向我解释说,利莎团队想作一个伟大的东西,而麦金托什机团队想作一个令人感到疯狂的伟大东西。

  我在那次采访中询问乔布斯他为什么有时候会对雇员的工作给予严厉甚至是粗鲁的评价(尽管乔布斯后来在一些方面变得更加温和,这样的直率的批评一直是他的标志性特点)。乔布斯称:“我们的环境真的期待是优秀的作品。真正棒的事情是当我们的工作不是那么优秀时对此持开放的态度。我最大的贡献就是只要真正好的东西,在各个细节方面。这是我的工作,确保所有事情都是非常棒的。”尽管乔布斯有时候让麦金托什机团队聪明的年轻工程师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但他们基本上都认为麦金托什机团队的工作经历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亮点,是一个魔术时刻。确实如此,麦金托什经验为许多创业公司的文化提供了样板,其中包括为员工提供非常慷慨的特权。

  乔布斯1984年1月24日向公众展示了麦金托什机。苹果公司在前一天晚上超级碗赛事期间播出了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麦金托什机广告,许多人认为那一广告是有史以来最棒的广告。麦金托什机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它也巩固了乔布斯作为全国知名人物的地位,《新闻周刊》和《滚石》的大篇幅稿件介绍了乔布斯。(不过,乔布斯对《滚石》没有把他作为封面人物感到失望。他事实上曾打电话给《滚石》出版人简-温纳,请求将自己列为封面人物。温纳对他说“不要屏住呼吸。”乔布斯对此回答称:“好的,但你应当再思考一下。乔布斯随后要求上杂志封面的请求都得到了热切地满足。)

  麦金托什机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个人计算机,它引入了一种持续数十年的计算机风格(不过可惜的是,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大多数人是通过微软视窗计算机体验到图形用户界面,而不是麦金托什机)。这使计算机变得性感起来。

  但麦金托什机的最初销量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好。这一失败加之乔布斯管理上的弱点使乔布斯在他所创立的公司处于险境。他花了数个星期的时间与他1983年亲自聘请来的前百事可乐首席执行官约翰-斯卡利进行了一场幕后争斗。(乔布斯曾用“你真的愿意一辈子在这卖糖水?”来激斯卡利),但斯卡利赢得了董事会的支持,从而占了上风。他1985年5月31日开除了乔布斯。

  被苹果开除

  对于乔布斯来说,被苹果开除是一个重大打击。他曾对《新闻周刊》称:“你会感到有人猛击了你腹部一拳,打你体内的空气都打走了,你无法呼吸。这就是我的感受。”不过,他通过创办设计和出售下一代工作站的Next公司而恢复了呼吸。Next计算机从未热卖过,但它创新性的操作系统被证实有持久性的价值,乔布斯将公司作为一家软件公司来发展。

  乔布斯在这些年里还接管了第二家公司。由乔治-卢卡斯创立的计算机图形工作室正处于困境,正在寻找一位解救者。乔布斯扮演了这一角色,他给公司起名为皮克斯公司。在乔布斯的领导下,皮克斯从一家软件公司转型为电影制片厂。它制作了首部全程计算机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它所制作的这一系列的电影都成为了热门电影。

  运营皮克斯是乔布斯日渐成熟的一步。他已足够地明智地将主要精力放在决策方面,让具有创造力的电影制片人来作自己的工作。他还在好莱坞获得很有价值的经验。他最终于2006年以74亿美元的价格把皮克斯卖给了迪斯尼公司。

  是Next公司使乔布斯能够重返他一同创立的苹果公司。苹果需要一个很强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而Next公司可以提供这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苹果收购了Next公司,但苹果公司的麻烦要更为严重,人们已开始在写该公司的讣告了。董事会1997年解除了首席执行官阿梅利奥的职务,转而向公司创始人之一的乔布斯求助。乔布斯上任作的首批事情之一就是与苹果的死对头微软达成协议。

  虽然乔布斯着重指出他只是在临时担任首席执行官,他当年八月表示:“我希望我们明天就能够找到一位出色的首席执行官。”,但他对首席执行官投入的热情使人们对他2000年出任首席执行官并没有感到意外。他那时已使苹果重新赢利。

  转折点

  一个转折点是他1998年5月推出了iMac。在控制苹果近一年后,乔布斯打电话给我,邀请我和他共度几日。他当时推出了他的首个大项目。我了解到了他为推出iMac的所有准备工作,他监督了所有的细节。当一名雇员向他展示一些工作时,他只是说“那是一个D”就转过脸去。但在产品推出会本身,他是人们关注的主角。

  iMac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全内置设计的机器发出了简单、美观、强大的功能将是苹果东山再起因素的信息。乔布斯还简化了苹果的生产线至四种类型计算机-桌式和台式的用户型和专业型。他解释说:“聚焦并不意味着说是,它意味着说不。我是父亲,这是艰难的。”

  但随着计算机的互相作用,苹果正在赢得粉丝,其中的一个例外是乔布斯推出的无显示器机器“theCube”,它也许是有史以来最美观的计算机,不过就那一产品而言,乔布斯让他的美学本能战胜了他的市场感觉,这是一个很少见的失败案例。

  乔布斯2000年解释了他的竞选对手为何仍不理解苹果将艺术和科学揉和在一起的原因。他说:“当人们看到iMac时,他们认为设计真的非常棒,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它并不是那么肤浅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两年后仍复制不出它的原因。这不只是外观的问题。iMac没有粉丝的原因在于工程。这需要天量的工程工作,对于the Cube和所有其它产品也是如此。”

  苹果2001年10月推出了音乐播放器iPod,它成为首个成功的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由于乔布斯在发现和雇佣杰出人才方面的杰出能力,他的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生产出了iPod。这一过程可以反映苹果的经营方式。尽管乔布斯在推动自己观点时会不遗余力,但他明白,如果放弃团队成员最好主意的话,他的产品将不会受到认可。就iPod而言,硬件设计师托尼-法德尔知道如何让他最好的原型产品得到乔布斯的批准。他向乔布斯展示三种不同的设计,其中一种明显要优于另外两种,这使乔布可以批评那两种设计方案,最后赞成明显占优的设计方案。

  顽固的乔布斯

  乔布斯有些时候会很顽固,只有在市场发言时才会让步。以iPod为例,他最初认为iPod只应当与麦金托什机兼容。但iPod的立刻走红使他同意一些雇员所提议的视窗版。当iPod开始向公众出售时,它真得非常畅销。苹果卖出了3亿个iPod。

  乔布斯对我谈起iPod时称:“如果有一种产品催化苹果的存在理由的话,这种产品就是iPod。因为它整合了苹果的难以置信的技术基础和苹果传奇式地轻松应用令人震惊的设计能力。这像是我们作的事情。如果有人质疑苹果存在的理由时,我将把这作为一个例子。”

  此外,为了支持iPod,乔布斯还开始建立了iTunes音乐商店,这是首个在互联网上合法出售音乐的成功服务。尽管大唱片公司在这样的交易方面持非常保守的态度,乔布斯对我说:“他们基本上信任我们,我们谈判达成了里程碑性的协议。”iTunes音乐商店出售了数十亿曲点击下载的歌曲。

  对于苹果和乔布斯来说,iPod是一个转折点。竞争者从未想出与其竞争的方法。他每年都也推出最新的产品。他有一年停止了最受欢迎iPodmini的销售,以推出全新的Nano。产品线将会被摆在桌子上,他将会说他最喜欢的颜色是哪一种,他会经常拿起产品。这是不是很令人吃惊?

  这使他非常满意,因为乔布斯喜爱音乐,他的英雄是鲍勃-迪伦和披头士乐队。我曾经问他,他的梦想是不是让保罗-麦卡特尼在他主旨讲演结束之前进行表演。他开玩笑说:“我的梦想是让列农出来。”

  隐秘的私生活

  虽然乔布斯很享受他的职业关注,他在私生活方面则要隐秘的多。他不信任大多数记者,特别是《时代》杂志1982年对他的自负进行了嘲讽,曝光他的黑暗面后。曾认为《时代》杂志让他成为年度人物(《时代》杂志选择了个人计算机)的乔布斯感到受到了伤害。他1983年晚些时候称:“我并不介意人们不喜欢我。哦,我可能会有点介意,但我真正介意的是,有人利用他们在时代杂志的地位来告诉一千万人,他们不喜欢我。我知道这就像是遭到最糟糕描述的私生活曝光于许多人面前。”二十年后,他仍对那篇文章感到不快。但乔布斯不会就随后有关他生活的描述发表评论。这些描述详细记录了他粗鲁的职业行为和他最初曾拒绝为他的首个孩子提供抚养费的事情。(他随后承认是孩子的父亲。)

  乔布斯是四个孩子自豪的父亲,其中三个孩子是他和妻子劳伦-鲍威尔所生。他非常在意地保护他们,每当他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涉及到他孩子的事情时,他都会提醒这些讲话是不应当对外公布的。但他很显然在抚育孩子方面感到非常自豪。

  乔布斯2004年7月获悉他患上了一种很罕见的胰腺癌,他最初没有向公众披露多少这方面的信息。批评者就此提出质疑,乔布斯和苹果没有公布病情的更多细节是否回避了公司披露规则。在经过看起来成功的初步手术后,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时发表的讲演时曾唯一一次谈到自己的病情。他的这一讲演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毕业讲演。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在设计计算机时制作了他们想为自己制作的计算机。他现在向毕业生们发表了如果他从大学毕业时想听到的讲演。

  乔布斯对斯坦福大学学生表示:“没有人想要死亡,即使那些希望上天堂的人也不希望通过死亡来到达那里。然而,死亡是我们所有人都会分享的宿命。没有人能逃过死亡。这是应该发生的,因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发明。这是生命改变的过程,老的生命逝去新的生命诞生……你们的时间很有限,因此不要浪费生命,不要活在其他人的生活里。”

  乔布斯从没有浪费过自己的生命。在接受了癌症治疗后,他推动苹果开发手机。这并不是一款普通的手机,而是一款结合了iPod的媒体播放功能、Macintosh的用户界面,以及拥有出众设计的产品,并成为了乔布斯的标志。

  重视细节

  乔布斯对于所有产品的细节都非常重视,包括压力反馈。在iPhone发布之前,包括我在内的一些记者参与了iPhone的试用。在试用过程中,我走在百老汇的街头,而我的iPhone收到了一个未知来电。这是乔布斯打来的电话,他希望知道我的使用感受。我承认这是一款优秀的产品,但同时告诉他这款产品或许不符合他给外界造成的期望。人们将这款手机称作“上帝手机”,不过乔布斯表示他并不担心这一问题。他表示:“我们将打破人们的期望。”

  iPhone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在乔布斯决定面向所有开发者开放iPhone平台之后。苹果AppStore已经包括了数百万应用,这给苹果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苹果现任CEO库克周二表示,iPhone是全球最流行的手机。

  2008年,有观察家指出,乔布斯体重快速下降,可能已经患病。人们担心,乔布斯的癌症可能复发。不过苹果随后发布声明称,这只是一个“Bug”。那段时间中,当我在PaloAlto采访乔布斯时,乔布斯谈到了这一问题。他表示,当时他确实患病,但是与此前的癌症无关。然而,乔布斯确实变得更瘦,同时也更加虚弱,最终因病而休假。

  尽管乔布斯遭遇了健康问题,但他仍推动苹果持续地创新。当他接受完肝脏移植手术回到苹果时,首次公开露面是在iPod的发布活动上。当时乔布斯对我表示:“没问题,你可以等着看看未来会怎样。”

  乔布斯谈到了他2010年初发布的iPad平板电脑。通过引入类似iPhone的触摸屏界面,乔布斯实现了许多公司在过去多年中为之努力的理想。iPad的出现开辟了平板计算的时代。与iPod一样,其他厂商无法在这一领域与苹果竞争。

  乔布斯的遗产

  今年早些时候,乔布斯第二次病休。当时的苹果运营主管库克成为临时CEO。根据苹果当时的说法,乔布斯仍将参与产品设计和战略制定,但将不再负责苹果的日常运营。

  如果条件允许,乔布斯仍会前往苹果总部。苹果总部园区OneInfiniteWay距离他儿时的学校只有几个街区的距离。他会走过前台,乘电梯达到4楼,那里有他的办公室、小型智囊团,以及很大的会议室。在那里,乔布斯将指挥管理人员,推动员工工作,批准被大量用户喜爱的产品。如果乔布斯不再从事这些日常工作,那么这里的感觉将略显奇怪,即使乔布斯仍在推动产品的开发,并设想新的产品。

  乔布斯最终仍然与命运妥协。他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并在苹果做他能够去做的工作。今年6月,乔布斯进行了最后一次主题演讲,主要关于iCloud。人们或许还期待乔布斯能进行更多的演讲。不过8月24日,乔布斯发布声明,称他将不再担任苹果CEO。

  乔布斯转而担任苹果的执行董事长,并称他将继续参与苹果产品的决策和战略。不过很明显,他的健康状况已经恶化,最终于今天去世。爱他的人陪伴着他,而许多从未见过他的人正深深地怀念他。正如他对斯坦福大学学生所说的:“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发明。这是生命改变的过程,老的生命逝去新的生命诞生。”

  乔布斯的遗产将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逐渐显现出来。当苹果员工首次谈论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场”时,他们的语气是轻蔑的。他们的意思是,乔布斯通过他的个人魅力让人们接受错误的事实。不过从某一角度来看,乔布斯脑海中的世界也是扭曲的,并成为乔布斯做出预言的手段。在苹果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产品,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之后,乔布斯脑海中的世界正成为现实。而我们都身处这一世界中。(鼎宏维金)

http://www.sina.com.cn2011年10月06日17:31新浪科技微博

真实乔布斯;他活在一个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交汇处

沃尔特·莫斯伯格(图左)与乔布斯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AllThingsD专栏撰稿人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Mossberg)今天撰文,通过6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情,阐述了生活中的乔布斯更为真实的一面。

  

  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是一个天才,一个巨人,他影响了多个行业和数十亿人的生活。自从他今年8月卸任苹果CEO以来,这些话已经被重复过多次。他是一个足以比肩托马斯·爱迪生(ThomasEdison)和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历史性的人物,并为多个行业的许多企业领导人树立了榜样。

  他做了一个CEO应做的事情:招聘并鼓舞了优秀的人才;着眼于长期发展,而非短期股价;大胆下注,勇于承担巨大的风险。他坚持最高的产品质量,并开发了真正能够取悦用户的产品,而不是像企业IT主管和移动运营商那样充当中介。而且,他很擅长推销。

  正如他本人所言,他活在一个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交汇处。

在第五届D:All Things Digital大会上,乔布斯和他的老对手比尔·盖茨(BillGates)意外地同意共同登台,这也是他们首次共同登台接受采访。但当时险些搞砸。

  当天早些时候,在盖茨到达前,我在台上对乔布斯进行了单独采访。由于苹果iTunes程序当时已经被安装到亿台WindowsPC中,我问他作为一家大型Windows开发商的感受如何。

  他打趣道:“这就像是给地狱里的人一杯冰水。”当盖茨随后来到现场并听到这句评论时,自然很生气,因为我和我的同事卡拉·斯维什尔(KaraSwisher)都曾经向他们二人承诺过,将保证这次采访的高水准。

  在采访前的会面中,盖茨对乔布斯说:“我猜我是地狱的代表。”乔布斯只是把手中拿着的一瓶冰水递给了盖茨。于是,冰释前嫌,采访大获成功,他们二人的表现也都很老到。当采访结束后,听众起身致敬,甚至有人流下了眼泪。

京华时报:乔布斯精神属于全人类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乔布斯可谓英雄。

  他是控制狂,又是完美主义者,脾气暴躁却聚拢了一批最有才华的人;他创建苹果却被踢出公司,在苹果濒临倒闭时又力挽狂澜;他把倾听顾客的声音当成浪费时间,靠禅宗“明心悟性”,却设计出世界上迄今最受欢迎的一系列电子消费品;他蔑视消费者主导的模式,创新出硬件、软件、服务绑定消费的全新商业模式,把苹果打造成了富可敌国的公司……

  他是乔布斯,他走了。

  全球商界精英,不少国家的政要,各界明星,广大“果粉”,甚至宗教界,昨天纷纷表示悼念和敬意。

  笔者不是造神的“果粉”,但笔者知道,乔布斯确实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传奇。

  称乔布斯是伟人也不为过,他对这个时代而言,功绩卓著,受人尊敬。

  比如平板电脑的商机,最先的发现者,不是乔布斯的苹果,但乔布斯的苹果却能最快地化为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乔布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创新力、执行力叠加的商业智慧,为这个时代的企业家上了一课。

  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的观点很有代表性:这个世界有很多伟人,有的功勋建立在破坏上,有的功勋建立在屠杀上。乔布斯是用创新、坚韧、开拓、打破陈规为人类展现了美好的未来,展现了人类无尽的创造力,展现了不断追求的精神!他是当之无愧的真的伟人!

  乔布斯虽然走了,但他诠释的创新、坚韧精神,留在这个世界。只要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就足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变革,即便当代无法显效,对后世也将有深刻的影响。

  乔布斯精神不仅属于苹果,也属于全人类。

  乔布斯走了,却活在我们心中。

  

财经评论员楚瑜

http://www.sina.com.cn2011年10月07日

王受之:纪念乔布斯

星期三傍晚,我从美国的学院上课回家,准备去机场飞16个小时,收拾行李当间,匆忙开电脑看一下新闻。忽然看见头条新闻是苹果电脑的奠基人斯蒂夫.乔布斯(SteveJobs)过世的消息,我一下子呆了下来。我知道:有他和没有他,这个世界将会很大不同,就像迈克.杰克逊去世时候我的感觉一样。不同的是我接触杰克逊主要是在娱乐的时候,听音乐的时候感觉到他的爆发,他的灵气,那种千钧一发、电闪雷鸣、忽而涓涓细流、静谧如丝的感动;而乔布斯则无论在工作、在生活、在娱乐上都围绕着我。因此,当有人说杰克逊去世的时候你写了篇很棒的纪念文章,在博客上又好多万人看,也写篇乔布斯吧。我犹豫了,不是不想写,是这个人太巨大了,不是我们的语言能够承载得下的。

我见过乔布斯两次,第一次是他刚刚被苹果电脑董事会炒鱿鱼之后,在一个硅谷的朋友聚会中看见他,很帅气的一个人,也有些明晰的失落,我想那时候他还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董事会可以把苹果电脑的灵魂赶出去的。他非常能讲话,并且好多话具有“箴言”那样的深度,我当时感觉是如果把和他聊天的内容全部整理下来,可能都是非常精彩的文集;第二次见他,是他从因为离婚缺钱的乔治.卢卡斯手上买下了皮克斯动画公司,由约翰.拉瑟特带军设计“玩具总动员”。我有事去皮克斯,约翰带我看整个公司的工作室,那里非常无限,好像一个大玩具店一样,是动画人刻意创造的动画氛围,但是突然他指着一间整洁得好像包豪斯的展示间一样的办公室,对我说:这是我们皮克斯唯一干净的办公室,透过玻璃窗,看见乔布斯在里面看文件,他看见我们,挥挥手,让我们进去。当时的他是信心十足,但是早年的张狂已经不太察觉了,一个人经历过岁月、挫折之后,成熟成那样的水平,前后也就十来年而已,很惊人。我问他传统动画还有空间吗?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仅仅时候“数码动画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之后十年,皮克斯成了世界最大的数码动画公司,而他在给我讲那句话的时候,他每年还需要往皮克斯补贴400万美元,如果不是他的信心、他的财力,也就没有皮克斯了。

我仅仅感觉,当你要谈一个人的时候,是容易的,但当你要谈一个在眼光、智商、思想上的超人的时候,我们自己能力、语言的贫乏都无济于事,爱因斯坦去世的时候,有人试图去总结他,徒劳无功;乔布斯去世了,我看还是最好先不要试图简单的总结他。他的————伟大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才慢慢可以体会出来的。

2005年史蒂夫.乔布斯曾经受邀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那一天非常热,他也刚刚从第一次胰腺癌手术中恢复过来,面容消瘦,但是更加知道每天都当自己最后一天生活的重要性。那一天,我坐在电脑旁边看斯坦福的同步转播,居然听得泪流满面,我仅仅感觉他的每一句话都讲到我的心里去了。今天,为了纪念乔布斯,我把这段讲话找出来,给大家看看。希望大家细细看看,这段话,我觉得他不是用口在讲,而是用心灵在讲的。需要我们花多一点时间去体会的。

翻译之后的中文虽然很不错,但是语言翻译之后,总是有些走味,因此我也把英文原文放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争取看英文本,更加能够理解他的意思。

乔布斯千古!

我今天很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参加毕业典礼,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我从来没有从大学中毕业,说实话,今天也许是我有生以来离大学毕业典礼最近的一天了。今天我想向你们讲述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三个故事而已。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如何串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我在Reed大学读了六个月之后就退学了,但之后作为旁听生又混了十八个月以后才真正离开。我为什么要退学呢?

故事从我出生的时候讲起。我的亲生母亲是一个年轻的、没有结婚的大学毕业生。她决定让别人收养我,但她觉得我一定要被大学毕业生收养。所以她安排好了我出生时将被一个律师和他的妻子所收养。但是她没有料到,当我出生之后,律师夫妇突然决定他们想要一个女孩。所以我的生养父母(他们在待选名单上)突然在半夜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现在这儿有一个不小心生出来的男婴,你们想要他吗?"他们回答道:"当然!"但是我亲生母亲随后发现,我的养母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我的养父甚至从没有读过高中。她拒绝签署收养合同。只是在几个月以后,我的父母答应她一定要让我上大学,那个时候她才软化同意。

在十七岁那年,我真的上了大学。但是我很愚蠢的选择了一个几乎和你们斯坦福大学一样贵的学校,我父母是蓝领阶层,他们几乎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我的学费上面。在六个月后,我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我不知道我真正想要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大学能怎样帮助我找到答案。但是在这里,我几乎花光了我父母这一辈子的全部积蓄。所以我决定要退学,我觉得这是个正确的决定。不能否认,我当时确实非常的害怕,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那的确是我这一生中最棒的一个决定。在我做出退学决定的那一刻,我终于可以不必去读那些令我提不起丝毫兴趣的课,并可以开始去修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

但是这并不是那么罗曼蒂克。我失去了我的宿舍,所以我只能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睡觉,我去捡可以换5美分的可乐罐,仅仅为了填饱肚子,在星期天的晚上,我需要走七英里的路程,穿过城市到HareKrishna神庙,只是为了能吃上好饭——这个星期唯一一顿好一点的饭,我喜欢那里的饭菜。

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让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吧:

Reed大学在那时提供也许是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在这个大学里面的每个海报,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因为我退学了, 不必去上正规的课程,所以我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我学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体,我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白间距,还有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种美好、历史感和艺术精妙,是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 我发现那实在是太迷人了。

当时看起来这些东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我把当时我学的那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就不会有机会去参加这个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Mac就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字体以及赏心悦目的字体间距。因为Windows只是抄袭了Mac,所以现在个人电脑就不会有现在这么美妙的字型了。

当然我在大学的时候,还不可能把从前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但是当我十年后回顾这一切的时候,真的豁然开朗了。

再次说明的是,你在向未来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串起他们。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

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和失去。

我非常幸运,因为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找到了我钟爱的东西。Woz和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在父母的车库里面开创了苹果公司。我们工作得很努力, 十年之后,这个公司从那两个车库中的穷小子发展到了超过四千名的雇员、价值超过二十亿的大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九年,我们刚刚发布了最好的产品,那就是Macintosh。我也快要到三十岁了。在那一年,我被炒了鱿鱼。你怎么可能被你自己创立的公司炒了鱿鱼呢? 嗯,在苹果快速成长的时候,我们雇用了一个很有天分的家伙和我一起管理这个公司,在最初的几年,公司运转的很好。但是后来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发生了分歧, 最终我们吵了起来。当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董事会站在了他的那一边。所以在三十岁的时候, 我被炒了。在这么多人目光下我被炒了。在而立之年,我生命的全部支柱离自己远去,这真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真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觉得我令上一代的创业家们很失望,我把他们交给我的接力棒弄丢了。我和创办惠普的DavidPack、创办Intel的Bob Noyce见面,并试图向他们道歉。我把事情弄得糟糕透顶了。但是我渐渐发现了曙光,我仍然热爱我从事的这些东西。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事情丝毫的没有改变这些,一点也没有。我被驱逐了,但是我仍然钟爱我所做的事情。所以我决定从头再来。

我当时没有觉察,但是事后证明, 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成功者的负重感被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觉所重新代替,没有比这更确定的事情了。这让我觉得如此自由, 进入了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创立了一个名叫NeXT的公司, 还有一个叫Pixar的公司, 然后和一个后来成为我妻子的优雅女人相识。Pixar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脑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Pixar现在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电脑制作工作室。在后来的一系列运作中,Apple收购了NeXT,然后我又回到了Apple公司。我们在NeXT发展的技术在Apple的今天的复兴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而且,我还和Laurence一起建立了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

我可以非常肯定,如果我不被Apple开除的话,这其中一件事情也不会发生的。这个良药的味道实在是很苦,但是我想病人需要这个药。有些时候,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仰。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 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只要全心全意的去找, 在你找到的时候,你的心会告诉你的。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来!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死亡的。

当我十七岁的时候,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一个印象。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多天是"No"的时候, 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微不足道。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如果你清空一切, 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大概一年以前,我被诊断出癌症。我在早晨七点半做了一个检查,检查清楚的显示在我的胰腺有一个肿瘤。我当时都不知道胰腺是什么东西。医生告诉我那很可能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癌症,我至多还能活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我的医生叫我回家, 然后整理好我的一切,那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程序。那意味着你将要把未来十年对你小孩说的话在几个月里面说完。那意味着把每件事情都安排好,让你的家人会尽可能轻松的生活;那意味着你要说“再见了”。

我拿着那个诊断书过了一整天,那天晚上我作了一个活切片检查,医生将一个内窥镜从我的喉咙伸进去,通过我的胃,然后进入我的肠子, 用一根针在我的胰腺上的肿瘤上取了几个细胞。我当时是被麻醉的,但是我的妻子在那里,后来她告诉我,当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的时候他们开始尖叫,因为这些细胞最后竟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以用手术治愈的胰腺癌症细胞。我做了这个手术, 现在我痊愈了。

那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时候,我希望这也是以后的几十年最接近的一次。从死亡线上又活了过来,相对于以前只把死亡只当成一种想象中的概念,我现在可以更肯定一点地对你们说:

没有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你们现在是新的,但是从现在开始不久以后, 你们将会逐渐的变成旧的然后被送离人生舞台。我很抱歉这很戏剧性, 但是这十分的真实。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接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当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本叫做"整个地球的目录"振聋发聩的杂志,它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之一。它是一个叫StewartBrand的家伙在离这里不远的Menlo Park编辑的, 他象诗一般神奇地将这本书带到了这个世界。那是六十年代后期,在个人电脑出现之前, 所以这本书全部是用打字机,、剪刀还有拍立得照相机编辑的。有点像用软皮包装的google,在google出现三十五年之前:这是理想主义的,其中有许多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想法。

Stewart和他的伙伴出版了几期的"整个地球的目录",当它完成了自己使命的时候,他们做出了最后一期的目录。那是在七十年代的中期,我正是你们的年纪。在最后一期的封底上是清晨乡村公路的照片(如果你有足够冒险精神的话,你就可以自己找到这条路。),在照片之下有这样一段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他们的告别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够那样,现在,在你们即将毕业,开始新的旅程的时候, 我也希望你们能这样: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非常感谢你们
  
[转载]史蒂夫·乔布斯:“记住你即将死去”一生中最重要箴言
英文原文是这样的:

I am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at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Truth be tol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The first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I dropped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

It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And 17years later I did go to college. But I naively chose a college thatwas almost as expensive as Stanford, and all of my working-classparents' savings were being spent on my college tuition. After sixmonths, I couldn't see the value in it.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to do with my life and no idea how college was going to help mefigure it out. And here I was spending all of the money my parentshad saved their entire life. So I decided to drop out and trustthat it would all work out OK. It was pretty scary at the time, butlooking back it was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Theminute I dropped out I could stop taking the required classes thatdidn't interest me, and begin dropping in on the ones that lookedinteresting.

It wasn'tall romantic. I didn't have a dorm room, so I slept on the floor infriends' rooms, I returned coke bottles for the 5¢ deposits to buyfood with, and I would walk the 7 miles across town every Sundaynight to get one good meal a week at the Hare Krishna temple. Iloved it.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Let megive you one example:

ReedCollege at that time offered perhaps the best calligraphy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Throughout the campus every poster,every label on every drawer, was beautifully hand calligraphed.Because I had dropped out and didn't have to take the normalclasses, I decided to take a calligraphy class to learn how to dothis.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 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It was beautiful, historical,artistically subtle in a way that science can't capture, and Ifound it fascinating.

None ofthis had even a hope of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And since Windows just copied the Mac, its likely that no personalcomputer would have them. If I had never dropped out, I would havenever dropped in on this calligraphy class, and personal computers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 that they do. Of course it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later.

Again,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life.

My second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

I waslucky — I found what I loved to do early in life. Woz and I startedApple in my parents garage when I was 20. We worked hard, and in 10years Apple had grown from just the two of us in a garage into a $2billion company with over 4000 employees. We had just released ourfinest creation — the Macintosh — a year earlier, and I had justturned 30. And then I got fired. How can you get fired from acompany you started? Well, as Apple grew we hired someone who Ithought was very talented to run the company with me, and for thefirst year or so things went well. But then our visions of thefuture began to diverge and eventually we had a falling out. Whenwe did, our Board of Directors sided with him. So at 30 I was out.And very publicly out. What had been the focus of my entire adultlife was gone, and it was devastating.

I reallydidn't know what to do for a few months. I felt that I had let theprevious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down - that I had dropped thebaton as it was being passed to me. I met with David Packard andBob Noyce and tried to apologize for screwing up so badly. I was avery public failure, and I even thought about running away from thevalley. But something slowly began to dawn on me — I still lovedwhat I did. The turn of events at Apple had not changed that onebit. I had been rejected, but I was still in love. And so I decidedto start over.

I didn't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 The heavinessof being successful was replaced by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beginner again, less sure about everything. It freed me to enter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of my life.

Duringthe next five years, I started a company named NeXT, anothercompany named Pix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an amazing woman whowould become my wife. Pixar went on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computer animated feature film, Toy Story, and is now the mostsuccessful animation studio in the world. In a remarkable turn ofevents, Apple bought NeXT, I returned to Apple, and the technologywe developed at NeXT is at the heart of Apple's currentrenaissance. And Laurene and I have a wonderful familytogether.

I'mpretty sur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hadn't been firedfrom Apple. It was awful tasting medicine, but I guess the patientneeded it. 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lose faith.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My thirdstory is about death.

When I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something.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heart.

About ayear ago I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 had a scan at 7:30 in themorning, and it clearly showed a tumor on my pancreas. I didn'teven know what a pancreas was. The doctors told me this was almostcertainly a type of cancer that is incurable, and that I shouldexpect to live no longer than three to six months. My doctoradvised me to go home and get my affairs in order, which isdoctor's code for prepare to die. It means to try to tell your kids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d have the next 10 years to tell them injust a few months. It mean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buttoned upso that it will be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your family. It means tosay your goodbyes.

I livedwith that diagnosis all day. Later that evening I had a biopsy,where they stuck an endoscope down my throat, through my stomachand into my intestines, put a needle into my pancreas and got a fewcells from the tumor. I was sedated, but my wife, who was there,told me that when they viewed the cells under a microscope thedoctors started crying because i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rare formof pancreatic cancer that is curable with surgery. I had thesurgery and I'm fine now.

This was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No one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Your time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When Iwas young, there was an amazing publication called The Whole EarthCatalog, which was one of the bibles of my generation. It wascreated by a fellow named Stewart Brand not far from here in MenloPark, and he brought it to life with his poetic touch. This was inthe late 1960's, before personal computers and desktop publishing,so it was all made with typewriters, scissors, and polaroidcameras. It was sort of like Google in paperback form, 35 yearsbefore Google came along: it was idealistic, and overflowing withneat tools and great notions.

Stewart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And now, as yougraduate to begin anew, I wish that for you.

StayHungry. Stay Foolish.

Thank youall very much

2011年10月8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7570.html

更多阅读

史蒂夫·乔布斯传1-9 史蒂夫乔布斯传百度云

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内容简介:这本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全球出版日期最终确定为2011年10月24日,简体中文版也将同步上市。原定2012年3月出版的唯一授权的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一度提前到2011年的11月21日,乔

史蒂夫.乔布斯的英语简介 史蒂夫.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一个响亮的名字,被誉为改变世界的天才,带领他的苹果公司引领了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简约化、时尚化,真正让电子产品进入现代人生活。就让我们再回顾一次乔布斯的生平,看看他和他的苹果公司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史蒂夫·乔布斯去世! 史蒂夫乔布斯百度云

史蒂夫·乔布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Paul Jobs)1972年高中毕业,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两年后,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

史蒂夫·乔布斯生平简介 史蒂夫乔布斯生平

史蒂夫·乔布斯生平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逝世。让我们一起悼念这位“改变世界的天才”!史蒂夫·乔布斯(1955—2011),美国苹果公司前CEO、创始人。1976年,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

声明:《转载 史蒂夫·乔布斯:“记住你即将死去”一生中最重要箴言》为网友只是一场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