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试题 2017皖南八校联考

给大家推荐一份好资料:http://www.zxxk.com/U2105333/3172203.html">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试题(5科6份)

http://700125.reg.ks5u.com(经典资料尽在此)

鄂南高中 华师一附中 黄冈中学 黄石二中

荆州中学 襄阳四中 襄阳五中 孝感高中

湖北省 八校

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小麦麦苗的旺长往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为控制麦苗旺长,华北农民经常全家出动到麦田中“踩麦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小题。

1.“踩麦苗”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冬季

2.下列不属于小麦旺长期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是

A.土壤有机质丰富 B.气候温暖 C.降水充沛 D.土壤墒情好

图1和图2分别为某大陆最冷月与最热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据此回答3~5小题。

图1 图2

3.图中区域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可能出现于图幅的

A.中西部 B.西北部 C.东北部 D.中东部

4.等温线总体走向由图1到图2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植被差异

5.对h地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A.图1所示月份,该地午后多阵雨

B.图1所示月份该地气温日较差总体大于图2所示月份

C.图2所示月份,该地多晴天

D.图1所示月份,该地常遭台风袭击

图3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4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据此回答6~8小题。

图3 图4

6.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

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

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

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a、b和c最不易决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7.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

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街区的疏风防寒

C.街区的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

8.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

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

A.a B.b C.c D.d

图5为a和b两地同一日期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X、Y分别为两地最大太阳高度,且Y的取值范围为0°~46°,据此回答9~11小题。

图5

9.若X=70°,则Y必定为

A.0° B.20° C.40° D.0°或40°

10.若X=60°,则a地可能位于

A.马来群岛 B.长江三角洲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11.若X=67°,且b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则此时

A.长江入海区正值咸潮多发季

B.武汉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C.巴西高原一片枯黄

D.北京香山红叶正值最佳观赏季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6为伊犁河流域局部图,该流域降水丰富,图中阴影部分(甲地)年降水量约为700毫米。图7为伊宁市气候资料图。

[来源:学科网ZXXK]

图6 图7

材料二土壤有机碳(TOC)和氧化铁(Fe2O3)含量是反映一定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的重要指标,揭示地表植被生长的状况,进而反映当时气候的干湿条件。图8示意“伊犁河谷某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氧化铁曲线变化图”(虚线为平均值),反映了距今3710年的气候变化。

图8

材料三花蜜来自植物的蜜腺,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和光合作用制造成的,除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外,多余的就贮存在植物体内。该地区蜜源分布广、数量大,蜜源品质高,素有“蜜库”之称。

(1)分析甲地与伊宁市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推断伊犁河谷地区3710年前至今气候的干湿变化情况。(8分)

(3)分析材料三所示地区成为高品质“蜜库”的原因。(10分)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大量企业迁往重庆,这其中也包括位于武汉的汉阳铁厂(现重庆钢铁公司)。大量企业的内迁,使重庆的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生产对城市的不利影响也日趋明显。2007年,重庆钢铁公司启动了搬迁计划,整体从主城区搬迁到长寿新区。图9为“重庆市地形”及图10为“重庆市主城区略图”。[来源:Zxxk.Com]

图9 图10

(1)根据材料分析抗战时期重庆吸引汉阳铁厂迁入的地理原因。(10分)

(2)说明2007年重钢搬迁对公司自身发展及重庆主城区的积极意义。(10分)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随着某卫视明星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灵水村彻底火了。灵水村位于北京西的门头沟区,距离北京市区仅1个多小时车程。该村以结合山地环境发展起来的山地四合院为主,村落中保存了明清以来不同时期的文化遗迹。节目播出后,申请到灵水村旅游的团队暴增了近两倍。图11和图12分别为灵水村全景图和北京道路网及灵水村位置图。

请分析灵水村旅游火爆的原因并推测对该村产生的影响。

六环线

图11 图12

43.(10分)自然灾害

2013年11月8日,台风“海燕”在菲律宾中部登陆。此次台风造成大规模损坏,死亡人数达数千人。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气象学教授威洛比说,根据美国卫星测绘,“海燕”的威力已经不在卫星所能测量的范围内了,堪称“史上最强台风”。图13示意2013年11月8日局部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等值距为4 hpa)。

图13

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试题 2017皖南八校联考

(1)估算此时台风中心附近气压值,并描述“海燕”过境时产生的灾害。(6分)

(2)菲律宾采取了哪些措施降低台风“海燕”的危害。(4分)

44.(10分)环境保护

2013年3月,武汉市环保局发布的《2012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城区湖泊水质较往年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如图)。2012年武汉市评选出“十大突出问题”,“湖泊保护和污染”位列其中。图14为武汉市主要湖泊(水库)水质类别构成比例。

2012年,武汉市平均降水量为1287.9mm,折合降水总量109.39亿m3,比上年增加33.3%。

图14

(1)请列举城市湖泊的主要污染源。(4分)

(2)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2012年武汉湖泊水质好转的原因。(6分)

八校联考文综参考答案

地理部分:

1、A 2、C 3、B 4、B 5、C 6、B 7、C 8、B 9、D 10、C 11、C

36.(1)伊宁市地处河谷地区,地势较为低平(2分),对西风抬升作用不明显(2分),降水较少;甲地位于西风迎风坡(2分),地形抬升形成丰富地形雨(2分),降水偏多。

(2)干湿变化复杂(2分);距今3710年至1500年期间,气候相对干旱,降水少(2分);距今1500年至500年期间降水较为丰沛,为近4000年来最为湿润时期(2分);距今500年以来,气候迅速呈变干趋势(2分)

(3)地势起伏较大(2分),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气候较为湿润(2分),植被类型丰富;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2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花蜜(糖分)积累(2分);该地生态环境好,污染小(2分),花蜜品质高。

37.(1)重庆地处内陆盆地(山区谷地)(2分),易守难攻,较为安全(2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2分),水运便利,沿海企业能沿长江迁入(2分);重庆附近煤铁资源丰富,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燃料(2分)。

(2)对公司:降低生产成本(地租、环保)(2分);促进技术革新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经济效益(2分)。对主城区:提高环境(空气)质量(2分);为商贸、绿化、高新技术产业等提供土地资源(2分);缓解交通压力(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2.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2分);距离北京市区仅一个多小时,交通便利,靠近客源地(2分);媒体宣传提高知名度(2分);旅游人数增加带动该村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2分);产生大量垃圾,破坏当地环境(2分)。言之陈理即可得分。

43.(1)982~986百帕之间(982、986不可取)(2分),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洪涝、滑坡、泥石流(答对四种给4分)。

(2)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宣传教育;加固房屋等建筑物;及时转移居民;进行交通管制(保证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的顺利到达);积极救援(组织救援队和准备救灾物资);恢复重建(任答4点给4分)

44.(1)城市生活垃圾、生活废水(2分)、工业(生产)污水、废弃物等(2分)

(2)2012年降水偏多,湖水水量增大,自净能力大幅提升。(2分)政府大力治理,对湖泊进行清淤、截污(或答污水排放量减少),修复湖泊生态环境。(2分)政府加强了宣传教育,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2分)

鄂南高中 华师一附中 黄冈中学 黄石二中

荆州中学 襄阳四中 襄阳五中 孝感高中

湖北省 八校

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24.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

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

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25.“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材料中“这力量”来自

A.马其顿 B.古罗马 C.意大利 D.德意志

26.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A.代议制民主 B.总统制政体 C.两党制特色 D.联邦制机制

2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28.“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与这段话最吻合的一段历史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29.《血战台儿庄》是1985年中国大陆拍摄的第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影片,这部集纪实性、文献性、史诗性风格于一身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史中重要的一页,生动地记录了国民党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塑造了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形象。影片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各方好评,并对打破海峡两岸坚冰起了重要作用。台儿庄战役所属正面战场的抗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30.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中国在多边、周边、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成就最大并发挥主导作用的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C.上海合作组织 D.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31.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指出:“中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作者高度评价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2.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材料不能够体现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 B.全球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

33.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 B.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C.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 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34.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D.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35.右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

A.欧风美雨

B.西学东渐

C.洋为中用

D.中西合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映”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6分)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演变,说明“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能够简洁明了地再现历史知识。

图一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朝和美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9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6分)

[来源:学§科§网Z§X§X§K]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请回答:

(1)“大树砍断”的表现是什么?1912—1919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继续与“树墩”上的“萌发”作斗争的?(9分)

(2)陈独秀等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6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39年8月2日,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1941年12月6日,美国花费巨资,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启动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在1945年7月15日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核轰炸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痛心疾首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材料二对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国际上一直是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请回答:

(1)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的本意是什么?他又为什么感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6分)

(2)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 “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5分)

历史部分:

24.【答案】A

【解析】本题目考查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对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君主权力和实际能力的严重脱节,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为什么说“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呢?因为在嫡长子继承制下,经常把无能者推上皇位,这与专制政体要求的圣贤明君就相距甚远。于是,就出现了材料中“制度化”与“象征化”的矛盾。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正确答案是A。

25.【答案】B

【解析】本题目的关键是“希腊化”与“希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是希腊,就是被马其顿王国所灭,这是大多数学生选择A的原因,因为审题不清,且拘泥于教材。而材料中是“希腊化世界”,取材就高于教材(启示:在备考中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两材”,即教材和材料。脱离教材就是无源之水,离开材料就是无本之木。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有效的切合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万民法的形成。而C项的“意大利”和D项的“德意志”是混淆选项。

26.【答案】D

【解析】此题是典型的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题目,本题最大难度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四个选项之间模糊性的辨别。西方民主制都是斗争和妥协的产物,但题干的关键是“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宪政机制”之一),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在补违宪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而国会中参议员和众议员的名额分配就是谈判、斗争和妥协的产物。“代议制民主”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具有的特征,无法体现材料的个性特征;“总统制政体”属于三权分立的内容(“宪政机制”之二),与材料无关;“两党制特色”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且两党制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27.【答案】B

【解析】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代表着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所以材料中说“侵略者”往往是“进步者”,“反侵略者”常常是“落后者”。材料的关键词句“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反映了西方侵略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客观进步作用和积极影响。因此,作者强调对于西方的侵略要理性分析和辩证思考。材料反映的主题不是“西方侵略动机”,排除A;材料中的“侵略”也不止是“鸦片战争”,排除C;材料中虽然提到“侵略者”是“进步者”,“反侵略者”是“落后者”,但作者强调是西方侵略的客观影响,而不是分析和比较中西社会差距,排除D。正确答案是B。

28.【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很大,既要理解“合力”这个概念,又要比较分析近代史上的四个最大事件。材料中关键词句是“每一个人•••目的”“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外部世界”“合力”,含义是历史就是各派政治力量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斗争,兼有清政府和西方国家的矛盾。“戊戌变法时期”主要的维新派和顽固派的斗争。“辛亥革命期间”各种政治势力围绕中国的政体问题展开了反复博弈。革命派是革命阵营的中坚力量,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而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满清贵族顽冥不化,假装立宪,实欲加强君主专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列强为寻找新的代理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替袁世凯撑腰;在清政府预备立宪被证明是一场骗局之后,一些立宪派分子转而拥护革命,成为革命的同盟者;部分新军和人民群众也拥护革命,并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时期”涉及的各派政治力量较多,迷惑性也最大,有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商人等革命群众,有北洋军阀政府,有亲日派卖国贼,有帝国主义列强等。但综合比较C、D两项可知:“辛亥革命期间”更能体现材料的观点。革命派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进行专制独裁;而在全国人民维护民主共和的呼声中,复辟帝制失败,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切合了材料“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的观点。而“五四运动时期”没有发生政权的更迭,都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最佳答案是C。

29.【答案】D

【解析】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大捷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此题要与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分析。“淞沪会战”在上海地区进行,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在山西一带进行,八路军115师配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武汉会战”是以武汉为中心进行,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台儿庄在山东省枣庄市,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它既是陇海、津浦两条铁路的一个战略据点,又是运河的一个咽喉要道,是徐州的门户。正确答案是D。

30.【答案】C

【解析】本题从时政材料入手,考查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紧扣教材,在课本115页,明确写到“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已参加的众多多边外交活动中,无疑是迄今最成功的一个,发挥了主导作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中国只是21个成员国和地区之一,不能起到主导作用。东盟以东南亚10国为主体,中国以10+1或10+3参加活动,能够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不能够起到主导作用。而“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进行的多边外交,自然也不能够起到主导作用。排除A、B、D。正确答案是C。

31.【答案】B

【解析】紧扣“中世纪”时间限制条件,即封建社会时期。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打破了市坊界限;出现了四大商业名镇;打破了旧时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宋朝调整了历代立法中重刑轻民的传统做法,义利并重相当重视经济立法。宋朝也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32.【答案】D

【解析】本题是一到逆向选择题,考查了新史观,能够较好地切合新教材。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四种史观的内涵:一是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二是全球(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三是近(现)代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转变。四是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五是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联系材料的关键词句“导致西方主宰全球”“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等,反映的是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主权和领土遭到严重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使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材料强调的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使中国被迫开始了从农业文明逐渐向工业文明过度的痛苦历程。所以,材料能够体现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史观。

33.【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客观上顺应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采用西方的机器生产,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洋务运动没有变革相应的政治制度,导致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相脱节。四个选项的模糊性和迷惑性较大,必须仔细辨析:A项迷惑性最大,认为“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客观效果”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实际上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是认为维护和巩固了清朝统治;一种认为瓦解了清朝统治。但题干的落脚点是“结束”而非“结果”,没有强调洋务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是“中体西用”的具体实践,而不是相冲突,排除C。材料讲述的只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本身的“开始”和“结束”,并没有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排除D。

34.【答案】C

【解析】本题是一道时政题。因为今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而且又迎来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小岗村”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各类考试的试题中,但35年后的重新提及又注入了新的内涵。18位农民分田到户搞包干的做法,实际上是否定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但不违背社会主义原则;B项说法错误;拉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D。

35.【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出自必修2课本第64页,是客观题里最简单的一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教材的阅读和再认能力,紧扣时间条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方面的衣、食、住、行、习俗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无不反映出中西合璧的特征。“欧风美雨”“西学东渐”“洋为中用”都出现在辛亥革命之前,而且主要指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领域。正确答案是D。

40.(1)西方模式:思想(精神)——制度——器物;(3分)中国模式:器物——制度——思想(精神)。(3分)

相同点:①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2分)经济上的工业化;(2分)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2分)②手段上: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法。(3分)(如果学生只答出“改革”或“革命”一种方法,给2分;如果学生答出“变法”、“暴力手段”或“武力”等,给1分)

(2)太平天国运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与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发动农民起义,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2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但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2分)戊戌变法: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派顺应时代要求,仿效日本君主立宪制,实行政治变革(或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亡。(2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仿效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并实行责任内阁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五四运动时期:先进中国人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2分)(如果学生答出的只是五次运动的历史意义,没有突出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要点给1分)

41.答案一:

信息:都是通过权力的分散(或三权分立;或分权),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或牵制和监督;或制衡),防止部门集权。(3分)说明: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或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或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3分)

答案二:

信息:都是三权分立,但权力分割的形式不同(或都体现了分权;或形式上都是分权,但分权的内容不同)。(3分)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将权力(或宰相权力;或相权)分为决策权、审核权、执行权;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是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3分)

答案三:

信息:两者体现的本质不同。(3分)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或封建主义制度);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或资本主义制度)。(3分)

答案四:

信息:两者分权的目的不同。(3分)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通过分权达到加强专制皇权(或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或分权是为了集权);美国三权分立的目的是防止专制的出现(或防止专制权力)。(3分)

答案五:

信息:两者权力运作方式不同。(3分)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集权(或皇权)下的分权,皇帝大权独揽(或具有绝对的权力);美国三权分立是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或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但无绝对权力)。(3分)

答案六:

信息:两者体现了不同的社会文明(或物质文明)。(3分)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农业文明(或农耕文明);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工业文明(或资本主义文明)。(3分)

答案七:

信息:两者的意义和作用不一样。(3分)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确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或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巩固了皇权;美国三权分立防止了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力,但也容易造成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的相互扯皮,推卸责任。(3分)

答案八:

信息:两者对后世影响深远(或两者对东西方世界分别产生了很大影响)。(3分)说明:唐朝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或以后中国的中央政府格局都以此为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为资产阶级民主提供了新的范例(或模式)。(3分)

(学生只要答出八种参考答案如何两种即可,按各自的“信息”和“说明”赋分)

45.(1)意义: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3分)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分)消极影响:严刑峻法;文化高压政策;重农抑商。(3分)

(2)政治主张:君主立宪;(3分)理论依据:三权分立学说。(3分)

46.(1)表现: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2分)建立了中华民国(或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颁布了《临时约法》。(2分)斗争: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1分)发动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1分)反对张勋复辟帝制等。(1分)(如果学生回答的是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或第二次护法运动等,每点给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分)

(2)斗争:陈独秀等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3分)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3分)

47.(1)本意: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威慑希特勒,使其不敢发动世界大战。(3分)原因:原子弹不但没有制止战争,而且应用于战争,造成巨大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3分)

(2)评价: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3分)但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战的结束。(3分)日本人民是原子弹的受害者,但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3分)

48.(1)政治观点:①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②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4分)(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治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统一。(6分)(3)人品特点: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3分)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2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328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试题 2017皖南八校联考》为网友俗人殷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