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 类实验性研究

  在社会心理学中,观察法是指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直接观察,收集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各种非语言资料,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这种方法原来是人类学家和动物学家使用的技术,后来被用于政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比如,

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在对伦敦工人聚集的平民窟的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写成的;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怀特的《街角社会》在收集资料时也基本上采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法 类实验性研究

恩格斯在撰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曾就此写道,“我寻求的并不仅仅是和这个题目有关的抽象的知识,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我是这样作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73页。)

这种方法自1924年实验社会心理学兴起之后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用得不多了,现在又有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的趋势。原因之一是因为实验方法的某些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而观察法可以弥补或修正实验方法的缺陷;原因之二是现代录音、摄像等技术的进步使观察法更趋向于 客观、现实,运用这些技术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大量节省人力,同时还可以避免因研究者亲自观察带来的倾向性问题。

  观察法的观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观察分成各种不同的种类:例如,

按照观察程序形式化的程度,分为非结构化观察和结构化观察;

按照观察的地点和组织条件,分为实地观察和实验观察;

按照观察的进行是否有规律,分为系统观察和随机观察;

以及按照观察者的立场,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帅学明:《谈谈社会调查方法中的观察法》,《贵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第87-88页。)

  因为篇幅所限,我们这里只深入探讨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观察法。

  先谈参与观察。这是观察者进入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之中进行观察、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这种观察状态下,由于研究者或是作为被观察群体的一员,或是作为被观察群体可以信赖的“外人”出现的,它减少了对所要观察对象的干扰,可以使被观察者作出比较自然的反应。

较早使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14年-1921年,马林诺夫斯基先后三次在西太平洋上的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从事当地的土著文化的研究,时间长达6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学习土著的语言,一方面全面的参与土著人的社会生活,几乎成了土著社会的一员。他的研究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目光去理解整个世界。他用自己倡导的这种文化“主位研究”方法,(文化“主位研究”(emicapproach)是对应于文化“客位研究”(eticapproach)而言的一对人类学名词,首创者为人类学家KenethPike。前者指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场来分析文化现象,后者则指站在客观的研究者的立场来分析文化现象。)非常成功地描写了特罗布里恩德人的航海贸易、犯罪与习俗、宗教巫术以及婚姻、家庭和性生活。(马林诺夫斯基:《野蛮人的性生活:关于特罗布里恩德群岛土著的求爱、结婚和家庭生活的民族学报告》,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Malinnowski,B.Sex,Culture,andMyth.New York:Harcourt,brace & World,Inc.1962.) 

 参与观察法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1923年,社会学家N.安德森就曾运用这种方法加入流浪汉的队伍,写成《流浪汉:无家可归者的社会学》一书;

而另一位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在1936-1940年间对美国波士顿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写成的《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更是运用参与观察法的典范之作。在从事研究的那些日子里,怀特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被研究者的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之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与分析,最后得出了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互动方式的重要结论。怀特写道:“街角帮的结构产生于帮的成员之间长时期的经常交往。多数帮的核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成员们的少年时代,……街角青年也可能从这个地区内的某一处搬到另一处居住,但是他几乎总是会继续忠于他最初的街角。”(W.怀特:《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55页。)

  我们可以根据参与的程度,将参与观察分为完全参与观察与半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指的是,研究者本人在一定时间内作为被研究群体的一员,研究者和其他人一样正常地参加这个群体的活动。并且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其研究目的也不让被观察者知道,完全参与的观察者要用比较长的时间和被观察者生活在一起。同时,研究者也用心体验新的环境,努力使自己在情感和行为上融入这一新的社会群体之中。这样,被观察者就会将真实的想法和行为暴露于研究者面前。前述马林诺夫斯基和W.怀特的研究采用的就是这种完全参与的观察。

  在完全参与的观察中,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有可能建立起密切的直接的初级社会群体关系,从而了解到被观察群体特殊的文化模式,了解到他们的隐私机密。所以,这是各种观察法中最深入、最全面的一种。但是,由于观察者参与程度越深,越容易带上个人的感情色彩,容易失去客观的立场,以致于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很明显的现象,他却由于习惯而觉察不出来。并且由于和被观察者接触过于密切,不知不觉中会形成倾向于被观察者的观点和情感。这样就容易使观察结果掺进主观成分。

  在半参与观察中,观察者也参加被观察群体的活动,但是他们的真实身份并不隐瞒,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密切接触,使得被观察者把他们当作一个可以信任的“外人”,从而能够接纳研究者。但是,终因研究者有着自己特殊的身份,不是群体中的一员,所以了解问题的深度不如完全参与。比较隐秘的、与私人有关的事实很难了解到。这种方法由于较少带有个人色彩,所以能保持观察者的客观立场。但是由于观察者的特殊身份,被观察者可能会故意地迎合观察者,故意表现和夸大某种现象而隐瞒对自己不利的方面。或者由于观察者深入生活不够,对于一些现象做出错误的解释,这些都使资料有可能被歪曲而造成偏误。在中国五六十年代里一些去基层“挂职”、“深入生活”的作家,对基层百姓生活的了解,采取的就常常是这种半参与观察方式。

  接下来谈非参与观察。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这种观察法,由于一般不需要被观察者的配合,使观察者能够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也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为了克服这方面的缺陷,观察者必须采取最不引人注意的姿态出现。要做到不露声色,不对观察对象表露出过分的兴趣。多听、多看、不提问、不加评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与被观察者保持较大的距离,或者与被观察者隔离开,进行暗中观察。

  以上几种观察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一般来说,研究的问题是公开的、有关日常生活的、不牵涉到隐私的,参与的程度可以低一些。在通常情况下,受时间、环境限制,完全参与和非参与观察使用较少,半参与观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8815.html

更多阅读

香菇多糖研究进展 果胶类多糖研究进展

糖类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20多年来,随着膜的化学功能,免疫物质的化学研究的进展以及探寻新药物资源的不断拓展和研究的深入,发现糖类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不仅是作为能量资源或结构材料,更重要的是还参与了生命现象中细胞的各种活动,具有

非标债权 资产深度研究 非标债权类资产

2013年末中国的国债余额在8.7万亿,而同期银行投资的非标资产余额在7万亿之上,非标资产和债券是银行投资的两个重要标的,两者具有相互替代的关系,而且这两年银行的非标资产迅速膨胀,2013年末银行投资的非标资产余额大约是投资债券余额的4

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txt下载

《美学散步》之诗画篇与音乐篇——朵雨这学期向天渊老师在开学之初就为我们列举了本学期应读的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目如下:主要参考书目:(A类为必读书目;B类为扩展阅读;C类为研究著作。)王国维:A: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 B:宋元戏曲史、王国维文

声明:《观察法 类实验性研究》为网友孤心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