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韩国电影《母亲》影评

编导影评分析范文韩国电影《母亲》

  片首以母亲独自在荒原中跳舞开始,这种用行为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手法,和片尾交相辉映,映射了母亲压抑的自我和她内心的荒原。

  整个故事的序幕是以母亲割草镜头拉开的,她的视线始终停留在街对面正在与狗嬉戏的Idiot儿子身上,会被割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看见儿子被BENZ撞后,母亲立刻不顾一切的飞奔过去,在她的心里一直是把儿子放在第一位的。

  “你在流血”,说这句话的时候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手也同样的在流血,即使邻居大姐指出她也不以为意,她的心随着追凶寻仇而去的儿子也离开了,如果不是邻居大姐拦着,很有可能她是会冲过去的,她并不关心自己或者是别的什么,她在意的只是她的儿子,这里可以看出两点挺有意思的地方,一点就是母亲她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维系在儿子身上的,换句话说,她的自我意识很薄弱;另外一点,就是导演想要提示的,作为Idiot这个弱势群体,母亲早已习惯了她们母子的被不公平对待。

  既然故事展开了,那么,就从一个个串联的事件上来看看我们的这位母亲吧。

  【事件一】母亲在药局包扎伤手,但是心系儿子。行为上,她一边打电话寻人一边不停的朝外望寻,那种急切的想要去寻子的心情呼之欲出,对自己的手伤她是基本忽视了;言语上,她不耐烦的对包扎的医师说了一句,“又不是做手术”,她是想尽快结束了好去寻子的。

  这个时候,儿子和一同追凶的龙套甲哥们追到了GOLF停车场,他想效仿龙套甲哥们,也踢坏BENZ的后视镜,但是未果,摔了,遭到了想当然的轻视。龙套甲哥们对他来说,是个极具影响力的存在,每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崇拜对象,而Idiot又是在单亲环境下长大的,作为感情替代,龙套甲哥们的形象就异常高大了,他是一个近似于父的角色,他的行为也影响到了Idiot的价值观,力量是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想被忽视,想被认同,那就唯有证明了。

  Idiot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所以当他捡GOLF球时龙套甲哥们用那种轻视的语调笑他“你和女人睡过?”,他心中就开始埋下了那期望的种子。

  他回答道,“我有和女人睡过。”“谁?”“妈妈”

  但这样的回答显然是不被认可的,他渴求被认同,向往能证明自我的那种力量,这点从后来他们在警局口供时也可以看出,不管是他对踢坏后视镜的顶缸,还是他因为对方的一句“弱智”就翻毛腔动手,他痛恨被轻视,痛恨那种不被认同的无归属感,但这却是从小到大这个社会对他所给的普遍待遇。

  【事件二】儿子在街边随地小便,母亲端药过来,一边望着他“作业”一边端着药给他喝。镜头的焦点是地面上的漏尿,在表现手法上隐喻了弗洛伊德对尿的引申意义,母亲过分的关注,这个细节体现了她过分的保护欲,某方面来说,这就是一种爱的沉溺。

  镜头最后母亲手捧儿子未喝完的药为他的随地小便善后,也隐喻了作为母亲,她是常常要替儿子善后的,这点从事件一最后也可以看出,母亲去警局领人的时候,一打的保佳士D每个警官她都招呼着发过去,这事她看来也是没少干的。

  在Idiot儿子看来,进警局却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从他后来对PUB里头那小姐说的话可见一斑,“我刚从警局出来,对我尊重点。”他从不曾得到过谁的尊重,甚至是母亲也不曾,因为得不到所以向往。如果没有钱能让人尊重,那就通过力量的表现,通过畏惧也是可以得到尊重与认同的,他是这么认为的,周围的人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是这样呈现在他面前的。弱势的他向往那种足以令人尊重的力量,畏惧好过轻视,强者才会令人畏惧。也正是因此,所以后来他才会对杀人一事作出那样的认罪供词,“我也可以变坏的。”他的意思其实是说,他也是可以变得让你们畏惧,让你们尊重的。

  PUB的名字很有意思,叫“曼哈顿”,不知道是否借喻了SIN CITY纽约的那种社会价值观。

  Idiot儿子在PUB里喝醉后对PUB老板娘的女儿表现出的好感,和他对PUB小姐的讨好表现一样,都是为了博得女孩的认同,龙套甲哥们给他内心埋下的那颗种子开始发芽了,他要证明他的存在感,但PUB老板娘的一句,“叫你母亲来结帐”又把他给否认了。

  他拿出GOLF球来,在龙套甲哥们的影响下他于是也认为有钱人玩的东西那它一定也是值钱的,所以他想用它代替酒钱,可他又一次被否认了。

  一再的被否认使得他对认同的那种渴望也益发强烈起来,所以他在归途中见到那个女孩的时候,出于这种强烈渴望的促使就跟了上去。

转:韩国电影《母亲》影评

  导演没有给女孩正面镜头,镜头给出的是她躲入的那条黑巷,黑巷也代表未知,诚如女孩对Idiot来说是种未知一样,在这里它的寓意从里头飞出来砸他的大石块可以看得出来,一切未知的往往也都是潜伏着危险的,想要去触碰,也许就有被伤害的可能。

  镜头一转,渴望认同却被伤害的Idiot最后还是只能和妈妈睡,没有女孩,只有母亲,能给他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也唯有母亲了。

  【事件三】母亲去探视被关押的儿子,她开口的第一句话也不是问儿子发生了什么,而是问他们是不是打了他哪里,问他有没有被伤到,她是深信儿子不会做出杀人的事情的,而且她对儿子的关心远胜于一切,这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母亲教儿子用深呼吸配合手势来让思想平静,真正无法平静的其实是她,但她自我意识比较薄弱,一直以来她的存在感都是建立在对儿子的感情上的,她已经习惯了这种换位感受,她是不需要感情的,她所有的感情都是因感受到儿子的感受而来的。

  作为弱势群体,再次遭受到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母亲是焦急的,然而荒诞却是现实难以改变的基调,CSI现场重现的时候只有她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她的儿子在得意的向PUB老板娘的女儿挥手,他在这种注目感中找到了存在感,觉到了认同感;她的熟人PUB老板娘在忙着发小传单;所有的街坊邻居们怀着看好戏的心理都来围观了,一切都像是出闹剧,连背景配乐都用上了百老汇的小号,很有现实非理性的那种讽刺效果,很有意思。暴力真是无处不在,除了那些有形的暴力之外,还有更多无形的暴力深藏在社会历史结构的每一个角落,譬如这种集体冷暴力。

  面对这种荒诞的生存处境以及他人即地狱式的不堪处境是需要一定承受能力的,母亲真的很坚强啊,连带儿子那份她都一并给坚强起来了,正是这种坚强赋予了她与众不同的高贵与美好,母性的光环在她的身上被放大了,作为观众,我被打动了,深深地啊T口T。

  【事件四】为了澄清母亲去了受害女孩的灵堂,出场镜头先给出的是她的影子,不好意思,影子的意味太多了,我抓不太住,窃以为那是替代儿子的意味,她是作为儿子的影子而存在的。

  这里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两个出场人物的对比,母亲和受害女孩的阿妈,那位阿妈太有反面对比效果了,她出场的第一幕是在用她孙女的遗容相框当镜子照整理发型来着,人活着的时候她都不在乎呢,何况现在死了,重要的是她这个活着的人过的好,那就可以了。阿妈的谢幕也很绝,她站在高岗上把米酒瓶子远远的冲着山谷扔了出去,喝完了嘛,完了的,当然就该扔掉。

  母亲就不一样了,很多东西她是没法扔掉的,那一幕最后给她的镜头也是整理颜容,在被死者家属打了之后,她掏出随身的小镜子正容,还上了点唇膏,至少看起来有点血色不会太狼狈,她是不可以败态尽现就这样放弃的。

  于是,母亲就找到了律师甲,带他一起去看了狱中的儿子。

  律师甲哥们出场的时候导演就已经给出伏笔了,在餐厅里他斥责孩童“不许跑”,这一句话就说明了父权至上的他对那种孩童似的幼稚行为是十分厌烦与不满的,所以后来他在接了手机后借口有重要的事要处理而离去,他对找上门来的母亲的敷衍之举,这些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了。

  母亲和律师甲的那次探监虽然原本的目的没达到,但她的Idiot儿子在太阳穴按摩手法下居然想起来一件事,他想起来的倒不是他到底有没有杀人,而是踢碎了BENZ后视镜的那个人不是他,是龙套甲哥们,为什么想起来的会是这件事呢?因为对他来说,此事更为重要,重要在哪里?因为龙套甲哥们没来看他,他言明了,并且很不满,这种不满不单单是基于被忽视,还有一种依赖丧失的惧怕,他惧怕被自己所崇拜依赖的父系角色抛弃。

  他想起来的这件事推动了故事情节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为母亲后来决定靠自己去调查奠定了基础,于是母亲就去了龙套甲哥们的家里。

  这个场景里,导演多次通过母亲的眼球活动来映射她的心理活动,譬如进屋前她推开门之后,隔着门缝的一个眼珠子活动的镜头,就很有具有代表性,显露了母亲心里道德的挣扎。而后她在衣柜中的窥视,也通过眼球活动把母亲内心的尴尬等情绪表现的很到位,大妈的演技真是太赞了。

  那次私闯民宅的调查有了结果,母亲冒雨赶去了警局上交她找到的证据,这里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导演给特写的那个塑料手套了,因为下雨的关系,母亲把一只手套用在保护这重要的证据上了,至于别的她并不在意,直到等待绝望之后,她才意识到要取下自己手上一直戴着的那另外一只塑料手套,是该取下来了,因为已经没用了。

  离开警局时外面开始下暴雨了,大雨滂沱中,茫然的母亲从回收废品大叔拉的车子上抽了一把二手破伞,然后她追过去给了大叔钱,大叔比较有良知,两张分里头只抽走了一张,这种良知也为后来他坚持一定要报警打下了基础,注意,大叔他不是个普通的龙套大叔,在后来他的戏份通过受害女孩的手机被加量了。

  至于那把伞,它虽然又破又二手,但花钱抽它也是有喻义的,除了把隐藏人物废品大叔推出来之外,它还有一个关键作用,它是为了表现母亲的道德感和价值观而存在的,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社会侧写,没什么不要钱的,就算是一把又破又二手的伞。

  关于社会侧写,紧接着导演就开始用KTV中律师甲哥们的闹剧来表现它的荒诞性了,那哥们想要劝服母亲接受儿子在医院中关4年的结果息事宁人,结合他及时行乐的态度,他那话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别给他找麻烦了。

  PARTY还没开始律师甲的几个精英哥们就都Hi高了,没人有空理会母亲,无处诉说又苦无法门之下,母亲只好借酒消愁了。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闪回镜头,是儿时的Idiot,作为第一视觉的观众,于是就和母亲一起见到了出现在镜头面前的他拿着保佳士D的样子,多意识流的闪回啊,在母亲的内心深处,她的儿子始终就是这个样子的,她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此后,当她觉察到家中的动静,推开门察看的时候,恍惚中,她似乎是见到了长大后的儿子正坐在PC前的身影,错觉也是隐喻,她长大的儿子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变成了跟她看错了的那个龙套甲哥们一样的人了。

  龙套甲哥们是什么样的人?导演很快就让我们见识到了,因为母亲私闯了他的民宅还用GOLF杆告密到警局那里,他决定让母亲出点赔偿费,母亲一时半会拿不出来也没关系,可以打卡到帐的,他不急的。有意思的是,这样,这两人还能从头到尾的都是家常话,社会侧写出来了,确实,能够用钱来解决的都不算什么事,钱这个道具在片中被运用的挺多的,母亲追凶找线索基本上靠的都是它给开的路,没办法,谁叫女子也是弱势群体呢。

  这一幕龙套甲哥们的镜头感很强,他有个很重要的正面镜头,在谈妥了赔偿事宜之后,出于道义这哥们就提出了对于本案的他的一些观点,用注视摄影机的方式让观众跟随母亲的视角也出戏了一回。

  “为何要把尸体像晒衣服一样的挂在屋顶呢?是为了引人注目,为了炫耀,让大家都能看到。”

  这个观点,他其实是在告诉观众,紧随其后的他的那句台词也很出彩,“不要相信任何人,也不相信我,你要自己去找到真相。”这是他对母亲说的,也是对各位观众说的。

  这里我是否可以理解为M.Hanker在《FUNYGAMES》中运用的那种戏剧化表现效果的借喻手法,潜台词就是“这全是为了观众啊!”

  跟那些频繁出现的闪回镜头一样,这手法还真是有一种奇特的美感效果啊!

  龙套甲哥们为了观众着想的一番演说,让剧情开始有了突破性进展,母亲着手调查了,那么有感染力,看来这哥们还真不是个普通的龙套,尽管给他的代号是“龙套甲哥们”,但我认为他其实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父系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存在很具有社会代表性。

  【事件五】因为被人唤做“弱智”,儿子在狱中打架了,母亲来探监时,他忽然说道,“我想起来了,很重要的事情,5岁的时候,你曾经想要杀死我。”他想起来的这件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事,让母亲在听到后当场就尖叫了,她坚持要进去给儿子扎大腿上那个能消除记忆的穴位,只有她知道的穴位,这件很重要的事她不要儿子记得,只要她记得就可以了,她不明白5岁的孩子如何能记得这些,这里有个对前面母亲记忆闪回的呼应,那个闪回出来的拿着保佳士D的儿时Idiot,就是他5岁时的样子,发生了那样重要的事情,自然是会在母亲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当时的他的样子和当时的那种绝望的情绪,仿佛又一次在母亲的心里面涌现出来了,所以是要用闪回手法来体现一下这种感情上的反刍的,唉,母亲反刍的都吐了,开玩笑的,那是酒后反应。

  在母亲歇斯底里尖叫的时候,儿子倒是很平静的望了一眼四周,说道:“多尴尬,那么多人在看”他的存在价值还真是建立在别人的认同中的,很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种调调啊,他的那篇名着叫什么来着的,扣题了。

  一般来说,人的价值认同会制约和引导人内在情感的生成,另一方面,人的情感同样会强化人的价值意向。

  这幕收尾的时的一段对话挺精彩的,儿子说,“你给了我一个装着农药的酒瓶,你想要杀死我。”

  母亲:“因为当时我很绝望,我想要我们俩一起死。”

  儿子:“但是你让我先喝,不是么?”

  母亲:“你应该先喝,这样我才能跟着你啊,我当时是那么绝望,你和我是一体的,我们应该拥有彼此。”

  因为爱所以不能比他先死,在母亲看来这是想当然的,儿子就是她的一切,但在儿子看来,他却是深觉失望的,原来连母亲都不曾认同过他,连母亲她也曾想要否定他的存在。这对他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会想起这段儿时的回忆可能也是一种反义,内心深处他是不是觉得“如果当时你就杀死了我,那该多好啊!”,不知道,我瞎猜的,这种猜想的依据是母亲后来对邻居大婶说的那句些话,她说要不是当年那劣质农药不靠谱,那现在她和儿子就已经在天堂里快乐的玩耍了,福克纳大爷在《AsI LayDying》中有一句话说的很正典,那就是:“他们在苦熬!”现实的荒谬连农药都不靠谱了,没办法,既然死不了逃不脱,那就只好苦熬了。

  【事件六】母亲去废品大叔那里寻找线索调查真相,在大叔闪回的记忆片段中有个镜头很有意思,Idiot用石头砸死了那个女孩后,他反反复复的掏出手机又犹豫着放回了兜里,一直以来对母亲的依赖使得他在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call妈妈(这点也是有例证伏笔的,在狱中当他想起那天晚上的记忆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叫“妈妈”)不过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很简单,他要证明自己,他迫切的想证明他不需要靠妈妈,他是有能力自己为自己负责的。就像龙套甲哥们分析的那样,他把尸体像晒衣服一样的拖到了屋顶,诚然,他会那样做确实是为了炫耀与引人注目,只不过这完全是由于他潜意识中对公众认同感的渴求所造成的,他多希望自己证明的结果能让大家看到啊,这种愿望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他下意识的就这样去做了,那么他在现场留下的那个有他签名的GOLF球的意义也就很清楚了,这球其实还有一层意义,他在PUB曾试图用球来付帐,因为他觉得这东西挺值钱的,另一方面,就社会的价值观来说,他也是认为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得要补偿的,金钱上的补偿,这点不管是从他承认踢碎BENZ后视镜一事,还是片中一些别处提及的事都可见一斑。

  那个女孩的死亡看起来像是一起偶然事件,但偶然也是另一种必然的结果,这里面有二重原因在,一方面是由于那种渴望别人的认同而产生的对力量的崇拜,另一方面就是他所具有的孩童般的效仿的天性,他效仿龙套甲哥们也同样的效仿那个女孩用石头回砸过去了,积蓄以久的缺乏认同的不满与归属感缺失的那种忿懑,让他力比多失调了,套句老弗的话来说就是:“由于太多不能满足的欲望,太多失望的痛苦,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盲目的、黑暗的、无意识的、本能的冲动,这种本能使人永远生活在冲动和压抑之中”。Idiot哥们他也人,他也是有本能欲望需要发泄与满足的,在真实生活中受到压抑的欲望,总要发泄满足一下的吧,暴力也是一种途径,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也是必然的。他不过是“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用一种新的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来使自己得到满足”。

  母亲在听到事实真相后就崩坏了,她杀了想要报警检举揭发的废品大叔,她的尖叫伴随着儿子意识到自己杀了人时的那种恐惧心态与不知所措的镜头闪回。虽然Idiot的他只是遵从本能,道德感并不强,但他也是会害怕会恐惧的,这个镜头总归是要给他的,导演给了,用母亲恐惧时的尖叫伴奏给的闪回,很赞啊,情感共振啊。

  母亲的尖叫是在看到地上涌出的血之后,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了这是件无比污秽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召唤回她的是那些血,并非是人,她的反应几乎是下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开启的情况下,她下意识的想要清除那些污秽,想要抹去那种污秽感,洗衣服的动作几乎是主妇型母亲她的本能反应。

  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去面对那份爱与凄苦的含义,因为有太多太多的污秽了。上帝啊,生活就是地狱!

  母亲用一把火燃尽了一切,在印度的火诫中,火是欲火,也是人类自我拯救的炼火,火是洗礼,它将会带走一切,包括那些污秽的。然而即便如此,却仍无法抹去母亲双手已沾带上的那种污秽感,当她离开之后,镜头就和影片开始叠印了,母亲她在屋前的那片荒原中独舞,也在她内心的荒原中独舞。

  孩子们问她,你要什么,西尔比?

  她回答道,我要死。

  这是死者的葬礼。荒原上,将那些璀璨的星星的光辉拾掇起来,串成的珍珠的名字就叫做悲剧。这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荒原,也只有这样的荒原才有这样的葬礼。

  最后,镜头又转换到了母亲割草的一幕,警长叔叔又来了,这次他不是来带走她儿子了,他带来一个消息,他们要放了她儿子了,凶手已经抓到了,就是他们一直怀疑的那个JP小子,因为那小子的衣服上有死者的血,不过这些其实都不是关键,他们会抓他,原因很简单,在母亲坚持去见了那JP小子之后她就明白了,这个先天愚型的孩子作为弱势群体被放弃牺牲了,他跟自己的儿子一样,从来就不曾被公平的对待过,然而更可悲的是,这样的他还是举目无亲的,他没有母亲,太凄凉了,他居然没有母亲?那他完了。

  哲学三大命题里头说那什么“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不过就算现实再如何荒诞,总会有一个戈多能让饱受折磨的人有所期待的吧,可这个孩子却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他只是荒诞冷酷世界中的一个孤独痛苦的人,他的不幸基本上已经算是接近一种可怕的程度了。

  母亲听到后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悲恸,她失声痛哭了起来。在他身上她看见了自己儿子的影子,她为他悲恸,更为一直以来她和儿子所遭受的同样的不公平待遇而哀痛,多年以来,她早已明白了,每个人都是刽子手,在生活这出荒诞戏中凌迟着她们母子。然而这一次,她竟也成了和他们一样的刽子手,这是她无法认同的自我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而这,或许才是真正让她觉到伤心的吧。

  所以后来儿子出狱时母亲没有去接他,这对事无巨细都以儿子为重的她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曾经的她早已在那片荒原中死去了,不去接他是因为她不知该如何面对。即便是儿子回来后,她也做不到一如既往的如常凝视他了,她觉得无法面对。

  也许,她无法面对只是她自己。也正是因此,在后来当儿子把她遗落在犯罪现场的针灸盒交还给她的时候,她才会那样的惶然而逃,她所不能面对的竟然被儿子就这样赤裸裸的放在了面前,这让她情何以堪,于是,最终她决定了给自己大腿上那个有遗忘功效的穴位施针,很多事情,既然无能为力,那就选择遗忘吧!

  老奉信不信道,我不知道,不过道家有句话很正典,“忘乎天,忘乎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谓入乎天。”对母亲来说也很正典啊!

  片中最后给母亲的几个镜头,她那种漠然的表情实在太赞了,大妈的演技好到让我飙泪啊。

  就是那种漠然,BINGO!不动情才是对无能为力的绝望感的最高演绎。

  遗忘了的自我,不需要谁的动情。

~~~~~~~~~~~~~~~~~~~~~~~~~~~~~~~~~~~~~~~~~~~~~~~~~~~~~~~~~~~~~~~~~~~~~~~~~~~~~~~~~~~~~~~~

有一天,我看一个人不顺眼,就把他杀了,扔到井里。第二天,我再去看的时候,尸体不见了。

又过了一些时间,我又看另一个人不顺眼,又把他杀了,扔到井里。第二天,尸体又不见了。

后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我不顺眼的人出现,我把他们都杀了,都扔到井里,他们的尸体在第二天都不见了。

再后来,我看母亲不顺眼了,就也把她杀了,扔到了井里。第二天,我去看的时候,尸体还在。第三天,我再去看,尸体还在。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尸体一直在。

我终于明白,尸体会一直在,因为替我处理尸体的母亲不在了。

昨晚我看了韩国电影《母亲》,驱我看的动力只有一个,这部影片代表韩国冲击2010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不要说现在的奖项是如何哗众取宠,如何不值一瞥,至少,它还是代表了一个时代某群人的电影艺术水平。

在苍茫的荒草里,母亲向我们走来,头发凌乱,皱纹密布。由远及近,她突然诡异地笑了起来,并且开始在浩漫的荒草地里跳起舞来。那么无边无际的荒草,大到仿佛是整个世界,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母亲一个人,而母亲站在这荒凉的世界开始独舞,舞姿从生硬变得灵活,母亲的表情也开始放松。我以为这是个苦难的母亲一个人独自面对自我心灵美好的刹那,记起青春,记起自己也曾是女儿。不是,不是的,这独舞竟是母亲在杀人放火后,杀了人,放火毁尸灭迹后,她一直为之痛楚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休憩,她迎风起舞。

《母亲》的电影叙述语言缓慢,调子阴冷,整个影片都如片中的那场雨,密密地落在没有伞的母亲身上,她走在雨中,浑身湿透。

在片中,元彬饰演母亲的傻儿子,因为最近刚刚顶着家庭压力重温了一遍《蓝色生死恋》,还记得泰锡唇边那抹温暖开朗的笑容。骤然变成一个迟钝木呆的弱智,对我还是有一定的冲击力,只是因为戏份并不多,也没法在傻子身上设置复杂的内心冲突,元彬的角色弱弱的,没有出彩的地方,只是偶然的镜头还是一如既往的帅,让你和母亲变得一样固执: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个杀人犯呢,他一定是被冤枉的,那帮饭桶警察一定是把这个傻子逮捕了交差了事,而事实上影片中的警察岂只是铁桶,他们草菅人命的本领跟他们对待平民代表的母亲的冷漠一样高深。

金穗子饰演的母亲,很早就守了寡,守着自己的傻儿子守着一个小店卖卖药给别人针灸艰难度日,但内心是充实的,因为傻儿子是她的全部,占据了她全部的身心,这部电影一直在用细节说话,母亲在铡药材,但眼睛一直长在在街上玩耍的儿子身上,当有车经过,是母亲先惊叫起来,跑出去看儿子,一点没意识到自己的手指鲜血淋漓,却是儿子和同伴常玩的游戏。这样的一个母亲,谁夺走了的她的儿子就是在夺走她的命。但这事就如期发生了,邻居家的女高中生被杀,傻儿子被当作杀人犯逮捕了,从此,母亲的生活轨道完全改变了,她一个人走在了为儿子伸冤的路上。

母亲告诉所有人,自己的儿子没有杀人。母亲一次次跟冷漠的警察交涉,一次次去求冷血的律师,明知道他们只是消遣她而不肯帮她,还是问:“我喝了这酒,你就会帮我吗?”在别人的声色犬马中,把酒一口一口饮尽。最后,醒悟了的母亲知道只有自己去找证据才能真正帮助儿子,儿子能够依靠的人只有自己,因为儿子是傻的,他自己帮不到自己,反而力证让自己陷身牢狱,母亲只能一次次提醒儿子用一休和尚的方式搜寻记忆,骥求从中寻到蛛丝马迹以利于自己破案。但儿子打开的记忆闸门却是母亲不能承受之重,儿子在五岁时母亲曾试图杀死过他,母亲面对这扇由自己开启的黑暗之门,只能借助针灸封闭儿子的记忆。伸冤之路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但母亲仍然不肯放弃,她找到儿子的一个玩伴,他拳打脚踢严刑逼供,面对小伙子血肉模糊的脸和被踢落的门牙,母亲镇定地吸着烟,这时,母亲的心中可否想到他们也是另一个母亲的儿子?甚至当其中的一个小伙子叫道:“妈,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母亲不妥协,坚持着。母亲一个人走到后山的鬼屋寻找证据,偷窥,拍照,录像,小细翼翼又大胆无畏。擎着自以为是全部证据的高尔夫球棒,她雄纠纠,气昂昂,像一个凯旋的英雄。

最后,母亲终于找到了关键人证,就是那个雨中卖给她伞的收垃圾老头,在雨中,他曾哀悯过她,脸上是不动声色的木讷,但只取了雨伞的一半价格。母亲伪装成社会福利人员接近他,给他针灸,母亲的智慧和苦心没有白费,这个收垃圾的老头最终告诉了母亲真相,只是真相的深渊永远是人不可碰触的所在。事实上傻儿子杀死了那个女高中生,傻儿子完美地遵守了母亲的叮嘱:有人打你,你就打回来,有人骂你白痴,你就骂回来。当女高中生把一块巨石扔向傻儿子,他也回馈她巨石,让她当场毙命,结束了她的放荡生活。(她出现在这儿是在跟收垃圾的老头相约,她跟很多男人有着不正当关系)。当收垃圾的老头流露出想告发傻儿子的念头,母亲,一个母亲别无选择地选择了杀死老头,放火烧掉了屋子。

走在风中,走在荒草中的母亲除掉了儿子的真正威胁,她一个人跳起舞来。

警察逮捕了另一个弱智青年,母亲隔着那面有着好多孔的玻璃,就是这面玻璃,母亲曾经无数次跟自己的儿子交流,叮嘱他在里面要乖,她一定可以想到办法救他出来。母亲只问了一句话:“你有母亲吗?”那青年说:“没有。”母亲呆滞的脸上没有反应。那么,这个儿子没有一个母亲为他奔走呼号,自己的儿子是真正安全了-----爱,是一个人的天堂,是另一个人的地狱。

母亲的傻儿子终于出狱了。只是,很多事情有了微妙的变化。以前,母亲和儿子是相向相拥而睡的,现在,在同一张床上,他们各睡各的。

在车站上,乱糟糟的,傻儿子突然递给母亲那个针灸盒,在那场大火中被烧得面目全非,之前傻儿子从灰烬中找到了它,并且对惯常的说法表示了质疑,那个收垃圾的老头怎么会自杀呢?现在,他把针灸盒还给了母亲,嗫嚅道:“我不知道怎么办?”那么天真的他,遇到这么复杂的事情当然会不知道怎么办,在傻子的天空里,天是蓝的,云是白的,一切都是多么分明啊,现在,分明的天空里有了挥不 去的阴霾-----爱,是同一个人的天堂和地狱。

母亲一个人坐在回来的车里,车里其他的妇人都在跳舞,只有她静静地坐着,拿出被烧得面目全非的针灸盒,取出烧糊了的银针,掀开裙子朝大腿内侧的一个穴位扎了过去,据说这样可以“结开心里死结,并消除以前那些可怕的记忆”。随后,母亲走进狂舞的人群,开始跳舞,跳着跳着,她的面目模糊了,我们再也找不出哪个人是母亲,只知道她是正在跳舞的一员,只知道她就是我们中的一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837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十大禁播电影《苹果》影评:迷失的不仅仅是北京图

原文地址:十大禁播电影《苹果》影评:迷失的不仅仅是北京(图)作者: 天涯二岩电影《苹果》剧照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剧情艺术电影。我一直没有把此片当成风月片看待,如果真的按分级来划分的话,加上不删减版的顶多也就是五级。但如果真这样想

关于电影《武侠》影评 香港武侠电影

周五晚上和我的团队一起去看了《武侠》电影,感性的内容,感性的视觉,血腥的场面,不适合观看,尤其不适合小孩子们看。导演陈可辛肯定不是佛教徒。内容充斥暴力、凶杀、惨案。凶残的武林教主,残忍的唐龙母亲,

韩国电影《娼》 深情触摸

韩国电影《娼》是由有韩国“国民导演”之称的林权泽执导的,他在韩国的地位相当于黑泽明于日本、阿巴斯于伊朗。电影讲述的是七十年代初,以孤儿出身的女子恩英为主线的一部妓女血泪史。当然内容包含了限制级别的镜头,对于崇尚传统礼仪

转帖:评电影《英雄》

一、《英雄》只是一部娱乐片吗?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英雄》上演,引发海内外一片责难。许多人发表文章,批评《英雄》歌颂暴政,取悦当局。为《英雄》辩护的人自然也有,耐人寻味的是,为《英雄》辩护者很少正面反驳批评者的论点论据。他们只是

声明:《转:韩国电影《母亲》影评》为网友无可置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