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图解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图解

皇极品第一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注】老君曰。老者乾阳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说谈也。夫老君之出,莫知其原,自混沌以来,无世不出,上三皇号万法天师,中三皇号盘古神王,后三皇号郁华子,神农时号大成子,轩辕时号广成子。千变万化,难以尽推。或化儒圣,或化释佛,或化道仙,隐显莫测。或著感应,或著道德,或著清静,功德以无边。大道无形者,大为无外,道为至善,无是无极,形是踪迹。夫大道,本鸿蒙未判之元气,有何形质之见焉?生育天地者,生为生化,育为含养,天为阳气,地为阴气。而天地何由大道之生也,每逢戌亥二会为混沌。混沌者,无极也,以待子会之半,静极一动而生阳。阳气上浮为天,在人为玄关。以待丑会之半,动极一静而生阴。阴气下凝以为地,在人为丹田。故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也。大道无情者,夫道本属先天,无声无臭;情本属后天,有作有为。无情是无为之道也。运行日月者,运是旋转,行为周流,日为金乌,月为玉兔。日属离卦,则有寒暑之来往。月属坎卦,则有消长之盈亏。在人为圣日圣月,照耀金庭。大道无名者,名是名目。先天大道,无形无象,有何名字,强名曰道。长养万物者,长为长生,养为养育,万物是胎卵湿化昆虫草木之类,皆得先天之气而生者也。世人若肯回头向道,访求至人指示身中之天地,身中之日月,修无形、无情、无名之道,炼神宝、气宝、精宝之丹,返上清、太清、玉清之宫,证天仙、金仙、神仙之果,逍遥物外,浩劫长存,这等好处,何乐而不为也?木公老祖诗曰:道德天尊演妙玄,尊经一部是真传。求师指破生死窍,得诀勤修龙虎丹。个个同登清静道,人人共上彩云莲。无极宫内受封后,快乐逍遥自在仙。文昌帝君诗曰:一部尊经度世船,五湖四海任盘旋。若不点破经中理,枉费工夫拜几筵。个里玄机惟一拨,壶中春色数千年。天尊口诀斯经露,按法修行赴九天。

历人世大喜大悲,神魂不欲疯魔必有所寄,所寄莫失。

皇极品第二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注】吾不知其名者。吾乃我也,是太上自叹。大道本无形象所定,更无名色所拟,由强勉取名曰道。夫道虽曰强勉,以字义而推之,实不强也。何矣?仓颉夫子造“道”字,深隐玄蕴。夫“道”字,先写两点,左点为太阳,右点为太阴,似太极阴阳相抱。在天为日月,在地为乌兔,在人为两目,在修炼为回光返照也。次写一字,乃是无极一圈。此圈在先天属乾,易曰:乾圆也。鸿蒙一破,其天开也。圈折为一,易曰:乾一也。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儒曰:惟精惟一;释曰:万法归一;道曰:抱元守一。次写自字于下者,言这一字圆圈,日月团团,乃在自己身上。儒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上下相合成一首字。首者,头也。修道是头一宗好事。次写走之者,行持也,乃周身法轮自转。此名道字之义也。夫道者,乃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有清天气也,有浊地气也。有动阳气也,有静阴气也。天清纯阳也,地浊纯阴也。天动乾圆也,地静坤方也。清浊动静,在天显象为日月,在地显象于春秋,在人显象于圣凡。日为阳,常圆常满;月为阴,有晦有亏。春为阳,而万物发生;秋为阴,而万物颓败。圣为阳,脱壳以升仙;凡为阴,寿终以为鬼。此谓清浊动静之理,大概而言之也。不知世间乾男坤女,可知身中清浊动静否?若是不知,及早积德,感动天心,明师早遇,指示身中之大道,圣日圣月之照临。将浊阴之气而下降,提清阳之气以上升。寂然不动,谓之静;感而遂通,谓之动。常以有欲以观其窍,动也;常以无欲以观其窍中之妙,静也。采(发药音)者,动也;得(发药音)者,静也。九节玄功,节节有动静清浊,须待口传心授,方可了然于心,成仙有何难哉?!吕祖诗曰:清静妙经亘古无,水精注后理方舒。品分廿四超三界,大地遵崇护宝珠。关帝诗曰:一卷无为清静经,旁门外道不相亲。改邪归正循天理,长生不死也由人。观音诗曰:阴阳动静在人天,皇极中空炼汞铅。识得浊清升降法,明灯不昧照三千。
太极品第三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注】男清女浊者。男禀乾道以成体,故曰清也。女禀坤道以成形,故曰浊也。男属太阳,而阳中有阴,离中虚也。女属太阴,而阴中有阳,坎中满也。故男子十六清阳足,女子十四浊阴降。清阳者,壬水也;浊阴者,癸水也。壬为白虎,癸为赤龙,故仙家有降龙伏虎之手段,返本还原之天机,故耳长生而不死也。男动女静者。男禀天之气以生,女禀地之气而成,故曰:天动地静也。此男女之论者,非实属男女者,阴阳而已矣。降本流末,而生万物者。降为生,流为成,本为始,末为终,是故万物乃人之末,人为万物之本;人又为天地之末,天地又为人之本。夫人不可以无本,亦不可以无末。本者体也,末者用也,则两不相离。天地以太空为本,而生人畜万物;人畜以至善为本,而生周身百体。天不失其本,则天且长且久;人不失其本,则人为佛为仙,亦可以与天地同寿矣。夫人自古皆有死,何由不至于死也?岂不闻《吕氏春秋》曰:人能一窍通,则不死,其寿在神。圣经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经云: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做。嘻嘻!这玄关一窍,异名多端。儒曰:灵台、至善、无极、无思无虑之天、己所独知之地。释曰:灵山、虚空、皇极、南无涅盘之天、阿弥陀佛之地。道曰:灵关、金庭、太极、三清紫府之天、万殊一本之地。三教名虽异,而其所一也。在儒得此窍而成圣,在释得此窍而成佛,在道得此窍而成仙也。只是此窍,上苍所秘,而三教圣人,不敢明泄于书,防匪人得之,恐遭天谴。必要访求至人,低心受教,指示此窍,次第工夫,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若是以泥丸、卤门、印堂、顽心、肚脐、心下、脐上、下丹田、两肾中间一穴、尾闾、夹脊、玉枕为玄关者,皆非大道之所也。士道古佛诗曰:女女男男浊浊清,还以本末觅真情。有为曰动无为静,得本延年失本倾。急早回头修至善,趁时气在学长生。任君积下千金产,一旦无常空手行。火公老人诗曰:太极阴阳玄妙多,长生大道少人摩。世间若要人不死,接命添油养太和。
三才品第四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注】清者,轻清也;浊者,重浊也。源者,源头也;静者,无为也;动者,有为也;基者,根本也。何为清者浊之源?夫天,本是清气上浮,这清气还从地中发生。地本阴浊之体,由阴极而生阳,浊定而生清也。男本清静之体,女为污浊之身。虽清静之体,其源出于污浊之身也。丹道以神为清阳之体,而神之源头,由交感之浊精化成阳精,由阳精而生气,由气而生神也。故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岂不是清者浊之源也?动者静之基,何谓也?地本静也,其源还从天气所结。女本静也,其源还从父亲所降。丹道以无为为静,有为为动,其源还从有为立基。故曰:动者静之基也。奉劝世人,急早回头向道,将自身中浊气拔尽,清气上浮,凝结成丹,长生不死,积功累德,丹书来诏,脱壳飞升,逍遥物外,将生身父母同超天堂,共享极乐,不亦欣乎?可叹,世有一等愚迷、贪痴之人,不知性理,他说仙佛皆有分定,不是凡夫做得到的。正所谓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自暴自弃,甘堕苦海,全不思想,人禀阴阳五行而生,为万物之首,可以行天地之全功,更可以载天地之大道。夫天地之道,显象于日月;而日月之道,显象于阴阳;而阴阳之道,亦显象于消长也。消阳长阴,凡夫之道,待至阳尽阴纯而成鬼。消阴长阳,待至阴尽阳纯而成仙。况人半阴半阳,半仙半鬼也,若将半边阴气炼退,则成纯阳,纯阳者仙也,何难之有?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颜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此皆言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为仙佛,只在有志无志之分耳。有志者,不论在家、出家,都能修身。在家者,妻为朋,子为伴,人身虽在红尘,而心出乎红尘,何等便宜之事也。吕祖诗曰:看破浮生早悟空,太阳隐在月明中。时人悟得阴阳理,方夺天机造化功。韩祖诗曰:虚心实腹求铅光,月里分明见太阳。湛破浊清升降路,自然丹熟遍身香。急性子诗曰:男清女浊有先天,不晓根基亦枉然。女斩赤龙男降虎,何愁俗子不成仙。

道心品第五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注】人者,善男信女也;能者,至强无息也;常者,二六时中也;清者,万缘顿息也;静者,一念不生也。修道之人,以清静为妙。非礼勿视,则眼清静矣;非礼勿听,则耳清静矣;非礼勿言,则口清静矣;非礼勿动,则心清静矣。天地悉皆归者,得明师指点身中之天地。天气归地,汞投铅也;地气归天,铅投汞也。神居北海以清静之功,则身中天气悉归之,而身外之天气以随之;神居南山以清静之功,则身中地气悉归之,而身外之地气以随之。所言身中之天者,道心而已矣;身中之地者,北海而已矣。道心先天属乾,乾为天,故以道心为天也;北海先天属坤,坤为地,故以北海为地也。此身中之天地,而感身外之天地,身外之天地以应身内之天地。而身内之天地有主宰,则身外之天地之气悉归于内也。若无主宰,则身内之天地之气悉归于外也,不能成道,反与大道有损。书经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正是教人去人心,守道心,无奈世人不得明师指点,总在书上找寻大道,岂不思这大道,至尊至贵?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又曰:君子忧道不忧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似此数语,推之,何等贵重,岂将大道泄露于纸墨乎?又岂将大道不分贵贱、君子小人俱可得乎?定无此理也。三教圣人之经典,所言治国、齐家、人事之常道者,品节详明。所言修身次第工夫,概是隐而不露。所露者,不过是以肉团顽心为虚灵不昧,或以心下三寸六分为黄庭,以两肾中间一穴为父母未生前,以冥心空坐为道心,又为返本还原,一概虚假,世人信以为真,深可叹也。正阳帝君诗曰:可叹苍生错认心,常将血肉当黄庭。三途堕落无春夏,九界升迁少信音。便向仙街了罪籍,遂从道路脱寒阴。吉凶两岸无差错,善士高升恶士沉。重阳帝君诗曰:道心惟微人心危,几个清清几个知。至善中间为洞府,玄关里面是瑶池。猿猴紧锁休迁走,意马牢拴莫叫驰。允执厥中涵养足,金光一道透须弥。

道心品第五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注】夫人神好清者。一阴一阳乃为人,人得一为大,大得一为天,超出天外,方为夫字。人者,得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相结,以为人也。神者,禀父母之性为元神,受天地之性为识神。而元神无识无知,能主造化;识神最显最灵,能应变无停。此神是人之主人翁,而其神之原,出于无极,道家呼为铁汉,释氏唤作金刚,儒家叫做魂灵,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在身为魂,出身为鬼,修缮为仙为佛,作恶变禽变兽。夫元神,随身之有无,从受胎以得其生,凝于无极之中央,主宰生身之造化,十月胎足,瓜熟蒂落,地覆天翻,一个筋斗下地,“”地一声,而元神从无极奔下肉团顽心,而这识神趁此吸气,随吸而进,以为授胎,与元神合而为一,同居于心。从此以心为主,而元神失位,识神当权,七情六欲,昼夜耗散。而元神耗散以尽,地水火风,四大分驰,其身呜呼哀哉。而识神为自己之真性以舍身而出,纵寿高百岁,不免大梦一场,必有鬼卒押至地狱,将平生之善恶,照簿赏罚。善者,或转生来世,以受福报,或为鬼神,享受香烟。恶者,或转世以受恶报,或失人身以变四生,而万劫不复也。好者爱也,清者静也。此言元神本好清静,无奈人心之识神而好动作,时常以扰之,不能清静。因不能清静,朝伤暮损,渐磨渐亏,元神一衰,而百病相攻,无常至矣。奉劝世人,要晓人身难得,中华难生,佛法难遇,大道难逢。今得人身,幸生中华,切莫糊糊混混,以过一世,要把性命二字为重,识神、元神当分,真身、假身当晓,人心、道心当明。切不可以人心当道心,以识神当元神,以假身当真身。佛经云心字诗:三点如心布,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出,作佛也由他。吕祖曰:人生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黄老诗曰:一贯道心孔氏书,于今清静启灵图。真经真法皆言道,天理天年也在儒。汉武枉寻千岁(发药音),秦王空想万年谟。此经在手春秋永,别有乾坤镇玉壶。太白星诗曰:群经惟此有奇思,翻案偏然有妙词。那管春秋而过去,只将旦暮以窥之。全凭清静为灵药,岂有人心种紫芝。道心才为真父母,精神力量庇佳儿。

六贼品第七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注】人心者,常人之心也。好静者,不爱妄动也。欲者,七情六欲也。牵之者,牵引外驰也。夫人心本不好静,因有元神在内,有时元神主事,故心有时好静也。人心本不好动,因有识神在内,有时识神主事,故心亦有时好动也。人身因有六根,则有六识;因有六识,则有六尘;因有六尘,则有六贼;因有六贼,则耗六神;因耗六神,则坠六道也。六贼者,眼、耳、鼻、舌、身、心是也。眼贪美色而不绝,久以后,这点灵性堕在卵生地狱,变为飞禽鹊鸟羽毛之类。身披五色翎毛,何等好看!耳听邪话而不绝,久以后,这点灵性堕在胎生地狱,变为骡驼象马走兽之类。项带铃铛,何等好听!鼻贪肉香而不绝,久以后,这点灵性堕在湿生地狱,变为鱼鳖虾蟹水族之类,常在臭沉,何等好闻!舌贪五荤三厌而不绝,久以后,这点灵性堕在化生地狱,变为蚊虫蛆蠓虮虱之类,还是以口伤人伤物,何等有味!心贪财而无厌,久以后,这点灵性堕在驼脚之类,一生与人驮物,而货财金银常不离身,何等富足!身贪淫而无厌,久以后,这点灵性堕在烟花鸡鸭之类,一日交感无度,何等悦意!此言六欲牵心之报也。还有七情之伤,而不可不知也。七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也。喜多伤心,怒多伤肝,哀多伤肺,惧多伤胆,爱多伤神,恶多伤情,欲多伤脾,此为七情牵心之伤也。又有外十损,而亦不可不知也。久行损筋,久立损骨,久坐损血,久睡损脉,久听损精,久看损神,久言损气,食饱损心,久思损脾,久淫损命,此为十损也。大凡世人无一不受此六贼、七情、十损之害也。奉劝天下善男信女,将六贼七情十损一笔勾销,返心向道,切莫上此贼船,恐堕沉沦,悔之晚矣。无心道人诗曰:眼不观色鼻不香,正意诚心守性王。三境虚空无一物,不生不灭寿延长。清静子诗曰:妄念才生神急迁,神迁六贼乱心田。心田既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目前。尹真人诗曰:灵光终日照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者无也上者极也说者开化也常清静
者虚无大道自然生成三才万物古犹今
同也经者心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邵子云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上起经
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先天大道章第一

太上老君曰老君注见前渊源今本无太上二字
道德经云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
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羲皇上人云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大道无形无之始也生育天地不待安排自然而然
神霄经云空洞无形神炁为真神非恍惚
炁飞氤氲神生万神炁生万炁万神归一
万炁合一神为道机炁为道枢机变枢化
三界乃生元始祖神变生万真元始祖炁
生化诸天

大道无情有之始也运行日月灵宝净明普照无穷
晋天文志云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天
盘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本东行天
西旋汉浑天仪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
分度之一天体圆如弹丸北高南下形如
倚盖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
三十六度南极去北极直径一百八十二
度弱其依天体隆曲南极去北极一百八
十二度强正当天之中南北二极中等之
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春分
日行赤道夏至日行赤道之北二十度去
北极六十七度去南极一百一十五度谓
之黑道从夏至日以后日渐南至秋分还
行赤道与春分同冬至行赤道之南二十
四度去南极六十七度去北极一百一十
五度谓之黄道自冬至以后日又渐北矣
又月行之道与日道相近交路而过半在
月道里半在日道表其当交则两道相合
交去极远处两道相去六度此其日月行
道之大略也汉志云日行一度月行十三
度十九分度之七日行迟而月行速也日
本阳也月本阴也月不能以自明资日而
后明故交会于日则为晦为朔其生明为
有序焉是以三日而载生明因谓之胐凡
八日月行八十度四分而生明已半因谓
之上弦十有五日而谓之望盖与日对望
而明也 十有六日而生魄是阴魄之生而
明退之渐也二十三日而生魄已半因谓
之下弦二十七日有半而月行三百六十
五度已及周天之次而日之行已远于二
十七度故月复行二百有半而再会于次
辰之朔也又云谓地居中而天周焉日在
地上为昼在地下为夜此日月运行之道
也神霄经云混沌既析梵炁乃张大为日
月细为星辰云房云日月者阴阳之精生
成万物东出西没以分昼夜南北往来以
定寒暑朱子云昆仑大无外磅礴下深广
阴阳无停机寒暑互来往

大道无名万象始也长养万物二气氤氲万物化醇
老子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易
曰地道含弘光大万物资生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朱子云元亨播群品利贞固
灵根非诚谅无有五性实斯存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太极左仙公云无极者与大道而沦化为
天地而立根布炁于十方抱道德之至淳
浩浩荡荡不可名也故老子谓之道春秋
谓之元易谓之太极张子谓由炁化有道
之名又云由炁化有天道地道人道之名
陈子昂云仲尼推太极老子贵窈冥西方
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造化自然章第二

夫道者未见炁也有清阳炁始也有浊阴炁始也有动有静
阳动阴静而生三才天清地浊清炁为天浊炁为地天动地静
天圆而动包乎地外地静而方处乎天中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乾男坤女配合相生降本流末而生万物○三才生万物
管子云虚而无形谓之道汉律历志云太
极元炁函三为一即天地人也列子云元炁轻
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冲和之炁为人朱
子云天地之炁合所遇寒暑燥湿风火胜
复之变之化故人炁从之万物化生悉由
三炁合散生化无穷悟真子云道自虚无
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配合生三
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邵子云无极而太极冲漠未分阳动阴静
只在太极里阳动阴静循环不穷太极本
体只在阴阳里释氏云水流元在海月落
不离天一本作静者动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大洞经云人生天形李少微云我即天地
天地即我刘天师云道非欲虚虚自归之
人能虚心道自归之玉豀子云为甚此心
关大造只因元自道中来

全神合道章第三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道本无魔人心自障
玉豀子云自道分为我之元神我之元神
即大道也王鞵师云心宁神灵心荒神狂
孔子问于老聃曰敢问至道聃曰沦于
心藻雪于精神西王母云声色不止神不
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
不灵兮道不成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天猷真君曰日月虽明浮云盖之江河虽
清沙石混之人心虽静嗜欲牵之梓潼帝
君云白云本是无心物风送悠然出岫中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意畅心宽炁壮神安
了真经云寡欲心静忘情累轻老子云其
居也渊而静其惟人心乎水火真经云欲
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泰宇生光魔王束首
烟萝子云澄其心也心澄神静乱想不出
邪妄不侵忧患咸消虚室生白惟在澄心
也吕洞宾云一日清闲一日仙六神和合
自安然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阴魄潜消阳神自现
白玉蟾云君不见虚无生自然自然生一
炁一炁结成物炁足分天地天地本无心
二炁自然是万物有荣枯大数有终始会
得先天本自然便是性命真根蒂道德五
千言阴符三百字形神与性命身心与神
炁交姤成大宝即是金丹理世人多执著
权将有作归无作猛烈丈夫能令略试把
此言闲处嚼若他徃古圣贤心立法化人
俱不错况能蓦直径路行一条直上三清
阁虚靖天师云上士得之能保守飞升元
是此工夫

所以不能者财炁乱性酒色惑情
嵇康云养生有王难名利不灭喜怒不除
声色不去滋味不绝神虑消散刘海蟾云
学仙甚易而人自难脱尘不难而人未易
清虚真人云三岁孩儿也说得八十老公
行不得

为心未澄也活泼泼转渌渌
度人经云人道者心谅不由他王知远云
急水上打球子相似韩湘云波浑性海云
掩心天昔马丹阳子隐终南山一日刘处
玄至望庵外墙而拜时丹阳知刘心未灰
隔墙谓之曰可去河南府参刘仙姑去三
年后却来刘即往之时仙姑预知其来盛
妆以待之刘一见心动仙姑谓之曰特试
子耳除了此心汝事即了刘即自悔乃于
洛阳花巷?子打坐日化饭吃暨三年心
灰觉有所得遂再见丹阳丹阳见之曰可
矣乃授道今全真泒长生刘真人是也华
阳子云一旦天无风四溟波尽息人心风
不吹波浪高百尺

欲未遣也耳随声走眼被色瞒
上元夫人谓武帝曰汝好道乎数招方士
登山祠神亦为勤矣然汝胎性暴胎性淫
胎性奢胎性酷胎性贼五者常舍于荣卫
之中五脏之内若从今舍尔五性反诸柔
善常为阴德救度死厄不泄精液当有冀
尔曹先生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
斩愚夫分明不见人头落暗里教贤骨髓


能遣之者万事付之一笑
魏元君云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黄石
公云绝嗜禁欲所以除累贬酒阙色所以
无污文子云去其诱慕除其嗜欲又黄石
公云朝臣待漏五更残铁甲将军夜度关
隐士日高眠未起筭来名利不如闲

内观于心回光返照本作其心心无其心
庄子云道为太极心为太极又云心无逆
顺即无心也三茅君云灵台湛湛似冰壶
只许元神在里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
证道合清虚

外观于形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本作其形形无其形
朱子云道之为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太
极左仙公云体自然而然生乎太元之先
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太玄
真人云一点圆明等太虚只因念起结成
躯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一物元父
母生前一切灵不灵只为结成形成形罩
却光明种放下依然彻底清

远观于物若以物观之自贵而物贱本作其物物无其物
白玉蟾注老子云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吕洞宾云此中真
妙理谁道不长生神霄经云上无复神下
无复炁务成子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
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三者既悟惟见于空函三为一贵乎自然
天保长生经云远观应化无应化无物也
观元神无元神无心也外观法界无法界无形也
自然应静而静静中有神无中生有精能生炁
寂而寂寂然而真空中不空炁能生神逍遥子云不
知有此理只为太分明

观空以空空无所空○道无象
许旌阳石函记云玩真空显仙踪莫言来
世再相逢太愚蒙休谈妙有说真空说真
空事非同空即是色色非空其色花花照
耀红与君说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
月明太阳天上药人服之时跨鸾鹤石杏
林云不知丹诀妙终日玩真空

所空即无无无亦无○神无方
淮南子云大丈夫恬淡无为与造化逍遥
了真子云大道元来一也无若能守一我
神居此心莹若潭心月不滞丝毫真自如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性无体
上乘无碍经云心生则性灭心寂则性现
如空无相湛然常寂丘长春云道德元无
象丹青画不真圣贤潜济物今古默通神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炁无形
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
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悟
真子云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雾开日莹尘尽鉴明
魏元君云道生于安静昔施肩吾慕道年
久修持无功夙夜自思如负芒棘因觉三
清经云夫修炼之士当须入三静关淘炼
神炁补续年命大静三百日中静二百日
小静一百日发志试之以小静闭户不出
克期百日方出静室未逾月而神光耀目
百日精神清健三百日眼如点漆肤如凝
脂宿疾普消身心轻爽则知仙经妙诀言
不虚矣石杏林云心天无点翳性地绝尘
飞夜静月明处一声春鸟啼

真静应物圆陀陀光烁烁一本作真常应物
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刘海蟾云只
明真性不修丹万劫应知变化难王鞵师
云炁止则神聚神聚则丹成石函记云夫
丹道者非人间五金八石朱砂水银之所
为也是元形合虚旷然虚无是谓真虚真
虚之体还丹之基大药之母大药之母何
形容形容体貌缘何质质者混成中有物
有物来居象帝先帝先真虚合自然真虚
自然合色象色象因神而运转运转真虚
虚不空不空之妙有神通丘真人云丹转
一冥冥海底生红日祥云烟霭遍三田种
出玄珠如黍粒丹转二?炎朱雀烧天地
霞光入鼎虎龙蟠一粒黄芽如犬齿丹转
三三才混象结成丹形容妍丑随人意天
质生身已造端丹转四蓬壶灵户常关闭
静中暗转长生轮无限灵光照真子丹转
五灵真日日修仙所重重道炁添光明还
为增长神明主丹转六昼夜河车驰圣轴
灵泉直上昆仑巅一轮月在瑶池浴丹转
七无为光里藏灵质主持道炁有真官千
神降福来神室丹转八炼得胎仙如满月
同行同坐又同眠虽在尘中人不识丹转
九圣功圆满胎仙就已证虚无自在身此
后不须行火候

真常得性一灵妙有三界圆通
李华阳云不明真性只究命此是修行第
一病夫性者是心如一个器皿器中盛得
底如一个宝珠珠中光明底是性性发现
在胎为身在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
在鼻嗅香在口谈论手之运掉足之举措
散满六合敛之方寸识者明为真性迷者
唤作精魂石函记云父母元胎不可论浩
浩生生万种魂种孕胎生卵湿化人兽禽
虫几万般人兽禽虫个禀性性命相连魂
系命原夫人与动物皆禀炁于父受形于
母潜符天地之理炁足而生各正性命此
理甚明今人言修行人坐化临行念差则
失身入别胎壳中诚可戒也虚靖天师云
道不远在身中物即皆空性不空性若不
空和炁住炁归元海寿无穷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郝真人云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混融
妙用无穷曹先生云混合为一复忘一可
与元化同出没透金贯石不为难坐脱立
亡犹倐忽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心性无然入众妙门
汉天师云虚无大道清静希夷不染曰清
不动曰静不视曰希不听曰夷此四者动
而行之三年之外方免轮回又云六根清
静方寸澄彻久而行之可以坐役鬼神呼
召风雨岂可忽哉萨守坚云寒潭秋夜月
碧涧水无痕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心同虚空虚空非心
赤松子云复性入虚无凝神入混沌古云
神仙只是凡人做是名得道薛道光云蓬
莱三岛客元不在西边

虽名得道显法不真
刘海蟾云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悟真子云
项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

实无所得○真法不显
视之不见○无色也听之不闻○无声也
博之不得○无形也玉豀子云他心求觅
也徒然不在中间与内外视之不见听无
声廓然莹彻周沙界仙经云窈冥之内恍
惚元真周紫阳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陶
弘景云但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万化俱通道本无名
淮南子云至道无为盈缩卷舒与时变化
所以太上随机立教以显其道然万法千
门终致于一其名虽异同出乎心六韬太
公曰夫人皆有性趣舍不同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思曰??作圣
张子云真识根源谓之知道朱子云自古
及今恁地衮将去只是个一阴一阳是孰
使之然也乃道也邵子云否泰悟来知进
退乾坤见了识亲踈自从悟得环中意闲
炁胸中一点无

贤愚见识章第四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性天广大下士好争○慧力无边
老子云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仙经云守道
一日可夺天地一年之正炁萨守坚云孤
云长自在野鹤任纵横

上德不德无为下德执德有为
颜子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文子云
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辩守以俭张九
成云贫即无聊富即骄回心独尔乐箪瓢
个中得趣无人会惆怅遗风久寂寥西王
母云瞻星礼月苦己劳形色见声求慕仙
疗病史记扁鹊云疾其在骨髓虽司命无
之奈何也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逐妄迷真
九子丹经云人之可保者命可惜者身可
存者炁可贵者精夫按摩导引服炁餐霞
闭门行炁御女采阴存思举意绝谷休妻
诸旁门等法苏子瞻云苟非吾之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

应现无方章第五

太上老君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
贪其所爱不知休息本无太上二字
了心经云心为道宗心为祸本前真云夫
人身贱罗绮口饫珍馔目惑邪色耳乱郑
声所慕者荣华富贵日就沉溺焉知天地
间有玄妙乎尹寿子云迷云锁慧月业风
吹定海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眼观心动耳听神移
汉天师云心生法乱炁散神离曹先生云
此物何曾有定位随时变化因心意在体
感热即为汗在鼻感风即为涕在肾感情
即为精在眼感悲即为泪纵横流转炁血
中到头不出于神炁虚靖天师云神若出
便收来神返身中炁自回如此朝朝与暮
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既惊其神即著万物○道生之
钟会曰神炁散而为万物老子云万物负
阴而抱阳白玉蟾云此道常在万物内何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图解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物不在此道中悟真子云草木阴阳亦两
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绿叶阳先唱次
发红花阴后随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
覆有谁知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
强嗤

既著万物○德畜之
尹真人云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
致命邵子云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
一乾坤须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


即生贪求○日日新又日新
许旌阳云吾丹既成变化自在所不足者
上帝之诏未至于是积功以期真命焉丘
真人云丹转足爱养三年防殆辱济人利
物积阴功蹑景凌空应帝箓

既生贪求只是烦恼○十二时中守满持盈
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炁乃
成真庄子云不离于精则谓之神云房云
下手工夫易坚心守道难马自然云金液
还丹因此识只在人身休外觅自有黄婆
匹配伊金鼎炼成丹赫赤自家修自家惜
阳日起头阴在脊只此便是水中金余外
万般休用觅金丹只此百日功功成永作
蓬莱翁

烦恼妄想念中境像梦里精神
许旌阳云静定栖神无生杂想云房云定
中见境像繁华有诸快乐皆不得认乃妄
想也李仙君云存神养炁精清静心光明
妄想不虚起求真道乃成

忧苦身心○行住坐卧如护婴儿
王子乔云心无为而身自安曹国舅云劝
君惜取身心邵子云身在天地后心在天
地先天地自我出其余何足言

便遭浊辱流浪生死贵贱高低死生平等
裴清虚云浊辱者贪痴也老子云知足不
辱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王盘山云一念无
生即无死也李华阳云生死特一炁聚散
而已郭璞云死生聚散变化无方玉豀子
云夫人心上有情性上有尘尘情般弄生
死不停前真云不生不灭本来真无价夜
光人不识凡夫虚度几千生杂在矿中不
能出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精竭炁亡炁亡神灭
黄庭经云一身精神不可失昔许旌阳与
众徒弟至一市今名炭妇市也日晚化炭为众美
女试之惟时周等十人无染尽皆升天余
众皆动心迷恋沉于欲海天明视之乃炭
也各知失道惭愧而散阴君曰莫辞得失
一志而修还丹可冀矣安期生云千日养
而不足一旦害有余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若向此玄玄里得
许旌阳云夫真常之道者忠孝为百行之
源方便为万善之本水丘子云不变不妄
谓之真常玄帝本传云忠全孝尽保举升
仙净明经云但愿我赤子孝顺长在心居
家奉父母在朝忠于君不为贪淫行泄散
精于神福来如流泉泒泒自然明梓潼真
君云日用常行皆是道不退转皆是道白
玉蟾云平常心是道不用生分别广成子
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
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
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
外多知为败我处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
百岁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
道下为土将去汝入无穷门游无极野与
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
存矣会麽丹阳子云一点灵光晃太虚丹
青妙手莫能模休将明月闲相比有缺因
缘怎类吾

得吾道者○此玄玄外更无玄
庄子云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
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
上古而不为老豯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
羲氏得之以袭炁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
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坯得之以袭昆仑
冯夷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以立乎北
极王母得之坐乎少广汉天师得之三代
飞升七代尸解许旌阳得之拔宅凌空魏
元君得之位登紫虚葛仙翁得之升仙其
妻尸解女亦尸解刘洞天师得之升仙其
妻尸解女亦尸解此略举其一二至于列
仙得悟大道者莫知其终

常清静矣○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
尹真人云但使心长御炁炁与神合中既
有主形乃长存若日月之周回同天河之
轮转寿命无穷无极也乃证虚无道得圣
智圆通隐显莫测出有入无逍遥云际升
入金门形神同妙与道合真中黄经云十
方彩女执旌麾百灵列驾玉童随前有龙
幡后有旗羽服飘飘上太微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终○谨终如始则无败事
说经既毕末后一句玄妙怎生道麽吕洞
宾云道妙玄微天机深远下手速修犹太
迟蓬莱路三千行满独步云归白玉蟾云
为君说此末后句末后一句亲分付普为
天下学仙者晓然指出蓬莱路道本虚无
无中还有故云妙有亦曰真空混茫莫测
奚以经为然非经则不能明道也故元始
开图敷落五篇真文诞敷发扬秘密允为
梯筏漙接众生惟常清静一经实为要妙

还丹大道至理昭然夫所谓清静者一尘
不染故谓之清万缘俱息故谓之静人能
常清静自然与道玄同直超彼岸噫世人
著种种相苦恼无边虽欲超脱耽玩此经
徒能诵言而终莫能悟明其义也一生狐
惑了无是处大叙尝获紫清白真人分章
证误司马子微解注之本言言造微句句
明理实乃修真之指归却惧斯文之漫灭
辄秀梓以广其传若遇有眼睛汉便能彻
视玄机打翻关棙何异披云睹皦日觌面
见老聃既到此际则又清浊两忘动静惟
一行住坐卧皆清静也白云流水青山明
月掀髯而长啸者无不清静也活泼泼地
如盘走珠岂徒滞于枯木死灰耶由是为
清静之说句曲山人王大叙谨识

道德经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玄牝一阴阳也阴阳一天地
也易乾为天玄坤为地牝类此天地之玄
牝人一身一乾坤命肾左右分阴阳此人
之玄牝命肾之间其门欤其天地之根欤
清静经原动静即是理也白玉蟾释经为
作图像于前显明是义盖会此经于方寸
非徒口耳之学也尝谓儒者性命之说释
氏胎息之说老氏玄牝之说名虽殊而理
实一第慨夫世之人假儒者之名心图进
取托佛老之言而愚人心福田利益岂立
教之初意哉观白玉蟾传此经若图当颜
厚汗下非独师老氏者王大叙史大闻得
是经秀之梓其志可尚遂为之书皇庆初
元上已后金坛四清翁蒋华子敬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9782.html

更多阅读

佟爱国老师读诵《无量寿经》供养大众 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读诵

各位同修:现将佟爱国老师读诵版《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mp3版上传百度云,请同修们下载。佟老师提醒大众,如读诵《无量寿经》应依此速度,以防速度过快绷紧神经长期做病。以此功德回向正法久驻世间,愿众生能得正法,去除邪见,依正

南怀瑾老师说道教《清静经》 南怀瑾老师第二任妻子

道家有一本经典写得非常好,将近四百个字,叫做《清静经》,你们不管学佛修道的找来念念看。《清静经》可以同佛家的《心经》媲美,但是如果讲学术,对不起,那是仿照佛家《心经》来的。《清静经》上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能够常清

《楞伽经》说什么? 楞伽经

《楞伽经》说什么?应春花秋月仁者要求,简单说几句关于如何理解《楞伽经》的问题:四卷本楞伽经是六朝刘宋元嘉年间,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所译,相传此四卷楞伽,即是中国禅宗的老祖宗达摩大师传给其弟子慧可用来印心的版本,今依太虚大师详

声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图解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为网友红玫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