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老大哥 苏联老大哥

那个已经过去了的二十世纪,对于生活在乌拉儿山东西两面的这块土地上的人来说,他们的天空不知能用什么词汇来形容的好,是风云际会?是变幻莫测?是阳光灿烂?是乌云满天?是波澜壮阔?是山泉呜咽?好象是,好象又都不是。1903年,列宁主义正式出现;1917年3月,沙皇制度消失;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夺权;1949年,中国实践“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成功;从1956年苏共第20次大会后,我们开始叫它修正主义,后来又称它为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1991年12月,镰刀锤子旗暗然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存在了六十九年之后解体。可以说,二十世纪正是共产主义在俄国发生、发展、灭亡的世纪。

但我只记得我们是唱着苏联歌曲长大的。

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她有无数田野和森林。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

可以这样自由呼吸。

每天清晨,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开始曲响彻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的上空,我们都会用俄语(尽管还没开始学俄语)唱得很有模样。人们非常向往能够“这样自由呼吸”的国度,因为它说“没有见过别的国家(那当然也包括了中国)”。不过,你如果收听自己国家领土上香港、台湾的广播,那是要吃官司的,因为那是“敌台”。毛泽东在他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你们一边倒’。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我们就要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的苏联”。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对其中的一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里的所有国家,我们能一口气倒背如流:苏联、波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不久被开除)、蒙古、越南、朝鲜和中国,几年后又加了古巴。在庆祝中苏建交时老师教唱的歌和教喊的口号我们至今不忘。

歌词是:

伟大的苏联哎,咱们的老大哥。咱们的革命成功,她的帮助多;

苏联是老大哥,咱们是小弟弟。新中国刚刚建立,第一个来邦交。

喊的口号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在苏联逗留了几个月后,与苏联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消息传到国内,国人兴奋万状,我们立即又学会了两支新的歌:

胜利的旗帜哗啦啦地飘,千万人的呼声地动山摇。毛泽东、斯大林;毛泽

东、斯大林,象太阳在天空照。红旗在前面飘,全世界走向路一条。争取人民

民主,争取持久和平,全世界人民心一条。

伟大的友谊兄弟般的心,山不能阻挡海不能分!反对战争,保卫和平,七

万万人(注:中国四万万五千、苏联二万万五千)团结成铁的长城。强大的力

量,和平的堡垒,自由的人民永远的同盟。万岁万岁,伟大的毛泽东;万岁万

岁,伟大的斯大林!

根据双方约定,各自建立了“中苏(或苏中)友好协会”。老师动员我们每个人参加,说能成为会员会十分的光荣,于是我们都填写了申请表。但有两个现实问题没法解决:一是会员证书上要贴的照片我们没钱拍,二是每月三百元(合新币三分)会员费我们交不起。大概上面也知道老百姓穷,说了,凡小学生可不贴照片不交会费,于是,我们都成了光荣的中苏友好协会会员,那个铸有一黄一白肤色的、紧握着手的图案的长条形徽章天天挂在长衫的左胸口,实在感觉自豪得可以。老师还要求我们用硬纸板做成小镜框,用蜡笔画上镰刀锤子旗和一大四小五颗星的旗子放在课桌右上角,写上“中苏友谊万岁”作为“座右铭”。

为了表示对苏联的崇拜,很多班级还会以他们国家英雄的名字命名而不称第几班。记得有的叫卓娅班,有的叫舒拉班,有的叫丹娘班,我们班曾经叫过“马特洛索夫班”,班名太长,隔壁班级叫我班为“马班”,因实在不好听,后来连我们自己也不叫了。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诗越写越蹩脚,每首都象喊口号,从前他写的《女神》可不是这个样子的。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通车,他立刻赋诗一阕歌颂中苏友谊:

“谁说中苏友谊不要?请看这长江大桥;谁说党的领导不要?请看这长江大桥;谁说我们的技术不好?请看这长江大桥;谁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请看这长江大桥。”

这几句口号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赞赏。可我们的数学老师就因为比老郭先生实事求是而很不幸运,在这一年的“反右斗争”中因说了“我看苏联对我们中国的援助不是无私的”而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其实,早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之后即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的上一年,中苏关系就出现了裂痕;后来苏联又一夜之间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并带走了所有图纸;逼着我国在全国大饥荒的年代用一列又一列火车装满了猪肉、鸡蛋、苹果偿还我们在抗美援朝时赊欠的向苏联购买米格飞机和喀秋莎火箭炮的债务,苏联“不是无私”的面貌已暴露无遗;“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中已公开把苏修骂得狗血喷头,但我们的这位老师就是不能平反。

对中苏从牢不可破的坚如磐石的友谊到大吵大打的过程还蒙在鼓里的两国尤其是中国老百姓来说,却还在梦游似地一如既往地传承着友谊——

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即1946年,在原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举行了第一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以后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的未来、各国的青年集聚狂欢,祈求世界永久和平,永远再“不分越南法兰西”。我国为1954年第五届联欢节献上的歌曲是《青年友谊圆舞曲》,这首华尔兹节奏、词曲优美的歌一夜之间唱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词是这样的:

蓝色的天空象大海一样,广阔的道路上尘土飞扬。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

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

苏联是老大哥 苏联老大哥

白鸽在天空中展翅飞翔,青春的花朵在遍地怒放。年青的朋友团结起来,为

和平为友谊献出力量。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欢乐之歌。

快乐的歌声在回旋荡漾,歌颂着我们的幸福时光。年青的朋友啊心连着心,

我们有共同的美好理想。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让我们唱一支和平之歌。

可是,这支歌只唱了两年就销声匿迹了,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也仅听到电台广播过一次。原来,195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苏联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荣获金奖;又因中国“粉丝”们的巨大力量使之经久不衰,直到如今。难道只是因为第一次听到“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或“衷心祝福你好姑娘,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的歌词而疯狂吗?不是的。五十多年前的中国青年已经被“一边倒”、“老大哥”、“坚如磐石”的宣传勾引得失魂落魄到了数典忘祖的地步。这一代人有永远解不开的“恋苏情结”。

1958年,在中苏关系彻底摊牌的前夕,我校高三年级收到了来自莫斯科第一女子中学第十二年级全体女生寄来的一个大纸板箱,里边装的都是信。她们先是寄给上海邮电局,注明要也有“第一中学”但没有“女子”名称的某中学收,于是,辗转到了我们学校。俄语老师看了以后说,她们是为了寻找中国高三的同龄人,希望建立跨越国界的友谊,并能保持经常的联系。于是,男生们都纷纷把手伸进箱子,随机抓出一封,剩下的就由女生抓,不过她们好象没有男生起劲。我抓到的信是一位叫薇拉-科斯莫婕米扬斯卡娅的女生写的。她们都用俄文书写,但我们能借助词典基本读通,回信当然也用俄文。不过写与读到底不一样,所以写好后还要通过老师修改。老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但她好象缺乏“实践经验”,因为我向她请教过两句,都没有使我满意。一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她翻译成的俄文有一长串,如把它再倒过来翻译成汉语的话,意思就很不一样了:“大海里储藏着我们的老朋友,天的尽头居住着我们的好乡亲”;还有一句是《诗经》里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大意是“小鸟在林子里愉快地歌唱,那是为了寻找知音),她不懂是什么意思,也就算了,只好自力更生。

我们所有人寄出去的信封信纸与她们的比较,都显得特别的寒酸。薇拉她们先后寄来过她们的相片和书签,还有硬币戈比(卢布的辅币,1卢布=100戈比)。照片至少有五、六英寸大,书签也做得相当精美,而我们只寄去一英寸的报名照和一分钱的纸币。随着中苏关系的彻底决裂,为了避免(我们)当苏修或(她们)当中共特务、间谍的嫌疑,所有的人竟都自觉地终止了通信,这一转眼就是半个世纪。不知道早已当了奶奶、外婆的当年莫斯科第一女子中学第十二年级的女生们如今可好?

中国有个人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中苏关系从蜜月到破裂是总有它的道理的。

英国有个人说过:“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有的,只是大英帝国的利益。”这倒一语中的。

附注:

一.中苏关系先是“公开论战”,中国写一篇,苏联驳斥一篇;苏联写一篇,中国驳斥一篇。有的完全象小孩吵架。如苏联说,中苏的边界在“柳条边”(清朝在内蒙向东延伸到辽宁一线种植的柳条),中国则反驳说:“把柳条边说成是中苏的边界,跟把克里姆林宫的围墙说成是苏联的边疆一样可笑。”等。“九评”是中共针对苏联的一封公开信发表的系列驳斥文章,原计划写十篇,但发表到第九篇就结束了。其中有《中苏分歧的由来》、《关于斯大林问题》、《修正主义的一面镜子-评多列士同志》、《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陶里亚第同志和我们的分歧》等。

二.关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其词作者米哈依尔-马都索夫斯基的诗将俄罗斯大自然淳朴的内在美与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刚刚萌发的爱情、黎明前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而作曲家索洛维也夫-谢多依则用他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来支持和发展诗歌的形象。歌曲原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记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7952.html

更多阅读

从朴树的想到苏联歌曲 朴树经典歌曲

从朴树的《白桦树》想到苏联歌曲几年前在一次我校学生的卡拉OK赛上听到一位参赛同学唱《白桦树》,我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这是苏联(或称前苏联)歌曲,但身旁的年青人告诉我,这是朴树作曲并首唱的。没想到这样一首小调3/4拍子、从曲名到内容都

前苏联/俄罗斯的航天工业 前苏联 俄罗斯冲锋枪

俄罗斯现代导弹航天技术的研究是在中央机械制造科学研究所内开始的,俄罗斯中央机械制造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前苏联装备部第88科学研究所。可以说,正是从这里诞生并经过50年的发展、扩大,形成了今天整个俄罗斯导弹航天工业。该所现在依然

关于苏联解体:你认为的,你所知道的,都是错的| 单读 单读app

今天是苏联解体二十三年纪念日。当我们谈论政治,当我们尝试衡量一个国家的寿命,我们往往想到的往往是数据,飞机、坦克、经济、黄金储备。如果你是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或许你还会考虑领导人是否足够冷酷无情,是否够厚够黑。可是问题来了

急于证明实力不比苏联逊色美国曾想在月球上搞核爆 前苏联核爆炸

1958年那次高空核试验所造成了瑰丽景色则启发了美国空军:如果在月球上也出现这么明亮的闪光,并让半个地球的人们都看到它,那么美国雄厚的军事科技实力一定可得到充分展现……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极佳地展示了美国的综合

声明:《苏联是老大哥 苏联老大哥》为网友蓝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