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嘴将军”孔庆德的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 李爱兰

2010年9月29日,开国中将孔庆德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100岁。将军一生善辩敢言,有“铁嘴将军”的美誉,周恩来曾在一次会议上赞称他为“孔大炮”。其实,孔庆德将军打仗杀敌骁勇强悍,搞生产建设也是出了名的硬把式,回顾将军的一生,“铁”的不仅仅是嘴。

六安起事参加红军,死里逃生二次入党
孔庆德是孔子七十三代后裔,年少时,家中十分穷困,全家7口人全靠父亲打零工糊口。有年冬天,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说是做药材生意的,与父亲来往频繁。多少年后,孔庆德走上革命路,才知道那“做药材生意的不速之客”是“共产党”,而父亲也秘密参加了其组织的地下活动。
有一天,家里突然闯进乡兵,将孔庆德的父亲五花大绑带走,从此再没有消息。家里没了顶梁柱,本来就穷困的一家生活更加艰辛。
1928年春,适逢北伐战争第二阶段,陈调元部第四十六师攻占山东曲阜后开始招兵买马,号召大家“打倒列强除军阀”,十六岁的孔庆德为报仇雪恨也为挣口饭吃,响应北伐军号召,应征入伍,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师一三八旅二七二团二营营部通信班。
1930年夏,中原大战爆发。时为安徽省政府主席的陈调元命令第四十六师防守六安。其时,孔庆德于营部当传令兵,营长魏孟贤,黄埔一期学生,是中共地下党员。
“铁嘴将军”孔庆德的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 李爱兰
1931年2月15日,天降大雪,凌晨4时许,魏孟贤营长唤醒孔庆德,让他赶紧传令柴洪儒连长“带兵到城南关集合,当红军去!”

孔庆德跟随魏孟贤率部起事,毙团长、旅长,带出200多人投奔了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孔庆德将军


参加红军后,孔庆德如鱼得水,军事才华初露端倪,他很快从一个随营通信员直接被提为排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11月7日,红四军与红二十五军在黄安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孔庆德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第十师三十团三营八连连长。这时,“黄安战役”爆发,孔庆德率八连指战员奋勇当先,与兄弟部队一道,歼灭守黄安城的国民党军1.5万余人,生擒守黄安城的国民党军第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
这时,受错误思想指导,部队开始大规模的“肃反”,他们称红四方面军是改组派,一方面军是AB团,二方面军是第三党。一天,孔庆德率八连在黄安西街约10公里的高桥河结束战斗,正在打扫战场时,被鄂豫皖中央分局保卫局派人“逮捕归案”。
孔庆德被视作“改组派”,押解到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新集。在这里,张国焘正在实施残酷的内部“清洗”。“肃反对象”都被绳索捆绑,一根长绳将他们串在一起,许多红军将士在这里经过短暂的审讯后,被草草地拉出去处决了。
幸运的是这些人没有找到孔庆德任何反叛的嫌疑和证据。孔庆德死里逃生却被开除党籍,并被罚到河南新县四方面军总部劳动。
一年后,红四军军长王宏坤以部队减员严重必须尽快补充兵源为由,将陕川肃反中被冤枉的几百人组成的劳改队纳入了红四军。孔庆德由此重获新生,他提出恢复“肃反”审查时被开除的党籍,“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组织上让他重新申请入党。于是,孔庆德第二次入党,路过预备期,直接成了正式党员。
夜袭大杨庄夺大炮一战成名
孔庆德死里逃生再次入党,这样的经历更加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在日后的战斗生活中,他表现出了过硬的在军事能力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多次立功受奖。1938年,已是团长的孔庆德率部夺得了一门“天皇御赐”的日军大炮,军中轰动一时。

八路军在大杨庄战斗缴获日军之山炮


1938年1月,一支配备精良的300余日军队伍进驻宁晋大杨庄,企图进攻束鹿(今辛集)、新河。时任冀豫支队第二团团长的孔庆德此时早已率部潜伏在相距不到一公里的龙家庄,用望远镜观察日军的动向。突然,一个剌眼的光点反射过来,孔庆德仔细一看,乐了。原来,是一门大炮,在当时,这可是稀奇宝贝啊!
“夜袭大杨庄夺大炮!”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孔庆德脑海中形成。
是夜,孔庆德精选了30多名指战员担任突击队,每人配备短枪、手榴弹和大刀,左臂扎一条白毛巾以便夜间识别。为了不惊动敌人,突击队员们一律打赤脚,不走道路,穿行田间。月光下,突击队员顺利摸到那门大炮跟前,手起刀落,劈死了正在睡觉的守炮鬼子。
这时,意外发生了。突击队员在拖动大炮时,拉动了拉火绳,炮弹轰的一声打了出去。巨大的响声惊醒了熟睡的日军,鬼子嚎叫着冲了出来,突击队当即还击,枪声、呐喊声连成一片。
与此同时,孔庆德又派出了一个营上去接应,突击队员与增援的战士们边战边退,拖拉着笨重的大炮,一路上留下深深的辙印。
天亮后,日军顺着拖炮的辙印一路追来,晋宁县城的日军也派出快速部队,跟踪追击,企图夺回大炮,但都被孔庆德率部阻击,敌人死伤无数,我军成功夺得了大炮。
这门大炮可非同一般,是日本天皇御赐,丢失大炮的日军大队长当即被撤职法办,继任大队长正在全力追寻。他们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提供大炮下落者,赏金也不断提高。
而此时,孔庆德已将大炮上交,冀豫支队为此开过两次庆功会,徐向前亲笔题词:“八路军在大杨庄战斗缴获日军之山炮”,并让人为夺炮勇士们拍照留念,刘伯承、邓小平联名通报表彰了夺炮勇士。此后,这门大炮跟随刘、邓部队转战南北、杀敌抗日,建国后,被我国军事博物馆作为珍贵文物收藏。
孔庆德率部夺得鬼子大炮的消息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孔庆德也因此名声大振。
护送“盟军”,卡尔逊赞其“顶刮刮”
孔庆德夺得了鬼子大炮,也受到了将士们更多的信任,接下来的一次护送任务,让他走进了美国高级将领卡尔逊的作品。
美国政府为支持中国抗战,提供了一系列物资和人员,而这些援助统统被国民党独吞,蒋介石还散布谣言称,八路军的游击队在敌后游而不击,不是真正抗日。
对此,美国政府派美驻华使馆武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赴华北战区,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行实地考察。
1938年1月中旬,孔庆德奉命率部来到昔阳县第七六九团团部,陈锡联团长向他交待了一项特殊任务:护送“盟军”通过封锁线。所谓的“盟军”,实际上就是卡尔逊一人。
孔庆德对这个长着蓝眼睛、黄头发、大鼻子的美国人感到很不顺眼,也搞不懂他到底是个什么官衔,但任务归任务。出发前,孔庆德向陈锡联团长表示:“对八路军的朋友,我一定善待,决不会有半点马虎,坚决完成任务。”
早上刚出发不久,护送队伍便与日军遭遇。孔庆德担心这个美国人的安全,一面指挥部队就近抢占了一个山头阻击敌人,一面派人将卡尔逊又送回了团部。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孔庆德率部再次出发护送卡尔逊,他要求部队行军时不准说话,不准吸烟,不准咳嗽,以免惊动敌人。一路上,这个美国人紧张害怕,喘着粗气,浑身直打哆嗦,孔庆德发现后,便退到队伍的后面,抓住他的手与他并肩前行。过了娘子关,护送队伍顺利地与晋察冀接应部队交接后,连夜返回团部。而这一路护送,孔庆德给卡尔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在《中国的双星》书中描写道:“孔穿一套日本皮毛衣服,走起路来迈着豹子似的起伏滑步,他一路上真是顶刮刮的,能叫出营里每一个人的名字。”
在华北战区的考察让卡尔逊对八路军的游击战非常佩服,回国后,他客观公正地向美国报道了中国的抗战情况,并按照八路军的组织及游击战术,成立了“卡尔逊突击队”,他也因此成了一名高级将领而闻名美国。而这段经历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
作战善于分析,屡出奇制胜
“大杨庄夺土炮”并非偶然,孔庆德作战一直善于动脑、分析,常常能出奇制胜。
1938年,孔庆德率部活动在石太铁路沿线,建立起平定、井陉两个抗日县政府和两个县大队的抗日武装。
有一次,孔庆德获得消息称,井陉一家煤矿内设有日军的盐库,于是便亲率两个连兵力夜袭煤矿想把盐抢出来。不知是情报有误,还是敌人把盐运走了,孔庆德率部赶到时,并没有发现日军的盐库。将士们非常遗憾地撤出来往回返。
路过石太铁路的头泉车站时,孔庆德从一个巡道工口中得知,这里驻有鬼子一个小队,相当于一个排的兵力。
孔庆德当即决定“打掉它,也算没有白跑这一趟!”,部队迅速靠近并包围了车站,三下五除二,把日军一个不漏全部消灭在里面。
交通要道,敌人援兵很快就会赶到,此地不宜久留。孔庆德正欲撤退时,突然发现紧靠车站南边有个小山包,地形环境十分有利于打伏击,孔庆德当机立断就此占领小山包,架好机枪,打鬼子援兵。
果不出所料,一会,从石家庄方向开来一列火车停在了站外,车上跳下了许多鬼子,乱糟糟一片。孔庆德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敌人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纷纷倒地。

1948年夏,中原野战军部分领导同志:前排右一为钟汉华,中排右起:陈再道、杜义德、刘伯承、陈毅、王近山,后排右一为范朝利、右二为孔庆德。

1948年,中原野战军第二、六纵部分领导:陈再道(左一)、孔庆德(左三)、王近山、杜义德、范朝利、钟汉华。
1948年夏,刘邓大军发起襄阳战役。时任桐柏军区十纵副司令员的孔庆德奉命率部攻东门以南及城东南角。这一带有护城河,河上有桥,而孔庆德将突破口选在无桥之东南角,此处水宽约一华里。有桥不走?众将士十分纳闷。如何攻?孔庆德便给大家权衡了利弊,弊为一,水宽是天然障碍。而利为二:一敌军用兵少;二敌火力在水中杀伤力小,尤其是手榴弹。众将士见副司令言之有理,遂形成统一意见。果然不出所料,孔庆德率部轻松拿下城之东南角,少有伤亡。
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严教子女
孔庆德英勇善战、转战南北,是个战斗中的大英雄。而在生活中,他从淡泊名利,对自己的子女更是严加管教,还是个“大抠门”。

将军晚年


1955年评衔开始后,中南军区干部部部长刘兴元给孔庆德打电话,征求他对自己军衔的评定有什么想法。孔庆德毫不犹豫地表示,一切听从组织的决定。他说,自己作为战争年代的一名幸存者,能赶上授衔和授勋,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无论授予何种规格的军衔和勋章,都非常满意、非常高兴。他强调:“评衔问题,我个人意见是服从上级,给个什么算什么,能授予校官就不错,大校也行,上校、中校都行啊!”
战争时期,孔庆德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党内“肃反”时,蒙冤落难后又绝路逢生,二次入党,枪林弹雨中数度受重伤,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军委决定授予孔庆德中将军衔。
将军从来不居功自傲,并要求家人不搞特殊,强调做人自信、自立、自强最重要,不准打他的牌子、利用他的权力谋私利。
四女儿孔小凡退休前在广州某医院工作,按职级本可分单位房,因为一时凑不齐钱而失去分房的机会。部队组织部门一位同志不解地问:“你报过自己是孔庆德的女儿吗?”小凡一时语塞,默默地离去。她知道,这是父亲不准许的,她也一直听从父亲的教诲。
孔庆德多次对子女说,饥饿是长征途中的最大敌人,为了坚持胜利保存实力,连朱总司令都在草地上采过野菜,这个优良传统啥时也不能丢!他常让警卫员出去挖来野菜,让全家和工作人员品尝,吃“长征餐”忆苦思甜,提醒大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孔庆德每次给灾区老区捐款都很慷慨,出手就是几百几千元。2008年5月19日,年届97岁的将军孔庆德将军通过湖北省红十字会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000元。而对自己,将军是出了名的抠门,几十元的衣服嫌贵,背心穿了十年不让换,打个补丁接着穿。女儿悄悄买了件好的,撒谎说20元他才接受。

将军为地震灾区捐款


“父亲曾在十堰二线建设工地多年,居然没上过近在咫尺的名胜武当山,一生遗憾。”孔小凡说。
孔庆德培养孩子们劳动的习惯,在自家小院里种季节性蔬菜,浇水、松土、施肥。他从来不让孩子们用公车,偶尔一次捎带上,车上的孩子头压得低低的,生怕父亲生气,回家就主动认错,说不怪司机叔叔。
抢建焦枝铁路,让毛主席睡好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孔庆德英勇善战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在和平建设时期,周恩来多次亲自点将孔庆德,这位开国将军又踏上了生产建设的战场。
焦枝铁路穿越豫鄂两省,跨越黄河、汉水、长江,是一条战备干线。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修建这条全长800公里的铁路仅仅耗时8个月,是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传奇,这项工程的总指挥就是孔庆德将军。
毛主席认为,万一战争打起来,京广、津沪线被打瘫痪了,南北大动脉就中断了,于是决定修焦枝铁路。谁能胜任这项任务呢?周恩来点了孔庆德。
“总理,修铁路我不会,我只会扒铁路。”听说让自己指挥修建铁路,孔庆德急了。在战争年代,为了切断敌人的交通线,孔庆德多次带领部队扒过铁路,而修铁路却从来没有干过。
周恩来说:“焦枝不建成,主席睡不着啊!”孔庆德立刻感到此事关重大,便拍胸脯保证:“一定完成总理交给的任务,让毛主席睡好觉。”

毛主席接见孔庆德(右二)


之前,中央要求焦枝铁路必须于1971年5月1日前铺轨通行。不久,中央又提出工期要比原计划提前10个月。
襄樊汉水大桥的建设是焦枝铁路的关键工程,接到工期要提前的命令后,襄樊汉水大桥的设计图纸还未完全出来。设计人员告诉孔庆德,还得半年时间才能拿出图纸。
时间紧、任务急,在得知汉水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大概结构一样时,孔庆德要求设计人员“把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纸砍一段下来”。
设计人员拿来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纸,截下其中一段,略加改动,用五天的时间便拿出了汉水大桥的图纸。
有一次,孔庆德在工地视察时发现,工人们忙于打派仗,有不少人竟然旷工,于是,十分生气,立即召开大会,怒斥造反派:“你有尚方宝剑,是抓革命,我也有尚方宝剑,是促生产,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修焦枝铁路是毛主席、周总理交的任务,是为了要准备打仗。明天,谁不上工,谁就是反革命。”
第二天开工,果然无一人敢缺勤。

在襄樊汉江大桥建设工地


经过8个月的紧张施工,1970年7月1日,焦枝铁路宣布正式通车,保证了贯通南北的战备需求。
20年后的一天,孔庆德至襄樊视察,车过襄樊汉水大桥时遇堵车,陪同的一位市领导抱怨当年这条公路桥没有设计好,修得太窄了。孔庆德听后闭目未答。第二天,该领导向孔庆德汇报修襄樊二桥事宜,孔庆德问他,襄樊二桥为什么不能像南京、武汉长江大桥的规模而建,对方答曰:“没有钱啊。”
“你也知道没有钱办不了事啊!”孔庆德告诉他,当年修建汉水大桥就是因为没有钱才建成这样的。
该领导听后,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将军搞生产也是硬把式
孔庆德不仅在战场上杀敌骁勇,在生产建设中,他也能力挽狂澜,是出了名的硬把式。
在指挥河南洛阳黄河大桥的建设时,孔庆德限令工队10个月完工,工程师说:“修一个桥墩就得5个月,10个月只能修两个桥墩。”孔庆德说:“这样要修到猴年马月”又问:“一共有几个桥墩”答:“十几个。”孔庆德指示,十多个桥墩一起开工。对方称人员不够。于是,孔庆德发动了全市民兵数万,挑灯夜战,黄河大桥8个月即完工。
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工于1967年4月,因“文革”中群众造反,瘫痪一年。该厂老干部靠边,造反派猖狂。1968年夏,周恩来命令孔庆德“快去把‘二汽’搞起来!”孔庆德将军临乱受命,直奔地处武汉西北方向的十堰。“那时工地上乱哄哄的,没人有心思干活。我给他们开了会,不想干活卷铺盖走人!”
一天,一个造反派头头带着一伙人,气势汹汹地将孔庆德堵在了办公室。孔庆德上下打量他一番,“你来干啥?”那头头脖子一梗:“夺权!”孔庆德笑了:“凭什么?”“我是革命造反派。”孔庆德把手中的茶杯猛蹾在桌上:“革命就要干革命工作,现在全厂职工都在山上架高压输电线,你就上山去抬铁塔,证明你是不是革命的!”
后来,孔庆德提起当时的情况时说:“我那时胆子真大,那个时候谁敢惹他们呀?可他们怕我,怕我那副不要命的火暴脾气。”
孔庆德在大会上对造反派讲:“毛主席说,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这要看造谁的反,什么人造反。老干部打蒋介石算不算造反?打日本鬼子算不算造反?打美国佬算不算造反?如果是造反,这些老干部造反比你们早,怎么成了保守派?”他说:“我当红军,干了几十年革命,从来没有带过女秘书。不像有的造反派,才造几天反,就搞几个女秘书,我看那个王八蛋得修理了!”
将军发言大快人心,全场掌声雷动。“二汽”的乱摊子被孔庆德治住了。1970年的9月24日,他们造出20辆国为国庆献礼,这年国庆节,簇新的车辆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游行队伍中,整个武汉为之沸腾。
善辩敢言,人称“铁嘴将军”
孔庆德打仗厉害、搞生产建设厉害,而他在各种场合敢言善辩、直话直说的性格更是人所共知。孔庆德说话从来不怕得罪人,有“铁嘴将军”的美誉,周恩来曾在一次会议上赞称他叫“孔大炮”。
有一次,全国各医药公司于总医院开会,特约孔庆德将军出席。孔庆德与会议代表及各医药公司经理一一握手,即席发言“我向你们提两个要求”:“军队经济困难,希望你们一不要卖假药;二不要卖贵药。”各医药公司经理听了皆张嘴结舌。
红军长征60周年,孔庆德讲:“红军时期连队有士兵委员会,权力很大。杀一头猪,连领导想吃猪下水,没门必须经过士兵委员会讨论。哪里像现在,一级比一级吃得好。”他说:“红军时期一个人怕死是非常丑的事。好比我们两个,平时关系很好,但不能说怕死,那比挖祖坟还厉害。要一直闹到连部去讲理,还叫连部做证人,打仗看谁真的怕死。哪像现在,都讲享受,还能不怕死吗”
一次,孔庆德受邀参加某省反腐倡廉会议,发言时,他说:“你们请我来,叫我发言,我是说瞎话还是说真话?叫我说真话,我就说呗。要说反腐败呀,首先从你省委省政府,从你省里的一二把手做起。”省委书记说:“孔司令你怎么这样说呢?”孔庆德说:“毛主席说没调查就没发言权,我发言是做了调查的。我说你看看,你们的司机是给你们开汽车的,自己不擦车,都是叫外边擦。他坐那喝水,叫别人擦。结果,人家打个条,你这就给报销了。你们的司机都腐败了吗?何况你们呀!我们解放军战士,是不是扛着枪还要请个人来擦枪呀,行不行呀?你汽车司机不保养汽车你干啥的?这个事就在你眼皮底下,你到外边看看吧,我这就说实话吗!”
孔庆德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有的人说,尽忠不能尽孝,尽孝不能尽忠,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对。尽忠可以尽孝,尽孝不一定尽忠。为什么?尽忠就是尽孝嘛!日本进攻中国,再要是不打,你都成了亡国奴,连你爸爸妈妈说杀头就被杀头,所以说尽孝都尽哪儿去了?你根本尽不了的。你尽忠就是尽孝。不尽忠,不为国家就是不孝子孙。”
谈到军车、特权车乱闯红灯问题,孔庆德说:“还认为他了不起。人家公安看了后,我管不了,扭过头去,你愿意怎么闯就怎么闯。其实人家不是尊重你,是讽刺你。”
2010年9月29日,一代将星孔庆德在武汉逝世,享年100岁。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了孔庆德在革命战争年代及和平建设年代的丰功伟绩,他的事迹也被史书记载并搬上银幕,宋任穷同志称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这或许是对将军百岁人生的最好诠释!(张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5399.html

更多阅读

揭开“文化汉奸”李香兰的神秘面纱 揭开神秘面纱

  “中国人不知道我是日本人,我欺骗了中国人。一种罪恶感缠绕着我的心,我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陷入了绝境。”现年93岁的李香兰在晚年写下了这样饱含忏悔之意的话。  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李香兰都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女子—— 

孔庆东的杂文艺术 孔庆东是谁的狗

在朝鲜骑摩托孔庆东的杂文艺术柴芳昕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严家炎先生的博士,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以“北大醉侠”“北大的马克·吐温”之称而享誉文坛,近年来,随着

声明:《“铁嘴将军”孔庆德的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 李爱兰》为网友乄疯子与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