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吴飞

苏格拉底,希腊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敌人指控他既懂天文又懂地理,使较弱的论证能击败较强的论证,腐蚀青少年的思想,不信奉希腊人所一致信奉的神而信奉自己心里的神等等。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被判刑完全是因为自己得罪了太多自认为很聪明的人,凯勒丰问阿波罗苏格拉底是不是全希腊最聪明的人,阿波罗说是。但苏格拉底并不相信这样的论断,并企图证明自己不是最聪明的人。于是,他向一些希腊当时公认聪明的人讨教以便证明自己智慧的有限,但经过谈话后却发现很多公认为聪明的人原来并不聪明,由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厌恶,将其以各种罪名推向法庭。
苏格拉底认为这样做完全是遵从神的意志。认为神之所以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原因就是自己从来不觉得自己聪明,一切的智慧都是神喻。苏格拉底以诡辩术推倒了美勒托的指控,但并不能挽救他的判刑。
苏格拉底认为,死并不是最可怕的,因为活着的人谁也不知道死是否可怕,而人因为死可能有可怕的一面而全盘否定了死有可能美好的一面。苏格拉底认为,以往神总在他做错事的时候呼唤他,但这次却没有,由此认为,死可能对他来说是一个最好的归宿,在那里他可以见到他一直崇拜的英雄们,大哲们。
虽然敌人一再用死相逼,但苏格拉底却没有以自己年老或还有儿子等理由求饶,他认为这样做是懦夫的表现,并以此为耻。甚至要他为了生存放弃他应该坚持的信仰,为众生布道的职责,他宁愿去死。
苏格拉底将整个阿提卡半岛比喻成上帝赐予人类的一匹良种马,巨大而迟缓。而他则是这马上的一只牤子,不停地刺激马使他活跃起来。而有些昏昏欲睡的人却将他一巴掌打死,好继续昏昏欲睡,直到死亡的来临。
苏格拉底一生捍卫法律,在他担任五百人会议的议员期间,在一次提审十将军因海上风暴未收回阵亡将士遗体案中唯一一个投了反对票,认为这样做不符合法律。他的政党反对他,人民厌恶他。他受到各方的诘难,但他没有退缩,认为人可以死,但不能放弃法律和正义。
苏格拉底认为,金钱、地位并不能使人感到快乐,如果没有信仰和追求,生活不会有意义。他尽量劝说人们不要把实际利益看得高于保持他们的良好状态。他认为,人不是在掂量生存还是死亡后才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的,而应该是看这件事是否正确。而且他认为,美勒托们的控告并不能致他于死地,真正要他死的是众人的谎言和忌妒,不愿认清自己的错误,不愿自身利益被侵害,不愿听到真话的希腊民众。苏格拉底一直教导人们,要把握真理,不能轻信出现于头脑中的偶然意见。我们的头脑充满混、模糊和空洞的思想。我们有许多从来未加考查的 未经消化的意见、许多以是世俗为基础而接受的偏见,我们根据这些来建造我们的知识仓库,就只能像建在沙丘上的大厦,略受袭击,就会全部坍倒破碎。因此,苏格拉底总是引导人们往事物的本质思考。他参与辩论的时候。一般都是先同意争论双方的观点,以一个知识弱者的身份反复追问,直到将讨论者推向自相矛盾的境地,然后再将问题引向自己的思想渠道,向问题的实质作最清晰的剖析。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的讥讽”,苏格拉底就是利用这个培养人们的思考方式,启蒙他们的理性。
最后,苏格拉底说人一直逃避两个东西,罪恶和死亡。死亡跑得较快,但他自己也已经年老了,跑不动了,被死亡追上了,并不打算躲掉。但罪恶跑得却很快,他的对手虽然都很年轻,但还是因为多行不义被罪恶追上了,而逃避罪恶并不像逃避死亡一般容易,而是会追随他们终生的。审判结束时,他们要接受他们的判决,正如苏格拉底接受自己的判决一样,都是公正的。他预言,他的死并不能使他的思想平息,日后会有更多年轻的人继承他的思想,同时,他也告诉他的敌人,死亡并不能使他感到害怕,相反,比起现在苟活的他们,无人知道,这是否是另外的一样幸福。他寄望所有的法官不要伤害任何一个好人,因为无论生前还是死后,诸神都不会对他的命运无动于衷的......
................................................................................................................................................................
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吴飞
人们一直认为苏格拉底是自愿寻死的,为的也是维护法律的公正,他虔诚地相信,法律是解决一切纷争唯一正确的方法,也是唯一能采取的途径。尽管我一直在困惑:既然法律是不公正的,为什么身为法律缔造者的人要甘于服从法律的权威呢?苏格拉底无疑是最虔诚的,他深信,最终有一天,法律会真正成就多数人的正义。现时的不正义最终会被推翻,到那时,人们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法律。而为了培养人们这样意识,启蒙人们的法治思想,他愿意以死相警。苏格拉底心目中的目标并不是建立一个哲学体系,而是激发人们爱真理和爱德性,帮助他们做正确的思维,以便他们过正当的生活。他称他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神喻,他只是神的布道者,最虔诚的追随者和实践者。我始终认为,有信仰的人是不怕死的,无论这信仰是实在的还是虚拟的,又或者只是他自己凭空想出来的。就像斯宾诺莎说的:“自由人是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他们已经从信仰中获得了他们所需的全部力量,死只是形体的散灭,而至死不渝的坚信永远是他们追求的真正自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5358.html

更多阅读

袁苏妹与吴光华平民精神的价值 吴光华盛明钟

大学是一个时代精神的高地 被学生称为“三嫂”的82岁的袁苏妹,为香港大学食堂服务44年。2009年9月22日,香港大学将“名誉院士”头衔颁给这这一字不识的老太太,以表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住宿生的生命”。怎么也没想到?内地“三嫂”

声明:《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吴飞》为网友此间滋味与谁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