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教案 诗歌鉴赏 动静结合

一.虚实结合

1.明确概念:

诗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

诗中的虚: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如李白向往的仙界

2.回忆。 如苏轼眼中的赤壁战场

3.设想之境。 如柳永想象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2.例题赏析:

1雨霖铃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问题:分析词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3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问题:分析词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总结:

按照我们的分析 ,诗词里的虚可以分以下四类:

1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所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思乡怀人诗中多用)

3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4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出题模式:1请对诗歌中的虚实结合的手法作简要赏析。

2诗歌第XXX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过程(鉴赏表达技巧型): 1.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3.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的妙处(情感、旨趣)

虚实结合第一步: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第二步: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第三步:虚实结合的妙处:表达……情感;使……形象更丰满;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营构了一种朦胧迷离、亦真亦幻的境界。

5.随堂检测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动静结合

1例题赏析: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答题步骤: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的具体体现,一般要结合词语分析。

然后分析动静各自所写的内容

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

什么是动和静+动和静分别写什么[]+本诗动和静的关系及表达作用

3.随堂检测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高中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教案 诗歌鉴赏 动静结合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问: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三.自我检测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 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第三联中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注:其时杜甫在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史朝义逆势正炽。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1.鉴赏虚实

1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南朝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赏析动静

1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

四,作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1531.html

更多阅读

《夙缘番外》:薛婕妤之第一回,几番离散三十龄

薛婕妤之第一回,几番离散三十龄大唐永淳元年六月初,临川长公主薨逝的消息传到了京城,今上震悼。特命葬仪从厚,中使赴幽州都督府慰劳驸马周道务及诸子。夏末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湿漉漉的地面让行人不得不放慢脚步,长安城西面最深处有一小

声明:《高中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教案 诗歌鉴赏 动静结合》为网友第几类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