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石室岩转 莆田石室岩

莆田石室岩

(东南网首页>>频道>>旅游频道>>莆田>>旅游景观 )

莆田石室岩又称伏虎岩。位于城区西郊二公里处的山上。山上有多处石洞,曾出土过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相传为古人穴居之所。唐代妙应禅师在

此建寺,传说出入常跨两只驯虎,故名。明成化年间(约1470年)寺颓。明万历五年(1577年)陈经邦重建。

  沿着百余级石阶蜿蜒而上,两边松石夹峙如墙,摩崖题刻点缀其间。路旁有篆体“伏虎岩”。由此拾级而上,即刻便到“石室岩精舍”。其南侧有一座玉皇殿,前有一对透雕龙盘八仙石柱。寺后耸立着一座七层四角形砖塔,奇峭古朴,别具丰采。寺旁有块巨石,突兀于群岩之上,长约2丈,形似舌头,人称“龙舌石”;石下有洞穴,其上有古榕盘石而生,枝繁叶茂,苍劲挺拔。树下有乘风亭。

  春天的早晨和黄昏,石室岩常有云雾飘浮于奇岩怪石、丛林灌木之间,翠峰碧树,烟云缭绕,时隐时现,真个是“绿树迷离古刹前,缥缈云山深莫辨”。故有“石室藏烟”之胜景,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石室岩附近还有仙迹、虎源、卓锡泉、曲水池、涅般木台、海印石、天仙庵等诸景。

吃煎粿,听千年故事

煎粿,原是农民在早稻登场后,舂米时筛出的碎米磨成米浆,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绿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岩煎粿最为出名,有“没吃煎粿等于没上石室岩”之说。
在莆田市区西南凤凰山麓,云遮雾绕着一座寺庙,叫石室岩。这个寺庙占地不大,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香客。人们来到这里,除了为拜谒威名显赫的仙公外,还想品尝名闻海内外的石室岩煎粿。


 相传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只有一个岩洞。岩洞中住着一个妙应禅师。他很想在这个美丽幽静的石室岩盖一座寺庙。要盖庙就需要很多的砖瓦杉木。但哪里去要这第多的砖瓦杉木呢?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禅师指点迷津,使禅师皱的眉头一下便舒展开了。第二天,妙应禅师对游人香客说:天上仙公要云游到石室岩,那时岩洞中将有灵光出现,那就是仙公显灵了。谁要是看上一眼,就会福寿齐天。但只有那些勤劳的人们才能看得见的。所以,谁要看灵光,就需随手带一砖一瓦到岩洞来。
一天晚上,妙应禅师坐在岩洞中做功法,只见他浑身上下闪现着道道白光,从从洞中射了出来。许多游人香客见了都惊诧万分,都说这是天上仙公降临了。这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向石室岩。他们有的带来的砖瓦石灰,有的扛来杉木石条。结果,没有几天,杉木石料堆积成山。禅师赶紧请建筑工师傅,筹划合计开工建庙。没几个月,一座高大的寺庙很快就盖起来了。


相传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后来在香客的帮助下建了一座寺庙。而寺庙禅师为了答谢香客,亲自下伙房执勺,用了七天七夜煎制煎粿,出锅的煎粿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大家尝后赞不绝口。从此,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


莆田石室岩(转) 莆田石室岩
禅师看着即将竣工的寺庙,心里非常高兴,但又感到过意不去。应该用什么来答谢游人香客呢?他想着,又想出一个主意来。寺庙将要落成了,到寺庙来祝贺的游人香客比肩接踵。为了答谢大家,禅师亲自下伙房执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浆,调好了味道,用瓢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拌着葱花,撒向煎粿上。只见出锅的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禅师煎了七天七夜,用他亲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劳游人香客们,大家尝后无不叫绝口。从此,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

石室藏烟

曾广柱

  石室岩位于凤凰山山腰北侧,离莆田市中心约二公里,有条环山公路直通石室岩寺山门,进了山门,然后拾阶而上直抵石室岩寺。这寺后有座砖砌的七层古塔,塔四角形是空心的,各层四面建有佛龛,龛中雕佛像。塔翼原是木料建成,因年久失修,现已崩坏,只存塔身,看上去形似一支巨大的金鞭似的直插云天。塔顶有棵小榕树,枝叶茂盛,郁郁苍苍,使这座有些苍老的古塔,显出无限生机。

  寺右侧是座雄伟巍峨的灵霄宝殿,殿中供奉玉皇至尊,香火十分旺盛。每年正月初九日玉皇至尊诞辰,四方远近的善男信女在前一天晚上就来此等待半夜子时上头支香,真是诚心可鉴。

  寺后有条石板路,往上登百米路,上方有块约二丈有余的巨石,悬空伸出,形似舌头,上面可容百余人席地而坐,这舌形的巨石,人称龙舌石。传说,这龙舌石曾伸入东海汲水,后被真武上帝发现,把它镇住,要不然海水就会被吸干涸。后来人们就在这块龙舌石的左前方盖座北极殿,祀奉真武上帝以镇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龙舌石左侧下有个海印洞,洞顶有棵榕树抱石而长,枝繁叶茂,苍翠而滴。传说,当年黄妙应祖师在洞中坐禅修炼,有一天深夜,有只猛虎闯进石洞,被妙应祖师用禅杖制服,后来这只被驯服了的猛虎跟定祖师,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因此,石宝岩有处地名曰伏虎岩,黄妙应祖师被尊称为伏虎祖师。

  石室岩山深林密,树木苍茏,郁郁苍苍。寺后山洞潮湿,水汽氤氲,春夏之间,洞中水气升腾,烟雾弥漫,笼罩寺的屋顶,这些似烟非烟,似雾非雾的云气弥漫空中,从山下仰望石室岩寺在烟雾缭绕之中,恰似空中楼阁,人间仙境。故有石室藏烟之称,成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莆田释道合一古刹—— 石室岩寺
  杨元添
  石室岩寺“石室藏烟”,自古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是一处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蜚声海内外的莆田著名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风景区之一。由其特有的摩崖石室而得名。
  石室岩寺坐落在莆田市城厢区西郊大象山中部。始建于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载,从此神僧南禅宗西岳下四世妙应禅师在此开山以石室习禅,时遭两只猛虎入室侵扰。后这两只老虎均被妙应禅师用禅杖度化,从此紧随禅师为其护法。因而后人尊称妙应禅师为”开山祖师”、“伏虎祖师”,石室岩称为“伏虎岩”。至今寺前路旁尚存一块宋代书法家方左钺写的‘伏虎岩”3字篆书崖刻。
  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年)由道静禅师募化建寺,改名“石室精舍”。后为纪念妙应禅师开山之功德,朝廷赐额敕封为“妙应寺”。元至正九年(1349年)遭火灾。翌年由道泰禅师重建。
  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又遭火患而消亡。直至隆庆三年(1569年),里中进士陈经邦为母卜葬于此山,才发现古刹的遗址,且见此地超凡,风光秀丽,赞叹不已。于是在明万历五年(1577年)按旧址重建寺院。尔后为防范再遭火患之灾,择在寺后之北壬癸位置(北方壬癸属水,取以水制火之意)再建一座“北极殿”,供奉‘玄天上帝”。继后又陆续增建“大士殿”、“八仙阁”、“香积寮”、“山门”等,规模逐渐扩大,恢复了古刹旧观。陈经邦国师告官归里后还在此山建造别墅、课子读书。他为石室岩寺撰写牌记至今尚存。
  寺院经明清年代,盛衰更迭。最后一次修葺在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增建了“凌云别殿”(即天地殿),供奉“玉皇大帝”、“天上圣母”、“十二天神将帅护法”、“城隍土地”诸神。从而开了神、佛同祀之先河,成为广大善男信女祈求平安,驱灾避邪、佛道合一的宗教胜地。
  石室岩寺现存的“七层方形砖塔”古迹,是于明代期间在原为石塔的旧址上重建的,迄今有700多年。塔高30多米,分为七层成方椎形状,中央通孔,仰观似“天井”一般。原每层外围设有木构回栏塔檐,保护游人绕塔身外沿逐层环上塔顶。因年代久远,现木质风化脱落无存。然而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之形象犹在。至今还是巍峨磅礴地矗立在寺院大雄宝殿之后,为国内少有的砖塔,具有较高的史科研究价值,已成为象征石室岩寺的标志。莆田市政府于1983年列定为市级保护 文物。
  “南望壶公凌云阁,北倚九华笔架山”;“觉路传灯分作月,空门无物只藏烟”。此为石室岩寺古山门上尚存的两副楹联。点明石室岩寺坐北向南的朝向,并指出其寺别有一格的传统宗风和独领风骚的自然风光。
  石室岩寺三面群山拥抱,古树参天,青松翠竹,林海绿波,接连莆田著名的凤凰山公园景区,交织掩映构成了一道莆田市区自然的绿色屏障。且山上奇岩怪石星罗棋布,现存有石门、仰天龟、将军把口、海豚搁浅、倒挂金钟、独眼双珠、卓锡泉、海印洞、龙舌石、禅床石、合掌石、木瓜石等天然景象,浑然天咸。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别有风韵。每逢春季,景色更佳。雨后天晴晨昏时节,俯首仰观,胜景浮现,烟浮绿野,云封古刹,殿宇凌空,塔影渺茫,峦峰闪跃,白雾横腰。“石室藏烟”之胜景呈现,美妙绝伦,不亚于蓬莱仙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毗邻石室岩寺约1千米处有座智泉寺,属石室岩景区。其寺的智泉珠瀑”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与“石室藏烟”紧挨相连、并驾齐名。“智泉珠瀑”如龙吐水,倾珠喷玉飞流直泻,白雾腾空,蔚为壮观。此一山一水和合相融,一阴一阳连理相依,阴柔之秀、阳刚之美,龙凤齐鸣、相得益彰,造化了莆田“文献名邦”。历代文人雅士为主嗟叹不已。遗留下诸多题咏篇章,摩崖石刻胜迹墨宝,风骨遒劲,端庄秀丽,飘逸潇洒。为景区点缀出一道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
  (作者工作单位为莆田市石室岩寺)

石室藏烟

莆田二十四景之石室藏烟简介

  天开石室是何年?洞里浑疑别一天。

  古树涧含千嶂雨,疏钟撞破隔林烟。

  登高客忆茱萸酒,解渴僧分竹笕泉。

  咫尺西北长在望,不须榻供白云眠。

  清末翰林张琴(1876—1952)的这首七律生动地点明了石室岩的特色和位置,城厢西郊凤凰山山腰。

  沿着山脚的蹬道拾级而上,越是靠近石室岩,巨石就越多。路旁石间,有十余株百龄老杜枞拔地而起,摩云擎天。道左有一石,篆刻“伏虎岩”三字,笔势遒劲,系宋代司法参军方左铖所书。路右也有一块摩崖石刻,石下有清泉汨汨流出,注成一洼,常年不涸,任凭游人解渴洗手。从这里蜿蜒而上,进入题有楹联“觉路传灯分作月,空心无物只藏烟”的山门,便到了石室岩寺。

  传说该寺初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开山祖师是高僧黄妙应,其后几经废兴。寺后有明代七级砖塔,旧有木檐栏己毁。该塔用巨砖砌建,四角空心,每级四面有佛龛,形制与西安香积寺的唐建砖塔相似。砖塔高约20米,如一支硕大无朋的金鞭直插青天,塔顶长着一株山榕树,使苍老的古塔显示出一线生机。据说,宋代这里是一座五级石塔,倾颓后才改为砖塔。砖塔是石室岩的标志,从市区远远望去,那满山苍翠中一柱挺立,像一个灰褐色的惊叹号。

  寺的右侧是玉皇殿。殿前有一对玲珑剔透的盘龙八仙石柱,柱间还有石鹤石鹿。盘龙张牙舞爪,八仙腾云驾雾,鹤鹿也各具情态,栩栩如生,雕刻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据说,这一对石柱是清末从城内玄妙观移来的。殿中有近代邑人陈唐彬所书的王维诗联“九天阊阉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寺左后方约百米处有一石洞,洞的上方有一块长约两丈的巨石,形如舌头,故称“龙舌石”。民间传说,“龙舌”曾伸向东海汲水,如玉帝没有及时发现,就会把海水汲干。后来为了镇住龙舌,就在龙舌石前面盖了一座北极殿。北极殿几度坍塌,现存殿宇为20世纪80年代所建。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逐年抬高,“龙舌汲水”之说如能成立,北极殿势必会被摧毁,以拯救世界性的危机。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从石洞内发现石斧石磷,洞壁有烟熏旧痕,说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洞中就有先民居住。佛教界相传妙应祖师曾在洞中坐禅多日。一天深夜,忽有两只猛虎闯到洞中,被祖师以竹杖、禅理制服。驯服后的老虎跟定祖师如影随形。祖师“坐则多日不食,行而二虎相随”,成为千古佳话。因而石室岩又名伏虎岩,妙应被称为伏虎祖师。

  龙舌石之侧有海印洞,洞顶有榕树抱石而长,郁郁葱葱。龙舌石顶后侧建有凉亭,可东望城厢荔城两区和南北洋平原。

  龙舌石、海印洞以及周围的大小石洞,构成了石室岩独具特色的洞穴景观。春夏两季,山间多湿气云雾,别处山头太阳一照,往往就云开雾散;石室岩则不然,这里地势凹陷,林木蓊郁,涧水充沛,空气湿度大,云雾不易散失,大洞小洞更是云雾藏身的好所在。这就是“石室藏烟”的秘密.

福建莆田:石室岩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024/19/13005549_323840215.s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71031.html

更多阅读

音乐随笔:辛酸的70年代日本女歌手之岩崎宏美

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拥有厚实的嗓音,岩崎宏美是1970-1980日本歌谣界的象征性人物,日本歌坛的一大重要任务岩崎宏美也是女歌手Victor唱片公司的一员,但也算是Victor当中最长寿的红歌手之一17岁是参加当

岩牡丹如何播种及幼苗养护 君子兰的幼苗养护

岩牡丹是生长在亚热带的肉质,岩牡丹半埋藏于土中,有着很大的主根。岩牡丹顶有毛,生长几年后会长出粉红色或黄色的大花朵。岩牡丹含有苦味及有毒的生物碱,如大麦芽碱。这些生物碱可以保护植物本身免于草食性的动物所吃。不少花友四处求岩

wow深岩之洲怎么去 深岩之洲副本坐骑

深岩之洲又叫地深之源,是魔兽世界资料片-大地的裂变新开放的一个练级地图如何过去玩家角色到达82级后即可去暴风/奥格瑞玛主城大地之环阵营NP获得前往地深之源的任务。在奥格瑞玛/暴风城,找到大地之环阵营NPC可以接到任务。让玩

转载 苏轼记游白水岩 白水岩瀑布

原文地址:苏轼记游白水岩作者:孙业森记游白水岩苏轼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

声明:《莆田石室岩转 莆田石室岩》为网友折子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