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教书匠人 匠人教育官网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教书匠人2013深港教育展讲座速记稿

教书匠人是深圳中学的一位非常有资历的老师,深圳中学是深圳最有历史、最受瞩目、也最有特点的一所高中,每年为北大清华和美国著名高校输送大量优秀学生,而教书匠人以他对中学生教育的独到见解而闻名房网,成为深圳家长们追捧的“红人”。以下文字,摘自房网。

半个月前,我太太得知我接受了房网的邀请,要做这个讲座的时候,相当诧异,让我推掉。她说,就凭你经常念错别字的功底,在博士硕士云集的深圳,去告诉那些高学历的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岂不是先误人家长进而误人子弟?于是我后悔了:严重的自不量力啊!但接受了邀请就得说话算数,还是硬着头皮献丑一回,下不为例!

一、家庭教育

目前,美籍黎巴嫩诗人哈里尔·纪伯伦的诗作《孩子不属于你》广为传颂: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出生,却并非来自于你,
虽然他们 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而不是禁锢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天的房间里,
你不能探访,甚至在梦中都不行。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
却不要设法把他们变得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昨天。
你是发射孩子生命之箭的弓,
神弓手在无穷之路上瞄准目标,
他用神力折弯你,好让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让你在神弓手掌中的弯折令他愉悦吧,
因为他既爱那飞着的箭,也爱那坚稳的弓。

这首诗,我在几年前第一次读到,就被深深地震撼了,相信在座的诸位肯定也有不少人读过。我每一次重新温习,心中都会涌出一股暖暖的感动,反思自己做为父亲、作为老师的过错与缺失。

我们养育孩子,固然有养儿防老的因素,但孩子自己的未来是不是更显重要?经验虽然管用,但总是以过去的目光看待现在和未来的青少年不一定妥当。十多年来,老师抱怨学生不用心读书,老人们批评青少年缺乏修养,家长们认为孩子难管教,似乎世风日下,都是年轻人的错。但我却持有不同的观点,我在《我为什么推荐深圳中学》的那篇杂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请敬畏我们的学生!

  为什么要敬畏我们的学生呢?

我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在深圳中学,学生中蕴藏的潜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他们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远非老师们能比,他们对是非的判断有自己的标准,即使部分文化课成绩不突出的同学,往往在其他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和建树。每年高考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随着了解的深入,我都会对我的学生们产生新的认识,他们值得我学习思考的地方太多,于是对学生的敬畏之心油然升起,这种  感觉让我全情地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毛泽东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飞速发展,人类的世代更替,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历史规律。

  青年人在成长,但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却没有跟上。

对青少年的抱怨批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成年人自身不够自信:我们成年人自己做得不好,社会风气是我们成年人搞坏的,我们成年人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我们成年人对下一代的引导和教育缺乏有效的方法,我们成年人在推卸自己的责任。

我们这一代人,年龄范围在40-65岁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受过怎样的教育?大家都很清楚:在那个时代,传统的东西不管是应该继承的还是不该继承的,全被推翻,现在,我们小时候被灌输的东西又被颠覆了,但远没有做到拨乱反正,所谓“毁三观”的说法大概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不认为我们这个年龄跨度的人曾经享受过良好的教育。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提高自身素养,更新观念,我们的教育就很成问题,我们甚至没有资格教育下一代。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绝大部分是我们教育者教育引导不当,或者社会环境影响造成的。

我见过至少四则有关中日、中美青少年在同一场合的表现的报道,在这些场合,我国青少年的表现令人汗颜。刚刚在美国结束的一场青少年的数学竞赛中,中国孩子的笔试成绩独占鳌头,但在其后的建模操作比赛时,美国孩子都是自己“打扫战场”,清理自己的工作台,而中国孩子的工作台全靠带队老师完成清扫任务。这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造成的。

十几年前,学生在校还有大扫除的劳动项目,现在没有了,甚至打扫教室,还有家长代劳。二十几年前,我每个学期都会带领学生外出郊游、野炊、采集动植物标本。现在,“学生安全第一”,不敢出校门。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教书匠人) 匠人教育官网
我国的教育亟待正本清源,什么时候能走上正轨,我不敢奢望。目前,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这两个方面成了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尺子。

每天早晨和下午放学时刻,爷爷奶奶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在小孙女、小孙子的后面的场景已是习以为常,中学课室里一半以上的学生带着近视镜也不再让人惊讶,周末、节假日课外培训机构的教室人满为患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这一切,都来自于升学,而升学,就一条途径:做题考试。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每个中国孩子都被培养成为一部考试机器。

教书匠人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现代教育的本质,然而教育体制变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还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认真思考如何从家庭教育方面补充和完善。

~~~~~~~~

如果您对教育孩子成长有心得或困惑,欢迎加入抱朴堂家长交流平台分享和学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9865.html

更多阅读

新天CBC,我们需要什么样的CBC? 新天cbc写字楼

几乎所有人到访一个国际大都会,都有着想把它占为己有的冲动,本能的寻求一种城市的融入感和对于这座城市隐藏的记忆:记得公子十五年前第一次去香港“自由行”第一站就去了中环,挤在中环狭窄的街道,仰望以往电影电视中看到的高楼大厦,跟身边

章子怡:我们需要你的道歉,不是纪灵灵!!_fxyz_85

章子怡:我们需要你的道歉,不是纪灵灵;还有,不要转移视线避重就轻,戛纳的善款明细呢?从诈捐门捅出来到现在有一个星期了吧,结果是网友们眼睁睁的看着章子怡依旧风风光光身穿水貂皮大衣出席官方活动,最后由一个替死鬼出来扛罪。全国的媒体都

我们需要“物业管理法”吗? 中国物业管理法

我们需要“物业管理法”吗?□陈凤山【说明:本文发表于《现代物业》(2013年第6期下旬刊),原题《“物业管理法”,还是“区分所有建筑物管理法”——从一则新闻说起,兼论未来立法的基本分歧》。发表时改为现题。】2012年

上海国际童书展 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书展

     今夏上海,热度非常,35℃以上的高温天多达四十多日,而就在这样的炎炎烈日下,上海书展购票队伍仍旧长龙条条,日场夜场一样爆棚。  除了人气超高之外,本届书展的活动更多达600多场,各类活动嘉宾900余人,是为历年书展之最。而今书展

声明:《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教书匠人 匠人教育官网》为网友心素如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