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所谓‘移了性情’是什么意思? 不知所谓是什么意思

作者:一样秋花

第二十二回薛宝钗过生日的时候,因湘云说某个小戏子长的象黛玉,宝玉因怕湘云得罪了黛玉忙给湘云使眼色,没料想反而连湘云和黛玉都得罪了。宝玉因受了夹板气,心里不痛快,又因前边宝钗刚刚讲过一篇《寄生草》的曲,得了些灵感,自以为了悟,写了几句偈语,也填了一首《寄生草》的曲子。第二天被黛玉发现,黛玉又拿给宝钗看。宝钗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日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出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我这一支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这里她提到‘移性’二字,这‘移性’是什么意思?

第四十二回薛宝钗借机和林黛玉和好,她给黛玉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其中有这么几句:“你我只该作些针黹纺织事才是,偏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些正经书看看也罢了,最怕是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说的挺严重,为什么‘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她说的‘移了性情’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宝钗说的杂书就是指《西厢记》《牡丹亭》这一类的书,因为这些书宣扬的是自由爱情,是封建婚姻、封建道德所不耻的。人的精神一但受到那些‘杂书’的影响,难免走向封建道德的对立面,为封建社会所不容。封建社会所不能接受和容忍的事物,面临的当然是被毁灭被扼杀,所以林黛玉必死无疑,因为她的追求和理想已经与封建道德水火不容。所以她这里说的移了性情也就[]是悖逆了封建道德。

在第二十二回里,宝钗说‘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这里说的移性是另一个意思,由凡人之性移入佛性,由入世到出世,由恋恋红尘到忘我之境。贾宝玉果然最终也被移了性,抛却红尘烦恼,出家做了和尚。

薛宝钗担心林黛玉和贾宝玉移了性情,但实际上贾宝玉出了家也算移了性,而林黛玉却始终不曾移过性。林黛玉一直都保持着她的本色性情,并不曾改变过,她只所以会死,并不是因为她移了性,恰恰是因为她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本性去适应封建社会的要求,所以林黛玉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她的纯真本性。其实移了性情的恰恰是薛宝钗自己,她非但移了性,而且还两度移了性情。

薛宝钗第一次移了性情,也就是她压抑了她的热情烂漫的本性,力求适应封建道德的要求,这从她对黛玉说的一番话能看出来,她说过许多年前她也是个淘气爱闹的。由此看来她现在的性情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现实而改变的,这是她第一次移性。可是即使她拼命压抑自己力求适应封建社会、恪守封建道德,可还是不可避免的遭遇了荼毒和伤害(可参看我写的《薛宝钗的结局》),这就导致她第二次移性,由一个红尘女子变成一位山中高士,把一切的爱欲性情全归了佛祖,她和贾宝玉一样看破红尘,从此真的了悟了。

薛宝钗所谓‘移了性情’是什么意思? 不知所谓是什么意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6949.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形象对比分析 薛宝钗和林黛玉

《摘要》“红学”之说,离不开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角的争议,本文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出生背景,生活环境,成长历程,人生价值观的差异和重合等四个方面论述两人的鲜明的艺术形象。打破长期以来“褒黛贬钗”的定论,曹雪芹终其一生精血所创造

薛宝钗形象探析——蘅芜苑之象征 薛宝钗人物形象

薛宝钗住蘅芜苑,李纨因而为之题别号“蘅芜君”:这显示曹雪芹构思中蘅芜苑的背景及自然环境都与薛宝钗密切相关。“蘅芜”典出晋代王嘉《拾遗记》卷五〈前汉上〉所记汉武帝与李夫人故事:(汉武)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

谈谈神瑛侍者薛宝钗的结局 薛宝钗结局大揭秘

谈谈神瑛侍者薛宝钗的结局发表于 2012-12-28 04:24:59 |(转自央广社区)谈谈神瑛侍者薛宝钗的结局开篇讲红楼,必说宝黛钗,这就说明了宝黛钗在红楼梦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既然宝黛钗的地位那么重要,因此,众人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他们的结局到

红楼梦人物赏析—薛宝钗 红楼梦人物赏析

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可与黛玉并列),幼时家境富裕,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在大观园中,薛宝钗以她的才情最为出众,所作诗赋大气浑厚,在诗歌比赛中多次夺魁。她品格

宝钗系列:薛宝钗的前身是什么?

《不名堂重读红楼札记》之十五宝钗系列③:薛宝钗的前身是什么?——《<石头记>,横跨四个世纪的误读》(一)《<石头记>,横跨四个世纪的误读》核心提示:▲ 无人识得薛家母女都是鬼!▲《金陵十二钗》正册有平儿、香菱,无宝钗、巧姐;副册代表人

声明:《薛宝钗所谓‘移了性情’是什么意思? 不知所谓是什么意思》为网友我长高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