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幼儿园课程图景 幼儿园课程图景论文

我眼中的幼儿园课程图景

4月10日下午,我参加了2015年钟楼区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答辩评审活动。一个下午,3个小时,7所幼儿园,16分钟汇报及答辩,30分钟点评。感受非常之深刻,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幼儿教育和幼儿园园长的认识与理解。

在回来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儿童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这三个问题,一是儿童为什么要进幼儿园?二是儿童为什么要进这所幼儿园?三是儿童离开这所幼儿园获得了什么?

第一个问题还可演绎为:儿童不进幼儿园可不可以?幼儿园在儿童成长和发展上有着怎样的不可替代性?幼儿园教育和幼儿教育是否是一致的;等等。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学前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学前教育,是指对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问一个问题,3—6岁孩子有着怎样的身心发展特点呢?通常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感知是孩子所有认知活动的开端。鼓励孩子爬行、多与孩子游戏,可促进孩子感知觉发展;

孩子大脑快速发育,包括大脑皮层的发育、大脑两半球功能专一化。孩子“坐不住”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抑制力差所致;

孩子的动作发展遵循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和顺序原则;

孩子的分享行为于2~4岁的孩子开始萌芽。5~6岁的孩子分享行为飞速发展;

3~6岁是培养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时期;

1~2岁主要培养孩子独立饮食和排便的习惯。3~4岁是孩子行为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时期。4~5岁是孩子情感独立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1岁半到2岁孩子的坚持性开始萌芽,但坚持性水平较低。3~5岁对培养孩子的坚持性非常重要;

4岁左右是促进孩子自信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3~4岁是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重要时期;

3~5岁是孩子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展的重要年龄;

3岁前不要逼迫孩子识字,应重点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0~3岁的孩子能区分数的多少。3~5岁的孩子能区分不同形状的图形。6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初步认识一些立体图形。

所以,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科学的幼儿教育,其意义不仅表现在对个体的成长发展上,也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价值方面。

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幼儿教育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着眼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计划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让其身心愉快的环境,在培育幼儿良好性格的同时,合理地安排营养保健和一日生活,科学地组织体育锻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帮助幼儿增强体质,健康成长,为将来成为体魄健壮的社会成员打下基础。

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阶段开发大脑的潜力,充分发展智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少研究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推迟教育的话,效果将大打折扣。

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就能形成许多好惯,如爱清洁、懂礼貌、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等,形成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

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性的发展。幼儿天性爱美。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形象、声音、色彩、身体动作等来思考和表达。幼儿教育以美熏陶、感染幼儿,满足其爱美的天性,萌发其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发展他们艺术的想像力、创造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我眼中的幼儿园课程图景 幼儿园课程图景论文

第二个问题也可演绎为:家长为什么选择我们这所幼儿园?家长看中我们这所幼儿园的什么?是环境、条件和师资,抑或是理念、课程和特色?第三个问题还可这样来进行设问:幼儿园给了儿童怎样的教育?儿童真正获得了什么?在儿童身上打下了怎样的烙印?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一个核心:什么是课程?什么是幼儿园课程?我园的课程是什么?

课程在学生成长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的影响力决定学校的影响力。课程观决定于学生观;课程结构决定人才结构;课程质量决定人才质量。在教育变革的这个时代,课程是教育面向未来的引擎,课程是学校培养公民的蓝图,课程是学生成就自我的旅程。

事实上,在学校的课程有三类:一是专家眼里的课程;二是教师实施的课程;三是学生获得的课程。我们应该真正关注的是第三类课程,即:学生获得的课程。所以,学生要站在教育的正中央、学校的正中央以及课程的正中央。正因为如此,学生即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最终落脚点。

今天上午,一位好友在微信上发了一则消息:一所“土得掉渣”的幼儿园。这里我摘录文中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位于银川城南的爱依河边有这样一个小院子,外面看上去简直土的掉渣,像个无人打理的农家乐,院子里连块水泥操场都没有。可是在孩子家长的嘴里,却把这说成回归自然、和谐宜居的所在。没有硬化的院子被家长说成绿树环绕,草坪宽阔,他们还不停的种花种草,说幼儿园布局设计是自然和谐的;落后粗糙的木制滑梯、麻绳链接的秋千、沙坑和木头房子等等,被家长说成是保护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玩耍设施。

……

这里毕业的孩子升入小学老师说孩子什么都不会,比如不会写字,不会加减法。家长经常会被请去谈话,挨批!因为这所“落后”的幼儿园给孩子不教文化知识,不学外语,孩子跟着老师尽整一些乌七八糟稀的古怪事儿。据了解不过半年这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却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成绩很快会进入班级前列。更不一样的是班里的小朋友都很喜欢他,可能是他很快乐吧!多才多艺,会玩,善良,专注,能理解和宽容别人,会积极带动身边的小朋友做很多事情,

这似乎就是我理想中的幼儿园,我眼中的课程图景。课程即生活。有人说,课程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全部总和。这句话虽然有点泛化课程的概念,但是的确击中当前课程建设的“软肋”——离开学生的生活太远。所以,课程建设一定要关注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课程即经验。生活不等于经验。只有反思过的生活,才可能上升为经验。所以,经验即为“经历+体验”。课程是一种经验,课程是一种选择,课程是一种机会。当学校提供机会的时候,学生才可能参与选择;当学生参与选择的时候,课程才可能满足其需求;当课程满足需求的时候,学习才能发生、经验才可固化。

课程即人生。选择一种学校,就是选择一种人生。其中,课程就是学校与人生的一种纽带和桥梁。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我就想谈一谈关于课程领导力的问题。

课程领导是现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一个现代词语。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兰姆波特认为,课程领导是指“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领导的潜力。所要做的就是把价值观表面化,然后促进有助于发展的行动。每个人都有权利,每个人都承担责任。”

课程领导力的强弱决定着学校是否能够规范化、高质量、有特色地持续发展。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词语变化的背后是内涵的深刻变化。课程领导,我认为下面四个关键词,能够反映出其特征和本质:

一是规划。相对于课程管理,课程领导更加重视宏观战略的思考,思考的是:什么是好的事、对的事?而课程管理,则偏重于:怎样将事情做好、做对?所以,课程规划是校长应该具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和责任使命。学校的课程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校长教育哲学、办学理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二是民主。现在学校的教育,更加重视的是民主协商。那样一种“齐步走“、”一刀切“、运动式”的改革,是走不远的,最终换来的则是大家对教育尊重的丧失。自上而下的关键词在“推动”,自下而上的关键词在“生长”。作为校长,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点燃或者唤醒。

三是创造。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个人,他们的发展都源于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只有不断地创造,才可能更新自我和主动发展。当一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半径越大,看到的世界更真实、看到的自我更完整。而工作、学习和生活,其核心是思维,只有当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创造更好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

四是卓越。现在国际上,对卓越的定义,并不是在人群中分出三六九等,而是从纵向上看,比昨天更真、更善、更美,这就是一种卓越,这就是更好的自己。另外,我们也应该关注的是,课程领导不是一个单数,而是一个团队,带领大家去实现卓越的教育。

最后,再来谈谈如何将学校课程建设中的课程领导力进行表达?

显然,关于课程领导力的表达,不是学校的工作总结,也不是课题研究,更不是课程基地,而是在学校课程建设中领导力是如何体现的以及如何提升的。因此,就有必要对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情感”以及“成效”等进行陈述。在陈述中必须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完成了什么任务,即大事记;

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 了哪些困难和障碍,是如何克服的;

三是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哪些是关键性事件,为何称为是是关键性事件;

四是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校相关人员有哪些方面的成长、变化和发展;

五是目前学校还存在哪些方面问题,未来我们的计划和目标是什么。

倘若能准确地进行陈述,我们看到的则是在这些事情的背后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倘若能将过程中的价值观、方法论加以固化,我们就能一整套课程建设运行的机制和策略;倘若又能够将这些机制和策略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我们就能孕育出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传统和特色,最终得益的则是学生、教师和学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61125.html

更多阅读

我眼中的贝多芬 我眼中的武则天

我眼中的贝多芬聆听着《命运交响曲》,我们心潮澎湃;沐浴着《月光曲》的辉泽,我们心静如水。当我们的灵魂在接受这些世界不朽名曲的洗礼时,不由得会想起贝多芬——一个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伟人,他用全部的热情乃至生命投身于音乐创作,为世人

我眼中的周国平——张天雄 周国平守望的距离

我眼中的周国平我眼中的周国平,他在迷茫中追寻,他说“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他孤独中升华,他说“在孤

我眼中的镇海炼化 镇海炼化医院

我眼中的镇海炼化  美丽的宁波港,那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这种向往,发自于内心的敬仰。这种向往,更因为那里有一艘“石化航母”——镇海炼化。  多少次,想走近它,一睹它的芳容。而这一次,中国石化报社给了我机会,让我能感受它的气息、

声明:《我眼中的幼儿园课程图景 幼儿园课程图景论文》为网友一克拉眼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