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与《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次的作者为北宋的柳永。据说金主完颜亮就是读到这首词,羡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才起兵南下的。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重湖叠巘”,“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

被妓女们奉若神明的花间皇帝柳永

柳永原名柳三变,北宋著名的词人。少年时柳永出入于烟花风月场所,常常为乐工歌女填词,放浪不桀,有怪胆狂情之称。
说起宋词就相当与现在的通俗歌曲,柳永就是当时的词曲作者。教坊的乐工一但有了新曲只有柳填词才能瞬间流行,传唱全国。
广大青楼妓馆的歌妓以演唱柳词为时尚,才能出名有品味。这是自有词以来无人能及的,以至柳词之后也无任何词人所能相比。
柳永善与长调铺叙,以慢词最多。他善写别情,通过凄迷悲婉的陈述震撼人们内心深处柔软的感情。他的长调慢词对后人影响很大,苏东坡,秦观,周邦彦,吴文英等词人都秉承了柳词的风格。以至慢词超过小令在宋元时期广为流行。
柳永当之为词学的一代宗师。柳永风流成性,所填之词首首流行。就连当时的仁宗皇帝也是柳词的崇拜者。一但宫庭有聚会,皇帝便让乐师演唱柳词,有时也请来柳永对歌女指点。能受到皇帝的青睬柳永人为做官有指望,但是在他献给仁宗<醉篷莱》一词却触到了仁宗的痛处,批示他:且去填词。;柳永无奈一笑了之,自命白衣卿相,以玩笑自居,起名奉旨填词柳三变。
从此浅酌低唱游历在卞京苏杭和扬州等地。风尘中人把柳永尊为花间皇帝。各大名城的歌女舞妓无一不他的粉丝。柳永每到一处都受到空前的欢迎,有人供他吃喝玩乐填的词妓女乐师都会有稿费给他。
对柳永最痴情的名妓叫谢玉英,柳永去访,谢玉英唱着柳词一眼就爱上了柳永,一心要从良一生追随。柳永大受感动,两人花前月下恩爱缠绵了一段时间柳永有事将要离开,谢玉英泪眼蒙蒙十里相送,难分难舍。柳永也是“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后来他又写出大量的词寄给谢玉英,表示对那份感情永不忘记,时常想念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谢玉英看后不顾一切千里寻访到卞京来到柳永身边。
柳永的晚年很凄凉,身边只有谢玉英相伴,只靠为歌妓乐师填词度曲维持生活。他这段经历对百年后的另外一位女词人李清照的影响很大。李清照晚年更为悲凉,也许是受到柳永的启发,她晚年一直隐居青楼卖词,最后客死青楼。柳永死后是卞京城的妓女们出钱把他安葬的。出殡那天全城的妓女停业为他送葬,哭声震天,数里可闻。以后的每年清明节卞京城的妓女都要去给柳永扫墓,俗称“吊柳七”(柳永排行第七)。
谢玉英因过于思念,不久也伤心过度而死。这段佳话让后代两个词人嫉妒得牙根痒痒:苏东坡问幕士:吾词比柳词如何?幕士答曰:柳郎中词只抵十七八岁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仕之词当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一笑无语,心中并不痛快,暗想:你为何不说水龙吟杨花词呢?秦观的《满庭芳》大有柳词再现之势,“销魂,当此际”却是行似而神不似。被苏东坡讥笑为拾人牙慧。秦观大为恼怒,把柳永用过的词牌填了个遍也没有一首达到柳词的水平。
李清照指责秦观“专主情至,而少故实”。
柳永虽在当时自以为正统的文人圈子里不被接受,但他在下层人士中广为追捧。一首望海潮竟让金主垂涎杭州的璇旎风光,投鞭渡江百万大军南下。
柳永就是宋时的明星,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在他死后崇拜者也不记其数。
传说宣和年间刘季高侍郎在相国寺边吃饭边骂柳永的词,有个老太监取来纸笔跪在刘的面前说“你认为柳词不好,那么请你来写一首好的让大家看看。”刘默然无以应对。受到广大百姓的维护是自古至今认何一个词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柳词在文人中间也是极为欣赏推崇的。
苇雨一笑词风极近柳永,但是给女人填词却是很少。呵呵。花间皇帝今世无人。影响中国三千年娼妓业进程的3个男人之一——柳永他被妓女们称做“花间皇帝”,受妓女们的拥护和爱戴,上妓院不花钱也能寻欢作乐者,柳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其原因就在于他的“词”好。妓女由纯卖“肉”到既卖“肉”又卖“艺”,柳永虽不是始做诵者,但一定是把妓女由纯操皮肉生涯的行尸走肉变成“高级妓女”、“艺术妓女”的导师,宋代自柳永以后,妓女业发展到了顶峰,以至于惊动了最高统治者皇帝:宋仁宗喜欢柳词,曾对柳永下旨:且去填词。于是柳永成为青楼专业的词作者,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宋徽宗后宫佳丽三千,却独被妓女李师师的风韵迷倒,原因并不在于李师师比后宫的佳丽更漂亮,而是她的“艺术”气质高于常人。柳永活着的时候,宋朝各大名城的歌女舞妓无一不是他的“粉丝”,“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传遍神州大地。以至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每到一处都受到空前的欢迎,有人供他吃喝玩乐,填的词妓女乐师还会有“稿费”给他。柳永死的时候,卞京城的妓女们出钱为他大出殡,这是怎样的场面啊,全城的妓女停业为他送葬,花枝招展,哭声震天,数里可闻。就是皇帝驾崩,亲娘老子死了,也不会有这么宏大的场面。以后的每年清明节卞京城的妓女都要去给柳永扫墓,俗称“吊柳七”,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俗。所谓做一行精一行,行行出状元,做了妓女,在无奈中也是有追求的。那就是做全中国最出色的妓女,俗称“花魁”。“花魁”单靠脸蛋漂亮是不行的,需要的是内在的气质,是柳永给了妓女们“苦中的尊严”。附:《一首“倾国倾城”的宋词》 丁启阵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迅速崛起,吴越故地(今天江浙沪一带)成为人人向往的游览胜地。其中扬州、苏州、杭州,更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关于杭州,唐代诗人白居易已经有多首诗词描写其景物之胜、风情之美;到宋代,苏轼也写过不少歌咏西湖美景的诗词。在众多赞美杭州及西湖的诗词中,柳永的这一首词,跟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和词【忆江南】(江南好)、韦庄的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等,同为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因为它是长调词,字数比一般作品多,因而在摹写景物、刻画风情时,比其他诗词作品更加生动,更加细致,更加丰富。
检测美女之美,我们有一个祖传的方法,那便是:看她们所能坑害的对象。最高级别的美女,是能坑害一个国家或一座城池,即所谓的“倾国倾城”。借用一下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柳永的这一首【望海潮】词,堪称顶级的美词。因为,它曾经“倾国倾城”了。
柳永死后约150年出生的罗大经,在其名著《鹤林玉露》丙编卷之一“十里荷花”条记载:柳永的布衣之交孙何做杭州刺史的时候,柳永去拜访他。会面之时,作了这首【望海潮】词相赠(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杨湜《古今词话》说,因为孙何衙门门禁太严,柳永根本无法见老朋友一面,只好请名妓楚楚在中秋节的堂会上演唱这首词。孙何得知是柳永所作,这才延请他进府会面。这大约是一种演义。众所周知,把柳永跟妓女捆绑在一起,是我国民间传说的一种定势思维)。这首词很快便传入市井,传遍大街小巷,“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自然,也就传到了金主完颜亮那里。完颜亮读到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陶醉之余,竟然产生了据为己有的野心,“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也就是说,柳永的【望海潮】直接导致了金国对宋朝的大举军事进攻,给孱弱的大宋王朝廷惹出了天大的灾祸。
公元1125年10月,金国开始了其建国以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兵分东西两路,攻打宋国,拉开了宋金大战的帷幕。东路军由完颜宗望率领,攻打燕京;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率领,攻打太原。东路军攻破燕京之后,渡过黄河,一路南下,直逼北宋国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见势不妙,宋徽宗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次年一月,金国西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朝廷同意割地赔款后撤军。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两军会师进攻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营议和,被金人拘禁。次年一月,汴京被金军攻破,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王朝宣告灭亡。公元1158年,金海陵王完颜亮于营建南京(开封)宫室的同时,征调各路军队,准备南侵灭宋。1161年二月,完颜亮从中都出发,六月,抵南京,亲自督大军渡过淮河,出庐州(今安徽合肥),命工部尚书苏保衡率水师由海道直趋临安(今浙江杭州)。若不是完颜亮后院失火,死于内乱,南宋朝廷很可能就提前遭受了灭顶之灾。
宋人谢处厚有一首诗专门写这个事情:“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宋代之后,有不少人都把柳永的这首【望海潮】词看做金人南侵的直接诱因。当今的文学史著作,也不乏津津乐道此事的。只是是否唯一诱因,有不同说法,谢处厚、罗大经似乎是认柳词为唯一原因的。但是,《金史·梁珫传》的记载不太一样。元人所修《金史》言,完颜亮之所以“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除了柳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完颜亮宠臣梁珫曾向他“极言宋刘贵妃绝色倾国”。
柳永与《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望海潮赏析
我相信,金人侵宋,一定有着比杭州西湖景色和宋朝某个绝色妃子更重要、复杂的原因。但是,既然古往今来都有不少人愿意相信柳永词是一个祸因,至少可以证明:柳永这首【望海潮】词的艺术魅力是非同寻常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989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阮元《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 阮元 字伯元

原文地址:阮元《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作者:sqwjyl最初接触阮元,是大三上学期读黄侃先生《文心雕龙札记》,其中提到“仪征阮君”的《文言说》,仪征现属扬州市,阮君即阮元,《文言说》对刘师培的影响很大,而黄侃亦为刘师培弟子①,故《文

《西门豹祠堂碑》与《西门大夫庙记碑》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生卒年不详。魏文侯时期曾任邺县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故后人多次为其修祠建庙,以为祭祀。太史公司马迁就曾对西门豹有过高度评价,他在《史记》中说:“故西门豹为

陈海鹰:我与《黑海潮》

纪念品介绍:牛田洋——历史的丰碑(DVD)两位广西同乡大学生当年在劳动锻炼之余写的词陈海鹰:我与《黑海潮》七二八反思 2009-07-10 23:53 阅读25评论2字号: 大大 中中 小〖按〗 30年前一篇有关牛田洋七·二八台风的文学作品轰动了潮汕乃至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拼音

【作品简介】《寄扬州韩绰判官》由杜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

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望海潮》 望海潮 柳永

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望海潮》————让完颜亮挥鞭南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声明:《柳永与《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望海潮赏析》为网友学会抛开过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