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核心和利弊 儒家 道家 法家

孔孟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利弊: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以道德和贤能为主导的“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思想[],主张统治者对百姓要仁爱、以德服人,重义轻利,和谐相处,且认为只有有道德和仁爱的贤人才能做统治者,统治者以德和仁可无敌于天下。统治者二千年就是利用这种思想以缓和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封建王朝一代一代向下传递。

儒家思想的优势:是让老百姓被虚伪的德和仁整整迷惑了二千多年而不能自拔,而且让几千年的大中华虽有短暂的分裂但长时期处于统一的状态下,还使少数民族的短暂入侵或长期的入侵,都被孔孟的儒家思想同化,从而让封建王朝都接纳儒家思想来一统天下。几千年的帝王和百姓就是在这种虚伪的德和仁的一统天下生活还自以为是。

儒家思想的弊端:就是因为封建王朝利用此思想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过于强势,而没有新的意识形态补充进来,或平起平坐,或取而代之而成为新的统治思想。统治阶级成了意识形态的井底之蛙,无疑百姓也跟着受罪。这就是为什么欧洲进行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让世界的生产力突飞猛进的时候(见《全球通史》),而中国还是保留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的落后的生产方式。这种鲜明的对比正如龙王和乞丐比宝一样,颇有讽刺意味。

荀子及韩非子的思想核心和利弊

看看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核心和利弊 儒家 道家 法家

荀子的思想除了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外,还自己创造了新的法家思想,就是尊王道、举贤能的基础上,主张兼称霸力,法后王,以法治国。韩非子是法家的大集成者,总结以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成为法家的核心思想。

法家思想的优势:

1.相对于儒家的虚无思想,法家的思想让统治者容易看得见和摸得着,对统治者推行

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有力依据。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力和威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没有根本的区别,主要是极力主张君主集权,察觉、防止百姓犯上作乱,维护君主统治地位。

2.另外,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

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屈指第一。

3.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

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法家思想的弊端:

1.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过分强调法律的作用就如同动手术的医生,光知道对病人用刀。不知道疾病需要事前预防,而儒家思想正好起到预防的作用,如果两者相辅相成、合力治理,国家将前途无量。

2.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当代学者刘木鱼(刘铎)评价法家思想“礼下小人,刑上大夫,刑礼不偏,谓之法家,谓之圣道”。

3.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见解: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所推行的所谓“德”和“仁”是欺骗人民的政治幌子,统治阶级只对本阶级的贵族“德”和“仁”,不会给人民百姓“德”和“仁”。这种假惺惺的吃人社会是统治阶级借“孔孟”之道来愚弄人民的结果。令国外历史学家惊讶的是:中国人民竟然能在这种被欺骗的政治幌子下面生活了两千多年,正说明了“孔孟”的唯心毒害之深,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之深,不是一篇两篇文章可以解释清楚的,更不是一言两语就可以解答的,两千多年的历史演绎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渊源。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孔孟”的大圣和亚圣的头衔是封建统治阶级给他们为统治阶级立功而颁发的荣誉,绝不可能是百姓对他们的尊重和对他们的拥戴。

而法家给了封建统治阶级创立了以法律的形式统治国家的理论和实际组织架构,却是一个两千多年中央集权严重和刑不上大夫的所谓“法治”国家。统治阶级就是利用法家的理论来统治天下百姓,以“孔孟”的儒家哄百姓和“法家“的治胁迫百姓达两千多年之久。

实际上,从两种思想的核心论点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为了维护封建贵族的统治利益作为他们思想的出发点。而两种思想的本质上其实是根本对立的,“孔孟”儒家的德和仁是希望统治阶级对百姓以德服人和仁义统治,而法家的以法治国则是对百姓的严厉惩治。一个是安抚,一个是打击,可谓是相得益彰,妙不可言。被儒家和法家标榜的封建统治贵族是“德”、“仁”兼备的上等好人,高贵而不可冒犯,统治阶级恰恰用它来愚弄百姓,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承认了统治阶级的权威,贵族永远可以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而百姓只好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了两千多年。

统治阶级的虚伪“德仁”和刑不上大夫的集权统治的施政方针和农民起义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主线。每个朝代开朝都会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而百姓以为统治阶级是值得信赖的。到了末期又变样了,百姓又被迫起来造反。可怜中国的百姓在期盼中和造反中度过了几千年。

所以,只有彻底地消灭阶级,让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统治者来治理国家,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德”和“仁”可普度众生的社会才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形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9522.html

更多阅读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核心

中华文明的核心是道家思想天生圣人周武王以黄老之术定天下,享年八百。汉高帝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治天下,享年四百。中国历史上最长治久安的两个朝代周朝八百年天下、汉朝四百年国运靠的都是黄老之术为治国理念,缔造一代之盛世。在中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日本建筑艺术一 禅宗思想的核心

——禅宗思想与日本枯山水庭园肖 艺 吴隽宇1 禅宗哲学思想的特点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渐,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2012年1月14日下午,“新华国学公益大讲堂”由秦皇岛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张秀廷老师继续讲孔子,他讲的主题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

董仲舒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精华 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摘要]董仲舒以春秋公羊学的基本观念为核心,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将历史哲学、社会政治理想和信仰体系一起囊括在他的天人合一即天道观思想之中,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儒学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表征为:使得先秦天道观和王道理

声明:《看看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核心和利弊 儒家 道家 法家》为网友璃落幽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