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眭姓”的源流与“眭"字的读音(三) 眭姓怎么读

现在我们眭姓成员中提出一个问题来,说眭姓是什么民族?是少数民族吗?根据历史书籍的记载,肥国是白狄,与鲜虞国、鼓国同属于白狄。白狄一词始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传日:“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自狄子”。箕是地名,山西省太谷县。郤缺是人名,是晋国的大臣。自狄子是白狄的首领。《左传》鲁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经日:“晋师、白狄伐秦”。这是史书上记载“白狄”最早的地方,而白狄是狄人中的一部分,他以爱穿白衣而得为“白狄”之名。狄是古族名,亦作“翟”。春秋前,主要分布在河西(春秋、战国时指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之西)、太行山一带。春秋时,逐渐东徙,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邢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公元前七世纪时,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部,各有支系。因主要分布在北方,故又通称为北狄,以游牧、狩猎为业,善骑射。

著名的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所著的《炎黄氏族文化考》书中。认为炎黄二帝为争夺黄河流域的水草美腴之地,而发生了战争。炎帝的后裔被黄帝的后裔所败,被迫离开黄河两岸的地区,逃亡到北方的偏远的地方就成“狄人”,游牧于陕西的北部与山西的中部。以后向东发展成为陕西、山西及河北西部的游牧、狩猎的民族。白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白狄是炎帝的后裔,不是少数民族。更不是满族。

根据《炎黄氏族文化考》一书的考证,炎帝的姓氏是姜,黄帝的姓氏是姬。可是炎帝后裔狄人又分为许多姓氏。而白狄姓什么《炎黄氏族文化考》中没有讲明。《辞海》的词目:“隗”字下说:“姓,古代为狄族的姓”。《辞源》在白狄词目下说明为:“春秋时我国北方地区狄族的一部,狄、亦作“翟”。其衣尚白,故名。散居在山西、陕西西北一带,隗姓,与晋互通婚姻”。

白狄是隗姓,晋国灭肥之后,将緜皋软禁在现在昔阳县东冶头镇的肥子国里(史书上并没记载着他的姓氏,在《辞海》、《辞源》及《康熙字典》中,都写明“隗”字有三个读音,三个解释:一是读wei(委),高峻貌。二是读kui(葵),古国名,故址在今湖北秭归东。三是gui(归),姓,古代为狄族的姓)。緜皋是白狄人,推断他可能姓隗。隗字的第三音是gui(归),这个读音就与传说中的“眭姓由圭姓改来”的说法一致了。但不是由这个“圭”字改的,而是由这个“隗”字改的,这是我的推论,不能做为定论。真正的定论将由眭姓的后代得到更新的资料来做结论了。

说说“眭姓”的源流与“眭

据上述资料分析,眭凤呜先生认为:眭姓氏族是属于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姓氏为姜,是狄人族中的白狄人。到春秋时代即可能改为隗姓,肥国灭亡之后,族人怕因为肥国国王的后裔而受害,便改隗姓为眭姓。眭姓的来源就是如此。眭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炎帝的后裔与黄帝的后裔都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员,这个集体就是汉族,所以我们眭姓也是汉族,绝不是少数民族,更不是满族,这是无疑的。

关于眭姓来源,有文献记载的资料极少。已故的中科院眭凤呜先生对眭姓之源作了一些考证,由于文献资料较少,他的一些看法虽说基本可信,但有些说法则比较牵强,不太准确。我国的古文献浩如烟海,眭凤呜先生没看到的,不等于不存在,有些否定过于武断;如眭凤呜认为以眭为地名而在古今历史地理的记载中,全国只有一个以“眭”字为名的地方,就是陕西省泾阳县的泾河南岸叫“眭城渡”的地方,可事实上,仅江苏省丹阳市就有眭家村、眭巷村等以眭字为地名的村庄十几处,而且本人就生于江苏丹阳眭巷村。

本人觉得,眭姓起源于春秋战国肥子国,还是源于少数民族之衍化,都可以做为深入探讨研究的主要线索。眭姓作为中国源远流长的姓氏应该是可信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6965.html

更多阅读

钓鱼 台钓子线与8字环的连接方法 台钓线组子线连八字环

台钓线组绑法中子线与8字环的连接使用次数是最多的,每次出钓少则几次多则10几次需要更换子线。这里用图解形式介绍基本的子线与8字环的连接方法。【钓鱼】台钓子线与8字环的连接方法——步骤【钓鱼】台钓子线与8字环的连接方法 1、

霾字怎么读呢 霾的读音

曾经有一段时间,报纸上经常说到北京的天气质量很差,新闻的正文经常使用阴霾来形容空气很糟糕的这种状况,那阴霾的“霾”字应该怎么读呢?“霾”的读音与“埋”的读音完全一样,都是mai(第二声)                    

转载 "薄雾"与"薄薄的雾"怎么读? 薄雾的薄的读音

原文地址:"薄雾"与"薄薄的雾"怎么读?作者:一叶浮萍《现代汉语词典》在这两个读音的解释上是这样的。薄báo①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反:~被、小~册子。②(感情)不深;冷淡:他可待你不~啊!③淡:酒味很

声明:《说说“眭姓”的源流与“眭"字的读音(三) 眭姓怎么读》为网友夜不成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