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虚村记 静虚村记原文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
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是火车东站,北去二十里
地,又是一片工厂,素称城外之郭。奇怪台风中心反倒平静一样,现代建筑之间,
偏就空出这块乡里农舍来。
常有友人来家吃茶,一来就要住下,一住下就要发一通讨论,或者说这里是一
首古老的民歌,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
如宋代的青瓷,质朴,浑拙,典雅。
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
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
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先是那树,差不多没了独立形象,枝叶交错,
像一层浓重的绿云,被无数的树桩撑着。走近去,绿里才见村子,又尽被一道土墙
围了,土有立身,并不苫瓦,却完好无缺,生了一层厚厚的绿苔,像是庄稼人剃头
以后新生的青发。
拢共两条巷道,其实连在一起,是个“U”形。屋舍相对,门对着门,窗对着
窗;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单声儿持续半个时辰;巷头家养一条狗,巷尾家养一
条狗,贼便不能进来。几乎都是茅屋,并不是人家寒酸,茅屋是他们的讲究:冬天
暖,夏天凉,又不怕被地震震了去。从东往西,从西往东,茅屋撑得最高的,人字
形搭得最起的,要算是我的家了。
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味,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划划了
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
才觉得惬意。衣着朴素,都是农民打扮,眉眼却极清楚。当然改变了吃浆水酸菜,
顿顿油锅煎炒,但没有坐在桌前用餐的习惯,一律集在巷中,就地而蹲。端了碗出
来,却蹲不下,站着吃的,只有我一家,其实也只有我一人。
我家里不栽花,村里也很少有花。曾经栽过多次,总是枯死,或是萎琐。一老
汉笑着说:村里女儿们多啊,瞧你也带来两个!这话说得有理。是花嫉妒她们的颜
色,还是她们羞得它们无容?但女儿们果然多,个个有桃花水色。巷道里,总见她
们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横着往前走,一句什么没盐没醋的话,也会惹得她们笑
上半天。我家来后,又都到我家来,这个帮妻剪个窗花,那个为小女染染指甲。什
么花都不长,偏偏就长这种染指甲的花。
啥树都有,最多的,要数槐树。从巷东到巷西,三搂粗的十七棵,盆口粗的家
家都有,皮已发皱,有的如绳索匝缠,有的如渠沟排列,有的扭了几扭,根却委屈
得隆出地面。槐花开放,一片嫩白,家家都做槐花蒸饭。没有一棵树是属于我家的,
但我要吃槐花,可以到每一棵树上去采。虽然不敢说我的槐树上有三个喜鹊窠、四
个喜鹊窠,但我的茅屋梁上燕子窝却出奇地有了三个。春天一暖和燕子就来,初冬
逼近才去,从不撒下粪来,也不见在屋里落一根羽毛,从此倒少了蚊子。
最妙的是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味长。水抽上来,聚成一个池,
一抖一抖地,随巷流向村外,凉气就沁了全村。村人最爱干净,见天有人洗衣。巷
静虚村记 静虚村记原文
道的上空,即茅屋顶与顶间,拉起一道一道铁丝,挂满了花衣彩布。最艳的,最小
的,要数我家:艳者是妻子衣,小者是女儿裙。吃水也是在那井里的,须天天去担。
但宁可天天去担这水,不愿去拧那自来水。吃了半年,妻子小女头发愈是发黑,肤
色愈是白皙,我也自觉心脾清爽,看书作文有了精神、灵性了。
当年眼羡城里楼房,如今想来,大可不必了。那么高的楼,人住进去,如鸟悬
案,上不着天,下不踏地,可怜怜掬得一抔黄土,插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了。
殊不知农夫有农夫得天独厚之处。我不是农夫,却也有一庭土院,闲时开垦耕耘,
种些白菜青葱。菜收获了,鲜者自吃,败者喂鸡,鸡有来杭、花豹、翻毛、疙瘩,
每日里收蛋三个五个。夜里看书,常常有蝴蝶从窗缝钻入,大如小女手掌,五彩斑
斓。一家人喜爱不已,又都不愿伤生,捉出去放了。那蛐蛐就在台阶之下,彻夜鸣
叫,脚一跺,噤声了,隔一会儿,声又起。心想若是有个儿子,儿子玩蛐蛐就不用
跑蛐蛐市掏高价购买了。
门前的那棵槐树,唯独向横里发展,树冠半圆,如裁剪过一般。整日看不见鸟
飞,却鸟鸣声不绝,尤其黎明,犹如仙乐,从天上飘了下来似 的。槐下有横躺竖蹲
的十几个碌碡,早年碾场用的,如今有了脱粒机,便集在这里,让人骑了,坐了。
每天这里人群不散,谈北京城里的政策,也谈家里婆娘的针线,谈笑风生,乐而忘
归。直到夜里十二点,家家喊人回去。回去者,扳倒头便睡的,是村人,回来捻灯
正坐,记下一段文字的,是我呢。
来求我的人越来越多了,先是代写书信,我知道了每一家的状况,鸡多鸭少,
连老小的小名也都清楚。后来,更多的是携儿来拜老师,一到高考前夕,人来得最
多,提了点心,拿了水酒。我收了学生,退了礼品,孩子多起来,就组成一个组,
在院子里辅导作文。村人见得喜欢,越发器重起我。每次辅导,门外必有家长坐听,
若有孩子不安生了,进来张口就骂,举手便打。果然两年之间,村里就考中了大学
生五名,中专生十名。
天旱了,村人焦虑,我也焦虑,抬头看一朵黑云飘来了,又飘去了,就咒天骂
地一通,什么粗话野话也骂了出来。下雨了,村人在雨地里跑,我也在雨地跑,疯
了一般,有两次滑倒在地,磕掉了一颗门牙。收了庄稼,满巷竖了玉米架,柴火更
是塞满了过道,我骑车回来,常是扭转不及,车子跌倒在柴堆里,吓一大跳,却并
不疼。最香的是鲜玉米棒子,煮能吃,烤能吃,剥下颗粒熬稀饭,粒粒如栗,其汤
有油汁。在城里只道粗粮难吃,但鲜玉米面做成的漏鱼儿,搅团儿,却入味开胃,
再吃不厌。
小女来时刚会翻身,如今行走如飞,咿哑学语,行动可爱,成了村人一大玩物,
常在人掌上旋转,吃过百家饭菜。妻也最好人缘,一应大小应酬,人人称赞,以至
村里红白喜事,必邀她去,成了人面前走动的人物。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
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
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
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
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
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
鸡年八月,我在此村为此村记下此文,复写两份,一份加进我正在修订的村史
前边,作为序,一份则附在我的文集之后,却算是跋了。

1982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6403.html

更多阅读

窃读记。原文 林海音窃读记原文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原文及翻译

清朝诗人赵翼说过:“国家不幸诗家幸。”柳宗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芙蓉屏记 芙蓉屏记原文

元至正十一年,江苏仪征有一个叫崔英的,家里极其富裕。不久,凭借父亲的庇荫得官,补浙江温州永嘉县尉,带着妻子王氏前去上任。途经苏州,停船稍事休息,买了纸钱、祭祀用的牛羊和甜酒,到神庙祭拜。祭祀完毕,就与妻子在船舱里酌饮。船家看到他们的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

21桃花源记陶渊明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如皆、俱、妻子、交通等。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2、理解积累一

张爱玲《更衣记》赏析 张爱玲 更衣记 原文

《更衣记》可以说是一篇描写从清朝建国到“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服装演变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借用服装的历史来反映社会发展进程带给中国社会的变化。张爱玲通过用女性服装的变化,着重描绘了中国女性随着社会变革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在满

声明:《静虚村记 静虚村记原文》为网友她我的全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