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第一最好不相见

读书笔记三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1年2月第4次印刷

----------------------------------------------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仓央嘉措:第一最好不相见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 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上面这首诗被认为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作,但也有人认为是伪作。最普遍的观点认为,只有前两句是原版。“被称作”是仓央嘉措所写的诗歌很多,可能是因为这位年轻的达赖过于浪漫的身世和传说引发了后人的追捧。《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这本书,未必是有关央嘉措传的最好的诗集和传记,这是随便买来的一本。吸引我的,不是这本书,而是这个历史人物,还有他的传说。

很多时候,真正的浪漫只在传说中。既然被这么多后世之人追捧,可见他的传说在很多人的心里荡漾,是每一个人的心心相映和口耳相传,共同塑造了一个如此完善的“传说中的仓央嘉措”。

那些诗句,是谁所作?那些故事,是否发生?有时,也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本书的封面简介这样形容仓央嘉措:

住在布达拉宫,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本书的封底这样总结仓央嘉措: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

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的惩罚着

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

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

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

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他的结局注定是一个悲剧

他明明知道,但仍然在每一天都摆出西西弗斯式的叛逆的姿态

所以,我不相信他的涅槃,但我相信他的永生。

其实,仓央嘉措的诗原文是那种藏式情歌体,但后人用文言文翻译,则添油加醋了不少。

比如,比较著名的那首: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本书里介绍的另一版汉译文字则是这样的: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与佛法的缘份断绝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那么,藏式情歌体的原诗究竟是什么样呢?本书附录了一些被认为是仓央嘉措作品的诗,普通的译法是这样的:

如:

自己的意中人儿

若能成为终身的伴侣

犹如在大海底中

得到一件珍宝。

再如:

若以这样的“精诚”

用在无上的佛法

即在今生今世

便可肉身成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5430.html

更多阅读

仓央嘉措诗集完整版 转载 仓央嘉措诗集朗诵mp3

原文地址:仓央嘉措诗集(完整版)作者:残夕夜如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醍醐灌顶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最终结局 漫画行尸走肉最终结局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最终结局                    藏族伟大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逝世,距今已经三百多年了。我们知道,这位天才只活了24岁,他是不幸被卷在西藏、蒙古和清廷的政治斗争旋涡中夭折

仓央嘉措简介: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 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以五世班禅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

读仓央嘉措问佛之随感----佛问我 问佛 仓央嘉措

我习惯在微风中聆听一棵树千万叶的语言,以平和的心境感悟这无奈的人间,返回内在的明镜之台,让心中多一份喜悦,少一些忧伤...愿苍生平安欢喜。---空汀沙题记读仓央嘉措问佛之随感----佛问我文/空汀沙佛问我:我与仓央嘉措的问答你感觉如何?

六世达赖喇嘛洛桑仁钦仓央嘉措经典诗集 仓央嘉措的诗集

仓央嘉措诗集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

声明:《仓央嘉措:第一最好不相见》为网友善良是一种选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