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问题 教育投入

我要批判的是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

在十九世纪初,普鲁士被拿破仑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割地赔款,国家几于灭亡,在这丧权辱国的情形下皇帝威廉发奋要大办教育,他的名言是:正是由于穷国,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在当时的普鲁士就开始了免费教育,每个家庭必须把子女送往学校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否则视为违法。从一八二五年普鲁士开始实施强迫性教育制度,到一八七零年普鲁士击败强大的法国,前后仅用了四十五年时间,四十五年间普鲁士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由一个备受欺凌、濒临灭亡的国家一跃成为具有举世瞩目的超级强国,国家动力强劲,创造力空前。普法战争结束之后,普鲁士大获全胜,普鲁士元帅毛奇说,德意志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不是以办好教育为前提的,没有哪一个国家亡国灭种不是因为教育提前死亡才导致的!我们丝毫不惊讶实行了五百多年八股取士的帝国会走向衰亡,我们只惊诧帝国何以又踉踉跄跄地撑了五百多年才油尽灯枯。连续五百多年间采用八股取士,扼杀思想,这样的国家必定灭亡,即使外部力量不攻进来,自身也要逐渐腐烂下去,——灭亡乃是天理,不灭亡才天理不容!

愚昧导致贫穷,贫穷加深愚昧,愚昧滋生苦难,贫穷引发犯罪。唯独教育能改变这一切。教育使人远离贫困的泥潭,改善人类生活,使人人能安居乐业;教育能提升人类精神境界,使社会安定和谐;把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都不为过!唯有教育是一本万利的事业。它的投入和产出是任何一种贸易都不能比拟的,它就如同一个火种,一旦点燃了人类的智慧,耀眼的光芒必能照亮人类前行的路。正如哲学家费希特所说的那样,只要贯彻好全民教育战略,所有经济领域,不要很长时间,也不要很多困难,便可达到空前的繁荣昌盛,如果需要核算的话,国家获取的利益将超过它最初投资的千倍。德意志在十九世纪的精彩表现是这位哲人远见卓识的最好诠释!

教育投入问题 教育投入

今天的校园就是国家的未来。投资教育,使所有人能收到良好的教育,这是政府的义务。然而在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在教育领域都维持高投入,独独中国例外!

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一方面锣鼓喧天地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又一再吝啬教育经费的投入!

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高呼尊师重教,却给教师开低工资,让他们吃糠咽菜,忍辱负重!

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校园的围墙上写着种种醒目的口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园内部破破烂烂,不仅没有实验室,没有足够的桌椅,没有图书馆,没有体育场,没有供暖,没有照明,在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甚至连房子都是危房,下雨的时候房顶漏雨,墙角沁水,房屋摇摇欲坠!

——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以下是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里的教育经费投入与GDP比值:

以下是来自中央教科所的《中国教育竞争力报告》,数据以2006年为主[1]

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长期偏低。早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然而这一目标却从未实现,直到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八章又一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区区一个4%的目标拖了12年之久,至今依然悬而未决!然而,规划一出,财政部的高官和研究教育的学者就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这是不是预告4%的教育经费投入又要落空,让大家提前有心理准备呢?

搞教育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单单在能不能达到4%上下功夫,是不可能起到好的效果的。达到4%又如何呢?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不是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水平啊!中国不比欧美和日韩,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教育经费欠账太多,西方和日韩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实行着教育事业高投入的国策,他们的教育已经相当完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中国缺乏这个基础。中国不可以简单地拿一个比率跟人家比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超级人口大国,中国有将近三亿学生在学校读书,把他们所有的学生加起来也没有中国学生多,4%的教育经费投入,即使能够达到的话,很显然也还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还是无法令人满意的!

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每年以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长,2008年政府全部收入已达9万亿元,与日本、美国相当,而且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将很快超越日本和美国,它并不穷困啊!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多年来维持如此之低的教育经费投入?

从2007年起,陕西省吴起县将教育列为‘十大民生工程’之首,投巨资,兴教育, 对45岁以下的青壮年、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和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外出打工回乡的青年进行技能培训,斥巨资兴办学校教育,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部免费教育。该县一位官员说,“穷不读书,穷根难除;富不读书,富难长久”。陕西吴起县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免费教育之后,有人问这种免费教育能不能推广,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山东省一位县长表示:我们也想多给教育上投钱,但是上级政府的考核主要是看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硬指标”的,在分配有限财力时,教育、医疗这样的社会事业难免往后推推了。我的任期也就四五年,抓经济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抓教育则见效慢,难免吃力不讨好。

这真是发自肺腑的大实话!因为上级考核主要看经济发展等硬指标,所以官员不惜采用杀鸡取卵的做法,地方财政收入大量投入经济建设,而忽略了教育等的投入。因为任期有限,他所能干的就是在任期内干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事,然后走人时最好能上调。中国普遍教育投入不足,这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投资教育干什么呢?大量资金投资教育,老百姓满意了,可是短期内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做大限度的资金投入,上级考核不能满意。老百姓满意有什么用?老百姓不能给他们官做,不能给他们晋升。这种思想虽然极自私极狭隘,但又完全合情合理。在这种考核指标的影响下,即使财政收入再多也都不会太在乎教育和医疗,经济的发展哪里是有止境的,只要投入,多少都会有产出,都能为加升官进爵增加砝码。

官员们并不短视,他们心里知道投资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全都朝着政绩考虑,所以教育等的投入靠后了。他们比猴儿还精。在这种政绩观的影响下,即使投资教育也不在乎中小学教育,因为不能为加官进爵增加砝码,但投资大学教育却能够:大学是城市的门面。正因为此,南京市财政用于教育的资金50%以上投入2所市属高校,而900所左右的中小学则只能分摊剩下不到50%的教育资金。这多么荒谬!

正是这一种政绩观有力地驱使着官员一再减少科教文卫投入:我们可以看见河南省孟津县连续十多年学生上课自己带桌椅,我们可以看到甘肃兰州科技馆被拆掉之后十多年没有新馆建立。然而这种贪多求快的政绩观的影响远非科教文卫领域:严重污染破坏自然环境的企业触目皆是,非法煤矿照常开工事故频发,到处的河床被开挖得深池巨洼,儿童失水灾难不断!危害之巨,何止于此!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为中心,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发展教育并不需要太多资金,只需少量投入就能产出无限可能,难道真的连这点钱都挤不出来吗?更何况投资教育并不影响经济发展,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会以一股强劲的动力推进经济的发展。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越强,生存技能就越广泛,效率也越高。吴起县全县人均纯收入最高的20%农民是最低2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37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是小学文化程度农民收入的2.13倍;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是小学文化程度农民收入的4.3倍;有技术外出劳动力是无技术外出务工劳动力收入的1.86倍。文化水平的高低对经济的贡献高低是显而易见的。投资社会教育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据统计,吴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年,7567元,较2006年的2298元净增5269元,短短三年间增长2.29倍。对经济的贡献还有什么比教育来得更快!

总是有人呼吁让官员改变政绩观,没有体制上的变化即使把嗓子喊哑,都不会有人理!改变政绩观,好好发展教育,在短时期内不能出经济成果,不能升官,捞不到好处,谁还要改变政绩观?

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分灶吃饭的财政制度,中央财政直接负担部委下属重点高校,省级财政直接负担省属高校的支出,高中主要以县、区财政来负担。这就造成一种现象,越是富得流油的地区,教育投入越高,基础设施建设叠床架屋,浪费严重,可是贫困地区教育本来落后,而又缺乏资金,弄到最后越来越落后。以2006年各地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例,排名前三位的沪、京、津分别为9409.78元、5401.01元和4139.48元,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地区,水平已经超过德国和日本,而最低的河南省仅为948.57元,与上海市相差十倍!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提出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提高到县级政府层面。这自然很好,乡镇贫困可以依赖县里,可是贫困县怎么办?

中国有句俗话,“穷,穷不过三代,富,富不过三代”,这句话说的并不只是家庭,也是地区和国家;但它实在是个大错!贫穷是由于愚昧,在一个愚昧的环境中成长,小孩又如何能不受影响?他的言行举止都受到父辈祖辈的影响,父辈祖辈迷信,他绝没有不迷信的理。唯有教育能改变这一点,可是他们祖辈父辈都很穷困,他如何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如果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他们将永远的贫困下去,永远难有出头之日!

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像政府官员的公款吃喝娱乐旅游,像庞大冗杂的公务员群体,都不说了。

在这种种不利情况下投资教育是非常艰难的,首先要战胜自己,其次还要克服资金不足等众多问题,但并非不可能。以陕西省宁陕县——又是陕西,陕西人真有汉唐气象——为例来说明。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还不到2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400多元,真可谓是穷透了!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费教育,他们压缩行政开支,全县领导干部今后3年内不许换车,要求出差住宿费必须控制在每晚120元内。他们拿出全县财政收入的一半来发展教育。县委书记说:少建个广场,只是少了个政绩工程,如果一个孩子中途失学,就毁掉了一个家庭。这才是正心诚意办教育的人,但求能实实在在到来长远利益,而不顾及自己升官发财。这些都是其他地区的老爷领导所不愿干的。至于为什么不干,理由有一千条一万条,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不干!

如何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光靠几个高尚的人是不能造就一个高尚的社会的,高尚的社会需要优良的体制,在体制的制约下,使人不能不高尚。没有好的制度,就没有好的群体,所以我说官员投资教育很吝啬有百分百的合理性。我们不能指望官员良心发现,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失学儿童问题,我们需要立法使他们感到约束,增强监督,使他们不能不按目标投入教育。

早在2005年的两会上,有识之士就提出,把教育投入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把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划拨等等程序法制化,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们还建议,制定《教育投入法》,要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按照各级政府财力水平的具体情况,从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出发,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

对贫困地区,上级财政应加大扶住力度,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扶持力度。儿童失学是对人权的极端践踏,而中国现在仍有“不知其数”的失学儿童!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教育方面做的努力,但他们做得不够好,数以百万计的失学儿童就是这不够好的铁证!他们受到社会的极大不公。

韩寒曾批评希望工程财政不透明,揭露希望工程内部的腐败,以及国内官员的公款吃喝、贪污浪费现象,并倡议以后不再向希望工程捐款了。这是错误的。教育的发展需要民间资本的援助,政府投入不足,造成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失学,这自然是政府的罪过,可是如果大家都和政府赌气,就不再捐助希望工程,那只能造成更多儿童失学。

教育经费的投入到底以多少为标准?

国人把眼光全都集中在4%,仿佛达到了4%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似的。如果不达到4%就能够解决教师待遇微薄,就能解决农村教育凋敝,就能提高教育水平,那为什么非要达到4%?如果达到了4%教师依然贫困,农村教育依然凋敝,达到4%又有何意义?达不到4%成了国人心中的痛,难道达到4%就不痛了吗?难道办教育还带讨价还价的吗?

总是有人在数据上和发达国家比:我们的投入总量已经很大了,我们的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已经很高了,我们的财政负担不了了。且不说是否真的负担不了,即使真的没钱,卖两条裤子——特蕾西亚曾斩钉截铁地说:为了奥地利的强大,我将不惜卖掉我的最后一条裙子——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中国政府还是金山银山的政府呢!

中国应该抛开比例的限制,对教育实施符合实际需要的投入,实现4%的目标自然比实现不了要好,但上面已经说过,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不仅不适应今天的时代,更不适宜中国——超级人口大国!

中国所需要的不是普及教育,而是普及高质量的教育!

唯有最广大的国民素质有提高,中国才有真进步!

一一年十月



[1]这两组数据中关于2006年的教育经费投入有巨大差异,到底是哪组数据有问题,我们姑且不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4508.html

更多阅读

李乐山: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

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文/李乐山西安交大工业设计系教授(一)如何改变我国教育的几个“致命问题”之——文化断代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社会群体行动方式。例如,追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抗灾方式、解决问题方式、花钱方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教育是对中国历年来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和改革,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中职教育,开始到现在,都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然而,当前却存在着制约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因素,必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方案模板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班上有一个孩子叫孙宇,小动作多、不安分、爱惹事儿,经常打架,学生几乎天天告他的状,简直就是个“小混混儿”。和他谈话也是对你不理不睬地,我只好狠狠地批评他,并且跟家长反映了情况,虽然家长很配合,但结果

声明:《教育投入问题 教育投入》为网友回忆如此多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