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受欺骗而死,弟被摆布而亡——扶苏与胡亥 扶苏胡亥耽美小说

兄受欺骗而死,弟被摆布而亡

——扶苏与胡亥

于公元前221年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一统天下、在位37年、活了50岁的秦始皇在外巡的路途中死去。这位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暴君,大约有二十个儿子,另有不少女儿。在他所有的儿女中,最有名的当是长子扶苏与小儿子胡亥,其他的各位,如公子高、公子闾史书上只简略一提,而更多子女则史上无名。

老子英雄儿好汉,并不完全正确,历史上的确有些父子都甚是厉害,聪明英武,文才武略,并驾齐驱,诸如周文王与他的儿子武王,还有周公旦;再如东汉的班彪与两个儿子班固、班超,还有宋朝的苏氏父子,那都是极有成就的父子典范。但是我早在许多年前写《历史名人父与子》一书时就发现,其实在历史上,更多的情况是:父亲很有本事,而往往儿子并不太行,反过来的情形,即父亲不怎么能行,而儿子特别有能耐的也有。

就秦始皇与他的众多儿子而言,或许是这个千古一帝太过强势,而导致了他的儿子没有一个能成大器的。在威严精明到了极顶的父亲下面,儿子更多时候是跟随者,是崇拜者、是服从者,也是受压者,久之性格或许也会发生变化,强悍的一面渐渐弱化,有些甚至慢慢女性化,软弱不堪,难担大任。

假如在秦始皇众多儿子中,若找一个还凑合着的话,那这人就是扶苏,他的性格虽不如其父,可还是有些识见的,为人较为正直,敢说真话,性格宽厚,并不残暴。扶苏的母亲是郑国人,当年嫁于秦国成了蠃政的妃子。而蠃政为何为长子起了“扶苏”这个名子呢?原来扶苏本是一种树木,生长茂盛,当年郑国百姓就流传一首歌谣,也是一首情歌,就叫《山有扶苏》。而赢政为儿子起名扶苏,可能是一方面表明希望秦国如同这种树木一样繁荣茂盛,而另一方面的意思或许是因为那首情歌来自郑国,而他的第一夫人也是郑国人,以此表示纪念。若是有此意思,那还表明秦始皇这人至少在年轻时还是一个相当有人情味的人,对他的夫人还是有很深感情的。

扶苏在宫中慢慢长大,当他父亲统一天下之时,他已是一个成年人了,这时他更注重自己的言行,看到不合理的事情,他敢于反对,即便是他父亲的决定,只要他认为是错误的,他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当秦始皇要焚书坑儒时,别人没有敢出来说半个不是,而扶苏却敢站出来直言,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现在就大肆镇压知识分子,那是很不明智的做法,理应罢手。扶苏的那番言论,后来曾被许多史家认为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

志高才大,又独断专行的秦始皇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不管是来自谁人,即使是长子扶苏提出这样的相左观点,也令他勃然大怒,一怒之下的秦皇下令将扶苏发配到了遥远的上郡,要他去那里监督大将蒙恬的军队。

蒙恬是现在山东临沂蒙阴人,祖居齐国,其祖父蒙骜、其父亲蒙武都是秦名将,而其弟蒙毅上秦最高的执法官,为人刚直不阿,赵高犯法后,曾判其死刑,后秦始皇看赵高可怜又乖巧,竟宽宥了他,但由此蒙氏兄弟得罪了那个阴险狠毒的赵高,后终被其设计害死。蒙恬的大军一直驻在北面,曾多次打败匈奴的南侵,匈奴人闻蒙恬而丧胆。除此之外,蒙恬在北面还负责将原来燕、赵、秦三国的旧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修复。可以说蒙恬的军队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蒙家三代都为秦做出过巨大贡献。

虽然表面上秦始皇对蒙恬很是重视,也表现出尊重的一面,然骨子里还是不放心,害怕蒙恬造反,所以派长子扶苏到北面监军,一方面固然是对其提出反对意见的惩罚,另一方面更是对蒙恬的担忧与恐惧。扶苏到了上郡之后,与蒙恬的关系处理很好,他没有感到蒙恬还有图谋不轨的迹象,始终以为蒙恬对朝廷是忠心耿耿的,所以他不但没有认真去看管,而且还与蒙恬成为好朋友。当长子扶苏在北方监军时,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却一直在宫中,陪伴在父亲左右。可能一般当父母的都特别宠爱小儿子,暴戾的秦始皇也不列外,他在出巡时还经常将胡亥带在身边,让其领略一下大秦的辽阔壮美江山。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外出巡游,不仅带上了宦官赵高、丞相李斯,还将胡亥带上。这一次他们到了两湖、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许多地方,可不幸的是回来的路上,走到沙丘这个地方(位于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突然病逝。

秦始皇临死前还是很清醒的,他可能忽然明白了他的那个在远方的大儿子扶苏的种种好处,感觉到只有他才是自己的接班人,所以马上立下遗诏,要扶苏回到咸阳接班。

遗诏是立下了,可秦始皇死后,一切事情都不是他这个英明一世的人能够想到的。就在沙丘这个地方,在商量着如何处理皇帝的后事中,阴谋家赵高有了自己的鬼主意,他先是找到了丞相李斯,问他:若论功劳你比蒙恬将军如何?李斯如实答道:蒙家三代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国,而蒙恬将军又在北方打了许多胜仗,我的功劳无法与他相提并论。赵高进一步讲:现在扶苏在北方与蒙恬整天混在一起,两人的关系据说很铁,假若扶苏上台当了皇帝,那么你的位置还能保吗?还不让蒙恬取而代之了吗?

狡猾的赵高这番话说到了李斯的痛处,这个自私的人立马警觉起来,想到了自己的地位不牢,一阵恐惧涌上心头。赵高看他中了圈套,又建议道:不如我们共同篡改始皇帝的遗诏,立胡亥为帝,让扶苏自杀谢罪,这样到时你还可安稳地当你的丞相。到了这时,李斯出于自我考虑,终于同意了赵高的想法。

赵高本是赵国的一个贵族,后来赵国被秦国灭亡了,他自宫后跑到了秦国,靠着他的机灵与学问,一步步往上窜,最后还成为了胡亥的老师。后来有人曾认为,赵国才是灭亡秦朝的真正功臣,是他为了报秦灭赵之仇才挥刀自宫,忍辱负重到了秦国,其目的就是想把秦朝搞坏,让其早点完蛋。当然,这样的说法也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反对者认为,赵国没有那样的觉悟,他的坏是骨子里的坏,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已经灭亡了的赵国报仇,而是为了他个人的私利。

那李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司马迁《史记》中说他“苟顺阿合”,大意是说这个人没有是非观念。他本是楚国人,后来跑到了秦国,先在吕布韦手下当了个客卿,可能参与了《吕氏春秋》一书的编写与整理工作。当时秦尚未统一天下,时为秦王的蠃政在夺掉了吕布韦大权后,曾发布一道《逐客令》,想把秦以外所有国家来秦的人全都赶走,认为那些人留在秦国不起好作用。李斯自小有大志,不想当厕所里的老鼠,而想成为国家粮库里的老鼠。他在被赶回家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劲,就猛着胆子写了一篇驳逐客令的文章,想方设法送到了蠃政那里,不成想蠃政看后竟然大悦,不但没有让他离开,而且还委以重任,使他的官越当越大,以至最后官至丞相。

李斯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但他又是一个心胸极度狭窄的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好比他能耐大。他的同学、战国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到了秦国,蠃政很是器重,可李斯一面在韩非面前说好话,一面又到蠃政那里说韩非的坏事,说韩非是韩国派来的间谍,是来刺探军事情报的。就这样蠃政一怒之下把韩非关了起来,韩非开始不明就里,问看管的人,那狱吏倒是一语道破:先生你看到了一个笼子里能关两只大鸡吗?到这时韩非才明白一切都是老同学在搞的鬼,他知道活不下去了,就自杀而死。所以,李斯这种只为自己考虑的人,是没有立场的,在关键时刻也会失去应有的判断。

当李斯被赵高软硬兼施说服后,胡亥的工作就十分好做,他本就是一个十足的小人,没有什么见识,可野心不小,听赵高说要让他当皇帝后,自是兴奋万分,当然同意改遗诏一事了。经过赵高李斯胡亥三人的进一步密谋,最后达成统一的意见就是以始皇帝的名义发诏书,让扶苏与蒙恬自杀,理由是扶苏不孝,蒙恬不忠,不孝不忠,当死无疑。发往北方的假诏书需要时日,赵高一伙就不急于回咸阳,在路上磨蹭,当时天气已热,温度太高,怕秦始皇的尸体烂掉发出臭闻让更多的人知道,就弄来了不少鱼虾放在随行的车上,以掩人耳目。

假诏书到了蒙恬那里,扶苏得知父皇逝世,大哭不止,又见诏书中写着让他自杀,就信以为真。对于那诏书,经验老道的蒙恬曾经起疑心,力劝扶苏不要轻生,“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但扶苏为人宽厚仁义,不愿背礼,性子发急,旋即自杀于上郡军中。

尽管蒙恬对诏书的可信度表示怀疑,又不肯自杀,但赵高派去的使者却以上封的命令将这位拥有30万大军的秦朝高级将领关押起来,要带回都城审问。

扶苏自杀的消息飞也似地传到了赵高那里,他们这才急急动身赶赴咸阳,但一路上还是密不发丧,人们都被蒙在鼓里,以为皇帝还活着。而这时赵高一伙却加紧了他们的罪恶活动,先是宣布假遗诏,把胡亥弄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之后又开始逮捕蒙恬的弟弟蒙毅,将其处死,又准备将关在大牢里的蒙恬杀死,但蒙恬没给刽子手机会,他自己服毒药自尽而死。李斯暂还当他的丞相,而赵高虽弄了个郎中令,可实权却牢牢控制在他手中,他最大在本事就是把小皇帝胡亥哄得言听计从,只要赵高说什么,胡亥没有不相信的,赵高说让谁死,胡亥马同意批准。这样以来,朝廷里的大臣们再没有敢说真话的,可赵高还是不放心,就想进一步检验一下大家的“忠诚”程度,由此而引来了一个著名的故事:指鹿为马。打那以后,赵高就感到自己是完全彻底地掌控了局面。

而胡亥为了独享其皇权,怕有人不服起来造反,竟然把几十位兄弟姐妹全部杀死,只是一个公子高的表示愿意为秦始皇陪葬,得到了许可,其他无一存活,有许多兄弟是被用巨碾碾死的,其残忍令人发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各地人民风起云涌响应,而原来被秦灭亡的各诸侯国也都纷纷闹起了独立,一时间人心惶惶,但赵高对胡亥全面封锁消息,不让他知道外面的情况,只是满足其一切娱乐要求,让他整日躲在宫中享受美女美味。

赵高把差多的政敌都除掉后,轮到对李斯下手了,谁让李斯知道的事情太多,当初你参与沙丘密谋,假若这事捅了出去,岂不坏了大事?赵高以李斯的大儿子李由在前线不积极镇压起义军、并且与陈胜吴广有来往为借口,把李斯与他的小儿子抓了起来,判了死刑,实行腰斩。那一天,被拉到刑场时,李斯拉着小儿子的手,眼泪汪汪地说:再想回到老家上蔡,牵着大黄狗去打猎是办不到了。是的,那是肯定办不到了,到了这一天,他后悔是没有用的,谁让他当初做看错了人,错了事?他害过别人,到头来连到他自己了,那实在是活该。

起义军不断逼近咸阳,秦朝最能打仗的一个大将章邯主动要求统兵前往镇压,得到了赵高的批准后,章率军开始时的确打了几个漂亮胜仗,可他碰到了更为勇猛的项羽后却惨败了。项羽以破釜沉舟之精神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章邯跑回去向胡亥哭诉,到这时候,胡亥如梦初醒,才明白此前说天下太平都是赵高骗他的鬼话。胡亥意识到这一点后,立马生出了对赵高的不满,也在想办法如何把赵高除掉,但是他的行动还是晚了一步,老--奸巨猾的赵高早就看到了这一点。赵高马上派他的女婿阎乐带领数千心腹军以搜捕罪犯为名闯入皇宫中,胡亥一看来者气势汹汹,知道大事不妙,自己知趣地抽出宝剑自刎而死,时年23岁。

胡亥死后,赵高本欲自己称帝,可又感到那样会招引更大的反对,又扶持子婴上台为帝。关于子婴这个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历来众说纷纭,一说他是秦始皇的叔叔,一说是秦始皇的弟弟,还有说他是扶苏的儿子。但从年龄上看,当时子婴上台前还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商量过,这说明他至少也是40岁左右,不可能为扶苏之子,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认为他应当是秦始皇的弟弟,是子楚从赵国回到秦国后与其他女人所生的一个儿子。但不管他是谁,可以肯定他为秦王室之后裔。子婴还是有能耐的人,他上台后不久就将赵高处死了。可很不幸,当他投降了起义军后,却被项羽杀死。到此,秦始皇开创的秦王朝也算是彻底结束了。

胡亥这个罪恶之人,为了自己能够称帝,竟然与赵高李斯合起伙来篡改他父亲的遗诏,这实是不孝之举动,而又以假诏书逼其大哥自杀,上台后更是将所有的兄弟姐妹全杀死,更是不仁不义的表现。他没有半点兄弟之情,有的只是权力与自己的享受,到头来他落到那一步,早早结束生命也是自取其咎,罪有应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53491.html

更多阅读

死,难不难? 输卵管堵塞难不难治

海明威小说《印第安人营地》中,尼克问他父亲:“死,是不是很难啊,爸爸?”他作为医生的父亲回答:“不,我觉得死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尼克。那要看情况。”尼克父亲作为医生,当然看惯死亡。我以为,在以往,死亡曾经有相当的难度。如今啥事都可以欲

声明:《兄受欺骗而死,弟被摆布而亡——扶苏与胡亥 扶苏胡亥耽美小说》为网友窒蒠伱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