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诗 杜牧简介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基调,艺术感极强。像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他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题材开阔,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过通过四杰的诗作,我们也能发现,初唐时的边塞诗主要表现了强烈的功名欲望,刚入唐的文人们还缺乏更远大的社会理想。虽然说盛唐的边塞诗红极一时,但边塞诗到了中唐,也并没有如我们所想的衰落,其实这个时候的写作人群可以说是更多,而且更广泛了,当然也更理智了。像中唐的李益,他的边塞诗虽不乏壮词,只是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感伤悲凉情调尤为浓重。而这也是中唐边塞诗的主基调。作为一种唐代极具特色与代表性的文学现象和诗歌题材。自有它滥觞、发展和沉响的全过程,到了晚唐时期,由于时局的江河日下,不可挽回,创作主体的心态已堕入消沉与绝望的深渊,边塞诗也就一变而为反战、休战的呼声而显得异常的凄厉与沉痛。

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等等。

我们来看这几首盛唐时期比较著名的边塞诗:

《燕歌行》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窗)金伐鼓下榆关,旌旆(佩)逶迤碣(节)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第一大篇”。前八句诗概括了将士们出征的过程。诗的发端“汉家烟尘在东北”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第二个八句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这个开阔而无险可平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猛剽悍,如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暗地,不辨死生。紧接下来的八句写战争带给士兵的痛苦,这正是被围困在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最后四句收束全篇,感慨无穷,淋漓悲壮。“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又岂是为了讨得个人的功勋。这句饱含着诗人的礼赞。由此讽刺了冒进贪功的汉将。

这首诗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诗中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此。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靖边而思名将的含义更为深刻。全诗形象鲜明,气势奔放,四句一韵,流转自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诗中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它已将思乡之情,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因此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昂扬奋发的。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全文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象一首边塞壮歌,时促时缓,抑扬顿挫,刚柔相济,正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

读此诗,使人置身冰天雪地,眼前却好像出现了一幅春风送暖,千树万树梨花怒放的壮观景象。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显奇寒,在写西北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可谓是“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把咏雪与送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衬托了惜别之情。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使荒蛮雪封之地顿时春意盎然。

翻译: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印迹。

《出塞》王昌龄

秦 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这首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出塞》早已被历代文人赏析过无数遍了,我们习惯的解释是将前两句与后两句分开,可是在我查阅资料时发现了这么一段话,觉得非常好。

“我却常常想到,若不将这首诗上下阙分开来读,是另外一种怎样的景象:

独坐在雄关的高楼上,遥望窗外历经千年而没有褪变的月色,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那个秦汉时飞将军李广领军出塞的时刻。月下塞外的大漠风尘滚滚,追随飞将军远征万里的将士们最后一缕背影也消失在了朦胧的地平线上……    

仿佛是千年的梦境……窗外的明月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脚下的关依旧是秦汉时的关,可是教胡马不敢度过阴山的飞将军,却依旧没有回还……    

每每想到这里,都不禁怆然泣下,那个一生传奇、满腔报国之志却在垂暮之年依旧没能立功封侯的飞将军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两鬓苍苍的他留给我们的却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代多少才华卓著、心怀天下却至死没有得以一展才华的能人,每每想到都不禁悲叹感伤。”

(当然,这段话只能作为个人趣味之偏谈。)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诗]

精美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在准备举杯开怀畅饮,琵琶声从远处传来,催促他们上马出发。战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您可别见笑,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回来啊!

赏析】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不过我对这首诗的理解却不怎么认同这里的解释,我认为: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就是在征战之余将士们开怀畅饮的一种欢快心情。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表现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诱人魅力,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不做作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一个催字,表现出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诗的三、四句则是写将士们一阵痛饮之后,有些醉了。一些人说的或许是醉话。如果说的是写实的当时的战场背景的话,那也和盛唐时人们群情激奋,勇戍边关的时代背景有所不符。也许他们的醉话是这样的,醉就醉吧,就算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应该和酒场上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王之涣《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盛唐边塞诗 杜牧简介
“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黄河,这里也可以说成是黄土高原或者是黄沙。远上白云间,说的是这座古城坐落在一片荒芜的黄沙中,方圆百里没有人烟,然而因为戍守在这里人吹奏着离别凄苦的“杨柳曲”的笛声,这荒漠才有了声息,有了生命的高贵的悲怆。然而就是由于地处偏远,毫无人烟,连春风都不来光顾了,这里的春风是否也暗指当时的朝廷恩惠呢,驻守在这里的将士们无奈的守护者这里,只能以羌笛默默吹奏着杨柳曲了。作为一名爱国人士,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的忧国无奈的情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097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山行》诗意画 山行 杜牧 注释诗意

原文地址:《山行》诗意画作者:婉约_水墨氤氲《山行》诗意画纸本设色婉约题记:前有傲雪。琳姐姐相邀婉约画《秋林之约》,后有一画好友希望婉约以杜牧《山行》诗意构思一幅图。连续几天的绵绵细雨,让京城仿佛提前进入了秋天,这幅画的创作也

顶 《盛唐夜唱》歌词极尽华美、令人惊艳 徐佳莹黄致列令人惊艳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首歌好像只在网上传唱,始作俑者是个四川的小伙子,他套用霹雳剧《戡魔录》中的“离魂”曲子,自己作词、演唱、录制并上传到网上,把这首歌演绎的很有点味道,后来被多人翻唱,先不说唱腔嗓子好不好,但因为曲

盛唐边塞诗的类型 岑参的边塞诗

杨柳边塞诗歌以不同的类型反映战斗战争、建功立业、边塞生活、西北风情、边关与内地的离别相思等等为内容,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歌更是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一、盛唐边塞诗的基础唐代经历了一个由初时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拼音

【作品简介】《寄扬州韩绰判官》由杜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

声明:《盛唐边塞诗 杜牧简介》为网友辠快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