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的双重人格分析 药家鑫犯罪心理分析

药家鑫的双重人格分析 药家鑫犯罪心理分析

药家鑫的双重人格分析

【摘要】药家鑫的双重人格,使得他这个具有音乐天赋的亲朋好友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只因一念之差成为了穷凶极恶的杀人犯。药家鑫案件的出现,再次为我们所有教育者敲响了警钟,关注青少年的人格健全发展势在必行。到底是什么培养出了药家鑫的双重人格?我们该怎样有效预防下一个“药家鑫”的出现?本文将对药家鑫的双重人格和成长过程进行深入探究,以求揭示药家鑫双重人格的成因,找到培养青少年人格健全发展之途径。

【关键词】药家鑫双重人格 成长过程

2011年6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这天上午,在993万莘莘学子步入高考考场的时候,年仅22岁的大学三年级学生药家鑫,在陕西西安执行死刑。在这样的日子里,这两件被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事情同时发生,不禁让人们再次陷入深深的反思。一个在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秀学子,却被判有严重罪行而处以极刑,令人情何以堪……

一、案情回顾

2010年10月20日晚11时左右,在西安市大学城的学府大道上,26岁的女服务员张妙骑着电动车下班回家,途中被一辆同向行驶的枣红色雪佛兰克鲁兹小轿车撞倒,伤势并不严重,只是左腿骨折、后脑磕伤。轿车的司机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药家鑫当晚驾着私家车去大学城看望女友,在途中不慎撞到了张妙,下车后观望张妙伤势时发现张妙在看自己的车牌号。药家鑫立刻返回车里拿出一把单刃水果刀,对张妙连捅8刀,腹部一刀,背部三刀,前胸一刀,双手三处刀伤,最终致其死亡。之后,药家鑫驾车逃逸,心惊胆颤中至郭杜十字时再次撞伤两名行人,再次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

药家鑫被抓到交警队后,经审讯,他只交代了如何撞伤两名行人的过程,因对方伤势不重,于21日放回家。

10月23日上午,药家鑫向父母交代了他撞伤并杀死张妙的过程,父母立刻带领药家鑫到公安局自首。

10月24日,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接到了药家鑫的“拘留通知书”,上面写着药家鑫“涉嫌1020张妙被杀案”。

11月24日,药庆卫领到了药家鑫的“逮捕通知书”,上面写着药家鑫“涉嫌故意杀人”。

2011年4月22日,药家鑫一审被判决死刑。

5月20日,药家鑫接受二审,省高院维持了原判。

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为何会招来杀身之祸?无论是对张妙,还是对药家鑫来说都因此而结束了生命。药家鑫为何要在撞伤张妙之后再将其致死?药家鑫给出的理由让所有人嗔目结舌——“天太黑,我不清楚她伤得程度,心里特别害怕、恐慌,害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看病、索赔”,“我担心受害人记住我的车牌号码”,“我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我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和家人”。

二、人物简介

药家鑫,男,1989年11月7日出生,家住西安市新城区公园南路20街坊,西安音乐学院2008级学生。

药家鑫就读的学校位于西安市南郊,上大一时,他在学校住了两个星期,就因为家里正好在学校划定的走读范围之内放弃了住校,每天往返于东郊的家和学校之间。也是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在校外寻找打工机会。从学校附近的酒店大堂琴手、外县的音乐学校老师,到遍布西安城几个方向的家教,他都做过。一周有三四天时间他要在外工作,收入也就不菲。出事前,他一个月收入能有两三千元。

大二时,药家鑫向父母提出一个要求:给自己买辆车。理由是打工上学回家都需要奔波,没车太不方便了,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不但自己能负担每月的养车费用,还能每个月偿还父母1000块钱,相当于为这辆车做了长期按揭。父母觉得儿子讲得也有道理,咬了咬牙花了14万给药家鑫买了一辆雪佛兰克鲁兹。没想到刚上大三时买的新车,却成了结束药家鑫生命的导火索。

药家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在父亲眼中,药家鑫“是个从小到大几乎没犯过错的孩子”,让父母放心的孩子,就是有点倔。

在母亲眼中,药家鑫学习好,琴也弹得非常好。

在邻居眼中,药家鑫文气、随和、有礼貌,是家里的乖孩子。

在药家鑫做家教的孩子家长眼中,药家鑫是一个很安静、很干净、很客气的人——他弹琴之前总会仔细地把手洗干净,他喜欢安安静静地弹琴,他不喜欢激烈的曲子,他从没有迟到,也没有请过假,他总会先关了手机再练琴,他进门时会微笑着和所有人打招呼,他几乎不吃别人家的东西,“也许有点轻微的洁癖”,他不喜欢足球以及一切剧烈的运动,他想考研,去北京上海寻求更好的深造机会。

在大学同学眼中,药家鑫是一个很优秀、羞涩、普通的人——他专业课不错,第一学年就拿到了乙等奖学金,他笑起来眼睛咪咪的,爱脸红。他不太吭声,“平淡得让我想不起来”,因为他走读,和班里同学并不熟悉。

在朋友吴强(化名)眼中,药家鑫:

柔弱——药家鑫胆子小,不和人吵架,有什么事情都跟在吴强后面。从来不敢自己在家玩游戏。

倔强——药家鑫和吴强在一起玩的时候,常常提前两个小时就准备出门。除了擦化妆品,他还会反复把自己的东西一遍遍核对,总是感觉自己忘记带某样东西。药家鑫喜欢什么就一股脑地喜欢。他喜欢滨崎步,MP3里永远是滨崎步的歌。他去卡拉OK,只唱滨崎步的日文歌。他不懂日文,就用中文注音。他不允许任何人说滨崎步的坏话,说了他会翻脸。药家鑫的执拗也经常会让家里人屈服,他开的那辆雪佛兰科鲁兹是他家的第一辆车,按照他父亲的性格,是不会喜欢他那么张扬的。

敏感——药家鑫很在意自己的外表。夏天,为了不晒黑,他会穿长袖的衣服。他不能容忍自己的脸上长痘,会熬中药来吃。他会买各种化妆品,会用脱毛膏。他保养自己的手比女孩子还要精细,一层层的抹护手霜、修剪指甲。

爱美——药家鑫爱美,想到要整容。有一段时间,他和自己的一个朋友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中了五百万怎么花。计算了那么久,他最后的结论是,拿去整容。高考他考得很好,他姥爷奖励了他一万块钱。他拿出一半钱做脸部美容,一半买了手机。

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药家鑫最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的讽刺,“他常常会在背后骂父亲”。他的父亲曾经对他说,“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那时候药家鑫在上初中,近200斤的体重,很短的时间内,他迅速瘦了下来。到现在,他一直保持一百斤出头的体重。他曾经说,他会把吃进去的食物都吐出来,只尝一下味道。药家鑫说“我想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他甚至有时候会抱怨,他恨死了自己的父母。他对吴强感叹,“也许我心理有点扭曲了吧”。

在辩护律师眼中,药家鑫是一个“成长道路上没有污点,学习优秀、得过各种奖励”的好学生。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药家鑫具有明显的双重人格,他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人格特质有着极大的反差。

药家鑫的双重人格(表1)

外在表现

内在特质

听话、乖巧、文气、随和、

有礼貌、很安静、很干净、

很客气、积极上进、优秀、羞涩

孤僻、柔弱、倔强、偏执、

单纯、幼稚、敏感、虚荣、

自私、情感淡漠、自卑、叛逆

三、成长历程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行为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来说,遗传对人格(总体上)的影响占50%,但是其人格发展也受个体的生活史及社会历史条件的重要影响。

对于药家鑫双重人格的形成,我们可以从其个体的家庭生活成长史和其所在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来探究。

(一)药家鑫的家庭生活成长史

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是山西农村人,家里有一哥一姐,身为小儿子的他自小家人就疏于管教,加上和哥哥姐姐年龄差距都有点大,他的童年受到的约束甚少。野大了的他17岁就离家参军,此后再也没长时间回过老家。在外辗转数年后,他在西安经人介绍,认识了药家鑫的母亲段瑞华。有了药家鑫后,药庆卫又因为工作在外地,有足足12年的时间,都只有休假时才能回来。药家鑫初中前,都是妈妈一人带大的,对爸爸的记忆很是模糊的。所以,在药庆卫回到西安后,药家鑫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和爸爸相当陌生。

药家在西安住的房子,是单位90年代建的无产权房。他们也只有这一处房子,楼梯房,五楼。心脏不好的药庆卫走一走,就得喘喘气。屋里没有铺瓷砖,更没有木地板,简单的白墙、水磨石地板,家电也都上了年头,就连抽水马桶都是坏的,上了厕所,只能舀水去冲。

药庆卫曾在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军事代表局驻西安北方华山机械有限公司任军代表,50岁上下从部队离开,争取到正团级待遇后,他选择了自主择业,因此一次性拿到了30万元。但随后,他就和军队再无瓜葛,此后在一个工厂担任质检员,而退休在家多年的段瑞华每月工资只有1000元。两人加起来,年收入有五六万元,在西安,这个收入算是小康之家。但考虑到西安音乐学院一年1.5万元的学费,还有其他种种额外支出,这个家过起日子来,也总是紧紧张张的。

尽管如此,这对夫妻对药家鑫的学业一贯重视。药庆卫的回忆里,儿子和自己关于生活的交流,从来不多。“他有点怕我,或者不能说是怕,是敬畏。我就是和他说些道理,有时候给他做做决定,说得最多的就是学习。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生活上的事儿,他都是和他妈妈说。”

药庆卫和段瑞华都喜欢吹拉弹唱,药庆卫会吹葫芦丝、唢呐,还会来几下古筝。小家鑫也早早展露出了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只听过一遍的歌,他就能辨出旋律。长大后,他爱看的动漫音乐,听上几遍,他就能改编出一首完整的钢琴曲目。夫妻俩决定让药家鑫学钢琴,学了不久,药家鑫就明显比一同学习的小孩水平高出一截。练琴是格外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对小孩而言。段瑞华说她从未打过药家鑫,“除了因为练琴。弹钢琴时手型不能有一点不标准,否则永远也不会成功。”初学琴时,药家鑫的手型总是出错,怎么都纠正不过来。于是每当他练琴时,段瑞华就拿把尺子坐在他身边,一旦他手型出错,“啪”的一下,尺子就打上去了。“”

药家鑫杜绝了他在练琴时的错误,也几乎杜绝了他在其他方面的错误。

药家鑫成长过程中仅有的让父母不放心的插曲,就是初中时迷恋上网,老师把家长叫到了学校,告诉他们药家鑫有时会逃课,有时下课不回家,就是去网吧上网。夫妇俩如临大敌,药庆卫那时刚刚离开部队,索性不上班了,天天看着药家鑫,防止他上网。药家鑫也为此挨了不少打。

药庆卫认为儿子还是比较理解父母苦心的,他说药家鑫主动提出把自己锁在地下室里,以免管不住自己。药庆卫答应了这一请求,还经常陪他在地下室做功课。但在药家鑫后来对朋友的叙述中,这个故事变成了药庆卫将他关在了地下室,地下室既黑且冷。他还当着好友的面说过自己恨父母,“恨不得捅死他们。”

药家鑫自述:

“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妈妈陪我练琴,小的时候每周练琴,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或者拿皮带抽我。妈妈为了不让我以学习压力作业多为借口,就回到家先练琴,弹完琴才能写作业。我害怕作业写不完,小学课间除了上厕所都不会离开座位,我就一直在赶着写家庭作业。”

“上了初中,学习下降了,成绩不好,爸爸很着急。爸爸转业以后就没有再找工作,他学我的数理化,然后给我辅导。有一段时间,爸爸看我的成绩不好,没有努力学习,把我关在地下室里面,除了吃饭能上楼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地下室里待着。”

“我看不到希望,天天压力特别大,我经常想自杀。”

(二)药家鑫所在的社会环境

从药家鑫的学校教育环境来看,他的成长历程正在经历着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很多学校正在把教育教学的重点从仅对分数的要求,慢慢转向到对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还会有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学生身上显现,高分低能的学生依然存在。

从药家鑫所在的社会大环境来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激烈的竞争,并且这种竞争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人们都有一种潜在的价值导向:上了好幼儿园,才有可能上好的小学;上了好的小学,才有可能上好的中学;上了好的中学,才有可能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好的工作,才有可能有不错的收入;有了不错的收入,才有可能有幸福的生活。所以从成人到孩子,几乎都把关注点集中在了升学就业的问题上,而在对待这一问题时,人们又往往把焦点只对准了分数,甚至不择手段地想方设法获取高分。于是,分数以外的方面就被人们有些忽视了,孩子的情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孩子的思想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品行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社会中处处弥漫着浮躁、功利、自私和偏执的气息。

四、药家鑫双重人格的成因分析

(一)药家鑫双重人格的形成与成长环境的关系

埃里克森说: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1.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药家鑫所生长和生活的家庭环境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环境,父母狭隘、自私、功利的教育理念,严厉、冷酷的教育方式,在他与父母如此这般的互动中,使他的人格没有得到健全的培养和发展。爸爸只与他谈学习,学不好了就挨打,不探究学不好的原因,不分析解决的策略,只一味地要求学习的结果。妈妈在陪他练琴时也是稍有错误就会毫不留情地大打出手。药家鑫为了避免受到父母的责备和惩罚,甚至是为了讨好父母,就只能在表面上乖乖地听话、顺从,想尽办法(不管这个办法是好是坏)做好一切父母想让他做好的,但是他的内心里对这种教育方式充满了恐惧和憎恶,这便为药家鑫双重人格的形成孕育了土壤。

药家鑫从小在心灵上备受压抑,精神和情感上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慢慢走向了成人,但是他的心理还很幼稚,很脆弱。药家鑫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父母的指挥——而非指导下度过的,他像一个机器人一般遵循父母的指令,机械地操作着父母让他做的一切,实现着父母的期待和愿望。青少年时期膨胀的自我意识被强制性压抑下去,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同情,接受到的全是带着负面情绪的指责和命令,这种负面的情绪长期摧残着他弱小的心灵。压力、痛苦和创伤是有积累性的,如果长期没有得到释放和调整,经过一定的时期就会被放大,直至爆发。见不到阳光的心灵,自然生长得不够健康、有力。没有情感灌溉和交流的生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在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下,父母付出得越多,孩子的心灵越加扭曲。以至于药家鑫曾说过恨死自己父母的话,甚至“恨不得捅死他们”。

于是药家鑫仅仅因为“我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我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和家人”,怕自己惹了祸后带给父母麻烦,父母又会像小时候那样责骂他,甚至鞭打他——即使现在父母可能不再会这样做,但药家鑫自小以来的心理阴影使他本能地想要逃避来自父母的惩罚。出了车祸后的药家鑫,心中充满了恐惧,瞬间再次感受到了幼年时期的那些恐惧和憎恶,于是他忘记了法律、忘记了道德、忘记了良知、忘记了人性——也许这些他都不曾真正拥有过,他只想以最快速最简单的办法处理掉这个可能会给他带来巨大麻烦的问题,避免受到父母的谴责。他的心里恨透了那些带给他麻烦的人和事,就如同他恨透了自己的父母一样,但是他不敢对自己的父母怎样,长期的愤恨压抑在心底,终于在撞上张妙之后爆发了。

我们都知道,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是一个人情感体验最丰富的时期,孩子需要通过他人,特别是通过父母,给予温暖的关爱、悉心的呵护、耐心的指导才能获得情感的发展,进而获得思想、道德、价值观等进一步的发展和成熟。药家鑫的成长中恰恰就缺少了这些,缺少了人为之人的基本要素,所以即使他钢琴弹得再好,他也只是个能够熟练弹琴的“机器”,而非一个健康、完整、优秀的“人”。

2.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如前所述,药家鑫成长的社会中处处弥漫着浮躁、功利、自私和偏执的气息,他不免也会受此影响。

一方面,药家鑫极力在外人面前表现得非常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他敏感且敏锐地觉知着周围的一切,他让自己努力朝向人们所希望、所喜欢的那样成长,他渴望得到家庭之外的他人对他的肯定和赞扬,以此来弥补他在父母那里缺失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药家鑫思想不够成熟,情感淡漠,毫无处世经验,更没有从小建立起一套正确的价值信念系统,于是在进行是非判断时往往会受到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药家鑫在陈述他举刀杀人的理由时,这种社会集体潜意识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天太黑,我不清楚她伤得程度,心里特别害怕、恐慌,害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看病、索赔”,“我担心受害人记住我的车牌号码”,“我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我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和家人”。

药家鑫的这四个担心和害怕不是没有由来的,当然,也不能说现实社会中就一定是这样 。凡事我们都需要辩证地来看。药家鑫在出了车祸后的第一反应,除了能反映出他个人的价值观、道德品行和处事方式之外,也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集体价值导向。药家鑫以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车祸,那为什么他会产生那么多的担心和害怕?而且会担心和害怕上述的四个方面?他的想法来源于哪里?因为无法从药家鑫那里得到最直接最根本的答案,我们只能推测,他获得的是一种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的获得,更多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社会氛围。

药家鑫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也在社会上小打小闹地打工近两年了,在他成长过程中,他耳濡目染、道听途说的东西太多太多,他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无论是他亲身经历的,还是他看到或听到的,无论是好是坏,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思想、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他人格的健全发展。

药家鑫最担心的是“怕撞到农村的人,特别难缠”,这一点就集中反映了一种社会偏见。社会偏见也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即当对一类人形成一种印象的时候,会把所有这类人都往这个印象里套。但是我们知道事实不完全是这样。无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有好人,有坏人,有志存高远的人,也有毫无志气的人,有通情达理的人,也有死皮赖脸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会做什么样的事,这与是哪里的人毫无关系,只与其个人思想品行有关。药家鑫没有自己独立的是非判断,盲目地跟从了一个错误的、荒谬的想法,一种社会偏见去看待问题,不能够客观真实地认识外界,看待他人,这也是他人格中的重大问题和缺陷。

因此,我们说社会环境也是孕育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土壤,对于内心不够阳光、不够强大、不能明辨是非的人来说,很容易就受到外界舆论和环境的影响。

(二)药家鑫双重人格的形成与父母性格的关系

班杜拉指出:一个人的行为的获得是对他人的行为、态度和各种反应的模仿和认同,如同孩子经常模仿父母行为、语言等。

人常说,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我们从药家鑫的身上,也的确可以看到其父母的影子。药家鑫双重人格的形成与其父母的为人处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他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慢慢长大的。

1.与父亲性格的关系

药家鑫父亲药庆卫的童年疏于被管教,受到的约束很少,17岁后离家参军,自此很少回老家。这与后来药庆卫对药家鑫非常严格,甚至冷酷是息息相关的。药庆卫的童年受到的约束很少,随心所欲,他自己没成什么大器,他希望儿子有所成就,便对药家鑫严加管理。再加上药庆卫17后参军直至50岁左右离开部队,三十多年的军队生活,也让药庆卫具有了军人的典型性格——严格、冷酷、倔强。从药庆卫很少回老家来看,他的情感也比较淡漠,与家人并没有建立起家庭中应有的亲密关系。这些点点滴滴都渗透在了他对药家鑫的教育之中。因此,药家鑫的心里从小便埋下了这些人格特质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生根、发芽。

药庆卫说,“他有点怕我,或者不能说是怕,是敬畏。我就是和他说些道理,有时候给他做做决定,说得最多的就是学习。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学习。生活上的事儿,他都是和他妈妈说。”由此可见,药庆卫比较专制,也比较偏执。

“有时给他做做决定”,药庆卫的专制使得药家鑫丧失了自我,幼小的心灵既无力反抗,也不会反抗,于是药家鑫便有了听话、乖巧、顺从的一面,当然也有了柔弱、单纯、幼稚的一面。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药庆卫偏执的教育思想使得药家鑫也很偏执地只看待事物的一个方面,自认为重要的那个方面,比如药家鑫举刀捅向张妙时他内心认定的那个理由。药庆卫可以为了监督儿子学习,不去上班,守在家里天天看着药家鑫,防止他上网,甚至还将药家鑫关在地下室里,只准他在吃饭时上去。药庆卫想帮助儿子学习的心是好的,但是方式方法过于偏激,他的这种处事方式也影响到了药家鑫的处事方式,并且药家鑫无意中放大了这种处事方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比如为了减肥,他会把吃进去的食物都吐出来,只尝一下味道;为了不添麻烦,可以举刀杀人。

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药庆卫非常自私的一面,他只考虑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味地追求自己想法的实现,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更没有尊重过孩子的想法和尊严,对孩子“视人为物”。那么药家鑫受到如此教育后,他遇到问题时自然也只会考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会换角度思考问题,更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另一个生命体,不会“视人为人”。即使药家鑫表面上再怎么随和、有礼貌,那也只是他为了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做给别人看的,为了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可以说是很功利地在做这些举动,而非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否则就不会在张妙被撞后对一个已经受伤的生命体顿起歹心。

药庆卫曾经对药家鑫说,“你那么丑,没有人会喜欢你”。这句话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巨大的侮辱和否定。这也能反映出药庆卫的个人素质和修养。用这么肤浅的带有讽刺挖苦和否定的话语来刺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也难怪药家鑫会变得孤僻、自卑、敏感、虚荣。药家鑫的价值体系中由此建立起了一个信念——为了让别人喜欢我,我必须变漂亮;我变漂亮了,别人就会喜欢我。因为觉得自己丑,所以孤僻、自卑、敏感,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就爱美、虚荣,不惜重金去美容、保养。

其次,我们从药家鑫出事后药庆卫的处理方式中可以看到他更多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在药家鑫身上都能清晰可见。

当药家鑫在家告诉妈妈自己车祸后杀人了,药庆卫立刻从外面打车回家,进门就叫药家鑫母子俩赶快去自首,却并未询问车祸和杀人的细节。——不理智,易冲动。

当药家鑫被拘留后,药庆卫没有想办法打听案情,也没有询问受害人情况,他的理由是坚称自己找不到这方面的关系。他只是一边等消息,一边向周围人借钱。——被动,消极。

当全国媒体报道了药家鑫案件后,药庆卫夫妇采取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出去租房子住,不见任何人。——逃避。

当得知儿子要执行死刑的时候,药庆卫想到的是,给儿子的骨灰盒不要太贵。——自私。

帮助药庆卫打名誉权官司的律师兰和这样形容药庆卫夫妇:“他们是最普通的人,连稍微复杂的事情都没有处理过,面对这样的事情他们完全是晕的,而且他们的身份也确实令他们有非常多的顾虑……他们生活在自己简单单纯的小圈子里,一露头发现社会这么复杂,他们被吓坏了。”——单纯、幼稚、胆小怕事。

有记者发现,药庆卫的确不善于处理复杂事件,记者打车找不到去他家的路,他在电话中只是抱怨出租车骗人,却无法指出正确的路线;到法院去立案,他没有注意到少带一份材料,而不得不再跑一趟;一审判决后,许多媒体希望采访他以澄清流言,约好了采访时间,在赴约前半小时他又改变了主意;在儿子提出捐献眼角膜后,他自己赌气发微博,“把眼角膜捐给别人别人犯罪了也说是他的错,这种连带责任我受不起”;即使决定请兰和帮助代理名誉权官司,他仍然诸多顾虑,需要兰和反复劝慰……他说自己因为拒接陌生电话而错过了张平选打来的电话,但在张平选的口中,事情是另一回事。当时药庆卫接了电话,但在听到张平选的身份和名字后,立刻挂断了电话。——自我中心,不负责任。

有位网名为“皇城御猫”的网友总结了药庆卫的处事逻辑:

药家鑫父亲的混蛋逻辑--十大无赖

作者:皇城御猫

无耻无赖,就不赖自己自私

怨天尤人,就不怨自己愚昧

——药庆卫的混蛋逻辑

1、案发赖孩子不该送这个朋友

2、未及时自首赖交警不让旁听

3、不知真相赖警察侦查保密

4、不道歉赖律师渠道不通畅

5、不接受害家属电话赖媒体打扰

6、不参加二次庭审赖心脏有病

7、没有得到谅解赖法院不调解

8、受害家属不谅解赖张显作梗

9、药家鑫被处死赖法院判决不公,不给全尸

10、名誉受损赖张显和网友造谣。

2.与母亲性格的关系

在所有可查阅的信息资料中,提到药家鑫母亲段瑞华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药家鑫练琴的。

段瑞华说她从未打过药家鑫,“除了因为练琴……弹钢琴时手型不能有一点不标准,否则永远也不会成功。”初学琴时,药家鑫的手型总是出错,怎么都纠正不过来。于是每当他练琴时,段瑞华就拿把尺子坐在他身边,一旦他手型出错,“啪”的一下,尺子就打上去了。

“弹钢琴时手型不能有一点不标准”,这是弹钢琴的要求,同时也是段瑞华对药家鑫的要求。这样的要求从弹钢琴中开始,渐渐延续、泛化到了药家鑫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过程中,使得药家鑫从小学会了追求细节的完美,也就有了强迫的倾向,固执、倔强也同时应运而生。

段瑞华拿把尺子坐在他身边,一旦他手型出错,“啪”的一下,尺子就打上去了。——这是段瑞华严母的形象,几乎不近人情的苛求,没有善意的引导和帮助,只有冷漠的威严和惩罚。“打”是最简单快捷的教育方式,但同时也是最具伤害力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个场景,当段瑞华拿着尺子坐在正在弹琴的药家鑫身边,药家鑫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药家鑫在这样的感受下会如何思考,如何应对?从小到大十几年如一日,日积月累的感受和想法会让药家鑫形成哪些人生观和价值观?段瑞华的不近人情,造就了药家鑫对生命的冷漠;段瑞华的随时严惩,酝酿了药家鑫以暴力解决问题的处事雏形。

在药家鑫的自述中:“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几乎除了学习以外就是练琴,妈妈陪我练琴,小的时候每周练琴,为了练琴,妈妈都会打我,或者拿皮带抽我。妈妈为了不让我以学习压力作业多为借口,就回到家先练琴,弹完琴才能写作业。我害怕作业写不完,小学课间除了上厕所都不会离开座位,我就一直在赶着写家庭作业。”

这段话可以透露出段瑞华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能看到她冷酷、多疑的性格特点。在段瑞华的影响下,药家鑫从小就在很功利地学习,不是因为热爱音乐喜欢弹琴而练琴,不是为了学好知识增长本领而学习,一切都是为了逃避母亲的打骂。由此,药家鑫从小面对生活的价值底线就是——不被打骂,他在考虑一件事该如何去做时,他会习惯性地衡量一下这件事是否会为他带来惩罚,特别是来自父母的打骂,这个价值信念已经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对他造成的影响自己都不可阻挡。这个价值信念让他表面上温顺乖巧做事尽善尽美,另一方面也让他失去了对事实真相的认识和判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药家鑫双重人格的形成,与其父母的性格、态度、价值观密不可分。

(三)药家鑫双重人格的形成与其自我意识的关系

罗杰斯认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个体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和谐。

回顾药家鑫的成长旅途,处处充满了不和谐的音符。

在父母专制且严厉的教育下,药家鑫从小就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否定、批判和惩罚,这对他全面认识自我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我相信,药家鑫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理想的自我概念,即他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想法从来不被父母尊重和理解,他被迫要变成父母所希望的那个形象。于是,两个形象不断在他的心里做斗争,一会儿他想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样,但立刻受到父母的管制和压抑,为了逃避痛苦,一会儿他又要变成父母希望的那样,可是内在的力量使他不可遏制地又想要变回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接下来又会受到责备和惩罚,他又不得已变到父母希望的那样……就在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反反复复交替登场的过程中,药家鑫渐渐长大了,到底自己成为了什么样的一个人,估计他自己都说不清楚。这个人既不完全像他理想中的自己,因为他外表要做着一些父母要他做,而他并不乐意做的事;这个人也不完全像他父母所希望的人,因为他的内心时刻备受压抑,对父母充满了憎恶,甚至“经常想到自杀”。

因此,药家鑫的现实自我和现实的外在环境,特别是与他的父母不能和谐相处,更不能与他的理想自我产生和谐,他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以至于他觉察到自己可能有问题,他曾对朋友说“也许我心理有点扭曲了吧”。

药家鑫的自我意识发展得不是很好,自我认识不是很清晰,面对问题时很显然没有自信,很容易受到环境、条件、他人言论的影响,这也成为他形成双重人格的重要内在因素。

社会环境、学校教育

(不可忽视的外在因素)

家庭教育、父母性格

(重要的外在因素)

自我意识

(重要的内在因素)



(图1) 药家鑫双重人格的形成因素

五、应对策略

药家鑫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的双重人格也荡然无存,不会再为他自己或他人带来麻烦。但我们的社会中是否还有类似“药家鑫”人物的存在?如果存在,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教育该怎样进行,才能避免下一个,甚至更多的“药家鑫”的出现?

(一)增强自我意识,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帮助自我与外界协调发展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萌发和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需要帮助他们为自己建立起一个积极的、正向的理想自我形象,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客观、正确地接受现实的自我形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更多地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也许会和他们期望的自我形象有很大差距,这就会导致他们在内心产生很多的矛盾冲突。我们更多的工作重心应放在如何帮助青少年正确面对这些矛盾冲突,如何理性地、智慧地解决这些矛盾冲突,学会自主地在不断与现实外界环境相交互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理想形象,并努力改进自我,为之奋斗。例如,药家鑫觉察到自己有些问题,对朋友说“也许我心理有点扭曲了吧”,这时如果他能积极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找心理医生辅导的话,为其解开心结,重新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己,就可能不会有惨案的发生。

(二)提高父母们的家庭教育理念,增强教育的艺术性

思想指挥行动。做父母的只有先拥有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才会有正确的教育行为,进而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大力开展家长学校、父母课堂等活动,为父母们提供可学习、交流的场所。

2.做好日常的家庭教育宣传工作,让家庭教育的知识普及到日常生活中去。

3.父母们要提高自我觉察和反思能力,关注自己性格对孩子的影响,关注自己在和孩子交往时的言行举止,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

4.尊重孩子的一切,与孩子真诚、平等地交流,抱着“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心态,以“帮助孩子成长”为原则,增强教育艺术。

5.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以分数论优劣,发挥孩子个性特长,培养积极心态和各种能力。

(三)促进学校教育从纯应试教育到全人教育的转化

学校教育中的评价机制直接导向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因此,为了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学校教育应提倡“全人教育”。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获得的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更需要获得精神的洗礼,心灵的熏陶,情感的升华,为人处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个性特长的展示和提高。学校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发挥出来,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德育的根本目标和原则,时时事事寻找教育契机,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思想言传身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营造积极阳光的社会舆论导向和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

有人说,只有经常见到阳光的人,心里才会拥有更多的阳光。所以,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成形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只有见到、听到足够多的积极阳光的事,得到足够多的温暖和感动,他们才会在心里形成积极阳光的信念,这种信念一旦成为一个种子被埋在心底,那便会慢慢长成苍天大树,使之受益终生,惠及他人。

积极阳光的社会舆论和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不仅仅要靠各种媒体来努力,更要靠全社会每一个人来努力。你一言我一语,众口可以铄金,众口也可以维稳。我们不是要回避不好的事件,而是要正确客观地看待每一件事,以一种积极、乐观、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追求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为原则来进行讨论。我们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是为了让事情变得更糟,而是要让事情变得更好,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安全、安心、温暖、幸福,人们才会更加齐心协力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社会精神财富,为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提供健康肥沃的土壤。

参考资料

1.凤凰网新闻资讯

2.百度百科

【声明:本文仅作学术交流之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5875.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祛疤的方法分析 有什么祛疤的好方法

怎样祛疤的方法分析——简介疤痕对于爱美的我们而言,是一个可怕的天敌。但由于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难免磕磕碰碰,疤痕的出现也就让人防不胜防。怎样祛疤才好?许多人直接选择了手术祛疤的方法,可是先不说其效果如何,联想一下疤上加疤,就让人

Excel2013如何实现数据的快速分析 元数据 血缘分析 实现

Excel2013如何实现数据的快速分析——简介Excel2013给我们提供了快速分析数据的功能,下面给大家介绍快速分析怎么用。Excel2013如何实现数据的快速分析——工具/原料Excel2013Excel2013如何实现数据的快速分析——方法/步骤Excel20

SPSS的相关分析 spss相关分析

SPSS的相关分析——简介用SPSS19.0进行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程度。SPSS的相关分析——方法/步骤SPSS的相关分析 1、执

两道2011年高考遗传学试题的详细分析 历年医学遗传学试题

两道2011年高考遗传学试题的详细分析 【例1】(2011·四川卷·31·II)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

声明:《药家鑫的双重人格分析 药家鑫犯罪心理分析》为网友我比他好你的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