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后话项袁周 六祖预言的七十年后

2011年4月4日,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韩星臣教授受周克玉会长的委托,主持并组织了在70年前皖南事变中牺牲的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三位烈士的扫墓仪式及“三烈士”牺牲七十周年纪念座谈会。项英之女项苏云、项英之孙项阳、袁国平之子袁振威、周子昆之女周民等“三烈士”子女、亲属和新四军老战士、后代及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出席了此次活动。大家怀着对革命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为“三烈士”扫墓,接着又共同出席了“三烈士”牺牲七十周年纪念座谈会。87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海军上海基地原副司令员苏荣少将为出席此活动也特从上海赶到了南京。这项活动是很有重要意义的,我作为新四军老战士和研究工作者,同大家一起缅怀“三烈士”的革命业绩,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和道德风范,寄托我们的深切思念,并应邀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国际绿色产业合作组织主席环保助理、城市建设杂志社社长助理殷文浓先生也是这次活动的热心组织者。

70年前的1941年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利用其执政党的地位,挥舞政令、军令大棒,秘密调集7个师8万大军,于1月7日至14日,对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余人进行围追堵截,残杀抗日有功将士,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15日,身负重伤的袁国平主任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判徒杀害。三位领导人的牺牲,是新四军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重大损失。我们作为后来人,要永远缅怀他们,纪念他们。


“三烈士”牺牲后,他们从事的革命事业,仍在继续进行,革命的车轮在继续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和后来改编的人民解放军,在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又消灭了国民党800万军队,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诞生不久,“三烈士”的亲属和原在皖南战斗的新四军老战士提出要寻找“三烈士”的遗骸,正式予以安葬。当年同“三烈士”并肩战斗的老战友、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和领导机关均表同情和支持,报经军委总政治部批准,又得到“三烈士”的老战友、时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的支持,派正在军事学院学习的原皖南军区副参谋长刘奎,带着项英之子项学成,到皖南泾县寻找“三烈士”的遗骸。找到后运到南京,寻找墓地,于1955年6月19日正式安葬,他们从此便长眠在这里,已有56年。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内对外未作报道。下面,我就他们的革命业绩分别作简要介绍。

关于项英:

项英,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之一。1898年5月生,原名项德隆,湖北武昌(今武汉市江夏区)人,1913年起当工人。19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一年,在武昌曾组织纺织工人罢工。1921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被党组织派往江岸筹建铁路工人俱乐部。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严重白色恐怖情况下,长期在武汉、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和党的领导工作,参与领导了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和1925年沪西日商纺厂工人二月罢工。1927年1月初参与领导武汉工人、学生、市民数十万人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被誉为“工人阶级的英雄人物”之一。他是党的“二大”代表,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当选为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兼党团书记、江苏省委书记、长江局书记。

1930年12月调到中央苏区后,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兼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主持筹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成立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副主席,发布确定“八一”为红军建军节的命令,发展壮大红军,组织群众发展生产,保证前线供应。这是党领导人民学会治国安民的重要实践,是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的早期尝试,推动了中华苏维埃事业的发展。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他奉命留下坚持斗争,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和陈毅等一起,率留下的红军和游击队1.6万人,先掩护策应红军主力长征,后分散游击。在与党中央失掉联系、国民党军持续“清剿”的极端艰苦条件下,顽强地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存了革命支点和革命骨干。1937年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对项英和南方游击区军民的斗争给予高度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新四军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东南分局(后为东南局)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1937年12月27日,他代表中共方面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就新四军的具体编组达成协议。1938年春,他将分散在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编组为新四军,和军长叶挺一起贯彻统一战线政策,指挥部队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壮大部队,大力培养干部,建立抗日根据地,在长江南北地区完成了战略展开。到1940年底,新四军由开始编组时的1.03万人发展到近9万人,取得消灭日伪军和顽军共9万余人的重大胜利。他和曾山等一起,领导东南各省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开展抗日战争。这些成绩的取得,正如党中央1939年8月1日电报所说的:“这是新四军党的领导的正确”,自然与项英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关于袁国平:

袁国平,是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1906年5月26日生,原名袁裕,湖南宝庆(今属邵东)人。早年参加学生运动,曾任湖南省学联执委。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左翼宣传队第四队队长、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城诸役及讨伐夏斗寅叛乱的战斗。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积极参与将起义军余部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党委书记、党代表,在粤东地区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冬起,任湘鄂赣特委常委、宣传部长、代理书记,参与领导了湘鄂赣边区游击战争和根据地的创建。

1929年6月,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1930年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八军政委,7月参与指挥长沙战役,攻占长沙。他通过办《红军日报》,大力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积极扩大红军,使红三团人数增加一倍,筹集军饷40万银元。8月,受红三军团彭德怀军团长、滕代远政委的委托去红一军团联络,带去红三军团前委关于红一、红三军团合并组成红一方面军,由朱德、毛泽东统一领导的意向,对红一、红三军团合并组成红一方面军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他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的直接领导下,任红三军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参与主持召开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曾获中华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三军团、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主任,贯彻遵义会议精神,参与领导部队粉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克服重重困难,于1935年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后方办事处政治部主任,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西北红军大学政治委员,抗日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兼第三科政治委员,抗日红军大学第二校(后称庆阳步校)政治委员、校长兼政治委员,培养大批干部,为红军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938年3月,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他是新四军领导成员之一,协助叶挺、项英指挥部队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部队,多次到前线视察。他协助项英领导新四军的政治工作,被毛泽东称赞为“袁政治开展,经验亦多”,健全政治机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统战工作,使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他重视干部培养,兼教导总队政治委员,培养干部四五千名。

关于周子昆:

周子昆,是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1901年生,广西桂林人。1919年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1920年入桂军。1925年6月,调入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任班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被调入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第四连,任排长。1926年7月,随军参加北伐,在夺取汀泗桥、贺胜桥的作战中,他和其他共产党员带头冲锋在前,为夺取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升任第五连连长。攻占武昌后,他率全连和武汉数十万人民一起,于1927年1月初参加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同年春,任第四军军官教导大队大队长,他把自己平时勤学苦练和钻研的战术、技术传授给大家。

1927年7月底,他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的营长,率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南下途中,在攻克会昌城和广东大埔三河坝的战斗中,带领营队英勇战斗,予敌以重大杀伤。11月,率全营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边界,努力做好本营的巩固工作,作为朱德领导起义军余部继续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领导骨干。1928年初参加湘南起义,在指挥营队掩护主力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时负重伤。后任工农红军第四军教导队副队长。1929年4月,红四军出击赣南到达东固地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联合办教导队,他被毛泽东、朱德派去当教员,精心组织,言传身教。1930年初,江西红军编为红六军(后改为红三军),他任支队长、军参谋长、第七师师长,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31年9月后,任红三军军长、红五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福建军区司令员、红二十二师师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赣州、南雄等重大战役。荣获中华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他率红二十二师在红九军团编成内,在左翼同围返堵截的国民党军激战,掩护党中央和军委纵队胜利通过三道封锁线。后任红五军团副参谋长。1936年6月起,任红军总部作战局长。他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红二、红四方面军迅速北上的指示,支持朱德反对张国焘破坏静(宁)会(宁)战役计划。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仍任红军总部作战局长,1937年2—4月代理总参谋长,协助军委首长处理总部日常工作。后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不久改任训练部长。

1937年12月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协助叶挺、项英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编组为新四军,参与组织部队挺进敌后,发展状大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完成在大江南北地区的战略展开。1938年8月,兼任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为部队和地方输送干部四五千名。11月,军参谋长张云逸赴江北领导抗日斗争,他实际担负军参谋长之职。他重视司令部建设和部队教育训练,着力提高部队战斗力。1940年4月和10月,他协助叶挺、项英指挥新四军皖南部队进行春季和秋季反“扫荡”,取得歼灭日军3800余人的重大胜利。

“三烈士”的上述业绩,表明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人民军队卓越的高级将领,是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先驱,他们冒着白色恐怖和枪林弹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向原总后政委、上将、新四军研究会会会长周克玉汇报纪念“三烈士”活动的相关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三烈士”在皖南事变后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贯彻,“三烈士”的革命业绩才逐步得到公正评价。1998年5月13日,经党中央批准,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举行项英诞辰百年纪念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代表中央和军委讲话时,对项英的革命业绩给予充分肯定,称赞“项英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使项英恢复了历史原貌。2010年11月30日,经党中央领导同志审定,解放军总政治部为纪念袁国平烈士,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上同时发表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者》的文章,称赞“袁国平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将袁国平的革命业绩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周子昆的革命业绩,早在2005年6月7日经党中央批准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设立的“永远的丰碑”的专栏中作了宣传,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这些,对“三烈士”都是最好的告慰,相信他们在九泉之下会得到安息。


(右一)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韩星臣在座谈会上演讲

30年来,我有幸研究“三烈士”;应邀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写出[项英]条目,主持撰写和审定了[袁国平]、[周子昆]条目;写出了《项英传》和《近看项英》两本书。为袁国平写出专题业绩的文章,参与主持写出袁国平传记的初稿;为周子昆写出专题业绩的文章,写出了周子昆传略。他们是我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道德风范,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终生受益,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不竭动力。今后,我将在党的大局指引下,为继续宣传他们的革命业绩、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做出不懈的努力。

纪念“三烈士”,最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得到弘扬和传承。要像他们那样: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组织观念,牢固的群众观念,无私奉献的品格,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实事求是的作风,崇高的道德情操,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推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立和解放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做出更大、更多的奉献,以实际行动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七十年后话项袁周 六祖预言的七十年后
与袁振威教授(左一)交流

本文作者:王辅一,1929年生于江苏赣榆县城头镇东大坊村;少将、研究员,曾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百科编审室主任,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是著名的党史、军史研究专家。



殷文浓助理与王辅一将军合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3899.html

更多阅读

周蜜--不老的传说 不老的传说 国语版

国际羽联最新公布的一期世界排名,中国香港老将周蜜凭借近来四进决赛,两夺桂冠的出色发挥,超越国羽小将卢兰,成为女单新科世界第一。这位前国手在经历出走、无缘奥运会等一系列波折后,再度以世界第一证明了自己。受此影响,国羽丢掉了保持达

转载 悦读纪新书周报2012年11月第一周 悦读纪2016年新书

真是不出则已,一出吓死人……好多之前说了很久还没写出来的书~~原文地址:悦读纪新书周报(2012年11月第一周)作者:悦读纪《不渝》“非诚勿扰”毒舌美女吴瑜情感力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倾力推荐 著名作家贾平凹、麦家 著名评论家白烨

声明:《七十年后话项袁周 六祖预言的七十年后》为网友肉爷我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