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一牛逼学姐的求职经历 求职个人经历

先说说我的战果:

投简历: N多,几乎北京重点中学都投了一遍;
面试机会: 首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师大三附中(霸王面)、人大附中分校
北京四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
Offer: 清华附中、人大附中
签 约:清华附中

再说说我的条件:

人种等级:第四等——京外女生小硕
专 业:绝对冷门——历史
成绩排名:一般之一般
干部否: 否,完全平民
党员否: 勉强算是,当时正预备
发表文章: 无
实习经历:比较多(这条可能占很大优势)
家事背景:绝对平民


从去年10月份找工作开始,一直混迹在蛋蛋网的求职板块,尤其是从“求职交流”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各位版主都很尽职,尤其是lee113,总是积极地为同学的疑问找答案,让我这种一直潜水的人收获很大,非常感谢!
所以想在毕业之前,把我的北京中学求职经历写出来,即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希望给想留在北京做中学教师的师弟师妹一个参考。

(一)第一站——首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这个中学和那个很好的首师大附中完全是两回事,别被名字误解。这是我的第一个面试机会。大约是去年10月份在某个求职网上看到的,打了个电话去询问,结果得到面试机会。当然还是很激动,既因为这是第一次回应,也因为被它的名字误解。后来在网上了解,才发现它是一个民办中学,其他的介绍很少,不过,我还是很重视,想借此训练自己被别人面的经验。

首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在朝阳区望京附近(具体地点忘了),以前从来没去过那一片,坐了很长时间的车(也许不远,可能只是心情紧张让我觉得远),在一片住宅区下了车,环顾四周全是楼盘,没有发现哪里可能是学校的样子,还以为走错了!后来还是问了一个抱小孩的女士,她带着我拐到另一条路上,走了大约200米,找到一个牌子“首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

这个牌子让我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以为天字二号房就在天字一号房旁边!从那块牌子下走进去,我没有找到学校,全是高大的住宅楼!没办法,再次找人问了问,结果被告知:往前直走、右拐、再直走、再拐过去,就到了!我就在“直走、拐”之间茫然地找了很久,终于在一片高大的住宅楼中间,找到一个相对矮小很多的校门,终于找到了!“呼——”松了一口气。

走进校门后,我直奔宣传栏的地方,这是我的习惯,每到一个新地方,宣传栏会让我在第一时间了解这个学校的大概,心里先有个底。在宣传栏旁边,看到一位家长级的男士,就向他询问校办公室在哪里。可能我刻意装扮成熟战略很成功,他以为我是为小孩找学校的家长!结果和我说了这个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的看法。他的孩子正读初中,在北京买的户口才来到这个学校,朝阳区只有八十中是重点,这个学校在朝阳区一般,每年交一万块左右的XX费(忘了什么名字),总体算下来,初中三年要花5万块钱左右。不过,“为了孩子的将来,还是多花点钱送到海淀去。”(家长的原话)我只能点头连连称是。和家长寒暄过后,直接去了人事处,主任上课去了,只有一位刚工作的小姑娘。我们两人在诺大的办公室一言不发,她忙她的,我坐着觉得很尴尬。观察了这个小姑娘一会,决定拿她做实验,训练自己拉家常的能力。先问了她是哪里人,答曰山西人。太好了,我找到一个话题——醋。结果就从醋开始聊起,说到北京生活,说到首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说到这里的待遇和编制。期间她还很热情地给我倒了一杯开水!(刚开始都没理我。)实验成功!

过了一会,主任来了。是一位大约40岁的女士,面相和蔼态度亲切,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和主任聊的话题当然就直奔主题了。有了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消除了我的紧张,提问和回答就比较得体了。
首师大附属学校原来叫XX街道学校,后来改的这个名字,但是民办,和首师大没有什么关系。现在北京民办中学正在改制,朝公立学校改,这个学校正处于转折点,估计到明年才能完全转为公立,而且办学重点是小学和初中,现有的高二高三(高一已经不招学生了)升上去以后,就不再办高中了。

和主任的谈话很愉快,她也没有什么架子,只不过学校的情况不太符合我的期望,所以就在友好的气氛中离开了。

这次面试总结了几条:
1. 面试前一定要了解学校的概况,尤其是地理位置要找好,免得到时候着急,影响面试心情;
2. 和人寒暄要先想想,自己最好有个目的,毕竟是来求职的,不是和朋友闲话家常;
3.和人谈话一定要盯着人的眼睛,千万别四处游离,会影响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我在和主任谈话过程中,就有几次眼神游离到窗户外去了。
4.一定要把自己当作工作过的人,放弃小孩或学生心态,即使自己觉得做作,也要这样做,毕竟人家招聘的是“教师”,不是招聘“学生”。

插曲——面试China Daily


上次面试过后,还有个面试机会,是chinadaily的笔试。当时是在网上投的简历,根本没想到会要我面试,也没有准备什么,果然不好,考了两个半小时的三篇新闻稿翻译,做得我费劲把啦,也没有下文。觉得自己这方面训练不行,以后也就放弃这类求职了,专心找中学教师的工作。

总结:如果想去报纸(中文或英文)的同学,最好有相关实习经验,至少也是练习过怎么写新闻稿才行,否者按照咱们传统的写作文方法,是一点用都没有,那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二)第二站——北师大三附中(霸王面)

还是回头来说我的中学求职经历。第二站是北师大三附中,就是咱们北门外面原来的北京市123中学,我是在去年10月份到这个中学实习过一个月。说是实习,其实就是赖在本科生后面跟着去听课,然后和老师要来一课讲,就这样。咱们学校是不给研究生实习经费的,所以人家中学很不乐意要,亏得咱们学校给安了个“北师大实习领队老师助理”的名头,人家才勉强接受了。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这次能去实习,也是系里管学生工作的老师给费心安排的,历史系本科生好像一共去了五个(?)北京中学实习,但是每个中学只能有一名研究生,所以我也很幸运,也感谢贾班长给推荐的,才成为这五人之一。

先简单说说在实习过程中的两个收获,我觉得很有用。

1. 学会分配讲课内容的时间安排。

虽然在前一年,我在另一所北京重点中学实习过两个月,带我的老师讲课风格是自然随性中带逻辑性,他也尽量让我自由发挥,先适应课堂再说,所以这方面是锻炼了,但按照规规矩矩地教案方式讲课的方法我却没有学到。而对一个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学生来说,自然随性又有逻辑的教学风格很难模仿,也很难把握,很容易滑向混乱和随性,无法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而这次到三附中实习,就解决了我的这个问题。

进班试讲那天,我专门请了我们班有两年教学经验的程同学去听我讲课,好给我指出问题。(一般来说,带你的老师说话会很客气,尽量找好的放方面说,不好的方面委婉的说,不如自己的同学说得清楚直接。)那堂课讲得比较失败,就是因为随性的关系,头重脚轻,背景知识讲了20分钟,最后还漏讲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但好的是,我对课堂气氛、学生兴趣点的调动比较好,教态也很自然,所以下课后还有学生对我说我讲得不错。我觉得这一好一坏表现都很突出,坏的方面是比较好调整的。连讲的第二堂课效果就好多了。

2. 多和其他老师交流,会获得意外收获。

一般实习的时候,为了避免扰乱老师的工作,中学会给实习生专门安排其他休息备课的地方,这对实习生来说其实并不太有利,因为课余的时候和其他老师交流经验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注意不要打扰到老师的工作。

我在三附中的时候,带我的老师安排我们帮她批改试卷,所以有机会在史地教研室和其他老师交流。其中有一位年岁稍微大点的初中历史老师,他刚从郊区中学调过来没多久。我立即想到他一定有自己的求职经验,所以一直想和他聊聊。后来有一天,办公室只剩下我们俩的时候,我就主动和他聊起来了。他告诉我北京市区的学校很难进,如果想留下来,可以迂回先去郊区,然后想办法往市内掉。当我听到这个时,心都凉了大半截,这个调动的过程可能比找工作还难。不过这位老师还是很和蔼地介绍他的求职经验——(1)直接找管事的大校长面试;(2)简历用手写!

找大校长比较好理解,最终拍板的是他,其他人说的都不准。后来我在三附中的霸王面就找错了,找到副校长,当时说要招聘历史老师,结果12月份到师大招聘时,根本就不招历史老师。

可能很多同学会不赞同简历用手写,我的经验却恰恰告诉我,让我去面试的学校都对我手写的简历非常感兴趣!我也有打印的简历,并且谨记前辈的教训浓缩为一张A4的纸。结果大家都这样,反而显得毫无特色。在增光路的招聘会上,看到一大片薄薄的A4的纸漫天乱飞,我很怀疑它的效果。

说到这里就把话题扯远了,不过我对写简历有自己的体会,还是想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去面试公司的人千万不要用手写简历,HR没有那个时间,而且碰到字写得龙飞凤舞的,可能连看的欲望都没有。这就牵涉到行业特色了,教师行业是一个相对保守的行业,还保留了很多原来的传统,比如“字如其人”的古训,至少在教师行业还是能吃得开的。而且字写得如何,还牵涉到老师会判断你是否能够写得好板书。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多媒体,但能不能写好板书还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我的手写简历是用规矩的楷体写的(没练过书法,只是把字写清楚,让人能看懂!),内容尽量浓缩,打上表格后一共两张纸,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就是一句最简短的个人评价。除此之外,有3张附录:①以前实习的中学老师写的推荐信一封。②证书目录表一张(没有全部打印证书是为了省钱,也为了显得清楚简单,等到面试时再看原件也不迟);③写过的书或文章附上一点,最好是封面即可。简历上的照片是打印的,选了一张比较庄重的生活照,比一般的生活照庄重,也比一寸证件照显得活泼。

后来在清华附中、人大附中面试的时候,老师都提到我的手写简历,从言语中判断,他们对我的简历印象都不错。这个方法当时也介绍给过别人,但人家都有种种考虑没有用,不过我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

再把话题扯回来,三附中的面试就因为最后不招聘历史教师无果而终了,但在那里的实习却教给我很多知识。

(三)第三站——人大附中分校


这个学校的名气来源于校名的前四个字。它原来是一所很小的公立中学,后来和人大附中合办,叫什么“公管私办”,好像说得不对。据人事处主任介绍说,就是在某一年北京市教委推行合作办学改革,好学校帮扶差学校,实际上就是民办。我是在网上投的简历,当时想着是分校,也没有抱什么希望,大概一个多月以后接到面试消息,也就去了。

在人大附中分校面试了2轮,第三轮进班试讲就没去了。第一轮是很多科目同时去,分学科面见大校长、学科组长和其他领导。历史科有五个人:我和另一个女孩是师大的,人大1个,首师大2个(其中一个是本科生),另有一个有经验的老师。

首先是个人介绍。我重点介绍了自己的中学实习经验;非师范学校的人当然是强调自己对教师职业的兴趣;那位本科生中学毕业于人大附中,所以特意强调对人大附中历史组长李晓风的钦佩;那位有经验的老师原本不是教历史的,所以强调自己在对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经验和对人大附中分校大名的尊崇。让人费解的是,每个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都有一个老师在拍照。后来想想,这不是侵犯我们的肖像权吗?当时没顾得上想这个。


其次是历史组长提问,大家都一样,对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看法是什么。按座次排列,我是第四个回答,之前先想了答案。记起了带领我实习的老师的话“只要第一句话吸引了别人,就好办了。”所以,我有意说出了不一样的话——“在中学,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老师!”这既是我的实话,也有点刻意哗众取宠!“哈哈——”面试的老师哄堂大笑,我知道我想要的效果达到了,所以接下来认真地分析了我对中学历史的看法和对历史教师的看法。看得出来,历史组长对我的回答比较满意。

第一轮面试结束了。几天后,接到第二轮试讲的通知,说是“说课”,临时抽签决定题目,有15分钟准备时间。这有点像考人的临场反应,也有可能是看你的积累如何。总之,我和另一个北师女孩都进了第二轮,就相约一同去试讲。

到了那里才知道,我们的一面已经是第三波了,前两波面过的这次一起来试讲,历史科目好像一共来了五六个。人大附分校的老师弄得很神秘,好几份打印好的教材反面对着我们,让我们自己抽。(后来试讲完大家一通气才知道,所有要讲的课目都是一样的,是他们在故弄玄虚。)

我准备了不到15分钟,第一个试讲的人已经出来了,她很诧异地告诉我们说,当时通知她是“说课”,没想到刚才进去让“讲课”,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讲课方式,根本没有准备好。我听了也很慌张地走进教室去,只有历史组长和大校长在听。我先解释了自己准备的是“说课”并非“讲课”,历史组长只问我能不能讲课。我硬着头皮说能讲,其实心里根本没东西可以讲课。刚嗯啊结巴地讲了半分钟,我决定不管了,就按我准备的说课讲,是死是活先不去管了。结果就按说课的方式去说了。

说完以后,大校长问我对学校有没有什么疑问的地方。随即又主动告诉我,人大附中分校不解决户口、不解决住宿、待遇大约2000多。当时我很虚伪地表示自己没有经验,只要待遇能够暂时满足我在北京生活就够了。后来想想,很多学校的老师在招聘时可能都抱着这种想法:应届生没有经验,我给你个机会让你留在北京就不错了,要是不愿意,你可以去外地啊!

大约又过了半个或者一个月,他们通知我去进班试讲,我想着再去试讲也没意思了,大校长说的待遇是钉死的,不会有什么回旋空间,就找借口拒绝了。

总结:
1. 面试时最好不要说恭维的话。
2. “说课”也好,“讲课”也好,自己怎么准备就怎么做,临时修改反而没好结果。当然,一般地学校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3.和同面的人多交流,会得到其他信息。比如和我一起面的人大那女孩,她的母亲就是北京中学老师,她就给我讲了很多民办中学如何评级的问题。

(四)第四站——北京四中


当我接到传说中的北京四中的面试电话时,激动得话都不会说了,心里怦怦直跳,手脚都发凉了,还专门写了一篇日记以示纪念!正因为太在乎了,后来的表现并不如意。

北京四中是我唯一投了三份简历的地方:邮寄一份;师大招聘会一份;增光路招聘会一份,三份都是手写的简历。四中的面试方法,犹如红楼梦角色海选,三个招聘会加上邮局投递的,估计可能有好几万份简历(一位在四中工作的师姐的话),为北京的纸张业、打印业和邮递业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面试那天,北京下了入冬以来第一场雪,我迟到了!应该说很多人都迟到了!但也有人没迟到的!这就是个教训。8点10分面试,我和另外四个同学8点半才到,因为路上拦不到出租车,好不容易上了车,在小西天和新街口就堵了快一个小时!

当时历史科面试的一共来了10个人,还不算没来的,因为接待我们的四中老师一直在打电话问另外的人要不要来参加面试,其中一个人我还认识。这是我看到规模最大的面试场面了。按照他们排定的顺序,我们依次去另一个房间单独面试。

面试的人好像只有人事处的老师,据说他们同意了,才能笔试;笔试合格了,才能见到学科组长……后来的程序也没我的份儿,所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大校长,才能试讲了。总之过程很漫长,后来也不知道在北师大历史系招聘到人没有。
(另据消息,今年四中招聘了两个历史老师,好像有一个是首师大的。没在北师大招人。)

我的面试排在中间,一共见到三个老师。先是惯例自我介绍,然后是问问题。人事处的老师先问我和我一起来面试的有没有我的同学,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名字。我懵了,同系一共有五个同学来面试,但我只能说出两个,这又是个教训,说明我和同学相处并不多,四中的老师可能就像看看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我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两个同学的名字。

老师接着问我:现在我只有一个职位,你觉得你们三个人中谁最合适?就是这个该死的问题,让我完全失去了复试的希望!我不知道该直接回答还是间接回答!绕了一大圈,说了一堆没用的废话,中心意思就是“我们三人各有各的特点,人事处老师可以自己选择”!FT!老师再次让我直接说。该死的关键时候的“谦虚”,让我始终说不出口“我是最合适的人”!结果错失良机!

总 结:

1. 大胆表现你自己!一定要表现出你是最适合这个职位的人!
2. 不要迟到!无论客观条件如何恶劣!
3. 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事。
4. 写一个专门的自我介绍,简短点,1~3分钟左右。这次写的自我介绍,后来在面试其他学校的时候,都派上用场了。

(五)第五站——清华附中


清华附中在北京重点中学的排位上应该是第二梯队的前列,但是在教师待遇上应该能数得上前列(据说如此,未经本人验证),而且有清华大学在背后支持,所以是一所相当不错的中学。

据人事处的老师说,清华附中已经十年没有招聘过历史教师了!(汗!我也有点运气等到这十年后的机会!)清华附中的面试一共是三面。一面就笔试。

记得历史科当时一共去了8个人,1个北大、2个首师大、6个北师大(包括一个4+2的女同学)。从数字上可以看出来,咱们北师大人还是相当有优势的。

清华附中在挑选简历时,应该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习经历。我们面试的这几个人中,好些都有教师实习经历,北大那个女孩子本科也是湖南师大的。历史组长先组织我们笔试,考题就两道,一道是中国近现代史关于林则徐的评价问题;一道是世界史关于XX综合题(我竟然忘记了!大概是关于某一个东西在20世纪的发展!)这两道题都是开放性问题,可以看出这个学校的风格。

一个小时的考试时间结束后,人事处的老师给我们排定次序,去另一个教室面试(这一点人大附中也一样,都很有效率)。好像有7位老师,其中两位属于校领导班子之一,一位历史组长,另外几位可能是历史教师。
历史组长拿着我手写的简历,先让我做个人介绍。其他的问题我归纳了一下:

1. 专业方向和简历上写的出版的书的情况。(本人在二年级时写了一本历史普及读物,署名了。)
2.实习经历和碰到的问题。
3.高中所在的学校属于什么级别,我的高考成绩如何。(历史有点久远了)
4.实习时做过班主任吗?有何感想。

根据自己的真是情况,我一一作了回答,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坦坦荡荡地轻松面对。这是经历北京四中面试后给我的最大教训。结果第二天,接到试讲的电话。


在这里不得不说,清华附中的人事处老师太热情了,一点架子没有,时时替我们求职者着想。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在北京四中和清华附中,我都碰都有同学没有得到通知直接来霸王面的,清华附中的人事处老师就让面试了,而北京四中则是拒绝!求职者的心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接着前面说,人事处老师告诉我要讲哪一课,还说已经复印好了科目和准备材料,让我去取。当天下午我就去把材料拿回来了。

试讲是一个关键,成败完全在此一举。当时我不知道还有谁去试讲。花了三天的时间准备,在脑子里反复模拟课堂场景,一遍又一遍推敲语言,费了很大的功夫。试讲那天,历史科只有两个人,我和另一个北师大4+2的同学。说到这位同学,我心里就有几分歉疚,觉得自己有以大欺小的嫌疑。

她是4+2的,比我矮一个年级,年龄也比我小一岁,非常活泼大方,人也很热情,更重要的是,就在这次招聘之前,她已经在清华附中实习了三个月,就是从她的口中知道历史组的老师对我的手写简历很感兴趣。我其实很怕她,她和这里的老师都很熟悉,又有实习经验,绝对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我的试讲很顺利,效果应该也不错,跟她相比,我最突出的是写了板书,而她是使用的多媒体。这里要提一下的是,人事处和试讲教室都在三楼,我是第二个试讲的,她在试讲时我就没什么事,人事处的D老师急忙给我张罗一间空教室先练习练习。教室的钥匙却是归一楼的门卫室管,D老师先是打了个电话给楼下,让我下去拿,结果放下电话之后,她真的是一路小跑从三楼跑到一楼去帮我拿钥匙,我穿着高跟鞋根本就追不上她!真的是让我太受宠若惊了!拿了钥匙后,我们又上到二楼,D老师给我开开门、打开灯,又嘱咐我练练粉笔字,别紧张,等我试讲她会来叫我之类的话,简直让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面试这么多学校,从来没碰到这么热情的老师!极大地增加了我对清华附中的好感!


再接着前面的说。试讲完了我就找清华的同学吃饭去了。第二天,接到人事处电话——面试大校长!我还记得当时写下了自己心情:觉得自己像一只蜗牛,在艰难缓慢地爬行中,终于爬到了关键的一步。最后一关面试仍然是我们两个。当天还有英语科的两位同学,大家都是北师大的,再次说明我们北师大很有实力!我和另一个英语系女孩的本科不是北师大的,最后她没能去清华附中。英语先面,历史殿后,我恰好是最后一个。
这次面试的是领导班子,除了大校长之外,还有三位副校长,一位工会主席。这几位老师都很和蔼,态度也很平易近人,给我的感觉很好。依照惯例,还是先自我介绍。随后主要是大校长问我问题。大校长的问题竟然让我哭了!

先把问题归纳一下:
1. 最欣赏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为什么?
2. 在大学里,什么是让你觉得最为难的事情?
3. 有没有因为什么哭鼻子?

这又是三个开放式问题,全看你自己的想法,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我很快谈了谈对前两个问题的看法,校长也即兴说了一些他的看法,他可能觉得我所说的还比较有意思。但在第三个问题上我有点失态了。

这里牵涉到我的个人隐私,在我二十多年的生活中,只有一件事情让我一提到就会掉眼泪。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略微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决定真实地说出我的答案。果然,我竭尽全力也没能控制住情绪,眼泪一直在眼眶打转,我很仓皇地向各位老师道歉。几位老师很友好的笑了,大校长还安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这让我很感动。另一位副校长还问我,这种情绪会不会影响工作?我再次如实地回答:“说完全不影响那不是实话,但我其他三人已经做完心理测试题了,我激动地红着眼从人事处老师那里拿到心理测试卷去做,尽量低着头,不让其他三人看到我仓皇的样子。很快做完心理试卷题,人事处老师说没事了,就和她们三人道别之后回学校了。

坐上743路公交车,我的心情极坏,非常担心刚才失控的情绪把一切都搞砸了!而且我猜测,最终结果已经出来了!因为当我答完心理测试题后,面试的那间会议室已经熄灯锁门了,一般来说,几大领导会在聚在一起时下决定。

我就一路阴沉着脸回到宿舍,没有心情吃饭、没有心情睡觉,就盼着手机能响起来。乐群二楼的一两米饭和半份西红柿炒鸡蛋,我吃了不到一半。每天一睁开眼睛,立即就想起面试的情景。那是生平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寝食难安”!

等了两天都没有消息,我彻底绝望了,等待的煎熬让我的情绪彻底崩溃,跑到男朋友家里哭诉,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了。会尽量把工作和私人感情分开。”随后,我就出来了。 其实被拒绝并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你已经被拒绝了,你却不知道,还在期待听到好消息!那种等待的煎熬真的很难受!

可是命运往往总是在刻意作弄凡人,在你已经放弃的时候,又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就在我哭诉的第二天早上大约9点钟,我正一边吃早饭,一边和朋友谈起接下来还能找到什么面试机会,手机响了。看到屏幕上显示电话号码,我的心脏立即狂跳起来,是清华附中的Z老师。

Z老师说的话大部分我都没听清楚,只听到一句“我们觉得你比较合适”。我确定是听清楚了这句话的。我也不知道和Z老师都说了哪些话,只是多次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后来的事情就是按照正常的入职程序进行了,全部事宜都转交给人事处老师来处理。

总 结:
1. 忍耐!坚持!并且尽可能稳定情绪。
2. 面试时诚恳坦荡,尽量轻松一点。
3. 做好充分的试讲准备。

(六)第六站——人大附中


这是传说中的另一所顶级名校。人大附中在最近十多年内以异常引人注目的强劲态势发展起来,成为海淀区内唯一一所能够在北大清华录取比例上和西城区的北京四中分庭抗礼的重点中学。

接到人大附中的面试电话已经是放寒假后的好几天了,幸亏我没有订票回家而是在学校待到了月底。在经历了多次面试之后,我对这个面试电话已经丝毫没有兴奋的感觉了,只是觉得好笑——天上还真的一下掉了两个馅饼砸到我头上!

人大附中的人事处主任说:“人大附中从来不参加招聘会,也不会到各个大学去招聘!”言语之间相当自信。确实也是如此,招聘消息中几乎看不到人大附中的名字,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主动邮寄了一份手写的简历过去。估计其他参加面试的人也是这样吧!

这里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可能有很多同学都有这种想法:觉得像人大附中这类的超级中学,招聘要求肯定会非常高(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一定会要博士以上的人。很多小硕、小本就这样错失了尝试的机会。
人大附中的办事效率也很高。初试是在一个周末的上午,高中部的一层。所有科目的应聘者在同一间大阶梯教室里等待分配。

他们的面试过程是这样的:抽试讲课目——拿准备材料——备课一个小时——试讲15分钟——自我介绍3分钟——老师问问题几分钟——(如果科目组长和老师满意)见副校长。这个流程在你抽题那一刹那就开始,全部完成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其实主要是备课就需要1个小时,其他程序都很快。如果这样的初试合格了,他们会在其他时间通知你直接见大校长。

大阶梯教室里有多媒体和投影仪,我在那里看了大约15分钟的凤凰卫视才听到老师叫我的名字。在等待的期间,看到很多人拿着笔记本在捣鼓,也有人在看课本,更多的人还是在聊天。我试着和一位首师大的女博士聊天,结果没成功,她看起来很严肃。听到老师叫我的名字后,就去了另一间贴着“备课室”的小教室。经过走廊的时候,看到其他教室用白纸打印的“历史”、“英语”等字,可能是每科试讲的地方,突然觉得人大附中的办事效率有效到让人恐怖,我面试的其他学校根本没见到过这种阵仗!

所有科目都在这间备课室备课,两个老师站在讲桌前分发试卷和填写备课起止时间,讲桌上摆满了白花花的卷子,让我又想起了高三做的如山考卷。和清华附中的考题一样,人大附中的试讲科目也是一个中国史一个世界史,我选择了世界史的科目,讲新教材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我拿了科目和备课材料,找了张不靠门的桌子坐下,开始备课了。
北师大一牛逼学姐的求职经历 求职个人经历

可能是这一、二个月连着试讲和备课锻炼了我的备课能力,这次我只花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准备了一堂完整的课。这里需要提一嘴,一般试讲都是15分钟左右,也就只够讲完“引言”和“第一目”,很多应聘者可能就只会准备15分钟要讲的东西。但是,紧张,会让我们在讲台上说话速度加快,也会让我们多少忘掉一些准备好的材料,这样就会多出很多时间来。如果准备不多的话,这段空余时间就只能傻站在讲台上,或者胡扯一些结巴的话出来,反而影响前面那些已经讲过的内容和效果。倒不如把整课的框架勾勒出来,主要的语句抓住,写个提纲就可以了,其他的语言可以想到哪里补充到哪里。

再接着前面的说。备好课后还剩下半个小时,试讲的时间都是安排好的,不是说先备好课立即就去讲,所以我就有时间观察一下周围。大家记不记得高中期末考试安排考场的时候,会把教室的桌子抽掉一半,只留下半数的桌子分成稀疏的四五行,这个备课室就是这样的。很多人都在埋头备课,让我恍惚间觉得回到了期末考试现场。那天天气还比较冷,靠窗户的桌子上摆了一个生物或者物理或者化学的实验仪器,带个小风扇。一个女实验员在做实验(其他人都坐着备课,就她站着来回摆弄仪器,倒是很注意轻手轻脚免得影响他人),偏偏她的实验需要风带动那个小风扇转动(我观察了很久也不清楚这是为什么),要命的就是这导致窗户必须是打开的!那个教室很冷,我感觉自己的手脚开始冷得发麻,迎着窗户的半边身子有冷痛了的感觉。没办法,决定找个借口上厕所去。向备课室的老师询问卫生间的位置,并提醒老师我的名字是什么,请她千万留意不要错过我的试讲顺序。这位老师还挺好的,指点了我之后,还安慰我说:“不要紧张,没事儿的!”哈哈——她可能以为我是因为试讲紧张得想上厕所了。从卫生间回来后,轮到我去试讲了。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跟着另一位老师来到一间贴着“历史”的教室,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中间的历史组长李晓风(在网上看过他的照片)。大约有十来位(?)老师听课,我认识其中的两位历史老师:一位是初中历史组长,另一位是初中历史老师,这是前一年跟着班级党支部做调查的时候接触过的老师。可见人大附中面试时的科任老师都会来听课。

进门第一件事情,是李晓风老师吩咐我把简历上开列的证书原件交给一位老师检查。然后是自我介绍。最后开始试讲。试讲的感觉很好,虽然这是一堂经济课,可是我举了几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理解某些概念。我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得尽兴,全然忘了时间限制。结果连讲2目,都快把这一课讲完了(一共3目),历史组长才喊了停。

接着是老师提问阶段。历史组长让我着重给大家介绍我写的那两本书的情况。然后就没有什么重要问题了。组长让我在门口等一会,先别走。我一听,觉得有戏!

在门口晃荡了大约1分钟,碰到在清华附中一起面试的同学,闲聊了几句,就被叫回教室去了。历史组长递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用表格打印的地方写着我的名字和科目,最下面有一行用蓝黑钢笔写的字。郁闷的是,我是近视眼,还不爱戴眼镜,使劲眯起眼睛都看不清楚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其实它距离我也就50cm远!组长告诉我:“拿着这张字条去见校长!”

哇——馅饼真的砸我头上了!我还是很高兴,但随即问了一个傻问题:“校长在哪里?”他可能也没注意到我会问这个问题,楞了一下,然后找了另一位老师,让她带我去见校长。走过高中部一层的大厅,在另一侧的教室里,我见到了人大附中的一位副校长,原来他一直在这边等待。当时感觉他是深藏在帷幕后面、实行生杀予夺大全的裁夺者。

这位副校长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男士,大约四十岁出头,戴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很儒雅。他看我进来,立即站起来礼让我坐下,这让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随后剩下我们两人单独面试。先把他的问题归纳一下:

1. 对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理解。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解;
2. 对宗教的看法;
3. 对历史教授的看法。

这位副校长大约是刚刚从美国回来,在康奈尔大学听过一位华裔历史学教授的讲座,很得他欣赏。正巧当时我的导师正在康奈尔大学访学,所以就从康奈尔大学的风景谈起,说到胡适、李登辉,再说到他对历史和历史教授的看法。他特别推崇北师大的校训,所以对咱们师大人也相应地很有好感。

整个面试是在一种很平和的气氛中进行的,就像闲谈一样,我的感觉很好,他可能也对我比较满意。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许我会犹豫我的选择。从人大附中出来,觉得天空是别样的蓝,虽然天气还是很冷,心里却是热呼呼的。觉得长久以来自己默默地做事情积累下来的东西,能够在这一系列的面试中展现出来,并且得到别人的赏识,这是最让我觉得成功的。

过了二、三天,接到面试大校长的电话。几乎没有做什么准备,就再次来到了人大附中。校长办公室没在人大附中里面,而是在紧靠校门南边的一栋七层(?)白色的楼里面,好像是在第五层。刚一出电梯,一位年轻的女士就在附近询问是不是面试的,感觉好像自己去面的一家公司。她把我领到主任室里,已经有3位同学等在那里了,人事处主任也在。此外还有一位人事处的文职人员,她很热情地给我倒了一杯水。

面试的人包括:清华博士1名、南开硕士1名,北师硕士2名,后来又来了一位北师硕士,比例是1:1:3,再次说明咱们北师大在教育行业的实力!南开那位女硕士非常活跃,说话清脆有力,长得也很漂亮,她是数学专业的,听说在初中时就参加过XX数学大赛,拿过一等奖,她也去北京四中面试过。清华那位女博士比较特别,她很文静的坐在角落听大家说话,可能是因为她比我们几个都大,也可能是她本身性情如此。她的本科是在北大医学部读的,硕士和博士都在清华读的生物(或制药?),她的兴趣就是做老师,而且也只投了人大附中一家。我们三个北师的小硕(1男2女)处在中不溜儿,因为同为校友,相互之间话也多一些,我是历史,另一个女孩是语文,那个男孩是物理,听说湖北黄冈中学已经有意向要他了,所以也是牛人!

人大附中的人事处主任,就是开头说那句“不上外边招聘”的,他说话声音很洪亮。当我进去问了名字后,拿着我的简历第一句就问我:“你为什么要用手写?”我很平静地回答:“为了引起您们的注意!”他笑了,然后又随便说了一句:“看来你对自己的字迹很自信。”我笑了笑,没说话。我们五个人一直在人事处办公室等,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半个小时,大校长还没有腾出空来接见我们。我等得有点不耐烦了。主任去看了好几趟,终于跑来告诉我们:“快来,这下有空档。”说着,就带领我们去了校长办公室。

校长不在。办公室超级大,沿着窗户的墙边摆了一溜儿景观盆景,窗外的阳光照在绿色植物上显得非常漂亮。校长的办公桌也超级大,一张黑色的长沙发在对面靠墙摆着,正好够我们五个人并排坐下,我特意挑了靠近植物的那一头沙发,趁校长不在的空档,好好欣赏这几盆植物(也不认识植物的名字,反正就瞅着舒心)。我们五个乖乖地坐在那里,即使有话要说,也是很小声地在耳边低语。大约又过了五分钟,校长来了,我们立即起立行注目礼,校长看了我们一眼,就到她的位置坐下了。

人事处主任坐在办工作前面的一角,负责向校长介绍我们的情况,校长吩咐他再去请一位副校长。没一会,副校长来了,不是我一面时见到的那位(后来在等谈待遇的时候碰见了那位副校长),这也是一位中年女性。我发现北京中学的许多校长、主任或者组长都是女性。

大校长正在处理一件更加紧迫的事情,一直在摆弄手机,刚开始还一边听主任的介绍,后来就直接交给副校长处理了。副校长拿着我们的资料,挨个核对了名字和本人,问了一些简单问题。我们几个就安静地坐在那里。那件紧迫的事情可能处理完了,校长收起了手机,跟我们道了个歉,随后就马山和主任、副校长组成三人会谈小组,抱团在办工作前面絮絮低语,时不时还抬头看我们几眼,气氛顿时变得很诡异!我觉得过了很长时间,三人小组散会了,校长吩咐我们几个跟副校长去另一间办公室。我们又鱼贯出去了。此时早已经有另一波找校长的人在门口排队等候了,见我们出来,赶紧就冲了进去。

接下来就是单个会谈了。当第一个人进去和副校长与主任谈的时候,其他的人在外面的小隔间里等候。我们几个对刚才的场面都很困惑,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来见大校长的人,就是他们已经认定要签协议的人!这和其他中学招聘不太一样,这也显示出人大附中科目组长的权限比较大,可能对决定人选有最重要的权利。

第一个谈条件的人出来了,另一个进去了。我们其他人赶紧问谈话内容。后来经过通气,其实说的话都是一样的,只是分给每个人说。我就直接把内容归纳出来,其实就一条重要的:如果和人大附中签约,将得到延庆的户口和编制,而不是城区的户口和人大的编制。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复杂,也牵涉到他们的用人特点,我把它写出来,希望大家以后去这里面试先有心理准备。

人大附中开设了大约一百多门选修课,聘用的老师很多,超编情况比较严重,所以他们想了一个别的办法,和延庆某中学合作办学(办学目的是为了帮扶郊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招聘编制只是附带项目),招聘的老师在行政编制上归到延庆那所中学,上课和课时费在人大附中。至于说以后能不能再变回人大的编制和城区户口,就不好说了。前一年倒是已经有北师大的毕业生以这种方式去人大附中执教了,迄今还没有看出有太大的差别。

另一个问题是人事处主任之前说的。人大附中除了中学外,还有一些其他产业(他的原话,我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产业),这些产业在用人上都是由人大附中人事处统一分配,换句话说,现在以教师的名义招聘进来的新人,有可能在以后转到其他岗位。

这次单独会面结束后,人事处主任给我们留了他的手机号码,让我们最好在寒假假期结束之前,把最后决定告诉他。我们几个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就散去了。等一出办公室的大楼,我就决定了。可以说,是户口、编制、岗位、氛围等等几个因素,最终让我做了决定。做了决定,我也轻松了很多,买了火车票准备回家过年去了。我的中学求职经历写到这里也就算告一段落了。年后回来也没有再投简历和面试。其实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找工作过程,只是整个找工作的大背景的第二个阶段,很多准备工作是在研二就已经开始了(一年级忙着修学分)。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会陆续把我为了找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所做的准备工作写出来。

ps: 下面的内容可能说教味儿浓了点,请谅解!
ps2. 以下内容是针对我个人而言的,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大家将就着看吧! 。


我刚到北京来上研究生的时候,就打定主意不考博士,直接工作;而我一直读的师范大学,所以“教师职业”是我现在所能掌握的唯一明确的职业技能,所以我的准备工作都是以这个念头开始的。一年级的时候忙着修学分,也没有找什么兼职,大约从二年级开始,有意识找一些事情来做。我将把我的准备工作按照几个大主题分列出来。

(一) 心理辅导

这一条看起来很奇怪,对我来说却是很重要。为了将来能够留在北京,我必须弄清楚自己的弱点,好针对这些弱点做一些工作。
1. 北师大不是北京最好的大学,我是京外生源,本科不是在北京高校读的;
2. 我的个性好强,处事太过生硬,导致我只能做业务工作,而非套人际关系;
3. 我没有北京中学实习经验,其他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很少;
4. 我没有发表文章的打算,需要其他东西弥补;
5. 在大庭广众下讲话,容易紧张。

我的主要弱点就是这些,从这些问题中,我努力找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1. 北师大是教育行业最强的大学;我的本科虽然不是北师大的,但也是211重点师范院校,受过教师技能培训;后来的实践表明,好中学一般不会介意应聘者是不是北京生源;
2. 有意识地找一些心理学书籍来读,针对自己的个性弱点做一些自我心理辅导工作;在和同学交谈时,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语态,并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一条我做起来很难,现在也没有做得很好,不过我相信持续下去,自己生硬的处事方式应该会有改变的。
3. 找北京的中学来实习,并找一些其他兼职。我在本科的时候做了三年的家教,让我看到的是,做家教只能让我对这个城市的教育稍微有所了解,并不能让我获得其他更有用的东西;而且陪不爱学习的孩子学习,是一件相当累的事,相信很多做家教的同学都会有这种感觉。所以在三年读研期间,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去做家教。所以我在一个暑假帮别人在网上卖书,此外就是写一些普及读物,受益匪浅。后面我会写到。
4. 因为我不想读博士,所以就没花时间去写专业论文。后来写的普及读物出版了,大大弥补了这个空缺。
5. 尽量多参加集体活动,纠正容易紧张的毛病。

这些条款当时可没有这样规规矩矩地列出来,只是大略在头脑中有个印象;也亏得写这个帖子,我才来总结一下。其实看清楚了这些以后,我发现自己还是有可提高的空间,目标也比较清晰、明确了。

二)主持人大赛的失败

我在高中的时候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在大庭广众下讲话很容易紧张;而教师要一直在讲台前讲话,我觉得无所适从。这是讲课的一个很大弱点,所以大约是研一下学期(?)的时候,在篮球场前面的大红布条上看到北师大第一届主持人大赛的消息,当时头脑一热,就报了个名参加去了。其实自己一点经验也没有,纯属练练自己的胆量。

后来在比赛那天,硬拽了同寝的一个姐妹去壮胆。结果在敬文讲堂的比赛上表现很差。记得好像是读一段关于航天的消息,然后用一种新闻模式做节目。当时我比较紧张,根本没做什么准备;后来回想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坐在我前面的男生,在没轮到他的时候,一直在埋头写东西,可能就是在写新闻模式做节目的说辞,后来他确实说得很流利;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教训,万事都要有准备才行。我念的新闻稿磕磕巴巴,用一种模式做节目的环节也做得很差。当时在台上就觉得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我,让我很紧张;读起稿子来也平翘舌不分,还读错了好几个字;就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怎么还不结束?好不容易结束了,我都没有勇气看评委和观众,低着头、红着脸匆匆下台去了。

等回寝室后,小M一直安慰我,说我能去参加已经很有勇气了,第一次总不会太顺利的。但我还是很自责。不过通过这个事,倒让我有所突破,觉得在大家面前讲话就是那么回事:你自己放轻松,把注意力集中到手上的工作上去,不要分心注意台下的观众和评委,就不会紧张了!记得当时有一位历史系的本科女生表现非常出色,她说她希望做得像敬一丹那样;她的表现确实很从容,让我看到了应该努力的方向。一两个月以后,系里举办圣诞歌会,班长希望我能担当主持人,我鼓起勇气答应下来。这次我记得做好充分的准备了,写了所有的台词,又练习了很多次,结果据同学反映,那次表现还真不差。

这个事情以后,我在这方面已经好很多了,至少在讲台上能够很从容地讲课,也能很从容地应对学生的一些突发反应。

(三)在北大附中实习

我一共在两所北京中学实习,一个是北大附中,一个是北师大三附中。有关三附中的实习心得已经在面试部分写过了,这里就略去。二年级的时候,通过以前本科一位老师的介绍,和这边的一位历史老师联系上,自费去了北大附中实习两个月。在北大附中实习的两个月给我很深刻的影响。

北大附中高一年级的班级总数比起人大附中来少得多。由于北大附中的初中部是近几年才重新开办起来的,因此高中部的规模比较少,还有缩编的现象,导致招聘教师数量相应减少(今年没有招聘历史教师)。不过今后几年这种现象可能会有所改变。

我在北大附中实习的两个月里,一共教了四个班:一个实验班,三个普通班。其实在历史知识方面,实验班和普通班真的没有太大的差别,不过实验班的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不少。我把学到的一些东西分条目写下来:

1.
讲课的开头设计要风趣又有吸引力。
记得第一次进班试讲之前,带我的老师先单独听了我的讲课。第一次是讲甲午战争,按照我的教案设计,开篇就是直入主题,讲到朝鲜的兵变。后来老师建议说,“只要第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了。”他又说了他的开篇,从日本的下关公园说起,说起它原来的名字马关,引入马关条约的名词,引入本课。这样一变动,会让学生觉得很亲切、也很好奇。比我原来设计的好多了。

后来我在课堂上讲的时候,刚开始比较紧张,结果本来想问“大家知道日本的下关公园吗”,说成了“大家知道日本吗”!学生在下面小声窃笑,这个问题虽然有点白痴,学生却觉得可能是老师故意的,结果我就故作镇定地从日本转到下关,接着讲下去,效果竟然还不错!

所以在后来的试讲备课中,我都尽可能想一些特殊的例子作为开头;如果实在没有,最好就用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的方法开始,这种方法也不错,一般来说,听课的老师会喜欢这种方式,他会觉得你对每课的前后内容都有掌握。

2.
讲课就是演戏。(针对历史科目)

这样说得可能不太好听,但事实如此。我刚开始讲课的时候,会平铺直叙地说下去,声音虽然洪亮,却没有抑扬顿挫,时间长了,我说得口干舌燥,听的人也会觉得很不舒服,想睡觉。
后来我观察了那些公认的“讲课幽默风趣”的老师讲课,都是在语言、动作、表情上下功夫,有一种表演舞台剧的效果,让下面听的人觉得有意思。所以我就觉得讲课也是一种表演,如果朝这方面努努力,应该能有不错的效果。当然,不是说讲课就非得哗众取宠,做滑稽样,而是添加一点点舞台效果,会让课堂气氛不那么沉闷。我比较喜欢易中天的语言,他能很好的把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就是一种功夫,也能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像我这样没有教学经验的人,平时在学校读惯了教科书,说出来的话也跟教科书一样,看似流利,其实缺乏变化,听起来文绉绉的,拿到讲台上总归有点别扭就是了。中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感性认识远远高于理性认识,有没有趣味是他们判断的主要标准之一。

3.
处理课堂中的“刺儿头”

一般来说,每一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异常活跃的学生,主要是男生,他们会根据老师的身份、年龄和性格做出不同的课堂反应,试探老师对他们的容忍度,也可以在其他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得意之处。但是,他们的课堂行为是没有恶意的,这一点很重要,只要理解到这一点,就能够比较平和地应对。

我记得某个班有一个特别活跃的男生,典型的现代嘻哈男孩打扮,校服稀落地搭在时髦的衣服外面,头发用发胶固定得像刺猬,总是笑容满面地接我的话,还时不时回头和后面的几个哥们儿交相呼应。刚开始我也很头疼,他太活跃了,把其他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去了。后来,我刻意记下了他的名字(每个讲台上都贴有学生的名单),等我讲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抽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可能很意外,站起来结结巴巴地回答了那个本来就不是很难的问题,我给了他适度的表扬,结果他坐下后安静了好一会。等我发现他又有蠢蠢欲动的迹象时,马上在讲课内容中转引入他刚才回答的内容,这就等于变相地再表扬了他一下,结果他再次安静下来,可能也不好意思再调皮捣蛋。这堂课就这么相安无事地过去了。

我觉得这种活跃的小孩都有一种表现的欲望,希望让同学和老师另眼相看。他们一般都很聪明,老师只要给予他适度的回应,他就能感受到老师希望他安静一些的要求,进而消停一会,如果是强行压制地话,不但会影响师生关系,也会让他对老师教的这一科产生厌恶感;不好好考试的结果,还是会殃及老师本人的。后来这个孩子在楼道看到我,都会跟我很客气地打招呼,在我的课上也会消停很多了。


这些实习心得写起来容易,我记得当初自己也是花费了很大的心力去纠正。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收获,就是培养了对课堂的熟悉感,这种对课堂的熟悉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差别是很大的。熟能生巧嘛,招聘单位看的也就是这个。如果打定主意要进入教师行业的同学,还是应该多找找这样的机会,熟悉课堂之后,其他的东西自然就好补上了。

(四)写书

师大的很多同学都给一些文化公司写过书,历史读物、语文读物、辅导书等等。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陆续写过一些,一是为了赚点钱,二是为了补充一点其他方面的知识。

刚开始我也和其他人一样,将它视为“攒书”,除了赚钱外,没有其他用处。还是后来有一次去一个文化公司面试时碰见了一位策划人,他很和蔼地告诉我,你将它视为攒书那就只能是攒书,如果你将它视为另一种锻炼,也许会有其他收获。我听了觉得有点道理,就试着换一个角度来看它,结果果然有收获。下面就按简答题的方式写吧。

1.语言训练。

这个最重要了。前面已经说过,我讲课的语言纯粹是教科书式的言语,看似流畅实则平淡无味。写这些普及读物,就需要考虑它的读者群,需要用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把它写出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当然我也是在网上找的材料啦,只不过经过自己的加工,训练了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后来在备课的时候发现,这种考虑有效地帮助我在备课的时候时刻想到我的受众——十几岁的学生,从而一遍遍修改教案,直到觉得把那些教科书式的语言大都去掉时为止。

2.逻辑训练和材料的取舍。

一本普及读物会涉及到许多内容,但书的总字数是规定好的,所以你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选取最重要、最有趣的材料。刚开始做的时候,我觉得很容易被大量的材料缠绕住。后来按照最简单的方法,以时间为顺序罗列材料。这样一来,文章的骨架都搭起来了,补充其他内容就容易得多了。这跟备课很相像,每一课都有自己的骨架,只要抓住这个骨架,再往里面填充内容,自己讲起来很清楚,学生听起来也会觉得有趣。

3.弥补没发表文章的不足。

我写的书以署名的方式出版了,虽然不是学术专著,但至少在别人眼里,代表了你具备的某些能力。如果你没有学术论文发表的话,有这个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成果。而且它比学术文章更能说明你在表达方面的通俗化,这可能更加适合中学教学。后来在我的面试过程中,一些老师就对我写过的书很感兴趣。



我的准备工作写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再过几天我也要离开北师大了,想想自己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觉得最自责的还是最后的毕业论文没有认真写好。这本来应该是读书期间最重要的工作,却做得很糟糕。在这里我也不自量力地劝慰大家,最好在二年级暑假前能写好论文,或者最迟也要在12月底写好论文初稿,否则最后只能勉强过关。在答辩结束那天,我的导师告诉我,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我听了真的很羞愧!这也算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吧!

最后,感谢各位耐着性子看完我这篇长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预祝各位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顺利、顺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26681.html

更多阅读

王朔的牛逼语录 李静那英为什么闹翻

王朔的牛逼语录,酣畅,痛快,一针见血,还很幽默。本文来自王朔微博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神马的肾虚口号和远大目标,类似于这种一听就知道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不了,忽悠傻逼们的东西,我全当臭屎晾着。政府要是爱人民那就实在点儿,让人民活的

声明:《北师大一牛逼学姐的求职经历 求职个人经历》为网友男爵诱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