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预备加榴炮兵团简介 解放军预备役

解放军预备加榴炮兵团简介 解放军预备役

炮兵第1团,1949年5月,第6军以军直炮兵营、第17师工兵连、第16师工兵排为基础,在陕西蒲城组建炮工团。1950年2月,炮工团随第6军进驻新疆。1951年初,以炮工团2营为基础组建炮训营。1952年初以炮训营为骨干共550人奉命从新疆回陕,暂由第1炮校代管。同年8月下旬,由炮训营骨干422人、宝鸡军分区独立营,补训5团,补训7团以及步兵第10师干部战士组建炮兵第10师第1团。11月,调归西北军区炮兵第15师建制为炮兵第1团。60年代该团曾随师参加金门炮战。1985年9月,炮兵第15师整编为炮兵第1旅,炮兵第1团撤销建制。

炮兵第2团,1951年6月,由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所属的高炮第541团、542团、战车第3团和榴弹炮4、5团各抽调一个连组成西南军区炮兵暂编第21团。团部由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机关直属队抽调部分人员组成。1952年4月,按152榴弹炮团扩编,原1、2、3、5连组建1营,原川东涪陵军分区炮兵营改编为2营,原川北达县军分区炮兵营编为3营。1952年7月调归西北军区炮兵第10师建制为炮兵第2团,12月调归炮兵第15师建制,60年代随师参加金门炮战。1964年调归福州军区,1983年1月调归炮兵第3师建制。1985年10月与原福州军区守备第3师炮兵团合编为南京军区守备第13师炮兵团,1993年1月改为南京军区海防第13师炮兵团。

1992年11月1日,第1集团军炮兵旅缩编为炮兵第2团,归炮兵9师建制。

炮兵第3团,1952年7月,步兵第10师第29团改为炮兵第10师第3团,12月调归炮兵第6师。1953年5月,以炮兵第3团团直机构和3个营部为基础组成炮兵第66师师直机构。

1950年5月,华东军区警备4旅炮兵团1营与警备5旅炮兵团1营合编为新的胶东军区炮兵团。9月,该团改编为华东军区警备4旅炮兵团,11月改称华东军区100师炮兵团。1953年4月15日,在山东历城县改编为山东军区直属炮兵团,11月3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3团。1954年7月,奉命调归炮兵第9师建制。1956年炮兵3团装备122榴弹炮,1980年,炮3团由苏式122榴弹炮换装为国产66式152加榴炮,装备西德进口奔驰2026牵引车39辆。

1982年,炮3团完成军委炮兵赋予的自行火炮试验任务。

1984年7月至1985年6月,随炮9师参加老山地区执行作战任务。

炮兵第4团,1949年4月由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榴弹炮团(最早为1945年12月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炮兵团,后先后改称晋冀鲁豫军区榴弹炮团、汽炮大队、中原野战军榴弹炮团、第四纵队炮训大队、中原野战军榴弹炮团、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榴弹炮团)改称,装备美式105榴弹炮二十四门,德式105榴弹炮四门(八月拨调炮10团),日式105榴弹炮六门(七月拨归炮15团),汽车七十三辆。1952年调炮15师建制,1955年3月转隶炮兵第12师。1985年10月,与坦克8师炮兵团合编为坦克8师炮兵团。

炮兵第5团,1950年4月,在西南起义的国民党军炮11团部分资遣,其余与炮10团榴弹炮营、战车三团战防炮营组成炮兵第5团(1950年6月1日军委正式命名)。1953年8月22日,划归炮兵第4师建制。1955年2月10日执行122榴弹炮团编制。1976年3月由122榴弹炮兵团改装称130加农炮团。该团曾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和80年代老山作战。2003年炮4师缩编为第14集团军炮兵旅,炮兵5团改编为云南省军区边防第9团。

1984年4月2日,炮兵5团2连观察所发现越军313师457炮团加农炮12营发射阵地,3营7、8连进行压制性射击,据越军自称,被击毙越军20余人,击毁85加农炮11门,汽车11辆,冲锋枪11支,电台5部,引爆炮弹1060发。战后中央军委授予8连"老山神炮连",昆明军区授予2连观察所"老山英雄观察所"称号,7连荣立集体二等功。8连与7连密切协同,仅用8分钟歼灭一个越军85加农炮营,在"两山"反击战中创造了一个以快制快的奇迹。

炮兵第6团,1949年4月由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炮兵团改称(前身中野3纵队山炮营,成立于1945年6月)。1950年11月在四川省巴县永兴场由第2野战军所属之原炮8团、炮6团各4个连和炮5团3营2个连队合编组成新的炮兵第6团。1951年1月奉命随步兵第10军出川北上至河北省昌平县,在华北炮兵司令部领导下,装备苏式76.2毫米野炮34门,马500匹。1951年6月奉命入朝参战,在朝鲜2年零3个月,先后配属志愿军68、12、60、67、54军等部队参加作战245次,毙伤敌军7501名,击毁击伤敌机30架,击毁敌各种火炮44门。1952年9月回国隶属炮兵第14师。1953年10月至12月,炮14师进行整编。整编后全师执行122榴弹炮兵师编制,除炮6团1、3营152榴弹炮,2营76.2野炮,炮10团2、3营76.2野炮未能换装成122榴弹炮外,炮10团1营及炮36团、37团均装备为122榴弹炮。1954年3月25日至4月10日,炮6团1、3营由152毫米榴弹炮改装为122毫米榴弹炮;炮6团2营、炮10团2、3营由76.2毫米野炮,全部改装为122毫米榴弹炮。1956年6月,炮6团由122毫米榴弹炮兵团改装为152毫米榴弹炮兵团。装备152毫米榴弹炮36门。10月炮6团组成炮兵第二方队参加国庆阅兵。1957年、1958年炮14师炮6团、10团参加国庆阅兵。1964年8月14日,8月,炮6团由152毫米榴弹炮团改装为122毫米榴弹炮团。装备国产122毫米榴弹炮36门。1969年9月,炮6团由122毫米榴弹炮兵团改编为122毫米加农炮兵团,换装122加农炮36门,吉比西牵引车44台。1984年炮6团、37团执行首都国庆阅兵任务。1985年7月2日,炮6团、炮9团装备互换,接收66式152加农榴弹炮36门。1985年10月,炮兵第14师进行精简整编,炮兵第6、10、37团炮兵连由4门制改为6门制,共增编火炮54门。炮6团装备152加农榴弹炮54门,增编延安250牵引车20台;2003年炮14师缩编为第65集团军炮兵旅,炮兵6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7团,前身为4兵团炮兵团,于1949年1月筹建,由4兵团直属队及13、14、15军的优秀干部91名组成团直。同年3月,在河南漯河,由第4兵团所属4个炮兵营组成。1949年4月改称炮兵第7团,1951年2月隶属炮兵第4师,装备38式野炮27门,90野炮12门,法32倍野炮6门。1953年2月划归华北军区炮兵6师建制。1958年8月至1962年3月随师入闽执行作战任务。1985年炮兵第6师缩编为第38集团军炮兵旅,炮兵7团番号撤销。

该团7连前身为3野特纵炮3团7连,1949年5月改称炮15团7连,1950年4月随3营调归炮兵7团,该连在渡江战役中与英国军舰紫石英号的炮战中,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战至最后一炮仍坚持射击,完成了任务,战后荣获"渡江功臣连"的称号。

炮兵第8团,1949年5月在江西上饶由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野炮营(前身是1946年4月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1纵队炮兵营)扩编组建,归五兵团炮兵团直属。1950年11月以原炮8团、炮6团各4个连和炮5团3营2个连队合编组成新的炮兵第6团。

1952年7月,陆军第3军炮工团改编为炮兵第15师炮兵第8团。1962-1964年曾随师赴闽执行作战任务。1964年8月,执行122榴弹炮兵团编制。1972年9月由122榴弹炮改装为152加榴炮。1985年9月,炮兵第15师整编为炮兵第1旅,炮兵第8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9团,前身为1945年10月3日成立的东满人民自卫军司令部直属支队炮1团,部队以胶东军区独立团第3营(该营辖胶东抗大警卫连、莱阳县独立营4连、南掖独立营3连)300人为基础,以延安炮校调来的21名干部为骨干,及在当地招收的490余名新战士编成。装备一四式野炮3门、四一式山炮3门、迫击炮4门、八九式高射机关炮3门。1946年1月,改为辽东军区炮兵第一团。1946年4月8日辽东军区炮兵第一团调归第4纵队,与纵队警卫团炮兵营(胶东军区14团一个排组建)合编为第4纵队炮兵团。合编后全团共有800余人,装备一四式野炮6门、一三式山炮2门、三八式野炮1门、高射机关炮5门,骡马200余匹,山、野炮弹900余发,高射枪、炮弹2000余发。1946年8月,以上级拨给的105毫米加农炮2门组建了炮5连。1947年6月,以南山城子战斗中缴获的美式105毫米榴弹炮4门重新组建了炮4连(8月上交)。

1948年6月,于鞍山市大屯组建第1、2营。第1营辖炮1连(九0式野炮3门)、炮2连(九0式野炮3门)、炮3连(九八式高射机关炮3门、高射机枪4挺)。第2营辖炮4连(三八式野炮3门)、炮5连(九一式榴炮和九0式野炮各2门)、炮6连(九八式高射机关炮3门、高射机枪4挺)。10月参加塔山阻击战,获4纵队"威震敌胆"奖旗一面。1948年11月改为41军炮兵团,1949年2月补充24门三八式野炮,组建了第3营。

1949年8月2日调归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建制为炮兵第9团。1950年11月25日调归15军,1951年2月在邢台西山补充起义战士700名,装备了部分苏式观测器材;由炮6团、炮10团调来三八式野炮11门,人员40余名,骡马90匹。此时,全团装备火炮37门(九一式榴炮5门、九0式野炮7门、三八式野炮24门、九五式野炮1门)。1951年3月入朝作战。上甘岭战役中该团8连荣立集体一等功。8连4班荣立集体一等功。电话班荣立集体二等功;8连7班荣立集体特等功,志愿军总部授予7班"二级杀敌战斗英雄班"称号。在抗美援朝中,全团40个单位荣立三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各种勋、奖章930枚。全团炮火直接毙伤敌3662名,击毁敌火炮32门、坦克4辆、地堡89座、仓库10座、汽车18辆、轻、重机枪91挺,击落敌机1架,摧毁弹药库4座、装甲车1辆。

1953年1月,补充九一式榴弹炮6门、九0式野炮2门。6月17日,划归志愿军预备炮兵序列,归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建制配属第15军作战。此时,团辖第1、2、3营、指挥连、高机炮连、轮训队及其后勤分队。共有军官181名,士兵1700名。装备日式九一榴弹炮8门、九0式野炮6门、九五式野炮1门、三八式野炮15门,胶轮马车51辆,骡马133匹。10月,炮9团回国,11月调归炮2师建制,1955年3月5日改隶炮兵第14师,12月由骡马炮兵改装为摩托化炮兵。装备122毫米榴弹炮36门,吉斯151、157牵引车44台。1970年5月,由122毫米榴弹炮换装为152毫米加榴弹炮36门,由吉斯151、157牵引车44台换装为吉比西牵引车44台。1976年4月10日,为军区战备值班团。

1982年3月,炮兵第14师第9团改编为乙种团。23日,随师划归第65军领导。1984年10月编入130加方队参加建国35周年阅兵。

1985年9月3日与65军炮兵团、195师炮兵团3、4营合并为65集团军炮兵旅。1992年8月28日缩编为炮兵第9团归炮兵第14师建制,全团编制干部199人,战士1039人;装备130毫米加农炮54门,红岩牵引车60台。2003年炮14师缩编为第65集团军炮兵旅,炮兵9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10团,1949年5月华北军区炮3师1团调归二野特纵建制,改为炮兵第10团,装备105榴弹炮十门、120榴弹炮三门、75野炮二十门、105加农炮六门。1950年7月,炮兵第10团和炮兵第6师调归海军,改建为海军海岸炮兵学校。

我军历史上第二个炮兵第10团1950年7月在四川由拨归18兵团建制的原华北军区炮兵第3师第2团改称。1947年秋,我军解放豫西陕州、灵宝后,缴获国民党军法式榴弹炮4门、战防炮4门、法式野战炮12门,并由4纵队抽调150毫米重迫击炮4门、克式野战炮2门、汽车26辆,于1947年10月1日在山西省平陆县寨头镇组成2野4纵队炮兵大队(代名特4团)。同年12月运城战役后,又缴获敌德式105毫米榴弹炮4门,并补充一部分解放战士,将炮兵大队整编为炮兵第2团。1950年12月,该团接受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任务,随即离川北上。1951年3月,在河北省昌平县进行改装,2、3营改装为76.2毫米野炮,1营装备为法式75毫米野炮,经过3个多月的战备训练,于1951年6月入朝参战(1营留在国内,后经炮14师训练后,于1953年4月入朝作战)。在朝鲜2年零4个月,配属47军,先后担负了保卫开城和谈、反敌秋季攻势、临津江东西两岸的防御战等作战任务,共历经大小战斗291次,毙伤敌军2884名,击毁击伤敌汽车72辆,坦克11辆,各种火炮15门,击伤敌机2架。1个班立集体一等功,3个连集体二等功,2个连集体三等功,10人立一等功,11人立二等功,167人立三等功。1952年起归炮兵第14师建制。1953年10月至12月,炮14师进行整编。整编后全师执行122榴弹炮兵师编制(除炮6团1、3营152榴弹炮,2营76.2野炮,炮10团2、3营76.2野炮未能换装成122榴弹炮外,炮10团1营及炮36团、37团均装备为122榴弹炮),含代管的炮408团,全师编制员额7055名,其中军官805名,战士6250名。1979年9月下旬炮兵第10团由122毫米榴弹炮36门换装为152毫米加榴炮36门,吉斯151牵引连39台换装为奔驰牵引车39台。1985年炮10团增编152加农榴弹炮18门,延安250牵引车20台。1987年4月至1988年4月炮10团(欠3营)参加老山作战,5连被成都军区授予"英雄炮兵连"称号,炮10团2营记集体二等功1次。

2003年炮14师缩编为第65集团军炮兵旅,炮兵10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11团,前身为1947年3月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榴炮团(美式摩托化),10月改称炮兵第1团。曾参加炮击紫石英号作战。1949年4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11团。1950年1月,与炮兵第12、13团组建炮兵第3师,1950年6月隶属9兵团,装备美式105榴弹炮36门,各种车辆130余台,1951年2月1日奉命由辑安入朝参战,1951年6月23日,归炮兵7师建制。1953年9月4日回国。该团在朝鲜历时两年又七个月,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战役战斗,志愿军总部批准全团荣立集体三等功。

1951年4月23日,炮兵第11团发现美军约1个营和汽车百余辆沿公路向南逃跑,立即以两个连的火力拦头截尾,迫其停止前进,然后转移火力打中间,敌弃车逃跑,伤亡惨重。1951年10月16日,敌对月峰山志愿军阵地先以万余发炮弹进行轰击,然后以2个营的兵力在40余辆坦克的支援下发起攻击。炮兵第11团第1、第2连冒着空中飞机轰炸和地面炮火打击,积极组织火力协同步兵守住了阵地,歼敌800余人,击毁敌坦克11辆。17日,炮兵第11团第4连在文登里方向支援第68军作战,一天内配合步兵打退敌团规模的进攻5次,以火力直接杀伤敌500余人。炮4班在战斗中伤亡6人继续坚持战斗,战后荣获"二级英雄炮班"称号。18日,敌坦克42辆沿金城川公路运动时,炮兵第11团第1、2连和炮兵第20团第9连,沉着勇敢,相互配合,把坦克放近到直射距离内突然开火,一举毁伤敌坦克16辆,其中炮兵11团2连以三发炮弹击毁敌坦克两辆,炮20团9连以八十六发炮弹击毁击伤敌坦克十一辆,创入朝作战以来,以少量炮弹毁伤敌坦克的纪录。打击了敌人坦克进攻的疯狂气焰,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

 上甘岭战役中,炮兵11团高机连采取定点掩护与机动作战相结合,战役中击落击伤敌机15架,荣立集体一等功。2营6连配合步兵歼敌近千名,战后被志愿军炮兵政治部记集体二等功。

11团4连5班被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荣记集体一等功。

1955年3月20日,炮兵第11团调归炮12师建制,移防山东潍坊黑山营房。1957年2月,转隶由朝鲜回国的炮兵第8师建制。1969年8月6日,炮11团换装60式122加农炮36门,汽车72辆。1985年11月18日,炮11团由130加农炮换装为152加榴炮。2003年炮兵第8师缩编为第26集团军炮兵旅,炮兵11团番号撤销。

该团4连为著名的红炮连,沿革为:

1、1930年7月在湖南平江成立红3军团山炮连。

2、1931年6月,以该连为基础扩编为军委炮兵团。

3、1931年7月,军委炮兵团改为红3军团炮兵教导大队。

4、1931年11月,炮兵教导大队改为红军学校炮兵队。

5、1932年6月,炮兵队抽出部分人员组成炮兵连,配合红1、3军团作战。

6、1933年4月,炮兵连返回红军学校,与炮兵队及其他兵种分队合编为特科营。

7、1933年10月,以特科营为基础扩编为特科学校,炮兵队扩编为一个营。

8、1934年3月,从特科学校炮兵营抽出一个炮连又两个排,组成特科队。

9、1934年5月,以特科队为基础和原红3军团炮兵合编为红3军团炮兵营。

10、1934年秋,特科学校炮兵营改名为军委红星炮兵营。
11、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军委将红星炮兵营撤消,其1、2连分到红3军团,3连分到红1军团。

12、长征途中,红3军团炮兵营和红1军团炮兵营先后各缩编为一个炮兵连。

1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将红1、3军团的两个炮兵连合编为一个迫击炮连,归红1军团指挥。

14、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1军团迫击炮连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炮兵连。

15、1938年,炮兵连划归八路军686团。

16、1943年,炮兵连调归山东滨海军区教导营。

17、1945年1月,滨海军区教导营扩编为教导团,炮兵连也扩编为炮兵营,下辖第7、8、9三个连。7连为老炮兵连主体。

18、1946年11月,7连调入华东军政大学6大队(炮兵大队),为第4中队。

19、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成立特纵榴炮1团,军大6大队4中队调来作为建团中坚,改称第4连。

20、1949年4月,榴炮1团改为炮兵第11团,4连番号不变。该连随团曾转隶过炮3师、1师、7师、8师等。

21、1960年10月20日,济南军区政治部授予炮兵第8师11团4连"红军炮兵连"称号。

22、2003年12月,炮兵第8师精简整编,红炮连改为陆军第26集团军炮兵旅2营4连。

炮兵第12团,1949年4月由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6团(炮6团是在淮海战役后改装组建的摩托化榴弹炮兵团,由原山东兵团榴炮营、特纵炮一团第3营等炮兵部队编成,下辖3个营、9个炮连,官兵1800余名,拥有36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130余辆美制军用卡车,配有当时最现代化的水陆两用汽车、观测器材及超短波无线电话设备)改称,是炮击紫石英号作战的主力之一。1950年1月起隶属炮兵第3师,曾参加抗美援朝、炮击金门等作战。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广西方向作战,7连用24发炮弹摧毁了越军1个4门制榴弹炮连,创造了炮兵史上的奇迹,被广州军区记集体一等功(该连1985年改为炮兵第3旅第7连,后改为第31集团军炮兵旅2营4连。2006年8月31日,被南京军区授予“海峡前哨神炮连”荣誉称号)。1985年炮兵第3师缩编为第31集团军炮兵旅,炮兵12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13团,1949年5月由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第11、12团和教导团各一部组建,装备美式105榴弹炮36门
,1950年1月起隶属炮兵第3师。曾参加抗美援朝和炮击金门作战。1984年7月20日,配属炮兵第9师开赴云南前线参战。1985年8月,与陆军第29军87师师部合编为南京军区炮兵第3旅。

炮兵第14团,该团前身为新四军1师兼苏中军区炮兵团。1945年10月22日由为新四军1师兼苏中军区炮兵营扩编。1946年2月,改编为华中军区苏中军区炮兵团。1947年3月18日,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野炮团。9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2团。1949年4月参加渡江战役,击沉一艘仓惶向东逃窜的国民党军舰,支援步兵胜利地渡过了长江天堑。战后,一连三炮、四连一炮、六连三炮被华东军区授予"渡江英雄炮"光荣称号。1949年6月20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14团。1951年1月,朝鲜四次战役中,炮兵第14团在汉江以北、铁原以南地区,配合26军阻击敌人三十八昼夜。干部战士不畏严寒,英勇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一连三炮被二十六26军授予"首战功劳炮"光荣称号,班长王永康被26军党委授予"三级人民英雄"称号,二连荣立集体三等功。同年五月下旬在平康以北地区配合78师参加平金淮阻击战,该团高机连在战斗中击落敌机五架,击伤敌机七架,荣立集体三等功。孙福祥一人击伤敌机三架,击落四架,被26军授予"射击英雄"称号,志愿军党委给他记特等功。1952年7月,炮兵第14团转隶炮兵9师建制。1952年6月至1953年3月,炮兵第9师先后在常州、苏州火车站接收苏式122榴弹炮56门,152加榴炮28门,各种车辆322台,炮兵第14团改装为152加榴炮兵团。1953年7月中旬,华东军区炮兵选派炮兵第9师参谋长孙林瑞率炮14团1营和炮17团两个营去北京参加国庆4周年阅兵。1954年8月至1957年2月,炮兵第14团奉命开赴福建前线,执行炮击金门作战任务。1954年9月10日上午九时许,炮十四团群观侦察员胡林华,在侦察中发现小金门上林西北树林后面的一堆黄土上,有人在修工事,并有四个黑点,有人拿着小旗来回走动。营参谋安定良、指挥连副连长李尚进、侦察排长黄新辉等同志,反复观察研究,判断是敌在构筑炮阵地。群长、炮十四团参谋长杨庭槐当即命令三营九连射击。连长薛蕴忠立即组织全连迅速准备,十时十分开火,经两小时激战,击毁敌一O五榴弹炮三门。下午四时三十分,九连又继续射击,将敌一受伤火炮击毁。至此,九连共发射炮弹九十八发,全歼敌一个一O五榴炮连,荣记集体二等功。1957年改装56式152加榴炮。1963年1月1日起,炮14团担负全军战备值班任务。1972年12月,炮14团由152加榴炮改装为国产1966式152加榴炮,同时改装法国进口GBC牵引车,共39辆。

1980年,炮14团由GBC改装为奔驰2026牵引车39辆。

1984年7月至1985年6月,随炮9师开赴老山地区执行作战任务。

炮兵第15团,1949年5月由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3团改称(1947年10月,以在沙土集战役中缴获的日式一零五榴弹炮六门为基础,将华东特纵警卫团改编为日榴、野炮混合团。除从警卫团抽出四个连组成特纵警卫营,另抽调一个连归骑兵团建制外,调拨原野炮团五、九两个连,加上渤海军区调来的两个炮兵连编成,曾参加炮击紫石英号作战),隶属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建制,装备榴弹炮十六门,野炮十九门。1950年10月25日,调归西南军区炮兵暂编第4师(1951年2月10日改称炮兵第4师),装备91式105榴弹炮28门。1952年改隶炮兵第6师,1955年3月改隶炮兵第7师,1957年3月,改隶炮兵第12师建制。1962年12月31日,根据总参《关于1963年建立战备值班部队的命令》,济南军区确定炮兵第15团为全军战备值班部队,从1963年1月1日起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1985年炮兵第12师缩编为第67集团军炮兵旅,炮兵15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16团,该团前身为山东军区胶东军区炮兵团。1947年1月,由胶东军区炮兵营扩编。1948年6月1日,该团机关1/3及3营、1连,与山东兵团榴炮1营和野炮2营组成山东兵团炮兵团。1949年2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4团。6月20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16团。1951年2月调归27军入朝参战。1951年9月回国归华东军区炮兵建制。1952年8月1日,转隶炮兵9师建制。1952年6月至1953年3月,炮兵第9师先后在常州、苏州火车站接收苏式122榴弹炮56门,152加榴炮28门,各种车辆322台。炮兵第14团改装为122榴弹炮兵团。
炮16团曾参加炮击金门作战。1961年1月6日起,担任全军战备值班任务。1976年12月,炮16团由苏式122榴弹炮换装为国产59-1式130加农炮;装备国产红岩牵引车39辆。1984年7月至1985年6月,随炮9师开赴老山地区执行作战任务,炮16团侦察股股长徐小丹被中央军委授予"炮兵侦察英雄"称号,炮16团4连被昆明军区授予"模范炮兵连"称号。

炮兵第17团,该团前身为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5团。1949年3月18日,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以纵队机关和直属队一部、纵队部分老炮兵部队和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部分炮兵分队合编成立。1949年6月20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17团。曾配属20军入朝参战。1952年8月1日,转隶炮兵9师建制。1952年6月至1953年3月,炮兵第9师先后在常州、苏州火车站接收苏式122榴弹炮56门,152加榴炮28门,各种车辆322台。炮兵第17团改装为122榴弹炮兵团。
1957年1月,调归炮兵3师建制。曾参加炮击金门作战,涌现出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胡德安(炮17团4连2班三炮手)。1984年7月至1985年6月,随炮9师开赴老山地区执行作战任务。

炮兵第18团,1952年9月,以从炮7团、炮15团抽组的部分连队为基础组成,隶属炮兵第4师,1955年2月10日执行122榴弹炮团编制。1979年9月25日,炮兵18团执行152加榴炮团编制。该团曾参加1979年对越作战和80年代老山防御作战。2003年改为步兵第40师炮兵团。2008年恢复炮兵第18团番号,仍归步兵第40师建制。

90年代中后期,炮兵第18团创造了"全面搞建设、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的基层建设经验,成为全军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被誉为"乌蒙铁军"。1998年4月,中央军委8号文件转发炮兵第18团全面建设的基本经验,2000年11月,中央军委给炮兵第18团记集体一等功,并在全军开展了学习炮兵18团活动。

炮兵第19团,1950年1月组建,隶属炮兵第7师,12月装备德式150榴弹炮19门。1955年11月,参加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1961年年底,沈阳军区炮兵授予炮兵19团4连"神炮连"称号。1973年6月14日,炮兵19团(欠3营)奉军区命令接受绥芬河战区炮兵群防务,接替炮10师31团任务。1975年4月,撤出战区归建。1976年装备130加农炮36门。1985年炮兵第7师缩编为第39集团军炮兵旅,炮兵19团番号撤销。

1992年,陆军第14集团军炮兵旅缩编为炮兵第19团,隶属炮兵第4师,为130加农炮团。2003年炮4师缩编为第14集团军炮兵旅,炮兵19团改编为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0团。

炮兵第20团,1950年1月组建,隶属炮兵第7师,12月装备日式105榴弹炮18门,105加农炮8门。1950年11月下旬,奉命北调山东周村基地进行改装,接装苏式122榴弹炮36门,吉斯151牵引车45台。炮兵20团原来的装备移交给炮兵21团。1951年4月入朝参战。炮二十团四、八、九连立集体一等功,三营和五、七连、团修械所立集体二等功,炮二十团全团和二营立集体三等功,个人张瑞臣、金耳世立特等功、王震飞立一等功及百余干部战士立二、三等功。全团荣记集体三等功。1954年1月,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该团第9连(后改为2营6连)"二级英雄连"称号。

上甘岭战役中,在连续七昼夜的激战中,3营8连在每炮只有四至六人的情况下,依然以高昂的战斗热情,圆满完成战斗任务。炮手张瑞臣在头部、左腿和右手负了重伤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战斗达两天两夜,他自己装填,自己瞄准,自己发射炮弹600多发,消灭敌人390多名,还摧毁了敌人的炮群和坦克,坚守了阵地。敌机投掷汽油弹,烈火蔓延至火炮工事,他不顾烈火和敌机的威胁,奋力抢出了瞄准镜,并将烈火扑灭,保住了火炮及200多发炮弹,战后被评为二级英雄、特等功臣,连队被志愿军政治部记集体一等功。

1951年10月,炮兵第20团第9连奉命支援第67军第一梯队进行防御作战。28日,美军42辆坦克向金城突进,第9连突然开火,猛烈射击,经2小时激战,击毁、击伤美军坦克11辆。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向全军通报对炮9连的嘉奖:"我炮20团9连于金城一带担任阻击任务,敌人以42辆坦克大举向我进犯,该连以86发破甲弹沉着射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击毁敌坦克1l辆,创入朝作战以来,以少量炮弹毁伤敌坦克的纪录,打击了敌人坦克进攻的疯狂气焰。。"该连平时对敌人坦克进犯必经道路等情况,能细心钻研,在紧急情况下又能沉着射击,此种技术与勇敢相结合的范例,实值我全军特别是炮兵部队学习。"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第9连先后配属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和第12军第31师等部队作战。10月14日,该连向阳地村集结的美军、南朝鲜(韩国)军2个营射击,毙伤200余人。17日,第9连与美军炮兵群展开90分钟激烈炮战,以176发炮弹击毁其155毫米榴弹炮11门、汽车25辆,毙伤其百余人。20日,美军航空兵、炮兵对第9连阵地实施报复性轰炸和射击,该连奋勇反击,新炮手张清林在送弹棍被炸断的情况下,用拳头连续推送炮弹80余发,保持火力不间断,有效地压制了美军炮兵。22日,第9连向占领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之敌猛烈射击,毙其60余人。11月4日,该连支援步兵向537.7高地北山反击,摧毁美军碉堡8个,击毁化学炮3门、机枪3挺,毙伤敌40余人。至11月25日,在连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第9连以猛、准、狠的火力,击毁美军105毫米榴弹炮和155毫米榴弹炮共33门。在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该连配属第60军第179师第535团进攻北汉江以东南朝鲜军据守的902.8高地。6月10日,第9连和其他连队一起,实施急袭射击和炮火假转移,给南朝鲜军以大量杀伤,摧毁其大部工事,为步兵全歼南朝鲜守军创造了条件。  

抗美援朝战争中,第9连共参加战斗327次,毙伤美军和南朝鲜军3600余人,击毁火炮58门、坦克20辆、汽车31辆,摧毁碉堡632个、弹药库15座。先后荣立集体一、二等功各1次。1954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该连二级英雄连荣誉称号。

1958年、1959年炮兵20团参加北京国庆阅兵,其中1959年,全团抽调干部、战士300名,火炮18门,汽车29台,组成5个方队参加国庆十周年阅兵式。

1960年3月,炮兵20团为沈阳军区战备值班团。

1969年3月12日,炮兵7师奉命调炮兵20团2营和加强分队(团直指挥连、运输连和修理所的主干力量)执行珍宝岛作战任务,3月12日4时37分由炮20团团长蔡德利率领,编成两个列车梯队,3月13日早晨在福利屯车站下车,15日到达向阳屯占领阵地,6月13日撤出阵地。

1976年装备130加农炮36门。

1985年炮兵第7师缩编为第39集团军炮兵旅,炮兵20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21团,1950年由步兵第90师269团改建,11月隶属炮兵第7师。1950年11月下旬,接收炮兵20团原装备的日式105榴弹炮18门,105加农炮8门。1951年7月1日接装36门苏制122榴弹炮,10月23日开始入朝参战。1977年5月炮兵7师由加农炮师改为加农榴弹炮师,师辖2个加农炮团、1个加榴炮团和1个火箭炮团。炮兵21团换装152加榴炮。1985年炮兵第7师缩编为第39集团军炮兵旅,炮兵21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22团,1952年8月由苏北军区炮团2个营和步兵第86师炮兵营编成组建,隶属炮兵第12师。1985年1月21日,随炮兵第12师(辖152加农炮第22团、152加榴炮第24团,并指挥炮兵第8师130加农炮第46团)配属陆军第67军入滇轮战。1986年5月14日,中央军委授予炮兵第12师22团指挥连副连长花陈兵烈士"炮兵侦察英雄"称号。1976年装备152加榴炮36门。1985年炮兵第12师缩编为第67集团军炮兵旅,炮兵22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23团,1952年8月由步兵第99师炮兵团2个营和步兵第97师炮营编成,隶属炮兵第12师。1955年3月8日改编为第1机炮师炮兵团。

1956年3月,由炮兵第10师重新组建炮兵第23团,归炮兵第11师建制。1976年,炮兵第11师整编,炮兵第23团为122榴弹炮团、炮兵第42团为122加农炮团、炮兵第43团为152加榴炮团,炮兵第202团为130火箭炮团,全师编制5284人。1979年9月,炮兵第23团换装为152加榴炮团。

1985年炮兵第11师缩编为第40集团军炮兵旅,炮兵23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24团,1952年8月由步兵第101师炮兵团2个营和步兵第98师炮兵营组建,隶属炮兵第12师。1985年1月21日,随炮兵第12师(辖152加农炮第22团、152加榴炮第24团,并指挥炮兵第8师130加农炮第46团)配属陆军第67军入滇轮战。1985年炮兵第12师缩编为第67集团军炮兵旅,炮兵24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25团,1945年12月,以延安炮校分配来的38名下部和在宾县搜集到的6门九-式加榴炮、9门九四式迫击炮为基础,抽调了3个步兵连队组成松江军区炮兵团。1946年4月,以牡丹江军区炮兵营(4个连)、宁安二支队山炮连和炮校派来的60名干部为基础,组建牡丹江军区炮兵团。1947年2月,以原牡丹江炮团团直、三营以及松江军区炮团团直、第一、第三营,整编成3个营9个连的骡马牵引的野榴炮团,即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1团。1949年4月改称炮兵第25团,隶属炮兵第1师。1950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战场,成为首批参战的炮兵部队之一。1951年5月回国改装为122榴弹炮团,1953年5月再次入朝。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共发射炮弹53670发,击毁敌炮97门,军车35台,目标335个。

1981年5月5日炮兵25团加强师气象排、工兵排,配属广西军区独立3师参加收复法卡山,5月15日至6月20日共对敌远射程炮兵阵地射击19次,发射炮弹600余发,压制敌炮阵地12个,毁伤敌炮21门,坦克1辆,汽车2辆,毙伤110人,该团3连被广州军区授予"法卡山英雄炮3连"称号。

炮兵第26团,前身为1945年10月以延安炮校分配的干部及冀察热辽军区16分区独立工兵营为基础组建的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旅第2团,全团388人,辖3个战防炮连,有8门野炮,团长朱家鼎,后调文击任政委。1946年1月14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炮兵旅第2团。6月,炮兵旅和机关与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合并,2团归炮兵学校建制,后编为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第2团,1949年4月改称炮兵第26团,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1师建制。

1950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战场,成为首批参战的炮兵部队之一。当时,炮兵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写了一首慷慨激昂的出征诗:"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缘起。1951年5月回国改装为122榴弹炮团,1951年9月再次入朝。

在第四次战役期间,1951年2月10日和11日,美军1个营,在坦克、飞机、重炮支援下,数次进攻汉江奉恩寺渡口。炮兵第26团两个营目标选择得当,集中火力猛烈袭击敌之进攻队形,使敌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该团1连在战斗中,阵地落弹300余发,两门火炮损坏,工事大部被毁,4炮弹药室中弹起火。该连不顾弹片横飞,人员严重伤亡,顽强坚持战斗,集中炮火歼敌有生力量,荣立集体大功。

1979年炮兵第26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广州军区授予 8连"英雄炮8连",26团警卫排战士黄恩栋 "钢铁战士"称号。

炮兵第27团,1946年8月1日,以原吉林军区炮兵营(1946年1月组建)及23旅炮兵队为基础,组建吉辽军区炮兵团,辖3个炮兵营,团长朱光、政委何在香,隶属吉林军区。1947年3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4团,团长朱光,政委张英。1948年12月改称炮兵第3团。1949年4月由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27团(日式150mm榴弹炮),隶属炮兵第1师。

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951年5月回国改装为122榴弹炮团,1951年9月再次入朝。1952年7月中旬,炮兵第27团支援第115师第343团第4次打老秃山(即上浦房东山)时,派遣第8连指挥排长刘建华,只带1名无线电话员,利用夜暗潜入老秃山主峰后,在距敌不到200米处,实施敌后观察射击。以344发炮弹摧毁反斜面上的全部地堡22个和一些工事设施,打掉敌指挥所,击毁坦克两辆。17日21时15分,参战炮兵又对老秃山敌主阵地进行6分钟火力急袭,步兵在炮火掩护下仅用6分钟即攻占主峰,10余分钟占领老秃山。18日至22日,炮兵以猛烈火力多次拦阻敌连、营规模的反冲击,支援步兵守住了阵地。此战,歼敌1350余人,毁伤敌坦克7辆,汽车6辆。指挥排长刘建华以非凡的胆略和过硬的军事指挥技能,创造了敌后观察射击的范例,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2营副营长吴志平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27团1连被广州军区授予"英雄炮1连"称号。

炮兵第28团,1949年4月由第四野战军炮兵第2师第4团改称,隶属炮兵第2师。其前身为1947年3月在牡丹江以东北民主联军炮校警卫营为基础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3团,经收集装备侵华日军在东北遗弃的二十多门一五五榴弹炮和一O五加农炮,成为解放军第一个摩托化重炮团。1948年12月29日,改称炮兵第4团。

1985年炮兵第2师缩编为第20集团军炮兵旅,炮兵28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29团,1949年4月由第四野战军炮兵第2师第5团改称,隶属炮兵第2师。前身为1948年8月22日以松江军区独立2团机关、警卫连及1个营部、3个步兵连、辽东军区炮兵团1个营部、2个榴弹炮连、1纵榴弹炮营2个炮兵连,牡丹江军区独立2团共1208人,于牡丹江市谢家沟组建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第5团,团长周永光,政治委员范船。

1947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授予1营2连(原炮3团2连)"搜集武器模范连"。

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中,炮兵第29团第2连3班长谭朝志在战友受重伤的情况下,以过硬的军事技术,1人操作1门榴弹炮,连续发射炮弹77发,保证炮火不间断,给敌以重大杀伤,创造了技术与勇敢相结合的光辉范例,战后荣获"二级人民英雄"称号。

1951年10月志愿军总部授予29团2连"模范党支部",1991年7月济南军区授予指挥2连"党支部建设模范连",1999年9月济南军区授予指挥2连"基层全面建设模范连"称号。

1985年炮兵第2师缩编为第20集团军炮兵旅,炮兵29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30团,1949年4月由第四野战军炮兵第2师第6团改称,隶属炮兵第2师。前身为1948年5月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九纵队1个榴炮连为基础和冀东、滦县地方部队6个连合编组建的热河炮兵旅第2团,12月改称炮兵第6团。沈阳解放后换装24门美制155榴弹炮(属原国民党军炮11团)。1949年10月1日,该团参加了开国大阅兵。1950年10月22日由长甸河口入朝参战。

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炮兵第30团3营观测班长朱金池受领了伴随步兵前进观测的任务,连续激战7昼夜,在距敌很近没有工事的情况下,利用弹坑搜索观测敌情,及时呼唤了5个炮兵群的火力,使我强大炮火连续击溃敌一个排到一个团的近百次进攻,毙伤2000多名敌人,击毁敌坦克4辆,有力支援了步兵,巩固了所占领的新阵地。战后荣立特等功,被志愿军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

1976年8月该团参加河南抢险救灾,中央军委授予30团3营"抗洪救灾爱民模范营"荣誉称号。

1985年炮兵第2师缩编为第20集团军炮兵旅,炮兵30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31团,组建于1947年5月1日,当时为迫击炮大队(后改迫击炮团),直属东北炮兵司令部领导,1948年9月参加解放锦州战役,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在天津战斗中,3营7连战斗作风顽强,荣获"战斗骨干连"称号,该连4班作战英勇顽强,班长梁基锡被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授予"梁基锡班"称号,平津战役后,奉命改编为炮7团(改装为榴弹炮兵团),归炮2师建制。5月1日,改称炮兵第31团。1951年3月改归炮兵第8师建制,改装为122榴弹炮兵团。1953年10月改隶炮兵第10师建制。抗美援朝战争中,该团1连被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荣记集体一等功。1979年底,炮31团换装152加榴炮36门,新装备奔驰牵引车20台。

2003年炮兵第10师缩编为第16集团军炮兵旅,炮兵31团改编为吉林省军区边防第2团。

炮兵第32团,1950年5月由江西省军区第156师、湖南省军区第162师及湖北、河南省军区独立山炮营合编,隶属炮兵第5师。1951年10月入朝归12军建制,1952年12月隶属炮兵第10师。1953年1月,接收苏制122榴弹炮。

1954年,炮32、45团各组成1个方队,1955年,炮32团1、2、4、5连组成1个方队,参加北京国庆阅兵。

1955年3月,随炮兵第10师前往旅大接装,改为160迫击炮团。1960年9月,换装为122榴弹炮。

1969年11月中旬,炮32团开赴绥芬河前指战区,担负边防作战值班任务。1976年装备152加榴炮36门。1985年该团编入陆军第16集团军炮兵旅。1992年第16集团军炮兵旅又缩编为炮兵第32团,划给炮兵10师建制,为130加农炮兵团。2003年炮兵第10师缩编为第16集团军炮兵旅,炮兵32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33团,1951年3月3日以广东军区战防炮团机关及4个连队为基础,与炮2师31团1营及珠江军分区炮兵团在韶关合并而成。1952年11月归炮兵第5师建制,装备美式105榴弹炮24门,美式57战防炮16门.1953年10月调归炮兵第1师建制,1957年3月调归炮兵第10师建制。1976年5月,炮33团从炮7师21团接收59式130加农炮36门,吉西艾曲牵引车39台。1985年编入陆军第64集团军炮兵旅。

炮兵第34团,1949年4月由辽西组建,东北军区炮兵第6师建制,1950年7月,随师调归海军,改建为海军海岸炮兵学校。

我军第二个炮兵第34团1951年11月由广东军区组建,1953年1月归炮兵第5师建制,装备日105榴弹炮4门,美M1式山炮1门,日94式山炮15门。1970年7月19日-9月20日,炮兵第34团由原苏式122加农炮团,改装国产60式122加农炮36门。1985年炮兵第5师缩编为第24集团军炮兵旅,炮兵34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35团,1949年4月由辽东军区组建,东北军区炮兵第6师建制,1950年7月,随师调归海军,改建为海军海岸炮兵学校。

我军第二个炮兵第35团由广西军区步兵426团团直和3个师属山炮营改编组成,1952年10月归炮兵第5师建制,装备日41式山炮2门,94式山炮17门,苏09式山炮4门。1972年11月13日,炮兵第5师第35团由苏制122榴弹炮换装为国产66式152加榴炮36门,吉比西牵引车39台,于1973年1月12日前完成换装。1985年炮兵第5师缩编为第24集团军炮兵旅,炮兵35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36团,1952年5月4日,以第10军第184师炮兵团及该师第551团、554团炮兵营,并与原第3训练基地暂编炮兵第10团团部合编组建,9月13日,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36团"番号,归炮兵第14师建制。1953年10月至12月,炮14师进行整编,炮36团装备为122榴弹炮。1955年2月改隶炮兵第11师建制。

1955年3月,炮兵第11师赴旅大地区接收苏军装备和换装。共接收152榴弹炮36门装备炮兵第43团、122榴弹炮36门装备炮兵第42团、160迫击炮36门装备炮兵第36团、M-13火箭炮28门装备炮兵第202团。

1960年8月,炮兵第36团换装国产54式122榴弹炮。

1976年调归炮兵第7师,由122榴弹炮团改编为130火箭炮团。1985年改隶陆军第39集团军117师,执行教导团编制,1989年6月撤销。

炮兵第37团,1952年7月上旬,炮兵第3训练基地所属之炮兵暂9团团直调归西北炮兵第15师建制为炮兵第37团,旋即由西北军区抽调干部、战士659人,并由第1炮兵学校抽调干部60余人,组成1个122榴弹炮团,同年11月调归炮14师建制。1953年10月至12月,炮14师进行整编,炮37团装备122榴弹炮。1979年9月下旬炮兵第37团由122毫米榴弹炮36门换装为130加农炮36门,吉斯151牵引车40台换装为红岩牵引车40台。1985年炮37团增编130加农炮18门,红岩牵引车19台。1987年4月至1988年4月参加老山作战,炮37团荣立集体三等功,2连在对越防御作战中担负老山当面对敌作战任务,一年来,对敌纵深内16个重要目标实施炮周22次,发射炮弹1956发,摧毁敌152榴炮6门、各类工事160个、指挥所1个、军车3辆、弹药所6个,歼敌100余人,全连无一伤亡,被中央军委授予2连“老山作战神炮连”荣誉称号。2003年炮兵第14师缩编为第65集团军炮兵旅,炮兵37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38团,组建情况不详,曾归宣化炮兵学院建制,1969年调归炮兵第13师建制,装备122榴弹炮。1985年炮兵第13师缩编为炮兵第2旅,炮兵38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39团,组建情况不详,1952年6月调归炮兵第6师建制,装备日式40式150榴弹炮27门,日14式榴弹炮4门,38式野炮4门。1953年7月,炮兵第39团入朝作战,1955年,调归炮兵第3师建制,曾参加炮击金门战斗。1985年炮兵第3师缩编为第31集团军炮兵旅,炮兵39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40团,前身是1948年11月以华北2兵团及晋察冀部分炮兵连队为基础,接收黑龙江12个县大队中的12个建制连队组成的东北军区炮兵6团,不久改称炮兵7团,1949年2月改编为华北炮兵2旅2团,装备90野炮24门,后编为20兵团炮兵团。1949年4月改称炮兵第40团。1952年6月调归炮兵第6师建制,装备美式105榴弹炮3门,日式野炮、榴弹炮30门。1953年3月,炮兵第40团改装,第1、2营改装日式150榴弹炮24门,3营装备150榴弹炮4门,152榴弹炮4门,90野炮4门。1959年5月至1962年3月随师入闽执行作战任务。1964年8月14日,炮兵第6师第40团改装122加农炮,中型履带牵引车36辆,该团原装备的苏制122榴弹炮于22日移交炮兵第14师6团。1970年7月19日—9月20日,炮兵第6师第40团改装为130加农炮,装备59式130加农炮36门。1985年炮兵第6师缩编为第38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0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41团,前身为华北炮2旅第3团、华北军区机动炮团。1949年4月,华北炮2旅3团机关(重迫击炮)、1团5、9连和独立炮营、207师山炮营、冀东步兵19团所接受的国民党军94军火炮、车辆、器材及部分人员,合编为华北特种机动炮团,驻防北京北苑。该团下辖3个炮营,各营辖3个炮连。共装备美一0五榴弹炮9门,苏制一一五榴弹炮3门,日式九0野炮10门,日式九四野炮9门。后改称炮兵第41团。1951年7月配属67军入朝参战,后转隶炮兵第7、第3师,荣立集体三等功。1952年6月调归炮兵第6师建制,装备美式105榴弹炮16门,日式90野炮14门,日式20高炮5门,苏式12.7高机9挺。1958年8月至1962年3月随师入闽执行作战任务。1977年5月,炮兵第6师由加农炮师改为加农榴弹炮师,师辖2个加农炮团、1个加榴炮团和1个火箭炮团。炮兵第41团换装加农炮。1985年炮兵第6师缩编为第38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1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42团,1949年4月由第4野战军45军炮兵团和48军炮兵团2营合编,归炮兵第5师建制。1950年10月赴朝作战,1951年1月曾拨归第40军建制,1953年10月回国。1955年2月改隶炮兵第11师建制。

1955年3月,炮兵第11师赴旅大地区接收苏军装备和换装。共接收152榴弹炮36门装备炮兵第43团、122榴弹炮36门装备炮兵第42团、160迫击炮36门装备炮兵第36团、M-13火箭炮28门装备炮兵第202团。

1976年,炮兵第11师整编,炮兵第23团为122榴弹炮团、炮兵第42团为122加农炮团、炮兵第43团为152加榴炮团,炮兵第202团为130火箭炮团,全师编制5284人。

1985年炮兵第11师缩编为第40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2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43团,1949年8月15日原47军炮兵团团直和1、3营与48军炮兵团1营在河南确山合编组建炮兵43团,归炮兵第5师建制。1951年3月改归炮兵第8师建制,改装为122榴弹炮兵团。1953年10月,调入炮兵第10师,1955年2月,与炮兵第11师203团对调。1955年3月,炮兵第11师赴旅大地区接收苏军装备和换装。共接收152榴弹炮36门装备炮兵第43团、122榴弹炮36门装备炮兵第42团、160迫击炮36门装备炮兵第36团、M-13火箭炮28门装备炮兵第202团。1969年9月,炮兵第43团由152榴弹炮改装66式122加农炮。1971年11月,炮兵第43团在辽宁省锦州市锦西县由66式122加农炮换装为66式152加榴炮。

1985年10月,转隶炮兵第10师建制。2003年炮兵第10师缩编为第16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3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44团,1949年8月由第4野战军第49军炮兵团改称,其中由49军炮兵分队组建成团部,并带两个营加入44团,组建二营、三营;由46军炮兵分队组建团部一部分,带一个连队组建一营三连;由40军炮兵分队组建一营营部,并带两个连加入组建一营一连、一营二连,归炮兵第5师建制,1950年6月调归炮兵第8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53年9月27日,离开朝鲜西海岸线,回国整编,归建炮兵第五师。1957年2月调归炮兵第1师,1968年改为陆军第43军炮兵团。

1976年1月原坦克13师炮兵团调归炮兵第2师,改番号为炮兵44团。1985年炮兵第2师缩编为第20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4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45团,前身辽宁军区炮兵团,1946年9月成立于通化市。1946年12月在东北临江合编为辽东军区炮兵团。1947年归建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为纵队炮兵团,1949年7月于湖北咸宁改为12兵团直属炮兵45团,1950年3月于密山改编为炮8师45团,10月入朝参战。1952年12月调归炮兵第10师建制。1953年1月,接收苏制152榴弹炮28门。1954年,炮45团组成1个方队参加北京国庆阅兵。1970年8月,炮45团换装60式122加农炮。

2003年炮兵第10师缩编为第16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5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46团,前身为1948年5月15日在吉林省梨树县成立的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炮兵团(由一纵2师补充团的机关组成该团机关)。1949年6月,改为炮兵第46团,拨归第13兵团建制,1950年1月归炮兵第8师建制10月入朝参战。1952年12月调归炮兵第10师建制。1953年1月,接收苏制122榴弹炮。1953年10月调归炮兵第8师。1979年8月29日,炮46团由122榴弹炮换装为130加农炮。1985年1月至1986年6月,配属炮12师随第67集团军开赴云南老山执行对越防御作战任务,作战中参加大的战斗7次,对790个目标射击2837次,耗弹45102发,支援步兵粉碎团营规模进攻4次,连规模进攻35次,摧毁火炮107门,高机13挺,重机枪13挺,工事171个,车辆20台,油库2个,弹药所19个,指挥观察所6个,毙敌518人,伤敌170人,全团伤亡45人,其中伤36人,亡9人。战后成都军区授予7连"英雄炮兵连"荣誉称号。2003年炮兵第8师缩编为第26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6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47团,1947年2月29日在吉林扶余县五棵树成立2纵炮兵团,以4、5师各1个野炮连,嫩江军区及黑龙江军区各1个野炮连,加上2纵各师警卫排组成的警卫连,共5个连队组成。1948年11月17日改称39军炮兵团。1949年6月拨归14兵团,8月29日归炮1师建制,1951年3月改归炮兵第8师建制,改装为152榴弹炮兵团。1969年8月6日,换装66式152加榴炮36门,汽车74辆。1985年9月25日,炮兵47团移交26军步兵第76师,撤消炮兵47团番号。1992年26集团军炮兵旅缩编为炮兵47团,划归炮8师建制,为130加农炮兵团。2003年炮兵第8师缩编为第26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7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48团,1947年在黑龙江绥化县成立6纵炮兵连,11月由18师补充团调200多新兵,从东北炮司领来94式山炮9门,成立6纵炮兵营,1948年3月7日在吉林省伊通县大绥河以6纵队炮兵营、1个野炮连和18师山炮营扩编为炮兵团,11月17日改称43军炮兵团。1949年7月,43军炮兵团1营留在43军外,与44军炮兵团1营并4、5、6连合编为炮兵48团,编制野炮、75改榴炮各18门,1950年2月21日调归炮8师。1951年4月改装为122榴弹炮兵团。2003年炮兵第8师缩编为第26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8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49团,1950年,西南军区抽调战车三团之战防炮营及川东、川南、川西之战防炮营,于铜梁西温泉组成一个战防炮团,1950年9月,中央军委正式命名为炮兵第407团。1952年该团改称炮兵第49团,归炮兵第4师建制。1955年2月10日执行122榴弹炮团编制。1977年6月7日,改装为152加榴炮团。1979年,炮兵第49团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昆明军区授予该团2营前进观察所"英雄前进观察所"称号。

2003年炮4师缩编为第14集团军炮兵旅,炮兵49团改编为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1团。

炮兵第50团,由湖南军区独立19团团直和3个师属山炮营改编的,1952年10月归炮兵第5师建制,装备美M1式山炮8门,日41式山炮21门,苏16式山炮1门,13式山炮5门,日6式山炮1门。经1960年12月总参批准,1961年9月,确定炮兵第50团为华北地区预备炮兵作战值班团,全部达到齐装满员。1976年7月,参加唐山、丰南的抗震救灾,中央军委给炮兵第50团记集体一等功,授予炮兵第50团卫生队"唐山抗震救灾模范卫生队"的光荣称号。1985年炮兵第5师缩编为第24集团军炮兵旅,炮兵50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51团,1961年9月,陆军第15军炮兵基干团改为炮兵51团,归炮兵2师建制。1968年9月调归17军建制,1973年3月1日归建炮兵第2师。 1974年调宣化炮兵学院为训练团。

炮兵第52团,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410团,组建于1961年4月26日,隶属广州军区炮兵,1962年改为炮兵第52团。1976年2月1日调炮1师建制。1979年参加对越作战,炮52团荣立"集体一等功",52团8连连长徐礼成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模范"称号。1985年该团编入41集团军炮兵旅。

1992年陆军第42集团军炮兵旅缩编为炮兵第52团,归炮兵第1师建制。

炮兵第53团,1963年1月,在福建闽侯组建福州军区152榴弹炮团,下辖4个152榴弹炮营。同年3月,改称炮兵第53团。1969年6月编为陆军第29军炮兵团。1985年撤销。

炮兵第54团,1967年2月组建,归新疆军区直属。1969年9月归炮兵第13师建制,装备122加农炮。1985年炮兵第13师缩编为炮兵第2旅,炮兵54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55团,1968年6月,由炮兵第15师抽调炮兵第1团第2营、第8团第3营等组建,为122加农炮兵团,归炮兵第15师建制。

1985年9月,炮兵第15师整编为炮兵第1旅,炮兵第55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56团,1969年12月由武汉军区炮兵第2师抽调154名干部、366名战士组建。其中由炮兵第2师29团团部干部对半组建炮56团领导及司、政、后班子,干部正副职交叉配置,由炮29团政委许景和任炮56团政委,炮29团副团长刘明书任炮56团团长。其他干部由炮2师党委调配。该团2营及所辖3个连队由炮29团2营营部和4、5、6连对半组建;3营及2个连队由炮2师30团组建。2个营5个连队缺编人员由炮2师调配补充。

1969年底组建完成后,乘专列赴河北省邢台市集结,正式归炮兵第13师建制,装备152加榴炮。随后,从福州军区调一个连到邢台市,归属炮56团建制,成为炮56团3营9连。1970年春,征兵补充兵员,组织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进行进疆准备。

1970年7月,炮56团接到炮13师进疆命令进驻新疆。

1985年炮兵第13师缩编为炮兵第2旅,炮兵56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57-60团,未组建。

炮兵第61团,1969年10月由炮兵第14师组建,归炮兵第16师建制。1985年编入陆军第27集团军炮兵旅。

炮兵第62团,1969年10月由炮兵第14师组建,归炮兵第16师建制。1985年炮兵第16师缩编为第63集团军炮兵旅,炮兵62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63团,1969年10月由炮兵第5师组建,归炮兵第16师建制。1985年炮兵第16师缩编为第63集团军炮兵旅,炮兵63团番号撤销。

炮兵第64团,1969年10月由炮兵第5师组建,归炮兵第16师建制。1985年炮兵第16师缩编为第63集团军炮兵旅,炮兵64团编入陆军第27集团军炮兵旅。

炮兵第308团1955年1月步兵第156团团部及1个营和53师炮兵教导营合并组成陆军第53师炮兵308团。1957年4月53师撤消,炮兵308团由西藏军区直接领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5779.html

更多阅读

lols5皇子打野天赋加点图 s6皇子打野天赋加点图

lols5皇子打野天赋加点图——简介 皇子打野是一个有不错的突进还有不错的开团能力的英雄,羽儿这里介绍下s5赛季季前赛的皇子打野怎么加点天赋呢?lols5皇子打野天赋加点图——工具/原料打野皇子天赋加点lols5皇子打野天赋加点图——打

怎样把PDF图片上加水印章 pdf水印 jpg图片无效

怎样把PDF图片上加水印章——简介工作中很需要的一个技能,需要盖章碰巧没有客户又急着要就就很麻烦啦。要做成仿真的章,一定要透明处理的这次用一下PS工具,初学者也不用担心,方法简单包教会怎样把PDF图片上加水印章——工具/原料一个

cs2.0怎么加人 精 cs2.0如何加人

cs2.0怎么加人 精——简介cs2.0和其他早期版本的游戏加人的方法是不同的,2.0版本加人是在控制台中输入命令来实现的,命令有很多种,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如下:cs2.0怎么加人 精——方法/步骤cs2.0怎么加人 精 1、

声明:《解放军预备加榴炮兵团简介 解放军预备役》为网友明智小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