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上海市静安区图书馆--小时候的记忆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走访上海市静安区图书馆--小时候的记忆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少小离家老大回”。 小时候,一条常德路、胶州路、新闸路、北京西路是常常“光顾”的,因为家住赵家桥路,小学读书就在北京西路常德路,同学有新闸路,胶州路等,放学后,还在新闸路踢过小象皮足球。 后来,上班了,也是天天走胶州路,北京西路、新闸路、武定路、康定路、余姚路,所以,对这“圈”的路,很是熟悉。 故,这新闸路上的静安区图书馆,一直很熟悉,也办过借书证,进去借过书。记得这个图书馆过去就是“金家巷”,有同学住那里的,但那时金家巷应该是比“棚户区”好一些的吧? 后来,在60年代,支援国家的国防建设,离开了上海。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虽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都回过赵家桥,但那时,基本没有变化。到90年代,赵家桥坼迁了,来这里就很少了。但就是这个时期,国家、上海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乡音未改鬓毛催”。十年前,退休回了上海。房子也买不起这静安寺中心城区了,故,偶来静安寺、久光(原先的“庙弄”)等,也不来新闸路。倒是有时乘921公交车经过北京西路常德路、胶州路,发现一点点的起了变化:原先北京西路铜仁路常德路之间的“群众乒乓球”房没有了(以前在这里租台子打过乒乓球);北京西路常德路口上的原先静安区少儿图书馆没有了;原先的静安区委(原先的“克美医院”)搬走了;常德路上的警备区大门搬到了北京西路上了。。。 6月3日下午,我从长宁区乘54路车,到余姚路下车。到常德路一路逛,走了二站路,因为以前上班,每天都是走这条路(在安远路插到长寿路),所以这条路过去及其熟悉。但,这次路,虽是同一条,现在有了地铁7号线站,一路很多新房子起来了,在康定路常德路还坼了一大片(以前有同事住这里),一路走来,真是感慨万千啊?! 倒是,坐落在新闸路上的静安区图书馆,”岿然不动“。几十年一贯,还是在这里。
我记得大约2点半左右,在余姚路下车的,一路走一路看,到新闸路上的静安区图书馆大约3点钟样子吧。进大门,底楼是服务台,左边有个小休息区,右边就是他的主要区域:电梯、外借部(不明显)。一楼服务台,楼梯上去是图书馆主要的功能区域,楼梯下一块牌子,是”外借部“。 一楼的左边,休息区,这里倒很”经济“,有些图书馆一定会在这里搞个”咖吧“多少也能有些补贴吧?看起来,静安区图书馆还是比较”厚道“,还是没有经济头脑?不知道。 因为,这一二年,去图书馆比较多,我知道,一般捐赠图书,都找采编部。所以,我进门,就随便看看,看到了电梯门边一块楼层安排,知道采编部在8楼,就不打搅服务台,直接乘电梯上8楼了。
电梯到了8楼,出门没有2-3米对门就是采编部。说实在的,因为前一次有过到长宁图书馆的经历,不知道静安区图书馆是否也像长宁图书馆说的,采编部只有副馆长一人兼着,我是试试看,想如果这里采编部也是没人,我就直接找他们馆里任何一位馆长副馆长,交了捐赠的书就好。谁知,这里采编部门开着,我探头看了看,一看这里坐着4个人!这里采编部房间并不大,看起来就不到20平方,但看起来井然有序。 在我探头时,一位女同志起身问,有什么事?我说:我来捐书。这位女同志马上过来,接待了我,我把二本书拿了出来,她问:这书上图有吗?并扫描了一下书上的二维码,我说已经送过了,她说,那好。并手下。然后问我有什么要求(很职业的)?是需要证书还是其他?我说,只要捐赠证书即可。她略迟疑了一下,我知道(我也有点”职业“了)她可能不能马上开得出捐赠证书,我就说,没关系,现在办不了,寄给我也行。这样,要我留了地址、联系电话。我也顺问了她贵姓?并问了她一年的采购费用多少?她说没多少,大约一二百万。我说,也是按每人3元吗?她说,是,我说这有点亏啊?因为现在静安区很多居民都因为拆迁都搬走了。她说,是的,现在浦东新区最好了。是的,包括黄浦区也是,卢湾区、南市区都并到黄浦区了,人数就多了。采编部周老师接受我的捐赠图书。
位于8楼的采编部
在8楼墙上的。 7楼是他们馆长、副馆长等办公区,我就不打扰了,就到了6楼。6楼是自修室。自修室不大,但到座无虚席。也不打扰了,看一下就下楼。但记得在长宁图书馆听郭馆长说,上图吴馆长的思路,公共图书馆不建议设自修室的,大约也是各自按”区情“吧?或许,静安区图书馆是个老馆,已经有了,不好随便更改?5楼是多媒体阅览室,但电脑不多,而使用者也不多。
多媒体阅览室还有一块牌子,公共电子阅览室。
5楼还有一个房间,是影视放映室,还有一块牌子是社区影视厅。
5楼一块名人语录。 然后再下到4楼。4楼是”中文文献第二阅览室“。
中文文献第二阅览室的服务台阅览室靠窗一边
阅览室进门一边
阅览室藏书架
阅览室的书架我进中文文献第二阅览室后,在书架上随便扫了扫,看了这本,原来这是介绍各地茶楼建筑和内景的,不是介绍如果喝茶的。
我又看到一本,这都是外面一般看不到了书。这表,记得在澳门旅游时,在當店看到过。
翻开看了看内页。内页之一
内页之一又到里面的书架上看看了。
在里面的书架上看到的。因为没时间,就随手翻了翻,再下一楼。到3楼,3楼是中文文献第一阅览室。3楼的”中文文献第一阅览室“。靠窗一边的阅览室进门一边的阅览室在这里看到了我喜欢的内容。随手拿出了二本到座位上看看这本书,记得在上海书展上看到过,作者杨健还有一本集邮的书,售价都不菲。从另一本后记中得知,此人在静安区离这图书馆不远住过。大约为此,这图书馆进了这部书?
书的内页之一慕名拿了这书
哪知里面的附图,极差,失望。
里面的附图,绝大部分都很差,真对不起本人。 时间关系,草草看了一下,把书放回原位,再下楼道2楼。2楼的这门,是老年阅览室。
这2楼是期刊阅览室
这2楼的老年阅览室,套着另一间,是期刊阅览室。
期刊阅览室老年阅览室的报刊阅览室


期刊阅览室
期刊阅览室,人基本坐满。2楼楼道里的语录这里有《集邮报》但没有《中国集邮报》,期刊阅览室有《集邮》和《上海集邮》,没有其他集邮的期刊了。1楼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外借书库,文学馆。就是说,在上海办个卡,可以再上海任何区图书馆借、还图书,实现共享。这是1楼边门
这“一卡通”的文学馆,有二层,上下联通的。
这是在2楼的文学馆书库,读者随便可以在里面挑书,然后外借。2楼楼梯边,也是外借的文学馆 我基本走马观花的花了大约100分钟左右吧,在静安区图书馆的8、6、5、4、3、2、1楼转了一下,因为时间问题,因为从这里回到在长宁区的家,也要近100分钟左右,中间要换一部车,而到下班的高峰,还回走的更慢。这天回到家里,已经6点过了一段时间了。这是从静安区图书馆往远处拍的
这是从静安区图书馆从楼上往下拍的这条新闸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5508.html

更多阅读

怎样改善你的记忆 改善记忆力的方法

人类的大脑就好像一座图书馆。只不过其中储存的是记忆而不是书籍。在某种意义上说,海马区参与了主要的记忆过程,是大脑这座图书馆的管理员。它是这座头脑图书馆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删除大脑不再需要的短期记忆,同时整理将要永久保存的

名人故事系列:二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

故宫的记忆音画 故宫的记忆简谱

馆友“稻香居人”:您好!您的文章“故宫的记忆【音画】”于2011年5月14日已被360doc选入“休闲·怡情”频道的“音画欣赏”栏目。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2011-0

武汉伢小时候的顺口溜 武汉话 伢

武汉伢小时候的顺口溜,个个都是段子手!【武汉丫小时候的顺口溜】天马流星拳,送你妈妈上幼儿园。XX的头,像皮球,一踢踢到黄鹤楼,黄鹤楼冇得灯,一踢踢到粑粑坑。一

声明:《走访上海市静安区图书馆--小时候的记忆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为网友夕阳狠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