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 我想做一个梦给你


“我的一个梦---草间弥生个展”是享誉世界的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首次亚洲巡展。在中国,只设有上海站。

现年84岁高龄的草间弥生是日本仍然在世的国宝级艺术家之一, 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被全世界100多所艺术馆收藏。

波点偏执 (DotsObsession)


《无限镜屋》一

草间弥生持续偏执地去描绘无限的空间。 在《无限镜屋》中, 草间弥生探索了无限空间的无穷魅力。在1965年的装置作品---《无限镜屋--阳具的原野》中, 草间弥生第一次使用镜子。此后, 这种能够反射的平面媒介重复出现在她作品中。过去十年中, 她创作了大量这种类型的大型环境装置作品, 参观者可以走进这些装置作品中去探索并亲身体验一下被自己的反射影像所包围的感觉。草间弥生的镜屋装置试图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 让观众忘却自我,伴随着草间弥生去开始她正在进行的自我消融的旅程。



《无限镜屋》二

无限镜室--灵魂波光(Infinity Mirrored Room--Gleaming Lights of theSouls)

短短15秒的体验时间,参观高峰的时候可是需要用排队2小时的的代价才能换来的。

永恒的爱系列(Love Foreverseries)

此系列50幅大型布面作品是2004年至2007年这几年间草间弥生用马克笔画的,之后再制作成丝网印刷品的。 这些作品中除了不断重复的眼,圆点, 侧脸,博文和旗帜图案外, 还有蝴蝶, 花朵, 嘴唇,牵着狗或者提着手提袋的女人等图案。20世纪50年代《无限的网》在纽约展出之后, 草间弥生偏执地 用这些重复的图案创作了一大批作品。 在这个系列中,重复的图案元素和草间弥生早期在《无限的网》之前的绘画混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永恒的爱》系列在某些方面是草间弥生正在创作的《我的永恒灵魂》系列作品的“前身”。



















































我的永恒灵魂系列(My Eternal Soulseries)

《我的永恒灵魂系列》是草间弥生最近的系列绘画作品,最初的创作始于2009年。在过去的四年中,《我的永恒灵魂系列》系列已经有310件作品,并已经成为草间弥生最大规模的系列。泰特现代美术馆主办并在2011开始展出的草间弥生回顾展上,这个系列的作品开始亮相并且吸引了全球的注意。草间弥生重复地使用她创作早期就开始使用的图案如圆点和网即兴地完成这些作品,她将醒目的颜色和金属颜料与她的色感融合在一起,把具象和抽象的图像混合地渲染在画布上。在她的作品中是在直观地描述图案,也是在直观地描述她奇怪的对恐惧的幻想。

这些作品也似乎预示着她找到了心灵的和平以及精神混乱状态的改善。 这些作品的名称如《春之觉醒》, 《太阳的光耀》,《在欢愉的天空下》本身就具有诗意和隐喻的涵义。与她早起的单色调作品相比, 草间弥生的最新作品采用了更加强烈并且鲜明的表现形式。正如草间弥生自己所说:“我想要画1000甚至2000幅画。 我想要继续画画, 急事我死了, 我也会继续画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系列不仅展示了这位伟大天才的成熟, 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是在用这些作品描绘自己的生活。


























































天堂之梯(Ladder to Heaven)

在《天堂之梯》中, 梯子被天花板和地板上的镜子反射, 并无尽地扩展。 正如题目所暗示的那样, 就好比通往天堂过程无尽和无限一样。天堂意味着死亡, 然而地球的终点连接着地球终点的另一端, 而生和死就在这个地方相遇。草间弥生作品中不断重复的图像不只是同一个事物的简单重复, 而是生活和世界的继续和循环。 对于草间弥生来讲,这些无意识的幻觉和有意识的真实生活是联系这个世界的终点和另一个世界起点的媒介, 而另一个世界的终点就是这个世界的起点。 因此,通过圆点和网这些图像, 通过他们的不断重复和增加, 聚集和消亡的概念共存。


无限的网和波点系列(Infinity Net paintingsand Dots paintings)

20世纪50年代中期, 草间弥生远赴纽约去谋求艺术发展。 像其他许许多多拼命奋斗的艺术家一样, 草间弥生必须靠有限资金生存,紧衣缩食, 逐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也许是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草间弥生彻底地转变了她的绘画风格:巨大的画布上布满了看似无休无止的重复的圆齿状的单笔的单一色彩的绘画图案,而背景和图案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作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无限的网》绘画作品。 这种无穷无尽的团是有些偏执的, 但是也是发人沉思的。草间弥生使用重复的画法先于少数概念艺术家, 而且她坚持用手工完成这些绘画作品更加彰显了她的画画技巧和毅力。
第一幅《无限的网》作品的特征是黑色的表面上大量散布者白漆半圆形。 最终的作品中画布表面刷了一层淡淡的白色,这样整个作品表面都被渲染成白色。











洁净之屋(ObiliterationRoom)

是整个展览区排队第二长的地方。参观者进入前都会领到一直彩色波点粘纸。在这里,彩色波点被贴在墙上、家具上还有参观者身上,实现了任务和环境的融和。原本洁白的环境,随着参观者的增加,越发变得五颜六色了。
































为挚爱郁金香之永恒祈祷(With All My Love forthe Tulips, I Pray Forever)

《为挚爱郁金香之永恒祈祷》是为此次展览特意创作的一件大型彩色装置作品。 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草间弥生一生都在使用的视觉语言:圆点。这些重复的圆点从平面开始延伸到三维的绘画作品中, 创造出一种无限重复和变化的视觉感受。 在这个装置作品中,各种多彩的圆点覆盖了整个郁金香和乃至整个空间, 让观众淹没在这样的一个视觉世界中:用来填充的白色让观众丧失了空间感和数量感,空间中所有物体表面上的彩色光点图形让空间和物体合二为一, 并给人一种晕头转向的混乱感。这难道就是草间弥生眼中的世界吗?草间弥生曾说过圆点对她生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狗(Dogs)








南瓜(Pumpkin)



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 我想做一个梦给你





曼哈顿自杀瘾(Manhattan SuicideAddict)

草间弥生从来都认为:“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更有才华,我是最棒的。”她“大言不惭”地认为她是最伟大的艺术家,胜过毕加索。其实,草间弥生的一生并非顺风顺水,她小的时候不被家人理解,而且从小患有神经性的视听障碍。这个疾病如影随形跟了她一辈子,直到现在,她的艺术与她的幻视紧紧连结在一起。

从1990年代开始,草间弥生的声誉日荣,她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样和网状图案,与她的装扮服饰纹样经常是一致的。她浓厚的眼妆和颜色鲜艳的假发让人一见难忘。草间弥生本人与作品的高识别度,也吸引了时尚界的兴趣,她加入商业艺术领域,于是我们常能看到草间弥生的标识,这使她向家喻户晓的大众明星形象迈前了一步。

《我在这里, 却了无一物》
20世纪90年代后期,也几乎是在30年之后, 草间弥生重新创作了一些房间大小的装置作品。 《我在这里, 却了无一物》是一个黑色的家庭室内环境装置,展示了一些日常家具和附属品。然而, 在草间弥生的装置作品中,中产阶级抑郁的形象总是挥之不去,并且慢慢地变成一些非事实或者离奇的东西。这个房间和它所有的家具上都覆盖着荧光的斑点贴纸,它们在微光中闪烁。
对于草间弥生来讲,波尔卡圆点代表了她的幻想。 在一个房间里布满了能够引起幻觉的波尔卡圆点可以诠释为草间弥生试图形象化和重现她的幻觉。 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到物质世界已经被无限重复的形状所压倒。 这个装饰作品再现了艺术家内心世界, 对于参观者来说,这个装置作品是精彩的但却有让人不安的潜在因素。这些圆点更多地被视为观众视野的中断而不再是存在墙上或者是某个物体上的平面图案。


重复的视觉, 菲勒斯船(Repetitive-Vision,Phallus-Boat)

草间弥生用网和圆点形象地再现了她惊厥似的可怕幻象, 并表达她的自我消融以逃离妄想症。“自我消融”这个词从草间弥生第一次使用时就成为与她的作品密不可分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草间弥生用很多的媒介来表现这个概念,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男性生殖器形状的物体。占据了她整个童年甚至成年生活的精神创伤是她创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与她在纽约的生活状况有关。纽约是一个由男权主导的社会。而这一切可以从女性身体的过度曝光可以看出来,而最终这一切又回到了与男性生殖器为中心的精神创伤。然而,这一切又不只是关于精神创伤。 草间弥生创作了大量的男性生殖器的物体来克服她对性的恐惧, 而通过这样的创作,她的恐惧也变成了一些可笑和她熟悉的事物。 正如她的自传中所描述的:“在任何情况下, 我对性都充满了恐惧, 对男性生殖器充满了恐惧。我的恐惧是对于这种隐藏的关闭的颤动的变化, 也正是因为这些我创作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形状的物体。创作他们,并把它们放在我的恐惧之中却能够帮助我去治疗我内心的伤痛, 一点一点地我克服了恐惧。 每一天,我会做一些让我害怕的形状,然后把它们复制成许许多多。 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慢慢地把恐惧变成了我熟悉的事物。”自我消融的阐释不仅局限在草间弥生自己,同事也可以从她对女性主体的强有力表现中可以看到。这些特点在她的作品中《重复的视觉,菲勒斯船》有着完美的阐述。这个作品是她在1963年12月在纽约格特鲁德斯泰因画廊中所展示的《积聚---千舟连翩》的作品的延伸。
这个作品突出表现了一个白色的织物构成的阳具---包裹着一条带桨的小船。这艘小船被安置在一个房间里,而这个房间的墙上和天花板上覆盖着999张黑白的拼贴画,每一张拼贴画都以俯视的角度描述同一艘小船。

再生时刻(The Moment ofRegeneration)

自恋庭院(Narcissus Garden)

《自恋庭院》是草间弥生为威尼斯双年展而创作的,她没有收到官方的正式邀请。 在这个作品中, 草间弥生在地板上放置了1500个银球, 这些银球很像镜子的表面并且能够反射观众,周边的环境(例如树和天空)等等。 以此艺术家创造出了一种无限繁殖的幻象, 从这种视觉混淆中模糊了现实和幻象之间的界限。 通过这个作品,草间弥生把无限扩大的光点图形转化到了三维空间中。 这是一个先驱型的作品,在她之后的作品中众多都是主要展示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以及无限重复、增加和膨胀的关系。这件作品使用的是现成的工业商品而不是其他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材料, 在当时也被誉为先锋型的作品。

1966年的威尼斯双年展,草间弥生以《那克索斯的花园》参展,未经大会同意,就在意大利国家馆外的场地上做了1500个镜球的大型装置作品,并且立了告示牌“一个镜球卖价美金2元”,自己穿了金色的和服在现场贩卖球球,直到双年展办公室取缔她的商业行为,才制止了她。直到1993年草间弥生代表日本参展回归威尼斯双年展,这时草间弥生已是日本当代艺术的天后,身价、境遇与当年简直天壤之别。



  草间弥生的艺术为什么如此迷人?是因为草间弥生的艺术和她所有的衍生产品往往采用了充满活力的混合色彩,上面布满了无限延伸的圆点、网线等图案,尺寸、色彩以及密度的交相辉映充分展示了“无限”这个概念的可能性。这种草间弥生式图案的活灵活现,所泛起的涟漪效应,总是把人带入一个频闪的美妙世界。幻觉扩散,使你感觉身在图案之中而失去了中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备注:资料载自上海当代艺术馆宣传资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1927.html

更多阅读

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一直往前走。。。 魔兽一直往前走

我想就这样让你牵着我的手(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一直往前走。。。把每一次的依偎都想象成最后一次拥抱的机会,幸福的心疼。如此深刻而不舍;可以这样牢牢的牵住不放么?每次不得不松开你的手,因为那些我们都默许的原因,不得不松开你的手(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四十 草间弥生作品赏析

1、八大山人《水木清华图》【赏析】八大爱画荷花,构图多以一花片叶并留大片令人寻味的“余白”为特色。此画也不例外,左侧伸出几片荷叶,大笔重捺,或泼墨大写,荷茎圆转苍劲,曲折舒张,荷花轻柔婉转。整幅画墨气纵横,用笔似游龙盘旋,充分体现了

我想做点什么 残疾人我想做点什么

冯积岐第一次和画家约会是在秦岭浅山的一个避暑山庄。在此之前,她和画家只见过两次面只说过几句话。此后,画家象一片绿叶,在她眼前飘来飘去,飘来飘去,最终粘住了她;她一看见那片绿叶就嗅见了画家身上释放出来的气味——一种她也说不清道

声明:《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 我想做一个梦给你》为网友荒唐后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