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比较阅读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一、2010年吉林

子曰:“默而知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巳矣”(《子张》)

【注释】①知:(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wú):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经典著作之一。(1分)

10、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解释不同的是 (2分)

⑴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⑵五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自省也

⑶诲汝知之乎/诲人不倦 ⑷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省”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学则感受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的所获得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9.儒。(1分)

10.(4)(2分)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2分)

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2分)

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分)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

后五则选文的大意:

(1)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

(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得知识的人。”

(3)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4)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

(5)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二、2010年云南曲靖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1.(2分)(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12. (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3.(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 (3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三、2009年山东临沂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_________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

③足兵 兵:__________ ④民信之矣 信:__________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参考答案:

6.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信用

7.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四、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8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公输》)

7.《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1)

(2)

参考答案:

7、(3分)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

8、(4分)解释兼爱:却“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之意。非攻:不发动战争,不攻伐侵略。简答:示例: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或不侵害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才能消除对立,和睦共处。这两者对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五、2008年济宁市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

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参考答案:

8.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

9.答案: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10.答案: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11.答案: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六、2007年武汉市

(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

(3)思而不学则殆( )(4)满则覆( )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答: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论语十则比较阅读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答: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答:

参考答案:

7.(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态度 学 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七、2007年盐城市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

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

⑴不亦说乎?( )⑵李生说之曰( )

⑶学而不厌( )⑷王生益愠( )

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 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 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1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

10、(1)高兴 (2)劝说(3)满足 (4)恼怒

11、B

12、C

13、(1)(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

14、善学者学贵善思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八、2006年安徽省课程改革试验区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2)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

(3)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____________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内容

主张

第①则

择师之道

第②则

交益友,拒损友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4.(3分) (每小题1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15.(4分)(每小题2分)

(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16.(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九、2006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共8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 (2)惟吾德馨 德馨: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6.(1)出名(或: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

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共2分)

18.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1分)

19.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2分)

十、2002年四川眉山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⑷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⑸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愠:恼恨,怨恨 B.不耻下问 耻:耻辱,羞耻。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D.默而识之 识: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可以为师矣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学而不思则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思而不学则殆 有卖炭翁释担而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B.第(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愉快的事,与人探讨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

C.第(3)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D.第(5)则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参考答案:1.B 2.C 3.A 4.B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9388.html

更多阅读

《辛十四娘》原文、注释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注释

《辛十四娘》原文、注释 【括号内为注释】广平【在今河北省。明清时属广平府】冯生,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年号(1506—1521)】间人。少轻脱,纵酒。昧爽偶行,遇一少女,着红帔,容色娟好。从小奚奴【婢女。《周礼•天官•序官》:“奚三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五篇原文及翻译

【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

贾谊《过秦论》原文+翻译 贾谊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原文: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

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阅读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ppt

[诗词赏析] 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阅读 [复制链接]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阅读:【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

声明:《论语十则比较阅读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为网友狗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