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周玉书传》前面的话 武警部队司令员周玉书

前言

说句心里话,给周玉书司令(中国人民武警部队第三任司令员)写传记的确令我诚惶诚恐。作为军人、战士、司令,他不是属于他自己,他是国家的是维护国家利益那个群体的,而这个群体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新中国以代表人民意志而取得的政权,执政者都是人民的儿子,他们自己或者父辈们都用青春和热血打下了新中国的江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我们共知的。陌生是因为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屡屡发生,政权和人民总是在摩擦中求得一致而稳定繁荣。历史是从解救人民才发展到今天,或者说人民在寻求自我生命和生存的最佳境界中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所以政府一直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打击犯罪、处决贪官污吏,就是为了维护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从历史的发展看朝代的兴替,都是权力以及行使权力的方法和手段与人民意志的较量和抗衡的结果,人民满意的权力方法和权力手段,人民自然会协作配合而迎来盛世佳境,如果人民意志到了以死相抗的地步,混乱就会加剧,改朝换代其实就是权力的更新。站在与之只有配合的协作关系里来书写对方的生命历程,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也因此可能拥有更大的空间,因为陌生而严肃,因为熟悉而谨慎,这样也会避免“身边无伟人”的繁琐叙述,多留一点空白给读者。

传记不是历史,历史的途径只有两条,一是出于权力的需要而撰写的所谓正史,一是来自民间的趣闻轶事,二者都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历史?就是一堆白骨,只有白骨才可以被认定为历史;历史?就是时间与空间,是相对于现在的过去式时空的存在。我们所读的“历史”课本,是时空中特定人物的记忆、记录或认识。这些是不是历史的本来面貌,只有研究历史的人知道。老百姓忙于生计,他们可能创造历史但不知道书写历史,书写历史并被认可为历史的人并不多。但历史总是立浩大空间而气势犹存,经岁月打磨而韵味悠长,它是时间老人口里呼出来的一口气,随着时代气息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因为气候寒冷被凝冻成冰,可能因气候炎热而焦灼烫人,但这口气永不消逝,就像无形的大道,不见其尾不见其首,但它始终努力让人间沧桑走向人间大道,给人类以犯错和纠错的机会,并让人类在自我毁灭的路标中寻找新生和繁荣的机会。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就指出,资产阶级把一切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福柯也说,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脉动。因此,占有记忆,控制历史、是时代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麦卡锡时代”,当局抓捕甚至杀害了多少美国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这是铁幕,只有事件制造者知晓。

但传记可以放下某些包袱,可以在正野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使人物立体地再现于时代的浩渺之中,朦胧地显出真实的光亮。为了把自己的视觉彻底地调整到客观上来,让自己体会那个陌生领域的思想和情感,我广泛阅读了一些战士的和写战士的作品,力图深入这个群体的灵魂,这无疑也是写作本书的一道坎。为了不辱使命,我几乎读遍了中外名将传记,也读了大量的总统、领袖、元帅传记,虽然我也清楚一个人的历史绝不可能会雷同于某个人的历史,但我还是希望能从那些传记中找到如何把握和描述周玉书将军独特的生命轨迹的技巧和方法,尽管有些徒劳但也获得了一些传记写作手法之外的惊喜,那就是从他们的生命历程中获得了坚持的力量和信念,于是才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勇气。也许这正是传记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传记文学历史悠久,有史传和杂传之分,现在的报刊杂志常以非常人生、怀人忆旧、个人记忆、流年述往、海外大观、特别关注等记录和再现发生和经历的事情,大事就是国家记忆,小事就是个人情怀,大大小小的记忆就构成历史的真相,人们都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成了历史的见证人。新闻强调新,最新事件最新动态最新发明最新时间等等是新闻的第一要素,但有些事情旧事重提也有新意,历史事件的新而且不会因为时过境迁就失去意义,真正的新闻它在为历史保鲜。当新闻沉淀成过去式,远离了那个时代的利益以后,它就变成了脱离时代利益的独体,从而将真相露出水面,不再被时代和时局所左右。

写在《周玉书传》前面的话 武警部队司令员周玉书

传记文学把传记和文学放在一起就有了双重的含义,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家,“本纪”、“世家”、“列传”里的人物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纪传体成了汉代以后“正史”的标准文体,《汉书》(班固著),《三国志》(陈寿著),《后汉书》(范晔著),《宋书》(沈约著),《新唐书》(欧阳修著)等都沿用了《史记》的写作手法。杂传包含面很广,碑诔、自传、传状等,杂传能道正史不能道,能写正史不能写,作者个人感情强烈,其书名都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如《高僧传》、《圣贤高士传》等,杂传大家有王安石、柳宗元、韩愈、欧阳修、宋濂、顾炎武、黄宗羲、全祖望、戴名世等,明清以后,“五四运动”使“史”、“传”、“文”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明显,这一时期的传记代表作只有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此外还有鲁迅的自叙式《朝花夕拾》等。这一时期的人们在寻找出路,传记文学比较沉寂,新中国建立以后,战争回忆录,英雄人物的颂歌、人物传记又出现繁荣兴旺的局面。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还成了当时的畅销书。

改革开放以后,“盛世修典”迎来了文化强国的美丽春天,人物传记就更加盛行,儿女为感恩父母而记叙生平写成书的很多,还刻录光盘,以求留下父母的音容笑貌和教育语录;企业也为总裁撰写创业史、发展史和辉煌的成就;各行各业有成就的人都为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而写传,鞭策自己也激励后人;国家记忆广泛被关注,新中国的缔造者、十大元帅、中华名将等人物传记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传记文学繁盛巅峰,《毛泽东传》就有好多版本,有蒋建农的史传本,也有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写的杂传本,以及肖特等版本,《周恩来》《邓小平传》、《邓小平最后一次南下》(田炳信著),《江泽民传》、《朱镕基传》等等,传记文学的兴旺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和繁盛,没饭吃怎么可以安心读书著书呢?只有国家强大,人们才能从普遍性的灾难中脱离出来,经济的繁荣促使人们追求精神的富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标志,是国家形象的体现,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是民族气节、民族凝聚力、民族使命的综合呈现,文化肩负着民族救赎和民族觉醒以及民族强大的使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化走过了文化改革——文化探索——文化推进的三个阶段,是国家追求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双重平衡的现实需要。

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德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地震海啸火山可以摧毁我们的基础设施楼房街道,但摧毁不了战无不胜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具有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强大民族。

时代更新,岁月交替,时光一去不复返,但四季却如期而至。从春暖花开到百木凋枯,我们总想抓住些什么留住些什么,而我们总是两手空空,时间、青春、美丽、财富总是随着生命的枯萎而远去。但我们的内心却充满活力充满期待,对历史的过往充满怀念,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我们只能沿着一些历史的标记去苏醒那些我们不该忘记的往事,企图替历史保鲜,而不是去理解历史或解释历史,因为任何理解或者解释都带有个人的强烈情感,也有个人修养与胸怀的局限。有人说星星是宇宙的灯,黑格尔说它是宇宙的伤疤,同一事物折射出来的反馈都不可能达到一致,何况那些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历史呢?就像一盘经历了无数道手工秘制的美味,我们没有直观的经历和有关它形成的秘方,我们难以将它说明白,必须深入每一个细节,而那些细节和掌握细节的人不一定公正和坦荡,也不一定善于描述,真正的历史蒙上一层面纱也是情理之中的。行走于社会大背景中的一个人的足迹,总会被一些社会的或者政治的因素所左右,我们也只能看到能够看到的一面。从历史事件看历史的发展,我们不能指望就像看长江的源头到入海的黄浦江那么简单,而且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省视历史的眼光,光辉的历史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但苦难的历史除了激发内心的悲悯和屈辱外,也能刺激自强自立的民族神经。于是,我就沿着周玉书司令给我提供的文字、资料、图片去顺藤摸瓜,深入岁月的内核触摸历史的真相,也许有点自不量力,但我本着真实和公正的作家良知为保鲜历史尽一份心意,读者也会理解我的无助。

“雄襟万里”的一代儒将屹立在时光远去的风雨里,屹立在现实的浩渺中,像一个普通的老人,但他的心里却装着不同一般老人的那种天伦之乐,它是一种民族的大悲大喜大忧大乐,交织着国家安危和民族荣辱、历史忧患和时代悲悯、文化传承和艺术超越,当我置身于他的文字之间,体悟他当时的内心感受时,就感受到了此书写作的必要和它将要显示出来的存在价值,我的心随着他的文字情感热血澎湃心潮汹涌:

少时度国难,青春多折磨。

成人跃战马,南北勤奔波。

志在国防事,舍死忘生作。

胸襟阔万里,诚为万民乐。

这首诗体现了少年立志百折不挠胸怀天下心系国防的将军情怀。从他的日志、备忘录、读书笔记、生活感悟、书法作品,图片、书信、文件等大量资料中,看到了一个人的足迹,一代人的心跳,一个人的战斗,一个民族的拼搏。这是一个以国家强弱为呼吸民族荣辱为心跳的士兵、斗士、将军、儿子、父亲,是民族气节和国人风骨不可缺失的品质,于是我就有了写作此书的方向。“关怀社会;把公共事业视为个人责任;倾向于把政治、社会问题视为道德问题;义务感;深信事务的不合理以及加以改造的必要性。”康菲诺的这些关于文人使命的理论让我找到与周玉书司令的使命之间的共同的关系,这种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或个体。

有了方向就会接近目标,希望读者朋友可以通过此书去了解,个人荣辱得失前途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关系,以及从士兵到将军,从平民到司令的轨迹里收获生命的感悟和人生的启迪。只要有所裨益于读者,我也会继续笔行谨慎写作。

一个胸怀天下心系国防的博大心灵是民族记忆的亮点,是需要一支强健有力的笔去描绘。但书法的机缘赋予我如此重大的使命,我如履薄冰,在众多部门、领导、朋友的鼓励支持下,终于拟出章节,人物形象随之模糊呈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武警司令,作为湖南攸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他对民族国家社会的稳定繁荣发展所做的贡献足以让他屹立于历史的灿烂星空;他对母语的热爱对书法的传承和创新足以让他屹立于中华儒将之林;他乐天知命心慈言善鹤发童颜的长者风范让人不得不把他与“厚德载福”连在一起;他清正廉洁严肃治军秉公执法巍然不屈于跨世纪的身影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司令、将军、慈父、良师、益友之身份集于其一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对家庭对未来的责任和担当。

因此,本书就以环境的考验和内心的磨砺展开了对人物的描述。

一是以历史事件生活细节勾勒其生命的轨迹展现历史的风雨。

二是以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体验展开其心历路程和民族气节。

本人力图真实客观地把人物推向现实和历史,做现实的忠臣历史的孝子。故不以任何的辅词来装饰书名以糊弄读者,书名就叫《周玉书》,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者自己去评说。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于广州白云山下“未凌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87198.html

更多阅读

评论连续剧《西游记后传》 西游记后传全集高清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视剧 曹荣是我很佩服的一个武术指导,虽然很认同他的技术指导,武术设计,但是对于这部电视剧却有点难以接受。只要是**后传的电视剧,基本上是没有能够超越前一部的。而对于这部对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后

《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班会 民族精神代代传演讲稿

《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班会开平镇后屯小学姬彩霞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并把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活动准备:学生收集中国传统节日的

写在《少年杨家将》杀青之前 少年杨家将续写

写在《少年杨家将》杀青之前<?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大概还是在念高中的时候,有泡论坛的习惯,经常在BBS上假装诗人或有事没事就把自己弄得无比深沉的样子,长吁短叹、野猫叫春

声明:《写在《周玉书传》前面的话 武警部队司令员周玉书》为网友七瑾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