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的故事 潮湿的一碗水

一碗水的故事

“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碗水的故事正是这样。

那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一段难于忘怀的情缘,一份无私的博爱,一个令人向往的梦。

最早认识一碗水这个地方,是在我八岁那年。

那时候,饥馑象恶魔一样吞噬着大地,人们在死亡线上与饿鬼苦苦抗争。正是在这场抗争中,一碗水神奇地显灵了,在她的山坡上有挖不完的蕨根。

我们这些街上的娃儿和着寻找可以填满肚皮的人们,象饿疯了的蜜蜂闻到了花香,一拨又一拨地飞去那里。

从九龙山脚下的龙洞边过去,一条羊肠小道倭迤地延伸进大山腹地。

穿过一片杉树林,蓦地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胜地。路边丹沙石上,满满盛

着一洼颤动的清泉。那就是一碗水啦!

上山之前,先喝上一口水再说。把嘴凑近水面,两手抻住石壁,“咕咚,咕咚”地把凉水吞进那空空如也的肚子里,那场面,很象是饿牛饮水。喝足了水,然后爽快地在嘴上抹一把,抬头寻找那挖蕨根的去处。

旦见山上处处泛起刚翻过的黄泥沙土,宜头足有一米多高。那一围坡,早已被挖地三尺。我们只好去捡寻那些被人遗落的和再次深挖那些还没被挖到的蕨根。不久就挖满了一背篼。

下得山来,一身泥土,浑身臭汗,拿出一根蕨根,洗去泥土,就着泉水,嚼出一口清香,硬咽进肚里,胃里总算有了点东西,也就恢复了点力气和精神。

回到家里,跟家家(音ga)说起一碗水的情形,家家才告诉我说:你喝的那洼水,是神仙赐与的,任多少人永远也喝不干,所以,人们就叫他做“一碗水”。

啊!一碗水原来是这么回事。

第二次与一碗水遭遇是在1966年的一天夜里,这又是一次奇遇。

那天夜里,一碗水方向的山林突然失火。半夜里我被救火声惊醒,起来看时,只见人们都打着手电,朝着火光处奔去。我没有手电,就跟着人流,高一脚低一脚地跟进。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别让大火毁了那片美丽的桃源。

移动的手电光流,把平时互不相识的人们都汇聚到一起来了。每条小路上,田坎上,人声鼎沸,亮光见首不见尾。到我赶到时,明火已被扑灭,剩余的火星在黑夜中也很快被人们踏灭了。

至此以后,我相信,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一碗水曾经救过的人们没有忘记她,当她有难的时候,人们同样施以无偿的回报。

这两件事不知什么时候竟那样深深地烙进了我的心里。在我离家几十年后,一次与女儿米官谈起老家的典故。我一下就想起了一碗水,并把有关的故事也告诉了她。

“那是一碗世代人永远也喝不干的水”。

女儿惊讶得瞪大黑眼珠子,世界上还当真有这样的“一碗水”?

我并没骗她,四十年后,我带她回到老家。她的一个要求就是想亲眼见识一下“一碗水”。

今非昔比,传说还真的成了事实。不知从哪年哪月起,习水人兴起了背水的风俗,其中以一碗水、龙箐、石子坡最为著名。这三大泉水各有千秋,龙箐深幽、石子坡奇峻、一碗水兼有二者之长,但更为平近,易取,以至更为老人和小孩喜爱。

从县城通往一碗水的乡间小路已被拓宽铺成了水泥行道。每天,这条小路上背水的人群络绎不绝,从而在县城与大山之间镶出了一幅生动的背水图案。

一碗水没有辜负有关她的传说,一年四季,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晴天烈日,始终一如既往,全天候为人们服务,从不拒绝任何人的索取。而且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在她的周围,又开出几眼同样清冽康慨的泉水。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付出和博爱啊!

人们向往公平,公正和平等,把它比做“一碗水”,希望人人事事都能做到“要一碗水端平”。如果说人类真的做到了这点,毫无疑问,不知道会平息多少社会纷争和矛盾。

一碗水当真可以端平吗?一碗水当真永不干涸吗?

我希望习水人千万要保住这碗水哟!别再干出填没九龙山下的龙洞,砍没九龙山上的古树那样的傻事了。

2009年2月于贵阳

到北京过年

一、从贵阳到北京

米官结婚在北京安了家,今年过年,我们家过年的地方就倒了过来,不再是她回贵阳过年,而是我们到北京过年。

年年春节过年都是我们家的一件大事,老早,米官就打电话来讲起,什么时候向公司请假,买到几号的火车票?那情景火烧火燎的,好似盼星星,盼月亮,巴不得能插上翅膀,立刻回到我们身边。

米官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向我们诉说她一路上是如何的艰难,辛苦,说得我和她妈心里都酸溜溜的。

我们两口子响应国家的号召,就生了这么一个女儿,她的事就常常变成我们家的大事。

她说:“坐在我对面的那个女的带了个娃儿,一会儿哭,一会儿闹,一会儿拉屎又拉尿,折腾得人不得安宁。车厢里的人又多,臭气薰得人直想吐。你们知道不,真的好郁闷喔!”

“没买到卧铺,要你晚两天回来,就是着急,好了,知道锅儿是铁倒的了吧。”她妈妈也有理由。

“还说呢,只有十五天假,有三天是和同事换来的,有四天是存的公休,路上就去了五天,买票又那么难,我才不呢!”

“那下回还坐硬座?”

“打死我也不干了。”

今年好了,用不着米官去受那份旅途的劳顿,我们来北京将就她,顺便也和亲家见个面。米官是巴不得越早越好,我两口子倒不在乎早晚。

商定说好,一月二十号的火车票。

几十斤重的年货,好不容易弄上车才松了口气。

以前我也坐过这趟列车,那时是晚上从贵阳出发,所以上车后就睡觉,而且都不是和大米一道。这次不一样,大米很兴奋,说这是我们第二次结伴长途。

第一次是30多年前,我们旅行结婚到广州。那个年代的一大特点就是物资缺乏,价格便宜。用我们现在到北京一趟火车票的钱,就可以走遍全国各主要城市。

听大米这样一说我还真的有点感慨。是啊,现在女儿都成家了,我们的头发都白了,人的一生一晃就过去了大半辈子,是该到好好体验生活的时候了。

我们点评着车窗外的景色,那些一越而过的房舍,像星星一样地撒落在山野之间。看到三层楼以上的房屋建筑,一般是人口较多的村镇。看到青瓦木房,一般是风景如画,有河水古树点缀的乡村。

像这样的乡村,现在已经不多了,不过黔东南这边,有的民族还保留着原来的风貌,这反倒成了现代旅游胜地,叫做原生态文化。我们在过凯里时,还真的看到了有这么一大遍的老瓦房。

山上的树木,在冬天是最没看头的。不过也有入眼的,那就是青杆树。

这种树可大可小,木质坚硬,这时树枝上挂满金黄色的叶子,很显眼。大米喜欢青杆树,是因为这种树砍来特别好烧。

树叶在燃烧中哔剥作响,吹出一束红蓝色的火苗和青烟,还带有一股子树脂化出的清香味儿。我们这次带的那几大箱腊肉香肠,就是我们去山上费了好大的劲才弄来的青杆柴烘烤出来的,所以看见青杆树就特别的惹眼。

其它的草木都枯黄了,最顽强的松柏树也显得死气沉沉。

冬天是树的劫数和宿命。

沿途信息台都发来短信:“欢迎来到旅游胜地……要订房间,请打……电话。”我很奇怪他们是怎么知道我到了这个地方了?

自从火车提速后,过了长沙天才黑下来。

第二天一早,火车进入河北邯郸,啊!和昨天的景色大为不同,山水树木,房屋建筑,完全变了个风格。没了山,没了水,道路笔直,树杆空枝,建筑整齐,连庄稼地都划成了几何形,一畦紧挨着一畦。车窗东边吐出一片银光,在那林立的房舍建筑之上最亮的地方,开始冒出一丝深橙色的弧线,继而扩展成一顶弯弯向下的月牙。大地迅速地向后移去,那橘色的半圆闪了几下之后,即变成了一轮圆圆的太阳。同时,天地之间也罩上了一抹光辉。

这就是燕京平原上的日出啊,和我们大山里的日出相比,就是一个快字了得。

山里边的日出,远没有这样的爽快和频繁,一年都难得见到一次。但是,如果看见了,那又是另一种感受。

一夜小雨,空气清新,鸟儿在屋前的香樟树上,对着撩起的一缕轻雾啭啼。在晨光中伸腿扭腰,活动活动身子骨,是那么的舒服了。

不知不觉中,好像天光变暖了,变红了,金灿灿的,回过头去看,不禁令人大吃一惊,发现山顶上早已升起了一轮红通通的太阳,那新鲜劲别提有多美了。

“啊!今天那个太阳太美了!”听见我的惊叹,人们都有停下来抬头观看,然后翻我一眼,“大惊小怪,不就是太阳起来了嘛。”

而我的感受不同,那太阳是新的。新的东西给人的感受就是不一样。

看见了吧,北京西站是新的。

北京市也是新的。

下了车,大维接到了我们,一个小红帽送我们到出租车处,一路顺风就到了米官的住处潘家园。

北京变了,08奥运为北京市彻底洗了把脸,连出租师傅都感叹,好多地方连他都没去过,只知道个大概方向。

我们并没有遇到堵车,道路四通八达,高楼林立,好似魔法师一夜之间从地下召唤出来似的。

第二天,气温骤降,零下十四度。

在家呆着还不觉得,看着外面的阳光明明朗朗,灰蓝色的天空镜子似的透明诱人,哪相信真冷。忍不住想出门去看看,哪知才跨出门槛,一股子冷气扑面而来,不禁打了个冷颤,那是一种彻骨子的冷。我们裹紧衣服来到菜市场,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上面盖着的棉毯已经揭开,我们用五块钱买了两斤莴笋后,实在顶不住寒冷,就匆匆地回家了。

像这种阳光下的寒冷,在贵阳市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要有太阳,就很暖和。像去年那样大的雪凝,太阳一出来,也会冰消雪融,北京咋就不一样呢?

身在异地,很容易拿当地处处作比较。

北京的太阳不一样,城市风貌也不一样。初一去天坛,初二去天安门,到处都很整洁,很少看到有人抽烟,地上也难得见到一个烟头,但人并不比贵阳市少。

贵阳市是什么样的呢?一年四季都在建设,水管铺好了铺电缆,电缆铺好了铺煤气管,房子撤了又修,修了又撤,好像永远没个头。我家门前那条富源路,2008年就没清静过一天,街道被不停地铺了挖,挖了又铺,没个消停的时候。板朗村,二戈寨刚建好的房舍莫明其妙又拆了去,从火车站到我家十公里路程,一般要用一个多小时,运气不好还得走路。这恐怕就是京城与省城的区别。

诺大一个北京城,居然没有乱糟糟的建设,实在叫我吃惊。

还有叫人吃惊的事,那就是网上订机票。

那天大维上网浏览我们回程的机票,消息让我和大米都欢呼起来,二月五、六号的机票2.5折,7号以后1.9-----2.5折,哇噻,比火车票还便宜呢!

怎么订啊,送上门来吗?都不用,你只要告诉对方身份证号码,把钱打过去,对方就告诉你一个登机号和登机时间,到时候凭身份证登机就行了。天啦,真的是到了科幻世界,居然让我们给赶上了。

二、两亲家儿女

米官和大维的婚姻,正应了那句老话:千里姻缘一线牵。

米官今年二十九岁,大维今年三十一岁,二人的结合,主要是他们两人的决定。当然之前二人都是经过双方老人同意了的,要不就成了先斩后奏。我想如果真是那样,一定会让我们老一辈的非常难过,他俩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这是一种全新的婚姻形式,也可以说是代表着一场婚姻革命。

人类社会婚姻的演变,曾经历过数万年的进化,在蒙昧时代为血缘婚和对偶婚,这个阶段中的婚姻由女人决定,社会学家称之为母系社会,同辈之间的男女互为夫妻。至今在云南泸沽湖,四川西昌等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中,还保留了这种原始婚姻形态。大约到五千年前,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很快推动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并建立了国家,家庭则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以后几千年,女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由男人们确定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在这样的社会中,婚姻由父母决定,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中国的婚姻家庭的革命起自五四运动,成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然而,社会的发展很快又打破了这种格局。婚姻家庭逐渐趋向于多元化。

一碗水的故事 潮湿的一碗水

打破这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几点。

第一是人口迅猛增长。

率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口四亿五千万,2000年后也超过十三个亿。六十年中,全国人口翻了三番。人口的增长,吃掉了大部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第二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年轻人淘汰了老年人。年轻人,特别是女人就业及经济独立的机会大大增加,打破了论资排辈,挨年头长工资的体制。

另外,社会保障机制的推广,逐渐消除了人们对老来的后顾之忧。

第三是性知识的开放。被历代视为洪水猛兽的色情问题,事实上危害社会的能力有限,人类依靠自身文明就足以制约其泛滥。

第四是信息社会的高度发达。十余年来,信息爆炸推动知识大爆炸,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空间无限增大,婚姻有了更为广泛的选择余地。

在这种深刻的社会背景影响下,主要出现了三种家庭模式。

一是稳定的婚姻家庭。男女青年以文化感情或经济条件为纽带,按照自己对婚姻家庭的认识判断,确定自己的择偶标准。虽然是自主婚姻,但一般都能得到父母或者传统文化的认可。这类家庭是社会发展的主流。

二是单亲家庭。这类家庭以把下一代推给对方或社会抚养为特点。单亲家庭的形成,二奶或第三者的介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是单身家庭。单身,严格讲不该列为家庭,但当单身人口迅速增长,占到社会一定比例的时候,就在家庭模式中占了一席之地。经济的独立和性的开放,为独身家庭提供了社会现实条件。

其它的类型还有,以生育为目的的家庭,以性生活为目的的同居家庭(相当于独身家庭)等。

米官和大维的婚姻属于第一种类型。他们大学毕业后年龄就够大的了,第一件事是找工作,第二件事才是恋爱婚姻。因此,他们都在寻找伴侣的路上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抉策。如果不是我们双方家长的催促,有可能还要拖延些时候,甚至于单身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他们的婚姻是得到了我们双方家长祝福的。这个春节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四个老人和两个儿女,一对新人成了家中的宝贝疙瘩。他们好像对现状非常满意,并不急于要小孩,这与过去的家庭模式已经是相去甚远了。

这种状况正应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方式。

大维是安徽人,米官是贵州人,两人都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全都健在,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却很开明而幸福。因此,这对新人是时代的宠儿,他们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他们除了继承家庭由夫妻为核心组成这一形式之外,把家庭的其它的内容,诸如“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等都送进了博物馆。所以我说他们的婚姻是一场革命。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共识文化。我们这个家庭的理念是,能者为师,尽自己的力,和平相处。我们的日常生活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年夜饭由大米主厨。菜虽不多,却很有特色。清蒸鲈鱼、干锅辣子鸡、玉笋蹄膀、醋溜花生米、香嘴腊肠、盐菜烧白、红肠烩青笋、年糕加白菜汤等。

打开电视机,六个人围在一起,开瓶茅台老酒,烟台干红,南北方言,畅饮畅谈。

零点钟声敲响,整个北京城笼罩在烟花和鞭炮声中,一派繁华盛市景象。

初一早上,亲家吃饺子面条,祝福健康长寿。我们吃汤圆,祝福一家团圆。

接下来的主题就是各做各的事,或上网,或外出。亲家是每日外出观光,我是上网下棋。大米没了事就拉我和两个小的一道打升级。胜了是载歌载舞,由此又生出许多的新名词,把老K叫着唐老鸭,十点叫着米老鼠,五点叫做蓝精灵。败了或是通电感应,或是抱怨傻相。好一个热闹了得。

大块的时间还是外出景观。

三、北京的景观

北京的商场是要去的。

所有的女人好像都爱逛商场,尤其是在年节里。我们家那母女二人就是这样。我和大维只好痛苦地陪同,脸上还得显示出蛮高兴的样子。

这天按米官的推荐是到新街豁口百货商场,目的是为大米选双合适的靴子。为了这双靴子,我陪她从贵阳的商场逛到北京商场,她始终都没有看上一双。据我观察,女人喜欢逛街好像只是为了寻找一种感觉。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听着店员的推销和介绍,再识其真伪,辨其质地,审其外观,作其比较,试其大小。看了几个柜台,又试了几个柜台,名牌就在这些试看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富,时间也在左看右看当中悄然逝去。回到家里方才放松,伸个懒腰,往沙发上一坐,然后说:“哎呀,真累”。

那么,明天别去了吧。不行,还有西单、王府井没去呢!这是何苦来着呢?

东西买回来了,该满意了吧,其实不然,还嫌选的时间不够长,走的柜台不够多。假如后来又碰到类似物品,还会后悔买得早了,没有挑选个够。于是总结出经验,下一次一定再认真点,再仔细点。

如此恶性循环,在外人看来已经是苦不堪言,而当事的女人却是乐此不疲,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感觉的不同。

这一天还行,米官买了件米黄色的衣服,大米总算买到了双想要的靴子。

除了逛商场,那就是逛街和上公园了。

北京的街道,现在是车如潮涌,哪怕是十车道,十二车道……都是一辆接着一辆,排得满满的。据报上说,这还只是一部分车上路,要是全部车都上路,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形。

因此,凡是有车的街道,都不适合逛街,要逛的地方是没车流的。

这种地方在天安门广场和前门还真有,这是保留下来专供闲人游玩的。

这要感谢那些专家学者,据说当年毛主席曾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说:他希望多看到一些烟囱。主席的这句话差点就毁了北京城,正是那些专家和学者死谏,在周总理的支持下,方才保留下来北京市的一点原始格调。

我们今天去的正是这样一片被保留下来的地方。在这一片,没有林立的高楼,到处可见老北京的痕迹。

当从那些地名上看,就很有京味。

前门右面有条煤市街,左面为粮店街。从煤市街进去,一溜的老胡同名都没有变。有取灯胡同,排子胡同,大耳胡同……

最热闹数大栅栏,在大栅栏,可说是人头紧挨着人头。

那些老店名还在,全都装修一新。比如蚨瑞祥布店,门面虽小,却是雕梁画栋,五彩斑斓。

难得的是在前门大街上,还保有老北京的交通工具叮当车。这种车在地上有凹下去的铁轨,车厢像公共汽车,走起路来慢悠悠的,叮叮当当响,显得很温和。

街道两边是胡同,胡同两边是老北京的四合院。从外面看,四合院里的房屋是青一色的矮小平房,青瓦灰墙,很有特色。但是里面却很杂乱,砖头木板,废弃家具,单车三轮,和一般的家居没有两样。

标志性的古建筑除了故宫,就要数箭楼,前门是最有名的。方正两重檐,成梯形,上面布满方孔。以铁色和青灰为主。

上公园,也是北京的一大景观。

北京是三朝古都。看了故宫,你会为民族的气派而自豪,金瓯红墙,雕梁画栋,角楼飞檐,叹为观止。

在封建社会,皇帝吃了饭都干些什么呢?祭祀活动就是皇帝的一大内容。

祭祀活动是十分隆重的,祭天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以农立国,上天一直为人尊崇。在远古时期,天帝不过是一束稻草,人们对着稻草祭祀天帝。到后来,仪式越来越复杂,并且与天文知识扯上了关系,尤其与四季节令的确定有关。到春秋战国时,便发展成为君王受命于天的天命观。所以历代君王都特别重视祭天活动,以向国人表示自己的统治为上天授予。

天坛公园就是一处最为完美的祭天场所。

天坛公园全程票价为三十元人民币。我们是从南门进去的。

进门第一景点是圜丘。圜丘是一个由汉白玉石砌成的三层石台。中间是一块圆圆的光滑的天心石,据说一个人只要站在石上,就可与上天沟通。周围的石块以九为倍数镶成,象征天数的玄机。人们争相站在天心石上留影,以求与天感应。

出了圜丘是皇穹宇,皇穹宇是人们对天穹想象的形象化。

最为精美的是祈年殿,主建筑为三重房檐圆塔,以神奇的回音壁环绕。为何要建成三层,那也是有说法的,她象征的是天地人三重。以天为上,人为中,地为下。遗憾的是,我们没能看到模拟的祭天活动。

北京还有一处世界闻名的地方就是八达岭长城。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一定要去的。

虽然是隆冬季节,登长城的人依然川流不息。放眼望去,长城内外,唯余茫茫。由近及远,长城犹似一条巨龙躺卧其间,首尾消逝在遥远弥漫的天际。顿时,心底间涌现出一种伟大的民族情感,中国人,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从此,我家过年又有了新的内容。

2009-2于贵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86929.html

更多阅读

自制凉皮调味的关键在于那一碗凉皮水 乔一碗凉皮官网

凉皮是我上大学时最喜欢的小吃之一,曾经可以为了一碗所谓正宗的凉皮,踩一个小时的单车,从北郊跑到西郊去,吃完再踩一个小时的单车回来,全不在意那么几克热量还不够补充路上的消耗呢。对于吃,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的激情了。现在就算回去

冰糖炖桃胶 ——炖一碗简单温润的养颜汤 滋阴养颜汤

【冰糖炖桃胶】——炖一碗简单温润的养颜汤桃胶,顾名思义,采自桃树(据说在蔷薇科的很多植物上也都有,不过桃树较有名),是从树上分泌出的胶状物。夏季采收,用刀切割树皮,待树脂溢出后收集。水浸,洗去杂质,晒干。经过长时间浸泡之后,会变成果

台湾人最爱的牛肉面上万元一碗(图) 一碗牛肉面的热量

台湾人最爱的牛肉面 上万元一碗(图)字号:小大2013-05-0710:28推荐阅读牛肉面是 台湾(度假)非常流行的美食,似乎每个台湾人提起牛肉面都有自己最钟爱的一家店,都和一家牛肉面店有一段耐人寻味故事。这风靡宝岛的牛肉面,据说是由当年的四

一碗汤面的故事 一碗面条的故事视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名称我们叫它做[一碗汤面]。这个故事是十五年前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除夕夜,发生在日本札幌街上一家「北海亭」的面馆里。  除夕夜吃荞麦面条过年是日本人的传统习俗,因此到了这一天,面馆的生意特别好,北海

豌豆粉洗碗----值得一记的环保“洗洁精” 豌豆粉洗碗

受一位老阿姨介绍,这段时间家里洗碗用磨得很细的豌豆粉洗,没有再用买来的瓶装洗洁精,算是生活上的一个小改进---很奇怪吧,但是真的很好用---也许这个方法于我是惊喜,对于别人可能早已习惯的了。这种豌豆粉在集市上都有卖,大概6-8元一斤,磨

声明:《一碗水的故事 潮湿的一碗水》为网友笔墨轻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