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点事那些人之---刘喜奎 晚清民国那些人

大不列颠英国的继承人查尔斯王子曾在电话中对他的情人卡米拉说:“我恨不得做你的卫生棉条。只想一路探触着你,你的全身,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每一片肌肤,每一块土壤。”
  不能称之为香艳,但性感却淫荡,引起世人轰动。
  
  其实,查尔斯王子已经落伍了,早在民国初期,我国就有一位文人写过这样的诗句:
  一愿化蚕口吐丝,月月喜奎肟下骑。
  二愿化棉织成布,裁作喜奎护裆裤。
  三愿化草制成纸,喜奎更衣常染指。
  四愿化水釜中煎,喜奎浴时为温泉。
  五愿喜奎身化笔,信手摩挲携入直。
  六愿喜奎身化我,我欲如何无不可。
  七愿喜奎父母有特权,收作女婿丈母怜。
  
  相比之下,查尔斯王子的表白不过是湿乎乎血淋淋的罢了。
  
  写这首诗的人叫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号哭庵,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自小被誉为“神童”。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留有一句名言:人生必备三副热泪,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此三副泪绝非小儿女惺忪作态可比,惟大英雄方能得其中至味。
  
  诗中提及的喜奎,既是刘喜奎。
  刘喜奎(1894—1964)女,京剧,河北梆子演员。原名刘志浩,后改桂缘。祖藉黑龙村人。10岁时,拜河北梆子演员毛毛旦为师,出师后,在哈尔滨,海参崴(今苏联甫拉迪沃斯托克)及津、沪一带演出。在沪与周信芳同台,在津、京与谭鑫培、杨小楼等合作,皆获好评。此后,声誉日隆,与鲜灵芝、金玉兰并称“女伶三杰”。
  

一向以满清遗老自居的故都名士易顺鼎,当时担任北洋政府印铸局代理局长,不仅为刘喜奎写下《对天誓愿》中的七大愿望,更是每天必到刘喜奎的寓所一次,风雨无阻,热情洋溢,每次入门都高呼:“我的亲娘呀!我又来啦!”狂态可掬,使入捧腹。
  
  刘禹生的《洪宪法记事诗》中有专咏此事的:
  骡马街南刘二家,白头诗客戏生涯。
  入门脱帽狂呼母,天女嫣然一散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老先生斯文扫地?这般痴迷程度远远凌驾于现在的诸多粉丝之上。那些或许猥亵的词句固是民国名士的一种风流常态,但其中更多表达的是对刘喜奎的挚爱至喜,不惜自贱,情愿把自己变成种种为人不耻之物,只为能亲近刘喜奎。
  
  但这终究是易顺鼎的一厢情愿,直至他于1920年去世化做了鬼魂,也未能一亲刘喜奎红颜。
  
  著名摇滚歌星布赖恩·亚当斯有首歌名叫“我想当你的三角裤”(I Wanna Be Your Underwear),歌词如下:
  
  我想当你床上的床单,
  我想当你剃毛的剃刀,
  我想当你甩开的高跟鞋,
  我想当你涂抹的口红,
  我想当你的三角裤……
  
  已经贴身了,估计让布赖恩·亚当斯继续唱下去,也难免就成了体内的卫生棉条了。
  
  以前有首流传甚广的《如果》:“如果你是朝霞,我愿是那小草;如果你是那片云,我愿是那小雨。终日与你相偎依,于是我将知道,当我伴着你守着你时,会是多么绚丽……”
  意浅情纯,适合小学生领会,大一点年龄的人,自然更喜欢三俗,有引人想入非非的旖旎。
  据说某部低俗港产片中有句台词:如果你是痰罐,我愿是一泡尿……
  这就已经超出了三俗的范围,成为第四俗了,自然毫无任何想象的美感了。
  
  继续说刘喜奎这个神奇女子。
  
  著名戏曲专家张伯驹先生在其名作《红毹纪梦诗注》中有这样一段记录:“清末民初,坤伶颇极一时之盛。刘喜奎色艺并佳,清末演于天津下天仙,民初演于北京三庆园,以《独占花魁》一剧最著,人即以花魁称之,为其颠倒者甚众。”
  
  张次溪《珠江余沫》记:“喜奎之色既甲天下,其艺尤冠一时,故为喜奎倾倒者,大有人焉。其时旧都名流,多谱新词以相赠。甚者组党结社以相持,某党某社之成,皆藉以博喜奎一粲耳。”
  
  在京津的舞台上,刘喜奎绰约多姿,媚丽娇俏,先在中和园挂牌演唱,后改入三庆园。几乎压倒梅兰芳和程砚秋,更直逼尚小云和荀慧生。更是号称“梨园第一红”的著名坤怜,红透整片天,为她着迷的上至达官贵人,中有士绅名流,下至贩夫走卒,真是轰动九城,颠倒众生。
  
  当时有人形容刘喜奎美艳:
  远山之眉瓠犀齿,
  春云为发秋波瞳;
  娇羞灵艳妙难数,
  牡丹能行风能语。
  
  也有人对刘喜奎殷勤寄语:
  喜奎喜奎卿勿出,
  肌肤雪白畏风日;
  喜奎喜奎勿轻藏,
  一日不见思断肠。”
  
  更有人更发下宏愿:
  歌喉夏玉声绕梁,
  舞回娇汗莲花香;
  几生修到青骋马,
  日日驾车驮喜娘。
  
  大凡所能想起的美好词汇和比喻,例如朝霞、夕虹、西子、雁荡、玉女、峨嵋峰、阿房宫、芍药、牡丹等等,在民国,都汇集到了刘喜奎的名下。
  
  其时《亚细亚报》有一名叫刘少少的年近花甲的记者,年轻时曾中过秀才,自命为贾宝玉,初见刘喜奎就神魂颠倒,特意去定制了红袍子、白马褂、黄花缎子小帽,穿戴在身,每日白天、晚上各一场,固定一个座位去看刘喜奎演唱的戏,风里来雨里去,绝不无故缺席。
  这位记者在报纸上为刘喜奎写下的诗中有这样两句:愿化蝴蝶绕裙边,一嗅余香死亦甘。
  并在给刘喜奎的信中表示:愿将老家良田300 亩出卖,以这笔巨款来娶刘喜奎。
  更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骈体文,册封刘喜奎为“喜艳亲王”。并将这四个字刻在一银盾上,带着鼓号队吹吹打打送到刘喜奎的家中。
  这位老先生终无法独占花魁,茶饭无味,也无心记者工作,便返回了湖南老家,在居室内悬挂起由北京带回来的刘喜奎的大幅剧照,终日凝视着剧照发呆。终于相思成疾,不久便一命鸣呼。
  
  还有一件趣事,那年,刘喜奎在北京三庆园挂头牌演出《独占花魁》一剧时,场场都是观者如山,一天散戏以后,有人趁散戏时混乱冒险闯到前边强吻刘喜奎,当时警察条例规定公共场合调戏妇女罚款五十银元,此人对前来的警察主动掏出银元五十元,曰:“今日如愿矣,值得值得。”扬长而去。
  几天后,这人在报上登了一篇文章:同刘喜奎香过面孔,只科罚五十元,警官未免不公。因为刘氏乃现代国色,闻香面孔,虽不比奸淫,也算一亲芳泽。区区五十元,罚得太少了,未免轻视美人?
  
  报纸也为此刊登这样一首打油诗:
  冰雪聪明目下传,
  戏中魁首女中仙;
  何来色急儿唐突,
  一个乖乖五十元。
  
  据说这个唐突佳人者是当时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的内侄,这件事曾是当时各大小报的八卦头条。
  
  张伯驹也为此作诗曰:
  独占花魁三庆园,
  望梅难解口垂涎。
  此生一吻真如愿,
  顺手掏来五十元。”

曹禺在1980年的文章中说:“如今戏剧界很少有人提到刘喜奎了。”言语中甚是惋惜。
  
  在民国初期,在中国戏曲真正繁荣的鼎盛期,刘喜奎是唯一能跟谭鑫培、杨小楼唱对台戏的女演员,也是中国第一位演出新戏的戏曲女艺人,1914年她在天津演新戏《宦海潮》、《黑籍冤魂》、《新茶花》,抨击军阀官僚,宣传民主自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台下众多的热情观众中,就有当时在南开读书的周恩来。
  
  
  1918年,《顺天时报》主持评选伶界大王,结果梅兰芳以232865张选票获男伶大王徽号,刘喜奎以238606张选票获坤伶大王徽号。
  
  刘喜奎与梅兰芳堪称是20世纪初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一对金童玉女,当时出版的书刊曾评价说,刘喜奎与梅兰芳皆有天仙化人之目,其身份高绝,丰姿绝韵,犹如两颗璀璨的双子星,正焕发着夺目的光芒。
  
  史料记载,梅兰芳和刘喜奎初次同台演出,大约是在1915年。当时,袁世凯的外交总长陆徵办堂会,几乎邀集了北京的所有名角儿,其中有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以及刘喜奎。四人的戏码分别是《洪羊洞》《水帘洞》《贵妃醉酒》《花田错》。此时的谭鑫培年事已高,而梅兰芳已经崭露头角。因此,演出后,伶界大王谭鑫培感叹道:“我男不如梅兰芳,女不如刘喜奎。”
  
  一个名男旦,一个名坤伶,金童玉女,曾谈婚论嫁,却最终有缘无分。
  后人往往把刘喜奎也算做梅兰芳的女人之一。
  
  刘喜奎有这样一段说给梅兰芳的话:“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爱过一个男人,可是我爱上了你,我想我同你在一起生活,一定是很幸福的。在艺术上,我预料你将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演员,如果社会允许,我也将成为这样的演员。所以,我预感到我身后边会有许多恶魔将伸出手来抓我。如果你娶了我,他们必定会迁怒于你,甚至于毁掉你的前程。我以为,拿个人的幸福和艺术相比,生活总是占第二位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决心牺牲自己幸福的原因。我是从石头缝里迸出来的一朵花,我经历过艰险,我还准备迎接更大的风暴,所以我只能把你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
  
  后人评价:刘喜奎是真聪明。而孟小冬只看到了爱情。
  
  
  刘喜奎扮相炯娜多姿,神韵颠倒众生,兼之当时又鲜有女伶登台献艺,故刘喜奎艺名远播,在刘喜奎等伶人的努力下,作为地方戏曲的河北梆子盛极一时。
  但人怕出名猪怕壮,红颜才艺自然招来了众多垂涎。
  
  历史上有名的“辫帅”张勋,民国二年在北京江西会馆做寿,京城名伶一概召齐。演戏期间,张勋对刘喜奎一见钟情垂涎不已,对刘喜奎软硬兼施,欲纳她为妾,派手下副官带着银两,一趟一趟地往刘家跑,银两一加再加,直加到10 万大洋。终因刘喜奎的决绝未能成功。
  不久,“二次革命”爆发,张勋率军南下,任命为江苏督军,娶了历史上大大有名的秦淮名妓小毛子为妾。等到升为长汀巡阅使,坐镇徐州,再纳天津名伶王克琴为三姨太太,整日风花雪月,多少总算填补了得不到刘喜奎的遗憾,也把北京城里的刘喜奎暂时淡忘了。
  
  但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民国六年,张勋率定武军入京,和康有为一道拥立溥仪复辟,在各界欢迎他的堂会戏中又目睹刘喜奎莲步轻移、一颦一笑,不禁再次心猿意马,神魂颠倒。
  凭着当时北洋大臣、忠勇亲王兼直隶总督的显赫地位,张勋扬言非要娶到刘喜奎不可。
  刘喜奎说:“张大帅要娶我当姨太太是万万办不到的事。软的也好,硬的也好,我都不从。到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我就以死相拒,看他怎么办?”
  
  张勋闻讯后,倒也起了怜香惜玉之心,不敢霸王硬上弓,或许更多的是对这个女人的敬佩,于是派人前去正式求婚,屈于权势,刘喜奎向张勋提出三个条件:
  第一,张大帅要把辫子全部剃掉;
  第二,实行一夫一妻一制,请张大帅遣走全部姨太太,保证今后不纳妾;
  第三个条件是,提供爱情保证金20 万大洋,存入国外银行。
  
  当时众所周知,张勋爱辫如命,“北洋之虎”段祺瑞曾派专人到徐州劝张勋剪辫,张勋闻言大怒:“头可断,发辫绝不可剪!”
  所以刘喜奎提出了这个自认为张勋无法接受的条件来躲避骚扰。
  
  却没想到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张勋咬牙跺脚,剪掉了辫子,驱散了姨太太,钱更不是问题了,就在刘喜奎无计可施时,复辟失败,段棋瑞组织的讨逆军开始向张勋的定武军发起了反攻。
民国那点事那些人之---刘喜奎 晚清民国那些人
  
  1917年的7月8日,飞机在紫禁城上空投下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一枚炸弹,张勋受惊到魂飞魄散,自然顾不上美人当前了,逃命要紧,慌忙逃入荷兰驻华大使馆,通电下野,后逃往天津。
  
  刘喜奎逃过一劫。
  
  但并不是每次都会有这么巧的机遇。
  第三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曹锟,在担任北洋第三师师长的时侯,也对花魁垂涎三尺,白花花的银洋,一筐筐往刘家送,刘家父母对曹馄要娶刘喜奎为妾的要求早已点头应允,但刘喜奎以死抵拒。
  1921年,曹锟六十大寿,邀请北京名伶大演会堂戏,已经两年没有登台演戏的刘喜奎,经不起曹锟手下的一再保证和怂恿,也勉为其难地参加了演出。
  演出后,曹锟撕下斯文,露出军阀的强硬本性,向刘喜奎伸出了魔爪,幸亏曹锟的大太太性情刚烈,大发雌威,镇住了以怕老婆著称的曹锟,才使刘喜奎逃出虎口,免遭玷污。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这首《望江南》是一个青楼女子的写照,却也适合民国众多的戏子们,更适合现在的众多艺人。
  
  但刘喜奎,不是曲江柳,她特立独行、自尊自强,在乱世中坚守着自尊,保持着纯洁,面对权势,不卑不亢,荣华富贵从不入眼。
  她公开自己的处事原则:不给任何大官拜客;不灌唱片;不照戏装像,也不照便装像;不做商业广告。
  
  大总统袁世凯数次以总统府的名义请刘喜奎去唱堂会,刘喜奎每次去都提出两条原则要求:一是不去内宅;二是供她化妆的屋子不准陌生男子入内。
  碍于身份,袁世凯曾小心试探,却碰了一鼻子灰,只能自嘲道:“那个女戏子真不好惹!”
  
  袁家二公子袁克文对她百般纠缠,她嗤之以鼻;
  袁家三公子袁克良扬言:“我不结婚,我等着刘喜奎,我要等刘喜奎结了婚我才结婚。”
  
  坊间传说,袁世凯和其子袁克文,为刘喜奎开出的价码是三千两黄金。
  一代名伶,迷倒父子两代人。
  老子是万人之上的大总统,
  儿子是温文清秀的民国四公子之一。
  自然,刘喜奎承受着平常女人难以承受的压力。
  
  在众多的追求者中,还有一个人也期盼亲折花魁。
  这人便是北洋政府的陆军次长陆锦。与众人相比,陆锦有一个别人都没有的长处:他和刘喜奎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也算近水楼台,处处以护花使者自居,对刘喜奎小心呵护,殷勤备至。今日送钱,明日送物,连几百块大洋一件的猞猁狲皮大衣也买来送去。
  陆锦在追求刘喜奎的同时,也有将刘喜奎献与当时大总统曹锟的意思,刘喜奎遭险曹锟毒手一事,就有陆锦在中撮合的成分,其人品可见龌龊。
  刘喜奎托人传话给陆锦说:“陆大人一心娶我作他的二房,叫他做梦也休想。甭说二房了,便是明媒正娶的大太太,我也不干。咱们家从前固然是穷些,但却就耕读传家。他呢,不过是个吹鼓手的儿子罢了。”
  
  好女人的爱情,真的和物质没关系,和时间也没关系。

迫于万恶的现实,二十六岁的刘喜奎只能匆匆出嫁。
  她嫁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内务部中级官员崔承炽,不几日,各地报纸纷纷刊出崔承炽、刘喜奎在天津结婚的消息,报上还登出两人结婚照片。
  
  陆锦看到后气的口吐鲜血。
  
  婚后刘喜奎才得知自己的忠厚老实的丈夫家中已有一妻一妾,但木已成舟。婚后四天,体弱多病的丈夫便被东调西派,奔波于江西、福建、河南等地,两人聚少离多。
  
  1924年1月,陆锦就任陆军总长,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撤了崔承炽的差事。
  两人不敢在京城多留,星夜奔到天津租界定居,靠刘喜奎的一些私蓄维持生活,一年后,刘喜奎生下一子,不久,崔承炽暴病身亡,谣言纷纷,都说是陆绵做的手脚。
  
  自此,刘喜奎便洗卸铅华,守寡抚孤,足不出户,杜门谢客,至死四十年不嫁。
  
  当时她的月包银高达3000大洋,约合现在60万,加上唱堂会之类的收入,照眼下的数字,相当于年收入在千万级别的超级明星,却能够急流勇退,毅然隐居,实在是令人佩服。
  
  红极一时的一代名伶,此后在戏剧舞台上销声匿迹。
  上海的杜月笙曾奉娘亲之命请她到上海公演,她婉言谢绝。
  抗战时期,日本人探知刘喜奎隐居,重金礼聘,诱使刘喜奎去日本演出,喜奎严词以拒。
  一次安徽遭受水灾,刘喜奎得知后,从自己积蓄中捐献二千元银洋赈济,致使当时总统黎元洪的妻子都自愧不如。
  
  七七事变爆发后,刘喜奎把名字改成崔刘氏,易名埋姓,隐居僻地,以摆脱纠缠。到解放前,她先搬到东四十一条,再迁王府仓,只身一人,余生寂寞凄凉,传说她所住的胡同里时常听闻深夜诵经读书木鱼敲击之声。
  
  谁会想到这样一个孤苦的女人竟是当年面对数千两黄金岿然不动,身边走马灯般的走过数个大富大贵权倾天下的男人,只要,她当时停步,那么,自是另一番人生。或许不幸福,但至少不孤单。
  
  徐慕云在《梨园外纪》中将其与刘奎官之孝、刘赶三之义并称为“三刘之孝义节”
  后人称颂她这是对爱情的坚守。
  我觉得更像是看尽繁华之后的失望,她的生活中有过爱情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从田汉处得知刘喜奎住于北京,当即指示文艺界领导到阜外马勺胡同探望刘喜奎,刘喜奎始在社会上露面,重登舞台。
  
  1950年,在文化部举行的宴会上,周总理亲自向她敬酒,称赞刘喜奎为中国戏曲界的明珠、中国妇女的杰出典型,并自称自己十四五岁时就是刘先生的观众。
  在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周总理又和大家说:“刘先生不贪富贵,不图享受,所以她在旧社会能够这么坚强。”
  
  确如总理所言,像刘喜奎这样视富贵如浮云、出污泥而不染的艺人即使如今又有几人?
  
  刘喜奎后来到中国戏曲学校任职,成为该校十大教授之一。
  l964年,刘喜奎病故于北京,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享年六十九岁。逃过文革一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穿过漫长岁月的烟雨,依稀能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她那幽咽、婉转的浅唱,她唱得委婉,我们听得心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86330.html

更多阅读

二类疫苗那点事——轮状病毒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要打吗

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个轮状病毒。轮状病毒与人类的争斗可谓是无孔不入。它虽然是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但是它的发病率都不是简单的用注意饮食卫生能够控制的,管你是落后的非洲小国还是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无法避免与之抗争。早在二

两性图文===男女那点事 两性人视频播放

男女那点事男女那点事,说高尚点,就是爱情和婚姻,说俗气点,就是床上一点事,床下一堆事。男女那点事,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套用鲁迅先生的名言:男女之间本没有事,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事。男女那点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如果处理不好,不但男人受累,女

剑网三同人 花花和秀爷的那点事……一 剑网三bg同人文h

花花跟秀爷的那点事……(一)花花有的时候很郁闷,尤其是看见七秀背着两把剑站在那里的时候。本来都是内功门派,还都是攻可受亦——错了,奶亦可。花花身上挂了好几个七秀内坊打的配饰,秀爷有几次也骑着马大喇喇地冲到万花买治疗服,大大方方地

戏说男女那点破事 揭秘那些破事儿

厚氏想借男女那点事,普及一下野医知识。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期间,一概不上茶水招待,走留自便,敬求谅解。最近,因为出差的缘故,吃多了羊杂碎,发现这东东在陕北地区不仅是老百姓司空见惯的家常饭,竟然还是一味壮阳药,吃得厚氏不仅治好了胃溃疡,还

声明:《民国那点事那些人之---刘喜奎 晚清民国那些人》为网友花香和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