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综合知识及实用技巧收集贴 - 齐齐哈尔站 - 佳友在线摄影网 齐齐哈尔婚纱摄影团购

摄影综合知识及实用技巧收集贴 < 楼主:枫林残雪 已经 将本主题收录到自己的博客  >

b]摄影技巧

人物造型:

如果你在日落之后不久的黄昏拍摄城市景色,那么浅色的天空将成为灯火通明建筑物的漂亮背景。漆黑的天空可以为夜间照片增添戏剧性,但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用照相机面对面地与人们交流,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恐怕是摄影题材最生动有趣又变化多姿的一个方面。

我们在拍摄人像时,不管他的动作、神态是否自然真切,照相机镜头捕捉的总是某一瞬间的人物形象,包括脸部的神态、身体的造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默契。离开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进入人的心灵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从人像摄影的造型分类来说,头像最宜于表达人物的表情,半身人像最宜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姿态,而全身人像的最大优点是能让人物与周围的环境构成有机的联系,便于营造画面的情调与气氛。

我们先来看脸部的造型。脸部的基本角度,从水平面上看,一般可以分为正面、四分之三侧面和正侧面三种。

正面像如同一张证件照,表情容易显得呆板,但是正面像很容易描绘那双沟通心灵的眼睛,如果被摄者有一张椭圆形匀称的脸,正面像也能获得满意的造型效果。

如果让脸往左或右侧一些,让另一面的耳朵刚好看不到,就是摄影中最常拍摄的四分之三侧面。这时既能比较全面地表现一个人的脸部形象,又会因脸部的变化而显得较为生动。由于受发型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向左还是向右转,对造型效果也会产生影响。

侧面肖像有一种戏剧性效果,由于人们平时看不到自己的侧面,所以会对自己的侧面像感到新奇,也容易感到失望。特别是一般人的侧面像并不太美,选择时就应该慎重。

除了水平面上的转动之外,人脸俯仰的角度变化也很有讲究。头部稍微俯低些,适合于脸型比较胖的人,使脸型变得瘦削些,也容易产生柔和谨慎的造型效果。如果头部稍为仰高些,适合于脸型比较瘦的人,使脸部变得胖些,同时能表现一种高傲感,并给人以坚强自信的印象。

接下来看看身体的姿势安排。记住一个有用的原则:头部和身体不要形成一条直线,也就是当身体正面对着镜头时,头部应稍微向左或右转一些;而当双眼正视镜头时,应让双肩转动一定的角度,或是让双肩上下倾斜些,这样会使画面更富有动感。比如拍摄坐着的半身像,不妨让人物侧坐呈45°或90°,然后让上身转向镜头,通过扭动产生理想的曲线。全身的人像也应该避免下面的站立姿势,同时对两条腿的重心支撑也要有所侧重。

在人物的姿势中千万不要忽略了手的安排,手的变化丰富多样,它既可以强化人物的神情,也可以起到装饰画面的作用。在以脸部为主的肖像中,手可以放在脸的一侧,或轻托,或斜倚,但与脸部的接触不要太用力,以避免脸部变形。在半身和全身像中,可以将双手抱在胸前,或以手抚过头发,或者轻抵下颚,也可以拿些小道具,以活泼画面。常言道,“手之善于表达感情,仅次于脸”,可以作为拍摄时的参考。

人像的用光:

除了形体造型,用光也是人像摄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比起风光摄影,人像摄影的用光更为自由,因为自然光的变化只有等待才可能得到,而人是可以走动的,不同的角度可以营造不同的光线造型效果,更何况室内的灯光人像还可以调动各种光源,创造出变幻莫测的我影效果。

如果从光的照射方向来看,正面光是人像摄影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光线。尽管下面光比较平,很难表现立体感,但正面光对色彩的还原比较有利,特别适于表现女性皮肤的光洁。正面的光照不仅使肤色显得洁白细腻,而且使瘦削的脸庞显得较为丰满。有经验的摄影师在运用正面光拍摄女性肖像时,常将主灯的位置放高一点,使人物的眉骨和鼻子底下产生小的投影,既利用正面光掩饰了人脸的皮肤瑕疵,也因投影产生了有效的立体感,这种被称为蝶形布光的方法在女性摄影中非常流行。但在实际拍摄中应注意一点,蝶形布光法不适合脸庞太瘦或是颧骨太高的女性,否则容易使人脸变得更瘦。

45°的前侧光在人像摄影中用得很广泛,它既有一定的照明面积,也使脸部有了凹凸的立体感,影调层次、线条轮廓等都更为丰富。如果脸部呈四分之三的侧面,光线从另一面射来,照亮了四分之一脸的全部和四分之三脸的局部,这种用光就是典型的伦伯朗用光法。这种光线,加上深色的背景,会使人物熠熠生辉。伦伯朗用光法较多地用于男性形象,表现一种刚毅有力的气质。

摄影综合知识及实用技巧收集贴 - 齐齐哈尔站 - 佳友在线摄影网 齐齐哈尔婚纱摄影团购
人像摄影还经常运用逆光将人物与背景分离。强烈的逆光可以将人物的脸部和变化经多姿的发型勾苗出手动的轮廓线,将人物推到观众的面前。逆光作为主光使用时,人脸往往比较暗,需要另外补光,但补光不要太强,以免冲淡了逆光效果。

拍摄家庭室内人像,可以自己动手准备一些简单的照明设备,比如找几个灯架,装上300瓦—500瓦的灯泡,加上反光罩,就能在室内营造各种光照的气氛,拍出较理想的人像照片。由于这些灯光的亮度不是很高,因此在拍摄时最好用三脚架把照相机支稳了。另外,在这种灯光条件下用彩色胶卷拍摄,由于色温关系,颜色会偏黄、偏红。最理想的光源当然是同步闪光灯了,只是价格比较高。

在室外拍摄人像,上午9—10时和下午3—4时是最理想的时机,人物可以转动身体或脸部,获得理想的光照效果。

除了光照角度,还要注意摄影用光的质感,也就是直射光和散射光的区别。摄影室中的聚光灯和室外强烈的阳光都是直射光,这种光线的造型质感充满了力度,特别适合拍摄男性和老人,并通过逆光和侧逆光形成厚重的造型效果。而加了柔光罩、反光伞的影室灯以多云天气的室外自然光就是一种散射光,它的造型质感柔和细腻,层次丰富,特别适合拍摄女性和儿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使人像摄影获得最佳的光照效果。

人像的传神:

拍好人像照片既要掌握摄影技术,还要懂得被摄者的心理,通过捕捉人物姿态与表情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我们镜头中的人物,大都不是专业演员,不少人一至镜头前,就会紧张得手足无措,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引导,就可以有得到一张呆板造作或千人一面的人像照片。

要使被摄者去掉拘谨的神色,关键是要分散他的注意力,使他忘记自己是在拍照,这样才有真情流露的可能。比如要消除人物不安的情绪,应该多加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如果他的姿态与表情不到位,也不要急于纠正,应在不断鼓励的过程中逐步加以引导,哪怕浪费几张胶卷也是值得的。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时还可以找一些共同的话题一起闲聊,当他精神放松、神情专注时,最佳的拍摄时机也就到了,因为专注的眼神是最真实的,没有虚伪和陌生。

在捕捉人物的神情时,常常牵涉到嘴部的表现力,也就是笑与不笑的问题。如果在拍摄时一味地要求被摄者“笑一笑,再笑一笑”,其结果往往使人物失去了个性。我们不排斥所有的笑,但作为肖像,们应该追求的是常态的美,笑与不笑之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奥妙的,只要放松自然,真情流露,笑与不笑就都是次要的了。

身体的姿态造型也与神情表现密切相关,首先要求人体姿态尽可能放松,接着可以进一步引导。比如当人物坐着,身体微微前倾时,往往会给人亲切随和的感觉,这果可以诱导他露出轻松的微笑;反之,当人物微微后仰时,通常给人以高傲的印象,这时不妨让他明白自己所处的角以,增强他的自信心,高傲的表情就会自然流露。

真情流露在于引导,而最后的居功在于捕捉。记住加拿大著名人像摄影家卡希的这段话:“人物内在的思想、精神和灵魂,有时会在一瞬间通过他的眼睛、双手和体态表现出来——这就是需要紧紧抓住的、稍纵即逝的最重要的瞬间。

拍摄人物构图十忌

摄影就如同绘画、构图的作用极为重要。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在迈入艺术的自由王国之前,只有掌握其基本规律和标准方法,才能避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之现象。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

1.画面撑得太足

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地平线倾斜

有的人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这实在是个得不偿失的做法。如此,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不舒服。

3.头撞南墙

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4.附加物缠身

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5.落格

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6.画面分裂

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于是画面被一分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

7.喧宾夺主

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物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8.缺乏趣味中心

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区,“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9.各顾东西,神情不一致

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10.画面失衡

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像照片效果

1、烈日下的拍摄:

通常这种情况下不宜拍摄人像以及全景照片,因为光线过于明亮,微距拍摄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烈日下拍摄风光建议用小光圈、曝光补偿减低1-2级、感光度降低,并让白平衡调整在太阳天模式。有遮光罩效果更佳。

2、夜景技巧

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必不可少,尽量将对焦点手动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少用自动白平衡,尝试用“白天”或“室外”模式,强制不闪光,用光圈优先曝光是比较保险的;如果有遮光罩效果更佳。

3、雪景技巧

对准白色物体手动调整白平衡,视白色面积加强曝光补偿1-2档,如有UV镜安装,可以避免色彩偏蓝。

4、雨天技巧:

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一般多采取减少曝光的方法,避免拍出的画面灰蒙蒙一片。

采用大光圈、较高感光度、快门一般以使用1/30秒至1/60秒速度为好,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选择灰墙、绿树、山峦、深色建筑物、山洞等物体作背景,逆光或侧光拍摄效果更佳。

5、室内常见环境光线操作技巧:

室内环境由于受采光的限制,光线亮度远远低于室外,室内灯源及色温差异、自然光线的进入、室内墙壁反光、采光处有无遮挡物等,都会直接影响室内光线的性质,让光线更为复杂。

6、风光摄影的其它技巧:

1)三脚架的使用

“不用三脚架也能拍摄风光照片,但是大多数成功的风景画面都是使用三脚架拍摄的。精通三脚架的使用,确保它在风中保持平稳、安全和位置正确,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

2)对曝光控制效果的意识

“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早已掌握了快门速度、光圈的设置与调焦,但有一点一直没有完全充分地认识与理解:光圈和快门并不仅能让你拍摄到曝光正确的清晰画面,它更是重要的创造工具。

在风光摄影中,试验和探索光圈、快门和焦距的控制的创造性潜能,对于建立信心和增强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3)另一种手法拍名胜

在名胜地拍摄与众不同的照片,让名胜烘托你的故事(主题)。

7、运动及特写摄影技巧

快门的恰当使用可使运动影像更富感染力。大多数摄影师通过影像充分展现动感,提示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和生命之美。特写在摄影中同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用局部传递信息,用细节说明主题。难点在于选题,那些具备敏捷思考力和行动力的人可以用这种简洁手法渲染主题、引发联想,获得更杰出的作品。

8、运动照是快门的艺术

快快门使用:高速快门凝固运动

拍到更富张力的运动照,建议在运动的高潮瞬间拍摄成像,注意主体(人物)表情,光线要明亮,通常那些肉眼看不清特征的高速运动情景适宜快快门使用。

慢快门使用:低速快门创造动感

用慢快门与追随拍摄技法或变焦拍摄技法结合,使运动主体在画面上是清晰的,以背景上流逝状的线条或主体周围放射状的线条,可以将主体的运动强烈烘托。

9、数码微距拍摄的技巧

拍摄时应该尽量仔细选择焦平面的位置,把需要表现的细节尽量放在一个平面内,并使这个平面与相机后背平行。

控制光线的方向和质量,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那样容易产生高反差,把有的细节抹掉了。

10、长焦特写拍摄技巧

在拍摄时要运用高快门速度(最好高于1/200秒),如果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最好能使用三脚架。如果被拍物是动物和人,我们就要突出其特写神态。如果被拍物是静物,就突出它有特色的地方,比如一座被晨光照着的山峰,我们就去拍摄它被晨光照射的部分。

我们镜头前的花儿,有的生在戈滩崖壁,属于大自然天生地造的,而有的却长在暖棚温室里倍受人工呵护。因此,这些花卉不同的生长环境,也使得我们的拍摄条件面临不同。再一方面,不同的品种又使花儿们亮点炯异,各有长短,有靠艳丽的色彩取胜的,也有靠妙曼多姿的形态示美的,更有靠枝茎的曲直线条引人驻足的。

正所谓,花有百态不尽同。这就要求摄影者需因地制宜,勤观察多思考,要发现不同花卉的魅力所在,从而为真正的拍摄打下良好的基础。除非您对某种花卉品种和拍摄环境相当熟悉,否则,尽量避免到场就拍、举机就拍、或轻率地频频按动快门,因为这样只会造就更多的废片。未经细心的观察,就难以造就花卉摄影佳作,一般来说,“一看,二品,三拍摄”是拍摄花卉题材的必要程序。我们都知道,摄影艺术在本质上就是光影艺术,因此,完美的影调就是最美的摄影语言之一了。具体到以花卉为主体的摄影创作,用光时,应当遵循走向光源与漫射光源相结合的采光方式,而应尽量避免光比度较高的直射光源。在花卉摄影的用光方面,影友们常有“顺光平,逆光阴,测光润,顶光硬”之说。其含义就是:顺光照射下的花朵布光均匀,但质感平淡;逆光环境下的花儿虽然轮廓鲜明,但主体阴暗混沌;测光中的花朵生动鲜活,质感丰富;而光线接近垂直角度时被照亮的花卉主体,则反差强烈,视觉感受较为苍白。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在正午阳光入射角度垂直,以及光源强度较大时拍摄花卉。光线柔和,漫射光源丰富时,才是最能展现花花草草们唯美影调和细腻质感的时候。当然,有条件的话,利用柔光伞遮挡或用反光板进行二次折射,都不失为创造良好光照条件的好办法。

虚实有度,巧用背景映主体

当一个枝干上,有数朵美丽的花儿同时呈现在您镜头前的时候,是利用较大的景深范围统统拿下,还是选其一为主角,将更多的花儿当作陪体呢?一般来讲,人类的视觉习惯是由点到面的延伸,这就是说,有主有次虚实得当的画面,才更具美感。这种美感不仅符合我们先天的视觉习惯,同时也符合摄影艺术的唯美要素,更能够体现花卉的美姿美态和生命活力。

在拍摄野生花卉时,往往其现成的生长环境就可以充当主体背景,无论是蓝天碧水,还是岩壁沙地,都会与花朵达成一种和谐美妙的主次融合。而且,室外较为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您运用较大光圈虚化纷乱的背景,从而使画面干净简约起来。与此不同的是,在拍摄室内或圃栽花卉时,环境相对狭小,机位调度也受到了较多的限制。此时,或是尽量利用单一色调的景物作为背景,或是用背景布、卡纸等道具创造人工背景,您也可临时脱下外衣以应一时之需。用合适的色调来充实背景也好,用虚化的方式保持背景的洁净度也好,都应十分注意光圈对景深范围的控制,以及对画面空间感的影响。好在,我们的DC都具有实时取景或回放功能,这无疑使我们的创作如虎添翼。

眼前一亮,构图巧妙能补拙

在多数情况下,花卉摄影的构图,一定要忌乱求简,否则就会陷入主次不明、画面语言混乱的困境。一些经验不足的摄影者,往往希望自己的镜头能同时摄取到更多的花朵,殊不知太多的图像信息元素会造成焦点的盲从,从而使整个画面失去主体和亮点。

对于枝干茎络比较明晰的花卉,如玉兰、梅花、迎春花等,我们可以利用其枝干的自然曲线作为构图主线。对于花团锦簇,花朵密集程度较大的花卉,如牡丹、芍药、菊花等,适宜采用直入主体的开放式构图。当然,对于开放式构图来说,仅有花朵也是不够的,虽然没有多变的枝干线条可以利用,也应考虑用花儿的叶子来帮衬一下,毕竟好花要有绿叶相衬才会更完美起来。

如今,许多影友都在尝试用微距镜头,来挖掘花卉摄影领域更多的神奇视觉空间,而许多普通的家用DC产品也具有着不俗的近摄能力。首先,微距带给我们的是更丰富的细节和更强烈质感。其次,普通视觉所不可及的微观世界,也在微距镜头前一览无遗。可以说,目前微距影像挟取手段,已经将花卉摄影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微距摄影镜头通常景深范围极小,这是光学设计的初始结果,所以焦点选择和聚焦的精准程度相当重要。而小型DC产品的近摄功能,却往往是依靠锁紧镜头片组后,利用光线衍生出的最近汇焦点来完成的,所以有时会产生画面布光不均匀的现象。可以说,在微距摄影时,调节光圈对控制景深范围的作用未必明显,但是对调整画面的感光均匀度却是比较有效的,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每一种花卉植物最灿烂的花季,都是有限的。如果您没有赶上花儿最蓬勃盛开的那一刻,也无需过分失落,因为我们仍可能通过挖掘出一些美丽元素,而使其再次明艳起来。比如,残存的花瓣上那一颗莹莹闪烁的露珠。或是,渐渐萎落的花蕊间,依旧恋恋难舍的蜜蜂、蝴蝶。其实,花卉本身就充满着丰富的美丽元素,叶片的油润、花茎的绒刺、枝干的粗糙、以及随风的摇曳等,这些都是花卉摄影过程中不可忽视,而又充满了魅力的细节。我们既可以身在花丛中,感受花儿的妙曼,也可以通过取景器,仔仔细细端详它的每一个花瓣或叶片。花儿的美丽勿庸置疑,只是,到底能够有多少美丽的元素被您的镜头挟取到,就要看您在与花儿的“对话”中是否足够虔诚了。

稳定至上,脚架是个好帮手

许多摄影者,往往只是关心镜头的分辨率,或手中DC的像素数值有多高,认为装备是否精良、是否专业,才是决定成像结果的唯一要素。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一个稳固的三脚架往往要比对光学分辨率或像素数值的苛求,更显实惠。对于花卉摄影来说,三脚架的现实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

拍摄花卉的过程,对焦平面和拾焦精准度的要求极高,这使摄影工具的稳定性显得至关重要。这与摄影抓拍时的瞬间动作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借助三脚架的帮助,慢工出细活。需要提醒您的是,如果您的镜头或DC具有防抖动功能,那么在使用三脚架时,应使防抖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因为,防抖动功能的实现,通常都是利用了光学或电子的差值驱动补偿原理来实现的,使用三脚架已经使这种人为的不稳定性,被降至了最低幅度,完全没有进行差值补偿的必要了。

诗情画意,拍花拍出好心情

如果说观花赏草是一件惬意的事情,那么用相机定格住自己喜爱的花儿,就更是一件乐事了。因为咔嚓一瞬之间,被融入了无穷的智慧与艺术的升华。花卉摄影浓缩了用光、构图、曝光技巧、图片语言运用等多方面的技术精华,可谓是审美情趣和视觉控制力的集中显现。

然而,花卉摄影内容广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美把握的。所以,多总结、多交流,拍出乐趣,拍出快乐亦是最重要的。在拍摄花卉的过程中,其写意诗情感悟自然的氛围,远远超越了写实于生活的现实意境,一种超脱尽在镜中。由此看来,高水准的花卉摄影作品,也正如国画或音律一样,纵情意境,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花儿是有生命的,既然有春日暖阳的抚慰,亦会有秋霜的辣手摧残,好在现在是春天,我们会有幸目睹到更多的蓬勃与美丽。那么,此时此刻,我们便可以动手了,在这么一个春花烂漫的好时节,祝您咔嚓不辍,拍出更多的花卉摄影佳作。

直面细节,微距造就神奇视觉

如今,许多影友都在尝试用微距镜头,来挖掘花卉摄影领域更多的神奇视觉空间,而许多普通的家用DC产品也具有着不俗的近摄能力。首先,微距带给我们的是更丰富的细节和更强烈质感。其次,普通视觉所不可及的微观世界,也在微距镜头前一览无遗。可以说,目前微距影像挟取手段,已经将花卉摄影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微距摄影镜头通常景深范围极小,这是光学设计的初始结果,所以焦点选择和聚焦的精准程度相当重要。而小型DC产品的近摄功能,却往往是依靠锁紧镜头片组后,利用光线衍生出的最近汇焦点来完成的,所以有时会产生画面布光不均匀的现象。可以说,在微距摄影时,调节光圈对控制景深范围的作用未必明显,但是对调整画面的感光均匀度却是比较有效的,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美丽元素,露珠蜂蝶皆可入画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每一种花卉植物最灿烂的花季,都是有限的。如果您没有赶上花儿最蓬勃盛开的那一刻,也无需过分失落,因为我们仍可能通过挖掘出一些美丽元素,而使其再次明艳起来。

比如,残存的花瓣上那一颗莹莹闪烁的露珠。或是,渐渐萎落的花蕊间,依旧恋恋难舍的蜜蜂、蝴蝶。其实,花卉本身就充满着丰富的美丽元素,叶片的油润、花茎的绒刺、枝干的粗糙、以及随风的摇曳等,这些都是花卉摄影过程中不可忽视,而又充满了魅力的细节。我们既可以身在花丛中,感受花儿的妙曼,也可以通过取景器,仔仔细细端详它的每一个花瓣或叶片。花儿的美丽勿庸置疑,只是,到底能够有多少美丽的元素被您的镜头挟取到,就要看您在与花儿的“对话”中是否足够虔诚了。

在摄影艺术中,花卉摄影,与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一样,已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它以花卉为主要创作题材和摄影对象,花卉摄影或指天然的与人工培植的盆景或共卉为主的静物以及花鸟虫鱼等。花卉摄影,在技法上有许多特殊的要求,与人像、风光摄影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取材、用光、构图、背景、色彩表现等都要适合花卉摄影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同时,需要较多地使用近摄的造型手段,才能拍摄出艺术性较高的作品。

一、花卉摄影的用光

光线的运用,是摄影艺术造型的重要技法,它是突出地表现花卉质感、姿态、色彩、层次的决定因素。拍摄同一类花卉,不同的用光,得出的效果就截然不同。

1、运用自然光拍摄

阳光在一天里变化较大,直接影响着花卉光照的角度和拍摄效果从光照度来分析,彩自然光拍摄花卉,最好选择在日出后两小时内此时光照度较为理想,造型效果好。早晨,由于花卉生理功能的关系它吸收了一夜的营养,故花卉色泽特别鲜艳,显得质地娇嫩,拍摄的效果甚佳,色彩清晰,层次分明,影调明朗,反差适中。 从采光的角度上来分析,通常把自然光的采光角度划分为五种。即正面光、侧光、逆光、顶光和散射光。采用正面光拍摄,光在画面中分布较大,花卉受光面均匀,但缺点是花卉缺乏立体感、层次感,影调平淡。若拍摄黑白照片,效果更差,因为黑白照片的画面效果,全靠影调的明暗(即黑、白、灰各种不同的层次)来表现。

运用侧光(前侧光或后侧光)来拍摄花卉,是人们认为最理想,也是最常用的摄影用光。这种采光对花卉光照造型效果好,立体感强,层次分明,阴影和反差适度,色彩明度和饱和度对比和谐适中。

运用顶光拍摄,光线投射在花卉的顶部,正面受光少,造成画面反差大,缺乏层次,花卉色彩还原效果差,色温较高,照片容易偏蓝故这种光线甚少运用。

运用逆光摄影,光线从后面照射物体,能够勾划出清晰的花卉轮廓线,光的造型效果好,如果花瓣质地较薄,会使之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更细腻地表现出花的质感、层次和瓣片的纹理。运用这种光源,特别要注意花卉正必须进行补光及选用较暗的背景衬托,才能更突出地表现花卉形象。

运用散射光拍摄,也是较为理想的光源,它运用灵活,不受光源的方向性局限,受光面均匀,影调柔和,反差适中。如果选择雨后的散光拍摄会使花卉显得楚清新,光彩诱人。

2、运用灯光拍摄

近年来,随着插花艺术的兴起,给花卉摄影带来新的创作题材。运用灯光拍摄,布光灵活,随意变换,花卉的摆插与构思溶为一体,在画面表现上,更具有艺术造型的艺术渲染力。灯光拍摄通常有以下几种布光方法(即主光、辅助光、顶光、轮廓光和背景光)。

主光布局的位置是在相机的左边或右边,成15度至30度角投射物体,主要的作用是照明花卉的正面,使花卉正面受光。

轮廓光的布局是在物体的后侧投射,在造型效果上使被摄物的轮廓用光线色划出来,艺术造型效果比较强。

辅助光的布局位置没有固定,通常是根据摄影者的表现意图和花卉某个部位需要而摆设,以求达到被摄物在光与影的造型效果。

顶光的布局位置在物体的顶部,使物体赞成一种高光感或模仿阳光投射的效果。

背景光的面局通常是在物体后面,处理背景与物体产生空间感、立体感或其它的特殊效果。

运用灯光拍摄花卉的基本布光方法有以上几种,但在运用时可根据自己的构思和要求灵活运用,特别要细观察光在布局中的整体效果必要时,可分开每支灯单独投射来检查效果。画面的光比也要严格控制,通常以1:2为适度。控制好光比,才能达到总体的艺术造型效果。另外,运用灯光拍摄,最好使用灯光型胶卷,如果使用日光型胶卷,必须要加雷登镜81A色温转换滤色镜。

二、花卉摄影的构图

花卉摄影的构图,是花卉摄影的一项主要技法,也是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花卉摄影的构图,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突出,构思新颖,造型优美。在具体上来说,它是由色彩、成像、影调、层次、线条、虚实等综合组成的统一体。因此,花卉摄影的构图目的,是使主题思想通过选择对象,运用各种造型手段,获得真实、生动、完美的形象及寓意深刻,富有韵味的意境。不同的花卉,有着不同的品格和风韵,如玫瑰的高洁,荷花的纯贞、兰花之幽雅,菊花之清芬。线棉之挺拔等,都应采用不同的构思,徒刑的手段和表现形式,表现出花卉各自的品格和特点。

色彩,这是花卉彩色摄影的取材,立意的先决条件,选定了花色后,就要考虑与主体相配合的景物色彩,这叫做构图中的色彩配合。画面上,最好既有一个基调,又有各色之间的细微对比与协调。

成像大小:一幅花卉摄影作品,花朵在整幅画面中所占的位置大小在构图中属于透视,对比的表现手段,画面的配置和花卉的取舍要依摄影者的创作意图而定,拍摄整体的或特写的在画面占据的位置都不同,既要突出主体,又要疏密相间,防止喧宾夺主,杂乱无章。

角度:角度是指拍摄时照相机与花卉两点之间的直线同政党平视线或垂直线相关联所构成的角度。俯拍,仰拍,偏左偏右拍,都会形成高低左右不同的种摄影角度。角度稍微变化,也会对构图发生影响,所以,为选择适合的拍摄角度,是不惜时间和精力进行精雕细磨的。一般来说,在便于观赏的花圃或花坛里拍摄花卉,多彩俯视角度拍摄。但拍摄树上的红棉,水中的荷花,湖上的睡莲,有时角度就不大容易选择。但越是不容易拍摄的,越是想办法去寻找最理想的角度,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影调与层次:影调主要是指花卉受照射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明暗层次。用正面光拍摄的花卉,影调明朗。用逆光拍摄,影调较暗。用侧光拍摄,叶片和花瓣上就会有明暗,层次分明。要产生各种的影调,都有着各自的特殊效果。明调清新,暗调深沉,层次较多的中间调明快乐。浅色的花卉,适宜用明调表现。深色的花卉适宜用暗调表现,不论明暗影调,都应着力去表现花卉的层次,不讲究影调,花的质感就不能很好地表现,没有层次,就表现不出花卉的立体感,特别是花卉摄影,应在真实地再现花卉色彩的前提下,追求影调和层次效果。

线条:线条是花卉摄影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线条,就没有花卉的形态。在一幅花卉作品中,线条好比骨架,色彩好比肌肤,缺一不可。在拍摄考虑构图时,要注意分析被摄花卉线条的曲直、粗细、疏密、远近、高低、长短、主次、虚实,善于有取舍地加以选择和利用,使线条在画面上即有对比,又配合得体。在线条的选择上,特别要注意花卉的性格和特点,是不可忽视的。

虚实:虚实在摄影艺术中,是构图因素中一个特有的表现手段,它是借助于镜头的特性完成的。运用虚实对比,目的是为突出主题,喧染气氛,增强艺术效果。摄影中的虚实,有不同的含义。实是聚焦求得主体清晰,逼真的基本技法要求。而虚呢,则是艺术上的要求,虚的方式多种多样,前虚、后虚、虚左、虚右,稍虚,局部虚、大面积虚,虚掉影响主题的不必要的景物等,目的是使主题形象更突出化、艺术化,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产生虚实的艺术效果,通常是借助镜头的特性,通过光圈的运用控制景深达到虚实的效果,镜头的特性与影响景深的因素有3点:

A: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

B:光圈越大,景深范围越小。

C:拍摄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

知道了这个原理,在拍摄花卉时,就要注意把主体花卉置于在有效景深构图之中,利用景深的作用和原理,有意识地缩小景深,使画面产生虚实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

三、背景的处理

背景的处理,是决定花卉摄影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背景,在花卉摄影构图上,起着陪衬和烘托主题作用,拍摄彩色照片,尤其重要。背景在画面上,不是被摄的主要对象,但它在画面上战友着较大的面积越是花卉简练的构图,背景所战友的面积就越大,这是花卉摄影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背景的处理,方法是较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利用自然条件选择背景因势利导,就地取材。自然景物中,如天空、地面、草丛、湖水、树林等,都可以选作背景。例如,拍摄一幅以荷花为题材的特写画面,背景就可以多样变化,仰拍可用蓝天作背景。俯拍可以用水光倒影作背景,平拍或斜拍可衬以莲叶作背景。如果把荷花推远到中景,以莲叶和湖光山色为背景,得出效果各自不同。 第二类是人工布置背景,用彩色纸或彩色布衬托到花卉背景后便可。但背景用色纯度和明度都不能过高。通俗说法,就是颜色不宜过鲜,过浅,背景色的色相与主体花卉色相的关系以对比色和类似色为好。背景用色,一般采用较深暗,有时从效果需要,也可以用浅色调,高调来处理,但应含有较多的灰色,否则喧宾夺主,背景色显得太刺眼,会破坏主体和画面的整体化。

四、花卉近摄技法

近摄,是花卉摄影的重要和必要的技法之一。从技法上讲是近距离进行拍摄它能使被摄主体的聚集距离比用标准镜头聚集更近一些,结像更大一些的摄影手段。 常见的花朵,只有几公分大,我们使用普通相机的标准镜头,不容易取得理想的构图和画面,因为一般的标准镜头最近只能在0.6米处结焦,可是花朵大小适中的画面和构图。近摄的方法,是在标准镜头上装接附加装置或更换其它镜头。通常,人们在标准镜头上加装附加透镜。在不更换标准镜头的情况下,可用以下的办法进行近摄。 在标准镜头前加装近摄镜(半身镜),加装后使物距缩短距离拍摄近摄镜通常规格有一号、二号,使用时可根据要求选用,也可同时使用。

另一种办法是在相机的机身与标准镜头之间加装接筒和皮腔或增距镜。加装后,使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拉长,被摄物与镜头的距离缩短,成像比例增大。其次还有其它近摄的方法。那就是更换相机的标准镜头,用于近摄的镜头有中焦距和长焦距镜头(最好带微距的)。采用这些不同方式进行近摄,都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五、滤色镜的运用

花卉摄影中,可运用各式各样的滤色镜,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从黑白拍摄的角度来讲,尤其重要。因为黑白照片,主要是依靠黑白灰的影调来表现花卉和画面的。而我们拍摄的花卉以及枝叶,环境等,都是带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如果不运用滤色镜拍摄,照片出来通常只有黑和灰的影调,白的灰阶就不容易表现(除白色花卉)。而黑白摄影运用滤色镜,其作用就是对被摄物体颜色的色光起着三大作用。即对色光起着限制,阻止和通过,从而改变在照片上的影调和层次。如红色的花朵与绿色的叶,不加滤色镜拍摄,红花改变为白灰的影调,绿叶呈灰赤,花朵就能够更突出地表现在画面中,就要加用物体相同或近似颜色的滤色镜,才能改变其影调,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各种带有颜色的滤色镜,一定要增加曝光量。 彩色胶卷拍摄花卉运用的滤色镜与黑白不同,它主要是使照片产生某种特殊的效果,达到艺术完美的统一。拍摄彩色花卉照片,应多使用的滤色镜是柔焦镜,朦化镜中孔雾化镜十字镜、三棱镜,多影镜、魔幻镜等。如拍摄玫瑰花,加用阳光柔焦镜可使照片产生一种朦胧的美。加十字镜,能使花朵上的露珠出现晶莹四射,光彩夺目的效果。总之,花卉摄影,选用各种滤色镜,目的是使照片产生某种特殊的效果,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对于数码相机,偏振镜是最常用,主要用来消除叶面、花瓣反光,可以使花卉的色彩更浓郁、更真实。

对于利用散射光拍摄,测光一般不是太大的问题。对于有点测光的机器来说,只要将测光点放在拍摄主体上基本就可得到正确的曝光。而对于一些没有点测光,只能使用平均测光的机器,可以采取如下的办法

近测:就是凑近主体尽量使主体充满取景框,这时合焦与否不重要,因为合不合焦对测光数值的影响不大,但要注意离近测光时不要挡住照射主体的光线,这样会引起照度的变化而使测光产生误差。

代替法:就是在主体旁边,或者和主体处于相同光照情况下的地方,放置中灰的物体来代替本身体积过小而无法测光的主体。中灰的物体首推柯达18%灰板(不过价格较高,一套要180元左右,材质就是纸板)。而首推的代替物就是自己的手背,把手背冲向镜头测手背的反射光也是可以的。

如果要利用逆光拍摄特殊效果,则一定要使用带有点测光的机器,对拍摄的主题进行测光,运用这种光源,特别要注意花卉正必须进行补光及选用较暗的背景衬托,才能更突出地表现花卉形象。对于我们的DC来说,拍摄这样的作品就更要注意EV值的调整。这一点基本是遵循背景过亮,增加EV值,背景过暗,减低EV值。

构图上,花卉摄影是最讲究构图的一类摄影。一般的拍摄都遵循比如黄金分割法则,把整个画面按井字分割,将兴趣点放到一个交叉点上。但由于不同的需要,甚至是每个人不同的审美,都会使每个人在构图上有不同的偏好。多欣赏别人的优秀作品,多看电影,可以比较快的提高自己构图的水平。

一幅仅仅构图优良的作品,还不足以成为一副优秀的作品。如何将拍摄的主题突出也是重中之重。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将这些和谐的运用可以使一张照片更加精彩。其中明暗的对比前提是先要选择前景和背景明暗对比强烈的拍摄物,并利用点测光的功能对拍摄的主体进行准确的测光,精确判断主体的曝光量。更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类的照片主体一般十分突出,所以一定要挑选本身形势感很好的主体作为拍摄对象,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而虚实的对比说白了就是背景的虚化。这一点应该说是数码相机的优势。《由于DC的小焦距(和传统相机相比),使得DC可以实现较小的物距,适合微距摄影,并且可以在微距模式下获得很小的景深(cm级)》适当的景深,可以将杂乱的背景虚化,使得前景主体更加突出。花卉是以色彩和造型取胜的,花卉摄影应注意色彩的处理。一副花卉图片,要有和谐的色调,不能杂乱无章。每种花卉都有自己的色彩特点,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光线条件和不同的背景确定自己要采用的色调。大红大绿,虽然刺眼,但处理得好,也艳丽悦目;轻描淡写,虽然平淡,可运用得当,也淡雅高稚,令人赏心。一副花卉摄影总得有一个主色调,不论以冷调为主或以暖调为主,只要运用得当,都能"浓妆淡抹总相宜"。

重点请切记以下7点:

也可以通过后期之作一些特殊效果 其实上述的这些技法并不复杂,也不需要非常高档的相机才可以。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再加上一些细心和耐心,相信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拍出让人赞叹的好作品。

1、构图

画面要干净、明快,尽量舍弃与主题无关的花和枝叶,集中力量突出主体。主体焦点要稍稍离开画面中心,使画面稳定而不呆板。有选择性的保留背景能表现出生态环境。横构图,还是竖构图,取决于你的题材,横构图适合表现广阔,竖构图适合表现纵深。如果一时拿不准就各拍一张。

2、远景、中景、近景的选择

远景的构图要取上远山和蓝天,花田要占2/3左右的画面。中景是让花田中的花占据画面的全部,为了避免画面呆板单调可以收进小河,小道等。近景就是花的特写,要求单株的花形漂亮,没有伤痕,色彩鲜艳。

3、光线的运用

顺光拍摄,光线均匀,颜色鲜艳,成像清晰,但是没有反差,画面平淡。逆光拍摄,能使平淡无奇的画面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光线透射过花瓣和叶片使具有透明感,使花又一圈轮廓光,产生立体感。侧逆光和逆光的一样使花产生立体感,而且在表现画面深度上使用最多,是花卉拍摄中最常用的光线。侧光能在花上投下阴影,形成立体感。而且早晚的光线因为色温表现出微黄或微蓝。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光线。

4、天气的选择

晴天拍摄时,光比较大,明暗鲜明,最好使用逆光或侧逆光,必要时可以用反光板补光。有薄云的天气,光有方向性,光比不大,较为柔和,对于表现细部很有好处,能拍到温柔而又情调的照片。阴雨天拍摄,色彩非常饱和,而且花叶被雨淋湿使花更具韵味,往往会拍出理想的照片。

5、焦点的选择和景深的控制

拍摄花卉特写时,最好把焦点对准引人注目的花蕊上。使它成为画面的兴趣中心,否则画面将显得没有灵魂。景深的控制在花卉特写上是至关重要的,光圈太大焦点不清晰,光圈太小画面又显得过暗,景深过大。所以拍摄前,最好能预视景深。画面是选择前景模糊还是后景模糊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前景模糊能增加气氛渲染,使画面富于情调。后景模糊能突出主体,使背景干净。

6、注意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幅成功的作品曝光必须是准确的,否则很可能偏色或起灰雾,尤其是反转片曝光宽容度很小,仅在±0.5档以内。最好有一个灰板来校正测光,如果没有,人的皮肤大概反光率也接近20%,可以先对手进行测光。一般对于浅色花或亮背景要增加曝光1至2档,对于深色花或深色背景要减少曝光1~2档左右。对于逆光或测逆光,最好用点测光。

7、应注意的问题

拍摄时,注意背 景也是很关键的。背景不应出现使兴趣中心转移的色彩或高光,有时一幅很好的花卉作品因为背景的选择不当而前功尽弃。注意光比,胶片和人眼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有很大的区别。拍摄时光比不宜太大,否则会暗部尽失,使画面干涩缺乏层次。户外拍摄,有时会有风,使画面模糊不清。不妨拿纸板或别的东西挡风,干脆等风停下再拍。如果有兴趣尝试另类风格,可以用慢门拍摄,不过成功率低不宜控制。

摄影的光线运用

一、光源的分类:

1.自然光:阳光(晴天)、天空光(多云,阴天)、室内自然光;

2、人造光:灯光、闪光。

3.混合光:人为布光、现场光。

二、光源的三要素:

强度:功率、距离;

方向:顺光、测光、逆光;

颜色:充盈的气体、滤光片。

三、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

(一)光源的色温

色温的原理与应用

1.光源的色温

色温的温度标准不是摄氏度,而是开氏度。摄氏度的符号是“℃”;而开氏度的符号是“K”。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开氏度=摄氏度+273度。

例如:20℃=293°K。

物理意义上的色温,实际上的光源色温应该叫“相关色温”。

所谓相关色温指的就是,如果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一样,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光源)的相关色温是这个温度。

在很多书上,相关色温也简称为“色温”。

表1和表2是常用到的光源的色温和相关色温

表1:自然光源的色温

晴天正午时的太阳光:5,400-5,600K

早晚日出日落时的太阳光:1,800-2,400K

晴朗的蓝天加太阳的光线:6,000-6,500K

多云天气的光线:6,000-7,000K

阴天的光线:6,400-7,500K

表2:人造光源的色温

蜡烛: 1,800-2,000K

60W灯泡 :2,00-2,600K

100W灯泡:2,600-2,800K

摄影专用灯泡:3,200-3,400 K

500-1000W碘钨灯:2,800-3,200K

小型闪光灯:5,400-7,000K

大型闪光灯(影室灯):5,400-6,000

2.色温与微倒度

为了便于换算,国际上通常采用微倒度的概念来表示色温。

所谓微倒度(Mired)指的是色温的倒数的百万分之一。

因此微倒度的数值等于色温的倒数乘以1,000,000。

即:微倒度=1,000,000/色温的度数。

例如色温为5,000K,则微倒度=1,000,000÷5,000=200;

如果色温为5,500K,则微倒度=1,000,000÷5,500=182;

如果色温为3,200K,则微倒度=1,000,000÷3,200=313等等。

国际上用微倒度数值的差来表示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

例如灯光型胶片在日光下拍摄:

日光的色温是5,500K,相应的微倒度数值就是182;

而灯光型胶片的平衡色温是3,200K,相应的微倒度数值就是313;

于是应该选用的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313-182=131。

雷登85B型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正好是131。

而雷登80A型滤光镜的色温校正值正好是-131。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简便,又常常采用微倒度数值的十分之一来表示色温,并把它称为“十倍微倒度”。

即色温为5,000K,则十倍微倒度=20;

如果色温为5,500K,则则十倍微倒度=18;

如果色温为3,200K,则十倍微倒度=31等等。

表3就是常用到的光源的色温或相关色温与微倒度值。

表3:常用到的光源的色温和相关色温

光源 色或相关色温 微倒度 十倍微倒

蜡烛 1,800-2,000 500-556 50-56

60W灯泡 2,000-2,600 385-500 39-50

摄影灯泡 3,200-3,400 294-313 29-31

小闪灯 5,400-7,000 143-185 14-19

正午太阳光 5,400-5,600 179-185 18-19

日出落阳光 1,800-2,400 417-556 42-56

蓝天加太阳 6,000-6,500 154-167 15-17

多云天光线 6,000-7,000 143-167 14-17

阴天光线 6,400-7,500 133-156 13-16

3.彩色摄影的色温平衡

日光型胶卷的标准色温为5400~5600K,而灯光型胶卷的色温一般为3200~3400K。

如果用日光胶卷在灯光下拍摄一般要加用雷登80A型滤光镜,这种滤光镜的颜色为深蓝色,可以提高色温;

而如果用灯光型胶卷在日光下拍摄就要加用雷登85B型滤光镜这种滤光镜的颜色为琥珀色,可以降低色温。

雷登系列校正色温滤光镜

雷登80系列滤光镜(蓝色,升色温):

编号 曝光补偿 色温转换 微倒度

80A: 2: 3,200-5,500K, —131;

80B: 1+2/3:3,400-5,500K,—112;

80C : 1: 3,800-5,500K, —81。

80D : 1/3:4,200-5,500K , —56。

雷登85系列滤光镜(琥珀色,降色温):

85: 2/3:5,500-3,400K,+112;

85B: 2/3:5,500-3,200K,+131;

85C :1/3:2,900-3,800K,+81。

(二)光源的显色性:

光源照射在彩色的物体上,彩色物体所能够表现出来的色彩效果。

色彩越丰富,说明光源的显色性越好。

彩色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其色觉效果越接近标准光源(如标准C光源)的照射效果,显色性越好。

反之彩色物体在光源的照射下,其色觉效果越失真,显色性越差。

例如:

白炽灯的显色性好,而日光灯的显色性差,高压水银灯的显色性最差。

光源的显色指数

光源的显色性一般用显色指数来表示,各种光源的显色性见表:

光源 显色指数

白炽灯 95-100

卤钨灯 95-100

高显色荧光灯 93

日光灯 30-40

普通高压钠灯 25-30

高压水银灯 15-20

暗室用低压钠灯 0-5

拍摄用的光源和观片用的光源的显色性要求就不一样。(灯箱)

拍摄用的光源标准光源——充惰性气体(A、B、C、D)。

观片用的光源可以用高显色荧光灯

四、摄影常用光源

(一)白炽灯(连续光源

(二)影室灯(大型闪光灯

第二节、摄影的用光方法

一、用光方法的分类:

(一) 从照射方向上分:(光位)

(二)从照射方式上分:(光效)

(三)从造型效果上分:(光种)

让我们来是试试自己的眼力:

以下照片的光线是怎么用的:

从照射方向上分:(光位)

从照射方式上分:(光效)

从造型效果上分:(光种)

二、光源的照射方向(光位):

(一)正面光(顺光):

人像摄影(商业)、新闻摄影、纪念照、翻拍。

优点:简单(初学) ;

缺点:没有明暗面,缺乏立体感,影像平淡,缺少层次,缺少质感

(二)侧面光:

肖像、建筑、风光 。

(1)有立体感;

(2)有质感。

(三)侧逆光:

人像、风光、花卉 。

(1)表现轮廓(人、动物) ;

(2)表现半透明体质感(树叶、玉器、绒毛、雨、雾、喷泉)。

拍摄方法:

(1)按阴影曝;

(2)接遮光罩;

(3)加辅助光:

反光板、闪光灯。

(四)逆光

1.表现本身发光的物体:

日出、日落、彩云、霞光、月亮、夜景的灯、舞台灯光。

2.表现透明体:

玻璃、水、饮料、酒(广告)。

3.表现空气透视(影调透视)

薄云、水汽、雾、远山。

4.表现剪影:

人、树木、建筑等

三、光源的照射方式:(光效)

光源的光效也被称为“光线的性质”

(一)直射光:

阳光、灯光、闪光。

(1)表现立体感;

(2)表现质感,

(3)表现轮廓

(二)散射光:

天空光、柔光伞、柔光箱。

拍少女、老人、儿童、婚纱摄影。

(三)反射光:

反光板、反光伞、墙壁、天花板;

拍儿童、拍室内照法、拍大场面。

(四)直射光和散射光的灯

四、光源的造型种类(光种):

1、主光;

2、辅助光;

3、轮廓光;

4、装饰光(效果光);

5、背景光(环境光)。

五、用光方法实例:

1.阳光下正面拍摄(天空光辅助)适用于初学者。

2、阳光做主光或轮廓光,反光板辅助:人像。

3、阳光做主光或轮廓光、闪光灯辅助:人像。

4、多云天、阴天散射光拍摄:人像风光。

(二)室内自然光的用光方法:

1.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决定用光方法和拍摄角度:

(1)窗户的大小、多少,距窗远近;(2)光线的强弱、方向;(3)背景的色彩、明暗。

第三节、闪光灯的功能与使用

一、闪光灯的闪光指数和其他性能指标

(一)闪光灯的闪光指数:GN

闪光指数=光圈•距离。

光圈=闪光指数÷距离。

例如:闪光指数=24;距离6米;则光圈应该选用F4。即24÷ 6=4。

公式: GN =F • S。

(二)闪光灯的其他性能指标:

1.预备指数:应该与闪光指数接近。

2.触发电压:应该低压触发。电压低于10V。

3.回电时间:越短越好。

4.闪光色温:应该接近于日光的色温。

二、闪光灯的各种功能

1.闪光灯的自动功率输出:光圈优先(灰板、反射闪光)。

2.闪光灯的TTL闪光:电流:闸流、电压、电容。

3.闪光灯的手动功率输出:全功率输出;1/2、1/4、1/8、1/16、1/32输出。

4.闪光灯的程序曝光功能。

5.闪光灯的频闪功能:可以分别调节频率和闪光次数。

6.闪光灯的多灯同步闪光:有线、无线(光控、红外、无线电)

7.闪光灯的多灯配比闪光:主灯、辅助灯、轮廓灯、背景灯、效果灯等。

8.闪光灯的景深控制闪光:佳能特色。

9.闪光灯的滤光片:

10.闪光灯的变焦功能:伸缩、内变焦。

11.闪光灯的灯头旋转功能:竖直:-5-90&ordm;、水平:0-270&ordm;。

三、照相机的闪光同步速度

照相机的闪光同步速度:

同步速度越高越好。

国产:海鸥:1/60秒;凤凰:1/125秒;

日本:尼康:1/250秒。

同步速度的原理:快门完全打开的时间。

同步速度的作用:日光下作辅助光。

在同步速度以下

四、闪光灯的各种同步应用:

1.慢门同步;

2.后帘同步;

3.高速同步;

4.频闪摄影。

五、与傻瓜照相机的各种闪光功能比较

1.自动闪光;

2.强迫闪光;

3.禁止闪光(强迫不闪);

4.防红眼闪光

1.慢门同步:

2.后帘同步:

3.高速同步;

4.频闪摄影

六、傻瓜相机闪光灯的各种闪光功能:

1.自动闪光

2.减轻红眼闪光

减轻红眼闪光

3.强迫闪光(作辅助光) :

4.强迫不闪(舞台、体育)

六、闪光灯的维护与保养

1.闪光灯不用的时候把电池取出来,以免电解液腐蚀闪光灯;

2.定期给闪光灯充电放电,以保持闪光灯电容的活性;

3.自动控制闪光能量输出的闪光灯的光接收器要保持干净,以免影响闪光精度。

八、几种特殊类型的闪光灯:手柄灯、伞灯

九、影室专用闪光灯的种类、性能与功能

第四节、闪光摄影的用光方法:

一、正面直射闪光:

正面直射闪光的六大缺点:

(1)光线平淡,缺乏立体感;

(2)近明远暗,白天像夜晚;

(3)背后有阴影;

(4)玻璃、油漆面、眼镜反光;

(5)皮肤死白,很不自然;

(6)容易产生“红眼”现象

二、反射闪光拍摄(人像)

(1)顶反;

(2)侧反;

(3)后反;

(4)角反;

(5)反光板;

(6)反光伞。

三、散射闪光拍摄:人像、广告

(1)柔光箱;

(2)柔光伞;

(3)柔光片;

(4)柔光膜、柔光布

4.单灯离机闪光:人像

5.多灯闪光:生活、人像

几种闪光的范

让我们仔细看看不同的闪光方法拍摄的效果

6.单灯多次闪光:夜景。

7.多灯多次闪光:夜景

8.强迫闪光(现代高级傻瓜):作辅助光

9.强迫不闪(现代高级傻瓜):舞台、体育。

数码摄影技巧:初学摄影常见失误18例

在摄影实践中,经验不足的初学者,常会出现一些失误。笔者把初学者常见的18种失误分别列出,并简要分析失误原因,提出防止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1、用广角镜头拍出的照片四角发黑

主要是由于闪光灯覆盖面与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不匹配。老式闪光灯设计的闪光覆盖面大都只能与35mm的小广角镜头配套,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比35mm镜头大12度,因此使画面四周受不到光而发黑。防止的办法有二条,一是在灯光上加散光罩,使闪光成为散射光,以扩大覆盖面;二是用白纱布蒙住灯头,让光线散射,使整个画面都能均匀受光。

2、 画面影调模糊

在排除了相机无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后,就要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被污渍染涂。如遇到这种情况,切忌用嘴吹或毛巾擦。应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最后用镜头纸擦拭,使镜片明亮如新。如仍有汗渍、指纹和油垢,就要送相机维修店用镜头清洁液仔细清除。

3、 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

有两种可能,一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4、 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性对焦。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二是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4-8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三是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5、 胶卷没有曝光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傍轴取景相机拍摄时忘记揭镜头盖,取景器中景物清晰,但成像光线没有进入镜头,胶片没有感光。二是手动卷片的135单反相机装片不到位,卷片时没有注意看暗盒片轴是否在相应转动。由于片头滑脱,搬动卷片把手时,虽然快门上了弦,计数器照常计数,但胶片在暗盒中纹丝未动,计数器虽显示36张拍完,实际上没有一张胶片感光。

6、照片四角有黑影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遮光罩与镜头焦距不匹配。把50mm标准镜头的遮光罩用于28mm焦距的广角镜头就会阻挡进入镜头的光线。因标头的视场角为47度,而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为75度。二是用28mm广角镜头拍摄时,原已在镜头上戴有一块UV镜,如再戴一块偏光镜的话,由于偏光镜是两片玻璃叠合而成,边框很厚,再加在UV镜的边框,必然遮挡进入镜头的光线,使照片四角发黑。用广角镜拍摄时如需用偏光镜,一定要先卸下UV镜后再装偏光镜,才能使画面均匀受光。

7、 影调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纹层次

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8、 用电子闪光灯摄的照片仍然曝光不足

原因有二:一是光圈设定过小。闪光灯的闪光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快门已失去控光作用,主要靠光圈大小控制曝光量。没有自动档的闪光灯拍照,要先计算光圈系数 。二是闪光灯电力不足。新买的闪光灯要经过十余次的充、放电,让灯内电容活跃后再正式使用。旧闪光灯充电信号灯点燃只充了70%,在点燃10秒钟后才能真正充满电能,供正常使用。

9、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有半幅画面是黑影

这是由于单反相机的帘幕快门与闪光灯不同步所致。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照,要注意相机的闪光同步(各相机速度不同)。

10、 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艳丽,人物脸膛昏黑

一是逆光拍摄时使用了平均测光,又没有对人物面部补光;二是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滩),使用了内测光推荐的数据进行曝光,背景曝光适度,人物曝光不足。对此有三种办法解决:一是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二是在测光的基础上加大1-2级曝光量;三是走近人物对准脸部测光,“锁定”曝光量后(用测光记忆钮或改为手动曝光),再退回原位构图,对焦,拍摄。

11、 团体合影,周边人物残缺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平视取景相机拍摄时忽略了视差,画面装得过满;二是使用单反相机虽无视差,但画面四周没留余地,扩印时四周压掉了一些画面,彩扩机只扩印出底片画面的95%左右。所以无论使用什么相机,构图时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切忌人物顶天立地,塞满画面。

12、 照片有划痕

如果是底片上有划痕,可能是两种情况造成的。一是大盘片分装卷使用的旧暗盒被污染,出片口绒布上夹有砂粒,划伤了胶片;二是相机背后的压片板上有毛刺,卷片划伤了胶片。使用分装卷前,最好把片头缩进暗盒,用吹气球和毛刷仔细对出片口的绒布进行清洁处理后,再引出片头使用。如相机压片板有毛刺,可用一小块0号砂纸小心地磨掉(注意不要磨伤压板上的漆膜)。

13、 整幅照片影调偏蓝

一是色温很高造成的。阴天或薄云蔽日的天气,自然光色温高达7000-12000K,没有使用校色温滤镜;二是四周有茂密的林荫或巨幅蓝色广告、幕墙等环境反射光的影响。解决办法是在拍摄时,使用一块雷登85B降色温滤镜,如附近有蓝色环境光反射,尽可能移往开阔场地拍摄。

14、 整幅照片影调偏橙红

以下3种情况都可能使照片影调偏红。(1)日光型彩色胶卷在灯光下使用,又没有使用雷登80B色温转换型滤镜;(2)早晚阳光的色温只有3200K,低色温造成橙红色调;(3)周围有巨幅红色广告或红色建筑物,反射红色光。

15、 用闪光灯拍摄人像时,背后投影浓重

机位闪光拍摄,如人物离背景很近,就会有黑色投影映在背景上。解决办法有三:一是人物离背景远一些,让投影落于地面;二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拍摄;三是利用浅色的天花板或墙壁进行反射闪光拍摄。

16、 使用闪光灯,人像眼球血红

红眼现象在弱光中进行机位闪光容易出现。原因是黑暗光线下,人眼瞳孔放大,闪光灯的强光突然照射,瞳孔来不及收缩,强光直射视网膜,视觉神经的血红色就会出现在照片上形成“红眼”。克服的办法有四:一是拆下闪光灯用软线连接进行侧位闪光;二是让被摄者目光不要直视照相机镜头;三是拍摄前让被摄者注视电灯、窗口等强光源三分钟或预闪一次再拍;四是使用有防红眼功能的闪光灯。

17、 拍摄的电视画面上有快门条纹

我国电视系统每秒传送25幅画面,如果快门速度高于1/30秒,就会出现快门条纹。普通相机拍摄电视画面,快门以1/15秒为宜。

18、雪景影调灰暗,白雪不白

这是由于曝光不足造成的。雪天地面反光很强,测光表仍按18%反光率设定曝光组合,会把雪景还原成中灰调。如按平均测光或偏中央重点测光曝光,就欠曝1-2级,白雪就成为浅灰色调 。防止办法是,按测光读数增加1-2级曝光量(开大1-2档光圈或降低1-2档快门速度)进行补偿。

如何拍出“年韵”

第一:烟火,霓虹灯光,繁华的热闹

烟火和霓虹灯是很多朋友都会选择来表现节日韵味的题材,但是要拍好,表现好,却不那么容易,下面是我从网上摘抄整理的一点关于节日烟火灯光拍摄的tips。

闪光灯,三角架是这两样器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快门线有的话最好也准备上。

拍摄烟花:

1、一般都采用慢速快门来进行拍摄,将感光度设置到ISO 100或ISO 200,因为烟花在爆发的时候足够亮;快门速度可以在1/4到4秒间尝试,最常用的是2秒,光圈可以缩小到F8,一般用光圈4至8就合适了;如果有可能,最好把自动对焦设置到无限远。

2、如果要把人物和烟花一起拍下来,则可以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但是不要补的太亮,不然就会不大真实,这个时候可以用小光圈来限制闪光的亮度,另外要注意闪光后人不要走开,要等快门关闭。

拍摄节日灯光:拍摄这类题材,根据你的需要,来调节器材设置

1、当你需要表现灯光的具体形状,灯光上的装饰等时,选择打开闪光灯。

2、当你只想表现灯光的五彩斑斓的时候,最好关上你的闪光灯。

3、当你选择突出灯光下的人物或者其他物品的时候,则根据光线的强弱进行选择是否运用闪光灯,并选择慢速快门长时间曝光,最好都试试,看看哪一个效果好。

4、当拍摄节日人像与灯火辉映的时候,较大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背景虚化,人物会更加突出,整个场景的气氛也得以更好的表达。

第二:红色,永恒的喜庆色

中国人过年,就讲究红红火火,新年自然是红色涌动中华的时刻。就我看到的年韵摄影大赛的投稿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捕捉了红色元素,可见红色的公认度。但是红色被作为单一色彩或者在光线把控不好的时候,就很难表现出层次感和红色原本的色调。针对这样的情况,借用网上一位朋友的话,那就是:可以尝试用AdobeRGB色彩,降低饱和,增加锐度,增加对比度,另外,用平均测光,光圈不要用最大光圈,建议用8(这个档位,狗头也能锐),曝光补偿减一档,还有就是要注意阳光的角度和强度,如此能一定程度解决此问题。此外,光线还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层次感,要不就是光直射太强过曝了,要不就是光太弱欠曝了,所以合适的角度,合适的光线很重要。可以多试试,看看不同角度拍摄的红色的鲜艳程度,就能知道怎样把握了。上面这个网友说的方式,大家不妨可以拿起相机按着这样的设置拍摄一下,看看效果。当然拍摄红色还有一个方式那就是,选择对比度强的背景,比如背景一片雪白,或者暗的背景下的火红等等。投稿的有一个叫瑞雪丰年的我就觉得白雪映红灯笼的效果就特别好,还用一个灯笼罐哄小孩也是暗背景衬玻璃管里的红金鱼,作品看上去很舒服,红色很纯正。

第三:题材,只存在善于发现和挖掘的人眼中

一说到过年,大家的一致反映是,现在的年味儿一年不如一年浓了,特别是在一些城市,过年外地的人都回家了,还不如平时热闹。所以如果要拍摄“年韵”,找素材很不好找。其实就我个人的观点,“年韵”不一定非要大红大紫,也不用非要限定在这个节日的时候才能拍摄到。“年韵”可以是我们自己赋予作品,而不是作品等着我们去拍摄。比如蜿蜒迷茫的道路可以是回家的路,老人浑浊的眼神可以是望子归来的忧伤,轰隆而来的火车可以满载的是归来的游子,火车站的人潮涌动可以是人们期待团圆的焦虑,哭泣的理由可以是对团圆的期盼落空、孤独的眺望可以是望乡的忧郁,相互依偎的情侣更是今春情人节与春节共度的特色,投稿的作品就有拍摄腊肉,丸子,小桥等等作为年韵载体的,我觉得都是不错的题材。所以,我个人认为,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善于赋予照片不同的韵味,那么,主题往往不是最主要的限制因素。

如何在旅游中拍出精彩的照片

1.数码,还是胶片?

首先要注意的当然是器材,在这里就不提其他设备了。平心而论,数码机还是很适合旅游用的,反正也不指望拍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大作,像质差些也没有关系。主要的好处是不用换胶卷,有时虽然一天也拍不过30张,但有时几分钟一卷就没了。不过和数码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胶片,而且更喜欢黑白。因为黑白胶卷超强的适应性和后期空间。

2.器材:一机几镜?

一个机身一个28头和一个50头就足够完成所有拍摄,一定要轻便,一定要随手就能拍

3.对焦、测光以及镜头的使用

几乎一定要用到超焦距,所以挂在脖子上远不如用背带缠在手腕上始终握着来的快。一定要先找个差不多中灰的地测一下光,拍得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在构图上,不要调呀调的等着黄斑对准了,红灯也亮了,机会也没有了。我的习惯是拍后直接过片,顺便再次修正一下测光值,然后等待下一个机会。

镜头在进入一个场景之前换好,无论自己的判断准确与否,都只关心适合这个镜头的题材进行拍摄,如果你觉得有意思而换镜头,你将什么也拍不到。只关心能拍到的,因为拍不到的你可以好好看看,欣赏一下,拍照肯定不是旅游地全部。

4.以人为本

人永远是第一位需要你注意的,不过不要被一些特征显著的人完全吸引你的视线,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围着他拍摄呢,你可以等待他走到一个不明显的地方,完全放松下来的时候,也许会呈现出更有趣的一面。

5.先观察,后按快门

注意,通常你只有一个小时停留在一个地方,有时候也许只有十分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拍摄到满意的片子,不要把眼睛始终放在取景器上,手不停的按快门。你如果没有看到任何机会只能说明你是个更高级的摄影者,拍拍屁股就走好了,其实你只要安静的注视周围哪怕5分钟,你一定会发现值得你留意的东西。

6.一定要远离背有重量级摄影器材的爱好者,几乎所有人都会被他惊扰到失去自然状态

体会数码魅力 室内拍摄用光技巧

通常来说,室内光线总是没有室外明亮,所以当摄影师从室外进入到室内拍摄时,调整ISO值是解决室内光线的相对较弱的一个途径。ISO设定可以增加相机芯片对光线的敏感度或反映速度。ISO值越高,芯片对光线的敏感度越高,或者说越准确。相机也是通过一种计算法来增加芯片对光线的敏感度。这样,你就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采用更快的快门速度来拍摄。如果你拍摄室内运动并起到凝结动作的效果,使用ISO100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数码的魅力就在于你可以完全根据自己需要的效果来选择增加ISO值。

增加ISO值会使得画面噪点增加,这跟使用胶卷拍摄时提高胶卷感光度导致画面颗粒变粗的道理一样。ISO值的设定取决于光线的强度,而不是光线的性质。摄影师经常会选择使用高ISO值给画面营造轻盈脱俗的感觉。

下面是可能需要提高ISO的常见情况。

■ 拍摄室内体育运动。如果是在室内体育场馆拍摄,可以将ISO值调到1600这样可以让快门速度足够快,起到凝结动作的效果。尝试同时使用闪光灯,这样背景也会从画面中突出出来,不会让观众觉得画面中的人物浮在一片黑色的背景中。让曝光值对准体育馆里色调中性或者灰色的物质,然后对拍摄主体手动曝光,与此同时将闪光灯调到TTL闪光测试模式。

■ 拍摄室内事件。拍摄生日聚会或者其他室内事件的时候,如果你不想使用闪光灯,就增加ISO值。

■ 特殊效果。有的时候,摄影师会刻意将ISO值提高,增加画面的噪点,给图片某种特殊的效果和感觉。

通常情况下,摄影师拍摄这张照片中的场景时,会使用闪光灯直接照射,从而彻底消除画面中的橘色。我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将ISO值调到800,对准烛光照亮的人物面部曝光。

光线的力量是摄影的精髓,而摄影是我们所从事和热爱的事业。那些照片伴随光线而诞生,没有光线,它们就不存在。作为摄影师,我们的职责就是利用光线,仔细研究光线,通过取景器将其“描绘”出来。注视光线,观察它是如何穿越大地,如何装饰和再现这个世界的。太阳刚刚落山后的瞬间往往能让摄影师找到最戏剧化、最平和、最令人愉悦的光线。



体会数码魅力 室内拍摄用光技巧 浏览:23 回复:0 得分:0

提高照片质量的十个方法

如何获得尽可能完美的影像是每一个摄影者所关心的和追求的。虽然获取完美影像的方法很多。但注意和运用以下方法却相当重要。

一、选用高质量摄影器材和胶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要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选择使用高质量的摄影器材和胶片是首要的。现在,相机和镜头种类极其繁多,要选择一套合适的相机和镜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根据你的拍摄题材,尽可能选择片幅大的相机及优质的配套镜头,这对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极有好处。至于胶片,由于胶片的感光度与胶片的反差性、宽容度、颗粒度、解析力、灰雾度以及保存性等性能在着内在的联系,低感光度的胶片在色彩饱和度、颗粒度、解像力、灰雾度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优越性,因此,对胶片的选用原则是尽可能地选用感光度低的胶片。

二、准确曝光

设定好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按下快门,使光线在快门开启的瞬间通过镜头与胶片作用,这就是曝光。曝光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相当重要的技术控制,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底片的密度,而且还会对影像的色彩、清晰度、颗粒和层次等产生影响。准确的曝光有赖于准确的测光,熟练掌握各类测光表的测光原理,并能在各种拍摄状况和要求对测光数值作出合理的修正是进行准确曝光不可或缺的。

三、准确对焦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尴尬的现象:一张底片在制成小照片时,主体相当清晰;而当放大成大幅照片时,照片上的清晰部位却落在主体之外,主体呈模糊状。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拍摄时对焦不准确所致。在使用象135这类小片幅相机时做到对焦准确尤为重要。一般,要做到准确对焦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尽可能使用高倍对焦目镜,高倍放大拍摄的影像对准确对焦有极大的帮助。(2)使用广角镜头时尤需仔细对焦,千万别以为广角镜头的景深大而马马虎虎对焦。事实上,准确对焦在使用远摄镜头时是很容易做到的,而在使用广角镜头时却往往较难。

四、严格的景深控制

对于景深控制,了解这两点很必要  1)根据景深的计算公式,前、后景深是不等的,后景深总是大于前景深,因此,在景深控制时,不能想当然地将焦点对在景深中央处,这样,前景深往往会不够。(2)景深的大小除了与光圈大小、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有关外,还同影像所允许的模糊圈直径有关,而模糊圈直径又同底片的放大倍率和观看照片的距离大小有关。实际上,镜头上的景深标尺是厂家按自己设定的放大倍率而标注的,因此,在摄制巨幅照片时,我们要比镜头上所标注的景深标尺更为严格地进行控制,否则,容易出现景深过浅的现象。

五、创造性地用光

光在摄影上很重要,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使胶片感光;二是使被摄物体产生不同的形态、色彩和质感效果,并可控制影像的影调。创造性地用光,会使平凡的题材产生不平凡的效果!

六、新意的构图

毫无疑问,新意的构图会使照片引人入胜!但实际上,构图是个人的事,很难有好与坏的标准,把握好构图,需要摄影者有良好的素质,美国著名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说得好:“好的构图只是一种观察被摄物的有效途径,它是无法教给人的,象创造性一样,它是一种个人逐渐形成的素质。”

七、曝光时确保相机稳定

曝光时相机的震动和晃动会对影像的清晰度产生致命的影响,因此,确保相机的稳定至关重要。使用坚固的三脚架、通过快门线按快门以及对反光镜能预升起的相机,先预升反光镜再按快门等都是保证曝光时相机稳定的极有效办法。

八、选用高质量滤光镜

为了真实地反映和表现被摄物体原来的色彩和层次,或者要对被摄物体的色彩、影调和气氛的渲染等进行创造性的表现,滤光镜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对滤光镜的选用,首先要做到选用高质量的滤光镜。因为,滤光镜同镜头一样,直接关系到成像质量。劣质滤光镜同优质镜头的配用,简直是对昂贵的优质镜头的浪费!其次,不要过多地重叠使用滤光镜。多枚滤光镜的重叠,会使通过滤光镜的光线产生漫反射,从而影响影像的清晰度、反差和色彩。

九、勤用遮光罩

遮光罩是个不起眼的附件,但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它可消除或减弱眩光,使影像有良好的清晰度、色彩和反差,尤其在逆光摄影时更是如此。因此,一定要养成勤用遮光罩的好习惯。

十、认真对待后期冲洗

不管前期拍摄采取如何精心的控制,若没有良好的后期冲洗仍无法获取一个高质量的影像,所以,务必要以专业的精神对待后期冲洗。对自己动手冲洗的,要严格控制;而要交由冲洗店冲洗的,一定要仔细选择合适的冲洗店。否则,前期的一切努力将会付之东流,惋惜之至! 伦勃朗式用光

伦勃朗是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式用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术。拍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以这种用光方法拍摄的人像酷似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绘画,因而得名。

伦勃朗式用光技术是依靠强烈的侧光照明使被摄者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三角形的阴影。它可以把被摄者的脸部一分为二,而又使脸部的两侧看上去各不相同。如果用均匀的整体照明,就会使被摄者的脸部两侧显得一样了。

这种用光技术相当有效,因为它突出了每副面孔上的微妙之处,即脸部的两侧是各不相同的。其用光效果还可根据摄影者的意愿用辅助光任意调节:虽然伦勃朗式用光的高反差形式令人感兴趣,但适当运用反光板和辅助光,尽量减少反差,能取得加强整个肖像的效果,从而拍出不同凡响的作品。一般采用伦勃朗式用光需要两盏灯照明,经, 改进后再加用第三盏灯用以调节反差。两盏照明 灯中,一盏650瓦的石英主灯(A)置于摄影师左上方,直接照在被摄者脸部的右边,就像他正面的 一盏柔光辅助灯(B)一样,只是后者置于摄影师 的左例c白色的长条形反光板置于被摄者的左侧。

它能把一些光线反射到脸部没有照明的一例。而 头发灯(C)能通过反光板把光射到被摄者的脸 上,削弱了明显的伦勃朗三角,并加亮了肖像的总体色调。

具体拍摄时,先打开650瓦的石英主灯(A),并调节其角度,使伦勃朗三角光投在被摄者脸部的暗侧。然后打开正面主要的柔光灯(B),直接对着被摄者脸部的亮侧。它能照亮被摄者的脸部并增加深度,但此时三角状的亮光区域仍很明显。设法使被摄者转动头部,直到伦勃朗三角光能恰到好处地照在他的面颊上为止。并要被摄者的下巴下倾。接下来就是测光及选择相机的光圈与快门组合。最后再检查一下背景,看一下头发灯是否会在背景上留下亮点及在相机镜头中引起晕光。开始拍摄时可同被摄者轻松地交谈,以使他放松并面带笑容,这一步也是很关键的。须记住,在人像摄影中重要的是不要让一种技巧的作用超过了被摄者脸部的表现力。

如何拍摄出优秀的照片?

摄影领域的基本真理之一是:每一张好的照片都是技术与艺术成功结合的结果。艺术,是指所选择的题材是用极动人的形式来表现的;是指画面的构图是良好的;是指光线的运用与被摄体的性质,照片的目的以及拍摄者的意图是协调的;是指照片是有意义、有知识性而且是有感染力的。可惜,很多摄影者都不太注意这些问题,或者不太懂得这些问题。他们只知道一张技术上不完美的照片——如影象模糊、颜色不正、粒子太粗、调子太平、反差太大——就是一张有缺陷的照片。但是他们就看不出是缺乏“艺术”性或者需要“艺术”性。

极大的错觉

大多数人认为,摄影是一种复制过程。这是一个谬论。实物是立体的,而照片是平面的。物体是有颜色的,而在黑白照片中只有灰色影象。从这些局限性里,可以得出结论;既然一张照片受其自身性质的限制,决不可能是完全“自然主义”的,那么摄影者就应当最充分地利用一切手段和技术创作出激动人心的新颖的影象。就是说,以新的有趣的形式来表现熟悉的题材,或者把那些不借助相机的眼睛就无法看见的东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扩大我们的视野。初学摄影的人一开始就得把自己从那些过时的清规戒律中摆脱出来。例如:认为建筑照片中的“会聚的垂直线”是一种缺点(实际上,这是垂直线条的非常正常的透视现象);认为所有的广角镜头都会产生“变形”(实际上这种变形是同物体靠近的现象); 认为180度的“鱼眼透视”是“不自然”的(实际上,这是鸟、鱼和昆虫通常的观察物体的方式);认为彩色照片只有在拍摄照片时光线的光谱成分与彩色胶片色温相平衡的情况下才是“自然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所有在金色的黄昏和红色的日出时刻拍摄的照片都将是“不自然”的了);认为耀眼的光线照射到镜头上所产生的眩光和光晕都是必须避免的缺点(实际上,这种眩光和光晕象征着直射光线的明亮与光芒四射);认为远摄镜头会“压缩空间”生产生一种“夸张”的透视形式(实际上,如果我们从纸板上一个矩形小孔观实物体时,也可以看到同样的透视现象); 认为照片的颗粒粗是一个缺点(如果处理得当,粗颗粒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手法,象征某种物体的质感,不用粗颗粒就表现不出来,或表现得不那么好);认为影象模糊必然是操作上粗心大意的结果(影象模糊也许是动作的最好标志)等等。

创造性地进行选择 大多数业余摄影者,碰到一个吸引人的题材,就拿起相机来拍,而且往往只拍一张。相反,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摄影师,除非遇到的是他毕生中绝无仅有的瞬息即逝的时机,他将从不同的距离和不同的角度对被摄体进行仔细的研究。他将考虑在不同光线或不同气氛下,这个被摄体将是什么样子。他将考虑自己的表现手段,如用什么镜头、胶片和滤镜,在思想上形成完整的影象(这是一种名为“预先想象”的过程,是每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摄影家所力行的)。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也不满足于只拍一张,而是对当时所表现的一切可能性加以探索,因为他懂得任何成功的摄影者都有这么两条原则:第一,你应当有选择的余地,不能放弃这一可贵的特权;第二,如果有一个值得拍摄的题材,就应当把它拍好,绝不是只拍一张就能成功。

用黑白胶片还是用彩色胶片?

在摄影中,最流行的错误观念之一是认为彩色片要比黑白片来得优越,因为用彩色表现更合乎“自然”。事实上,任何一种表现方式都不能说比另一种“优越”,只能说不同而已。不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某一种方法确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从而被认为较为可取罢了。

一般讲,如果颜色是被摄体最突出的特点(如鲜艳的花朵、鸟、虫、水果;妇女的时装;食品陈列,在不寻常的光线下拍摄的户外景物等等),用彩色来表现,就很可能是最佳的方法。另一方面,如果用创造性的、更抽象的表现方法来表现主题,一般讲,黑白照片的效果将是最好的,因为黑白照片给摄影者提供了更大的控制的可能性。

从摄影的角度进行观察

常言道:“相机不撒谎”。这句话,又对又不对。说它对,是因为相机能把它的视野里的一切物体客观地表现在照片上;说它不对,是因为受大脑主宰的人的眼睛,不是自然而然地一览无遗,而是以很主观的方法观察世界的,它只注意到观察者感兴趣的事物。但事实上,大多数照片都把所有看得见的零七八碎的东西包括过去了。人们还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看”事物,特别是看物体的颜色时更是如此,因而在透明片里,最真实的颜色看上去就是“不自然的”了。比如,在户外的空旷阴影中拍摄人像,由于那里从蓝色天空反射来的光线是唯一的照明光源,所以照片上就会出现偏蓝现象。在树下拍摄的人像,由于绿色树叶的作用而显得偏绿。

所以说,摄影者要用摄影的眼光,即所谓“像相机那样”去观察实际。

光线和照明

光线是摄影者的手段,可能也是决定照片效果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光线有三个主要作用:一是决定胶片的曝光量;二是通过对阴影部分的处理而产生深度感和空间感;三是确立照片的气氛——是喜气洋洋还是郁郁不乐,是热烈还是冷清,是色彩丰富还是迷雾朦朦。遗憾的是许多摄影者只注意第一个作用,而忽视了其它两个。因此,一个摄影家应当从一开始就养成一种习惯,不仅从光的量上来衡量光线(从曝光角度说:它有多亮?),而且还要从光的性质上来衡量它(从创作角度说:什么样的光线?)。 因为如果光线的运用对现场气氛不合适,就是有最完善的技术,也不能把照片片拍好,而且你的全部努力将要前功尽弃。

结论

摄影这项工作既可简单,又可复杂。最容易不过的是看见了一个简单的题材就拍。另一力面,要拍摄出好的照片,则要求耐心和技巧,敏感和专心,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平凡的艰苦劳动。照片质量是与你所花费的代价成正比的。许多学习摄影的人以为,设备越好,拍出的照片就会越好,那是多么荒谬!我必须再一次强调的是:只有摄影者的想象力,他从摄影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他从摄影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他的艺术感和他以被摄体了解的程度,才能指挥他的手来使用相机,从而最终决定照片的质量

如何防止相机晃动

数码变焦往往能生成让我们满意的精彩照片,但它的长焦距同样也带来了麻烦,就是焦距越长,就越容易产生因相机不稳造成的晃动。由于相机的晃动,使许多本来很精彩的照片给破坏了,图像变得模糊不堪。图像放大倍数越大,模糊就越明显。

当相机无法固定时就会晃动。有时候,这确实是你的操作错误造成的,但也有一些固有的客观因素,如细微的地震肯定会引起相机晃动(但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不管相机的支持看上去多么稳固,相机的内部装置也足以引起晃动。

如果你采用一些措施,可以适度地减少令人心烦的相机晃动。若想生成较清晰的照片,我们就必须注意相机的使用技巧。如今,相机配置的多样化使相机在避免相机晃动具有了很多的选择。  使用三角架、同步快门线、自拍定时器等处理相机晃动的最常用方法是使用稳固的三角架。把相机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不要放在不稳当的表面或不平坦的地面上,否则相机会晃动,或在曝光时会移动。但使用三角架也不能完全保证拍出的照片都很清晰。风比较大时,也会破坏照片效果。附近车辆较多或满载货物的火车也会使地面晃动,进而影响置于地上的三角架的稳定性。相机内部的机械运动和人为的操作相机也会使置于三角架上的相机发生晃动。有时我们有必要在三角架上加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把一个盛满水的水壶或袋子悬在三角架中间。提到三角架和其它支撑设备,我们肯定会想到最常用的快门同步线。快门同步线的确能一定程度地防止相机的晃动,但不幸的是,现在的许多相机都没有了这个装置。还好,现在又多了一个遥控装置。它的工作也有一些限制。另外,你还可以用自拍定时器,那么自拍定时器又如何呢?实际上,每一款现代相机一般都配有自拍定时器,它的缺陷是拍摄移动对象时,是很浪费时间而且很难把握的,但在拍摄静止对象时,这种方法还是非常管用的。

还有其它两种支撑方式,其中一种不需要电缆或远程控制,叫单脚架(姑且把它当作只有一只腿的三角架),还有一个可以放在你的胸部的胸架,可能感觉不大舒服,但这两种装置使用和携带时都比三角架方便,所以深受众多摄影师的喜爱。用手拍照的正确姿势如果你无法把相机放在稳固、平稳的表面上,那必须手握相机进行拍摄,要尽量抓牢、抓稳。使用光学取景器时,把相机紧贴前额,戴眼镜的摄影者则要作一些调整,使相机与前额之间留一个食指的距离,最好不要把塑料或金属的相机部位直接与镜片接触,因为相机很容易受擦伤。接下来,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使双腿与地面成一个近45度角。另外一个办法是肩膀斜靠在一个牢固的支撑物上,比如树、或者背靠电线杆。而且你还可以考虑坐在地上,跪在地上,或趴在地上,用两肘支撑。务必要用两只手握相机一只手握相机经常不太稳固。两只手一起握,效果要好得多。右手可随时进行操作,食指轻轻压在快门按钮上,准备进行曝光。在拍摄疾驰的对象时,按下快门时,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干净利落,这样也可以减少相机晃动。整个过程很有可能会锁定焦点和曝光,因为大多数自动聚焦/自动曝光是通过激活快门按钮来启动相机处理器的。如果按下快门会锁定聚焦和曝光,你应学会对快速移动对象作出迅速反应,这样才会有时间完全按下按钮,及时拍摄照片。在使用今天的便携式相机时,我们一般都是松散地握着相机的左侧一面,由于镜头较慢,重量也较轻,因而这些便携式相机更易产生晃动现象。

所以,左手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相机作旋转运动引起相机晃动。应该是从下往上支撑相机的底部或镜头和机身的下面,这主要依据于相机的尺寸和设计,最好的方法是手掌向上,托住相机的整个机身。

菜鸟摄影师“职业生涯初期三大瓶颈”

瓶颈一:“自学入门”的瓶颈!

摄影的入门门槛低,一高兴谁都可以玩一把,中国的“摄影师”满天飞了。

有人会说,“摄影自学就可以了”。这也是水平一般的摄影师说的话,真正的摄影高手知道“摄影易学难精”。

现在又很多朋友,通过书本和网络自学。但“易学难精”的摄影自学的话,自学不久你就会遇到很多瓶颈:

1、 你不可能系统全面的学,打不好基础以后也谈不上发展。

2、 自学很费时间和精力,你一边工作,一边学摄影,不会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摄影里,不会有什么进步。

3、自学的话,遇到问题,即使有网络,还是不能及时解答。最主要的是没有学摄影的氛围,没氛围的学习简直就举步维艰。

解决方案——全面系统的学习摄影!

迈好第一步,展开完美职业生涯,找个好的学习氛围,全面、系统地学摄影!

在学摄影之初,还是要理性学习摄影基础,接受系统、全面的培训。在一份权威调查中,美国的摄影师绝大部分都是经过正规的培训,包括摄影基础(摄影与照相机的基础),全面、系统的专业摄影技能学习;学习提高摄影审美,掌握摄影主题创意思维,拍出有“思想”的创意片子;学习和正确运用后期处理能力等等。

瓶颈二:“摄影职业化发展”的瓶颈。

想以摄影为职业的人,不知道如何入门成为摄影师。听起来像自我嘲讽,不过这是菜鸟摄影师的职业瓶颈,也是现实情况。

状况一:“器材”关。想要成为职业摄影师,必定要接触并掌握许多硬件器材的专业知识,包括摄影棚里灯光,背景,道具等专业器材,这些不可能自行购置。

另外一个摄影职业新手遇到的器材问题就是:相机和镜头的问题。买什么相机?什么牌子?该买什么样的镜头?性价比怎么样?有没有超过我的预算?

诸多关于买相机的问题会困扰摄影新手。甚至随着技术的提升和实际需要,如何购买,更新相机都成了问题。很多新手不以为然,结果往往发现买的相机不合适,重新买?这个时候经济的压力随之而来,初期相机的误区,让新手付出的经济代价太大,很多热爱摄影的朋友可能就此放下摄影。如果新手因创业需要,搭建影棚,投入资金巨大,对搭建影棚没太多经验,出现设备不到位等情况,损失会更大。

状况二:“择行”关。你无法一一接触新闻摄影行业,广告摄影行业等等摄影行业,也就无从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行业适合自己。只能靠机遇,这样的风险实在太大。

比如说,现实中你很可能去一家影楼做个助理,工资极低,能学到什么,学到多少都是未知数。学习能力强又努力的人真成了婚纱摄影师,到最后如果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婚纱摄影,多年的婚纱摄影技术等等白白浪费了,简直就是悲剧。这都是现实中出现的问题。那该如何确认自己的职业方向呢?

解决方案——深入了解职业,熟悉行业流程。

新手阶段也要讲究“性价比”。

新手阶段往往会浪费很多钱,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要用最少投入,实现最大的摄影技能提升。购买相机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高手,在论坛上发帖问,这样的风险还是很大,因为他们不了解你现在的真实水平和现实情况。所以买相机,还得结合自身的水平和现实情况。

最为重要的是有良好的摄影学习氛围,又能有良好的摄影设施支持,就能使你的摄影技能大幅提升,而投入的钱,时间和精力将远远少于你自学。

针对入行的问题,就要确定职业发展方向,除了兴趣外,对职业的发展空间也要深入的了解。刚入门的摄影师在公司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磨合,对工作流程的不熟悉,让新手摄影师在这一阶段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何减少磨合时间,甚至不用磨合就迅速入行,让职业发展突飞猛进?首先当然要了解、熟悉职业的工作流程,并且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一些程序化的流程,并在良好的设施和条件下实训,不断磨练职业技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职业技能。

瓶颈三:“摄影风格”的瓶颈。

作为专业的摄影师,作品不仅要好,而且要有个性鲜明的风格。这样才能从众多摄影师中脱颖而出。

“模式化”,“程序化”的培训培养不出优秀的摄影师。有些商业摄影培训机构,通常会有大量的影棚内的拍摄实践,学员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拍出合格的商业摄影照片,但这种“模式化”、“程序化”的培训不能引导出学员的自身的摄影特色和风格。现在也有一些摄影师拍得照片已经相当有水准,只是现在这个时代,拍得好的摄影师很多,拍得好又有自己风格的却很少。

解决方案——培养主题策划创意能力,多拍,培养独特的视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然好的摄影作品,也需要风格。

很多人认为摄影风格是将来的事,的确,不过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摄影特点,并在主观上进行培养。

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你的主题创意能力,当然最好是能有人给你系统培训。然后,还是老办法:多拍。在拍摄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的特点,要是有“慧眼”之人给你指出你的特点当然最好。

同时突破“三大瓶颈”,展开完美职业生涯。

影像的拍摄在一瞬之间,未来摄影生涯的决定,也在一瞬之间。

全方位、系统地学习摄影,让自己的摄影技巧更职业化,发现自己的摄影风格,选择以后的摄影职业方向,是你的职业生涯必须走出的一步。

不可能存在一个培训机构让你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人像大师,静物大师等等”,火星时代“数字摄影与表现专业班”将帮你迈出完美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全面学习摄影基础:学习摄影构图、色彩构成、曝光控制、数字摄影设备基础操作等课程,打好坚实的摄影基础,培养良好的美学观点。同时提供专业级的摄影棚,让学员免费实践使用。

打破行业界限,教授全面的专业技能。学习静物摄影,婚纱摄影,人像摄影,广告摄影等全部摄影技术技能;专门聘请模特,学习人像和人体摄影的技巧。

数码时代全面的摄影师:后期与摄影并重。全面、系统的后期处理与表现学习,掌握PS,lightroom等图像处理软件,还将学习如何把普通的摄影作品变身为艺术作品的实战技能,让你在举起相机的时候,就已经为后期考虑。

在学习全方位的摄影技能的同时,顶级国际广告公司的专职摄影师与你分享行业精华,短期突破,迅速入门,大大缩短学习周期。

一篇关于景深的文章

看到大家最近發的PP之後,發現很多拍攝的問題都集中在『景深』上面,而在攝影創作中,如果只學會熟練地調焦,想拍出清晰的照片是絕對不夠的,因此我花了一些時間,整理了這份以景深為主資料,給各位同好參考,如果有哪為高手願意補充一下,那就感激不盡了。

你也許在拍攝時已經發現,在向某個主體景物仔細對焦後,從拍出的照片上看,這一景物當然是很清晰的,除此之外,它前後的許多景物有時清晰,但有時卻是模糊、虛化的,常常與你要求的清晰範圍相去很遠,這就牽涉到攝影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有關景深的哂谩?

◇通俗一點的說法『景深』就是照片上圖像前後的清晰範圍。

在精確調焦的主體前後,還會有一段相對比較清晰的範圍。

例如拍攝時向某人物對焦,那麼該人物必然處於清晰點上,而此時在他前後的一叢灌木和一間房子也相對比較清晰,因此,我們可以說灌木與房子都處於清晰範圍之內,也就是在景深範圍之內。

景深,也就是『景物清晰的深度』。這裏我們所說的『相對比較清晰』,是因為前後景物的清晰程度畢竟不如對焦點上的那個物體,但是可以為人們的視覺所接受。

※景深的大小控制主要決定於三個因素:

照相機鏡頭光圈的大小調節、所用鏡頭焦距的長短以及拍攝距離的遠近。

照相機的光圈在控制景深的作用中,扮演一了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記住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拍攝時,若希望主體的前後景物都非常清晰,可以將光圈儘量向小的方向調節,比如f/16、f/22;反過來,若希望對焦的物體清晰,虛化前後的另外一些景物,那就儘量將光圈開大,比如f/2.8、f/2,甚至f/1.4。

在調節光圈的同時,還要注意曝光量也會發生變化,必須依靠調節快門速度加以平衡;光圈收小了,快門速度就要放慢些;光圈開大了,快門速度就要相對提高些。

除了光圈對景深的控制作用最大之外,還有另外兩個因素也對景深的大小發生作用:一是所用鏡頭焦距的長短,二是拍攝距離的遠近。

當拍攝時的光圈大小不變,被攝體的位置也不改變時,使用的鏡頭焦距越短,景深就越大;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就越小。也就是在光圈不變的條件下,使用廣角鏡頭時,景深的清晰範圍就要相對大一些,使用中、長焦距鏡頭時,景深的清晰範圍就相對要小得多。

而當拍攝時的光圈大小不變,所使用的鏡頭焦距也不改變時,被攝體越遠,畫面中的前後清晰範圍就越大;反之,被攝體越近,前後的清晰範圍也就相對越小。這就提醒我們,在拍攝一些特定和近景的畫面時,調焦應該特別仔細,稍有疏忽,使主體景物越出景深範圍。整個畫面就都虛了。

※大景深的作用

初學攝影者常常會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在一個旅遊點上拍紀念照,從取景框中看出去,人物和遠處的景物都很清晰,可當照片印出來後,卻發現畫面上的人物非常清晰,而背後的景物卻是一片模糊,無法辨認,不能起到“到此一游”的紀念作用。

有時,我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主體上,忽略了背景的存在,或者感覺中的背景是模糊虛化的,但是印出來的照片卻讓人大吃一驚,背景上那些無關緊要的物體都清晰可辨,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干擾了主體,分散了人們對主體的視線。

◇請問我們怎麼才能方便地知道拍攝時的景深大小呢?

傳統相機:

在大部分的135單反照相機上,都有簡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有的景深表位於鏡頭光圈刻度和距離刻度之間,採用一排對稱的光圈係數,指明每光圈在某一拍攝距離時的景深範圍。

當你將距離調好,光圈選定之後,可以從對稱的兩個光圈刻度上找到大致的景深範圍,一個表示景深的最近點,另一個表示景深的最遠點。在兩點距離內的被攝景物,都會是比較清晰的。有些120照相機的景深表位於照相機的調焦旋鈕上,通過一條“U”字形的線條指出景深範圍。

數碼相機與景深有關的參數:

一、CoC( Circle of Confusion ),這個數值和傳統底片 , 即CCD 的對角長度有關。

二、光圈( Aperture )。

三、實際的鏡頭焦距( Lens FL )。

四、被攝體的距離( D )。

數碼相機景深營造不易的真正原因在於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比起傳統相機的底片要來的小太多了,因此使用消費級數位相機想要營造景深的話,除了使用近拍模式拍小東西以外,就是使用高倍光學變焦(至少6倍以上)來拉景深了,要注意是『光學變焦』數位變焦是沒有用的!

◇數碼相機要如何才能拍出景深啊?

1.數位像機要以手動控制光圈,勿以全自動功能拍攝。

2.景深跟"快門"無關!

3.景深與"光圈"有關,光圈越大景深越湥?( 清楚距離越短)

4.拍人像想讓背景模糊~盡量用較大光圈值!甚至你可以去體會將焦點拉更前一點,那背景就更模糊啦。

5.其實攝影"景深範圍"大概從"對焦點"起算前後1/3和2/3(傳統變焦鏡頭有距離可核對換算)都是合焦清楚範圍,攝影師可從這概念去拿捏背景模糊狀態。

6.另外光圈越大那快門當然必須調得越快。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利用景深來拍出有特色的照片?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常常習慣於選用標準鏡頭,開到中級光圈(f/8左右),拍攝3米~5米距離的人或景物。這樣的照片景深適中,也比較接近人眼平時的觀察習慣。但這樣的照片較為普遍而缺少個性,有經驗的攝影師更喜歡從兩個極端(或是大景深,或是小景深)中去尋求畫面的獨特魅力。

如果在拍攝時有意識地收小光圈,並選用廣角鏡頭,那麼,從近處一直到無限遠的物體,都會相當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使主體與周圍的環境形成有機的聯繫,這在風光攝影、建築攝影中用得比較廣泛。

大景深可以展現田園的開闊、山河的氣勢以及建築物的第一處細節。大景深還特別適合於旅遊紀念照的拍攝,使人物和身後的景物都非常清晰,真正起到了留影的作用。

※小景深的效果

取得大景深並不難,但是僅滿足於所有的影像都清晰,卻是遠遠不夠的。由於自然界的景物豐富繁雜,在拍攝時常常無法避開一些雜亂的景物,如果讓這些景物與主體一樣清晰突出,勢必會干擾主體。這時學會利用小景深突出主體和相關景物,並虛化一些景物,你的照片就會更富有趣味。

獲得小景深的主要方法是開大光圈,並向你所要突出的主體仔細對焦,讓其他無關緊要或是雜亂的物體變得模糊而不可辨認,只作為一種抽象的形式空間來陪襯主體。

在實際拍攝中,可以將焦點對在前景的主體上,讓模糊的遠景在畫面上產生空間透視感,並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對主體的干擾作用。有時,雜亂的遠景在虛化之後會形成某種質感效果,使畫面變得更耐人咀嚼。你也可以將焦點對在中景的主體上,讓前景和背景同時模糊,形成對主體的一種明確的視線引導作用。

獲得小景深的第三種方法是讓前景虛化,它會使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現代攝影家很講究前景的虛化作用,它所形成的心理效應是突出了攝影的回眸一瞥的真實性和偶然性,使人們相信攝影者是從現場的真實情景中抓拍的,而不是有意的擺佈。

通過模糊、朦朧、虛幻的前景來烘托或反襯清晰的主體,不僅會使畫面顯得簡潔、明快、乾淨,而且小景深中局部的虛,還可以給觀賞者以豐富的想像餘地,使畫面更加含蓄,魅力無窮。

关于花卉的拍摄

就象爱情和生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的永恒主题一样,花卉也是摄影的永恒主题,因为花卉是这个美丽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爱好摄影的朋友都会对花卉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尤其是拥有数码相机的朋友,更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花卉摄影,因为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不同于胶片相机,只有在拍摄中景和特写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花卉更应该是数码相机拍摄的主要题材。

花卉数码摄影浅谈——关于四要素

那么,一副优秀的花卉图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和因素呢?我认为至少要有吸引人的主题、完美的用光、简洁的构图、和谐的色调。这四个要素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共同支持着一副作品。拍摄花卉时,能不能掌握和处理好这四要素是成败的关键。

花卉数码摄影浅谈——关于主题

摄影经常与名山大川和旅游联系在一起,好象不到异国他乡,没有名山大川就出不了好的作品。其实,正象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爱好花卉摄影的朋友更是这样。只要你对周围的花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你就会发现拍之不完、摄之不尽的题材就在你的身边。去年,我们这里的第一次降雪是在深夜开始的。怎样才能表现出这是第一场雪呢?风细雨第二天的早上, 我带着Nikon 990边走边想。我细致地观察着房屋,树枝,小桥和流。突然我发现几棵鲜艳的花朵挂着白雪,显得更加妩媚艳丽,宛如初披婚纱的少女。顾不得其他,一口气把电池拍光。

拍摄花卉,要通过用光,构图,色调对比,景深控制等技术手段把最引人入胜的地方突出出来。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把最精彩的部分拍清晰。这朵小花最动人的地方是花蕊,为把她突出地表现出来,我使用了手动近距,把焦距定在了2CM的位置,把光圈放到最小,以保证最大的景深。把这样的花卉拍清晰难度很大,一是手动聚焦距离不好掌握,在液晶显示器上看聚焦清晰了,可拍出来不一定清晰。二是这样的小花卉一般比较低,不便于使用三角架。三是在按下快门的瞬间,不能有任何风吹草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反复拍。这副照片我反复拍了最少30次,腿酸腰疼,满身大汗。如果是胶片相机,这样拍的成本就太大了。

花卉数码摄影浅谈——关于用光

对于花卉摄影来说,用光是至关重要的。我的体会是,在自然光线条件下,散射光和逆光容易拍出好的效果。散射光柔和细致反差小,能把花卉的纹理和质感表现出来;逆光能勾画出轮廓,使质地薄的花卉透亮动人,而且可以隐藏杂乱的背景。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用顺光和侧光,不容易把花卉拍好。

雨后的清晨是拍花卉好时段,花卉洁净娇艳,空气清新,透视度好。在散射光的条件下拍摄花卉,也应该细致地把握光线的角度,顺光和侧光的效果大不一样,要细心观察,认真运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86278.html

更多阅读

拍摄会议的7个实用技巧 会议拍摄技巧 集锦

我喜欢拍摄会议,很多人聚在一起共同工作,有有趣的发言人,所有事项都有日程表——甚至是喝咖啡。只要你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这里就不会有意外,拍摄起来也没什么压力。所有摄影的规则,都适用于拍摄会议。你肯定已经对其有所了解,我想在这里再

实用技巧:电子狗怎么升级

实用技巧:电子狗怎么升级——简介如今,大部分电子狗都采用GPS雷达预警,这种电子狗由于内置全国各地电子眼数据,准确性得到空前提高,但需要看到的是现在路况每天都发生着变化,哪些路段新增了电子眼,哪些删减了,如果电子狗不升级的话,就无法准

捕捉野生龙虾的实用技巧 灯光诱捕龙虾

捕捉野生龙虾的实用技巧——简介野生的龙虾(淡水龙虾)是很多人的美味,在安徽合肥一带,小龙虾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如此美味的龙虾,到哪里可以捕捉呢?怎么样去捕捉呢?捕捉野生龙虾的实用技巧——工具/原料野生龙虾捕捉工具捕捉技巧捕捉

自己贴膜的技巧 精 贴膜技巧

自己贴膜的技巧 精——简介随着触摸屏技术的不断提高,带有多点触控技术的相机、手机、平板电脑已经随处可见,为了保护触摸屏划伤通常会在屏上贴上保护膜。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贴膜的技巧。自己贴膜的技

声明:《摄影综合知识及实用技巧收集贴 - 齐齐哈尔站 - 佳友在线摄影网 齐齐哈尔婚纱摄影团购》为网友梦已隔江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