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说》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课题] 重阳节的传说
[内容]《语文》(S版,语文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第29课
[教村简析及设计意图]
《重阳节的传说》一篇民间传说,也是该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讲的是古时候,汝河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在经历瘟疫肆虐、家破人亡的痛楚之后,决心拜师学艺,在历经艰险学有所成后铲除了瘟魔的故事,赞扬了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来理解。教学时,可结合理清文章层次,抓住重点词句,以读促悟来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睦”释“鹤”“掷”“妻”等生字,能理解“瘟疫”“和睦”“和蔼”“斩妖除魔”“天有不测风云”等词语,并能用“终于”“先……然后……”“因为……所以……”等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3、能复述故事梗概,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重阳节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歌曲《九月九》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播放《九月九》的乐曲中,朗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导入: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是什么令诗人如此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呢?原来是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有感而发。那么,重阳节具体指的是哪天?怎么来的呢?人们又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重阳节的传说》
3、板书课题:29重阳节的传说
4、全班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标出生字,借助字词典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⑵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你读懂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用“”标出来。
⑶标出各小节序号,思考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将意思相近的段落合并在一起,划分段落。
2、汇报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⑴ 出示本课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⑵出示词语“瘟疫”“和睦”“和蔼”“斩妖除魔”“天有不测风云”等词语,并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⑶ 讨论与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⑷ 检查分段情况。
⑸ 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全文。
《重阳节的传说》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三、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⑴ 指名分别朗读这部分课文,出示思考题:
①桓景一家原来生活得怎样?后来又怎样?请用“△”画出重点词句;
②病愈后的桓景决心做什么?请用“~~~~”画出相关语句。
③他是怎么拜师学艺的?学艺结果如何?请分别用“~~~~”和“△△”标出相关词句。
④ 你从桓景的拜师学艺中受到什么启发?
⑵组织学生一一探讨上述问题,并适当予以评点、鼓励。
⑶ 再读领会。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⑴ 按要求自读这部分课文:
①费长房教给桓景的除魔方法是怎样的?请用“()”标出来;桓景是怎么按师傅教的方法做的?也请你用“○○”标出相关词语。
②请分别用“===”“~~~”标出描写瘟魔动作、神态的语句,并想想瘟魔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③请用“▲▲”标出桓景和瘟魔搏斗的词句,你喜欢桓景吗?请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
⑵交流、汇报并讨论上述问题,教师适当予以评点。
⑶ 出示以下语句,齐读感悟:
①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②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⑷ 说说你从带点词中受到什么启发。
⑸ 小结:
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是令人佩服和值得我们学习的。
3、指导用“终于”“先……然后……”说话。
4、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⑴ 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你知道重阳节的传说了吗?能结合你学到的知识说说重阳节的由来吗?
⑶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⑷教师简介“重阳日”:在我国古代,人们把“九”列为阳数,重阳节那天的“月”和“日”都是“九”,恰逢双九位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4、指导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对桓景的敬佩与爱戴之情。
四、复述故事,总结全文
1、先小组相互复述故事,再选出代表简要复述。
2、总结全文:
⑴ 你知道重阳节的由来了吗?
⑵ 你喜欢桓景吗?为什么?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2、把重阳节的由来告诉给你的亲戚朋友们。


附:板书设计

29重阳节的传说

登上高山
重阳节喝菊花酒除瘟魔
(桓景)佩茱萸叶

吃苦耐劳、勤学苦练、为民除害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81560.html

更多阅读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执教学校:济渎路学校七年级(4)班执教人:史佩霞课堂实录及反思: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去年,中国一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让所有华人为之自豪。其实,有能力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作家不止莫言

薛法根《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nbs 薛法根课堂实录

薛法根《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一)师:同学们好。请同学们们拿出一只笔和稿纸或者笔记本,准备上课。好,我们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一读课题。生:《唯一的听众》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和词语,看同

声明:《《重阳节的传说》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网友银河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