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入门 架子鼓入门基本节奏

前言

架子鼓做为流行乐队中的一件主要乐器,以其振奋人心的音色及演奏者舞动鼓锤时激情薄洒的姿态,深受人们的善爱。为了给学习架子鼓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我编写了这本《架子鼓基础教程》一书。

这本教材带给学生们的,是我近年来学习和演奏架子鼓时积累的知识、经验及心得。它不光是基本功和技巧上的纯粹训练,更有应用方面的具体指导。由浅入深,我尽量在有限的空间内去覆盖多方面的知识,好让学生而有用、用而实在。

第一章是介绍架子鼓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学生在练鼓之前应当了解在先,把音符,鼓谱中的节拍、标记搞清楚,这样学起来会顺利些。

第二章是基本功的训练和各种节奏的联习,基本功的训练是重中之重,学习者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不要怕枯燥,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稳步提高。手脚的深度配合联系和各种节奏的联习,艰苦而又充满乐趣,是提高架子鼓的整体技术的关键环节,请下功夫训练。

第三、四章是应用练习,于众多教材不同的是,它对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提示,并结合具体谱例进行对照,相信对学生在整体音乐素质上的提高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 录

第一章架子鼓入门

第一节 架子鼓的构造

第二节 鼓的音调

第三节 鼓棒的种类和基本用法

第二章基础打击练习

第一节小鼓的基本练习

第二节大鼓基本功训练

第三节小鼓与大鼓组合练习

第四节大鼓与踩镲组合练习

第五节基本功综合练习

第三章应用练习

第一节歌曲使用节奏的类型

第二节歌曲层次变化时鼓如何变化

第三节“加花”插入怎样设计

第四章实战练习

第一首 欢迎曲

第二首 歌声与微笑

第三首 北京喜讯到边寨

行进鼓点与花样鼓点

第一章 架子鼓入门

第一节 架子鼓构造

架子鼓(又名爵士鼓)是一种打击乐器,英文称作Drum kit或Drum set,集合许多打击乐器为一体,基本的组合包括了大鼓(bass drum)、军鼓(snare drum)、两个中鼓(tom tom)、一个落地鼓(Floor Tom)、脚踏钹(Hi-Hat Cymbal)和两片铜钹(a ride cymbal and acrash cymbal)。雏形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多在中国春节庙会中助兴中使用,非标准和皇家乐器。清朝后期传入欧美,欧美人受到启发并加以改造。在1920年代爵士乐兴起时,常用于爵士乐的演奏当中。

架子鼓的组成



子鼓由低音大鼓、踩镲、小军鼓、桶子鼓(3-7个)、吊镲(2-4面)所组成。

低音大鼓:用右脚自然平放在踏板上,敲击时脚腕和脚掌松弛自然,脚随踏板上下运动,脚掌不要抬的过高,除连续演奏重音外,脚跟不要离开踏板。

踩镲:用左脚,预备演奏时提起左脚跟,开始演奏时脚跟下脚掌上,脚掌下脚跟上,脚跟脚掌运动必须自然跟随踏不板,可抬的过高或动作缓慢。

小鼓:一般左右手都可以直扣腕式(手心向下)进行演奏。

手镲:用右手,在踩镲上采用直扣式敲击各种节奏。

吊镲:用右手,是代替手镲演奏各种节奏,采用直腕式或直扣式,一般有槌头敲镲面,在演奏重音渲染强烈气氛时,用槌杆敲击镲的边沿处。大鼓(BD)小鼓(SD)低嗵鼓(FT)耳鼓(TT)踩钗(HH)大中立钗(CC)。

架子鼓的记谱

架子鼓的记谱用五线谱的低音谱表,即F谱表,低音大鼓在第一线,小鼓在第三间,耳鼓Ⅰ在第四间,耳鼓Ⅱ在第四线,大嗵鼓在第二间,大立钗分别记在上加二间和上加一线,踩钗写在下加一间和上加一间。

架子鼓并无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需要去调定选择。

  1. K = KICK [ BASS or KICK DRUM ]

KICK表示架子鼓中的低音大鼓.

2. H = HI-HAT [CYMBALS]

HI-HAT表示架子鼓中的踩镲、吊镲.

3. S = SNARE [SNARE DRUM]

SNARE表示架子鼓中的小军鼓.

第二节鼓的音调

鼓皮的张力平均度与否,直接影响鼓的音色共鸣,而鼓皮的张力是由鼓框上的螺丝决定,由于鼓是圆形的,所以调整鼓皮螺丝紧度时,可按参考图列调整螺丝的顺序,才可以平均鼓皮的张力,调整顺序由1→2→3→┄┄

架子鼓入门 架子鼓入门基本节奏
  

A B

第三节鼓棒的种类和基本用法

鼓棒的种类

一、鼓刷

常见的鼓刷有钢制品,也有塑胶制品,鼓刷的刷毛,也有密度及粗细的不同,密度高及细腻的刷毛,演奏音色细,密度低或较粗的刷毛,演奏的音色较粗糙,听起来颗粒较大。

二、槌棒

槌棒常用于打击面积较大的鼓,如定音鼓,军乐队大鼓、中鼓,由于棒槌前端多是由棉花制成,所以打击点娇柔和不锐利,也可用于滚击钹类,使钹类产生均匀的共鸣延音效果。

三、束棒

以细木条捆束而成,打击时音质介于一般鼓棒及鼓刷之间。

基本用法

一、如何控制鼓棒

A、对称式

用拇指第一指节与食指第二节处,夹紧距鼓棒棒尾端约三分之一处,此处为鼓棒的转动中心,此处是控制鼓棒的重要支点,此支点为鼓棒的运动中心。

B、传统式

(1)右手同对称式:左手虎口夹住靠近棒尾的三分之一处,并以此为转动中心。

(2)旋转中心处至鼓棒顶端由中指及无名指夹住并控制。

(3)食指与中指扣控鼓棒的收放,影响着打击点的位置。

二、如何挥动鼓棒

鼓棒的挥动,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弹跳挥动法”,另一种是“施力挥动法”。

A、 弹跳挥动法

此种挥棒方法,关键在于运用自然的转动为中心,鼓棒受重力的自然惯性下击后而弹跳上抛。

B、施力挥动法

此种挥棒方法关键在于手臂带动手腕,手腕传动鼓棒,

将力一波波地传至棒尖,如挥皮鞭一样的感受。

第二章 基础打击练习

第一节 小鼓的基本练习

要求:上身保持正直,勿向前方左右摆动,也不要摇头晃脑,练习时全身肌肉应放松,尤其是握槌的双手和双臂,打击时必须用手腕的力量动作,勿使手臂摇动,槌头接触鼓面时,应一触即离,不应停留在鼓面上。

国际上通用的鼓谱手法标记有三种,右手用R、O、□来表示,左手用L、+来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节 大鼓基本功训练

  要求:请放松腿部及脚腕的肌肉,不能紧张和僵硬,踏时的力度要掌握好,不要过重或太弱。初练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要避免疲劳过度以至节奏不稳或轻重不一等现象。

(1)

  (2)

第三节 小鼓与大鼓的组合练习

  小鼓与大鼓的合练,即是练习手脚的配合,也是共同视谱的练习。要做到腿到、手到、脚也到的程度,必须边看边打,看到哪打到哪,才算是合格。因此,这样的组合练习,为以后的实际应用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1)

  (2)

第四节 大鼓与踩镲

踩镲的踏击要求大鼓基本相同,腿及脚腕要放松,不能紧张和僵硬,练习时间不宜过长,踏击时力度要均匀。练习时身体重心应在臀部位置,使双腿充分放开,注意双脚的配合。

  (1)



(2)

第五节 基本功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是双手及双脚的基本功配合练习,通过练习,使四肢在大脑的支配下,分合自如,即统一又独立,为以后的更大训练难度训练打好基础。







第三章 应用练习

第一节 歌曲使用节奏的类型

歌曲在使用节奏上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说不论变化成什么样复杂的节奏,也不会脱离它原有的最基本形式。构成歌曲基本结构的节奏型主要是这些节奏:

A、摇滚节奏

103页

B、迪斯科节奏

103页

C、波尔卡节奏

104页

D、华尔兹节奏

104页

E、摇摆节奏

104页

第二节 歌曲层次变化时鼓如何变化

一首优秀的歌曲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听众,除了歌词深刻和曲调优美之外,段落层次之间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上的共鸣是不可忽视的。爵士鼓由于在歌曲伴奏中不适宜用弱奏,因此要想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变化,只有靠不同的结构安排和不同音色的击奏手法来处理。下面我们就以《掌声响起》这首歌为例子,来讲一讲在歌曲层次变化时,爵士鼓的变化手法和规律。

《掌声响起》

112页

从上面的例子分析,我们可以把这首歌的层次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一小节到第九小节。在这九节中,由于旋律走向比较平稳,且歌词带有诉说之意,所以音乐的整体形象应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这时可以不用爵士鼓来表现,而用其他乐器来衬托,以造成这种意境。从第十小节到第十七小节为歌曲的第二层次,在这一乐段中,由于旋律的反复及歌词内容的变化,所以需要此时在和声织体及力度上做一些相应的补充。鼓这时的进入,一定要注意节奏型的选择在力度要与歌曲旋律的动态吻合。在处理类似这种情绪特点的乐段时,军鼓一般都采用制音边击的演奏手法。常常每一小节有两个重音,即二、四拍上。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旋律和情感变化重音位置,低音大鼓此时要简洁,最好不采用带有复点音符的奏,使整体结构流畅、稳定。从第十八小节开始,是歌曲的第三层,也就是高潮部分。这部分可以说是歌曲中最激动、最吸引人的部分。所以,很多优秀的鼓手对于高潮部分的结构设计尤为精心,这段节奏型则与小鼓从制音边击改为正常击奏,加上低音大鼓附点音符及第三拍的八分音符复击,不但从音响上造成了强烈的震撼力,而且使音乐结构的动态也更加激动,充分烘托出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第三节 “加花”插入怎样设计

关于“加花”方面的练习我们在前面已经做了许多,在实际应用中,我想就如何把“加花”部分设计好这一问题,再开拓一下大家的思路。

所谓“加花”(solo)就是当歌曲旋律进行到某一阶段时(一般指段落层次变化前及歌曲高潮到来前),常会出现四拍或八拍的延长音(不很绝对),为了使延长音不至于呆板的停留在原段落的情绪中,而随着层次的变化自然而积极的转向下面的段落,这就需要乐队,特别是爵士鼓利用丰富的演奏手法来装饰这段延长音的空间,这种装饰技法在习惯称之为“加花”。

爵士鼓的“加花”演奏手法是极为丰富的。我们在前面的练习中也有所体会。初学爵士鼓的朋友往往把“加花”看作是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并且极力想早日突破这一关,这种想法是正常的。我在前面也曾提到过,爵士鼓演奏的精彩之处,“加花”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着重在“加花”的构思及运用规律上作一些介绍。

我在教学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学生自由发挥伴奏一些歌曲时,到了应该“加花”的地方,打的牵强生硬,与歌曲中的情感缺乏内在的联系,以至让人听来很不舒服,自己也感觉打的没意思。其实 ,“加花”并不是越花哨越复杂越好听 ,它的运用只有和歌曲的内容及音乐表达的情感相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们先举例分析一下慢速度歌曲的“加花”如何构思。

歌曲《在水一方》(片段)

一般初学者在歌曲的延长音部分往往习惯在第一拍就开始“加花”。比如:

这种安排虽然从拍节及结构组合上看没有问题,但用在此时的长音部分,就不太适宜。这是因为从第三小节的长音到第四小节的层次转换,其情绪波动并不很大,选用附点音符及切分音作为结构成分,由于小鼓及桶鼓不宜弱奏,因此就显得力度过大,情绪也过于激动。这样处理,不但不感觉精彩,反而影响了歌曲含蓄,深沉的意境。

第四章 实战练习

第一首《欢迎曲》

这是一首四二节拍的乐曲,其基本打奏法:强拍右手打击踩镲,脚踏底鼓;弱拍双手同时落,右手打击踩镲,左手打击军鼓,脚空。

第二首 《歌声与微笑》

本首乐曲的基本节奏是四四拍基本鼓点,整首乐曲共出现五次花样鼓点,前三次节奏相同,第四次的花样鼓点从吊钹开始排到低音桶鼓,每个节奏是一拍,结束部分的花样鼓点最后一拍在吊钹上收尾。

第三首 《北京喜讯到边寨》

此曲花样鼓点繁多,速度极快,乐曲的情绪也有变化。开头部分表达的是初听到即将有喜讯到来的喜悦心情,中后部分是急切盼望的情绪,最后是欢乐的情绪。在打奏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情绪的变化,无论是在鼓点上还是表情上,都要表现出情绪的不同。

乐曲中轮鼓部分的节奏是十六分音符,从军鼓到低音桶鼓每个鼓上打奏四个十六分音,速度极快,切记不能少打任何一个鼓上的十六分音,并且注意不要打到鼓檐上。当打到低音铜鼓上的第四个十六分音时,要快速转身面向军鼓,否则下一小节将拖拍。

行进鼓点与花样鼓点

一、行进鼓点

本套鼓点要求学生节奏要稳,按行进速度来打奏。

尤其要注意四分音符踩镲吊钹的同时打奏,时值要打到够一拍。结尾脚踏一拍底鼓,手要空出来,最后一拍收尾在吊钹上。

二、花样鼓点

本套鼓点共有六套花样鼓点串连一起,每套花样之间穿插四四基本节拍。其最大特点是速度极快,要打出架子鼓的“疯狂”的风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7834.html

更多阅读

电脑初学着知识入门基本知识 电脑入门基本知识键盘

分享一下文件夹以及文本文档吧很简单的,看一下就会了。对电脑新手应该会有帮助的。怎么创建文件夹文件夹是用来有组织的存储文件位置,他就向保存文件的文件柜一样,要创建文件夹,可执行以下步骤:从任务栏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附件

瑜伽入门动作图片教程 减肥瑜伽入门基本动作

“瑜伽”这个词,是从印度词语演变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瑜伽姿势是一个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方法,提高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

道教的基本理论 道教入门基本知识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最专业,最完整的哲学著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老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解释整个宇宙。他认为,宇宙是由道形成的,道叫朴、叫素,它是一种浑沌状态的元气,原始的大气。我们看不见它的样子,听不见它的声音,也

声明:《架子鼓入门 架子鼓入门基本节奏》为网友柠檬片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