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饮料发展前景探析 粗粮饮料

粗粮饮料发展前景探析

【摘要】“天天吃粗粮”曾是老一辈人记忆中的艰苦岁月,但随着当今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吃粗粮又渐成时尚,被现代人视为颇受青睐的保健食品。本文从发展粗粮饮料的宏观环境,饮料行业的竞争现状,粗粮自身竞争力及发展现状分析,探讨发展粗粮饮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在这方面的投资者和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粗粮饮料;健康; 可行性; 战略选择

一、粗粮概述

1、粗概念

一般指大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如玉米﹑高粱﹑小米等,与“细粮”相对。有如下三类:

(1)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麦麸等。

(2)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豌豆等。

(3)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2、粗粮营养价值
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它与可溶性纤维协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杂粮大都种植偏僻,远离污染,其产品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
医学研究还表明,纤维素有助于抵抗胃癌、肠癌、乳腺癌、溃疡性肠炎等多种疾病。

3、粗粮食用准则

对于粗粮,我们既要多吃,又不宜吃多,因为过食粗粮也有坏处。

正确吃粗粮的方法:1.吃粗粮及时多喝水 2.循序渐进吃粗粮3.粗细搭配、搭配营养丰富的食品

二、发展粗粮饮料的宏观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分析

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好,融资困难,尤其在宏观经济紧缩和银行商业化倾向加强的形势下,企业融资更为困难。由于杂粮产业链各环节中会出现一定的时期间隔,导致资金占用期长,企业面临融资能力弱、贷款难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的市场风险。

机制不健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能很好地发挥主渠道作用,这从客观上限制了企业根据市场杂粮行情、及时把握购销机遇的能力,使粮食购销企业难以发挥主渠道作用,不利于杂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地方政府越来越支持农业发展。为粮食企业发展提供契机。

2、经济文化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消费偏重于精米面而忽视杂粮,粮食增产主要依靠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而杂粮种植面积逐年下降,产量逐年减少,市场发展空间也逐渐缩小,小杂粮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投资也日益增加,以往偏荤少素,重精食缺粗粮,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已经开始逐渐被改变,中国食谱回归“粗粮时代” 。对于企业来说,庞大的消费人群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机遇。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就宣布2009年将启动“喝营养”工程,向公众推荐“喝健康水”、“喝水果”、“喝粮食”等饮食方式,并计划将“喝营养”列入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中。国家发改委公众与营养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也表示,希望通过喝水果”“喝粮食”等饮食方式,一种全新生活理念的推广,逐步改善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国民生命及生活质量。

3、技术环境分析

各地农业大学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托。研究重点在如何使粗粮饮料口感好。

三、饮料行业总体概述

1、饮料市场百花齐放,逆势增长

30年前,汽水就是饮料的代名词,饮料市场几乎只有碳酸饮料。现在,新的饮料国家标准划分了10大饮料品类:包装水市场、果汁饮料市场、碳酸饮料市场、茶饮料市场、特殊用途饮料市场、蛋白饮料、植物饮料、咖啡饮料九、风味饮料 、固体饮料。总之,饮料市场群雄割据、军阀混战。

饮料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产值年均增长近20%。2009年饮料行业产量达到8086万吨,对比1978年的20多万吨,改革开放30年来增长了近400倍,同时也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饮料生产国。

2009年饮料业增长24.33%,比2008年增幅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仍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近几年来,几乎每5年就翻一番,2006年以来,更是每年过一个千万级的关口:2006年过4000万吨大关,2007年过5000万吨大关,2008年更是越过了6000万吨大关。

市场调查显示,继碳酸、水、茶、果汁饮料之后,以玉米、燕麦为代表的谷物饮料,正以“第五代饮料”的标志崛起,市面上以谷物为原料的产品层出不穷,谷物元素饮料新产品数量因此由2002年的15种上升到2007年的187种,并且还在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不难看出,饮食需求的多元化已经将中国的饮食习惯彻底改变,全球正在兴起谷物素营养食品消费风潮。

2、饮料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1)主流品类市场格局更加多元化

粗粮饮料发展前景探析 粗粮饮料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市场份额占比排前的4大饮料品类的各自市场格局。

品类

主要竞争企业

竞 争 格 局 分 析

包装水

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蓝剑

VS

怡宝、景田、益力

康师傅是矿物质水的第一名,娃哈哈是纯净水第一名,农夫是山泉水第一名,蓝剑是矿泉水第一名。景田和怡宝都是产销过百万吨的一方诸侯。

四大水王,加这些各大区域的诸侯,市场格局自然面临更多元化的挑战。

高端水的竞争主体也更多了。昆仑山、西藏5100等,依云将来会面对更大的挑战了。

碳酸饮料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VS

非常可乐、黑松

在一线城市,非常可乐的市场份额会减少,这是由于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在大城市比不过两乐的101销售系统。但是在广大乡村,非常可乐的优势暂时也不会被撼动。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目前可乐三巨头的状况:两乐下不了乡,非常可乐进不了城;城里的想杀出去,城外的想攻进来。

果汁饮料

果粒橙、果缤纷

VS

鲜橙多、汇源、

农夫果园、第五季

果粒橙、果缤纷会随着两乐渠道向乡镇延伸而提升自己的销量和市场份额。

汇源在低浓度果汁饮料市场的日子也会逐步艰难。

鲜橙多和农夫果园也面临两乐的巨大压力。

茶饮料

康师傅、统一、

VS

娃哈哈、达利、

原叶、麒麟、三得利

茶饮料,现在表面上是康师傅和统一的双寡头垄断,风光无限,但其实由于众多外资巨头的加入,康统的前景不太乐观。

原叶茶有财力和渠道的优势,不到一年就占据了近10%的市场。外有可口可乐和麒麟、三得利、朝日等日资三巨头的进犯,内有娃哈哈、达利、今麦郎的抢夺。内忧外患之下,康师傅和统一的占有率会逐步下降。

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传统的饮料巨头,更多的竞争主体异军突起。日本的饮料三巨头肯定势力范围会逐渐扩张;达利、今麦郎这些从饼干、方便面等其他行业杀入饮料业的实力强劲的对手,特别是达利和今麦郎这两年内各自的营业额都有可能破100亿大关,饮料功不可没。

面对更复杂、更多元化的市场格局,笔者建议是学习润田、蓝剑、养元这样的区域饮料诸侯,稳固自身的根据地,打一场饮料游击战。润田今年来拿到了上亿的投资现金,一旦两三年内上市,自然可以有足够的资本来向全国扩张。养元是核桃饮料的品类领导品牌,还超过王老吉、可乐在当地的销量,是饮料游击战和根据地建设的典型代表。蓝剑饮料在无声无息间做到了全国矿泉水之王,但名气也只是在西南一隅,其花生牛奶在四川也是区域植物蛋白饮料的霸主,销量不逊色于牛奶等动物蛋白饮料。

(2)渠道费用的增长,迫使企业更聚焦细分渠道

像可口可乐、康师傅这样实力一流的饮料巨头,在超市渠道中,也很难盈亏平衡。

实力比较弱小的饮料企业,可以进一步选择某个细分渠道来进攻,这样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小,目标消费者更精准。

台湾饮料品牌黑松,是全球少数几个可以打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地方企业,它刚进入大陆时也犯了高举高打的错误,也就是一进来就投入电视广告,但是地面的招商和铺货没有同步,结果浪费了不少子弹。吸取教训后,黑松在江浙以外的省份区域,基本只做学校等特殊渠道,反而销量持续上升,开始盈利,企业也逐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面对现代超市渠道的费用之高,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放弃超市渠道,全力做好流通批发渠道、学校渠道,维护好士多等小店。既加快了现金的回流,又确保了费用上投入产出的平衡和有效性。相应的广告投放、终端促销都围绕流通渠道来设计,这样一来营销方案更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容易量化考核,二来执行起来也比较容易,能够有效实施。

另外,不同渠道的管理也需要进一步精细化。以前,除了几个大企业外,各个企业可能对每种渠道的投入产出比没有具体的量化评估。现在,企业需要对每个渠道或终端的销量有预估和评判,比如企业在某个渠道或终端的投入需要多少,盈亏平衡点是多少。

(3)利润下滑,迫使企业推更多高端饮料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饮料业原材料的上涨,导致低端饮料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减,不得不促使更多企业向高端进军。

四、粗粮饮料自身及现状分析

1、竞争力SWOT分析

潜在外部威胁

潜在外部机会

外部环境

饮料业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1饮料行业结构重构时期

2粗粮饮料类竞争不充分,市场不饱和,发展空间大

3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们更注重健康

潜在内部优势

潜在内部劣势

内部环境

1粗粮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新产品吸引消费者眼球

1粗粮的价格上涨

2传统杂粮较为种植分散,产量较小,产业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

3在人们传统印象中,口感不佳

2、出现很多品牌,但无做大做强者FkL七浦路时尚资讯

近年来,国内粗粮饮料市场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整个市场上虽然产品较多,但品牌产品集中度却很低,行业更缺乏领导品牌。虽然,维维、中粮、伊利、蒙牛纷纷相继进入该行业,但仅在谷物类饮料中试水,产品单一,缺乏真正定位。一方面说明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行业需要领导品牌带动这股新生力量,让更多的企业能把握市场的“脉动”,使粗粮产业能有序健康发展。FkL七浦路时尚资讯

五、企业总体战略选择及分析

1、饮料渠道模式的趋势与变化

2009年中国饮料各区域不同渠道的饮料销售额比重

渠道区域

东部

北部

南部

中西部

传统渠道

38.5%

49.6%

60.1%

51.8%

现代渠道

39.7%

21.3%

25.1%

19.5%

餐饮渠道

16.7%

21.5%

12.6%

21.9%

娱乐渠道

2.7%

4.4%

1.5%

3.8%

学校渠道

2.4%

3.2%

0.7%

3.0%

备注:以上数据主要来自苏赛特商业数据机构,略有调整,主要为各大区域重点城市的调查采样。

这是去年全国一二级城市饮料不同区域的各种类型渠道的占比,从数据分析,以及把三四级的乡镇市场考虑进来,国内还是传统渠道占主流地位。

中国饮料行业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渠道模式变化,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从1978年改革开放一直到整个80年代,这一阶段,中国饮料业开始起步,超市等现代渠道尚未成型,健力宝粗放式的大经销商为主的批发流通渠道方式占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两乐,正在开展自己生产厂的全国布局,慢慢直控终端,建立网络。

进入九十年代,超市等现代渠道逐步崛起,两乐的直控终端模式开始慢慢发力,健力宝和旭日升的大代理商+批发的渠道模式将逐渐被打败。康师傅的渠道精耕其实是向两乐学习后的产物,其凭借渠道精耕的转型拉开了与统一等竞争对手的差距。宗庆后这个时候,意识到渠道网络和终端的重要性,开始构建娃哈哈独特的“联销体”的渠道模式,并成功坐上国内饮料第一的王座。

跨入21世纪后,这一阶段的饮料渠道,已经是现代渠道和流通渠道双峰并立的局面。在上海,现代渠道占的比重已经超过流通渠道。现代渠道未来一定会继续蚕食传统渠道的饮料份额,但是现代渠道会对饮料单品条码的考核日趋严格,无论大小企业,销量不好的产品、企业也不打算加大费用投入的产品,一定会被踢下架。成长中的中小饮料企业和做自主品牌的经销商,一定要做好对现代渠道的研究工作,考量盈亏平衡的问题。

2、传统饮料包装模式(瓶装)

竞争激烈,但销售量大。这就要求有明确的定位,灵活的营销。

3、笔者更倾向于发展现磨加盟模式

粗粮现磨针对的是中高端人群,包括注重养生之道的白领、家庭主妇等,早餐或夜宵时间,他们的肚子饿了,就冲上一杯。这就意味着市场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但客户的忠诚度一般比较高,如果抓住了他们的胃,就会逐步形成一批相对固定的消费群。现磨加盟模式发展可以参考奶茶。笔者认为这是个巨大的蓝海。而且更适合粗粮饮料的制作,可以作出不同口味,不同功能的饮品。

六、需注意的问题

1、打造品牌,概念营销

笔者认为,过去5年中本土企业的高端饮料营销推广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很大程度都是跟企业缺乏系统的营销模式有关。试想,把大众饮料的营销方法生搬硬套到高端饮料上,岂能不败?粗粮饮料正是走的是高端路线。传统的营销模式将不再适合。这就要求打造品牌,塑造健康的概念。

2、口感问题

毫无疑问,粗杂粮吃起来口感通常要比细粮差一些,这也是人们避粗求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企业要苦练“抓胃功”。

3、打造产业链,推进杂粮产业化生产

传统杂粮较为种植分散,产量较小,产业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杂粮产业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因此需打造杂粮产业链,以不断推进产销发展。安徽燕之坊公司通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围绕打造杂粮品牌整合全市各区县各地区杂粮资源,在产业化生产经营中取得了良好进展。

参考文献

[1]李菲.关于安徽省小杂粮产业化发展的探析[J/OL].安农青年2009

[2]中华商务网讯.中国小杂粮市场发展前景看好[R]2008

[3]陈玮.饮料行业分析及趋势[R]2010

[4]雷银生等.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清华大学出本社,2006

[5]刘爱民.杂粮饮料的功能及其发展研究[D]200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72776.html

更多阅读

重庆有哪些港口 重庆港口服务链发展对策探析

     1.港口服务链定义  港口服务链是众多提供运送服务、船务服务、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的港口服务企业或政府机构,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等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完整的客户服务供应链。  通过上述对港口服务链的定义,我们

珠宝设计前景 东北珠宝市场的品类特点与发展前景透析

——原载于《饰界》杂志2013年4月刊  中国的版图相当于一个欧洲的面积,市场的个性化与特异性让每个企业的品类重心都呈现巨大的差异。下面,笔者就根据东北市场的情况分析一下该区域的品类特点与发展前景透析。黄金:后继上升空间巨

茶叶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探析未来中国茶叶市场

近来爆出的品牌茶企产品农药残留问题,虽然有行业协会为茶企解围,茶企的辩解也有国家标准为依据,从事态的发生到平息也没给茶企带来过多的困难,也没对茶叶行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中国茶企终归不能安于现状,除了有关食

企业文化误区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误区探析

从经济基础来看,中国的企业发展规模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和日本迅速发展,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的阶段有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

声明:《粗粮饮料发展前景探析 粗粮饮料》为网友分手达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