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汉语 最美中文翻译

当年学习都德《最后一课》的时候确实被韩麦儿先生的爱国精神感动了,顺便天真地相信了“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然而经过21年(将十月怀胎的胎教算入在内)的学习,我愈发明显地觉得我们每天使用的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最简洁

汉语作为最简洁语言的特点自然不必多提,世界上所有的通用文献中最薄的一本一定是汉语本就很能说明问题(不信你上图书馆看看英文版的《围城》就比中文版的厚了将近一倍。除了缩短阅读时间的优点外,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很有好处。而且,我初学英语的时候经常这样抱怨:“汉语几个字就能说完的话英语怎么要说这么长!”

最优雅

如果你的英语发音还算标准,一定很不理解英语中竟然有像“thankyou”、“there”这种把舌头伸外面用牙齿咬着发的怪音,相应的,英美人的舌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也变得格外长,吃饭的样子(尤其是吃中餐时)经常让从小用汉语的国人对“人间竟然还有这种吃相”大吃一惊。所以说好汉语一定比说好英语优雅得多。汉语的音节丰富无比,科学研究表明比任何一种语言都能调动更多的脸部肌肉牵扯更多的“脑络”神经,写方块字患老年痴呆的概率也比用其他语言的人群小得多。而且,说好汉语可以直接帮助学好其他语言,像日本人天天说日语的三等舌头学起英语来也一定没中国人说得漂亮。“学好了日式英语,就等于丧失了和nativeEnglish speakers失去了沟通的能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准确丰富

说汉语的语义最准确最丰富一定没人反对。拿称谓举个例子,在中国你可以喊“(表)舅舅姨夫叔叔”之类,但貌似英语中只有一个“uncle”可供使用。京剧中的生角旦角则干脆只译作“mele”、“female”这种毫无内涵和感情色彩的词。还有像“仗剑走江湖”这么酷的话竟然是“walkthe earth with asword”,同样的动词你可以从气概不一的“仗、执、擎、背、拿、握、携、挂、举、挥、带”等十多个词中挑一个“仗”,而用英语你只能用一干瘪的介词“with”来一笔带过这威武的侠客精神了。汉语的准确丰富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用汉语骂人的话,那咱说汉语的便宜又要占大了。如果表达“那个意思”,英美人一般只用“FUCK”,而我们可以从“靠”、“操”、“日”、“MLGB”等等等等中随便挑一个自行表达。如果被人家听明白了立即再换另一种说法。有记者问姚明“对手要跟你飙‘垃圾话’你怎么办啊?”姚明毫不犹豫地回答:“用汉语骂他呗!”从前教我们英语写作的Brook自称精通英语中所有骂人的话,可她就不敢自称精通所有汉语中骂人的话,这就从侧面证明了汉语的用词之丰富——否则当时课上几百号来自全国各地的豪男悍女们仅用各地方言就足以让她葬身于汉语丰富的词汇世界中

最高贵纯正

汉语血统纯正,五千年文化史,甲骨文到正楷,都明明白白地昭示着汉语血统的久远与高贵。近处的日本在汉文化传入之后才开始用汉字创造自己的文字,而且还很有自知之明的将假借汉字字形的汉子称为“假名”——汉字的山寨版而已;而韩国人自不量力地几年前将“汉城”改成“首尔”,力图摆脱汉文化对其的影响,殊不知,“汉城”中“汉”的“汉文化”,“男子气概”消失殆尽不说,连有“高达宏伟”之意的“城”也在去掉后让本来就拥挤不堪的汉城丧失了最后一丝美感。申城上海,羊城广州,山城重庆,春城昆明这些带“城”的地方多美好。韩国人要想做的彻底不如将他们的首都“Seoul”直译,是“色窝儿”呢还是“馊味儿”呢?远处的英国,因为受奴役的历史所以英语受了法语很大的影响,而美国英语呢,一些英国人都觉得美国的英语很“cheap”(当然这是一小撮古板英国人的看法)。

最意蕴深远妙不可言

最重要的一点:汉语意蕴深远妙处不可言说以致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最精准贴切地表达汉语的深刻内涵,具体表现就是汉语根本不能被翻译,所谓“信、达、雅”也只能作为翻译工作者努力接近但绝对不会达到的目标。比如当年李安《卧虎藏龙》的英文翻译竟然是“CrouchingTiger, HiddenDragon”,再译过来的意思成了“卧着的虎藏着的龙”,简直一副病态!还有像“江湖”的通行译法是“Greatrivers andlakes”——大江大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通行译法的含义就是人都死翘翘了,光剩滚滚江水天上来了。这些译法显然是没有参透汉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境界而想当然了。有些汉学家曾经跟中国学者说已经把金庸的武侠小说翻译得差不多了,结果一被问道“降龙十八掌”怎么译的傻了眼。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推,或是出掌的动作,中国特色的侠气在外文中是很难体现的。同理,像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每回十四字或是十六字的题目也是很难翻译的。在家背单词的时候我突然又笑出声来了,父母不解,忙来探个究竟,我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竟然被译作了‘likeweather, one’s forune may change by theevening’”。虽然应经比较到位了,但外国人要真想了解汉语了解中国必须亲自学一学汉语了,被翻译的成品是无法让外国人体会我国广大人民的深刻智慧滴。

最不可译

中国国籍者一直没有获诺贝尔奖似乎一直让国人耿耿于怀,但如果是文学奖没获的话我看大可不必计较。一群西方老头子,汉语都不通,不同的价值体系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语言机制,中国作家如果挤破脑袋去争那个将与其说是为国争或是给自己长脸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媚俗或是文化自卑。西方人设奖,就是自娱自乐的噱头,不值得我们太过重视,同理也适用于奥斯卡奖。如果诺贝尔奖早个一两千年设上,我们的“唐宋八大家”随便抽一个都会拿奖拿到手软。所以我们没必要为中国人没获诺贝尔(文学)奖自我怀疑妄自菲薄,这不是汉语和文化的问题而是评奖机制的问题。

因为唐诗宋词的语言意蕴往往在翻译的过程中变了味儿。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篇对仗,其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更是在末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得以完满的展现。然而英文译本竟然是“Ifyou want to see further , please goupstiars”(如果你想看得更远,请上楼)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句子;近期又看了一种:“Wewiden our views three hundred miles by ascending one flight ofstairs”。这种直译虽然没第一种可笑,不过像“千里”译作“threehundredmiles”似的照本宣科依然离题千里。刚刚又百度了一下,百度的译法是“youwill enjoy a great sight by climbing a greaterheight”,貌似形式上还好些,如果是我译的话,我感觉我的译法“tobe greater, workerharder”就能基本展现原意,但依旧无法媲美原诗。更有所谓的汉学大师把我很喜欢的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译成了“One-heartedas ice in a crystalvase”就是完全没搞懂中国文化中“冰心”,“玉壶”的内在所指。汉语的不可译性在唐诗宋词中得以生动体现,汉语文化的精深大气远非一般语言所能比拟。

综上所述:最美汉语。

(后记:虽然全球化愈发深入,但语言的互译尤其是汉语的对外转化依旧任重道远,我们在享受最本土的汉语环境使用最优质的汉语资源的时候,何不好好想一想:如何让我们最美的汉语真正走向世界各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3/16216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gorillaz的clinteastwood中文翻译 clint eastwood mv

原文地址:gorillaz的clinteastwood中文翻译作者:BlueMountain我的播放器的第一首歌的歌词,乐队名叫Gorillaz,一下是他们乐队的资料:这支乐队是在偶像团体泛滥,有许多所谓实力派的英国乐手也罢因看不惯偶像团体"降低"英国乐界水准的背景下

声明:《最美汉语 最美中文翻译》为网友渣男全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